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
范文 |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16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1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一)、位置(6课时)第一周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8课时)第二周至第四周 例1 …………………………………………………4课时左右 例2……………………………………………………7课时左右 例3……………………………………………………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拼组(4课时)第五周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5课时)第五周至第七周 数数 数的组成…………………………………………4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4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5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左右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第八周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3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30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6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8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4课时左右 (七)、认识时间(6课时)第十四周 小小店…………………………………………………1课时 (八)、找规律(6课时)第十五周 (九)、统计(6课时)第十六周 (十)、总复习(10课时)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2【班级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1名,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陈鑫隆、江涛、黄旭钦、黄一涯、李尹越、廖祖峰、舒灵平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2、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来自农村进城务工的流动家庭,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出外打工,在外面随便找个学校让孩子就读,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 【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 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3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4、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5、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共分10个单元,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二册相比较,本册教材增加了“位置”、“图形的拼组”、“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五个单元的新的教学内容。 “位置”和“图形的拼组”是新的关于图形与空间关系的内容;“认识时间”是逐步培养学生时间观念的内容;“找规律”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培养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的内容;“统计”是“统计与概率”正式教学的开始。这样,本套实验教材就初步呈现出内容丰富,结构宽阔的特点。 2、内容体系: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和统计。教材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3、重点难点 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看读写几时几分、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教学资源: 除了教材以外,教师要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教学资源。例如教学图片、音响、课件、剪纸和拼图等都可作为教学资源来合理使用。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我班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让他们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设计: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习中,充分利用学生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本册教学共63课时,分16周进行。第一单元位置4课时,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4课时。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5课时,认识时间4课时,找规律4课时,统计3课时,复习课7课时。详情见附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4【班级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1名,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陈鑫隆、江涛、黄旭钦、黄一涯、李尹越、廖祖峰、舒灵平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 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2、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来自农村进城务工的流动家庭,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出外打工,在外面随便找个学校让孩子就读,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 【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 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5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1)和(2)的数学。(1)班的学生人数是37人,(2)班的人数是36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六、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七、20%后进生进步措施 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八、课时安排 1、位置(4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例1 :3 课时 例2 :4课时 例3 :2课时 整理和复习 :3课时 单元练习: 1课时 3、图形的拼组(3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1课时 读数 :写数—— 1课时 练习: 1课时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2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1课时 练习 :1课时 摆一摆, 想一想:1课时 单元练习:1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 2课时 简单的计算 2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6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7、认识时间(3课时) 8、找规律(4课时) 9、统计(3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6本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并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能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能正确地、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会笔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初步学会解决求被减数、减数以及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直观认识常见的简单的平面图形。 .通过凭借积木画出图形,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通过对纸的折、拼,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能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结合具体的情境,会分类整理数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时,能注意到方法的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3)在直观认识平面图行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能进行初步的判断。 3.解决问题方面。 (1)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简单的交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数学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只凭经验,也不能照搬课本,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单元 教学内容 目的要求 重点、难点 教法、 学法 一减法 1.使学生经历探索20以内退位减计算方法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和交流等活动。 2.使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一些解决简单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 1.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逐步优化算法。 2.加强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难点:理解计算方法,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熟练应用。 操作法 教授法 二认识图形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的平面图形。 2.使学生在画、折、剪、拼等操作活动中,并在这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直观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难点:掌握多种灵活的操作方法。 