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书 |
范文 |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书(精选20篇)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1一、课程目标 1. 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2. 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3. 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4. 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二、课程原则 (1)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 (2)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3)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鼓励并支持学生发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课程评价: 1、评价的对象: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三部分组成。 2、评价的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 3、对课程的评价:学校行政、教师和学生三部分合成。 4、对学生评价: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为每一个学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存放: (1)学习成果: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专题研究论文等; (2)多元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习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 5、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合成。 四、工作重点 (一)、强化理论学习,贯彻听评课制度: 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的培训,鼓励任课老师根据各自学科开发出一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框架结构》等,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体会,使教师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通过教育观念的改变,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培养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让其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参加各级课堂教学评比。 (二)、根据实际,合理确定活动内容 1、从日常生活中生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生活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如原来爱吃肥肉,现在都偏爱吃瘦肉了;原来爱吃新鲜蔬菜,现在爱吃野菜了。这些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也都能成为活动主题。这些活动的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在易行。以往的活动脱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忽视了现实生活这宝贵的资源,使学生的生活“沙漠化”。 2、从学科中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学科完全分开、割裂,可以大胆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领域的知识,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科领域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3、从中外节假日中生成。 一年四季中,有许多中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此外还有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有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都能成为一个活动主题。如愚人节到了,同学们也纷纷赶时髦,相互开开无伤大雅的小玩笑。但是,对愚人节的来历和意义却一无所知。据此可引申出一个活动主题。另外,也可让学生对中外的节日进行对比。 4、从生存环境中生成。 学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 学生一旦确立了自己所关注的研究课题,只要环境许可,随时随地都能进入一种活动状态。它能激发学生主动生成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获得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学生将伴着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做活动中去,会觉得快乐无比。 (三)教师备课与学生作业两手抓 教师做到无备课不准上课,备课要做到先周备,并且要详实可用,还要有活动记录、活动总结。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要从拓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出发,全员参与,认真批改。作业每次都要设封面,封面上要有主题有时间、学校、班级、任课教师;每次作业纸张要统一,要有学生制定的活动计划,作业最后要有活动感受或是评价。 (四)确保活动时间,加强过程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亲历过程,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自主构建,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我们要注重活动的过程,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为此,我们应选择“小而精”,简便易行的主题。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活动。 (五)、评价制度 本学期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计划制定、活动实施、总结、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2一、主题的确定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对生活中一些简单作物的栽培与管理缺乏一定的了解和实践,对社会基本运作方式缺乏认识,缺少社会生活经验。 绿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杂粮之一,绿豆的发芽,周期短,见效快,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适于在家庭或学校进行发芽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实验结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小豆芽》主题的确立,就是从学生生活中最简单的绿豆发芽切入,通过学生实践种绿豆,体验营销过程,进而产生种植兴趣为线索,展开系列实验、调查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学习绿豆种植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尝试掌握种植小植物的基本技能; 2、了解"绿色食品"的加工制作及保鲜技术和一些农副产品的贮藏与加工技术,进行绿豆芽销售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3、通过绿色食品的研究,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制定研究方案的能力和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养成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态度和能力,具有较强的探究意识。 4、通过出售绿豆芽活动,进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途径,使学生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人类生活基本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三、活动内容 本次主题活动共设计《种植绿豆》、《出售绿豆芽》、《绿色食品探密》、《绿色行动》等四个活动专题。其中《种植绿豆》是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掌握绿豆的种植方法,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出售绿豆芽》是教师引导学生设计绿豆芽的营销方案,让学生在体验绿豆的销售过程中,积累社会生活经验;《绿色食品探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研究方案,在调查、访问、上网查询资料等活动中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有关绿色食品及保鲜技术的相关知识,并能撰写出相关主题的调查报告;《绿色行动》是在学生已掌握种植绿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自己种植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花卉、蔬菜),在种植中了解一些家用工具及农用工具的使用与保养方法,知道安全操作。通过此项活动,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四、活动实施: 活动一:种植绿豆(2课时) 活动目标: 1、学习绿豆种植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学会用"水生法"或"播种法"种植绿豆,初步了解种子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为掌握种植技术奠定基础; 2、了解对比实验所需要的条件,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及随时记录的学习习惯。 3、展示绿豆的发芽成果,养成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态度和能力。 活动过程: 教师讲解、演示"水生法"种植绿豆和"播种法"种植绿豆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教学建议:最好教师与学生都进行种植绿豆的对比实验,第一可以提供给教师最直接的实验结果,第二,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学生在家里进行对比种植绿豆实验;一个盆用"水生法"种植绿豆,一个盆用"播种法"种植绿豆。有条件的也可在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同一时间观察,这样,对比实验的可信度会大大增加。 3、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这两种实验的结果,如:出芽时间,芽叶的形状,根茎的形态等,并可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写出观察日记 4、绿豆出芽后,以展览会或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及活动体验,对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引导学生进行新的主题研究。 评价:评价方式可以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家长评价为主,也可以让每个学生谈谈自己在这一活动中的表现,然后全班选出表现最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评价的侧重点应以学生种植绿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和观察记录为主。 