标题 |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
范文 |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30篇)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初一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为了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工作目标,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一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我班整体情况是学生基础较好,学风较好,但要避免浮躁的学习态度。而且大部分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同时大部分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活跃,特别是逻辑思维较弱,应通过课上听讲与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还有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 二、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上好新课。这学期针对数学内容编排特点-----几何内容多,我准备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让学生多展现数学思维,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讲,从而培养语言组织能力同时也练习了几何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好总结。 4、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三、合理落实各项教学常规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同时更重要的是备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备课形式以个人独立钻研备课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写出精品教学案例并进行发布。 2、上课时教学目的要明确,讲课时要围绕中心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要漫无边际,东拉西扯。整个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使课堂教学既层次分明,又协调紧凑。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特别是要照顾到差生,力求使他们能掌握本课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作业要求要严格,但布置的作业要适量。精选作业,尽量根据不同程度学生,布置适当的选做题,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业批改要认真、及时,批语要多鼓励学生,根据作业情况查缺补漏,做好个别辅导。 4、个别辅导方面在各环节上照顾后进生的实际。特别是精心设计一些适合差生思考的问题和练习作业,引导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 四、教研工作 加强理论学习研讨,提高理论实效,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交流学习心得,了解教育教学动态。结合学校的课前四准备,课中四重视,课后四落实课题研究做好适合数学学科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方法;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及时写出教学反思为以后工作做好总结。 五、学困生转化工作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分析选好学困生,做好辅导计划。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我准备做到信心、爱心、细心、耐心、恒心,这对唤起学困生的自信心、上进心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如脱离生活而只知盲目计算,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变成书呆子,闹出大笑话。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下面我就谈谈这一学期来的做法。 一、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在实际的情景中能正确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记数单位个、十,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学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教材,初步学会估算。 在现时的情景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培养从生活情景中抽象出20以内的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在认识图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操作的能力,形成了初步的空间概念。 二、能力的培养 在现实的生活中能与同伴交流,发现并能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到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初步学会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的数学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此,我在教学新知时尽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简单减法应用题”我先拿来5个苹果,把其中2个送给一个同学,再让学生根据我的做法用两句话表达出它的意思,此时学生能说:有5个苹果,送给x x同学2个,还剩3个。在这道题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和物品自由的编一道应用题,学生很快就编出了很多,我抓住机会告诉学生像这样的题目在我们的数学里叫做应用题,从而初步了解了应用题的概念。再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先介绍常见的电冰箱、粉笔盒、墨水瓶等实物后问: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在此同时也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索长方体跟正方体的特征,一下子说出了很多,最后,我要求学生用硬纸分别做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这样,学生对抽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感性的具体认识容易记忆,懂得运用,为学习它们的'表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学期,我所担任一年级数学的同学都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生活条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维方式等不同,他们对同一数学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过分强求一致。所以我注重算法多样化,允许每个儿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例如:教学“9+5”时,可以是“4+5+5”也可以是“9+1+4”或者“4+4+1+4+1”等。针对学生的解答的方式,再引导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对能解答出得数同学我都给予肯定,通过不同的方式给奖励,让他们体验到创造之乐,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少数学问题是从实际中来的知道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实现了多维目标把握了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从知识能力方面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的经验。 在教学中改变了教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完成练习题,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潜能。 创设性的开发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根据新的课程理念,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没,而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对学生实现多元化的评价理念,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浅谈几点。 一、注意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要做到这点,对老师的要求就非常的高,教师除了要能言善辩还得眼观八方。能言善辩:要能用生动有趣语言创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激发出学生想去学的兴趣。眼观八方:上课时要时时注意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是一个眼神,并能用最婉转的语言进行批判的同时还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二、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样的学习方法才会有助于学生的进步。但事与愿违,现在很多的孩子遇到难题,或呆坐,或急于从同桌那儿得到答案。其实也并非题目真的难道学生做不出的地步,原因在于一些学生没有找到思考的角度,还有些学生则是对自己缺乏自信。针对以上原因,教学中时常采用的方法是:一、将题目细化更有利于学生思考;二、语言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放宽思考时间,让学生能进行充分的思考。 三、应注意培养学生敢说、善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孩子都有从众心理,在实际教学中,我把个人的回答改为同桌互说、四人小组交流;把点名回答改为几位小朋友的一起回答,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一、学情分析 本年级一(5)班共有同学们45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同学们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同学们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同学们,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同学们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同学们数学思维品质,使同学们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和有趣的图形。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同学们的数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同学们的统计观念。(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同学们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并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同学们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同学们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同学们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同学们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培养同学们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五、教学措施 1.重视以同学们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同学们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同学们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同学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同学们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同学们的方法。 4.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7.重视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六、教学进度安排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班级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1名,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陈鑫隆、江涛、黄旭钦、黄一涯、李尹越、廖祖峰、舒灵平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2、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来自农村进城务工的流动家庭,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出外打工,在外面随便找个学校让孩子就读,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 【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 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一、本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 班级学生47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持久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所获得的乐趣。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认识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直观认识,简单的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义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6、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7、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8、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灵活性。 