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冯梦龙民间传说 |
范文 | 冯梦龙民间传说 从远古走到今天,悠久丰富的中国文化孕育了许许多多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像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一颗颗珍珠,闪耀着美丽。那么小编在这里给大家讲冯梦龙民间传说——明 断 诬 陷 案。 冯梦龙民间传说——明 断 诬 陷 案 有一天,冯知县正坐堂。一个满脸血污、自称姜廷盛的汉子拖着个浑身是血、半死不活的人上堂来,他们身后跟着两个慌里慌张的村人。姜廷盛说自己是青竹岭的里长,早上和胞弟征粮到三望洋村,有个叫刘世童的刁民抢着一把宰猪刀来打劫,凶狠地砍伤了他的弟弟。说着,姜某推出战战兢兢躲在后边的两个村人:“这就是见证人!”证人偷看一下姜某的眼色后,一口咬定,姜某没半句假话,他们确实亲眼看见刘某舞刀伤人的。 冯知县亲自下堂验伤。果然,姜某的弟弟额上一处刀伤又深又大,血流不住,使人看了头皮发麻。冯知县先让人帮姜某弟弟止了血,包扎了伤口。 一会儿,刘世童赶来了。他叉手向前,分辩说,姜廷盛是自己砍了他弟弟一刀,他是想讹诈,陷害于人。 冯知县心里就嘀咕了:照天理人情,哪有哥哥砍伤自己弟弟的道理呢?再说大天白日砍人,怎么能讹诈得了人?看那廷盛满脸杀气,蓬头垢面,活像一个大蜘蛛,而刘世童衣冠整洁,对答从容,一点不像曾经打过架的样子。沉吟了片刻,冯知县下令将他们各自着保人带了去。 第二天晌午,冯知县坐了轿子出衙门,对所有人都说是去拜客。等到出了西门,他直奔三望洋,向老人小孩一一打听。家家都说是姜延盛自己砍伤弟弟。一个老头说,吵闹的时候姜某的亲姨妈吴氏还跑过来劝解过。吴氏就住在附近,冯知县找来一问,老太太支支吾吾,只说那是失手误伤的。有个小孩叫姜正传,是廷盛的本家,他说看见姜、刘吵架,是他跑去叫廷盛姨妈来的,他也说是姜廷盛伤了弟弟。 冯知县细细打听,才弄清了事情的始末。原来姜廷盛曾经因为里中役事,狠狠敲过刘世童的竹杠,刘世童不忿,曾告到县上。姜廷盛因此对他恨之入骨。姜廷盛弟弟有个没治的恶疾,终日病歪歪的,只会吃不会做,廷盛很讨厌。这会征粮,他便带了弟弟找到刘世童家去闹事,想一扭打起来,病得只剩一口气的弟弟准死,那时再好好地收拾姓刘的。刘世童当然不是榆木疙瘩,他看穿姜廷盛的心计,便东躲西避,硬是不愿和他们交手。姜廷盛气得暴跳如雷,又觉得大大的丢脸,正好人家猪肉案上放着一把白叶刀,他抓起来一丢,刀尖划破弟弟的前额,血把脸都糊住了。姜廷盛抹了血也搓到自己身上,这才风风火火赶进城里告状。 事情弄清了。冯知县把姜廷盛抓来,叫衙役将他扳翻在地,用大板打得他屁股开了花。打过,当堂叫保家来,叫他们伴送姜家弟弟回去治疗,如果没有死,那就算了;若有个三长两短,就着姜廷盛偿命。姜廷盛吓得屁滚尿流,小心护理,总算没事了。 钱王射潮的故事 由于杭州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当时城市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水患问题隋唐时期,江南运河的开通、西湖的浚治、三沙河的开挖大大缓解了杭州城的水患问题。但是,杭州东南部的钱塘江潮之患仍然没有解决,主要原因一是钱塘江的变道和江潮本身的巨大破坏力,二是工程技术条件的不足。 唐末五代动乱时期,海塘维修工程更趋废弛。可以说,钱塘江潮一直是杭州城市发展的心腹大患。 钱镠封王立国于杭州以后,下决心整治江潮。920xx年八月,钱镠发动了20万百姓开始修筑捍海石塘。最初采用的修筑手段仍是传统的版筑法,然而在沙质岸基上修成的土塘堤坝,根本经不起江涛昼夜冲激而迅即溃决,一时工程受阻。情急之下,钱镠一方面求助于神灵,另一方面改变筑塘方法,采用新的工程技术。 史载,钱镠令人“采山阳之竹”造箭3000支,以鸿鹭之羽毛装饰箭杆,再以“刚火之铁”制成箭头,又下令选用500架强弩和500名弓箭手,安置于候潮门外的叠雪楼,组成一支特殊的 “射潮军”(又称“水犀军”)。 每当潮水涌来,每人就向潮头齐射一箭,据说齐射五箭之后,潮头终被压制,避开杭州城,折向钱江南岸的西陵。钱镠将剩余的箭埋于候潮、通江门外的江滨,并在埋箭处镇以铁幢,立下誓言“铁坏此箭出”,表示震慑潮患的决心。另外,他又下令建造胥山祠,供奉潮神伍子胥,且写诗一章, 放人匣子封置于海门山,以求神佑潮息。这便是流传至今的“钱王射潮”的故事。 流传民间的“钱王射潮”故事,是对钱镠治理湖患的褒奖,但其由射潮而退潮的结果却未必真实,真正遏制潮患的,应是他采用的新海塘修筑法——“石囤木桩法”(或称 “竹笼木柱法”)。 △五代钱氏捍海塘结构示意图 鉴于版筑法筑成的土塘无法抵御江潮的冲击,钱镠采用了以石筑堤的新方法、新技术;在离岸数米处,取罗山之大木打下6排木桩,各排木柱中间交错使用装满巨石的竹笼和泥土填实,称作“泥塘”。泥塘之外,再植滉柱10余行,以析水势;泥塘之内,再叠石为堤,使之更加坚固。此后沙土渐积,堤岸益固。由此修成的石塘,从六和塔到艮山门,史称“钱氏捍海塘”或“钱氏石塘”。 钱氏捍海塘的修筑,有效地控制了钱塘江潮对杭州城区的冲击,使杭城百姓免遭江潮危害。它既是一项农田水利工程,又是一项保护杭州城郭的城建工程。史载,钱氏捍海塘建成之后,又另建龙山、浙江两闸,“ 启闭以时,故泥水不入”,有效地遏制了江潮倒灌。 这种土石结合的石囤木桩法,在中国海塘建筑史上是一项重大的工程技术创新,其后宋元明时代的杭州海塘修筑均采用了这种技艺。1983 年在杭州江城路南星立交桥施工时,发现了钱氏石塘的遗迹,6行滉柱整齐排列。每根滉柱长约6米,直径13~39 厘米,滉柱后为装满石头的竹笼。20xx年在江城路以东原江城文化宫施工时。再次发现了钱氏捍海塘遗址。这充分说明了历史上记载的钱氏捍海塘是真实可信的。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