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习作8 教案
范文

习作8 教案(精选12篇)

习作8 教案 篇1

  习作目标:

  1.看例图,读例文,了解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例文的叙述顺序。

  2.阅读“习作要点提示”,初步懂得写介绍处所的文章一要有顺序,二要抓住重点。

  3.根据“习作要求”,观察教室,确定写作顺序,完成习作。

  作文准备:

  挂图、下水作

  教学过程 :

  一、观察例图,初读例文

  1.谁来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这是一位同学爸爸的书房(板书课题)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介绍这个书房的。

  3.生自读思考,例文主要从哪几方面写书房?重点写了哪几个方面?

  4.交流讨论。

  5.师小结。

  二、再读例文,讨论明法

  1.出示“一进门,只见南墙和东樯~~~~椅子一转就行了。”谁来说说小作者先写书房的哪边,再写哪,最后写了什么?

  2.思考:作者重点写了哪个方位。

  3.为什么重点写它?

  4.总结方法(板书)

  介绍处所:

  (1)可以从大小、陈设、用处等方面写。

  (2)按一定顺序写。

  (3)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三、迁移写法,指导习作

  1.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2.根据板书,指导观察本班教室。

  3.分步指导:

  (1)先写“大小”:约有多少平方米?让人觉得怎样?

  (2)再写陈设: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确定重点写什么。

  (3)同桌互说

  (4)指名说,师生点评。

  (5)别忘记每个陈设的作用。

  四、积累词汇,理解运用

  窗明几净引人注目井井有条有条不紊

  平坦光滑别具一格造型新颖干净利落

  齐心协力焕然一新养精蓄锐增长知识

  开阔眼界神清气爽精神抖擞等待检阅

  (1)指名读

  (2)师生共同理解

  (3)指名说说这些词的意思或用法

  (4)齐读

  五、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a) 同桌先看图口述

  b) 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c) 师生点评

  d) 学生练写,师指导。

  六、指导誉写

习作8 教案 篇2

  习作要求: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本领。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长处。

  2.学习例文的写作方法,把自己的长处写下来。

  指导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比如:温暖班级里的张亮同学,他是一个体育健将,在每一届的校运会上,无论是长跑,还是百米短跑,总夺第一名。还有,他还是跳高能手呢?去年他代表我校,参加了市里的跳远比赛,还夺得了第二名,他是我们的骄傲。他不仅体育成绩好,他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也是名列前茅!

  2.每次训练后,顾不上休息,一回到教室,就埋头写作业。虽然每次训练都让他觉得筋疲力尽,但是,他从不拖拉作业。他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他也许还有其他的长处,下面,我们再来听听他的长处!

  二、学生找找自己的长处。分小组交流。

  1.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

  2.好每一个小组,选一位学生,上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长处。

  3.听了大家的交流,我发现我们的学生真厉害,有那么多的长处!

  三、学习例文,明白写法。

  1.先让学生读。

  2.有困难吗?指出来,我们一起来探讨。

  3.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例文。

  4.你们明白,作者有哪些长处?他是怎样想大家介绍自己的长处的/

  5.作者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来写出自己的长处的。

  6.写自己的长处前,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接着再写自己的长处。

  四、学生动笔起草。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且认真地誊写下来。

  指导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请你们拿出自己的草稿本。

  2.认真地读上三遍。读到嘴巴听的地方,检查一下标点符号。

  3.一篇好的作文,首先要根据要求,做到句子通顺,有顺序,有重点。

  二、听听学生写的作文。

  1.让学生自告奋勇上来把自己写好作文读给大家听。

  2.要求学生认真听发现问题,我们一同来帮助他。

  3.还有谁想上来,把自己写好作文读给大家听。

  三、学生再次修改。

  四、要求学生把上次的作文等第写在作文本的第一页的目录上。

  五、把上次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一定要订正好!老师关好了,说明你订正对了,不然,你要擦了再订正!

