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
范文 | 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教材分析: 本文是精读课文,讲述了绿色的漓江水平静而清澈,两岸奇峰罗列、姿态万千。青山绿水,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全文共分四段,介绍了游览桂林的原因,介绍了山水的特点,最后概述桂林的美景。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勾画桂林山水的美景,受到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受到美的熏陶。要求学生用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选择当地风景名胜,仿照课文手法来描绘。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受到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受到美的熏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要求学生用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选择当地风景名胜,仿照课文手法来描绘。 教学构想: 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再反复阅读中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初步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阅读课文,看看文章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描绘桂林山水地,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让学生大胆发言,在感受到美的同时,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学习课文后,要求学生选择当地风景名胜,仿照课文手法来描绘。 教学准备: 投影片、本地名胜的照片 课时分配: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受到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受到美的熏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你们听说过桂林吗?今天我们一起去桂林旅游一番,好吗? 2、板书课题。 二、出示投影片,听录音,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让学生谈感受。 三、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 2、找出有关评价的语句读一读。 (1)“甲天下”为何意? (2)你们认为在我国还有哪些地方的风景也很美,为什么单说桂林山水美呢? 四、我们来观赏桂林的水。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漓江水与别处的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特点? 2、画出漓江三个特点,想象文中是怎样介绍这三个特点的?指名说说。 3、读了最后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4、练习感情朗读。 五、我们再来观赏漓江山。 1、找出桂林山的特点,并大声地读一读。 2、读一读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 3、练习感情朗读。 六、你们喜欢桂林的山水吗?为什么?作者的感受怎样哪? 1、联系课文内容,读一读作者的感受。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来。 2、谈你对桂林山水的总感觉。 3、练习感情朗读。 七、朗读训练 1、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指名读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识记生字。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静:感觉不到流动 水清:可见江底沙石 绿:无暇的翡翠 1、桂林山水 奇:拔地而起、奇峰罗列 山秀:翠绿的屏障 险:危峰兀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知识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当小导游,指导背诵课文,要求学生用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选择当地风景名胜,仿照课文手法来描绘。 学生学习过程: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分自然段读课文。 3、试背课文,教师表扬。 4、思考: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第一段是总说桂林山水的美丽,引起我们的向往;后三段讲述了桂林水、山的特点,使我们对桂林的山水有了更深的认识,感慨桂林山水的与众不同之处。) 5、全班朗读课文,想象一下桂林的美景。 二、试着当小导游,把美景介绍给大家。 1、分组试验,选出优秀的小导游。 2、小导游带全班进行游览。 3、自我推荐当导游。 4、师生评价。 三、指导背诵 1、学生练习自由背诵课文。 2、指名背诵 3、让好学生感情背诵。 4、学生听录音背诵。 四、学习了本文,你喜欢桂林吗?为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或者做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吗? 五、引申:我们美丽的青岛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你最喜欢家乡的哪处风景?抓住它的特点写出来大家交流一下,好吗?写小作文,可以模仿第二课的写法,也可自由写。 作业设计: 1、感情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语言或者做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 3、抓住一处风景的特点写小作文。 板书设计: 1、桂林山水 山 总述 分述 总述 水 (甲天下) (画卷) 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情分析: 本x文章语言优美,层次清晰,是一x指导优秀范例。学生一定会比较喜欢。学习的难度在于词语的理解,写法的借鉴,教学中要紧扣这一难点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学会仿写。 教法与学法: 媒体演示,读写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学法:让学生边读边想像画面,走进文字的语言情境来读悟结合,从读学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析题引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x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树多)。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桂树多) 桂树成林,“桂林”这座城市,名字里似乎都散发着一种芬芳。你们知道它位于哪个省或者是自治区吗?(广西壮族自治区)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1、检查预习:词语掌握得怎么样? (指名读两组词语,第一组为地名,第二组为形容词,读后让学生两组词搭配起来学。) 2、理解词语:“波澜壮阔”(理解词素或查字典) 波浪翻滚,一浪接着一浪,非常壮观,有气势。 我们知道有的词语是极富有情意的,你能读出这个短语背后的情意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同法理解“峰峦雄伟” (边做动作边说:峦,就是一座挨着一座,连绵起伏的山。)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读第一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这样分?(第一自然段是总起,第二、三自然段是分述,第四自然段是。)这样就理清楚了课文的结构。(边引领学生边板书)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特点和学段教学要求,重点落在理清课文结构上。有意识地请三位学生读四段课文,一箭双雕,既理清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又发现了课文重点,下面过渡到精读阶段也就顺理成章。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 1、整体把握特点: 文章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谁能来简单地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什么特点?(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桂林山的特点是:奇、秀、险。)(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过渡:作者在写这x文章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指名一人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漓江的水 (1)、找依据理解“静”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教师指好这句话) (2)、找依据理解“清” 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发散思维: 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预设: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小鱼在水里嬉戏、玩耍。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中的倒影。清得可以看见绿色的水草在跳舞,在和游人打招呼。) 现在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清得;清得。