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30岁经理人为何职涯蹉跎 |
范文 | 30岁经理人为何职涯蹉跎 一、仅会聪明做事,以此自居 这个年龄段的精英经理人,其实只是停留在靠聪明做事的层面上,并且以善聪明做事自居,排斥其他,根本没有到精明的层面。聪明用来做事可以,但做人就不够了。做人需要的是精明,需要的是对人的尊重,而尊重人的前提是自重。如果工作中不能靠耐心完成沟通,而是脸红脖子粗和他人争吵,甚至辱骂,何谈尊重?如果纯粹做一名专业技术人士,靠聪明做事还可以,但要做一名管理者,就需要在聪明做事的基础上,精明地做人,进而智慧地处理各种内外上下错综复杂的矛盾。当然,一个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连30岁都不到,聪明地做事还没有做好,就开始修炼精明地做人,也许并不现实,甚至适得其反。但你必须意识到自己这个短板,而不能目空一切。 二、以历史英雄为偶像去模仿 在沟通中,我发现这些职场精英大多都有自己的偶像,大多崇拜历史上某个人物。他们因其某些特殊的身份和经历与自己相似,由此加以崇拜,并把这种本来应是精神层面的崇拜带进了职场实践。其实,把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物行为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己操作的指南,是不妥的,甚至会耽误自己。因为社会发展到今天,环境条件都大变了,哪些需要继承,哪些需要发展,经理人应该有所甄别,否则就是刻舟求剑的迂腐。 三、受制成长背景,拒绝改变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背景,而这个背景一般情况下就形成了自己的为人处世哲学,自己做事的方式和方法。但这些背景文化有些会使你终生受益,也有可能使你终生受困;有些能够指导你XX年,有些可能指导你20年或更长,关键看你是否越出了既有的成长文化背景。一旦越出,就需要另一种文化来支撑你的做事做人,来应对世事变迁。但这些优秀的30岁的经理人,这时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于是东撞西碰,始终就没有规则感和渠道感,就像河水突然溢出了水渠,然后漫山遍野地乱流。 我见过很多优秀潜质的30岁青年经理人,已经固化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文化习惯,很难改变,或者说拒绝改变,对新东西排斥,结果是刚步入职场那一阵子还行,过了30岁后就开始陷入布朗运动。其原因是30岁一般情况下是而立年龄,就是这一立,把自己立僵了,还自鸣得意叫“咬定青山不放松”,结果做不到与时俱进。在迅猛变化的世界里,靠“立”是立不住的。 四、受困多重目标,不能专精 从一个人一生来讲,30岁,正是人生当中最狂妄的年龄段。尤其作为一个有很好基础的经理人来讲,心比天高是正常的心理活动。诗仙李白在这个年龄段做了以下职业规划:从政——“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成名——“青山磔磔春禽鸣,此间不可无我音”。只不过我国传统文化一向不重视财富,要不然他也会有富甲天下的豪言流传于世。一个有才情和梦想的人,如果30岁没有这种激情,反而不正常。而问题是,30岁的人这种激情和梦想,就是不落地,整天飘来飘去,不知道如何把这种激情和理想变成一种切实可行的职业操作规划。一旦把目标落了地,激情和梦想就会落实到具体的琐事当中,同时就会集中在一事上。之所以追求多种目标,就是自己虚幻的结果。 仕学商是三个完全不同的职业象限,三个不同的游戏规则,职场生涯短短的30年左右,三个方向都要奔跑,能跑多远?每天奔跑于财富、权力、荣誉这三座山峰之间,奔跑的结果就是哪一座山峰都没攀登上去,最后累死在山谷里。 也许,这个年龄段的人会说:“我用XX年的时间,集中精力爬一座山峰,然后再去爬另一座山峰总可以吧?”如此你可能会爬到一定高度,取得一定的职业成就,但你这时撤出去爬另一座山峰,首要不是去爬,而是先下山。到了山底后,再去攀爬另一座山,而这时你又从零开始爬。也许你会有很多爬山的经验可借鉴,但是前面的爬山经验并不都是财富,还有成本。因为山峰不一样了,需要了解、学习和适应新的爬山方法,这就是职业切换的成本。所以,一个人爬山的高度,不仅取决于速度,还要取决于爬的时间长短,而这背后就是忍耐和坚持。许多人一生都在多座山峰之间爬来爬去,成本一直在发生,效益始终没有。这就是我说很多有才华的人一生颗粒无收的原因。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