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联知识——对联的用典与出新 |
范文 | 对联知识——对联的用典与出新
(五)用典要自然得体
要明白用典不是点缀作品更不是炫耀文采,卖弄风骚。用典只是一种手段,为了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目的。作品是给人看的,用典必须做到不生涩、不枯燥、不失度、不牵强。中国历史典故浩若烟海,我们用典的范围毕竟有限,使用典故必须避免那些生涩、偏颇、繁乱、含义不清以及不称为典故的“典故”入联。更不能随意串联一些成语、典故或者人名以成联,使人读之生厌或不知所云。典故要给人以美感,要成为点睛之笔。
如蒲松龄的镇纸铜条联写的就十分成功: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联语中连用两个典故,上联借用项羽救赵过漳水后,沉船、破釜、背水一战,终获大捷的典故,无半点雕琢之感。下联借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苦熬十年,绝不罢休的顽强意志和远大志向。
(六)用典要积极上进
典故是几千年文明史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但由于它产生于封建社会,有的典故有很浓郁的封建落后色彩,如“人生如梦,攀龙附凤、黄金屋、男尊女卑、黄道吉日、盖棺论定、金榜题名”等等,用这些词时必须慎之又慎,否则会陷入封建思想的团圆之中。古为今用必须注意思想性和政治性。毛泽东是用典的高手,在他的诗作中,典故屡见不鲜,像吴刚、嫦娥、孙大圣、唐僧、神女、湘妃、牛郎、盗跖、玉皇、五帝、孔子、陶令、曹操、霸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他的笔下运用得十分自如、自然。例如,“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联句。如何做好对联,无捷径可走,必须平时多读一些名诗、名句、名联,久而久之,会得悟其真谛。多写,首先应在多读的基础之上。总之,在用典方面要提高自己的创作出新的胆识,不要在别人的陈词滥调中爬行。这是我们的写作水平得以提高的关键所在。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