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联的对法 |
范文 | 对联的对法 枝花。”又如孙髯题云南大观楼著名长联结尾对句:“没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 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上联尾句)。只赢得几杵钟声,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下 联尾句)。” 联例: 一曲高山一曲流水,千载传佳话 几分明月几分清风,四时邀游人 (石璞题汉阳“伯牙台”联) 梵功敕建宋代,推甫里禅林第一 罗汉塑源惠子,为江南佛面无双 (北京保圣寺联) 由于大多数对联都采用文言形式,而在古代汉语中量词不够发达,所以 相当一部分“数量词对”实际上是不用量词的。 (6)形容词对。这里说的形容词指表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一般形容词, 如高、低、大、小、明、暗、善、恶、美、丑、光明、壮丽、温暖、荒凉、 冷清、悲惨…… 联例: 盛世河山臻壮丽 新春日月更辉煌(春联) 国富民强人康寿 风调雨顺年稔丰(“庆丰收”会场用联) 形容词在对联中可以有“使动”用法,而这种用法往往使对联显得更生 动、更活泼,如: 八一军旗红大地 万千肝胆壮山河 (7)动词对。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除了全由名词组成的作 品(如“风月王维画,云山杜甫诗”)和只由名、数、形三种词组成的作品(如“芝 兰千载茂,琴瑟百年和”)外,没有不用动词的对联。 联例: 竹里登楼人不见 花间觅路鸟先知(亭台用联) 推头剪发除旧貌 修面吹风换新颜(理发店用联) 动词对有一种特殊情况值得注意: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常在联尾对仗。 例如在“明月几时有,孤云独自闲”一联中,动词“有”对的是“闲”,这 种情况被约定俗成地认为是合乎对仗原则的,不可看作“失对”。试再举二 例: 水因春暮冰方解 月至更深光倍明 (亭台联) 春风碧水双鸥静 落日青山万马来 (亭台联) (7)副词对。副词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和形容词的,具体可分为时间 副词(“既、已、曾、尝、方、正、将、且、久、常”等)、范围副词(“皆、 咸、举、尽、只、仅、常”等)、程度副词(“极、殊、甚、略、少、更、 益、愈”)等、情态副词(“必、诚、果、定、甚、殆、岂、宁、肯”等)、 否定副词(“不、弗、毋、无、非、未”等)、谦敬副词(“请、敬、幸、 蒙、谨”等)等几类。在对联中,副词的使用率比实词低得多(有不少对联 不用副词),但又比其他虚词(介词、连词、语气词)高得多,这个特点在 长联和白话联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副词一般不出现于联句的节奏停顿点上,因此平仄要求比较宽(后详)。 联例: 扁鹊重生称妙手 华佗再世颂白衣 (颂医生联) 吴下门风,户户尽吹单孔笛 云间胜景,家家皆鼓独弦琴 (明人徐阶、王鳌口对联) 我比青莲来更迟,仍许登楼眺江汉 谁知黄鹤去太早,空听吹笛落梅花 (武汉黄鹤楼联) (8)连词对。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词组或句子以表示两项或数项之间关 系的,这种关系包括联合和偏正两种。对联中的连词使用率很低。 联例: 虽为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理发店用联) (9)介词对。介词是对联中使用率最低的词类。 联例: 来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介词、连词、副词可以相互对仗、例如: 唯楚有材 (“唯”为连词) 于此为盛 (“于”为介词) (长沙岳麓书院联) 吕祖醉而仙大醉非醉 (“而”为连词) 君山流不去狂流自流 (“不”为副词) (岳阳楼联) (10)语气词对。语气词是表达句子语气的一类虚词,如“也、矣、焉、 耳、哉,夫、乎、邪(耶)”等等。对联中使用语气词的情况亦较少见,但 表达效果别具一格。 联例: 是乃仁术也 岂曰小补哉 (中药店用联) 恶哉秋之为气 惨矣碰其可怀 (挽秋瑾联) 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 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阮元讽秦桧夫妇联) (11)联绵词对,联绵词指虽由两个音节组成但却只有一个词索的单纯 词,包括双声词(如“仿佛、伶俐、鸳鸯、蟋蟀”等)叠韵词(如“阑干、 逍遥、缱绻、烂熳”等)及其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