设计意图:《种植绿豆》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是以种植绿豆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二:出售绿豆芽(2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绿豆芽的销售,了解销售的基本程序及方法,在教师指导下,设计绿豆芽的销售方案,初步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2、通过销售绿豆芽,在和他人接触、交流中,体验销售过程,懂得尊重人、体谅人; 3、鼓励学生在体验销售过程中,产生求异设想与思路,增强探究欲望,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 活动过程: 1、销售活动前,教师可指导学生设计绿豆销售方案。 这个方案可以包括:销售的任务,公关项目(市场摆摊、向小商贩兜售或其他困难)人员分工、场合、地点、…… 2、在销售过程中与人接触、交流,体验销售过程,并将这种体验及时作以记录。 3、销售后,教师组织学生将销售过程中的问题或体验进行交流,并将学生在销售中生成的其它问题引导学生他们展开思路,形成活动主题。这里应让学生了解"绿色食品"的加工制作及保鲜技术和一些农副产品的贮藏与加工技术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听讲和发言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学会提问,要重视培养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民主氛围。 评价:可以将学生在出售绿豆芽的过程记录和体验记录作为评价依据,教师可对能产生求异设想与思路的学生给予口头或书面表扬,以此鼓励学生新的想法和创意,努力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热情,并在学习中积极实践、勇于实践创新。 设计意图: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对周围的世界已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出售绿豆芽》活动,就是要把学生认知为主的生活与体验为主的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尝试、体验等各种实践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形成基本的社会生活能力 活动三:绿色食品探密(2课时)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设计、调查研究方案,学会用调查、访问、上网查询等方法来收集并整理绿色食品相关资料,通过问题探究,体验到研究的乐趣,并能自主地撰写有关绿色食品的研究报告,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信息整合的能力。 2、通过在探究绿色食品的活动中与其他学生的合作、交流,汇报研究过程的体会与心得,大胆地向他人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态度和能力。 活动过程: 1、可根据学生的选题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划分,选出组长,并根据小组成员的意愿,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确立为小组的研究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教学建议:小组活动是综合初中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初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2、教师在学生对选题进行调查研究之前,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方法的简单培训。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调查法,调查法的主要步骤有哪些,并要具体介绍一些主要的调查方法,如访谈、观察、测验等。对于访谈的方法,建议学生在访谈前,要注意做好相关知识的准备,对于有特定目标的访谈,要准备一份详细的采访提纲,要与计划采访的专家或单位取得联系,争取获得人员的协助和必要的资料,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在调查采访过程中,要注意礼貌,遵守被访者规定,做好访谈记录,填写"访谈记录表"。 3、教师要提示学生外出活动时注意安全问题。 4、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访问与调查,教师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进行资料的查询。在研究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完成调查研究报告,还可以让学生以《我的收获》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5、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安排汇报程序。可以是个人自由发言,谈个人在整个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汇报的内容不仅仅包括研究成果,还应该包括整个活动的过程,组员的参与程度,活动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活动的收获等。在汇报时,尽量将本组所收集的各种文字、图片、声音、影像资料都向同学们展示,以供大家分享。汇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鼓励创新,既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体验。 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合作精神:是否乐于助人、主动与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为小组的学习做积极的贡献等;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进行评价:如: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事理材料、运用工具等方面。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表格式评价、等级评价等,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促进研究活动目标的达成。 设计意图:《绿色食品探密》活动的设计是在学生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绿色"进行研究,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学习和掌握研究的方法。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活动四:绿色行动(1课时)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掌握植物(花卉、蔬菜)的栽培技术,初步学会家用工具或农用工具的使用与保养方法,知道安全操作; 2、在种植花卉、或蔬菜活动中培养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收获期间,将种植成果服务家庭,奉献社会,愿意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活动过程: 1、教师、家长或学校在活动前,为学生提供喜欢的植物或种子,让学生选种进行种植和管理。在这期间,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经验成果交流,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或师评。 3、学生学会了简单花卉或蔬菜的种植技术,服务于家庭或社会。 4、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小豆芽》活动过程及心得体验写一篇感想。 评价:可采用家长与相关人员(专家、技术员、服务人员)评价的方式进行。 设计意图:《绿色行动》活动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放和实施的,它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具体实施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五:活动评价 评价提示: 《小豆芽》的评价要在每个专题活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可将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态度表现、取得的实践成果等,以有效的形式加以呈现。评价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实践方法的改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资料】 "生豆芽"步骤和方法 1、选豆:清水洗净,洗时注意将全部漂浮的绿豆全部去除,这些是未成熟或者已经变坏的豆子,它们的发芽率很低。 2、准备容器:托盘、缸或大塑料盒,或其他容器(材料无所谓,干净无油即可,底部可排水)。 3、种植:铺一层约5厘米厚度的干净沙子,将洗净并已泡至膨胀开裂的开口子在沙子上均匀地铺上一层。豆子上再均匀覆盖一层干净沙子,厚度约为1厘米即可。没有沙子的,可在豆芽上边放一块湿布,布上面放重物,越重越好,这样长出来的豆芽比较粗。 4、每天浇水数次,保持湿度。 5、数天后豆芽就会钻出来。在清水中将沙子洗去即可。 技术要点: 1、生豆芽的容器不能有油。 2、清洗时去掉坏豆。 3、要维持足够的湿度,容器排水状况要好,还要让豆子泡在水中。 4、豆子见阳光,马上就会变绿。覆盖沙子可以避免阳光,也可以用盖子盖住容器。 5、豆子发芽以后生长很快,因此,收获要及时。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3一、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2、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态度,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习惯。 二、活动内容: 1、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组织开展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及技能活动。 2、利用课间操、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法制报告等方面的活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4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3、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背景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主要围绕“爱我祖国,爱我家乡,爱我社区”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活动课程,并恰当处理好新生成的目标和新的主题。 五、具体目标: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察、调查、访问等认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爱心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认识家乡,通过对家乡地理、人文、风情、民俗、土特产、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调查,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六、实施措施: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动评价: 1.方案卡与评价表展示 2.举行一次现场展示会,评选“先进小组” 3.项目作业展示 4.手工制作资料收集展示 5.撰写总结论文反思心得并交流。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5一、工作思路及目标 本学期,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工作仍坚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常规为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厚德强能,用心研教”,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继续提高中学两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促进两学科的教研工作和课程改革的从深发展,进一步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指导思想 我市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重点着眼于进一步彰显课程特性,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突出课程“开放”,关注探究“过程”,不断完善课程形态。