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
范文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了解作者语言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有关录相和投影片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想听吗?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流传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的故事。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就逃到了桂林,藏到那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饿死并化作了岩石。后人称它为父子岩。 2、除了一个个动人的神奇故事,桂林的山水更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范读课文。(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及课文配乐朗读)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3、通过对比读,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发现? (4)再次播放录像,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qing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3、小组内交流,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读给老师或同学听 4、全班交流,并请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 五、总结升华,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播放录像,音乐伴奏。 2、激qing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画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板书:画中游) 3、出示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 六、拓展延伸。 1、诗歌欣赏:《浓碧》------作者:袁鹰 2、网上游览。(欣赏桂林山水风光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2学习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②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④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①教学挂图。 ②搜集图片或制作课件。 (课文配音的桂林山水风光片,各种形态的漓江水、桂林山的图片资料) a案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①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②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③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巩固识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匚”。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第二课时 ●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②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③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课件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④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山和水相映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①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a.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b.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③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抄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了,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指导分号的书写。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3【预设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优美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培养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学会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会读“啊”的变音,理解峰峦雄伟、奇峰罗列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过程】 一、欣赏音乐、图片,揭示课题 1、学生欣赏音乐《我想去桂林》,试问:那位歌手为什么这么想去桂林呀? (桂林的山水非常的美;桂林的山水甲天下) 你们去过桂林吗?看过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吗?老师这里有桂林山水的图片,想不想看呀? 2、学生欣赏配乐图片,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美感。 师:美吗?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或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这几幅图或其中一幅图吗? 3、揭题,板书课题: 过渡:是呀,多美的山山水水,这就是桂林,一提到桂林,在人们的脑子里就出现那挺拔峻峭的孤峰,倒影清翠的漓江,一切都像神话中的故事那样奇特,怎不令人神往。自古以来,文学家以脍炙人口的诗句吟咏它,绘画家以使人迷恋的丹青描绘它,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和作者一道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好吗? (板书课题:桂林山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找出作者游览桂林后的感受的句子。 2、反馈: ⑴ 检查生字、新词。 ⑵ 指名分段读课文。 (再思考作者游览桂林后感受) ⑶ 交流反馈: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内容) 三、欣赏图片,感悟文本 1、自读自悟,感受文本之美: ⑴ 思考: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绘桂林山水的特点的。找出相关句子,喜欢的可以多读几遍。 ⑵ 反馈: (板书:奇、秀、险;静、清、绿) 2、图文结合,欣赏文本之美: ⑴ 思考:桂林山水真有这样的特点吗?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你能从这些图中感受到吗?感受到哪些特点? (结合课件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⑵ 反馈: 句1: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奇在哪里?理解:奇、拔地面起、奇峰罗列、开态万千,想像:还会像些什么?) 句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什么叫秀,桂林的山秀表现在哪里?理解:翠绿的屏障) 句3: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为什么说桂林的山“真险”,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⑶ 练习: 给图片配音(有感情的朗读)。 3、写法揣摩,仿写练习: ⑴ 出示整段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问:这里,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作者在描绘桂林山的特点时,写法上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 (把桂林的山与泰山、香山进行比较,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的山奇、秀、险等与众不同的特点) ⑵ 仿写: 这种写法好吗?你们也游过不少地方吧?你们能用这样的方法写一段话吗?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背诵第3段。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4第一课时 一、揭题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从课本上到桂林去游览一下,好吗? (板书课题) 现在请翻开书,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 (范读课文) 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 二、初读课文 1、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老师有两个要求: 第一,要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的是什么? 第二,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节课文内容。 (生自学课文) 2、交流: 我们先来弄清课文写的顺序,课文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别写桂林的水怎样,山怎样,最后又总的写桂林的山水怎样。全文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谁能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书:甲天下) 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丽的图画。你们看(示放大图),桂林的山水多美!谁说说? 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想想,刚才大家这样认真地看,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观赏) 对。欣赏桂林山水,一般都可以换上“观赏”。比如说欣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也可以说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但是有时候,可以用“欣赏”的句子却不能用“观赏”代替。比如说我欣赏音乐,不能说我观赏音乐。为什么? (因为观赏是看,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听) 三、教学漓江的水 现在我们来观赏一下漓江的水。 