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对联 尽日游山不倦; 此怀与水同清。 刘矞祺。 庐山,我国著名风景区的旅游胜地,位于江西九江市长江南岸,鄱阳湖滨,南北约五十余公里,东西约二十公里,周围绵亘约五百公里。庐山襟江带湖,巍峨挺拔。因古时有匡氏兄弟结庐山中,故名匡庐、匡山。山上风景秀丽,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陶渊明、李白、孟浩然、韩愈、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朱熹、陆游、徐霞客、康有为等都留下了游踪 石洞流甘露; 仙崖乐最真。 如临仙境; 别有人间。 徐声扬 称师亦称祖; 是道亦是儒。 古洞千年灵异; 岳阳三醉神山。 青牛西渡; 紫气东来。 老君殿,在仙人洞左侧,礼太上老君李聃 山川吐纳开灵境; 文轨交通乐太平。 观妙亭,位于仙人洞北,锦绣谷崖上 山间到此,若仙礼佛; 云中相忘,犹子思归。 观妙亭 琳宇剩劫灰,法象庄严留佛座; 瓣香临危洞,新亭结构续仙龛。 老母亭,又名斗姆亭,为一六角攒尖石亭 枯木留云迹; 瓜生月播烟。 木瓜洞,在庐山东南石船峰前,因道士刘混成种木瓜为食而得名 攀上忽瞻红日近; 回看又觉白云低。 程排题九十九盘御道,在庐山西北,即由赛阳至庐山的登山小道,传为朱元璋所修,故名 山侠来游容易入; 横门虽设未常关。 含鄱口,位于五老峰与九奇峰之间 想上去吗?上去便能通碧落; 快下来吧,下来难免坠红尘。 仙人桥,在五老峰下,是由怪石堆垒而成的天然石桥 足下起祥云,到此者应带几分仙气; 眼前无俗障,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 李渔题大汉阳峰,在庐山东南部,是庐山最高峰。峰顶为汉阳台,据说清风明月之夜,可观汉阳灯火,故名。附近有小汉阳峰 峰从何处飞来?历历汉阳,正是断魂迷楚雨; 我欲乘风归去,茫茫禹迹,可能留命待桑田。 王以慜题大汉阳峰。 禹迹: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在汉阳峰察看地形,汉阳峰有一形同靠椅的悬崖,名禹王崖 故从此处寻踪迹; 更有何人告太平。 朱元璋题御碑亭。传说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遇一和尚,名周颠,口唱“太平歌”,预言朱做皇帝,定太平。朱问他住在哪里,答称庐山竹林寺僧。朱称帝后,派入到庐山寻找,人传已乘白鹿升天。朱遂撰《周颠仙人传》,翻刻成碑,立于庐山锦秀峰上,并构亭以覆之,名御碑亭,又名白鹿升天台 四壁云岩九江棹; 一亭烟雨万壑松。 御碑亭。 棹:摇船的用具,指船 仙踪渺黄鹤; 人事忆白莲。 吴浸阳题仙人洞,在庐山牯岭西谷悬崖险峰下,深约三丈,可容百余人。传为吕洞宾求仙学道之处。 白莲:东晋慧远和尚曾同他人一起在庐山结社,名白莲社 仙岩翠壁,蓬莱胜境; 池中玉液,阆苑洞天。 纯阳殿,在仙人洞内,内刻吕洞宾像。 阆苑:阆风之苑,仙人居处 山高水滴,千秋不断; 石上清泉,万古长流。 纯阳殿 身在庐匡,不见庐山真面目; 足临胜境,方知胜地豁心胸。 牯岭清风阁。 庐匡:即匡庐,庐山的别称 洁白飞泉,下泻倒悬成雪练; 蜿蜒公路,盘旋而上似银蛇。 观瀑亭,在庐山南麓青玉峡,瀑布水高数十丈,十分壮观 横奔月窟千里雪; 倒泻银河万道雷。 观瀑亭 一条界破青山色; 万古带疑白练飞。 观瀑亭 白鸟远行树; 玉虹饮古潭。 岛缪题观瀑亭 莲社独寻千载后; 松柏犹香六朝前。 古层冰题东林寺,位于庐山北香炉峰麓,始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386),由江洲剌史桓伊资助,高僧慧远创立。东林寺的建立,成为中国寺院走进山林的代表,亦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慧远在东林弘法36年,建立了中国一个结社——莲社,创立了中国的佛教哲学思想“净土”学说。东林寺被净土宗视为“祖庭”。现有莲池、大雄宝殿、影堂、五百罗汉堂、三笑堂、弥勒殿等建筑,唐经幢、唐代石雕护法力士等文物以及聪明泉、六朝松、慧远塔墓、下方塔院等古迹 洗菜莫教流去叶; 见桃犹记旧时花。 郭东贤题东林寺 法接西乾,教敷中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