3、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策略,发展推理能力。 4、在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3)班有学生49人,(4)班也是49人。通过师生一学期的共同努力,绝大部分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一定基础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学生上课纪律松懈,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经常拖拉作业,以致学习成绩较差,还需要在新学期里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这部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工作。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共六个单元和一个总复习,分别从数与代数、空间图形、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加与减”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习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难点 1.20以内退位减法。 2.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四、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教科书里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体会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 4.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事地批评自己、评价他人。 (二)知识与技能: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教材,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向课堂要质量。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特别是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开展一帮一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4.加强口算练习,逐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5.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6.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7.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做到及时复习,及时考核,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差补漏。 8.从作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不但书写工整,且准确率高。对每天的作业老师要及时批改,并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 9.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10.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提高数学及格率,力争使及格率达95%。 六、学困生辅导和转化措施 1.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学生带动后进生,促使他们的转化。 2.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教育。 3.思想教育,转化观念端正学习态度。 4.根据学生的知识缺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补缺补漏。 5.多一份关心、帮助,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使其体验成功、努力学习。 6.因材施教,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7.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逐步提高要求。 8.加强作业指导、抓质量。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一、学情分析: 一三班学生40人,一四班41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到达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必须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异常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资料都比较感兴趣。可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可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景,仅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所以对这些学生,我应当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构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坚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必须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我怎样快怎样算,可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经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加与减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经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一样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趣味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此刻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能够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我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趣味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一样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本事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本事、逻辑思维本事和观察本事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此刻,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经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一样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 (2)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3)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构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所以,应当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本事。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购物,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应当研究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趣味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及时进行学习反馈,及时查漏补缺。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必须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7、课堂主要是提高学生本事。 8、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9、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10、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 六、教学进度安排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启智”教育为目标,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学依据。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的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 2、降低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9基本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3、4班数学。3班46人。4班45人。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按时去完成学习任务。在上学期的期末测试中,最高分是100最低分96。5。其中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失分率较高,因此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教材内容: 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一、认识图形(二)(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4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7课时) 七、找规律(5课时) 八、总复习(5课时)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0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现有57名学生,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基本达到学习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比较感兴趣,期末统考成绩位居全镇同年级前列。但也存在者一些问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课的习惯。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 二、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分析: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五、教学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教学进度 (一)、位置 6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6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 6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12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 10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24课时 (七)、认识时间 8课时 (八)、找规律 10课时 (九)、统计 6课时 (十)、总复习 10课时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1一、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3)和(4)的数学课。这两班的学生人数很平均,都是45人。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学期刚开始,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及图形的拼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总复习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六、课时安排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本册教材教学安排59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六单元“购物”。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全册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一、生活中数……………………………………5课时 二、观察与测量…………………………………4课时 三、加与减(一)………………………………10课时 我和小树一起长………………………………1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8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1课时 五、加与减(二)…………………………………15课时 小小运动会…………………………………1课时 六、购物…………………………………5课时 七、加与减(三)…………………………………6课时 今天我当家…………………………………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2一、 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活泼好动 ,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爱好。通过入学测试全部达到了入学要求。 