  六、修改后,让学生认真誊写。

习作8 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

  2、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

  3、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主要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

  4、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

  2、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范例作文。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自画像。

  1、同学们看了杜小虎的自画像后,都跃跃欲试,回家去画了自己的自画像,今天都带来了吧!

  2、老师随即选择几幅,让大家猜一猜。

  3、请同学们选出画的最像的一幅,讨论:这幅画的哪些地方最像?

  4、请这幅画的作者介绍:怎样画的?

  抓住了长相、衣着、神态、姿态等方面特点。

  小结:要画得像,就得找准人的特点。画画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

  (二)学习例文。

  1、读例文,说说文章写了什么?

  2、再读文章,把文章中主人翁的特点找出来并画出来。

  3、分析人物有哪些特点?

  姓名:杜小虎 年龄:9岁

  体重:20千克 身材:身高1.2米,瘦而结实。

  表情:笑眯眯 穿戴:蓝色衣服。

  爱好:喜欢打乒乓球,喜欢读书。

  找重点:

  (1)要点:身材、长相、表情、穿戴、爱好。

  (2)顺序:从身材、长相、表情、穿戴到爱好、从头到脚、从整体到部分。

  4、教师小结:写人要抓住每个人的特点来写

  (1)我的十分钟。

  (2)请同座位互相对自画像提意见,说说对方的特点。

  (3)按一定顺序说一说《我的自画像》。

  (四)师生交流:

  1、有没有觉得难写的地方?

  2、重点交流写一个人的外貌应该怎样写?

  要抓住一个人的特点,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五)品读范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写草稿。

  1、教师巡视,拿一篇习作读一读,大家猜一猜。

  2、师生共同“评评看”,肯定,表扬优点,指出缺点。

  3、我的十分钟。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认真的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地方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语句。

  (三)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桌听,征求别人的意见。

  (四)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五)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六)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 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板书设计:

  我的自画像

  要点:身材、长相、表情、穿戴、爱好。

  顺序:从身材、长相、表情、穿戴到爱好、从头到脚、从整体到部分。

  范文一:

  我的自画像

  我是个可爱又温柔的小女孩,今年九岁了,我有一个好听的小名叫“欣欣”。

  我有一头自然的黑中带黄的长发,时常扎着两只小辫子。两条弯弯的眉毛,就像柳树叶一样,可漂亮了!眉毛下面上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像两个圆圆的大葡萄。一个小巧灵珑的鼻子,樱桃似的小嘴能说会道。我一笑起来,就会露出两个甜甜的酒窝。不胖不瘦的身材,非常苗条。我喜欢穿红色、粉色、蓝色的衣裙,因为我穿裙子真的很好看,就像一只美丽的花蝴蝶。

  我有一双能干的小手,我做的手工又好看又好玩,我还喜欢帮妈妈做一些家务,比如掠衣服、洗碗、擦桌子等,我还喜欢画画、写书法、更喜欢看课外书。

  我特别喜欢画水粉画。等我长大了,一定要画出故乡的江南风情,画出祖国的壮丽河山,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

  范文二:

  我的自画像

  我今年9岁,身材矮小。我有一张红苹果似的小脸,淡淡的眉毛下镶嵌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不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高高的鼻梁下有一张灵巧的嘴巴,一见家里有客人,就连忙打招呼,大家都说我有礼貌,就因为这样,妈妈还给我起了一个绰号“小八哥”。

  我喜欢穿有“舞”字的衣服,因为我喜欢跳拉丁舞。前年,我因为跳舞好被老师在我额前贴了个“舞”字。下课了,同学们就老喜欢在我面前转转。我大吼了一声,一下子把他们吓跑了。哈哈!同学们说我的声音像一只老虎在睡梦中打鼾。

  同学们,你们能猜出我是谁吗?

习作8 教案 篇4

  习作3

  一、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学会用书信体写作。

  2、能按一定的顺序,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自己的家乡。

  3、通过习作的训练,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书信体的格式,从不同角度介绍家乡秀美风光或风土人情。

  三、课前准备

  知道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家乡,并做好一定的记录。

  (一) 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一封家书》

  2、同学们,歌曲好听吗?其实,这首歌的歌词就是一封信。

  3、今天的作文课我们不用作文本,就用信纸和信封,怎么样?

