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业学奠基人赵延忱老师 中国创业学奠基人、《民富论》作者赵延忱 赵延忱,1954年出生于吉林省,党员,中国创业学奠基人,中国创业致富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20岁由工厂调入党校任教。曾以初中半年的基础两次考取研究生。在吉林大学就读间,师从经济学家张唯达。1989年从海南省委党校“下海”,开始了白手起家的创业历程。创建了包括一个中外合作企业在内的三个经济实体。曾经几度陷入困境,靠调整规模,降低成本与通路创新走出低谷,经历了“屡败屡战”的艰苦磨砺。在营销实践中创造了低成本进入市场的“点规模渗透式”销售,把相同成本的销售额提高17倍。在全国各地讲学上百场,并挖掘十年创业的感悟,写成以实用为特点的经济学原创著作《民富论》、《创业的18个先后》等。担任的主要职位为: 中国创业致富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策划学院客座教授 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 清华大学客座教授, 青春创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管理顾问、特级培训导师 智慧谷企业家俱乐部顾问 国家创业导师、创业师资质认证首席专家 中国创业致富咨询导师资质认证首席专家 中青在线创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北京经济学家理事会创业研究所所长 中美创业论坛中方首席代表 上海92财富论坛首席演讲嘉宾 大连创业冲浪大奖赛总评委 赵延忱老师的生活经历 赵延忱属老三届初中68届中年龄最小的,小学只读了五年,跳级一年,中学读了半年就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继而上山下乡。下乡结束之后进入了吉林化学工业公司,不久,被吉化公司直接选拔到党校当老师,讲解马列经典著作。党校工作仅一年,党委就开始陆续给22岁的赵延忱戴起了“乌纱”。在党校除了政治教员,他还有三个行政职务,共青团工作委员会书记、党校校部委员、代理学员班副班主任。“四人帮”被打倒后,全国出现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深刻影响了赵延忱。怀着对失去读书时间的痛憾和对知识的渴望,赵延忱决心开始重新设计自己的未来:不走仕途,行学者之路。 1978年,赵延忱开始了向科学家目标进军的征程。阶段性目标是考取研究生,并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为政治经济学。为了考研究生,赵延忱通过组织的帮助到吉林大学进修了一年半。进修结束之后回到党校,在为学生上课之余,开始为考研究生做准备。他规定自己每天挤出10个小时的时间读书。第一年由于外语成绩不合格未被录取。第二年由于组织需要放弃了考试。第三年终于考取了党校系统的研究生。但研究生仅读了一年,由于所学内容不能满足需要,毅然终止了学业。第四年考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因工作调动而耽误了入学。由此形成了赵延忱完整而奇特的学历:小学五年,中学半年,大学一年半,研究生一年。原本应以19年完成的教育却戏剧般的以XX年结束了,留下了一个可能在世界上也绝无仅有的“完整”学历。 在吉林大学进修期间,他师从经济学家张唯达,奠定了经济学的基础。在连续的研究生考试准备过程中,渐渐地,他对经济学不再神秘陌生,而且能融会贯通,评点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的现实问题,独立见解不断形成。他提出了从个人有效劳动的转化形式入手建立劳动计量标准的工资改革目标;从历史的源头与事实的联系中梳理邓小平改革思想产生与形成的基本线索;创造了高校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分析了北方城市供热难的症结并提出改进措施。这些研究成果都被广泛应用。大量的有深度的学术论文使年轻的赵延忱成为当时小有名气的青年经济学者。 1988年,赵延忱工作调动到海南省委党校,在党校期间,由于授课的独到与精彩,学生们都喜欢听赵延忱的课,因此受到了时任海南省委党校校长理夫的赏识。一次给省委领导讲课,理夫点名让赵延忱讲,题目由赵延忱自定,本来安排的是半天,最终讲了三个半天。就在党校即将提拔其任学校教育长时,他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举动,就是这个举动改写了赵延忱一生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