1、先看图,再读读书。看看漓江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的时候,要学会把主要的意思抓住。这一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桂林的水的特点写了出来?找出这些词,画上这样的符号“。。。。”。 (生自学,教师巡视) 2、交流:静 、清 、绿 漓江的水静、清、绿。有谁能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交流) 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几个词连起来成为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如果我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吗?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美? 把静、清、绿几个字重叠起来,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 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该怎么说? 这三句,大家说得很有感情。现在请你们念课文中的这句话。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 (示范) (再念) 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见底,要念出清得见底的意思来。“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 (师范念) 绿,是很美,念时要念出美的意思来。 很好。用感叹句,把我们对漓江的爱表达出来了。书上就用感叹句来写的。光感叹能把漓江水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告诉人吗? (不能) 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要补充说明。你们看书,我念上半句,你们念下半句。 (略) 我们也可以来写几句这样的句子。 (出示) ⑴ 公园里的花香。 ⑵ 树林里的空气清新。 ⑶ 校园里干净。 书上说漓江的水静得(读),漓江的水清得(读)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来一次遐想旅行,江边有只小船在等我们。我们坐上这只小船荡舟漓江,观赏着漓江的水。现在你们眯着眼,看着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静、怎么绿。 (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 你们感觉到怎样? 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你们看这句:绿得像无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 (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 翡翠是什么? 是玉石。这种玉石是很绿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个斑,那叫什么? (瑕) 漓江的水像一块玉石,无斑斑点点的叫什么? (无瑕的翡翠) 像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这么美。现在请女同学念,大家体会这种感情。 现在老师另念几句写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书上的一样,只是说法不同。你们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种说法好。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见。 这里的江水又绿,绿得像无瑕的翡翠。 这样写美不美?为什么? 书上用了排比句,什么是排比句?书上把写漓江水美的意思的内容,排成一串句子,这些句子的结构是差不多的。这样可以加强语势,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这就是排比句。运用排比句的写法,就把这种又静又清的气势写出来了。谁能把这种气势念出来? 生:(齐念) 这节写漓江的水,写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这段是写漓江的水的,那么从第二节开始就写“我们荡着小船……”可以吗?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写大海和西湖,可以衬托出漓江水又静又清又绿) 是这样。这样才使我们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现在请大家念这句话。 “波澜壮阔”就是大海里的波涛很大,一个接一个,气势很大,“水平如镜”的“如”是什么意思? 水静静的,很平,就像一面镜子。这些句子是衬托的,怎么念? 这节写什么?(写桂林的水静、清、绿) 这节写桂林的水的特点。写桂林水甲天下。 现在请一个同学读一、二两小节课文。 四、练习 今天我们学了排比句,我请你们做个小作业: 示小黑板: 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这是一个句子,大家把它说成个排比句。可以先说个简单的,比如“我爱大海”…… 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爱水平如镜的西湖,我爱又静又清又绿的漓江水。 这节就学到这里,下课。 第二课时 一、揭题 上一节课,我们观赏了桂林的水,这一节课,我们再游桂林的山。桂林的山怎样美呢?让我们读课文第三小节。请大家读两遍。第一遍读懂,有不懂的做上“?”记号。第二遍要抓住重点。把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语画下来,记上这样的符号“。。。”,大家在下面学。 (交流) 二、教学桂林的山 1、(出示)桂林的山是一座一座分开不连在一块的叫什么? (各不相连) 你们看,这些山的形状像什么? (像老人,像骆驼,像大象) (指老人山) 你看这老人像在干什么? 我们再看骆驼像在那干什么? 我看到这骆驼,就会产生一个联想,想到它跪着等人,等我们干什么? 你们再看这只象在干什么? 桂林的山的形状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大象,变化很多,句子中用哪个词来形容? (形态万千) “万千”什么意思?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态万千,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桂林的山? (奇) (板书:奇) 怎么奇呀?就是刚才说的那些。桂林的山奇是一个特点。这里的“奇”字当什么讲?是不是奇怪? (很少见的) 桂林的山的样子,在别的地方很少见到。这里的山就是奇特。这奇特的山峰叫什么峰?(奇峰) 这样的奇峰一座座的排列着叫什么? (奇峰罗列) “罗”是什么意思? “罗”是散开,“列”是排列。这些山峰散开地排列着,就叫奇峰罗列。 大家把这句念一下。 (生齐念) 桂林的山这么奇特,我们要告诉没去过的人,怎么说呢? (用两种不同的语气念让学生比较哪种好后,用手势指导学生朗读) 在桂林,还有很高很陡的山(画又高又陡的山),这山又高又陡,很险,叫什么山? (危山) 这个“危”在这里怎么说? (危险) 字典上有三个注释: 出示小黑板: ⑴ 不安全。 ⑵ 损害。 ⑶ 高的陡的。 危山兀立中的“危”用哪个注释对? 又高又陡的山峰就是危峰。又高又陡的山耸立着叫什么? (危峰兀立) 在桂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连的山,还可以看到重重叠叠的怪石山(画怪石重叠的山),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说山石重重叠叠? (怪石嶙峋) (出示)嶙峋本来的意思是山石重重叠叠。石头、山石重重叠叠就叫怪石嶙峋。从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这两个词中,可以看出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真险啊。 2、指导朗读: 怎样念才体现出桂林山势险? (念课文) 这句写桂林的山险。这个“险”是危险吗? (说山陡) 刚才我们把不懂的词语学会了,同时也了解到桂林山的奇和险。桂林的山除了奇和险之外,还很秀。秀是什么意思? (是美的意思) “秀”可以组成哪些词表示美? 秀就是指美。你们看(指放大图中的山),这山像绿色的屏障,“屏障”就是屏风。一折一折的(做手势助说)打开可遮住后面的东西。这山像屏风一样挡住后面的景物。现在请一个同学指着图说说桂林的山怎样秀,哪些像屏风,哪些像竹笋,色彩怎样明丽,怎样倒映水中。 我们念念这个句子。 (师生同念课文) 学习第二节课文时,我们知道了在写漓江水之前的几句话是衬托的话,写桂林的山之前的这几句也是衬托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这里有个“峰峦雄伟”怎么讲? 这节课文,写桂林的山奇、险、秀,写出了山的特点。说明桂林的山── (生:甲天下)。 三、教学最后一小节 现在我们看课文最后一小节还写了什么景物。谁来念一下课文? 最后一节课文,还写了哪些景物? (写了绿树红花,竹筏小舟、迷蒙的云雾) (念课文)就这么简单几笔从空中云雾迷蒙,写到山间绿树红花,再写到江畔竹筏小舟。这样几笔简单的描写,就把桂林点缀得更加美了。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不是这么(用手势画个方块)一张画? 画卷是长长的卷起的画。可以展开,展开(用手势演示展开状),再展开,叫什么? (连绵不断) 对。下面还有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们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荡,看到两岸美丽的景色,我们就像在美丽的画中游览一样。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作一次遐想旅游。 (边欣赏音乐边读课文) 四、深化课文 假如我们现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看到这儿山青水秀,我们想说一句什么话? 这时你们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我们的祖国很大,像桂林这样的山水各地都有。我们的看到桂林山水,就会想到祖国的山山水水。“山水”又可以怎么说?和哪些形容词搭配来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山河秀丽、大好河山、江山多娇、锦绣河山) 谁能从中选一个词组,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祖国的河山多壮美!) 改成感叹句会吗?再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 学习了桂林山水,我们知道祖国山河秀丽,更加深了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五、练习 下面请大家做两个作业: 1、找出课文中写山写水的词,归好类抄写。 2、检查你们自学生字的情况,请你们填这几个词。 (出示小黑板) (抽一生上讲台填写,填写完讲评)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5教学目标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祖国山河壮美的情感。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4)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写一处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二、三自然段,抓住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是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指导感情朗读课文。