操作法 实践法 讲授法 三认数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算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难点:数100以内的数。 操作法 比较法 教授法 四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比较熟练口算。 2.使学生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重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弄清相同数位相加、减的道理 操作法 实践法 讲授法 讨论法 五认识人民币 1.让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让学生到商店去观察,购物,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附币、找币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相邻单位之间的关系。 难点: 1.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元、角、分。 2.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相邻之间的十进关系以及元、角、分的简单换算。 操作法 实践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探索交流法 练习法 六加法与减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过程,发展解却决问题策略,能比加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减法。 2.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不怕困难的精神。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与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上。 难点: 1.突出进位加与退位减。 2.在口算教学中,理解算理和算法。 3.从实物操作中抽象出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操作法 实践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探索交流法 练习法 七统计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来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难点: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作法 实践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探索交流法 练习法 八期末复习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应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方法收集和整理一些简单的数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3.使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 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难点: 灵活解决问题 操作法 实践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探索交流法 练习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7一、复习的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涉及内容有:生活中的数、有趣的图形、加减法、购物、统计、综合训练。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会用这几种图形拼图。 2、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认识数位,了解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3、能正确地口算有关两位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4、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5、认识统计表,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能正确地口算有关两位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2、难点 了解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四、学情分析 一(1)班、一(2)班现有学生59人,这两个班的学生中,大部分孩子学习习惯较好,能自觉、保证质量的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基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和实践;有部分学生有作业马虎、算题粗心、略于检查等现象;还有个别孩子程度差一些,到现在还不能很好得掌握所学知识,学习起来仍然比较吃力、解决问题能力稍差,尽管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还是有那么一些学生在学习上行走得慢了一步,在复习的时候很是困难,在复习的时候需加大力度,对于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两方面的内容个别孩子计算不熟练,计算的速度比较慢;还有部分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做完题检查的习惯很少。为了在仅存少许的时间内把漏洞缺失更快地补起来,而不至于重复地复习,浪费短暂的时间。在加大基础知识的复习,强化以前所学知识的梳理和巩固的同时,另外做到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方面也加强锻炼和培养。 五、复习的设想: 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银行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六、具体安排如下 生活中的数(100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 加与减(两位数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6课时 有趣的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3课时 购物(认识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4课时 统计(收集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用统计数据解决简单的问题。)3课时 综合练习4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8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和有趣的图形。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任教年级基本情况本年级共有学生288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习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措施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教学进度安排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9一、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但也有个别学生在某一方面上比较薄弱。本年级一部分学生在口算能力薄弱、人民币的认识、用数学等方面还欠缺,理解能力较差;张佳雯、顾笑天、施张晓、张锦杰、陆恺嵘、曹天宇等理解能力较差,对于稍难的题目理解较困难;邵莺莺、曹天宇、宋林玉等学生在口算和用数学这些知识还需及时补上;顾澄垚等粗心、字迹潦草;曹天宇速度很慢;其他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较为理想;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还需多加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加以发展。 二、复习总要求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复习措施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握好知识的重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大众的数学,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手、口、眼、脑各种器官协调并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那些地方还需努力。 5、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知识补差与思想补差双管齐下;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差,让他们有进步。 6、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平等合作中学习新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多做家访,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学生学习。 7、建立一帮一互助小组,使学生也充当小老师,帮助同学共同进步。 四、复习安排 复习内容复习 时间复习要点备注 生活中的数6.8100以内数的认识1课时 加与减6.9 6.10 6.11两位数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3课时 .购物6.12认识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1课时 统计6.15收集整理数据,用统计数据解决简单的问题。 1课时 综合练习6.16~6.24综合练习6课时 期末测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10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启智”教育为目标,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学依据。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孩子自主探寻的能力。重视以孩子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孩子熟悉的情景,帮助孩子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孩子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孩子自主探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寻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孩子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孩子的方法,比如建立孩子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孩子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使孩子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孩子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孩子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孩子。