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对联知识——意象时空构图一致性
范文

对联知识——意象时空构图一致性

应对分析:
应对要考虑两点:a、要合趣,即捕捉合适的意象元素和构图,构成山-软这样的形象;b,要时空构图统一。即不能出现和青山绿水,泛舟湖上,水波婉转,青山相映这样的时空构图相冲突的元素,如明月、星星(时间不合),如古道、长亭(空间不合)

舟下青山软
杯中笑面轻

青山舟下映水而软,笑面杯中映酒而轻,相映成趣。上、下句意象时空构图和谐,风格一至,达到意境美和意象美的统一。


2、构图元素单一/简单的出句
在有些出句中,意象构图元素单一、元素本身是作为感情抒发的需要而引用的,这种情况下,单靠出句的意象元素不能形成一副独立的画面,相应地,画面风格也就不存在。这种出句似介于“事对”和“言对”之间,在意象上倾向于“事对”,在实际表现方式上倾向于“言对”。对于这样的出句,应对时可不受意象构图的限制。

举例1:
出句:一副湖山来眼底

出句分析:
湖山”是句中的基本构图元素,另隐藏了一个本体元素“人”。但这两个元素的组合在句中并不能构成一副完整独立的画面----因为出句本身就不是意图通过构图来表现什么,这一点倾向于“言对”。但是它又具有“事对”的特点。出句平淡,这样的出句,若要构成佳对,需要在平淡上树立奇峰,不必拘泥于意象。

应对分析:
比如,我可以用正对的方法,来题一个半山亭:
一副湖山来眼底
万家灯火到樽前

而原句出自昆明太华寺,它是这样的:
一副湖山来眼底
万家忧乐注心头
从“湖山来眼底”对自身的情感影响着手,直接点出“忧乐”二字,由自然景象的感官上升到人文关怀的层次,此貌似正对,实为流水对。


3、诗句中,对句自足,以实现意境创造为目的,使用时空跳跃的手法

在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结构上,前辈诗人千年积累下来了宝贵的经验,时空跳跃就是其中之一。之所以跳跃,不仅是客观体裁上的限制,更主要的是诗的诗性的自身需要。一方面凝练,一方面体现了诗主要在于传达、渲染某种思想情感、情绪,并不是要过细的再现某一事物、行为的细节,所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强调的是通过意象的组合所实现的思绪情怀。时空跳跃的手法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组合中占有重要地位,以虚御实,更能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审美的再创造,从而极大的拓展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空间。

时空跳跃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技巧而存在的,基本上用于诗句应对。在联句中与此手法响应的是含“事对的言对”,或明示或暗示都有铺叙,而诗句的时空跳跃手法基本上是没有铺叙的。

举例:
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
藜蒸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连用了8个空间跳跃。


快差不多了,基本上这样了,我这个题目不对,应该作一篇《联句意象论》。那样可能更容易说清楚。这篇文字太着眼于实际操作了,限于题目又不好深入,非我所愿。


=========================================

就以上分析,结合此次[联会4月常规活动]的出句和作品来说一下。

1、柳动燕帘开
这是事对,一般来讲,要考虑意象时空构图的统一。但由于“柳”“燕帘”之间的巧构关系,使得此句又可列入巧构意趣对联,至于是否属于纯粹的巧构趣联,可以商榷。

分析两个及格的对句如下:

荷摇蛙伞晃
柳动燕帘开

这种对法,是将出句作为纯粹的巧构趣联来对的,没有强求构图统一,这样的对法可以。但是,只能合趣,无法完成一个共同的主题,也无法共同营造一个统一和谐的氛围,也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无境”。

桃红莺户暖
柳动燕帘开

这种对法,兼顾了“趣”和“境”,在意象时空构图上是统一的,不但合趣,并且上、下句合璧,完成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或者说共同营造了一个“春意盎然”的春机图。

上面两种对法,相较之下,“桃红”对句胜过“荷摇”对句。


2、月下停棋问落花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5:5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