倡导在研究过程指导以及研究方法指导领域的纵深发展与大胆突破创新。同时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开展课题培训,加强指导,切实提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领域的研究水平和专业素养,在实践中继续探寻最佳的课程实施方法。 三、常规教研工作 1、组织教师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省、市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文件精神,在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指导思想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提高我们自身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能力和实施的自觉性。 2、拟定20xx年2月17日(周二)在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五楼会议室研讨综合实践活动高初中课题研究衔接有关事宜、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大集备等内容。 3、多年来,教师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和优秀的教学成果,成为丰富青岛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新学期将继续开展多种区域、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公开课、研究课,新学期研讨活动的重点为黄岛、李沧、市南、胶南、四方、市北、李沧基地和胶州的研讨现场会。如:走进李沧基地,同学们会在基地技术人员和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听取小豆腐的制作技术知识,中国结的编织方法介绍,插花艺术指导,猎狐技术指导、消防演练、野炊、田间劳作技能等等。在劳动实践中,让同学们尽情地交流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陶冶情操。活动不仅会使同学们进一步领会“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深刻内涵,还会锻炼同学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培养同学们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全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发展。同时继续引导教师对已经成型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进行分析,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理解和领悟,从而更加科学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4、各校在参加市区培训的基础上,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校本培训的内容,定期组织教师共同研究分析活动过程中的情况,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才智,集思广益,推进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开展。各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要体现学校的特色、区域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并要认真开展校际间的观摩活动,本学期各校至少要组织一次对全区学校公开的综合实践观摩活动,逐步实现“由面带点、由点带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跟进模式,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再上一个新台阶。 5、各项教研常规活动希望每位老师按时、积极的参加,每次活动参加的人员名单还是在青岛普通教研网上进行公示。 四、新学期继续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和研究课的开展工作 各校确立新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还要从五种课型(选题指导课、开题课、过程指导课、过程答疑课、成果展示课)中选择,也可将已有的课题深入开展。申报公开课时要求课题成型、有明确的课型。参加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五、深化教研改革 加强业务学习 加强对教学的调研与指导,走进课堂,深入开展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研究,力求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发现和总结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教学范例和先进教师典型。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需求,及时研究对策。力求通过各类培训会、研讨会和技能见习操作培训等活动得以解决,帮助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成长搭建服务平台使之迅速成长。 加强对新课程专著、专题的学习。组织学习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研究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学科学分认定方案,研究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学科教师评价方案,妥善解决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无教材、通用技术学科无配套操作教具等等的现实教学问题。为进一步落实课程改革扎扎实实的工作。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提升组织和指导课程实施的水平。 1、定期组织区级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和论文的评比工作,不断总结、反思和交流活动的成果,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选取优秀案例和论文参加市级交流。 2、利用网络优势,形成交流的平台,建立市、区、校三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网页,为教师及时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理论与动态、丰富教育资源、交流经验、解决困惑提供支持和帮助。 3、新学期将继续组织对全体教师进行课程实施的培训,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题学习或观摩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继续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新学期将邀请市学科中心组成员以及青年优秀专业人才下乡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专题讲座和进行大集备活动,以促进郊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水平的提升。 六、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继续以主题(专题)研究的形式组织公开课、研究课或城乡交流的活动。本学期拟开展: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教学模式(六种)和以技能操作为主的活动主题研究课。加大城乡教育交流的力度,关注农村的综合实践活动和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认真做好每一次的常规教研活动。 新学期将进一步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型转变推向深入。 继20xx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初探阶段总结性课型初步形成之后,在20xx年我市的公开课、研究课、评优课就已经顺利实现了由以往的汇报课、成果展示课为主向选题课、开题课、过程指导课的转型。近两年开设的市级公开课、研究课在此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讨、创新,而且在理论层面上实现了很大的突破。 在新学期中我们要进一步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型转变推向深入,进一步提高各种课型的理论和技能含量,为实现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这要求全体教师不仅要敢于将自己日常的教育指导过程展现出来,而且在观念上都要有更清晰的认识,在理论和技能方面有更加精深的掌握。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老师们潜心研究和挖掘,敢于创新,在成果展示课型上有新的突破。希望各校老师一方面继续已有的课题研究,一方面及时的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或典型课例,拓展为研究和活动课题,精心设计和组织,力争举行全市的教学公开课。我们期待着在新的学期中有更多更好的课题教研展现出来。 课堂转型资料汇集整理。 学校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前沿,在许多优秀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课程资源财富。各学校可以将资料以电子稿或光盘的形式上缴到市教研室林老师那里或发送到青岛市初中综合实践博客上。市教研室愿继续广纳各类课程资源,利用网络为全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课程建设。 七、以课题研究作为突破口 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和通用技术学科(青岛4、7、41、51、李沧基地和综合中心、城阳4所、胶南4所;青岛2、9、58、崂山一中和平度1、6中)已经申请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课题的研究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与可行性研究》和《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研究》),XX年1月高中学校:青岛2、9、17、58、崂山教研室、胶南教研室、胶州一中、城阳一中和青岛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共九各单位又申请了以“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组组长-顾建军老师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以培养学生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我国中小学技术教育体系建构研究””的课题。我们仍继续坚持从本学期开始,向纵深发展。在搞好课题研究的同时进行专题调研,写好调研报告,为今后的教研和教学提供信息和依据。继续加大培养青年教师的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以骨干教师为龙头,扎扎实实搞课题研究,吸引青年教师参加,努力使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与培养教师结合起来,与学科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解决学科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以点带面,分层推进,使广大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增强科研意识,善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八、继续深化课程的评价 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该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协商共建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它更多的是要通过评价发现和发展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教师和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教师和学生深入的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所以我们要建立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真正使评价成为一个教育的过程。