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 ,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学习 ,也不会学习;有些同学学习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得进行引导,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学生入学后的起始学习内容,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和刚入学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并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数与代数领域。包括联系实际情境认识10以内的数,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认识11~20各数,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并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计算学习的重要基础。另外,还安排了两方面内容:一是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二是把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与计算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学习数学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无疑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点教学内容。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再一方面,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今后认识物体、图形,学会观察,学好数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及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打好基础。 统计与概率领域。一方面,通过“分一分”初步学习把物体按某种标准分类;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体会统计的价值,以便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和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全册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结合认识物体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美丽的田园》。旨在结合上述三个领域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体验,联系现实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3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的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 2、降低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7、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4【班级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1名,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陈鑫隆、江涛、黄旭钦、黄一涯、李尹越、廖祖峰、舒灵平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 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2、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来自农村进城务工的流动家庭,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出外打工,在外面随便找个学校让孩子就读,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 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的提高。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5教学目标: 1、 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 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 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 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 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 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6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1人,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习。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7。经常做个别辅导,帮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7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5)的数学。全班79人,其中有4人是刚转学来的。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纪律不大理想,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口算部分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六、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 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 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七、2%后进生进步措施 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 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 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八、课时安排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例1 3 课时 例2 4课时 例3 2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单元练习 1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 1课时 读数 写数 1课时 练习 1课时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2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练习 1课时 摆一摆 想一想1课时 单元练习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 2课时 简单的计算 2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整理与复习2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习(5课时)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8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班上学生共53人,天真活泼,对学习充满乐趣,上期成绩较好。本期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上期成绩基础上进一步学好数学。 同时培养其联系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课堂学习常规还有待进一步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以一年级(上)“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下)“100以内数的认识”为基础,安排了数数、写读、读数、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目的在于为学生整体建构科学的数的概念,更好地认识万以内的数。 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是继二年级(上)认识了米、厘米,知道分米且具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行千米,知道毫米”。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是在20以内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基础,主要有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是以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五单元安排的是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上)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分秒”是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收集与整理”。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领域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6、结合实际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7、认识钟表,能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能完成相应的图形。 (二)数学思考领域 1、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中能借助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能结合具体的估算情境,解释估算的过程。 2、在认识简单平面图形与拼组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 3、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说出主要的思维过程。 4、能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比较。 (三)解决问题领域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3、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领域 1、在他人的帮助上,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拼组图形、探索规律、数据收集、测量、体验时、分、秒等有趣、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上,能克服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测量、统计、实践活动等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在认识图形,时、分、秒,测量长度,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的学习中,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9数数、写数、读数4大小比较2较大数的估计1 整理与复习2 二、千米的认识3计量的发展(数学文化)2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18加减法的估算2三位数的加法3三位数的减法3探索规律5聪明的高斯(数学文化)2解决问题3 整理与复习2 四、认识图形4平行四边形2拼组图形1七巧板(数学文化)1 五、有余数的除法4 六、时分秒6认识钟表3解决问题3 七、收集与整理 5 八、总复习5复习训练6 以上安排,若与学校安排相冲突,以学校安排为准调整并计划。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9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三、本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五、渗透习惯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各单元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和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七、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0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预期的要求,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还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关注更多的是让他们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下去,并逐步引导他们的思维想象、体验所获得的成功给予的喜悦。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第九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小小信息员。 三、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5、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6、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7、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9、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四、教学措施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标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能将教学的眼光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等显性目标上。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教师要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和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教学时,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在自主练习时要为学生提供难易、数量不同的题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的完成,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虽然本教材已构建成以教科书为核心,以教师教学用书、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和教辅读物为辅助的立体化的课程教材体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教师还需因人、因地、因时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校内外课程资源。 