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中少妇,春日凝装,翠楼远眺,陌头青青柳。古典时代的这样的思念场景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徜徉在此情此景中,默默的品味缕缕宁谧的情思,在静穆中精鹜八极、心游万仞,于是我们就可以与古人神交心合,于是我们就会为这种凄美的浪漫而黯然神伤、徘徊再三。 或许,在她痴痴的守望中,会有云中的鸿雁捎来问候的锦书,这应该是一种奢望了,但谁知道远在几千里外边关的夫婿是否还安然无恙呢?很难说,“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闺中梦里人”的悲剧不会重演,这样,我们就无奈的体会到什么是痛彻心肺、什么是刻骨铭心。 相比之下,我们宁愿在月光下,独自在小园徘徊,肆意的让思念的情丝满天飞扬,因为我们知道,或咫尺、或天涯,情人也在埋怨悠长的月夜,也在竟晚的和我们一样放飞情丝,不肯入睡,也不能入睡。 相见的良辰美景格外清晰的一幕幕在眼前浮现,让人忍不住的想捉住,永远的握在手中。别离的凄楚更是让人不忍回味,于是又一对有情人再一次的诠释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诗句。此刻,只能对着夜空的明月述说对情人的思念:清晨梳妆时,担心你美丽的脸庞会瘦削几分,即便此时,月光下的你也要小心寒气的侵袭。 够了,够了,我得尽快的跳出来了,因为我知道再这样下去,自己会在体验前人的思念中不知不觉的心碎。我不由的生出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如果给那些互相思念的情人每人一部手机该有多好啊,这样他们就可以随时联系了,可以互相倾诉对对方的绵绵情思了,这样,就会少一些闺中怨妇;这样,就会多一份恩爱与甜美。 一分钟的得意之后,诸多的问题接踵而来:对方关机了,没有看到对方的短信,手机静音没有听到对方的来电,正在通话中突然话费不足了或突然没电了……这自然会让对方在瞬间生发出无尽的猜测:他在做什么呢,为什么不回信?为什么关机了呢?为什么打了好多次都不接呢?有什么事比接自己的电话还重要?这个时间他肯定会没事的,怎么不接电话?说好了这个时间通话的,他忘记了吗?还是看到了短信故意不回,那又是为什么呢?是不方便,是因为淘气,还是有什么意外?为什么每次都是听到正在通话中的提示音,和谁通话呢要那么长时间?…… 我终于说服自己泯灭了让古代情人拥有手机的幻想,也许,他们的思念是既定的、静谧的——因为双方基本是知道对方在做什么,毕竟农业社会的节奏是缓慢的,诱惑相对现在要少的多的多。那样的登楼远望,那样的望穿秋水,那样的南浦相别,那样的执手相看泪眼,那样的无语凝噎,那样眼睁睁的目送催发的兰舟,都属于那个特定时代的分别与思念。这些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去不回,我们也有我们的特殊的思念方式,在通讯发达的当代,机器并不能阻止情人间的思念。或许,机器可以通过给情人们快捷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缓解相互的思念,但是,机器也在另一方面造成新的对对方的猜测、担忧。 毕竟,通讯工具还是紧握在人的手中,新的未知数无法全部预料。 2006-3-25
※本文作者:提剑定四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