新学期中我们要继续把握好课程评价的准则、注重课程评价的方法研究、落实课程评价的方式。 九、月份工作安排 月份 主要活动内容 .2 1. 召开12区市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以及“7+1”高考研究小组会; 2. 召开青岛市中心组成员会; 3. 初中综合实践常规教研; 1. 常规教研; 2. 综合实践技能培训; 3. 专题讲座; 1.常规教研; 2. 送教下乡 3. 参加省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与可行性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会议。 1.常规教研; 2. 组织、筛选、上报参加全国优秀创新作品。 1. 常规教研。 2. 参加全国第五届优秀创新作品邀请赛。 十、网上教研平台 青岛市初中综合实践博客。 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网,原来网址保留但是已经不再上传新文件和资料。如需查阅相关文件和资料请登陆:山东教学研究网——找到地市教研室栏目——青岛市——市教研室。 综上所述,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中,希望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能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和实践方面更上层楼,希望更多的优秀学科教师在自身所从事的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让我们共同探索新的教学天地,尝试新的教学形式,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为有效的实施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市教研室为我们搭建了创新发展的平台。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将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让他们享受活动的乐趣,体验研究的收获,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请有志教师大胆的展现你的才华,积极的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中来吧!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6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平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习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习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时间安排 时间课题 第1至第3周有趣的纸世界 第4、5周钱币、历史、生活 第6、7周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第8至第10周生活中的艺术 第11至第13周我是社区小主人 第14、15周我为交通绘蓝图 第16至第18周小导游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7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以日常生活常识和学生喜爱的小手工制作为主要内容,编排了一些看看、说说、做做的内容。尤其强调实践性,要求学生都要亲自动手实践,以提高动手能力。本册教材内容主要有: 1 做个小小成果袋 2 “夹玻璃球”比赛 3 书包里的环境问题 4 “站报纸”游戏 5 学会合作与助人 6我为奥运做点儿啥 7 剪纸圈 8 直升机为什么能垂直升降 9日常用品的改进 10 时间巧安排 11做个节约用水的小模范 12研究家养动物 13用气球做游戏 14叠纸盒 15头脑越用越聪明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建立“成果袋”和积累学习成果的意义,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2、充分运用手工、美术、劳动等技能,设计制作自己的成果袋,培养学生的想象、设计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展示团队合作精神,了解团队协作的意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联想、归纳等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活动组织、方案的话等方面的能力。 4、通过研究书包里的环境问题,使学生体验到“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的理念。 5、学生通过游戏中的亲身体验,培养于是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大胆实践、善于反思和总结的习惯,以及预测和判断等能力。 6、使学生认识到合作成功的 “金钥匙”,是相互总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7、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实践,让学生感悟科学的奥妙,加强创造意识,以及提高科学研究的兴趣。 8、引导学生在改进物品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大胆想象,学习创造发明的思维方法和技能,提出改进设想,并进行尝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 9、通过安排和处理自己身边的常见小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10、通过讨论和交流,初步明确在对待动物问题上的是非观念,提高学生维护社会公德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 1、通过活动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展示团队合作精神,了解团队协作的意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联想、归纳等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活动组织、方案的话等方面的能力。 2、 变结论性学习为过程性学习,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的情感体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学难点: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现象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教改专题:利用多媒体实施素质教育。 改革措施: 1、兴趣培养问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先让学生喜欢我和我的学科,与学生共同阅览有关科学方面的视频、图片与文字资料。 2、习惯培养问题: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自觉学习和自主探讨。 3、知识记忆问题: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突破科学用语知识,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定义,实验操作等。 七、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 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1、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直接面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超越具体的书本知识。在价值追求上,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现实体验和经验为终极目的,而不是以掌握某种功利的技术和书本知识为终极目的。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备好每一堂课,尤其做到亲自动手。凡要求学生会做的小制作、小物件,首先自己会做,并在课堂上认真做好演示,激发学生上劳动技术的兴趣。 2、把握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3、上课作好充分准备,按时进课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35分钟教学质量。 4、关心好差生,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做好个别辅导,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 5、做好期中、期末考核,做好成绩记录。 6、写好教学反思,积累上综合实践课经验。 7、克服专注科技活动的局限性,主张以学生与自然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样三天线索作为内在的逻辑线索开发盒实践综合实践活动。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8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有关要求和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时间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促使我校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二、学段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3、了解基本的生活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9一、教学理念 (一)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二)用作品引导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模型、一件工艺品,也可以是一盘菜、一个生长着的作物等。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作品引导学生的设计、评价以及作品宣传等活动。 二、教学目标 (一)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 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三、教学原则 1、注重基础 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劳动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劳动与技术方面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应以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服从且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2、体现综合 一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实施途径的沟通与结合。劳动与技术的课堂学习要与课外活动、常规指导、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教育目标。如学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动、环境整理,可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 二是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各领域学习活动的统筹规划和有机协调。 三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具体项目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3、讲究科学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在方式和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特征。 