6 、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加强评价的改革,探索多元化的评价。即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课时分配建议 一、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二、下雨了——学看钟表………………………………………… 2课时 三、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 4课时 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 …………1课时 四、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 …………12课时 五、我的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 ………………………4课时 六、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 17课时 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4课时 实践活动——小小信息员…………………………………………1课时 八、我们的鞋码——统计……………………………………………2课时 九、儿童乐园——总复习……………………………………………5课时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1一、教学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 这学期我还上一(1)节和一(2)节课。经过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已经对每个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刚进入小学阶段,很多孩子并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经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多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笑和欢笑。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愿意参加学习活动。然而,一班的许多学生被送到托管地,因为他们的父母没有时间照顾他们的学习。但是他们的学习效果不好,成绩没有提高,这也是这个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学期更要注意保持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逐渐引导思维的乐趣和成功经验的乐趣。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第一班有傅志伟、陈一凡、王杰等同学。这些学生意识不够,缺乏努力学习的精神,总是想偷懒。因为他们的父母在做生意时不受监督,所以他们被置于托管之下。虽然他们的作业可以完成,但他们的成绩会下降而不是上升。还有傅家豪、小文成、刘玉婷等。前两个学生上课不听,课后不做作业。好像智力有问题,严重影响全班平均成绩。 三、采取的相关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况,利用棍棒、图片等教学(学习)工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听取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 4.结合生活实际和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欢的游戏、童话、故事、漫画等来创造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理念: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应该采用游戏教学来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多关注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泛。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思维水平,照顾中学生和思维慢的学生。 3.安排一些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作业,少一些死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家长一些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孩子的学习。 四、教学进度 (略) 五、本卷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1)教材分析 本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思想和规定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在总结现行九年制义务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安排的。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以及儿童的年龄特点,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历,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的材料和环境。同时,也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些好经验和有效措施 本教材的特点如下: 1.以《标准》为基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知识。 2.根据学生现有的经验设计活动和学习材料,关注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发展尽可能反映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的多样性。 6.提供更丰富的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内容和材料,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注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二)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组装、100以内数的理解、人民币的理解、100以内加减(1)、时间的理解、求规律、统计、数学练习。 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数识,人民币识,100以内的加减(1),时间识,找规律,统计,数学练习。本教材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数字的基础上,将识别数字的范围扩大到100,让学生理解数字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字的读写,找出100以内数字的构成和大小,用这些数字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字感。100以内的加减分为口算和笔算。这本教材出现的是口算,也就是两位数加或减一位,整十位。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所以学生要好好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应用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2基本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3、4班数学。3班46人。4班45人。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按时去完成学习任务。在上学期的期末测试中,最高分是100最低分96。5。其中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失分率较高,因此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教材内容: 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一、认识图形(二)(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4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7课时) 七、找规律(5课时) 八、总复习(5课时)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3一、班级分析 本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3)、(4)班的数学,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思考能力。在上期的期末测试中,高分与低分之间悬殊较大,因此,本期辅差工作应作重点抓好,让每个孩子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好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能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改进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例13课时 例24课时 例32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三、图形的组拼(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2课时 读数写数2课时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3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4一、学生现状分析(包括对学生知识能力进行分析、对学生行为习惯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平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习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知识结构分析(教材内容体系)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品德教育、情感状态、学习策略)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完成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学生刚刚入学,对一切都很陌生,教学是要注意根据孩子年龄特征,设计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环节,如游戏,故事,比赛等,注意从生活中找素材,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3、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 刚入学的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和进度做适当的调整,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具体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既关注个体又不影响全体。 4、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 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够把题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学时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完整;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上等。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1)、发现困难生要及时帮助,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兴趣。 (2)、积极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利用情境培养学习数学的愿望。 (3)、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言,对优秀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利用奖章制度树立班级学习榜样,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5一、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3)和(4)的数学课。这两班的学生人数很平均,都是45人。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学期刚开始,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及图形的拼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总复习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六、课时安排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本册教材教学安排59课时。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6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平均每班有85左右学生,在大班额条件下,学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原因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分析: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全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习中去。 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7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经过了一学期的小学生活,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对课堂常规有所了解,他们的自制能力、自立能力、及自学能力在上学期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他们天真、好动,好奇、好问、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也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智力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本班多数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也有少数学生年龄偏小,理解力稍差,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所以,本学期,计划让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各种基本能力。