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月亮与水的意象似乎常连在一起,在名句里尤其多见。从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涌大江流”、“二十四桥明月夜”、“沧海月明珠有泪”……到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波心荡,冷月无声”,还有赋:“月处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不胜列举的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都是水月相映;甚至像“我本将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样别有含意的诗句里,月亮还是映照着水。 辽阔无垠的地方,月亮总是显得特别大,譬如在大漠,在海上。特别是海面上的那轮明月,硕大浑圆,近得似乎伸手就可以够着…… 喜欢对着月亮浮想联翩的人,可以找来义大洛·卡尔维诺的小说《宇宙趣潭》,翻开第一章《月亮的距离》读读,里面有许多关于太初远古的月亮有趣的事情,匪夷所思。从此以后,你看月亮的感觉和联想,可能会不太一样了。 曾读到过一首俳句,读到时是英文,翻译成中文大意是:虽然是破碎了的,破碎又破碎,还是在那儿,水中的月亮。 月亮的确充满魅惑力。英文是lunacy,是“疯狂”之意,字根就是luna——月亮。还有moonstruck,给月亮打倒了,说不定打昏头了,所以也是精神错乱之意,可见月亮会影响精神状态,这是西洋之说。那么中国呢?鲁迅的《狂人日记》劈头一句就是“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张爱玲写她被父亲监禁在家,几乎快疯了,她这样形容当时看到的月色:“我们家楼板上的蓝色的月光,那静静的杀机。”同时还引用了一句关于狂人半明半昧的心理状态的诗:“在你的心中睡着月亮光”。后来她小说中关于月亮的意象用得特别多,特别好,效果特别强烈,不会是没有缘故的…… 为什么人们的情绪会受到月亮的影响?难道人类的血液里,还流淌着远古穴居时期对月嗥的兽性吗?还是因为人类更早的远祖来自茫茫大水?在我听过的答案里,最富诗意的是这一则,可能正是由于人体里大部分的组成是水吧,就像海洋的潮汐受着月亮的牵引,我们每个人心中也有一片海,被月亮吸引,反射着月华的光影。 在月圆时分,浪花汹涌,一个陌生的自我,冉冉升起……
※本文作者:关平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