4、注重实效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而各地的现有条件和资源优势,千差万别。因此,应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选取内容,确定方式, 安排实施计划。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地区、本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10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 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是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经验、文化以及自然条件的总和,按照空间上的分布来划分,主要有: 1.学校内部资源。学校内部资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的教师,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及其他各种专用设施和场地。学校师生在长期活动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成果以及学校文化和办学传统也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 2.社区活动资源。社区活动资源包括各种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和场所,包括各类学校、政府机关等;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技能技艺的专家和居民;还包括地方、社区的文化传统、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实、社区一般环境等。 3.学生家庭资源。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应是孩子综合实践活动的启蒙老师,有条件指导孩子探索自然、了解社会、发展自我。在家庭中,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学习家政常识,了解社会职能。家庭生活中的洗涤、整理、小物品采购、损坏器具的修理等富有劳动教育意义的活动。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调查,让学生认识自己、善待他人、加强合作、学会分享,知道这是21世纪少年儿童应有的优良品格。让学生在”心灵驿站”中,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并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做到公正、互助、诚信。 2、通过观察,访问,认识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里有与我们息息相生的山川河流,也有我们的朋友----各种动植物,它们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发展的源泉。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在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欣赏自然的同时,理应自觉地保护自然。 3、通过访问,调查,让学生认识社会这个大舞台。社会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为学习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也为活动拓展了感性、生动和富有人情味的空间。让学生在“社会频道”版块中,培养团结、合作、交往、创新的能力。 4、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在动手动脑,探究科学奥妙的平台上,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创新与实践中去感受创作、劳动的艰辛,体会乐趣、收获成功。 四、教学措施: 本课程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重点。主要采用如下形式: 1、以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通过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小论文。 2、以实际应用为基本形式的设计性学习活动。设计性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开发性,着重解决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它强调操作性、针对性,更注重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3、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体验性学习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参观、考察、访问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活动方式。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11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目标和特征而编制的一本学习材料,或者说是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在内容编排体例上,以学生与自我、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的内在逻辑联系为线索,在以国家与安全、人口与民族、法制与社会、信息与资讯、经济与生活、环保与资源、学校与家庭、健康与安全、创新与发展、社会参与、劳动技术等为主题系列的课题的带领下,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教学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教学方式及具体实施 1、课程的实施方式 (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班级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2)活动地点(班内、校内、家里、社区) (3)活动时间(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相结合) 2、课程的具体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12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3、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使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背景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五、研究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主要围绕“爱我祖国,爱我家乡,爱我社区”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活动课程,并恰当处理好新生成的目标和新的主题。 六、具体目标: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察、调查、访问等认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爱心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认识家乡,通过对家乡地理、人文、风情、民俗、土特产、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调查,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七、实施措施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八、活动评价: 1.方案卡与评价表展示 2.举行一次现场展示会,评选“先进小组” 3.项目作业展示 4.手工制作资料收集展示 5.撰写总结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13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xx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 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 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 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三、具体实施步骤与措施 依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标准,参考我校教学工作计划,根据本班的实际,调整本学期的目标任务。加强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切实有效。教师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为此,我们学习相关文件、政策,树立正确的观念,深化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水平,做到爱岗敬业、见多识广、多技多能。同时,充分了解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它的实施规律,为学生营造支持、鼓励与开放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更新教师观念、端正学生态度。在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协调各学科的关系,做到个别主管、全员协作,把所有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协同指导。尽可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教学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以班为单位,以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班委会为主阵地,以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体,以研究性的学习为主线,由课任老师负责,各班班主任协助,各科任老师参与。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选择主题,帮助学生探究、展示、实践、创新,整合、提高学生的各科知识及学习、生活、精神世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要引导学生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全的发展。教师引导时,要体现本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主题的确定,探究方式的选择,成果的展示及评价,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决定,鼓励学生进入探究过程。 组织活动时,主题尽可能与学校的活动安排相一致,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参加劳动,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对有限的课堂,尽可能地发挥其作用。在内容设计上侧重激发活动动机,辅导活动方法,引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观察、发现、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为课外活动的开展、延伸奠定基础。 由于学生已初步接触四季知识,因此我就围绕四季主题来展开本学期各月份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四、每月主要工作安排 三月份主题: 英文诗歌朗诵(四季歌) 四月份主题: 节日搜索 五月份主题: 讲故事比赛 六月份主题: 英文歌曲比赛 五、成果展示 由于各课时的内容性质,本学期的成果展示基本以赛况的形式评比出一、二、三等奖,意在鼓励四年级学生学英语,用英语,说英语的积极性。