第二课时:学习按提纲指导背诵;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 教具准备 写有重点句段投影片若干张;《桂林山水》录像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现在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开始出发了。你们看------(放录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游览了桂林山水后你们有什么感觉?(桂林的山水太美了) 是呀,桂林山水确实很美,那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作者笔下的桂林山水(板书)。 2.自读课文,请听好老师的要求: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好现在开始读。 3.抽读课文。 师:谁想读?(找四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读后交流。那人们又是怎样称赞着桂林山水的呢? “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师:很好。也就是说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 (三) 品读课文,触发情感。 1、课文哪几段分别写桂林的山和水的?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现在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请大家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划出来。 3交流。请你来读读你划的句子。(如果学生划的是水的特点的句子,你就问:)你为什么划这句话?(如果划的不是这句,就不要问,接着交流) 4 品读(投影——) 请看大屏幕: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注意:三个“啊”的变调) 师:谁来给大家读。 师:好,你来读。 师:你是用怎样的语气读的?(赞美) 师:好,让我们带着对漓江水的赞美之情读。 师:现在我们合作读,老师来读前半句——概况写的部分,大家一起读后半句——具体描写的部分。 师:谁能用三个字概括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小结: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那么又是用什么方法写出了它的绿呢? 生:比喻( “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对,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5教师设计-组举-反三的句子训练(投影出示)。 请仿照上面的句式,把句子补充具体。 a.今天的天气真热呀,热得( )。 b.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 6质疑:(投影出示)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漓江的水,作者用了先概括说明再具体描述的方法,把漓江水的特点生动地再现出来,写得很好,可是这段的开头我觉得有点多余,你们看,这段话主要是写漓江水的特点,为什么开头还要去写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呢?(老师边说边出示屏幕上的句子) 师:是呀,这样用对比的方法就更能突出漓江水的美。 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找--品--诵的方法进行学习的。那现在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自学桂林的山。 ㈣、放手自学第三段,巩固训练重点。 1自学第3自然段。(老师巡回检查,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 2交流学习情况。 a 谁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学生如果读出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就打开屏幕,) 师:自己读一读。(注意啊字变调) 师:谁想读? b 解决字词: 师:指着大屏幕重点词:来咱们一起读这些描写山的四字词语 拔地而起 气峰罗列 行态万千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c 指导感情朗读 那谁也能用三个字来概况一下桂林山的特点?(奇 秀 险) d现在我们合作读,女同学读每个特点的前半句,男同学读每个特点的后半句。 小结:的确,桂林的山千姿百态,奇特优美,耐人寻味。它们有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那么它还可能像什么……(请看大屏幕,边看边想) 老师:(在老师眼里,它们像背着娃娃的妇女,像好斗的公鸡,像下山的猛虎,像含苞欲放的莲花,像捧书而立的书童,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小结:(对照板书说)桂林山水相映,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点缀,江上竹筏小舟,构成了一幅立体的画,动态的景。让我们再来荡舟漓江,观赏这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桂林山水吧!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 请齐读最后一段。 2 激情引读: 什么样(奇秀险)的山围绕着(静清绿)什么样的水,什么样(静清绿)的水倒映着什么(奇秀险)样的山,再……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说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学生回答) 师:这是作者荡舟漓江的真实感受。 (七)总结全文 师:此时此刻,面对此景,你想说点什么? (八)作业设计: 其实,在我们伟大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无数的奇山秀水,名山大川,而且各有各的特点,如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峨嵋之秀……,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描写山水的文章 (包括古诗词)和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奇秀险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6设计理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用立体化的文本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应用。 设计特色:“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中入境,读中悟境”是本堂课的主要特色。就教学而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得充分,悟得深刻,述得到位;就方法而言,教师指导学生的方法教学形式多样;就目的而言,目标明确,层次分明,遵循了“感知---积累---顿悟”的教学思想。 设计意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从而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要求: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那里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绝作,就连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传说。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课文,一同去感受桂林秀丽的山水风光。 齐读课题《桂林山水》二、整体感知,带入情境带着愉悦的心情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和词语。读了课文,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整体感知,提炼评价)能借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桂林山水吗?(“桂林山水甲天下”,解释“甲天下”)有句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的美景能与天堂相媲美, 而桂林的山水敢称天下第一。这桂林山水真的有如此美丽吗?就让我们坐上木船,赶快去欣赏一番吧!三、漓江的水1、小船缓缓地行驶着,一江碧水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这便是美丽的漓江水。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读一读,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现出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注意三个“啊”的变调,教师指导朗读)2、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漓江水有哪些特点呢?(静、清、绿)3、同样是写漓江水的静、清、绿,如果老师把这三句话变一变,变成: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你看看是哪种写法好,为什么?(是原文中的好。写作中要求生动、具体、形象。)4、如此美丽的漓江水,真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透过清澈的漓江水,你还看到了些什么呢?(小鱼、山的倒影、水草等等),能用上课文中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拓展练习: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 5、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课文中说它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解释翡翠:翡翠是一种晶莹剔透的玉石,但是如果上面有个斑,我们就称之为“瑕”。漓江的水像一块翡翠,并且是一块没有斑点的翡翠。(幻灯出示翡翠与漓江水的对比图片) 6、漓江的水就是这么美,一起再来读一读。(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四、桂林的山 1、漓江水的“静、清、绿”,美得独特;那桂林的山是否也与众不同呢?让我们把木船靠边,欣赏一番桂林的山色。 教法迁移: (同学们可以借鉴学习漓江水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把你认为美的句子划出来,好好读一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2、对比本地的山: 我们舟山也有山,但往往是一座连着一座,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连绵不断) 3、桂林的山——奇.再来看看桂林的山,好像从地里拔出来高高地挺立着,可以用什么词来说(拔地而起),而且一座座山有连在一起吗?(没有),这个就叫做(各不相连)。你们看,这些山的形状像什么? 拓展练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 )、像( ),像( )……. 对,这就是桂林的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态万千,课文中用哪个字来概括桂林山的这一特点?(奇),这个奇是奇怪吗?(理解“奇”的意思,解释为奇特,样子很少见。)的确,这样的山,在别处很少见,所以说是(奇峰罗列)。读出奇特的感觉来。 (理解桂林山的“奇”,在朗读中感受其奇特) 4、桂林的山——险 图文结合,理解“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除了奇峰之外,在桂林还耸立着又高又陡的山峰,我们称之为(危峰兀立)。 在桂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连的山,还可以看到重重叠叠的的怪石山,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说山石重叠的?(怪石嶙峋) 从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这两个词,可以看出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险) (指导朗读,谁来念念这种山势险峻的感觉?) 5、桂林山水——秀 除了奇、险之外,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秀) “秀”可以组成哪些词表示“美”(秀丽、秀美),由此可见,“秀”就是指“美”,你们看,如此美妙的景色,带着赞叹的语气一起来读一读吧。 五、品位语言,感悟美景 木船渐渐划远了,看来大家的心中都充满了难舍。老师也曾用相机捕捉了这最后的迷人一刻,一起来看看吧! (幻灯出示桂林美景) 相信一幅幅的美景,早已烙在你们的脑海中,你能来称赞一番这迷人的山水吗? 桂林山水( )! 六、课外拓展,加深感悟 这美妙的仙境让我们如痴如醉,难怪历来的文人墨客都愿不吝笔墨地大加赞赏,我们来听听着名诗人贺敬之是怎样称赞桂林山水吧! 桂林山水歌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欣赏了如此迷人的桂林山水后,我们不由得为它的美景所折服。用“人面桃花相映红,树阴照水爱晴柔。枫叶红于二月花,红妆素裹更妖娆。”来形容桂林山水是再合适不过了。难怪乎,古人云——“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书设计 桂 林 山 水 赞赏——描述 总述: 甲天下?——观 赏 先看图,进入佳景; 水(静、清、绿) 品文句,欣佳景; 分述 后想象,玩赏佳景。 山(奇、秀、险)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7【教学目标】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渗透导游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当一回小导游。 【教学设想】 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 接着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运用了“总──分”的写法。写水,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的独特与美,之后分述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写山,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对比;风景名胜泰山、香山的衬托突出桂林群山的与众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 最后,总起来描写桂林山水: 山绕水,水映山,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卷看不完的画卷。篇末的两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总结句与总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即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思想,又照应了前文“我们乘着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考虑到桂林山和水这两个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教学完漓江水的特点时,让学生自己学会学桂林山的内容。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今天,老师先带领大家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出示图片。感受祖国山水美。接下来,咱们要去的就是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听录音范读。 2、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课文。 3、指名读文,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很美…… 4、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江的水美。哪里写出漓江的水美,哪里又写到桂林山的美? 三、精读课文,学习水美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漓江水的特点,并圈出表示漓江水特点的词。(静、清、绿) 2、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漓江水静、清、绿的?找出有关句子。 3、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齐读。 4、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使文章结构非常严谨。 5、练习: 校园的花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___。 6、再读第2自然段,想想第1句话写了什么?对于漓江的水来说有什么用? 7、小结学法: 在这一个自然段里,我们学习了漓江水,接下来,让你们自己动手动脑来学习桂林山的美。不过在学习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下学习方法及步骤: ⑴ 找出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 ⑵ 想想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桂林山美的。找出有关句子,并试着有感情朗读。 ⑶ 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方法? ⑷ 写大海与西湖,对漓江水来说有什么作用? 四、迁移运用,自学新知 1、出示: ⑴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圈出概括特点的词。 ⑵ 找出句子,说明桂林山的特点。 ⑶ 想想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⑷ 写泰山与香山,又是为了什么? 2、检查学习结果。 五、整合山水,学习背诵 1、你认为漓江的水美,还是桂林的山美? 2、出示: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读这段话,作者是怎么概括桂林山水的?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作者用怎么样的语句构成了这连绵不断的画卷?在这里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有顺序,空中──山间──江上。句子对称。) 6、试背诵课文。 六、拓展知识,学习导游 1、今天,我们已经游览了桂林山水,现在有一批老师要去桂林,你可是现成的导游啊。 说一说作为一名导游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出示资料: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桂林美最美的是漓江。它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由桂林至阳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犹如一幅百里画卷。 这一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象鼻山、斗鸡山、净瓶卧江、奇峰林立、父子岩、龙门古榕、大圩古镇、磨盘山等。 3、想一想该怎么样来导游桂林山水?自由试说。 4、指名导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漓江水: 静、清、绿 山绕水, 水映山。 桂林山: 奇、秀、险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8【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听歌导入、触发情感 1、课前听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2、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的题目是《山歌好比春江水》,这是一首广西壮族非常有名的山歌,广西壮族是一个歌的民族。不仅山歌有名,而且广西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旅游胜地,那就是桂林(幻灯出示:桂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幻灯出示: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吗? 3、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幻灯?)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番,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和水,相信你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进入情境 1、现在开始我们的桂林之旅吧,请先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桂林的山水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2、师做文字说明: 看,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烟雨蒙蒙的漓江,又是另一番的景象。看!这是骆驼山,呵!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象鼻山的夜景多美丽,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哦。走进桂林的绿水绿山,让人觉得仿佛走近了仙境一般。 三、潜心品读,体会情感 1、了解桂林的水: ⑴ 好,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全长有170多千米。 ⑵ 它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 ⑶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呢?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静、清、绿。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呢? ⑷ 这些句子该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来漓江的特点呢?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 ⑸ 指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静”的语句? (指名读) 找到静的感觉了吗? 指名生说后,那你能读得更“静”吗? (出示幻灯) 你们瞧,这就是漓江的水。你们感觉它在流动吗?听得见水流的声音吗?多静啊!我们一起来感受那水平如镜的漓江水吧。 ⑹ 接下来,谁愿意来自告奋勇说,我愿意读哪个特点的句子? 指名生读。 (生读“清”的语句) 刚才,我听你在读“清”这个字时,读得特别轻,这是为什么啊? 生答,你真会读书,其他同学是怎么理解的呢? 漓江的水到底有多清呢?