指导学生结合刚才的想象说好这个句子。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理解“无瑕”的意思 观察,这个“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宝贝有关系。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块宝玉一样,绿得晶莹、绿得圆润。回忆昆明湖的句子。谁能读出这种美?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欣赏桂林的山: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桂林的山“奇”,奇在哪里?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理解词语:拔地而起、形态万千 师生对比读,读出山的突兀、姿态万千 (2)同法理解(山秀——色彩美) (3)同法理解(山险) (指名朗读描写“险”的句子,然后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桂林山的特点。) 4、指导集体背诵两段:抓关键词语,想像画面 5、抓对比: 作者既然是写桂林山水,为什么第二、第三自然段开头分别写大海、西湖等,这是否浪费笔墨呢?(作者是为了把漓江的水和西湖、大海作对比,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作对比,这样才更能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作者这样写是有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啊!(板书:对比)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细读课文,以致熟读成诵。领悟语言形式与熟读背诵紧紧结合,并相机提炼记忆方法。作者运用对比才能显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笑”。 第二课时 一、回忆桂林山水的特点,背诵二、三自然段。 二、欣赏诗词与传说。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赏桂林山水的风光片,验证作者的文字带给我们的独特的美。(播放课件:配乐播放一组图片,出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节选,学生见到后,自觉有感情地跟着老师朗读起来:)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出示课件——象鼻山的图片)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那座像“巨象”的山,它叫象鼻山,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传说这头大象原本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坐骑。有一年,玉皇大帝骑着它来到桂林这一带巡游。不巧,这头大象生病了,实在走不动了。玉皇大帝见此就遗弃了它,自己返回到天上去了。当地的百姓积极地为这头大象寻医问药,没过多久,它的病被治好了。为了感谢大家对它的关心和爱护,它决定留在这里和当地的百姓一起耕种,一起生活。玉皇大帝听说了,非常生气,派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大象。大象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天兵天将从后背刺人了一把宝剑,从此,就化作一座石头山屹立在漓江边上。 如果你喜欢旅游的话,你会发现很多山水的背后都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人们往往借助这些故事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倾诉着人美好!大家可以搜集故事,也可以创编故事。这是游客喜欢的内容,也是培养我们想象力的好机会。 三、拓展研读,感受文化 过渡:作者乘着小船荡漾在漓江上,欣赏着周遭的风景,想象着那么多神奇的传说,怎么能不感慨,怎么能不由衷地赞叹呢?让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2、学习“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句话,为什么用引号引起来呢?(这是表示引用别人的话。) 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就叫“引用”。(板书:引用)可是自己写文章,为什么要引用别人的话啊? (如果别人说的话刚好能够表达你的感受或者能够代表你的观点,就可以引用过来。当然,用引号标注上,也表示对原作者的尊重。) 课文中还能发现这样的例子吗?(桂林山水甲天下) 资料:这句话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个叫王正功的人说的。此人相当于我们今天桂林市的市长。当时,有11个举子要进京赶考,考取功名,王正功作为地方官员设宴为这些举子送行。宴席中,他作了一首七律诗,其中就有这——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表面上意思是说桂林的风景之美是天下第一的,其实也是希望这些举子进京考试能够考个——天下第一! 课文并没有说“王正功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们知道都有谁在这样说吗? 作者、读者、游客…… (出示课件)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杜甫(唐)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刘克庄(宋) 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顶上行。——袁枚(清) 阅读了这样的诗句,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你想说什么? (诗人也在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古人在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古今中外的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有一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够走进桂林的话,一定别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风景之美,领略它的文化之美。 设计意图:引用贺敬之《桂林山水歌》中的诗句;引用唐、宋、清历代诗人的诗句。这些名句对已知者是唤醒,未知者是积淀。“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的来历,使学生懂得桂林山水,除了正面描写以外,还可以引用人们如阿盛赞来侧面烘托。 四、作业摘抄课文中优美句段,并背诵全文。 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3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陈淼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描绘了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赞美了桂林的山水,表达了作者对这桂林山水的热爱,当然也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课文按照整、分、整的顺序来对桂林山水进行描写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并累积这些词语。 2、通过看图和学习这篇课文,把握好桂林山水的特点,并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3自然段,并背诵课文。 教育目标: 懂得自然界的伟大,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操。 发展目标: 1、掌握具体叙述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作文中能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2、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和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会作者观察和表达桂林山水的方法和技巧,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把握桂林山水的特点,理解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教学方法: 问答式、多媒体课件、欣赏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通过我们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课文的生字和生词都已经认识了,复习上节课的字和词(“水平如静”、危峰兀立”、“形态万千”、“波澜壮阔”、“连绵不断”、“峰峦雄伟”) 二、学习第二段 (1)观赏漓江水的图片,认真阅读这一段文章,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并用三个字概括其特点。 (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特点之二“清”。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特点之三“绿”。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2)再次认真阅读这段,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漓江水的特点?有什么效果? (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做的效果是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更加突出漓江水的特点。) (3)分析这段的句式特点 (这段由三句构成,第一句以别处的秀水作比较来显出桂林水,其中第三个分句以“却从没见过”这种转折语气的句式来强调漓江的水,并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个分句组成,每个分句以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前半句写出水的特点,后半句补充描写前半句的特点。