  (二)书信格式

  1、(出示例文)请同学们快速地看看这封信,它跟平常的

  例文有什么不同之处?

  (1) 同桌交流。

  (2) 指名说说。

  (3) 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书信的书写格式和第

  二人称的写作形式。

  这里说一个顺口溜,帮你记住书信的格式:

  称呼一定顶格写,

  问候话语别忘记。

  信的正文分段写,

  另起一行写祝语。

  名字写在右下方,

  紧接一行写日期。

  (三) 读懂例文

  1、请同学们自仔细默读王磊同学写给李阳同学的这封信,想一想,王磊从那些方面介绍了自己的家乡?

  3、如果你是李阳,读了好友的这封来信,你会有什么想法?为什么?文中的哪些描写深深吸引了你?

  (1) 学生默读,圈画关键词。

  (2) 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四) 说说家乡

  1、同学们,你了解自己的家乡吗?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

  独特的魅力。

  (1)展示昆山的美景。

  (2)你的记忆中家乡又有怎样的美好景色呢?(指名交流)

  (3)我们的家乡不仅有美好的景色,还有许多独特的地方也值得你来介绍

  ①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各自搜集的关于家乡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把各小组的资料进行整合,列出介绍的提纲。

  ③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具体介绍。

  2、写一写:选择家乡的一处特色写一写。

  (1) 学生写片段。

  (2) 指名评讲。

  (3) 练写一封完整的信。

习作8 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写自己最想写的。

  2、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难点:充分发挥想象,把句子写具体。

  课时安排

  建议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语

  同学们最喜欢读的书是什么?最想干的事是什么呢?一定是童话吧,一定也想大显身手,编自己喜欢的童话吧!这次习作,就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编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吧!

  二、明确目标

  指导学生明确习作要求。

  1、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

  2、按一定的顺序写,把故事讲清楚、明白。

  三、资料连接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找出本单元课文中有哪些内容与本次习作的训练目标同步,从中借鉴写作的方法,这样读与写就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四、习作构思

  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材料,如何入手来写。

  1、说说你最想写什么?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2、想好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提意见,相互改进。

  3、鼓励学生要大胆地放飞自己想象的翅膀。

  五、资源共享

  1、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想好的内容,说说自己最新奇的创意。

  2、学生把自己课外收集到的好文章读给同学们听。

  六、习作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习作

  1、这次习作是让我们编写童话,所以语言一定要生动、活泼。

  2、在修辞手法上,可多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使读者更易理解。

  3、想象要大胆、丰富,内容要具体。

  七、开心练笔

  以“我想……”为题。练习写两种不同的开头,同桌相互评议。

  八、小节

  学生总结借鉴了其他同学哪些好的写法。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讲评交流材料,学生完成习作初稿并试着修改。

  二、开心点评

  点评上节课交流的材料,重点点评习作的可接见和修改的地方。

  三、实践习作

  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四、指导修改

  指导学生轻声读自己的习作,并尝试试着修改。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评析学生习作

  二、习作讲评

  从学生的习作中抽两篇进行讲评。可以从学生的构思、立意来讲,以此激发学生的协作兴趣。也可以从精彩的句子、片段入手。当然,对于学生习作中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应该提出修改意见。

  三、小结总结

  学生畅谈本次习作的收获或一些建议,以完善以后的习作训练.

习作8 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读懂例文,了解这个故事是怎么编出来的

  2能根据自己的玩具编出一个童话故事,并写下来。

  【教学重点】

  通过组合玩具展开想象,编出很有趣的确童话故事。

  【教学准备】

  1两个玩具指偶。

  2学生准备两样以上的玩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手上套着两个指偶(比卡丘和机器猫),配音:

  (比卡丘):哎呀!老兄,你看,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老朋友哦!你兄弟大脸猫也来了,还有大力水手、米老鼠等等。

  (机器猫):真热闹,今天是什么日子呀?他们都跑到这儿来了?