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14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立足于探索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探索多种途径,努力保持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与学校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组织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组成:校长是第一负责人,组长由分管年级副校长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实施计划制定、过程落实、实施指导、检查管理等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三、实施原则 1、综合性: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重视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强调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 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为终身学习,获得生存能力的综合实践能力。 3、活动性:强调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成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强调“开放”,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设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实施方案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实施现实的经验,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文化,打造学校素质教育新亮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到“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充分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学校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各年级形成序列大主题,各班在大主题的总领下确定小主题,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科学技术等领域,确定研究主题,开展调查与访谈、参观、考察等多种活动,以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领域,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基本特点是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别: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中课题研究内容设定为七类,即生命与健康、安全与自救、自然探究、社会考察、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科技创新;项目(活动)设计的内容设定为五类,即自我发展设计、家庭活动策划、校园活动策划、社区活动策划、创新设计制作。课题研究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献爱心活动、街头宣传活动或主题班会的设计(策划),后者如对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项目的设计等。 (二)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实施策略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统一规划下由政教处负责牵头具体实施。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学校学生现状及其发展需要和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综合考察学校及社区支持学生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有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在政教处统一安排下,采用专题讲座、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的有关培训,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实践与服务的观念,熟悉、掌握社会实践与服务的基本内容、技能,了解课程实施评价的一般方式,懂得如何处理社会实践与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反思和撰写实践与服务心得,以“思想先行”为健康实施“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拟开展的社会实践与服务活动如下。 1、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校依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而设计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统一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接触的生活世界,从熟悉、关注的社会实际角度选取主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此类活动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研、体验民俗、生存锻炼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开展政治、经济类活动如“政策宣传”、“消费导向”、“呼唤诚信”、“义务书画”等进行。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指导学生统一纸张格式认真撰写活动体会心得留存。 2、校内社会实践活动 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指由学校学生广播站、各类文艺社团、学科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舞台,开设“理想、人生”、社会人文、科学实践、时事专题以及劳动技能如摄影等校本课程包括讲座、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等,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原则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各年级必须根据年级师资和可供支持的教育资源选择开展适合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必要时有些活动可以考虑跨班级或跨年级进行,以达到“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共享,跨班级或跨年级学生互动交流”的目的。各年级应及时总结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同时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参与活动的过程体验、经验总结等个人资料的归档工作。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此类活动通过学校统一组织和 学生自行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可以是大型社会公益义务活动,如配合创建卫生城市的环保卫生公益劳动、大型社会活动的义务宣传等;也可以是社会重大活动日如“学雷锋日”、“消费者权益日”、“教师节”等,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探望敬老院、福利院之类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学生在积极参与上述各类活动的基础上,必须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以个人或自愿结合的活动小组,开展如到父母单位服务当义工等社区服务活动,完成学生活动体验小结将载入学生档案袋,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4、校内服务活动 校内服务活动主要有“帮困助学”、定期义务劳动等。学校将统一课表,安排一定的课时确保每天有一个班级在校内开展义务劳动。全体学生在积极参与班级值日卫生、卫生包干区整洁、自行车排放等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与条件有选择的参与开展“不让一个同学落伍”一帮一、一对红活动,爱心帮困活动;竞争参与学校图书馆、专用馆室管理服务活动和“学生文明示范岗”、“常规管理学生服务团”等服务管理工作。各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将所参与开展的服务活动以书面形式及时总结以载入“学生档案袋”。 五、课程实施的管理 1、落实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落实好课时,课时列入课表,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临时调整,但确保学期总课时,不得挤占挪用。 2、日常管理:各年级段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表,按照“一人负责、 团体协同”的原则配备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每个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有专人负责。学校、年级组织学习、集思广益,集中教师的智慧在具体活动中实施协同教学。各年级及时做好活动记录,并收集原始活动资料(如活动教案、调查报告、评价表、总结论文等)统一归档,期末上交教导处。 3、加强教研活动,重视教师培训。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重大意义,要认真学习国家、省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与书籍,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提高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学校将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在校内开展看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的录象,听课等活动,采用内外并举的策略。 4、课程评价: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以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主要采用作品(手工、劳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15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使得学校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更加凸显,而且也更加要求学校加强同社会、同生活的联系;不仅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且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全面。需要掌握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更需要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品质。这一切仅仅依靠以教师讲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急切需要一种更新的、更有活力、能给社区和学校,给自身的持续发展,能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能以学生的知识为基础,以他们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为进一步发挥实验中学的学科课程的优势,并使实中学生既有比较深厚的学科知识,又具有综合实践能力,拟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年级、科目及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开展多年,在原开展的基础上,为体现活动的连续性和学生能力的综合性、全面性,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感,形成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拟分别安排: 初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初二年级:信息、劳动与技术教学、研究性学习活动。 