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家校共育课题研究总结 |
范文 | 家校共育课题研究总结(通用3篇) 家校共育课题研究总结 篇1这几年来,市教体局把体教融合、家校共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几项工作摆在非常突出和重要的位置,高位推动,科学指导,精准发力,使我市中小学体教融合、家校共育、心理健康工作快速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全市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我校家校共育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一)成立家长委员会,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我们把家长委员会当成学校的“政协委员会”来重视,通过把好三个关口来保证家委会作用的有效发挥。一是精心遴选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家长作为家委会成员,把好入口关;二是要求每个家委会成员每学期必须提一条学校管理方面的意见或建议,把好履职关;三是适时邀请家长代表参加学校的有关会议,把好民主关。我们这些做法让家长代表“参政”有平台、发声有渠道、监督有抓手,实现了“学校的工作家长知、家长的心声学校懂”,使家校共育的合力达到最大化。 20__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使教师与家长双向沟通顺畅,我们组建了“家校共育微信群”和“家庭教育钉钉群”,要求各级各班召开线上家长会,发布家庭教育视频,宣传优秀家庭教育案例,交流家庭教育话题,并邀请学校优秀班主任和上级专家参与线上家长培训,指导家庭教育实践,实现了疫情防控与家校共育工作两不误。 (二)创建家长学校,让家长也来当“学生” 从我们的经验可知,一个优秀学生的背后一定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反之亦然。为了实现家长教育和学生教育一起抓,我校于20__年秋精心组建了家长学校。家长学校的主要职能是为家长传播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传授智慧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措施,帮助家长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家长学校创建以来,我们坚持对全体家长进行轮训,现已开展培训活动30多场次,受训家长超过1万人次,效果良好。有一大批“简单粗暴型”家长实现了向“智慧温和型”家长的转变。 (三)建立“名师工作室”,搭建家校共育大舞台 家校共育是个大课题,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探索。20__年,我们精心挑选8位工作经验丰富的中层干部和班主任,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杨荣县牵头负责,创建了“杨荣县工作室”,作为我校家校共育工作的实践平台。工作室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家长培训,开办百家讲坛、心理咨询、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家长欢迎。工作室成员每周都会进入不同班级,了解班情学情,获取帮扶信息,指导班主任工作,帮助青年班主任成长。 (四)开展家校联谊活动,增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情感融合 活动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既能提升班级活力,又能拉近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的距离,对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具有积极辅助作用。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家长沙龙会议”、“家长主题班会”、“亲子劳动实践”、“亲子水果拼盘比赛”、“红色研学”、“亲子阅读分享汇报会”、“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等系列班级活动。活动过程中,家长们放下身段,忘记代沟,与孩子们一道尽情娱乐,开心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其乐融融的温情,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得到很好的改善。 我校还积极借助传统节日的机会,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帮父母做一项家务、和父母谈一次心、写一篇感恩家信,与父母平等交流,增进感情。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求学生周末帮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促进亲子关系融洽。 通过几年时间的实践,我们深切感受到,家校共育是提高教育幸福指数的有益实践,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良好依托,是帮助教师转变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今后,我们将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总结,持续探索和研究家校共育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让孩子们的“双翼”锤炼得更加丰满有力,展翅翱翔在未来的天空。 家校共育课题研究总结 篇2为了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家校教育合力,11月25日上午,中沙中学开展家校协同育人活动。 家长会上,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学生就学校工作、班级活动、学生在校在家表现进行了沟通交流,就学习生活上存在的困惑与家校如何更好的形成教育合力进行探讨。 学校师生和家长共同聆听了由中国校园万里行家庭教育讲师团主讲的“学习改变命运,家校共育未来”大型报告会。讲师以“学会感恩”为话题,从感恩祖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三个方面进行了生动的演讲,让学生受到了心灵的启迪和洗礼。 此次家长会加强了家校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拉近了学校与家长的距离,进一步促进了家校互动的良好态势,对孩子们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为学校今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家校共育课题研究总结 篇3本人畅金丽,于20xx年毕业于运城学院稷山师范分院中文系,20xx年取得 教育学本科学历,20xx年任中学二级教师资格,自工作以来,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几年来,我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好评,也赢得了家长、学生赞誉。工作之余,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0xx年,我校申报“‘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这一课题,我欣喜万分,积极参加课题研讨活动,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就对自己这几年的工作作一番简单的回顾与总结。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赋予了语文课堂教学新的活力,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极力去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地实践中得到发展。 “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可节约学习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能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益。 我在教学中发现,差生中的绝大多数智力并不差,可见决定差生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因此在教学中,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一些做法。 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行为过程中实现的,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阻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只要学生想学是不够的,还 必须“会学”。要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重视加强数学学法指导,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动脑、自己阅读课文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课前要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先通读课文,然后细读理解大致内容,自定一些“划”和批的记号,在课本上把关键句、重点词划出来,使他们养成边读边划的习惯。 2.培养学生在预习时知识“互联”的能力。 学生在预习之前对所学过的每个知识点、每章节的内容加以综合归纳,注意知识的新旧联系、知识的前后联系、知识的横向联系,以提高预习的效果。 教学的生命在课堂。一堂课上得好不好,最终看学生的接受率高不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没有得到增强。因此,智慧的课堂并不是单一的“你讲我听”,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能力。总之,在搞好教学改革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预习习惯的培养,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本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