请大家再看这幅图片,看,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倒影在水中 (齐读) 让我们来由衷地发出赞叹: 漓江的水真清啊…… ⑺ (生读“绿”的语句) 怎么样?读出“绿”的感觉了吗? 指名生说,那你来试试,行吗? 这回,感觉满眼是绿了吗? (让读的学生说说理解) 发言精彩的话,给予鼓掌,瞧,(幻灯出示)放眼望去,一片绿色,漓江的水真美啊!让我们一起伴着优美的乐曲来朗读这几句精彩的描写吧,再次来感受一下漓江的水独特的美。 ⑻ 听你们绘声绘色的朗读,老师突然有这样一个灵感: 这儿有一些跟课文内容相符的图片,请你给图片配音。使图片更美有兴趣吗? (有) 不过,给图片配音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得把这段话记住,然后根据画面激qing地讲解,有信心吗? (有) 那就试试吧。 谁愿意来当一回配音演员? 指名配音,怎么样?像个配音演员吗?为什么要配上“大海”、“西湖”句子?谁愿意来试试? 那么我们一起来过把瘾吧。让我们来深情地赞赞漓江的水吧。 挺不错,说不定10年后,我们班还真出几个著名的配音演员呢! 2、了解桂林的山: ⑴ 过渡: 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不由地赞叹:桂林的水甲天下啊!不过你可别只顾着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的山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大家快速的读读这一段,与前一段做个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⑵ 指名说,那快速回忆一下,我们怎么学习桂林的水那段的? ⑶ 小结: 找到桂林山特点──读你印象最深特点的语句──谈谈体会──深情地读。 ⑷ 生自学,可同桌一起学习。 ⑸ 交流: 奇、秀、险(板书) ⑹ 你对哪个特点印象最深刻? (生读“险”的语句,并谈感受) 这么险的山峰高高的矗立着,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来形容 (生答:危峰兀立) (出示幻灯) 看,这就是危峰兀立。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吗?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脚或山顶。这里的“危”就是── (生答:险) 多险? (生答:好象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能把这句好读好吗? ⑺ (生读“奇”的语句,并谈感受) 幻灯出示,这就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能读好它吗? 课文中好象就写了三种形状啊? 请大家联系我们看过的图片,或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形态说得具体些!“像老人,像巨象,象骆驼……” (示意学生说下去) 老师这里还有这样一首描写桂林山奇的诗。 (幻灯: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有山如五女相逢,有山似耕作的老农。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 许许多多的的形状,数不尽,这就是── (生答:形态万千) 这么多奇形怪状的山峰矗立在那里,就是── (生答:奇峰罗列) 哪些同学对“奇”感兴趣,把这句话读好。 ⑻ (生说“秀”)──在你的眼里,那些山都活了,能把自己的感悟读出来吗? ⑼ 同学们,桂林山的一个特点就足以让我们欣赏,品味,如今,它集这些特点于一体。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 (生:我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是峰峦雄伟的泰山不够美吗?是红叶似火的香山不够迷人吗?而是── (生:桂林的山实在太美了!跟它相比别的山就逊色了) 师:因此,我们说,桂林的山── ── (生:甲天下!) 3、总体了解山水: 师:孤立地看,桂林的水很美,桂林的山也很美。山绕水,水映山,山水相映成趣,浑然一体!看──(出示剪辑的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有关图片) 师:这样的山……这样的水……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 (教师作适当提示,生根据画面描述──) (生:围绕着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 ) 师: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一幅画! (生:应该是“连绵不断的画卷”,书上也是这么写的!) 师:你们说的没错。可用画来形容眼前的美景,也没错啊! (师作迷惑不解状) 生: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特点很多,所以要用“连绵不断的画卷”来表达。 师:哦?这些特点都是孤立开来的? 生:不是!它们应该是浑然一体的! 生:因为这里的山很多,这里的水很长,这样的景色既看不完,也看不厌,说不尽道不完。所以要用“连绵不断的画卷”来表达。 师: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从桂林城到阳朔,航程有80多公里,这一路的风景怎是一幅画所能画完的呢? (出示小黑板:“连绵不断的画卷”) 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得有声有色) 师:难怪作者赞叹──(多媒体映示相关文字) 生:“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当代著名作家贺敬之这样深情地赞美桂林山水──我们来一起合作深情地读读。 (多媒体映示《桂林山水歌》开头部分的诗句,师生深情吟诵) 师: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生: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师: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生: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师:水几重呵,山几重? 生:水绕山环桂林城…… 师:是山城呵,是水城? 生:都在青山绿水中…… 师:同学们,诗很美,课文中的语言也同样很美!让我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 (生各自练读,指名配乐朗读,根据画面提示试背)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真想由衷地赞叹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四、总体升华 1、同学们,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伟的连绵的画卷啊,可这83千米,在我们伟大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她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啊,我们的祖国美丽的山河又何止于桂林山水啊!同学们,让我们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自豪吧! 2、山峰蜿蜒重叠,江流曲曲弯弯,听,顺着水流又飘来了好听的山歌: 常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五、选择性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9说明:本教案是结合着《桂林山水》教学课件而设计的,有下划线的文字是课件演示或板书内容,斜体字是对图片的文字说明。 一、导入 课文,学习首节。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二、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一)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1、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2、静。 1)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演示:“桂林的水”。(点击略缩图可放大)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2)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3)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3、清。 1)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 2)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在课件中把鼠标放在两幅图片的中间,会出现详细的说明文字。通过这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 3)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 演示“对比图”: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4)朗读指导: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来表现呢? 5)齐背。 4、绿。 1)“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2)演示:“半边渡”(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中,还有其它的图片,教师可根据需要展示,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个特点。) 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5、连读描写三特点句子。 这是几个句子?一个还是三个? 简要说明本自然节首尾两句,齐读全段。 6、本节小结,演示:连续欣赏。(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点击画面中间的动画。) 二)了解桂林的山。 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 [板书:(奇、秀、险)] 2、奇。 1)齐读“奇”一句。 演示“桂林的山”:“象山”、“骆驼山”、“苹果山”、“雪狮岭”。(欣赏这些图片时,把鼠标放在图片的中间部分,会有说明文字出现,如不想让学生看到,请不要把鼠标放在中间) 语言补充:朝板山、九马画山、八仙过海、月亮山、孙悟空吃仙桃等等。(需要有关这些山的文字说明,请到我的专辑中下载)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2)指导朗读。 2、结合七幅图片,让学生理解山之“秀、险”。 3、连读三个特点的句子。 三、理解“连绵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 1、教师接读:(这样的山......连绵的画卷)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围绕、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进这哪儿? 2、理解“连绵的画卷”。 [板书:连绵的画卷] 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 演示:地图。 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奇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真犹如一幅百里的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 3、齐读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再次演示:“配乐欣赏”:看看你有没有在“画中游”的感觉。 