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李宁:从体操王子到商业巨子的创业故事 |
范文 | 李宁:从体操王子到商业巨子的创业故事 正是在刘纪鹏的强烈建议下,李宁遂定下决心和李经纬以及三水市政府摊牌、分家。李经纬相当大度,完全支持李宁自立门户。1994年底,只是在股份和品牌采取了一些变动措施,李宁公司就顺利脱身。而健力宝历次投入的1600万,李宁分三次用现金进行了偿还。据刘纪鹏介绍说,这种偿还是在历史成本之上偿还的,并没有一个很可怕的增值。 1994年9月,李宁体育产业公司正式成立,主要作为控股的母公司,初步实现同资本市场的对接。1995年底,李宁集团成立,李宁亲任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1996年初,集团总部北上,从广东迁到北京。而健力宝历次投入的1600万,李宁分三次用现金进行了偿还。据刘纪鹏介绍说,这种偿还是在历史成本之上偿还的,并没有一个很可怕的增值。 李宁公司上市的七年之旅 从1993年到1996年,李宁集团每年销售收入增长幅度都在100%以上,1996年更创下了6.7亿的历史纪录。业绩如此快速地增长,发展令人如此兴奋,即使是性格平和的李宁也禁不住豪情万丈,制订了1998年达到10个亿,20xx年达到20亿的销售目标。但是,不幸的是,成长的喜悦到了1997年戛然而止了。亚洲金融危机袭来,中国经济通货紧缩,李宁产品卖不动了。此后数年,李宁公司的销售收入一直徘徊在7亿左右,市场地位逐年下降。 1997年,处于困境中的李宁萌发了强烈的上市冲动,并把上市地选定为香港。1998年起,李宁聘请了资本运作方面的专家为独立董事,1999年他又聘请各个领域的专业公司协助公司完成整体战略:德国SAP公司、中国台湾麦达公司、海问咨询公司、日本电通广告公司、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等都是李宁公司的合作伙伴,此举旨在增强公司的国际化竞争力。 20xx年3月,张志勇出任北京李宁公司总经理,也是李宁公司历史上第三任总经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获得了成效。20xx年公司营业额为7.3亿元人民币,纯利为4960万元人民币;20xx年、20xx年则分别为人民币9.6亿元和12.76亿元。随着公司营业额的持续上升,和外资的进入,公司上市进程再次被提到了日程上。经过7个月的筹划,李宁公司终于20xx年6月28日正式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公开发行2.47亿股,并于7月9日再次增发新股3697.6万股,而李宁及其家族拥有资产在10亿港元以上。 只要肯学 什么都有可能 很多人认为李宁的成功,得益于他的明星身份,得益于中国体育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李宁从未遇到过强劲的商业对手,得益于他遇到待他如父亲般的李经纬以及后来的刘纪鹏等专家……总之,人们会认为李宁的成功有着某种侥幸的成分。但是,只有李宁本人和他身边的人才知道,从运动明星到成功商人,李宁做了哪些努力,付出了哪些辛苦。从一头青丝到两鬓斑白,只有一个原因:累。 接触过李宁的人都知道,李宁勤奋、本色,既没有大明星的架子,也没有大老板的派头。公司研究工作,有时延至凌晨两三点,第二天,别人可能稍微多休息一会儿,李宁却几乎从不睡懒觉。公司有了盈利,李宁并不讲究吃喝,方便面、大排档,都是出差时李宁经常光顾的食品和就餐去处。他最感惬意的,是与公司三五同仁找一处清静所在,要几杯啤酒,边喝边聊。聊得最多的总是公司的发展。 李宁十分好学,十分谦虚。刘纪鹏尽管后来没有再和李宁合作,但在谈到李宁时依然充满赞赏,当时我们常常在一起交流,他很尊敬地称我为老师,向我请教一些股权改革方面的事情。我们一起谈人生、谈理想。那时我就感到李宁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在李宁的成长过程中,他得到过多位师傅或老师的言传身教,从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股改专家刘纪鹏到北大光华教授王亚非等人。 李宁一直深感学习之重要。我以前练体操,是从一点点都不会到世界冠军的。记得1978年恢复在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79年参加世界体坛锦标赛,我还没有进国家队。我们的队伍为了去参加比赛,到日本训练。1979年再往前推20xx年、30年,我们派队伍到苏联请教练告诉我们什么是体操、单杠、训练。1982年我成为世界冠军,拿6块金牌。我相信,只要肯学,什么都有可能。 我不在乎爬多高的山,关键在于要拥有爬山的能力。1998年,年满35岁的李宁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攻读,此后4年,李宁与一群比自己小10多岁的同学一起上课、上自习、复习考试、到食堂吃饭……李宁与普通同学一样,每天背着小书包上课、记笔记、背法条、课堂讨论、期末通宵熬夜地复习、考试。 近年连续亏损 去年亏损7.43亿 作为中国最为知名的本土体育品牌,李宁公司20xx年亏损达到7.43亿元,这已是其连续第三年亏损。