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佛陀经典语录原句 |
范文 | 关于佛陀经典语录原句 说实话,这些佛陀经典语录需要翻译成白话文才可以看懂吧!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佛陀经典语录原句,希望你喜欢。 佛陀经典语录原句精选1) 不以戒律行,或由于多闻,或由证昧,或由于独居。 2) 谓『受出家乐,非凡夫所能』。汝等漏未尽,莫生保信想! 3) 支道中胜,句谛中胜,离欲法中胜,具眼两足胜。 4) 实唯此道。无余知见净。汝等顺此行。魔为之惑乱。 5) 汝顺此(道)行,使汝苦灭尽。知我所说道,得除去荆棘。 6) 汝当自努力!如来唯说者。随禅定行者,解脱魔系缚。 7) 『切行无常』,以慧观照时,得厌离于苦,此乃清净道。 8) 如是粪秽等,盲昧凡夫中,正觉者弟子,以智慧光照。 9) 若得无漏心,亦无诸惑乱,超越善与恶,觉者无恐怖。 10) 知身如陶器,住心似城廓,慧剑击魔罗,守胜莫染着。 佛陀经典语录原句最新1) 此身实不久,当睡于地下,被弃无意识,无用如木屑。 2) 仇敌害仇敌,怨家对怨家,若心向邪行,恶业最为大。 3) (善)非父母作,亦非他眷属,若心向正行,善业最为大。 4) 非真思真实,真实见非真,邪思惟境界,彼不达真实。 5) 真实思真实,非真知非真,正思惟境界,彼能达真实。 6) 如盖屋不密,必为雨漏浸,如是不修心,贪欲必漏人。 7) 如善密盖屋,不为雨漏浸,如是善修心,贪欲不漏人。 8) 现世此处悲,死后他处悲,作诸恶业者,两处俱忧悲,见自恶业已,他悲他苦恼。 9) 现世此处乐,死后他处乐,作诸善业者,两处俱受乐,见自善业已,他乐他极乐。 10) 现世此处苦,死后他处苦,作诸恶业者,两处俱受苦,(现)悲『我作恶』,堕恶趣更苦。 11) 现世此处喜,死后他处喜,修诸福业者,两处俱欢喜,(现)喜『我修福』,生善趣更喜。 12) 虽多诵经集,放逸而不行,如牧数他牛,自无沙门分。 13) 虽诵经典少,能依教实行,具足正知识,除灭贪瞋痴,善净解脱心,弃舍于世欲,此界或他界,彼得沙门分。 14) 『切行是苦』,以慧观照时,得厌离于苦,此乃清净道。 15) 『切法无我』,以慧观照时,得厌离于苦,此乃清净道。 16) 当努力时不努力,年虽少壮陷怠惰,意志消沈又懒弱,怠者不以智得道。 17) 慎语而制意,不以身作恶。净此业道,得圣所示道。 18) 由瑜伽生智,无瑜伽慧灭。了知此道,及其得与失,当自努力行,增长于智慧。 19) 应伐欲稠林,勿伐于树木。从欲林生怖,当脱欲稠林。 20) 男女欲丝丝,未断心犹系;如饮乳犊子,不离于母牛。 佛陀经典语录原句集锦1) 自己断除爱情,如以手折秋莲。勤修寂静之道。善逝所说涅盘。 2) 『雨季我住此,冬夏亦住此』,此为愚夫想,而不觉危险。 3) 溺爱子与畜,其人心惑着,死神捉将去,如瀑流睡村。 4) 父子与亲戚,莫能为救护。彼为死所制,非亲族能救。 5) 了知此义已,智者持戒律,通达涅盘路──迅速令清净。 6) 若弃于小乐,得见于大乐。智者弃小乐,当见于大乐。 7) 施与他人苦,为求自己乐;彼为瞋系缚,怨憎不解脱。 8) 应作而不作,不应作而作,傲慢放逸者,彼之漏增长。 9) 常精勤观身,不作不应作,应作则常作,观者漏灭尽。 10) 杀(爱欲)母与(慢)父,杀剎帝利族王,(破)王国杀其从臣,趋向无忧婆罗门。 11) 杀(爱欲)母与(慢)父,杀婆罗门族王,杀其虎(将)第(疑),趋向无忧婆罗门。 12) 乔达摩弟子,常善自醒觉,无论昼与夜,彼常念佛陀。 13) 乔达摩弟子,常善自醒觉,无论昼与夜,彼常念达摩。 14) 乔达摩弟子,常善自醒觉,无论昼与夜,彼常念僧伽。 15) 乔达摩弟子,常善自醒觉,无论昼与夜,彼常念于身。 16) 乔达摩弟子,常善自醒觉,无论昼与夜,常乐不杀生。 17) 乔达摩弟子,常善自醒觉,无论昼与夜,心常乐禅定。 18) 出家爱乐难。在家生活难。非俦共住苦。(轮回)往来苦。故不应往来,随从于痛苦。 19) 正信而具戒,得誉及财者,彼至于何处,处处受尊敬。 20) 善名扬远方,高显如云山。恶者如夜射,虽近不能见。 21) 独坐与独卧,独行而不倦,彼独自调御,喜乐于林中。 22) 说妄语者堕地狱,或已作言『我无作』。此恶业者死后,他世同受(地狱)苦。 23) 多袈裟缠颈,恶行不节制,恶人以恶业,终堕于地狱。 24) 若破戒无制,受人信施食,不如吞铁丸──热从火焰出。 25) 放逸淫人妻,必遭于事:获罪睡不安,诽地狱。 26) 非福并恶趣,恐怖乐甚少,国王加重罪,故莫淫他妇。 27) 不善执孤沙,则伤害其手;沙门作邪行,则趣向地狱。 28) 诸有懈惰行,及染污戒行,怀疑修梵行,彼不得大果。 29) 应作所当作,作之须尽力!放荡游行僧,增长于欲尘。 30) 不作恶业胜,作恶后受苦。作诸善业胜,作善不受苦。 31) 譬如边区城,内外均防护,自护当亦尔。剎那莫放逸。剎那疏忽者,入地狱受苦。 32) 不应羞而羞,应羞而不羞,怀此邪见者,众生趋恶趣。 33) 不应怖见怖,应怖不见怖,怀此邪见者,众生趋恶趣。 34) 非过思为过,是过见无过,怀此邪见者,众生趋恶趣。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