四、《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水如诗如画,下面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首诗《桂林山水歌》,这是诗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 演示:“桂林山水歌”,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灵活的手段,让学生通过读感受诗中桂林山水的美。 五、总结升华。 1、本文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你游过桂林吗?你游过什么地方?(让学生畅所欲言,赞美祖国美丽的山河) 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伟的连绵的画卷啊,可这83千米,在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它又是那么微不足道,我的祖国美丽的山河又岂止在于桂林山水,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美丽山河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国是多美丽,我们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而感到自豪。 3、欣赏“带”字:最后老师请你们来欣赏桂林最精彩,最奇特的一道风景线。 演示:“鉴山楼石刻” 让学生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找学生代表来回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学生回答,总结结束全课。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0【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危峰兀立”、“形态万千”、“波澜壮阔”、“连绵不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学习表现桂林山水特点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意境 三、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正音正字并解释新词 四、自读课文 五、讨论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桂林山水? 2、课文可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 六、学习第一段 1、齐读。 2、比较“观赏”与“观看”的不同,说说课文用“观赏”而不用“观看”的原因。 3、“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开头引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小结: 这一段写作者一行游览桂林山水的原因。 七、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概括段意。 3、作者荡舟漓江,为什么不先写漓江的水,而要先写大海和西湖? 4、默读第二句,用着重号标出概括漓江水特点的词,指出句式上的特点。 5、讨论: 这一句是怎样具体形象地表现漓江水的特点的? 6、第三句为什么要写荡舟漓江的感受? 7、齐读。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默读: 边读边用着重号标出概括桂林山水特点的词,用波浪线画出比喻句。 3、讨论: 这一句是怎样表现桂林山的特点的?(重点理解“拔地而起”、“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及几个比喻的含义。) 4、第二、第三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5、课文为什么先写漓江的水,再写桂林的山? 6、齐读。 7、小结: 这一段分别从山形、山色、山势三方面来表现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二、学习第四段 1、指名朗读。 2、解释“画卷”的意思,进而从桂林到阳朔水路距离之长、风景之美来理解“连绵不断的画卷”这一比喻的意思。 3、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两句诗结尾有什么作用? 三、总结全文 1、指名口头描述桂林山水这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联系课文、对照图画、发挥想象、突出特点)。 2、概括中心思想。 3、了解写作特点: ⑴ 先总提,再分述,最后综合的结构。 ⑵ 抓住景物特点加以具体描写的方法。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静:感觉不到在流动 漓江水 清: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无瑕的翡翠 甲天下 奇:拔地而起 形态万千 桂林山 秀: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 险:危峰兀 怪石嶙峋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1单元导入:本单元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山水,那充满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那风景如画的桂林上水,那奇特的新疆天山风光,犹如一幅幅画卷,带我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桂林山水》。(出示单元知识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通过品词析句,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电脑 大屏幕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欣赏过奇丽的洞庭,今天老 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桂林山水。(大屏幕出示课件: 桂林山水全景图、并出示“桂林之旅”字样的导游旗)大家想去吗? 生:想! 师:(板书课题)看了课题,提问: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要提问? 生:我想知道怎么去桂林? 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在哪里? 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美不美? 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是什么样?桂林的山,能否与我们调兵山的砬子山媲美? …… 二、整体感知 提出问题 师:那么,桂林山水到底什么样?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默 读、轻声读、大声读……再说说桂林山水到底是什么样。 师: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一边读一边想: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作者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 边读边画。 生:汇报 师:读了课文谁想告诉大家桂林山水是什么样?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桂林山水的哪些方面呢? 这些内容,哪些是写山的,哪些内容又是写水的? (小组互说 交流汇报) 三、品析文本 落实目标 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就随导游一起走进这美丽、迷人的桂林山水,去尽情游览、用心感受它的 美吧! 下面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的要求,自学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的内容。 (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读、自学) 师:老师巡视同学们自学的情况。这部分描写了漓江的哪些特点? 生:静、清、秀。 师: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生:比喻、拟人、排比。 师:(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漓江图)看,这就是美丽的漓江。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分 钟,感受一下漓江水的美。 感情朗读,看谁能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秀。 同桌互读、小组读、配乐读…… 师:接着往下看,看导游又带我们进入了哪里? 生:走进了桂林的山中。 师:桂林的山又什么特点呢? 生:奇、秀、险。 师:你说的真棒,简洁全面。 师:那么写桂林的山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生:比喻、拟人、排比。 师:(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桂林山图)看,这就是桂林的山。 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来体会体会桂林山的美。 师:这么美丽的漓江的水、迷人的桂林山是那么令人神往。如果你就生活在这里,你怎样向大家介绍它的景致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美丽的画面,给我们当一回小导游吧!同桌互相练习说一说,看看谁能当小导游。 (学生互相当导游练说) 师:(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桂林山水美景图)(师挥动着“桂林之旅”导游旗)问: 谁愿意给我们当导游?(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 师:好,你来。(生解说略) 生:一学生刚说完。 师:他导游的不错,但是谁能比他说的更好,你的秘诀是什么? 生:抓住景物的特点用自己的话导游。 师:很好!那请你给我们导游。(生解说略) 师:你说的很棒,真像一位专业导游员。你去旅游见过导游解说吧? 生:是的,我去北京旅游的时候就见过“金牌导游员”。 师:你真棒!这面导游旗就送给你了,希望你以后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游小姐。(生笑, 鼓掌) 师:美丽的桂林山水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么,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生动,使 我们难忘呢?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三个问题。(大屏幕出示: 1.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 2.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3.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 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交流,互相评议。 师: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生:我们认为作者是在船上来观察的。理由是课文中说“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 后移。” 生:我们认为作者是按照先水后山顺序观察的。因为作者在船上,先看到水,再看到山 的。 生:我们认为作者是抓住景物外形这个特点来写的。因为作者在写桂林的景物时都加上 了表示形状的词语。