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知识——马蹄韵浅淡 五言b型00011/11100与四言0011/1100的变换数相同(都是1),而五言a型11001/00110的变换 数是2;七言b型1100011/0011100与六言110011/001100的变换数相同(都是2),而七言a型0 011001/1100110的变换数是3。因此,在不同句式 组合时,可以把五言b型视为 四言,把 七 言b型视 为六言,而a型则无此特性。 3。b型句式在结构上接近骈文句式,易于互相转化。前面举的两个例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五言和七言采用b型,可以将律诗句式和骈文句式统一起来,形成对联句式。 近代联家偏爱用五言、七言b型撰联,极大地促进了对联句式 的优化和简化,从而形成了完 整的对联句式 体系结构。即:一言 1/0,二言11/00,三言a型001/110或b型011/100,四言0 011/1100,五言00011/11100,六言 110011/001100,七言1100011/0011100。 我们并不否定五言、七言a型句式在短联中存在的价值;只是证明,它们在本质上是律诗句式 ,而不是对联句式。同样,五言、七言骈文句式也不能当成对联句式。 长期以来,对 联 未 能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固然与文人学士视对联为“雕虫小技”有关;平心而论,不加选 择地用骈文或律诗的句式撰联,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这在早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 果对联没有自己的句式 体系结构,就不能形成独立的文体,只能成为骈文或律诗 的附庸。 明确对联句式同骈文、律诗句式的联系和区别,是选择对联最佳结构的基础 。余下的问题是 :对联的句式组合有没有最佳结构? 长联结构无非是不同句式(包括领、衬字) 的组合,或同一句式 的重复,或以上两者的组 合。但是,这种组合不是随意的。关键在句脚的平仄安排。 对联句式来源于 诗词曲赋骈文,而句脚安排主要借鉴于骈文。因为诗词曲和律赋的句脚都要 受用韵的限制,惟独骈文讲求对仗和平仄,不需押韵,与对联非常接近。例如,纪晓岚《绛云 别志序》开头一段是:“生生世界,转若飚轮;种种因缘,幻如泡影。莺飞草长,人间多早谢 之花;桂老蝉寒,天上无常圆之月。伤心黄土,几玉碎而珠沉;埋骨青山,终金销而石泐。去 来一瞬,瞿昙借譬于芭蕉;梦觉两忘,庄叟委心于蝴蝶。良有以也;岂不然乎。”(见《纪晓 岚诗文集》),这18句分为5组,每组4句或2句,其平仄序列结构是0011,1100;1100,0011 。0011,0001100;1100,1100011。0011,011000;1100,000011。0011,0011000;1100, 1100011。0011;1100。如果把虚字去掉,就成为:0011,1100;1100,0011。0011,001100 ;1100.110011。0011,1100;1100,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1100。这 种以四言为基础,成组互相对仗形成的句脚安排,正是对联所需要的。 上面讲过,在句式组合中可以把五言b型视为四言, 七言b型视为六言,只要句脚平仄相同, 组合规律就相同。 实际上任何句式 组合都根源于四言基本组合模式(简称四言模式),即: 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这种模式的优越性在于:序列周期最长 (16),声调变化丰富,而且 便于自对。而简单的句脚平仄交替1100,0011,1100,0011/0 011,1100,0011,1100虽然可形成两组自对,但序列周期较短(8),而且重复单调。刘勰在 《文心雕龙》中说,"陆云亦称四言转句以四句为佳 "。刘勰的原义虽指改韵,亦适用于句式组 合。简言之 ,四言基本组合模式是最佳对联结构,任何对联句式组合都可以由此生成。 .就句脚安排而言,可以把每边一句的对联,例如 七言联: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 人(杭州西湖藕香居茶室联)的结构 1100011/0011100,看作0011/1100,即四言模式末句; 把每边两句的对联 ,例如九言联: 复旦引星辰,珠联璧合/顺时调吕律,玉节金和 (北京颐 和园排云殿门联)的结构 11100,0011/00011,1100 ,看作1100,0011/0011,1100,即四言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