初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初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和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时数不仅要确保,而且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时间,抓住学生年龄小,喜欢动,对新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因势利导,尽可能多安排活动,为以后的综合实践打好基础。 初二年级,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一基础上提高内在质量和层次。 初三年级,结合物理、化学课程中的有关知识,实行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课内学习和课外知识运用的整合,开设学科活动课程和开设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科目:所有学科 教师:全体教职工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实验中学综合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活动课程中三大板块的基本目标是: 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活动是学习者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文化和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跨学科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如环境教育、价值观教育等教育)都可以渗透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发展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理解自然、社会、自我、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学生感兴趣的社会体验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等活动,参与社会、服务社区、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感,使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完善学生人格。 3.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并形成良好技术素养。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体验性学习、操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增强动手能力,并能运用所学到的技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认知自然,了解社会,反省自我,发展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关爱自然、尊重人格,承担社会责任等一系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对自己同步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并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为每位学生发展提供活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与学生既是活动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课程开发角色尤需强调,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开放性的集中体现。”(钟启泉、张华《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要力争做好以下工作: 1.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集中体现了学校特色,因此,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可以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制订“年级、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或方案”,也可以以个体活动小组为单位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或计划。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过程取向的,因此,随着活动过程的开展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目标、新的主题。同时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满足,学生还将产生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而这些目标与主题并不是预先设定的。所以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目标与主题产生的必然性,并肯定其存在价值,同时要在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展开探究。 2.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活动的关键,首先要启发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选择的方式可以是一个学生独立选择,也可以是同伴在互动中进行选择,还可以是教师提示大的范围,学生从中加以选择。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科合作的方式。第四,在课题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教师要进行有效指导。从指导内容而言,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从指导方式而言,要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所有学科老师均要参与指导,每位老师都要参与一二个课题的指导工作。每学期末(每学年),都应上交课题研究报告及相关过程资料。学校教导处、教科室、年级组等领导要亲自参与。 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数每周为初一、初二、初三各3课时。上级已对课时安排有指导意见的,则按上级的指导意见,其余的则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安排内容的固定课时制显然已不适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因此安排一些分散课时。例如课题研究、社区服务等可以几个课时一起进行,也可以分散课时进行,也应允许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 4.整合校内和校外课程。学生不仅生活于学校中,而且还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将学校、家庭、社区融合起来的重要途径是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把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要结合德育教育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环境保护宣传,敬老爱老,文艺宣传、科普宣传活动等。 5.信息、劳动技术教育活动要扎实有效开展。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电脑、网络,充分发挥实验中学传统项目(如天文观测、科技小发明、剪纸等)资源,开展积极有效的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解决学科学习中碰到的困难。 6.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整合。学科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活动课程整合,才能发挥出活动课程的活力。艺术课要尝试和社区的科普宣传、文化艺术表演整合。物理课中的电学原理要和电工知识,电器安装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化学知识要和社区的保护环境相结合,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也可结合所学知识开展研究性活动,进行课题研究。(如钢铁锈蚀的调查,水污染的调查,土壤结构的调查等)。语文、政治等文字学科的学习和信息技术教学结合,通过网络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探究增大空间。(如校园内标识用语的调查,校园内安全问题的调查等)。 具体基本步骤: 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理念引领阶段, (二)选题、筹备阶段(包括人员的产生及分工、活动的内容、商讨各小组应该完成工作任务和步骤及要求、提出活动开展的申请。)、其中: 1、选题:教师围绕“自主、合作、发展”这一课题指导学生选定一个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可以一个人选取一个项目,也可以几个人或一个备课组或一个班级选同一项目。选定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拟出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申请:教师在第六周将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实施申请表上交给项目组,由项目管理小组对申请表中的实施时间和实施过程进行抽查,第14周后不再受理。 (三)实施阶段: 1、召开开题会; 2、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3、做好资料的记载; (四)、整理资料:方案或计划;相关调查、统计、记录表格;访谈记录;日记;相关音像资料;调查报告(包括课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过程、调查结果、分析与建议等)及其他相关资料。 (五)考评由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进行评估。 (六)上报评估结果。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评价重点不在于成果的形式和水平,而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在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以 “校本评价”为主,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中重视学生的声音,应强调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体现对学生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但考虑到调动教师指导的积极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学年的学生和老师评价初定为: (一)实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表 达标要求: 1.能参加活动,不无故缺勤。 2.知识有所拓展,能力有所提高。 3.活动过程中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 4.在活动中能提出有创意建议。 良好要求: 1.自觉参与活动,不无故缺勤。 2.知识面明显拓宽,能力有所提高 3.在活动中能取到一定的带头作用。 4.成果数量增加并获校级奖励。 5.在活动中敢于创新,主动关心他人。 优异要求: 1.积极主动参加活动。 2.在活动中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展示。 3.参加校、市级竞赛展示或获校、市级好评。 4.有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与老师同学关系融洽。 5.活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注重过程的活动,对教师的评价也很难有具体明确的方式方法,本学年在以前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初定为: (二)实验中学综合活动课程老师考评 达标要求: 1.有活动课程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 2.