  (比卡丘):这你都不知道?今天他们全是跟着他们的主人来的,要表演节目的,看谁表演的好,今天可有好戏看了,要大饱眼福了。

  (机器猫):那太好了,我都等不及了。(兴奋地大叫)

  (比卡丘):嘘,小声点,他们老师来了。咱们还是躲到旁边去看吧!

  2、老师带领学生阅读习作要领。

  二、分组准备

  1、组,可以一个人,也可以几个人一组。

  2、先给自己的玩具取个可爱的名字。

  3、给自己的故事取个有趣的题目。

  4、分组准备。

  三、学生准备过程中,师在旁配音。

  (比卡丘):老兄,你看他们编的还不错呢!

  (机器猫):嗯,是不错,今天他们的小脑袋转的挺快的,也挺会说话的,那个史奴比说话还挺幽默呢!

  (比卡丘):你看,你兄弟大脸猫的表情可真丰富,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皱眉头,可真有趣。

  (机器猫):这样会动脑筋,会说话,有表情才好呀!你看他们老师嘴都合不拢了。

  (板书:动脑筋会说话有表情)

  (比卡丘):老师走上讲台了,正式演出就要开始了。

  四、请同学上台表演

  1、一组学生表演完后,老师配音:

  (比卡丘):这个故事还不错,就是我没听清楚发生在什么地方。

  (机器猫):不是你没听清楚,而是他压根儿就没说,不交代一下时间、地点可不行。

  (比卡丘):对,还要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才行。

  (机器猫):你别急,后面的故事肯定越来越好的,张老师经常表扬他们三(1)班同学聪明呢!咱们继续往下听吧!

  (板书: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2、学生继续表演

  请学生根据板书评讲这些故事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

  五、学生试写,师巡视。

习作8 教案 篇7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五年级作文教案《习作2 风波 》。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以“风波”为主题,写一篇记事的文章。

  2、要写明记事文章的四要素,注意细节描写。

  3、要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情感目标:能从习作中受到一定的教育或启发。

  内容分析教学重点:选准事件,是偶发的矛盾、误会或纠纷。

  教学难点:过程叙述要清楚、有条理、注重细节描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程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一、指导审题。

  让学生明确“风波”就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矛盾、误会或纠纷过程,紧扣文题选材。

  二、学习材料,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1、指导学生阅读指导语。

  2、同桌交流读懂的内容。

  3、汇报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三、指导立意选材。

  交流:说说自己准备写什么事,为什么要写它。

  四、草拟写作提纲。

  1、 一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是段落提纲。

  2、口头交流写作提纲。

  五、起草成文。

  第二课时

  一、评改习作。

  1、评改要求:

  (1) 所选事件是否符合文题。

  (2) 事情经过叙述是否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有细节描写。

  (3) 结尾自己的感受或看法是否符合实际。

  教 学 流 程个性化设计

  (4) 语言是否通顺准确。

  2、选择典型习作,由作者读给大家听,并按评改要求评议。

  3、启发学生自我修改习作。

  二、抄写成文。

习作8 教案 篇8

  教学目的:修改习作,完善习作

  重点难点:修改

  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习作初稿

  1、学生朗读习作初稿

  2、学生欣赏,习作好在哪里?哪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

  3、找出习作的精彩之处,说说是怎样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

  4、提出修改意见

  二、学生修改习作

  1.欣赏自己的习作,找出习作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

  2.检查习作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3.进行修改

  4.小组内交流评议

  5.再次修改

  三、誊写习作

  将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四、示例。

  霸道的“皇太后”

  我特别喜欢母鸡,家里曾养过六七只,其中一只又大又霸道,人称“皇太后”。“皇太后”全身披着金黄色的“披纱”,头戴一顶鲜红的“后冠”,还有一对灵敏的小眼睛,可谓神气十足,威风八面。