让全班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共同进步。 3、学生家教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教学,多数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比较重视,能够协助老师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巩固知识。但也有不少学生的作业质量不高,错误较多。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排目的: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10个单元,第一单元:下雨了——认识钟表;第二单元: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牧童――认识图形;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的加减法 (一)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第七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第九单元:我换牙了——统计;第十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另外还包括两个智慧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趣味拼摆、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3、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100以内数的认识; (2)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3)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中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2)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三、学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提出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整合) 知识与技能: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记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5、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6、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7、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8、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9、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10、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11、让学生经历乘法产生、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以课堂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将新思路、新方法渗透到每节课中。 2、教学过程要体现开放性、活动性。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景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引导他们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习数学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4、注意学习过程的构建性。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景,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 5、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态度的发展。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我能行”的观念意识,配合学校的评价改革方案,科学合理地运用“我学会了吗?”“丰收园”等栏目,全面了解学生的小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五、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把生活与数学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中。 3、重视培养能力。学生获得知识是必要的,但培养能力更重要。就第二册数学教学来说,要着重培养学生100以内不进位加、不借位减的口算能力和100以内进位加、借位减的计算能力、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不要一刀切,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大发展。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认真学习教参,吃透教材,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教材的作用。 5、重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多带学生走出课堂去实践。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各方面的数学能力得到训练。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下雨了——认识钟表3课时第二单元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智慧广场1课时第三单元牧童——认识图形3课时 趣味拼摆1课时 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的加减法 (一)10课时左右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5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15智慧广场1第七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6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4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尺子1第九单元我换牙了——统计2第十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5 课时 课时左右课时 课时课时课时 课时课时左右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8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安排7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五个单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三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六单元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这两个单元里还要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第三部分是常见的量,一个单元,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2、空间与图形领域:即第二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 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二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认识计数单位,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5、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三、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上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培养学生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让学生养成口头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5、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达到95%以上。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抓中间,带两头”养成学生之间互相帮扶的`作用。 五、教学进度: 单元,日期,内容,课时 第一单元 2月14日,十几减9,1课时 2月15日,练习一,1课时 2月16日,十几减8、7,1课时 2月17日,练习二,1课时 2月20日,十几减6、5、4、3、2,1课时 2月21日,练习三,1课时 2月22日,复习(一),1课时 2月23日,复习(二),1课时 第二单元 2月24日,认识图形,1课时 2月27日,练习四,1课时 第三单元 2月28日,数数,1课时 3月1日,数的读写与组成,1课时 3月2日,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3月3日,练习五,1课时 3月6日,数的顺序,1课时 3月7日,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3月8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1课时 3月9日,练习六,1课时 3月10日,复习(一),1课时 第四单元 3月13日,复习(二),1课时 3月14日,月考 3月15日,我们认识的数,1课时 3月16日,复习检测(一),1课时 3月17日,复习检测(二),1课时 3月20日,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3月21日,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1课时 3月22日,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1课时 3月23日,月考试卷讲评,1课时 3月24日,练习七,1课时 3月27日,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2课时 3月30日,求减数的实际问,1课时 3月31日,练习八(一),1课时 4月3日,练习八(二),1课时 4月5日,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2课时 4月6日,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2课时 4月10日,练习九,1课时 4月11日,复习,1课时 4月12~17日,期中考试复习,5课时 4月18日,期中考试 第五单元 4月19日,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2课时 4月21日,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1课时 4月24日,练习十,2课时 4月25日,小小商店,1课时 4月26日,复习,1课时 4月27日,复习,1课时 第六单元 5月4日,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2课时 5月5日,练习十一,1课时 5月8日,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2课时 5月9日,复习,1课时 5月10日,练习十二,2课时 5月12日,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1课时 5月15~17日,复习,3课时 5月18日,月考 5月19日,作业讲评,1课时 5月22日,练习十三,3课时 5月25日,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2课时 5月29日,练习十四,2课时 6月1日,复习,2课时 6月5日,各单元综合测试,8课时 第七单元 6月12~26日,期末复习,11课时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9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一)、位置(6课时)第一周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8课时)第二周至第四周 例1 …………………………………………………4课时左右 例2……………………………………………………7课时左右 例3……………………………………………………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拼组(4课时)第五周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5课时)第五周至第七周 数数 数的组成…………………………………………4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4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5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左右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第八周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3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30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6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8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4课时左右 (七)、认识时间(6课时)第十四周 小小店…………………………………………………1课时 (八)、找规律(6课时)第十五周 (九)、统计(6课时)第十六周 (十)、总复习(10课时)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 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0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三、本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七、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