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呢? 生: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师:对,正是由于作者在船上,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 的外形进行描写,所以桂林山水的美丽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要注意学习 作者这种观察、描写的方法。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齐读一遍“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观察、描写一处景物要注意“三要”: 1.要确定观察点。 2.要按一定顺序。 3.要抓景物特点。) 指导朗读: 师:刚才我们游览了美丽的桂林山水,现在我们再到山水中去看一看,去欣赏这山水相映的风光。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后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山水相映的这部分内容。看谁能准确找出概括桂林山水景物特点的一句话。(生读书、勾画、交流) 同学们都是“游客”。现在我们到山水中去逛逛,请用你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或dv,拍下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生交流、评议) 师:谁愿意把你拍的最美的一处景物介绍给大家?我们共同来欣赏欣赏。 生:我拍的是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真美啊。(出示cai课件:山图) 生:我拍的是桂林的水。清澈见底,秀美绝伦。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出示cai课件:水图) 生:我拍的是山水相映。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出示cai课件:山水相映图〕 师:同学们拍摄的桂林的这几处景物,分别抓住了山、水、山水相映的特点,充分体现 了桂林所特有的美丽。 现在,请同学们用赞美的语气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生齐读)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生自读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游览了桂林山水,领略了这里的美丽风光,体会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还懂得了观察景物的一般方法。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欣赏这迷人的桂林山水 (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根据课文所描写的景物制作的数幅美景图,动感展示,背景音乐伴奏。) 最后,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体会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 四、归纳概括 1、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人文性) 2、你学会了哪些写作手法?(工具性) 五、拓展应用 1、师:课文我们学完了,同学们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若有可以提出来讨论。 生:老师,课文中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哪位同学理解,请帮帮忙。 生:“甲”的意思是“第一”。 生:课文中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什么意思? 生:小舟和人行走在画中。 师:谁还有不同的见解?舟在哪里行走? 生:小舟行驶在碧绿的水波上,人好象是在画中游览。 …… 师:我们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以致用。 2、同学们相互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下自己去过的地方或了解的名胜古迹。 自由组团,选出“导游”,可以是“之旅”、“一日游”去游览你们自己喜欢的地方。(学生自由组合) 六、生成创新 师:请同学们看今天的作业。 (大屏幕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找出描写桂林山水景物特点的词句,读一读,把你认为描写的好词句抄写下来。 3.学习本课观察景物的方法,课后选择一处你喜爱的景物进行观察。进行仿写。) 好,下课。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图 桂 水 大海 西湖 林 静 清 绿 山 (从水纹感觉船在前进) (见江底沙石) (无瑕翡翠) 水 甲 山 泰山 香山 天 奇 秀 险 下 (像......像…..) (像……像……) (兀立 嶙峋) 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2[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尝试通过“研究朗读”加深理解课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复合片)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师:万里长城雄伟壮观,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是人类文明的见证。然而千万年来,神奇的大自然也在缔造着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我国广西的桂林山水就是大自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就去一睹它迷人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观察图画 师:(投影出示桂林山水画面)看,这就是桂林山水的部分景色,青山绿水,非常美丽。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美丽的景色?(学生介绍时,教师引导侧重于观察有顺序有重点,叙述的语言要生动。) 过渡语:如此秀美的风光,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写它呢? 三、初读课文 1、看画面,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简单介绍“啊”的音变:在普通话中,“啊”在句子末尾时,读音会受它前一个字的读音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在本课中“啊”就这样读:真静啊;真绿啊、真奇啊(呀);真秀啊(哇)真险啊(哪)。 (注:学生了解“啊”字读音这一特点即可,为什么这样变化不必讲。本课出现的让学生读准,读对。) 3、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字音。 4、检查朗读情况。 过渡语:“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就与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来观赏这天下第一的山水美景吧! 四、图文结合,研究朗读。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画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画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讨论: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指导朗读。 采用研读法,即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真正做到由感而发。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读时语气要缓,要轻。“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读得稍重些即可,不要过分强调重音,以免使得整体不和谐。“静”字读得稍慢,“清”略显示轻快,“绿”读得更加明快。读这一段,整体感觉轻缓,富有起伏。 指名读——师生评价(可问:这里为什么这样读?怎样读更能体现漓江水的这一特点呢?你认为他哪里读得好,请说说理由。你能试一试吗?评价中穿插自由读、指名读、范读等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想象体会漓江水之美。 4、总结学法:结合图画读课文——找特点——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比较领落桂林水的独特,然后再从语言文字的具体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最后通过研究读使学生感悟、表现桂林水的特点。此时,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身心会进入那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色之中,进一步领悟大自然的美韵。 (二)运用第二中学到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三)检查自学。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奇——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秀——色彩明丽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结合画面,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理解“奇”这一特点时,可补充以下内容,帮助学生想象体会漓江两岸的奇峰,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摆开架势啄斗的公鸡。碧莲峰的山体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书僮山很像一个古代捧书而立的书僮,螺蛳山周围有一道道盘旋的螺纹,活像一只尾巴朝天的大田螺。还有一处山景叫“罗汉晒肚”,像一个敞胸露肚的罗汉坐在江边休息。也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接下来山峰像什么。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3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1. 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一趟,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 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范读课文。(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1.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再次播放录象,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朗读比赛。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让学生读给老师或同学老师听,恰似给疲劳的学生注入了兴奋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课堂气氛瞬间进入了高潮。