第三句是作者自身的感受。) (4)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三、学习第三段 (1)观赏桂林山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第二段的方法来学习第三段,画出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并也用三个字进行描述。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2)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四、体会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该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第二段的结构与第三段的结构差不多,同学们要能够在学习完第二段后对第三段结构进行分析,把桂林山的特点具体描述出来。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五、板书设计 静:感觉不到在流动 漓江水清: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无瑕的翡翠 奇:拔地而起形态万千 六、课后活动 1、写一篇有关自己旅游的小作文。 2、桂林今年将举行新世纪的第一个“山水旅游节”,老师要请大家一起来当小小设计师。同学们可以个人设计,也可以合作设计。把好的设计寄给桂林市旅游局。如果被选中,你设计的标志和宣传语说不定就会传遍大江南北,传到世界各地,这也是对桂林旅游业的一个贡献,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选做) 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4【桂林山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通过看录像、学文,了解桂林山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录像、收集有关桂林山的资料。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启发情感。 1、见过山吗?能用词语概括其特点吗? 二、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板书:山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小黑板出示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2、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3、朗读指导描写奇的语句。 (1)这段话该怎样读?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 (2)谁来读读描写奇的语句?(指名读) (3)找到奇的感觉了吗?从哪儿找到的? (4)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仅此而已吗? (5)生:不是的。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6)完成练习纸上的作业 。能干的可以尝试写更多的。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推荐最优秀的全班交流。 桂林的山真奇啊!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 (7)老师也写了一首诗。师朗诵诗歌。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姑娘织布,有山似耕作的老农。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8)你再试试,能不能读得更奇呢?自由读后齐读。 4、朗读指导描写秀的语句。 (1)描写山秀的语句谁来试试? (2)听了你的朗读,使人眼前一亮,有一种清新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呀? (3)还有别的理解吗? (4)看,桂林的山多秀啊!(幻灯) (5)齐读。 5、读指导描写险的语句。 (1)现在,谁愿意来动手画一画山的险?几名同学到黑板演示。 (2)感觉险吗?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读有关句子 (3)学着他的样子读。 6、录像。让我们随着录像,一起去感受桂林山的独特之美吧! 7、配乐朗诵。配乐朗诵有兴趣吗?不过,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得把这几句话记住,然后再充满激情地演讲。有信心吗?(生准备) (1)指名背。 (2)全体有感情地背诵。 三、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丽河山的一小部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阅读。 (1)类似优美的文章,还有很多。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2)摘录课内外优美语句,也可尝试写读书笔记。 板书:桂林山水 泰山 桂林的山:奇、秀、险 香山 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5教导目标: 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的想像,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式。 2、通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小学六年度课文,这是一篇写景佳作,是学生学习写景文章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范文。文章运用了“总—分—总”的写法,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学校和学生分析 我校是一间农村小学,学生全部都来自农村。小学六年级学生对语文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具备了初步的学习能力,如朗读能力,表达能力,一定的观察能力。班中同学们初步养成合作、交流互动学习等。 教学资源 桂林山水风光片、投影片、挂图 教学流程 一、课前启发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哪儿?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仔细。我们的祖国是美丽的,她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壮阔秀丽的江河湖泊,还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山水秀丽,风景如画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去观赏桂林的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点明作者荡舟漓江的目的) 2、作者是按怎样的层次向我们介绍漓江的水? 3、作者对漓江的水的静、清、绿是怎样具体写的? 四、品读词句,领悟言美。 师:能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呢?请给大家读一读吧! 师:课本里有这样一句话。(出示例句: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读一读,谁能想像出漓江的水的样子呢? 师:“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总体感受和乐趣。这是身临其境的独特感受,是与本文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的点晴之笔。) 师:采用引导方式朗读这一自然段。(括号外为教师引读,括号内学生齐读。)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五、引导自学,发挥想像。 1、师:大家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板书“奇、秀、险”。) 2、师:作者是怎样描绘这座山的特点的?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依照学习第二自然的方法,读懂课文,感受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3、师:怎样理解句子中的“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 六、总结全文,抒发感情。 1、师:看到这样的山和水,你心中有什么感受呢? 2、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两遍。 2、练习背诵全篇课文。 八、板书设计 总起:桂林山水甲天下 静 水清 绿 分述 奇 山秀 险 人在画中游 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6一、说教材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1课。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先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和我对这课教材的把握,我将本课的教学目的确定为: (1)会写本课13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那种独特的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本课我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能将课文读通顺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生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选择自已喜欢的内容小组合作学习 第二课时:继续学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学习作者写作方法,试着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音磁带一盒 三、说教法 文章是写景的抒情散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这一方法进行教学。 语言文字具有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许多妙词佳句往往讲也讲不清楚。