所辅导的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率高。 3.有一定的活动组织与辅导能力。 4.有研究精神,写有教学后记、教学反思。 5.能起到指导作用,学生反映较好。 良好要求: 1.有一定特色的活动计划与总结。 2.所辅导的学生合格率高。 3.有较强的活动组织与指导能力。 4.有论文在校、市级上交流,发表。 5.学生的评价高。 优秀要求: 1.能独立组织公开示范活动。 2.所辅导的学生各方面发展较好,有学生在校内外竞赛中获奖。 3.团队精神强,能主动同其他老师研究、设计方案,探讨有效指导。 4.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 (三)对活动课程教学过程的评价 主要评价教师指导和组织活动教学的方法是否适当,是否有利于活动课教育目标的实现。 1.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 2.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 3.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活动目标。 4.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 5.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 6.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7.活动气氛活跃、愉悦。 8.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 9.在活动中教师起引导作用。 每学年末对综合实践活动对照评价表进行考评,对荣获优秀的指导老师给了一定的调控加分奖励; 申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以一二年级老师为主。三年级老师也可参与。本学期一二年级未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在业务精良星评比中该项计为0分,三年级参与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在业务精良星评比中计满分,三年级未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按平均分计。 五、项目组织机构与职责 1、领导小组: 组长:赵大进 副组长:陈文东李文忠 成员:向长富武月娇 2、组织实施和考核机构: 项目负责人:陈文东 成员:向长富武月娇王运雄、王作友 3、职责 (1)项目负责人负责拟写项目方案,组织实施,督促和指导项目组成员开展工作,对项目组成员和教师进行考评。 (2)项目组成员负责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提供学习所需的理论文章,定期召开教师会议。记录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参加人,活动过程,参与对本组教师的项目考评。 (3)收集整理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资料。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或计划、调查报告必须用word文档。提供学校网站录入。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16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1人,男生21人、女生10人。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动机强,动手动口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但由于地处山区,学生的视野狭窄,见识少,认识事物的能力差,有待于加强培养。 二、本册教材: 本册教材共有6个案例,分为:新学期开始了、风、光的游戏、节日、粮食、环保设计。每个案例分为二小块,每个小块又包括“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xx大精神为指针,以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具体要求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六、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17一、目的意义: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新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着重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创新的物理小制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物理、数学等学科抽象原理的问题生动、形象地再现。 2、丰富课余生活,为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3、为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提供实用的教学工具; 4、创造灵活、轻便、美观的仪器;体现仪器在知识运用过程中直接、实用的特点。 二、课程特点: 1、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加深。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切实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是课程实施的重点。 4、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 5、让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挖掘学生的潜力。 三、活动安排活动课题:自制土电话、橡皮筋吉他和小孔成像仪。 活动方式: (一)在讲授完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即可布置学生思考并准备各种材料。在活动课上利用学生准备的纸杯和细线(金属丝)等材料制作土电话。在制作之前,师生共同探讨土电话的原理,由此分析利用哪些材料及制作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使土电话的传音效果更好。形式可以是个人制作也可以是小组制作,但教师需对小组制作的情况进行重点监控,以防止部分学生不投入活动中而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 利用学生做好的土电话进行游戏,根据传声效果好坏和是否有新意等因素进行评价。 (二)即布置学生根据教材思考如何制作橡皮筋吉它,并积极进行材料的准备。在活动课上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橡皮筋吉它发出不同音调的原理,从而共同得出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如何使发音效果更好等。之后,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盒和橡皮筋等材料制作橡皮筋吉它。 学生做好后,进行弹奏,比较发音效果,并进行考核评比。 (三)学了光沿直线传播后,即布置学生根据教材思考如何制作小孔成像仪。在活动课上先由师生进行讨论:小孔成像仪成像的原理,进一步探讨如何才能使其成像更清晰等,并得出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然后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盒、针、蜡烛和火柴制作小孔成像仪。教师注意过程监控。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并写出活动报告。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18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 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平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习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习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具体安排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度表 (—xx学年第一学期) 周次 教 学 内 容 一 走进技术世界 二 家政 钉纽扣 三 家政 缝沙包 四 家政 缝鞋套 五 家政 缝鞋套 六 家政 针线拓展 七 主题研究活动 八 主题研究活动 九 主题研究活动 十 技术初步泥塑工艺欣赏 十一 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二 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三 技术初步捏泥碗 十四 技术初步泥笔筒
主题研究活动 十六 主题研究活动 十七 技术初步相框 十八 技术初步储蓄罐 十九 技术初步组合笔筒 二十 拓展活动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19一、工作思路及目标 本学期,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工作仍坚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常规为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厚德强能,用心研教”,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继续提高中学两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促进两学科的教研工作和课程改革的从深发展,进一步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指导思想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重点着眼于进一步彰显课程特性,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突出课程“开放”,关注探究“过程”,不断完善课程形态。倡导在研究过程指导以及研究方法指导领域的纵深发展与大胆突破创新。同时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开展课题培训,加强指导,切实提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领域的研究水平和专业素养,在实践中继续探寻最佳的课程实施方法。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提升组织和指导课程实施的水平。 三 活动措施 1、定期组织区级综合实践活动 评比工作,不断总结、反思和交流活动的成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 2、利用网络优势,形成交流的平台,建立市、区、校三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网页,为学生及时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理论与动态、丰富教育资源、交流经验、解决困惑提供支持和帮助。 3、新学期将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题学习或观摩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继续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以促进郊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水平的提升。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书 篇20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1人,男生21人、女生10人。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动机强,动手动口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但由于地处山区,学生的视野狭窄,见识少,认识事物的能力差,有待于加强培养。 二、本册教材: 本册教材共有6个案例,分为:新学期开始了、风、光的游戏、节日、粮食、环保设计。每个案例分为二小块,每个小块又包括“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xx大精神为指针,以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具体要求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六、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