  记得有一次,我抓了一大把米喂它们,“皇太后”扑扇着翅膀飞奔过来,最先抢到我的面前,那眼神似乎在说:“小主人,你来得正好,快喂喂我吧!我都快饿死了!”见它这副馋样,我乐悠悠地把米放进槽里。“皇太后”立即跳到槽前,做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架势。它专挑大颗的吃,吃一阵后又转过头冲着别的鸡“咯咯”地叫,好像在说:“急啥,等我吃饱了再说……”瞅准一个空子,“黄妈妈”偷偷啄了一颗掉在地上的米,正想啄第二颗时被发现了,“皇太后”一下跳到“黄妈妈”的背上,用力地啄着,“黄妈妈”疼得直叫唤……

  还有一次,“皇太后”边散步边“咯咯咯咯”地哼着小曲。或许是它饿了,当它看到邻居家的聪聪手中的牛肉干时,眼睛都直了,迟疑了片刻,就向聪聪手中的牛肉发起了猛攻。聪聪连忙追打“皇太后”。“皇太后”见势不妙,蹿进了旁边的竹林里。它不甘心地拍打着翅膀“咯咯”地叫了几声,好像在说:“可恶,你这个小毛孩连我也敢打!”聪聪刚放下心来,正想把牛肉放进嘴里,“皇太后”又来了。这次,它更大胆了。只见它气冲冲地拍打起翅膀,伸长脖子敏捷地往上跳,边跳边啄。牛肉没啄到,聪聪的手倒被“皇太后”啄破了皮。聪聪边哭边拾起地上的石子狠狠地向“皇太后”扔了过去,“皇太后”见无机可乘,只好灰

  溜溜地逃了。

  哎!我家的“皇太后”就这个德性,谁叫它是“皇太后”呢?

习作8 教案 篇9

  教学内容:学写书信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写书信,按书信的格式去写,人人写一封信还要会写信封。

  2、信的内容要具体、生动,用一、两件事介绍自己的家乡或抓住某一个节日来介绍家乡的风俗人情来说清楚。

  3、将自己的习作念给大家听,相互借鉴、学会评改。

  教学重难点:

  1、能按书信的格式写好信。

  2、选择一至两件事来介绍家乡,做到具体生动。

  教学准备:

  写书信的纸张  信封  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范文引路  分析讲解  说写结合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激趣导入,明白内容

  同学们当你和你的亲人、朋友分别的时候一定更加勾起了你的思念之情吧!请问你用什么方式与他们联系感情沟通思想的了?(学生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书信的方式与亲人、朋友联系。板书:学写书信

  二、细读要求,明确要点

  1、课件出示本次习作的要求,想一想具体的要求是什么?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弄清习作的要求。

  2、指名说说本次习作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要求。

  三、拓展思路,打开思维

  1、课件出示例文内容,让学生读一读。

  2、让学生讨论例文写了什么内容?

  此信是一位新疆的王磊同学写给好朋友的信,信的内容有两个家乡的特色一是迷人的风光。二是介绍了家乡的风俗赛马。小作者做了具体、生动的介绍。

  3、书信的格式怎样?

  (1)开头称呼顶格写,第二行空两格写问候语。

  (2)正文部分应分自然段写相关的要点。

  (3)最后的祝愿语可另起一行写。

  (4)署名应单独一行靠右排,最后一行要写清日期。

  四、指名汇报,教师总结

  想一想你要写的内容,并列一个简单的提纲。

  第  二  课  时

  一、回忆总结,理清条理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讨论弄清了书信的格式和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把要说的内容写下来,回忆你的提纲和要求,你准备怎么写?

  2、学生回答,师生相互补充。

  (1)书信的格式怎样。

  (2)你觉得该写什么内容?

  (3)怎样分段写清楚,具体生动?