《桂林山水》遣词造句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热情。如果老师讲得太多,文章会搞得支离破碎,整体的美被破坏。只有通过多读,反复读,读出语感,以读代讲,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溶为一体。 四、说学法 1、合作讨论法 重点段两小节的结构、写法颇相似,教师先引导学生揭示规律,掌握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漓江的水”。按这四步来学习。 (1)这小节分几层写? (2)每层各用什么方式来表达? (3)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4)反复诵读。 在第二自然段学完之后,让学生回顾一下刚才我们分几步用怎样的方法学习的,现在用这样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这样,从扶到放,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2、朗读体会法: 文章是写景的抒情散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这一方法进行教学。 3、课件展示,直观教学法。 给学生直观出示各种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个直观的感受。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多媒体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先播放歌曲《我想去桂林》同时配以桂林山水的美丽风景的画面。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那画境般的桂林,去领略他山水的美。教师用绚丽多姿的画面、动情的歌曲和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情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生字或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文每一自然段分别在写什么? 2、检查预习情况,读课文。 (三)教师范读,激发学生初步美感,形成整体表象。 然后播放录音,创设美的情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这样能让学生尽快融入课文语境中去。 (四)图文对照,品读课文。 1、播放漓江水的图片,创设课文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要读出美感。 2、按课文的顺序概括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作者用什么与漓江的水相比?比的目的是什么?怎么比的?引导学生认识对比句。学生交流汇报后,出示西湖和大海的画面,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然后了解排比句,并仿照本段的排比句句式练习仿说。 4、引导学生照画面反复朗读,品读本段。感受抒情句、排比句、比喻句所体现的赞叹之情。 5、多媒体出示总结感悟本段的写作方法。 抓住特点:静、清、绿(排比句) 运用对比: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五)创设情境,自学训练: 1、仿照第二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师指导。 2、观赏“桂林的山的图片,激发美感。 3、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感叹之情。 (六)读中想,想中读。 教师配乐朗读第四段,学生欣赏画面。体会祖国大好河山的壮阔。 (七)阅读拓展 播放贺敬之的《桂林上水歌》配以桂林上水的录像,总结全文。指导朗读 六、说板书设计 略 七、说课后反思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图文结合的文章,其具体描写了桂林山水的风景,通过本课的学习,借助于文章作者的描绘,观赏桂林山水的风光图片,我们虽未到广西桂林,但已经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现在已经已置身于桂林,正在欣赏美丽的桂林风光一样,真是“人未到桂林,但已有那种感觉”。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遵循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基本原则,力求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熏陶的有机结合,既突出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标。 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7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风景秀丽,不少文人墨客游览过这些风景名胜后都会留下一些赞美的诗句。其中,这个地方有诗人留下了这样的诗句,猜猜这是哪个地方?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2、板书并读题:2,桂林山水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看看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读了课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小结: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甲乙丙丁,“甲”排第几?那这句话的意思是。 4、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 三、精读感悟 (一)水之美 1、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领略这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哪些风景吸引了你,可以做个记号。 2、把你发现的美跟同桌分享一下,读读自己划出的地方。 3、看来大家都很用心去感受桂林的镁,下面我们先来领略漓江之水。漓江的水美在哪儿?指名读(板书:静清绿) 4、谁能用关联词把这三个特点连成一句话说一说? 是啊,这一句话旧能把漓江水三个特点都说出来了。 5、老师再换一个说法,听,漓江的水静静的。 (指着清、绿)这句该怎么说? 6、多美的漓江水呀,看着看着,我都情不自禁地赞叹起来,“漓江的水真静啊!”(指着清、绿)你能学着说一说吗? 7、那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么描写的。(课件出示排比句) 指导感情朗读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还可以看见什么?)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7、翡翠是什么呢?无瑕的翡翠又是什么呢?多美的翡翠啊! 8、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句话。(生看课件,师打手势辅助朗读) 9、读得真美啊,捧起书,再把这句读一次。 10、小结导背 怪不得作者说,(配乐)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走到讲台。 大海的美雄伟壮丽,西湖的美宁静柔和,而漓江的水美得独特。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饿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以至于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二)山之美 1、教师范读 2、同学们,这段有好几个词不好读,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读一读,读通顺,读流利。 3、读完这段,老师想听听你们有没有把这些词语读准确。指名读(课件出示六个词语) 4、读了这些词,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见了怎样的山? 随机: a、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想像说话: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是哪个词带给你这样的感受的?当年陈毅爷爷也看到了这样的山,他写下了这首诗,大家读一读。 小结:这就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是奇啊!(板书:奇) b、色彩明丽、倒影水中 刚才我们看到了不同形态的山,在看看这些词,你还看到了什么?颜色呢?(翠绿的山、山间还开满了花等) 小结:哦,色彩秀丽(板书:秀) c、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我们已经通过这些词感受到了山的`奇,山的秀,看着词语再仔细想像,你还能感受到桂林的山怎么样?(板书:险) 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危峰兀立——“危”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山峰因高而危险,“危”在这里是高的意思。还有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险呢?——怪石嶙峋 这个词为什么让你感到险呢?究竟怪石嶙峋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峻峭的石头重重叠叠地在一起,就是怪石嶙峋了。 8、自由练读刚才我们通过词语感受到了桂林山的奇、秀、险,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请同学们捧起书,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自己练读练读。 9、指名读哪位同学来读读?(教师起,桂林的山真奇啊!) 10、相机指导险一句 看到如此险的山,你的心情会怎样?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11、小结,齐读 是啊,同样的山,泰山峰峦雄伟,香山红叶似火,桂林的山却奇、秀、险,让我们一起读出桂林山的特点。(教师起,我攀登过) 四、深化情感 1、从课文的言语中我们感受到了桂林的水以它的静、清、绿闻名于世。(板书:水、水、水又);桂林的山又以它的奇、秀、险闻名遐迩。(板书:山、山、山亦);重要的是山美得不孤独,水美得不寂寞,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吧!