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操作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11一、班级实际情况 本班大部分学生在本学期中都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但有个别学生因学习行为习惯问题而使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计算比较差,二十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还有部分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做完题检查的习惯很少。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的重、难点 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 难点: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应用题、钟面的认识。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四、复习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 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对1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练习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练习。 4、加强对中下等生进行个别辅导 五、复习时间安排 1、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1课时) 2、0—20各数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运算(3课时) 3、分类(1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1课时)一、班级实际情况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12★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6、使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应试心态,明确复习比考试更重要。 ★复习内容及知识点 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加减法(一)、有趣的图形、加减法(二)、购物、加减法(三)、统计等内容。 一、数与代数 关于数的认识部分:能数、认、读、写、摆(画)100以内的数;明确数的组成、数位、位数与数的位置值;会用符号比较数与得数的大小;能按规律数数、填数;能用多一些少一些差不多表达或选择数的大小关系。 关于减法计算:能在实际情景中,了解数学信息(文字、情景、表格等),提出问题(一共、剩余、多几、多几的数、差几等),列出加减法算式;知道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进行口算、笔算(进位、退位)以及三个数的加减;能对计算结果进行大致的估计或选择;能通过数学思考直接比较得数的大小(即不计算比较得数的大小)。 关于购物:知道并能正确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大致的`价值;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会比较不同面值(或组合面值)的大小;会清点和兑换人民币;能在购物情景中,正确估计并计算购买13件物品的总价和找补(建议家长用真的人民币让孩子进行兑换的游戏,并能说出用了几张什么样的人民币;最少用几张钱买到某件物品。) 二、空间与图形: 能直观辨认站在不同位置所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两个位置);能比划出1米和1厘米的大致长度,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计算和大小比较;会量、画确定长度的线段,能用米、厘米表示长度,能用米厘米表示实际物体的长度。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区分体和面易混淆的名称和含义,在体上找出(数出)所学的面;能简单地想象图形的折、拼、剪后的形状;能看出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 三、统计与概率 能对一堆事物进行简单的统计;能根据统计图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总量、最多(少)、相差等;能根据统计结果做简单的安排或建议。 ★复习策略 1、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复习目的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的效率。 2、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学过的知识和收获。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银行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3、重视学生在复习中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4、在复习中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倾听、评价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5、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6、在复习中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提高。抓两头带中间,关注后进生的学习,进行耐心的辅导。 7、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共同督促学生学习。 ★复习时间安排 6月x日:复习《有趣的图形》 6月5日:复习《加减法(二)》 6月6日:一年级汇报活动 6月7日:复习《购物》 6月8日:复习《加减法(三)》 6月11日:复习《统计》 6月12日:期末模拟测试(一) 6月13日:综合训练 6月14日:综合训练 6月15日:综合训练 6月18日:期末模拟测试(二) 6月19日:针对性训练 6月20日:口算期末检测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13一、班级实际情况: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高。数学课的形象、生动、有趣,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使他们很喜欢上数学课。本班学生的特点是比较喜欢游戏形式的学习活动。在游戏中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真正学习到知识。但是他们的创造能力是在最喜欢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的。一个小调查、一个模拟实践操作,他们学习可以说是不亦悦乎,好像每一根神经都被调动起来,创造也就不断出现。 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有个别学生因智力问题、贪玩而使学习有较大的困难。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很讨厌单纯的练习。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发展估算。 3、能辩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体会米和厘米的实际意义,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4、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会用这几种图形拼图。 5、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6、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的具体安排: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银行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搭积木、打地基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习了统计、100以内数、加减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又如“我当家”专题活动,让学生记录家中一天所发生的数学故事,然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5、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如拼图、折纸等操作活动加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认识。模拟购物、兑换零钱的操作活动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钱款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估测和测量身边的物体的长度,这样的操作使学生在脑中形成米和厘米的实际含义。 6、复习结束时,让学生在全班中交流问题银行中的哪些问题在总复习中得到解决。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复习收获。 五、复习时间安排: 1、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3课时 2、生活中的数。3课时(100以内数的认识) 3、观察与测量。3课时(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认识米和厘米,会用这两个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加与减。8课时(两位数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5、有趣的图形。3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6、购物。6课时(认识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 7、统计。2课时(收集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用统计数据解决简单的问题) 8、总结交流复习心得。