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现代散文》鹿上会盟公桥乡 |
范文 | 查《辞海?中国历史纪年表》南朝梁建于公元503年,亡于557年,为南陈所代。和南朝梁相对的北朝,先是东魏和西魏同时并存,公元551年,东魏为北齐所代,公元557年,西魏为北周所代,这时北朝是北齐和北周同时并存。由此可推,南朝梁所置平舆县的兴废时间似应与南朝梁兴废时间大致相同或稍后,即公元503年左右。但南陈代南梁之后,并未领属平舆县、为北朝的北齐或北周所领。而北齐于公元551年代东魏,如平舆为北齐所领,其兴废时间是公元503至551年,存48年;北周于557年代西魏,如平舆为北周所领,其兴废时间应是公元503年至557年、存在54年。同时也说明,春秋战国时的鹿上城,两汉、三国和西晋时的原鹿城,南北朝时的平舆县城的毁废时间应是公元551年或557年,即毁于北齐和南梁或北周和南梁的战争中。查看《中国历史地图集》,此城之名正在此期间从地图上消失。 5个村相连的阮城 2600多年前,由于特殊的地域,宋襄公选择这个地方作为诸侯会盟之地,于是宋国上演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与沉落。那么,阜南原鹿故城又是如何发现的?县文史委主任杜选凌说,鹿上遗址不是建国后发现的,而是在中华民国时期发现的。具体是谁发现的,没有记载。确切地说,但也可以说是史料传承,自始至终,只不过国民党官员按图索骥寻找的。1958年,阜南县成立文化馆,时任文化馆长蒋家骐曾对此地进行勘探过,但仅限于搜寻一些文物。也是那一年,挖谷河时,挖出一巨型石碑,长约一丈五尺,宽一公尺,上面用篆字雕刻着“古平舆重修白莲寺碑”字样。但没过几天,这块石碑便被挖河工的农民砸烂了。 11月10日,我们从后楼向南来到前楼,再向东北来到城里、城东,再向西北到城角,这5个村子都是相连的,根本不分村庄,如果不问村民这是什么村庄,一定会迷惑的。这与我们在乡下见到的村庄是有区别的,我想这该是此地曾做过县城的缘故吧。 在后楼村居住、今年60岁的马远培说,在后楼村以前还有楼茬子,三间屋子,两层楼,全部是青青砖,1968年扒掉时,里面跑出来好多红花蛇。听老辈人说,站在炮台子处都可以看到以前的老城墙,城楼、城垛子都隐约可见,但须早晨时间才能看到。村里不少老人都亲眼见过。对于他这个说法,我猜测可能是海市蜃楼。杜选凌对马培远所说早晨能看到老城墙,给予了肯定。他说,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解放战争时期,大约1948年,徐向前攻打太原城时,因为城高不易攻,改用地道攻,结果早晨挖土,在哪挖土,国民党的炮就打到哪,象长了眼睛一样。后来才了解到是阎锡山请的日本专家捣的鬼,原来日本投降时阎锡山留下了几个日本专家,他们早晨站在城楼上一望,就能从空中隐约看到解放军在干什么,可能是大气层折射的原因。后来,徐向前也用这个方法望城里,也能望到城里的动静。 在这5个相连的村子中间,最能看到古迹的便是斑驳的老房子。戴学华说,越是最穷的人家墙上古砖越多。戴学华带我们来到一户五保户的院子里,说院子已经破得不成样子了,墙头全部是用半截砖头垒的,而三间房屋西面已倒塌一间。戴学华说这已经没有人居住了。让我惊讶的是,这两间房屋全部是用带花纹的砖头垒的,不重样的花纹达几十种。其中还有一些完好的整砖。戴学华告诉我,在阮城村,他曾经数过,不重样的花纹及造型砖头大约有70种之多。 戴学华还说,在后楼村水沟里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刻有字,但因为都是奇形怪状的字,大家都不认得。我们很想看看,但因为不知道具体在哪里,只得作罢。我们建议将来打捞上来保存起来,在村里建个展览室,或者待将来搞个中原基地电影城什么的可就派上用场了。我们在城里村的一处干水沟底,发现两块很奇特的石头,图案是仙鹤,呈扇形,盖大厅用的,里面还都有凹槽,供石头接在一块的,已经风化得很厉害。在城东村的村口处,还发现有几块中间带孔的长石条,与我们在后楼发现的长条石是不一样的。杜先凌说,这可能是城门楼长条石,里面全部有洼槽,是专门作为城门楼而使用的,其中还有一块所谓的城楼下的柱石。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