(欣赏视频) 2、同学们,拿起书齐读最后一段。 3、板书:舟行碧波画中游, 4、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观赏了奇丽的桂林山水,让我们也留下一首小诗送给美丽的桂林吧! 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8教材分析: 本文是精读课文,讲述了绿色的漓江水平静而清澈,两岸奇峰罗列、姿态万千。青山绿水,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全文共分四段,介绍了游览桂林的原因,介绍了山水的特点,最后概述桂林的美景。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勾画桂林山水的美景,受到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受到美的熏陶。要求学生用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选择当地风景名胜,仿照课文手法来描绘。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受到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受到美的熏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要求学生用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选择当地风景名胜,仿照课文手法来描绘。 教学构想: 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再反复阅读中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初步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阅读课文,看看文章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描绘桂林山水地,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让学生大胆发言,在感受到美的同时,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学习课文后,要求学生选择当地风景名胜,仿照课文手法来描绘。 教学准备: 投影片、本地名胜的照片 课时分配: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受到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受到美的熏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你们听说过桂林吗?今天我们一起去桂林旅游一番,好吗? 2、板书课题。 二、出示投影片,听录音,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让学生谈感受。 三、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 2、找出有关评价的语句读一读。 (1)“甲天下”为何意? (2)你们认为在我国还有哪些地方的风景也很美,为什么单说桂林山水美呢? 四、我们来观赏桂林的水。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漓江水与别处的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特点? 2、画出漓江三个特点,想象文中是怎样介绍这三个特点的?指名说说。 3、读了最后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4、练习感情朗读。 五、我们再来观赏漓江山。 1、找出桂林山的特点,并大声地读一读。 2、读一读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 3、练习感情朗读。 六、你们喜欢桂林的山水吗?为什么?作者的感受怎样哪? 1、联系课文内容,读一读作者的感受。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来。 2、谈你对桂林山水的总感觉。 3、练习感情朗读。 七、朗读训练 1、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指名读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识记生字。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静:感觉不到流动 水清:可见江底沙石 绿:无暇的翡翠 1、桂林山水 奇:拔地而起、奇峰罗列 山秀:翠绿的屏障 险:危峰兀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知识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当小导游,指导背诵课文,要求学生用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选择当地风景名胜,仿照课文手法来描绘。 学生学习过程: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分自然段读课文。 3、试背课文,教师表扬。 4、思考: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第一段是总说桂林山水的美丽,引起我们的向往;后三段讲述了桂林水、山的特点,使我们对桂林的山水有了更深的认识,感慨桂林山水的与众不同之处。) 5、全班朗读课文,想象一下桂林的美景。 二、试着当小导游,把美景介绍给大家。 1、分组试验,选出优秀的小导游。 2、小导游带全班进行游览。 3、自我推荐当导游。 4、师生评价。 三、指导背诵 1、学生练习自由背诵课文。 2、指名背诵 3、让好学生感情背诵。 4、学生听录音背诵。 四、学习了本文,你喜欢桂林吗?为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或者做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吗? 五、引申:我们美丽的青岛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你最喜欢家乡的哪处风景?抓住它的特点写出来大家交流一下,好吗?写小作文,可以模仿第二课的写法,也可自由写。 作业设计: 1、感情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语言或者做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 3、抓住一处风景的特点写小作文。 板书设计: 1、桂林山水 山 总述 分述 总述 水 (甲天下) (画卷) 课后反思: 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9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写景散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桂林山水》这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山水闻名遐迩,然后从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桂林的山和水等角度分别描写了桂林美景的特色。 学习本文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与热爱之情,并让学生体悟作者是如何用优美的语句来表情达意的。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单元主题和本文的特点,设定本课重难点如下: 重点: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学会用写景手法描绘身边的事物。 难点:了解本文语言特点,掌握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二、说学情 1、本课教学对象是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之前学习过关于描绘山水的文章,初步具有了欣赏美、热爱美的能力,但是体会作者如何通过语言运用技巧来写景达意,并对其中的优秀技巧进行模仿写作,这样的感悟力和能力还需要加强。 2、我的学生多是95后,他们已经学会了网上查资料,有的还曾经去很多地方旅游过。因此,让他们通过自己查资料先了解桂林山水的美并不难。他们也已经初具独立思考问题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可以组织相应的互动活动。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组词和听写,并能正确读写“无瑕、兀立、嶙峋、波澜壮阔、峰峦雄伟、连绵不断”等词语。 2、背诵全文。 (二)方法目标: 1、通过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掌握引用、对比、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2、能够模仿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三)情感目标: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我主要采用“品读赏析”和“问题探究”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安排2课时。 借助反复品读,引导学生体味作者在描写景色时所采用的优美语句;通过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对于教师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提问法、讲解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三)学法 1、朗读法:形式多样的读、大量的读、有感情的读。 2、讨论法: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引导自己思考,自己得出正确答案。 3、质疑法:引导学生从无疑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节新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下搜集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文字资料或歌曲。 通过对桂林山水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展示,导入课题。