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写景散文》崂山观海 |
范文 | 说到崂山,我马上想起崂山道士。说句实话,我虽然对文学很感兴趣,可一直不太喜欢那个神神道道的蒲松龄,当然对以狐魅花妖为主人公的《聊斋志异》也很不感冒,很少主动去读这本书。对于崂山道士,也只是大概地知道那个只学了点皮毛就以为学到了真功夫的王七在穿墙时被撞得鼻青脸肿而已。但是对崂山,我还是挺向往的,虽然崂山这名子不太好听,远比不上鼓浪屿、日光岩、雁荡山那样富有诗情画意,但它毕竟地处海滨,而我们这些居住在内陆省份的人,对于大海总是充满期待的。 从青岛市内出发,沿着海滨公路行驶大约一个半小时,崂山就到了。路上导游给我们讲了崂山名称的由来,这个地方在古代因为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迹罕至,一直是流放犯人的地方,犯人嘛既要坐牢又要劳动改造,所以人们就把它称作牢山或是劳山。后人觉得牢或劳的意思都不好,可已经叫响了也不好改,只好给劳字加了个山字旁,就变成崂山了。如今的崂山,早已成了一处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享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誉。在全国的名山中,崂山虽然排不上前座,可只有它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是全国总长度18000公里海岸线上的最高峰。所以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是崂山风景的最大特色。漫步在崂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你会看到,一边是碧海连天,惊涛拍岸,另一边是青松怪石,郁郁葱葱,这样的景色在其他地方是绝对看不到的。人们常说“智者乐山,仁者爱水”,到过不少地方,不是登山就是玩水,还真是没有体验过这山水相映的境界,只有崂山让我们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完成了智者与仁者的和谐统一,让人体味到山的雄浑与壮丽,领略着水的柔情和包容。 沿着石阶往上走,路旁辛勤的轿夫正起劲地招揽生意,不过坐的人却很少。倒不是舍不得掏几个钱,而是千里迢迢地跑到这里,不就是想亲身体验一下这海光山色的秀美景色,如果坐着滑竿上去,那感觉可是不一样的。太阳仿佛随着山势的陡峭越升越高了,让人感到了一阵阵的燥热。停下脚步喘息一会儿,正好看到对面的山峰与山道之间形成了一道山涧,传来潺潺的流水声,合着山间林中小鸟的鸣叫,更让人感受到山中的宁静。 到了山腰的龙潭水库,崂山的标志之一——龙潭瀑布出现在了游人的眼前。可能由于是枯水季节吧,那所谓的瀑布只有水龙头那样粗,引来我们的一阵戏谑“这也叫瀑布?”是呀,对我们这些来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发源地的人来说,那点水实在引不起我们的任何兴趣。可就是这点水,居然有一个异常响亮的名字——龙吟,那瀑布旁的岩石上正龙飞着不知何人笔迹的红色 “龙吟”二字。仔细想想,这“龙吟瀑布”不过只是高处山泉的汇集与倾泻,虽然算不上壮观,但她却让崂山顿时产生了一种和谐的动静之美。 匆匆用过午餐,我们去参观太清宫。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这里著名的道观大都依山面海而建,素有“海上宫殿”之誉。崂山道教曾经盛极一时,高峰时山上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长春、张三丰等都曾在此修道,留下许多道观,现在保存下来的以太清宫规模为最大,历史也最悠久。 太清宫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面积不算大,由“三官殿”、“三皇殿”和“三清殿”组成,建筑风格清淡简朴。三殿各有特色,三官殿的建筑规模最大,前后三进院落,三皇殿院子里有两株汉代所植的古柏,如今依然非常茂盛,而三清殿里,则保存着蒲松龄当年住过的西关岳祠。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多次以崂山为背景。说起来这位老夫子也真是会享受,早在那个时候就知道跑到这风景怡人的地方悠悠自乐了。 导游指着一低矮的墙壁说,这就是崂山道士当年穿墙的地方。你们谁如果觉得自己一辈子没有做过半点亏心事,而且觉得自己有足够的法力,就一头撞上去吧。大家哄堂大笑,绕过去看看,说崂山不是有那么多道士吗,让他们来表演一下。导游也笑了,现在的道士怎么能和那时候相提并论呢? 太清宫内有一非常珍贵的名为龙头榆的古树,据说是崂山十大道长之一李哲玄亲手种植,至今已有1100多年。这棵树主干斜逸,分枝繁盛,遮天蔽日的面积可达八百平方米,实属罕见。乍一看真的真是像一个龙头,特别是龙头部位有一树节凸起,酷似龙眼,从树下经过时,导游会提醒游客抚摩一下龙眼,有“摸一摸十年寿”的说法。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