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楹联法则 |
范文 | 楹联法则 【拆拼法】 在楹联创作中,将楹联中的汉字的形体分拆或合并,巧妙地制作联语的一种方法叫拆拼法。用拆拼法制作的联语,既要保持楹联原有的对仗特点,又要受所拆拼的字的形体结构的严格约束,因而在制作时有一定难度。但是制得好的拆拼楹联,能使语言曲折有致,而又耐人咀嚼,有如用拆拼法所制作的谜语一样,富于趣味性。好的拆拼楹联实有画龙点睛之妙,从而使联语达到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如: 张长弓,骑奇马,单戈独戰; 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 上联拆拼“张、骑、戰”三字,下联拆拼“嫁、孕、甥”三字,分别表现了驰骋疆场和儿女情长的两种场面,富于趣味性和艺术魅力。又如: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分瓜切片,竖八刀,横七刀。 这副楹联的上联拆“冻、洒”二字,下联拆“分、切”二字,从这些字的构造、方位去展开描写,使整副楹联富于谜味和情趣。再如: 鸟入風中,啄去虫而为鳯; 马来芦畔,吃尽草以成驴。 上联似是说鸟吃虫后变为凤,马吃草后变成驴,初览此联,给人以离奇之感,细细品味作者在拆字拼字上巧妙手法,则会有全联既具哲理又富情趣之感。还有的拆拼楹联,用在特定场合,分拆离合,颇费匠心。如: 本非正人,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 惯开私卯,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 相传清朝同治年间,四川某县县官姓柳名儒卿者,欺上瞒下,横行不法,人称其为“柳剥皮”。有人便用他的名字作了这样一副拆拼式楹联送给他。上联拆隐“儒”字,因为“儒”字可拆为“亻、雨、而”三部分:“亻”——非正人,雨——装作雷公模样,而——却少三分面目(面去三为而);下联拆隐“卿”字,“卿”字可拆为“卯、艮”两部分,“卯”——惯开私卯,“艮”——绝无一点良心(良去点与艮近似)。借对“儒卿”二字的拆析与描划,贬斥“儒卿”的阴险歹毒,字字句句鞭挞入里。这副楹联既是一则谜语,也是拆拼联中的绝妙之作。 【加减法】 由于某种需要,将某副楹联的上下联增加或减少一些字词或笔划组成新的楹联,这种制联方法叫做加减法。这种作联的方法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时常出现,常见的有: 1.加字 又称续字。传说有一年除夕王羲之连续写了多副春联均被人揭走,最后撰一联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因联语不吉利才没有被人揭走,晚上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后各添三字,大家在春节早上见到的春联就变成了: 福无双至今日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还有一个传说。明朝才子解缙未成名时,住所与一富翁家的竹林相对。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富翁见状大怒,便令家人将竹子砍掉。解缙自知其意,便在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富翁见之,更加恼火,干脆把竹根也刨掉了,解缙只觉好笑,便把楹联又添二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任凭富翁将竹砍短、除根,楹联依景而变,只气得富翁目瞪口呆,无计可施。 2.加笔划 相传有一仕宦人家,父子俩有权有势,横行乡里,老百姓对他们敢怒而不敢言。父子俩都买了进士,婆媳均封夫人,为了光宗耀祖,装点门面,便在门上挂出一副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门对刚刚贴出,便有人乘其不注意时通过改增笔划,变成了另一副楹联: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3.减字 楹联的针对性楹强,不能轻易混淆。传说旧时有一家人家结婚,把丧联“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错贴于喜堂之上,客人一见,无不惊异,因碍于情面又不便明说。当新娘来到喜堂见此联时,不免暗中叫苦,但她灵机一动,来到丧联旁,将上下联尾各截去一字,丧联立刻变成下面的喜联: 流水夕阳千古; 春露秋霜百年。 类似这样加减字词的故事,在民间广有流传。 ☆翻造法 将别人创作的楹联作某些必要的改动,用以表达自己写作楹联的主旨的楹联创作方法称作翻造法。用翻造法写作的楹联尽管只改动几个字,但能另具新意,这种写作方法常被人们所运用。如: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这是河南南阳岗诸葛武侯祠大殿门前两旁的一副楹联,上联歌颂诸葛亮一生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品格;下联为诸葛亮早年隐居地是襄阳、南阳之争而感叹,寓意深邃幽默,富于哲理。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