(同学们,大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我们忍不住想去桂林看看,并赞叹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散文,跟随作者的眼睛,去一睹桂林的风采!) (板书:第2课桂林山水) (二)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这一部分大约需十分钟的时间。是这一堂课中占时较多的一部分。之所以安排这么多时间,是因为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充分的朗读是让学生体验这篇文章最好的办法。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读”就是“自主”学习方式的最直接体现。巴金说过:“写吧,只有写,才会写。”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说:放手让学生读吧,只有读,才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这一部分大约分这样几步: 1、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分排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感受作者的语言美,以及语言所表达的景色美。 2、教师范读,学生标出生字在课文中的位置和本文出现重要词语。 3、教师范读以后,再请学生默读,这次是带着任务的默读:首先,让学生借助词典查出生字的读音和组词,并查出新出现的重要词语的意思;然后,试着概括每段最主要写的是桂林的什么美景。(说明:新课标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四年级的学生初步学会默读,不指读,学会略读并粗知文章大意,所以在默读的时候,我给学生布置了简单概括文章的大意的任务;另要求学生学会借助相关工具书查阅生字词的意思,所以我还安排学生自己查词典并解决生词释义。) 4、检查朗读的任务完成,并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大意。 首先我请两名同学分别读出8个生词,并进行组词。带领学生解决了生词的问题,再来初步概括文章大意。这里仍然采用检查任务完成的方式,请4名同学分别说出每段最主要写了桂林的什么美景。得出如下线索: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 (3)桂林的山 (4)桂林的山水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 (三)深入阅读、攻克难点 初步感知文章的大意和结构以后,接下来就要重点学习文章如何运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桂林的美景的。在这个环节,我采用让学生分段研读的方法,因为本文每个段落的主题都很鲜明,整体形成总——分——总结构,进行分段研读非常适合。分段研读的设计如下: 1、第1段,统领全文:前面我们已经概括了每段的.大意,第一段最主要的一句话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学习第2段。(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以这7个字为纲,统领整篇课文) 2、第2段,漓江的水: (1)请一名同学读第二段,教师重点讲解:波澜壮阔、无瑕。 (2)攻克重点:体会作者描写漓江水所采用的手法。 A、作者要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先写大海和西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描写手法? B、作者写了漓江水的哪几个特点?具体是怎么写的? (板书:漓江水:静、清、绿) 静:采用引读法(老师读前面的内容,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读出后面的内容),教师:漓江的水真静啊学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清啊学生: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绿啊学生:绿的仿佛那是一块翡翠。 这里,采用了排比法,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还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漓江的绿水比喻成一块翡翠。 (3)第3段,桂林的山:(板书:桂林的山:奇、秀、险) A、请一名同学读第3段,重点讲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B、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找出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呢?描写山的特点又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呢? (说明:由于本文第二段和第三段所采用的描写手法是一样的,学生根据前面老师的讲解,结合小组讨论,可以对第三段进行分析了,所以我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法。) 小组讨论以后,预想学生会总结出桂林山的三个特点:奇、险、秀,和采用的修辞手法:对比、比喻、排比,老师就可以根据大家的回答,按照第二段的模式写成板书。 (4)第4段,桂林山水: A、请一名同学朗读,重点讲解:连绵不断。 B、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时,用了什么手法?作者是怎么描述“舟行碧波山,人在画中游”的? (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攻克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会带领学生对本节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并进行相应的拓展。我是这样帮助学生回顾整体知识的: 1、本文先用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来总领全篇,又分别从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进行景色描写,最后写桂林的山和水汇成一副美丽的画卷,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2、作者在描写景色时,用了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桂林的语言跟美景一样,格外美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见到了很多美景,你能否可以模仿本文的写作手法“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描写你所见的一处风景。 3、我们的祖国,大好河山真的很美,像画卷一样。同学们,如果你们可以,一定要多出去看一看,多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培养自己开放的胸怀。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模仿文中描写漓江水的写作手法,写一篇50字左右的片段,描写你所见过的或者特别喜欢的风景、植物、动物。 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0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其爱美的情趣。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了解分号的用法;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学习本课11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荡漾、玩赏、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连绵不断”等词语。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指导学生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广西最美的风景是什么吗对!桂林山水(板书)。那么,谁去过桂林欣赏过这一美景,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么? 学生自由描述。 教师附和:是啊,大自然的美比人工雕琢的美更让人感到神奇。(听你这么一说我真想快点去看看呢。)咱们没去过也不遗憾,来,现在我们就随着作者到桂林去游山玩水,好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我们快来读书吧,看看作者陈淼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桂林山水跃然纸上的。这一遍读书,请同学们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尤其要注意生字的读音,没读好的地方可以反复练一练。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一些较难读好的四字词要特别注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连绵不断。 3、指名读通课文。 三、整体感知,领略美感 1、教师:同学们读得多认真呀!大家预习时读课文了吧,现在又读了课文,你最想说的感受是什么呢?(学生纷纷发表见解。) 2、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美。(板书:美)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要充分领略桂林山水的美,这还远远不够。下面我们该怎样读书呢?(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提炼: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我们可以抓住重点的词句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我们可以欣赏作者的表达手法…… 这就叫做“品味语言”。 四、精读第二段,品味语言 1、大家自由地读一读第二段课文,这一遍读书,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咬文嚼字地一边读,一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能不能在脑海里再现桂林山水的美丽画面。 你仿佛看到什么了呢? 