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怡然自得 | 拼音 | yí rán zì dé | 简拼 | yrzd | 近义词 | 自得其乐、得意洋洋、踌躇满志 | 反义词 | 胆战心惊、心烦意乱、怅然若失 | 感情色彩 | 中性词 | 成语结构 | 偏正式 | 成语解释 |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 成语出处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黄帝》:“黄帝既寤,怡然自得。” | 成语用法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例子 | 刘厚守听了,怡然自得,坐在椅子上,尽兴地把身子乱摆,一声也不响。(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 英文翻译 | happy and pleased with oneself | 成语正音 | 得,不能读作“děi”;怡,不能读作“tái”。 | 成语辩形 | 怡,不能写作“恬”。 | 成语辩析 | 怡然自得和“悠然自得”;都含有“自觉得意”的意思。但怡然自得偏重在“怡然”;用于强调精神愉快;“悠然自得”偏重在“悠然”;用于强调悠闲。 | 产生年代 | 古代 | 常用程度 | 常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