  (4)有条理的写,语句通顺,写完后认真修改。

  (5)简单的教写信封。

  二、独立习作,教师指导

  1、写草稿,边修改。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师生评议,完善习作

  1、念写好的习作,师生、生生互评的方式,指出优点与不足。

  2、进一步修改习作,定稿、誊写。

  四、改好习作,誊写上交

  板书设计:

  习作3      学   写   书   信

  格  式  正  确

  内容具、体生动

  写一、两个方面     一是迷人的风光

  家乡的特色      二是介绍了家乡的风俗

习作8 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两幅图画,准确地把握图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能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写完整,写生动。

  教学重点:

  看懂图意,能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写完整,写生动。

  教学难点:

  能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写完整,写生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激趣

  同学们,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2、聊一聊,说一说。

  看到图上内容,你们能猜出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学生看图各自练习说话。

  二、启发点拨,情感互动

  1、瞧一瞧,说一说。

  大家看到这两幅图,一定非常感兴趣。愿意把你看到的图画内容说给大家听吗?

  2、猜一猜,议一议。

  眼看着这只大花猫就要捉到燕子了,情况十分紧急。你们能猜出事情的结果吗?

  学生讨论事情的结果。

  三、拓宽思路,体验实践

  1、想一想,说一说。

  大家根据课本上两幅图的内容,大胆地想象一下,后来会发生什么情况?最后会怎么样呢?

  2、议一议,比一比。

  小组讨论,说说这个故事的发展和结果,比比哪个小组说得好。(要求内容具体,叙事详略得当)

  四、各自写作,表达体验

  学生各人按照自己对两幅画面的理解和对事情的发展与结果的想象,把整个故事完整地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讲评)

  一、简介本次习作基本情况。

  大部分同学想象力丰富,想象合情合理,并能用语言把所编故事写下来,语句通顺,描述具体,情感表达真实自然。

  但也有极少同学语句不通,胡编乱造。

  二、典型习作集体点评。

  利用实物投影仪将作文展示出来,分别点评。

  1、语句欠通,表述不清楚的作文。

  2、比较优秀的作文。

  板书设计:

  大胆想象

  看图续编故事    内容要具体

  叙事要详略得当

习作8 教案 篇11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观察图画读懂例文《脱棉衣》,感知小作者的所思所想。

  2、能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观察多幅图作文训练的要领。

  3、能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组图,选你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二、教学重点:能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组图,选你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图上有几个人物?能说清图上人物的关系并给他们分别取个名字吗?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要说说图的意思。

  4、观察第二幅图的景物,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图上场景的顺序。

  (1)要交代小树所在的地方。

  (2)要描写小树在寒风中的样子。

  (3)想象小华对小建说了些什么。

  (4)引导学生看图口述。

  5、积累词汇,理解运用

  自言自语 姹紫嫣红 兴奋不已 优美典雅

  得意洋洋 耷拉脑袋 抓耳挠腮 目不转睛

  灵机一动 夜以继日 身心投入 专心致志

  一丝不苟 悄无声息 喜上眉梢 无言以对

  6、教师小结:

  这四幅图画的是小建的妈妈给小建买了一件棉衣,穿在身上很暖和,由此想到要为家门口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穿棉衣的事。全文按图写了四段话,交代了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样的方法仔细观察下面两组图,也请大家选你自己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二、观察图画,运用要点,分图口述

  1、观察第一组图,说说这三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给这件事加个题目,给图中人物起个名字。

  (讲的是要爱护公物,不能乱写乱画的事。小猴子叫孙小圣,熊猫叫常助林。题目可以是“我错了”)

  2、观察第一幅图。

  说说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3、观察第二幅图。

  这时他们到了什么地方?孙小圣做了什么?常助林怎么做的?

  说说孙小圣是怎么想的,常助林是怎么劝阻的。

  4、观察第三幅图。

  常助林在做什么?孙小圣的表现怎样?