学生若答:当我读到……,我仿佛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又看到了非常平静的西湖的水。 教师则教学:这里用了一个什么词?(水平如镜)不知道你是否发现,这个词含有什么表达手法呢?(比喻) 指导读词。 教师:“波澜壮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海水一浪赶着一浪,奔涌向前。)声势浩大呀!大家再听我说一句话:“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波澜壮阔。”和刚才的意思一样吗?看来,理解词语要联系句子才行,有时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完全不同了。 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若答:当我读到漓江的水真静啊……时,我仿佛看见漓江的水非常的安静,一点声音也听不到,也看不到它在流动;仿佛看见漓江的水清澈见底,江底的沙石都清晰可见;仿佛看见漓江的水非常的绿…… 教师则教学:同学们都根据文中的词句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这也是一种品味语言的好方法。 2、比较句子。 看看,跟你们想象的一样吗看配乐课件,教师旁白:这就是漓江的水,静静的,清清的,绿绿的,美吗?那么,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我们听听吧(估计多数学生会读第二句)。老师也是一读这一段就喜欢上了这一句,它好在哪里呢? 请看大屏幕,我们来比较一下(出示一句就请同学读一句。)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得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多绿啊,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哪一句用在这里比较好?好在哪里?(第三句好,它是用排比的句式表达的。使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它不仅用上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同时还用上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比喻非常具体,生动,形象,使我们一读就仿佛身临其境了……) 3、指导朗读。 漓江的水美,作者写得也美,还得靠我们读得美呀。谁再来读?(教师指名读,教师先指导读好第一句。) 这里的“真”是“真假”的“真”么“多么”在这里是感叹、赞美的语气,该怎么读?大家都练练。 “我听出了一种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教师读。“我听出你控制不住对漓江的喜爱之情。”“你的声音很柔美,我感觉到你是生怕破坏了这江水的静谧。”“同学们的朗读虽然不一样,但都是在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感情啊!”一起读。 这一句我们一起读得多好呀!下面两个分句,老师不指导了,相信大家能读好,练一练吧。 教师再一次指名朗读。 教师范读:大家都读得这么美,我也忍不住想读了(画面出示,教师范读。)大家觉得美吧!那么就练一练。(学生再自由读,又指名读。) 4、背诵课文。 现在,我们这些游客已经来到了漓江边,坐在了竹筏小舟上,就等着导游来跟我们讲解了,谁来当导游?要当好导游,当然不能拿着稿子,请你准备准备,记一记导游词。(点名声情并茂地讲解。) 小结:读到这里,你明白了这样的水是什么样的水了吗静、清、绿。(板书) 五、课堂小结,练写生字 1、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漓江的水美,下节课,我们还要去看看桂林的山。 2、练习书写本课的生字词。对笔画较多、字形结构复杂的生字,如,“澜、瑕”等要让学生在看清字形的基础上认真书写。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全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1【设计理念】 提倡感悟的研读方式,让学生领会到内容中隐性存在的情感、思维和精神,这样才是全面、完整的语文教学。 【设计特色】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块去游览一座具有两千年的历史名城──桂林,去欣赏那里的山,那里的水。 (播放课件) 2、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生自由发言3—4个) 柔美的音乐,迷人的美景,把学生带入了风景如画的桂林。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课文的内容悄无声息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田。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桂林山水的确很美,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向我们介绍桂林山水的美的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师:读了课文后,谁能概括到说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静、清、绿、奇、秀、险) 自主读书,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过渡语: 同学们概括得很准确,漓江之水静、清、绿,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描述他的呢?请听老师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桂林之水”语句的品读 1、师配乐范读第二段。 2、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你们想读这段吗?(生想)好的,不过读的时候有个要求,什么要求呢?听好啦,就是在读的时候,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多读几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然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一定记住:先读、划,再交流,开始吧! 3、生学习第二自然段。 4、师:现在我们把刚才的学习作一个汇报,当你们站起来发言,作汇报的时候,先要有感情地把你喜欢的句子读出来,再说说你喜欢这个句子的理由。 5、生汇报: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为什么喜欢?根据生说的句子师出示课件。你从哪儿体会到静?你能读出静吗?再请读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为什么喜欢?出示课件,要是我见到这么清的水,会情不自禁地捧些泼洒在脸上,一定很凉爽舒服,如果是你,还有哪些想法?谁能读出这种清?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为什么喜欢,出示课件,怎么通过读表现出来?请竞争对手读。 6、师:接下来请女同学把第二段有感情地读一遍,男同学要认真仔细地听女同学朗读,边听边看课件。老师看是女同学读得好,还是男同学听得好。 过渡语:听得真认真,读得真好!让老师陶醉在你们朗朗读书声中。刚才我们用读、划、议的方法,学习了第二段,下面请你们用这种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第三段。 四、“桂林之山”语句的品读 1、生自学第三段。 2、师:现在我们把刚才的学习做一个汇报,当你们站起来发言,作汇报的时候,先有感情地把你喜欢的句子读出来,再说说你喜欢这个句子的理由。 3、交流汇报: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为什么喜欢?指导朗读: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读的时候应一个比一个比一个读得重。 生: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生每说一句老师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山的秀、险。可以点名读,也可两人竞赛朗读。 4、师:这些句子确实写得好,那你觉得这段中哪些词用得很好!为什么?生回答。 5、师:小结:同学们,由此可见,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功夫多深啊!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能在今后的写作中活学活用,同样的,就能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6、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看课件,欣赏一下桂林山的奇、秀、险。 师引说:桂林的山真奇啊!这座山像什么?这头大象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山? 7、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汇报,老师觉得你们真聪明,第一,能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举一反三的能力强。第二,发言积极,朗读有感情。老师为你们的进步由衷感到高兴!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教者没有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和串讲串问,着力于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课件出示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美读课文,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在感情朗读中进一步深化。 五、拓展延伸 1、师:桂林是一座历史悠久,山水风光迷人的风景名城。课前同学们通过看图书、上网等多种途径收集了许多有关桂林方面的资料,对桂林有了一定的了解。有没有同学收集的内容是课文没有写到的,你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桂林。请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小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4、桂林的风光真是太美啦!难怪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师板书。 