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康熙辛卯科江南乡试案对联 |
范文 | 康熙辛卯科江南乡试案对联 监临打监军,小题大做; 文宗代文字,矮屋长枪。 文宗即指学政,寻绎下联语义,似乎是指刘凤诰有捉刀代笔、充当枪手之嫌疑。后浙江巡抚阮元将对联上报,朝廷派人按问,刘凤诰获罪免职,阮元也受到连带处分。 还有一些落第举子场后心怀怨气,撰联讽刺诋毁考官,一旦牵扯上官场恩怨,往往就会引发科场案件。但其中多半属于捕风捉影,借以发泄私怨一类。《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中即收载数联,在此转录一联: 殷礼不足征,业已如聩如聋,那有文章操玉尺: 周任有言曰,难得恩科恩榜,全凭交易度金针。 这是光绪十九年(1893)癸巳恩科浙江乡试后出现的一副对联。正主考叫殷如璋,副主考名周锡恩,上下联分别将两人的姓名拆嵌入内。上联说殷如璋学问有限,且又老迈昏聩,哪有水平来评阅考卷;下联说周锡恩收取贿赂,以关节滥取中试,却借恩科为自己开脱。此联不仅对仗工稳,拆字巧妙,两联开头的“殷礼”、“周任”也颇具匠心。殷、周相对,既是朝代名,又切主考姓,这两句还都出自《论语》,前者见《八佾篇》,后者见《季氏篇》。看来这个落第举子确实有些才学。 纵观以上几副与科场案有关的对联,都有一些共同点。一是多用嵌字格将两主考的姓氏嵌入联内,使人一看便知所指是谁,针对性极强。二是巧妙利用谐音双关,显示出撰联者的构思精致,匠心独运。三是造语诙谐幽默,讽刺辛辣。四是善用俚俗语,一般很少用典故。这些对联不仅在科场案发生的当时即脍炙人口,犹如匕首直刺那些贪墨者的胸膛,使屈才落第者一吐怨气;而且被有心人录入笔记,如康熙朝的两联均被戴璐《石鼓斋杂录》所收载,由此传诸后世,使我们能借以考察科举时代的世态人情。同时还应看到,正是由于这些对联反映了民意,迅速而广泛地传播,才引起了当局的高度重视,促成了案件的审查与处理。这往往比向衙门递状子,向朝廷上折子来得要快,效果要好。 最后再介绍一副科场舞弊相关的正面对联。嘉庆四年(1799)的状元姚文田不仅学识渊博,著述颇丰,而且他为官清廉,一身正气。据《楹联丛话》记载,他平生曾多次担任乡试考官,但他每到一处贡院,都要在大门外张贴一副犹如安民告示一般的对联,曰: 科场舞弊皆有常刑,告小人毋撄法网: 平生关节不通一字,诫诸生勿听浮言。 此联既是对全体应试考生的谆谆告诫,也是姚状元的自警自誓。如果所有的考官都能像姚文田这样清廉自律,守正不阿,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凭真才实学在科场一试身手,施展才华,则科场案将会大大减少,国家的吏治也可有望清平。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