与老师或同学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待人接物、语言交际、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真可谓一举多得,设计绝妙。)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 (围绕教单目标,读写结合。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播放录象,音乐伴奏。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画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板书:美如画) 3.出示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教后记: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到听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小孩是不感兴趣的。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人胜的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定会一下子全部集中起来,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4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本文为一篇散文,作者以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神奇。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娇,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观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媒体的运用: 我校是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桂林,缺少生活体验,针对这一现象,在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观看课文朗读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产生对桂林山水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时,利用课件让学生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标。最后让学生欣赏我国其他地方的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着作者陈淼再次踏上我们的桂林之旅,相信在这次的旅行中你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你们期待这次旅行么?别着急,我们要过了字词关才能得到旅行的船票哦! 出示词语:观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学生开火车认读) 大家都能顺利地过关,祝贺大家!拿着自己的船票,我们出发了!(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二、欣赏课文录音: 1.请大家坐稳船,尽情地欣赏沿途的风光,一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2.现在,谁来夸夸你看到的景色? 3.你们想不想也来这样美美地读一读课文? 三、提出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1)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用“▲”标出 (2)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汇报学习成果:(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2)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先写“水”再写“山”最后写“山水相融”,顺序:先总起,再分述,后总结。(板书:水、山) 四、精读课文,感悟特点及方法: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按要求自由读第2自然段。(要求: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B、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漓江水的?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C、找出体现漓江的水与众不同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2)汇报学习情况。 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相机板书: 静 清 绿 B、(出示课件或小黑板)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漓江水的?(让学生体会先概括,再具体的表达方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具体描写) 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出示课件) 1.“静”。假如我们荡舟漓江,能听到“哗哗”的流水声吗?能看到漓江水在流动吗?所以说(出示课件)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怎么样?“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的不流动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用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你能读出这种静的感受吗?(指名读,评价) 2.“清”。假如我们往江底看,可以看见什么?(出示课件)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江水很浅么?这样写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3.“绿”。抬起头,向远处看,(出示课件)漓江的水多绿啊,绿得----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从中你读懂了什么?(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谁愿意试着读一读? 观察作者描写漓江水的静、清、绿的句子(课件出示三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三个句式相同,都是先概括,再具体描写,是排比的修辞手法,前两个特点后面用的是分号,认识分号)再读,体会分号停顿的时间。 3、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先提大海、西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大海波澜壮阔,是动的;西湖水平如镜,是静的,而漓江的水动而不觉其动,通过对比更突出漓江的水有一种奇特的美。一个“却”字,说明大海、西湖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的水相媲美,可见漓江的水是多么迷人!你愿意带着赞美之情再来读一读这一段吗?(指名读,师生接读)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 1、小组成员汇报学习情况(出示课件)。 (1)作者主要写了桂林山的几个特点,用简单的几个词说说。 板书: 奇 秀 险 (2)具体怎样描写的? 2、探究学习。 (1)体会作者在写桂林山的特点时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出示课件。) A、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用了比喻把句子写具体)抓住重点词语理解: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还有的山像什么?(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发挥。譬如: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使学生感受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令人目不暇接。) B、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C、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的感觉,突出桂林山的“险”。指导读出这种“险”的感觉。 (2)体会桂林山的与众不同,从“却”字体会用词的准确。 观察课件中桂林的山。 问:泰山和香山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泰山和香山,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为什么写泰山和香山?(突出桂林山的与众不同)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却”字) 3、练习朗读。 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呀”“真秀哇”“真险哪”)试着结合板书和课件练习背诵。 4、桂林的山水美不胜收,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吧!(有感情地朗读二、三自然段,教师适时引读) 五、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写感受的句子。“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2.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有关的重点词、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为什么用双引号? (1)字面意思,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 “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2)(边播放课件边解说)“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因为这一句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所以要加双引号。 3、再读第四自然段。 六、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多优美的风光,紧张的学习之后,让我们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一起来欣赏一组美景,缓解一下紧张的神经! 七、总结全文 这些风景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我们应该感谢它们,热爱它们,保护它们。 八、布置作业: 仿照本课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介绍一处景物,注意写出景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 6 桂林山水 水:静 清 绿 桂林山水 甲天下 山:奇 秀 险 教 学 反 思: 《桂林山水》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对于这一课,我们并不陌生,记得自己上学的时候就学过这篇课文,这么多年了,现在的教材上仍然保留着这篇课文,可见这篇课文的艺术价值。在这次教学中我既有成功之处又有遗憾之点。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