5、学法指导: 师:你们介绍得真全面。但是我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弄不懂了,既然桂林有这么多美景,那作者为什么不都一一介绍出来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根据写作目的,围绕中心来选择材料,要做到详略得当,不能面面俱到。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材料,既拓宽了视野,又加深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提高言语表达的能力。 六、感悟山水组合美 1、师:漓江的水美不胜收,桂林的山独具魅力。我决定带一台摄象机去把这美景录下来,到底是拍摄山呢?还是拍摄水呢?谁帮我出个主意。 2、师:失去桂林的山或失去桂林的水,桂林都会失去一半的美。其实课文最后一段告诉了我们答案。 3、点名读最后一段,生评议。重点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播放课件) 4、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在“拍山还是拍水”的争论中,学生自悟出山水依偎、不可割裂的道理,领会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真正内涵。 七、宣传策划,创意展示 1、师: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用了这样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来赞美了桂林,你们想赞美桂林吗?那请大家开动脑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广告语、对联、诗、歌曲等等,来赞一赞这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吧! 2、生先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 【课后反思】 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的传授,而是一种能力建构。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论选择哪种学习方式,均围绕语文的学习目标──学习言语来进行。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体现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正确途径,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内与课外、语文与生活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在不断扩大的言语空间中自由驰骋。 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下列词语: 2、情感目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3、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排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分别具体讲述了桂林水的特点和山的特点,理解用对比突出水美山美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对课文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感情的体会。 [教具设计] DVD光盘 [设计特色]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流程] 一、巧用视频,开课激趣: 1、播放万里长城、颐和园图片,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美景的向往,从而引入课题。 教师边展示桂林地区图边解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就让我们乘上竹筏小舟,一起驶入那美丽的山水画卷当中吧。 2、(播放桂林山水视频)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视频,让学生用一句话说出画面的内容?(生自由发言3-4个)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几种学习课文内容的方法中选择你喜欢的,也可以自己创造新方法。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2、小组学习(播放3分钟轻柔舒缓的音乐) 三、选用视频,品读课文,感悟山水之美 (一)巧用视频,诵读水之清碧 1、先让学生感情朗读汇报的课文,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2、其他同学谈感受。(此时适时播放桂林的水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漓江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播放漓江水特点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朗读时,让学生参与评价) (1)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教师进行示范。 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老师指导学生齐读。 (3)指导学生诵读。教师提示:表现三种情感,第一种水静是欣慰;第二种水清是惊喜;第三种水绿是赞叹。 4、指导对比写法的运用,突出漓江水别具一格的美 漓江的水有漓江自己的美。漓江的水静、清和绿。 总结板书:说西湖说大海,不是说漓江比它们都好,是各种景物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美,漓江的三个特点,第一个静。(教师板书“静”)第二个什么?(教师板书“清”)第三个什么?在课文表达绿的时候,还用了个什么词?(引导板书“碧”) (二)精选图片,品读山之秀奇 1、学生汇报读书方法,读读汇报的课文。(师出示桂林山的画面,学生逐个朗读。) 2、学生谈感受。 3、指导朗读课文。(出示课文内容,生读课文) 课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重点指导: (1)读桂林的山的.奇要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惊叹。 (2)指导“啊”的音变规律。 小结:同学们,由此可见,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功夫多深啊!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能在今后的写作中活学活用,同样的,就能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4、对比写法,突出桂林山独具特色的美。 泰山、香山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得出:桂林的山是奇、秀、险。 本环节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汇报,老师觉得你们真聪明,第一,能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举一反三的能力强。第二,发言积极,朗读有感情。老师为你们的进步由衷感到高兴!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三)感悟山水组合美 1、学生汇报课文的最后一段 学生读课文。(播放山水相依视频) 让学生谈感受。(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感悟山水相依,谁也离不开谁。)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 (齐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谈山水相依的桂林给我们的感受。 (播放视频)坐在船上,行驶在漓江里,桂林山水那独具特色的美,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2、指导朗读,边朗读边谈感受。 四、宣传策划,创意展示。 1、赞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用了这样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来赞美了桂林,老师用了一首诗来赞美她,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桂林呢?那请大家开动脑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广告语、对联、诗、歌曲等等,来赞一赞这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吧! 2、先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 (师作诗)慕名观赏荡轻舟,静水清流碧悠悠。奇峰竞秀拔地险,山水相依画中游。 3、让学生欣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播放视频)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收获: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用到的学习方法是:(生齐答:有感情地朗读、找特点谈感受)好了,这一课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作业设计 1、请把自己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写下来。 2、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景点图片,办一期桂林山水图片展。 总结语:同学们,桂林既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也有梦幻般神奇的境界。它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它不愧是我国自然风光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国家的骄傲。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亲自到桂林山水中细细游览。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