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学做对联的三十六注意
范文

学做对联的三十六注意

  30、忌奢华浮躁。例如一婚联:

  缔良缘两户英雄儿女;
  成佳偶一双模范夫妻。

  作为普通婚联,形容过火,过分夸张。还有堆砌词藻不讲事实(指高度概括),人谓华而不实。

(七)其  它


  31、忌“典庆联用字色素”。凡婚寿联及重大典庆联,要注意色彩用字,“黑、白”或有关贬义词,宜禁用。说来似乎带迷信色彩,然中华传统民俗风气,逢“喜”总要讲究一个吉祥的兆头,给人们欢欣鼓舞,奋发向前。

  至于其他对联,如春联“红梅白雪”,格言联中的“黑白分明”,不在上述之列。

  32、忌“无创意”撰作。动笔做联,先要根据题目(自拟或他拟),设计一个或几个方案。所谓方案,包含创意及方式等等。然后据此寻找有关资料(如典故、史实)。

  创意豁达则作品脱俗,才可避免“似曾相识”而不断提高到精品。除了应征外的创作,做好联还要立足“移植”,不是眼前凑热闹。

  脱化式的作品,多数不开拓,少数由于创意豁达,也惊人。

  创意的过程,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结合的逻辑思维过程。

  33、忌“口号式”。对联是文学,也属应用领域,不能无文学味而写成干巴巴的口号式。如“发展就是硬道理;廉洁堪称好作风”。要通过冶炼把思想政治的时效性融合在字里行间,以文学手段来展现。

  34、忌创作不注入情感。有情感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无情感则作品苍白。情感是思想性的结晶,作品既要代表大多人的心思,也有“我在其中”,联中无我是空白一片。写什么内容是客观物体,借写这种物体来告诉人们一些什么,这是“发射”情感时刻的去处。

  情感当

然有深浅程度,这个不能要求一律。所谓“情境意义”,是作品的深层意义。

  35、忌“错用标点”。标点(不指书法)用妥当了,轻可变重,浅可变深。如我的一副格言联:

  日暮应先将胆放;
  峰高未必碍人攀!

  收入某书时,下联用的是句号,从而“点评”末尾说“有弱于上联之嫌”。更重要的是,有人提出“除了问号、叹号外,每联字数不多,中间无停顿的,上联尾打逗号,下联尾打句号;若中间停顿的地方有打了分号或句号的,上下联尾都打句号”。如果真的照这样做,不分两行而连着排版或插在文中,连对联的意识形象都被抹煞了。如古胜迹联:

  疏烟流水自千古;
  山色湖光共一楼。

  除了“问、叹”号收尾之外,长短联上尾必用分号,下尾必用句号。

  36、忌“古今”声调混用。首先看两副实例:

  (1)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联中均无入声字,但不能说“古代有今声对联了”。

  (2)花满九州香四海;
    雨滋万木绿千山。 (当代·标明今声)

  出句无入声字,对句中有“木、绿”两个入声字,并非“入转平”,古今皆仄。一说是今声,一说是古声,各执一端,争论不休。

  以上二例,实质都是古声。另一种情形,出句亦古亦今,要求对句“古今皆宜,但忌混用”。如:

  害人,弟子自焚师冷笑; (出句)
  科学驱昧,瘟神名裂众群攻。 (对·今声)

  这种类型,我把它叫“半古半今”。正确而无争议的“今声”作品是什么呢?上下联都应使用“入转平”(含少数古平转今仄)的字。例如:

  税费改革,农村气象春风柳; (出句)
  职责明确,公仆情怀夏日莲。 (对句)

  “入转今平”的字,用到上下联音步(或联尾)而对仗,这才是“今声对联的正统”。前面的情形,应该说是混用。使用古声或今声,应由爱好者自择。

尾   声


  目前情况,对课尚未正式进入学校,普及与提高仍是楹联书籍、报刊的当务之急。但出个人诗联专集者大大超过“知识理论”的册子,固然是好事,留心授业则更臻完善。

  本文所谓“忌”,实则是指有了一定的对联知识后而做对联要“注意哪些”,从而把对联做上路子、做得准一些的提示。至于“怎样提高”,将打算从理论和技巧等方面,另作总结。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9: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