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情节剧里的噱头和做作的悬念早已厌烦了的话,那么,《乡村牧师的日记》无疑是个最佳选择,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日里,特别是在所谓的黎明前的那段黑暗时辰,它会令你唏嘘不已的,我担保。 这是一个孤独者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或者可以说是一个孤独者维护信仰的故事。 一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电影,还是黑白片,由法国人所崇拜的电影大师布列松根据贝尔纳诺斯的同名小说改编,应该说这是迄今为止最忠于原著的一次改编,所以电影拍得很文学,而很不电影。 通篇都是年轻牧师的话外音讲述,几乎找不到一处蒙太奇镜头,布列松在这部电影里,更像一个讲古的老汉,慢条斯理,娓娓道来,画面反而倒显得多余了。要这样,我们去听广播小说好不好?但我宁肯相信这是布列松的一种追求,一种独具匠心,即所谓的让文学成为中性的叙述而不是导演过度的视觉解读,不然,他早就歇菜了。 故事从患有胃癌的年轻牧师到了乡村开始,他忙碌,他忍辱负重,他不辞辛苦地以救赎精神拯救教民的灵魂,每天过得孤苦而又清贫,整个一洋雷锋。结果,他却得不到顽固的教民的理解,只有用日记向上帝诉说所有的这一切。一缕斜阳从窗口透进来,映在他穿着黑色斗篷的背上,特凄楚,见过孤独的,没见过这么孤独的! 行家们都说:演律师的克劳得·莱杜深刻地描绘了灵魂和沉沦之间的抗衡,同时探索了生命内在的意义。我对此感受并不是那么强烈,强烈的倒是他那双无助又无奈的眼睛,仿佛总有一种清澈从骨子里涌现出来,令人怦然心动,不由你不感伤。那真的是一双勾魂的眼睛,不知道是布列松给他的,还是他自己的。 这部电影无疑已然成为经典,凭我的经验,凡是成为经典的东西多少都有些沉闷,托尔斯泰的《复活》和陀斯妥也夫斯基的《罪与罚》都是经典,也都沉闷,布列松的这部获过威尼斯影展国际奖的片子,当然也不例外。在大部分时间里,尤其是在浮躁的时候,这部片子简直是不忍卒读,而在孤独和冷静的时候,会突然发现,里面有许多让人刻骨铭心的片断,比如牧师在深夜的泥泞中跋涉的镜头,又比如心力交瘁的牧师垂死的镜头……影片的结尾,雪白的墙壁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的投影,这时候,你感到的将是一种震撼!久久难忘。 我猜,布列松恐怕就是为孤独者拍的这部片子。也许,你可以暂时不去看它,却不可以不拥有它,因为,孤独也是灵魂的一部分,那时候,它能使你释怀。 有一句特矫情的话,我想拿来做结尾:有些电影划破的只是你的肌肤,而有些电影看过后让你感觉心头仿佛起了一层褶皱。《乡村牧师的日记》显然是后者。
※本文作者:雪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