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国学大师的屋舍,两层都是木质结构,没有什么时髦的物什,也只有厨房是精心装修过的,其他的,都是原始的自然。
因为被围囿于一群楼邸之间,倚窗而望,视线也极其狭窄。不得已,我们只好努力向上攀爬,好在除了我和朋友,四周无人,终于在阁楼旮旯处找到了一扇小小的门。猫着腰钻出去,才发现原来别有洞天。
高楼大厦之上的“空中花园”见过很多,这样的棚户区顶层花园却是第一次看见,石桌石凳,周围堆着盆栽的芭蕉、凤尾竹。让我惊讶的是四周都砌着五尺高的围墙,极目远眺几乎是不可能的,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得走到墙角,扒着墙壁张望。
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一份幽栖室外的心境。对于王国维打造的这个“小花园”,我更愿意这样去想。除了安静,别无他求。
这样一座小城,应该是安静的。可是从唐朝就开始持续兴隆,到了明清时期,荣盛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只是一个“陈家”就搅浑了大清的历史,迷惑了全天下。袁世凯的总理大人唐绍仪还曾想把它定为国都,这盐官也真是不同凡响。 城隍庙和旧宅巷,江南几乎处处可见,就连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都可以找到好几处,我于是就很奇怪朋友为什么津津乐道这么一个旧阁子。
位于盐官镇邑庙街东端堰瓦坝的陈阁老宅,是雍正朝太子傅、文渊阁大学士陈元龙的居所。陈元龙拜相后,不但增建了双清草堂,移建了筠香馆,还把大门改为竹扉,颇有皇宫内院的气派。
轿厅是老宅的大门,正对着外面穿梭而过的河道。小桥流水的模样,正是江南的味道,进了门,却是愕然的感觉,宅内的建筑统统倒置,门和窗户都转了圈。一路的历史都罗叠在这里:陈氏家族祭祖的祠堂,海宁灯彩,陈氏祖传碑刻,安澜园全景模型,陈家历代书法作品,九龙匾……老宅园子不小,名目繁多,曲桥流水,山石卉木,极显幽静典雅,算得上江南老阁的典范了。
这宅子被康熙御题为“爱日堂”。相传乾隆六下江南探讨身世,当他得知身世之后,在陈阁前书房内挥笔赐书“双清草堂”,寓“双亲”、“省亲”之意。更奇的是陈阁的草堂为花厅三楹,用三个大翻轩构成,这种结构在浙江是独一无二的。双清草堂西侧的古罗汉松,已经600多岁了,依然苍翠挺拔。如此这般,再加上两位皇帝亲笔,也难怪陈宅在江南名声响亮,与众不同。
转了一圈才知道,老宅要看土。正如朋友说的,海神庙可以不看,庙里香火都是新的,算不得怀旧。可是,陈家的土是旧的。
这里的土起码有400年历史了,这么遥远的土栽花种树不足为奇,奇的就是这陈家的土,什么也不栽,辟成一块又一块,圈起来,就那么留白成后人瞩目。
陈元龙也算得上园艺家了,400年前就弄起了园林小品,直到今天,都蛮新鲜的。你见过像神龛一样供奉的土地么?捏一撮回去,也算是怀旧有据了,400年的土,只是土,想想,都觉得灵气十足。
海宁VS盐官:海宴塘——钱江潮
如果说钱塘江是一场怀旧,盐官的历史又何尝不是呢:2100年前的西汉,吴王刘濞在此煮海为盐。这一煮,不仅煮出了一座富庶繁华的小城,更煮出了一段精彩绝伦的历史,那就是盐官。
相传,由于钱塘江潮水常常冲毁海堤,危害百姓。乾隆皇帝到海宁巡视时决定建造海塘。由于潮水汹猛,海塘无法建造,为此监工大臣忧心忡忡。一天晚上,夜潮神托梦于大臣:只要铸造一对铁牛就能筑起海塘。于是,雍正八年有了五座铁牛,乾隆五年又铸四座,分别置于钱塘江北侧沿岸。可惜,文革时均被破坏,直到1986年才又恢复了这一景观,分别置于占鳌塔东西两则,新铸的铁牛上仍保留了古时的铁牛铭:“唯金克木蛟龙藏,唯土制水鬼蛇降,铸犀作镇奠宁塘,安澜永庆报圣恩。”在民间,关于钱塘潮的传说很多,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为最。这是因为农历八月十八的潮汛最大,在民间流传的却是因为伍子胥怒不可遏,乘着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中奔腾吼叫,又说这一天是潮神诞生的日子,所以从南宋起便被定为观潮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