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抒情散文》描写竹子的散文领略竹子的气节 |
范文 | 描写竹子的散文:竹海竹子,虽然是一种植物,但是它却蕴含着生命的意义。 我停下了脚步,看到了这一片一望无际的竹子,像一片汪洋的大海。风一吹,便更像了“汹涌”时的海。在这一片绿中,走到一棵竹子下,仰起头,看看这一棵细长的竹子。它呈嫩绿色,阳光一照,叶子像海浪中的点点水花,向外迸溅。 我们在这儿搭起了帐篷,准备在这里过夜。到了晚上10点左右,仰望星空,便看到一个又明亮又典雅的月亮,我想起小的时候—— 在我5岁那年,姥姥在小区的一片枯了的草地上种了几株竹子,后来那竹子生根发芽,最后张到了90英尺左右。每次路过竹子,姥姥都会笑。我问姥姥:“姥姥,您为什么种竹子而不种花能?”姥姥告诉我:“这柱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它四季常青,而且,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它品清奇而典雅,行文静而怡然。我很佩服,懂了吗?”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一直不知道姥姥说的是什么意思,我想弄明白,可又不敢再问。如今,我长大了,也理解了。想了许多,我竟不知自己泪流满面,我的脸很冰很凉…… 过了很多年,我又一次看到了竹子,想起了小区里的竹子,他们早已被人砍去了——拿去做了家具。我又想起了姥姥,可惜姥姥没能看到这一片竹海。 花和人都会遇到不幸,而面对着种种困难,有的人坚贞不屈,有的人却放弃了挣扎——向困难举起了双手。我慢慢地、轻轻地摸这一棵细长的竹子,它这坚硬的枝干中,蕴含着多少生命的含义,这是我想起了一首诗:“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在这片嫩绿的“海洋”中,我也想姥姥那样——笑了。 描写竹子的散文:竹我喜欢竹,小时侯在崇明岛“插队落户”,曾迷恋村前宅后的竹园。干活劳累时,躺在竹荫里休息,听风吹竹叶幽响不绝,看眼前天光绿影班驳,记忆中和竹子有关的古诗纷纷涌上心头。 最熟悉的是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诗从小就会背,在乡村竹园里独自吟诵时,却难以体会它的妙处。那时,衣衫褴褛,面有菜色,饥饿,疲惫,没有明月相照,更没有古琴可弹,哪里来那一份闲适和风雅? 倒是想起李商隐的《湘竹词》,有些共鸣:“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写诗需要灵感和情绪,读诗其实也一样,不同的心情和处境,读相同的诗,也许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在城市里生活,和竹子相处的机会不多,读古人的咏竹诗篇,似有清风扑面。 南朝刘孝先的《咏竹》,是最早以竹为题的诗:“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人上宫琴。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那也许是诗人以竹自比,感叹怀才不遇,最后那两句很有想象力。 唐诗宋词中,写到竹子的诗不计其数。李贺写过一组咏竹诗,流传虽不广,其中有佳句:“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 苏东坡的爱竹,也许前无古人,竹子和他终身相伴,不管到哪里,他的眼帘里不能没有竹荫,“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他的名言。年轻是,东坡咏竹有豪迈之风:“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中年看竹心情平淡:“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窗扉净无尘,几砚寒生雾”;到老年:“累尽无可言,风来竹自啸”“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由豪迈到平静恬淡。这是他人生的轨迹,而诗中之竹正是他不同时期的心态写照。 唐诗咏竹诗句中,读来最亲切者莫如刘长卿《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中的那两句:“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这句诗句中,竹子是忠诚亲切的朋友,永远默默地站立在那里,以清凉的绿荫迎候诗人的归来。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