公司的董事长兼CEO李宁几乎每年都会参加业绩发布会,但今年情况有些不一样。 “重新步入发展的起步元年。”在业绩发布会上,这家已经具有20xx年历史的公司罕见地如此定位20xx年。另一方面,用李宁身边人的话来说,“刚刚过完52岁生日的李宁,反而越来越有互联网思维了”。 “两年前,我曾经问过李宁为什么直到现在也不开微博,李宁的回答很简单,‘这些东西我既不擅长,也不感兴趣’。”一位接近李宁的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 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在过去几年淡出江湖、退居幕后的“体坛老将”、“低调商人”,真的就在20xx年的开春首次开通了新浪微博。 用小米手机,晒自拍卖萌,已经不算新鲜事,和韦德商讨篮球产品的设计细节,在北京会见成龙对外释放悬念,用李宁整套运动装备对潘石屹进行“全副武装”,几乎每隔几日,李宁本人就会在微博上事无巨细地制造点惊喜,这样的频率自今年3月份起更为频繁。 而在业绩发布会前三天的3月16日,李宁公司正式公布了与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手环缔造者华米科技的战略合作。 一些细节可以体现李宁的改变:短短两个月间,其粉丝就激增到51万的粉丝量,而他第一个关注的人,是小米掌门人雷军。 为了实现转型李宁联手小米 3月16日,李宁公司正式公布了与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手环缔造者华米科技的战略合作,按照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新一代智能跑鞋,并开始探索大数据健康领域,这一举,宣告了李宁公司从传统体育鞋服品牌转向智能运动领域。 随后,李宁公司的股价连升五日,更在19日和20日分别大涨11.6%及14.1%。 紧接着,在3月21日的20xx秋冬羽毛球产品订货会上,李宁推出首款智能羽毛球拍,该智能羽毛球拍集合了人拍互动、提供技术指导、构建社交平台的功能。 事实上,李宁和小米珠胎暗结的情谊早现端倪。今年两会上,李宁戴着小米手环的照片被雷军转发。13日,在微博上,回应雷军“感谢李宁大哥对小米手环的认可”的言辞,李宁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一想到小米手环加载李宁跑鞋的设计就兴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显然,对于耗费了两年时间,改革计划没有明显起色,业绩依旧走不出亏损泥潭的运动品牌李宁而言,的确亟须转型自救的良方。而这一次,老板李宁在智能穿戴的产业进阶中看到了方向。 李宁官方人士告诉记者,李宁跑步事业部和小米手环的研发团队经过持续一年的密集攻关,将李宁专业运动实验室十几年来积累的中国跑者数据和专业测试数据转化为一系列独特而创新的算法,由小米手环研发团队实现在鞋底智能芯片中;而智能芯片通过采集跑者运动数据和对跑姿和步态进行分析,为中国跑者提供专业而量体裁衣的指导。同时,合作产品还将与小米运动移动端APP相连,对跑者的运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运动记录、步态分析、专业指导和里程换购。 至于双方合作的程度,小米公司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卖了个关子:“李宁专注运动领域,小米与其合作满足生态链上的扩张,具体时间暂时不方便透露,但智能球鞋很快会面世,而未来共同打造的产品也或许不只是球鞋,这视乎消费者的需求和反应。” 对于未来是否会与安踏、361度等企业联手,该人士则表示:“小米玩智能硬件是一个全开放式的思维和平台,并不具有排他性。我们也欢迎其他体育品牌向我们抛出橄榄枝。” 在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张庆看来,李宁为了实现转型的目标,和小米联姻,是一个正确的决策。“可穿戴设备是发展的大趋势。”他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小米有着强大的粉丝经济,利用这一效应可以为李宁赢得一定的人气,同时小米和李宁的价格定位走的是亲民路线,在消费人群上有一定的重合性。” 毫无疑问,传统体育鞋服制造商搭上小米进军可穿戴领域,欲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意图明显,然而,前有猛虎,后有追兵,李宁的危机依旧无处不在。 国际品牌耐克已与苹果开发智能穿戴产品,阿迪达斯也早已开发了几代智能足球。而李宁的转型路径本身也并不是一条不可复制的特殊道路,其他品牌完全可以快速复制,尤其是以安踏、匹克、特步等敌手为首的“晋江帮”。一旦福建厂商甚至山寨企业以虎狼之势开始模仿李宁公司的转型策略,那对李宁公司而言又是一场硬战要打。 过去的成功的模式,可能会成为未来前进的桎梏。也许,只有忘记荣耀,放下身段,抑或有二次创业的决心,才能让李宁这个品牌重新闪耀。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