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要在伤痛里看见爱 |
范文 | 要在伤痛里看见爱 初中是我跟父母关系急剧下降的几年,也是对童年爱的缺失正式反抗的时候。我盼望早日脱离与父母有关的一切生活,愈远愈好。那种害怕出不去的恐惧逼着我无视身体的疲劳与求救。 冬天夜晚的教室,如同冰窖,每晚双脚都会冻得没有知觉。夏天则是满屋子的飞蛾,伴着它们无处不在的蛾卵通宵熬夜复习。即使不熬通宵,回到宿舍里,也常常不敢睡去,一定要点着蜡烛看笔记,直到困得不得不睡才罢休。记得有一次因为太困,睡着时忘了熄灭蜡烛,半夜听到骚乱声才知道蜡烛被风一吹,点燃了蚊帐,爆发了一场宿舍救火战。 那时有几个关系不错的姐妹。然而内心里,我一直很自卑,觉得自己不配与那么漂亮,性格又好,家世又好的人做朋友。因此也常因很小的事情而更加认定自己是被排斥的。 高中时,因为学校在县城,离家远,一个月可以回家一次。很多人很不习惯,我却非常高兴,甚至有时候几个月才回去一次。 我的个性变得愈发分明,对家人冷漠,坚决。对待朋友却又异常地讨好,讨好里伴随着不甘心和对自我的厌弃。 我越来越讨厌自己。 越是痛苦,越要去给爱 现在想来,高二那场性命攸关的车祸,何尝不是一次回头的机会。那场劫难里,一切都很难,却因为我瞥见了父亲的爱,因为我将对母亲的不满和失望发泄了出来而变得不一样。 至今,我清楚地记得被告知父亲得知我受伤消息时震惊和痛苦的神情,那时他正要出差,却在临上车前听到我出事的消息,竟当场差点晕倒。在我的记忆里,那是第一次看见坚强如钢的父亲表现出来脆弱的一面。他的脆弱把我满载误解的心冰震出了裂痕。 后来我正在手术时,父亲推门看了一眼,那时他眼里的心疼,至今想来仍想落泪。那是我渴望已久的爱的眼神。我挣扎、反抗、沉默,暴戾的背后只写着同一句话:求你爱我吧。 同样的震撼,其实在初中时也有一次记忆深刻的发生。只可惜这动摇在强烈的“离家的信念”前只探了下头,又被强按了回去。 那是初二的样子,有次晨跑崴了脚,绑了石膏。父亲便承担起把我从家里送到学校的重任。记得那个早晨,父亲骑着家里那辆老式二八自行车,我坐在后座,扯着父亲的衣角。上坡的时候,我说自己下来蹦哒一段儿,父亲笑着说:“不用,你爸还没老呢。”眼泪唰唰落下。 时至今日,我依旧记得那时坐在后座的我,内心里的依恋,感动,以及一瞬间再也不想远行的纠结。 父亲这些偶尔松动的意志,偶尔俏皮的玩笑,对于固执地认为自己活在被漠视与被苛责下的我而言,都是最好的和解。偶尔也会想,这么多灾多难的身体创造的各种伤痛,会不会也只是为了在绝望痛苦时惊鸿一瞥的爱呢? 今天,回望这些往事,虽然有很多遗憾,但也多了很多的感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途,太过用力而固执的我,必须承受以面对伤痛的方式来回家的道路。如今,这些模式在我与丈夫的日常互动里,也还会发生。只是每一次发生,我都能更快更清楚地看到这些行为背后的真意。 最近朋友常说一句话:在你做每件事情的时候,都要去问自己,你是在“要爱”,还是在“给爱”。越是痛苦,越要去给爱。结合自己这出混杂着血与泪导演出来的伤痛大戏,我愈发地感知到过去的自己承受了多么大的匮乏。我一路用各种血腥的方式悲惨地“要着爱”。得不到,砍自己一刀,还没有,再来一刀。一刀又一刀,坚决狠辣,却唯独不敢说出内心想要的。 好在我终于开始看见,看见透过伤痛显化出来的爱。我开始学习如何不用受伤就能看见爱感受到爱。 意识的这种转换,真的很奇妙。处于无明,会一次又一次跌入相同的模式里。知道了,却也不一定能做到。唯有当你内心真的有了感受,真正有了理解之心,才是改变的开始。波歇尼尔森的《人生五章》精准地描述了这个心理过程: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