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情感散文》生命之悟(一)
范文
这真是人类文化的悲哀!
诸葛亮有诗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可是真正的先知是不会满足于自己对真理的掌握的,他是需要将之普及的,所以
佛学讲:“普渡众生”,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要注意啊,这个道理不是仅仅知道就可以了,还需要自己去身体力行地认识,去证悟!因为它不同于我们平常世俗的知识,所以要先抛掉我们已经僵化的思维,要坦坦荡荡!
基于此,老子提出“复归于婴儿”。
基于此,释迦牟尼反复提出要破除文字相,去掉文字缚;中国僧人更进一步指出,须从“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空”中体会出佛学的境界,而非执著于文字本身。
此时,我们才可以言道。
此时,我们才能感觉无私的阳光。
此时,才是真正的“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朋友,你还执著于文字的表面吗?你还保留着你的成见和偏见吗?如果没有了,那么就让我们自然、安详的步入生命之门,去探索那古今未解的斯芬克斯之谜吧!

形而上形而下
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一般是通过两个途径来进行的:一是以普通的逻辑和知识去理性地认识事物;二就是依靠我们的直觉,在无数个瞬间的感知中,来获得对事物整体上的把握。
显然,后一种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
但后一种,却又往往更接近真理。
而在这个时候,经验往往开始变得毫无用处——因为它们只会束缚我们的正慢慢张开、延伸、驰骋的思维,让我们把自己又重新束缚在象牙塔里。
我们于是更加小心、谨慎的求证一切。
然而,这并非“道”。
这也并非我们所希冀的那种境界。
也许,有人会说了:你既然要排斥普通的逻辑在外,但你现在又运用具有语法规则的文字语言来追述一种体验中的东西,不是矛盾吗?不是与你所说的直觉思维背道而驰吗?
是的,文字本身就是个规范和禁忌。说来也真叫人伤心:人们当初发明文字是为了表述思想,交流情感,没想到,现在我们却有意无意的成为它的俘虏,成了阻碍我们思想发展的最大障碍。
所以,我们要透视文字,透视语言,要体会它的“弦外之音”。
《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朋友,你以色、以音声为事物的本质了吗?

我们读诗:“明月满空天水净”,美不美?“银盆盛雪,透水月华”,好不好?一般人只会陶醉于那水乳交融的文学境界,但悟者却可以通过这些禅诗,抓住稍纵即逝的玄机。
对此,《周易·系辞上》曾有过精辟的概括:“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中国文化向来以儒、佛、道三家并举,号称显学,其精神、功夫、境界与世界上任何一门学问都迥然不同,既能开启我们现代人的心智,也可以在不经意中,给我们别有会心的启示,我以为,探索生命的意义,寻求生命的奥妙,这是一把不得不用的金钥匙。
    这是我近年倾力写作了一本书,名为《生命之悟》,这是我十多年来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佛、道两家)的心得、感悟和成果,并尽量用散文或类似于哲思短语的形式表现出来,其间也十分重视它的文学性和可读性,尽量避免陷入枯燥乏味的纯学术探讨之中,其间有不少颇具价值的作品。每章既都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而其中《斯芬克斯之谜》为该书(除“引言”外)固定的开首篇,其余一般不论次序。
    近年来,中国神秘文化丛书呈总体走好之势,这也是我写作该书的原因之所在。
    当然,对中国神秘文化的探索,完全是思想上的、精神修养上的、内丹体验上的,而非狐精鬼怪,格调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作者自评)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