2课时(谈谈自己的复习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14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3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孩子,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孩子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孩子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孩子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孩子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孩子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清净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孩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孩子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 (3)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孩子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孩子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孩子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孩子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孩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孩子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孩子的方法,比如建立孩子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老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z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15为了便于复习梳理新知,也为了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我们一年级数学教研组几位教师经过集体研究把本期的复习计划制定为三个部分来进行复习。分别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并针对每个部分指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 数与代数(6.136.16) 一、复习内容: 教材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四单元(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二、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 1、正确地认读、写百以内的数。其中要掌握看实物图用数表示,看计数器上的珠子写数字。 2、百以内数的组成。清楚数位的顺序(例如知道从右边数的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掌握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明白数的组成。 3、按规律数数。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数出所给物体的个数,(例如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还能观察到所给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填空。 4、正确比较数的大小。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例如在59、21、46这三数中,利用59比21多得多,46比21多一些的信息,从而选择结果。 三、数的运算 1.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两位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其中包括进退位的运算)口算至少要让孩子达到每分钟六道。 2.混合运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 4.估算。如:估计50元可以买哪两种玩具,乘车时两个班乘哪一辆车合适。 5.比较。在比较算式和算式的时候,灵活的通过观察,发现规律,不用计算比较出两个式子的大小。会用多得多、多一些、多一点、少得多、少一些、少一点等词描绘数与数的关系。 四、解决问题。 1.情景的问题。灵活根据情景选择正确计算方法,理解生活中用加法,减法解决的'不同的语言表述形式,P99第7题。 2.提问题。只要求能用三句话完整的表述信息和问题,不过在训练时仍然对于问题的书写进行了一定的训练。 3.常见的量。 (一)人民币的认识 (1)回顾和加深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印象。 (2)(根据实图的张数计算总共( )元( )角,明确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的原则。并会计算当角和角满十后,换算成一元的知识迁移。 20元+17元=( )元 1元+5角=( ) 5角+5角=( )元 40元-25元=( ) 100元-45元=( )元 2元3角+3元=( ) 8元7角+3角=( ) 元 1元2角+8元8角=( ) (3)正确利用元、角、分的关系,进行换钱的练习。 (1)一张50元能换成( )张10元。 (2)一张100元能换成( )张50元。 (3)4张5元能换成( )张10元。 (4)一张50元能换成( )张20元和( )张10元。 (4).会应用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1.笑笑买了2枝铅笔,每枝铅笔8角钱,她买铅笔用了( )角钱。 2.一个面包8角钱;一袋牛奶比一个面包贵7角钱,一袋牛奶的价钱是( )元( )角。 3.一个排球40元,一个篮球比它贵30元,我有50元,买一个篮球,够吗?如果不够还需要多少钱? (二)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间,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1、在钟面上,时针是又( )又( ),分针是又( )又( ),当分针正好指在12上是( ),当分针正好指在6上是( )。 2、现在是3:42,过5分是( )。 3、小名今天早上6时起床,过半个小时吃早饭,他吃早饭的时间是( )。 在对于学生的计算准确性的训练上,让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要养成回头看的好习惯。 空间与图形部分(6.176.21) 一、复习内容: 教材第一单元(位置)、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二、知识技能目标: 观察物体:1.明确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 2、能正确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及位置。 图形的拼组:1、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 2、能在具体的活动中,将图形进行分割和组合; 3、会用七巧板拼图。 三、复习重点 观察物体:辨认和区分上下、前后、左右。 图形的拼组:辨认图形,及图形的分割与组合。 四、推荐方法及措施: 观察物体:1、提供简单的实际观察活动,进一步提高切身的体验; 2、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图中的人物,想想自己所处的位置。 3、题型可以用连线、填空或判断等形式。 图形的拼组: 1、 图形的辨认: 1)、给出各种形状图形,将图形进行分类,能够正确书写图形的名称。 2)、数一数组合图形中的简单图形,也可以与统计部分结合起来复习,例如应用不同图形采取不同的记录方式来绘制记录单。 3)、在立体图形中找出平面图形,清楚什么图形会出现在哪种立体图形上。 4)、在一个有趣图形中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准确的数出不同图形的个数。 五、复习课时安排及内容。 1、课时安排:1课时 2、复习内容:总复习P100-10、11题。 3、复习目标: 1)、 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辨认物体的位置。 2)、 能辨认简单图形,在具体的活动中能将图形进行分割与组合。 统计与概率(6.226.25) 一、知识技能目标 数据统计: 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 2.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和作出简单的推测。 二、复习重点 统 计: 1、结合实际问题,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在实际的情景中通过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并教会一些统计的技巧。 2、根据统计图、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推荐方法及措施: 统 计: 1、 复习时仍然要创设适当的情景,既让学生体验到统计的必要性,也激发学生对复习的兴趣。从而根据数据现象,制作条形统计图。 2、 利用有效的方法从有序排列或者无序排列的信息中,收集到有效的数据。 3 、在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采用画圈、打点或者写正字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避免数据的出入,也可用不同的图形 4、 在涂统计图时,为避免学生少画、多画的情况出现,可指导学生先根据数据在统计图中作出相应符号后,再将统计图画完整。而在补充题目中已涂好的部分时,还要记得检查题目所涂部分是否正确。 5、 要指导学生学会检查。要明白:所有数据之和要和所统计的总数相吻合。 6、 为使统计图形美观,要使学生养成利用直尺作图的良好习惯。 7、 可以结合加减法或图形来进行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16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34人,这个班级学生比较喜欢游戏形式或创设情景的学习活动。他们的创造能力是在最喜欢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的。一个小调查、一个实践操作,他们学习可以说是不亦悦乎,好像每一根神经都被调动起来,创造也就不断出现。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但也有个别学生在某一方面上比较薄弱。 本班的王重午、张玉洁等几名学生在口算能力薄弱、人民币的认识、钟表的认识、用数学等方面还欠缺,理解能力较差;张天浩理解能力较差,对于稍难的题目理解较困难;赵梦彤、王超等学生在口算和用数学这些知识还需及时补上;周宇等粗心、字迹潦草;付方明速度很慢;其他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较为理想;尤其是王家美、王雨生、商梓若等学生还需多加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加以发展。 二、复习内容 数和数的运算: 1、认识记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会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空间和图形: 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实践与综合应用 1、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2、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3、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统计与概率: 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复习的重难点 复习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及应用,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 复习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 四、复习阶段培优补差的措施 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把握好知识的重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那些地方还需努力。 5、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6、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7、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