  说说常助林怎么批评孙小圣,孙小圣的态度怎样,孙小圣会怎么说。

  三、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同座同学先看图分段口述,再连起来完整地说,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检查指导,收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习作一

  板书设计 孙小圣到此一游

  我错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本次写作要求,能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观察多幅图作文训练的要领,

  提出修改意见。

  2、能进一步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组图,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教学重点:进一步明确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教学准备:部分学生的习作。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写作要求,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暑假里,孙小圣和小黑去公园游玩。公园里有枝繁叶茂的大树,嫩绿的小草,清澈见底的湖,漂亮的假山和可爱的小鸟。孙小圣看到前面有一块大石头便一下跳了上去。他一只腿抬起来,另一只腿立在石头上,手放在头顶,想要看看前面的风景。小黑回头看到后不停地摇手,焦急地喊:“不要站在石头上,那样危险。”

  孙小圣下了石头往前走,他们走呀,走呀来到了亭子里,亭子周围的风景漂亮极了,有碧波荡漾的湖水,倒映着孙小圣的倒影。孙小圣想:这个地方真美啊!我来留个纪念吧。只见他两腿夹在柱子上,尾巴勾在柱子上,手拿着毛笔,写着:孙小圣到此一游,边写边得意洋洋地说:“小黑,我留好纪念了,你也来留个纪念吧。”小黑招呼他下来,焦急地说:“你快下来吧!”

  小黑把孙小圣拉到了一块空地。小黑严肃地说:“你这样做不对,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那公园不就变丑了吗?”孙小圣羞红了脸,手放在头顶,轻声地说:“对不起,我下次不敢了。”接着,孙小圣和小黑把写在柱子上的字擦掉了。太阳公公看到后开心地笑了,小鸟也在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

  三、选择两名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

  四、修改文稿,指导誊写。

  课前思考:

  “看例图,读例文,学习写多幅作文”关键要做到:

  1、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的意思,弄清每幅图之间的联系。

  2、展开想象,画面上没有的内容,要通过合理的想象与联想来写。

  3、重点突出。可以选一两幅写具体些。

  4、层次分明。一般每段写一幅图。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

  课前思考:

  《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儿童:“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习作教材中也有明确导向:只要你把“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写下来,“写得真实、明白、通顺就行。”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要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也许那种充满童趣,成人无法体会或感受到。但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习作者主体的真实反映,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很多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感受。比如,有的儿童在日记中写道:“小金鱼在鱼缸里乱游……”,有的写道:“今天爸爸说话很潦草……”等等。如果教师横加指责,说这里不合语法,那里胡思乱想,或大刀阔斧地大修大改,必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由表达的积极性,从而抑制其个性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习作教学中教师如何广施博爱,尊重儿童独有的感受,培养其自信心,保护原始表达的积极性,是儿童乐于留心周围事物,热爱习作的前提和保证。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之中去体验习作的真实,在情境之中去感受习作的乐趣,在交流之中去感知习作的“长短”。不要让成人的感受和体验去框住儿童用词造句和构思成篇的思维。

  课前思考:

  积累词汇,理解运用

  自言自语 姹紫嫣红 兴奋不已 优美典雅

  得意洋洋 耷拉脑袋 抓耳挠腮 目不转睛

  灵机一动 夜以继日 身心投入 专心致志

  一丝不苟 悄无声息 喜上眉梢 无言以对

  课前思考:

  看多幅图作文,要进行联系、比较,把事情叙述完整。多幅图的每幅图都表现了一个情节,图与图之间联系紧密,这就需要把一幅幅图串连起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要找到事情发生的线索,再按照单幅图的写法,一幅幅地描述,把事情写完整。在写的过程中,要根据画面的特点,分清主次,做到详略得当。还要写好开头、结尾,注意过度、照应,使文章首尾连贯。

  课后反思:

  习作,离不开写作的背景。对小学生而言,所谓的背景绝大多数是指周围的自然环境的背景。指导第一幅图的时候,我着重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所呈现的晴空万里,春风和煦,天空像被清水洗过了一样的一派春光明媚的景象,指导学生先从天空、天气开始观察的目的是为下文的孙小圣和小熊的春游做个铺垫,因为如果天气和景色不美好,那么他们也不会去郊游。

  指导学生观察远处的树林,引导学生思考从远处看,树林是什么颜色和样子?整体给你留下的印象能用哪些词语概括?让学生用精炼的词语概括出远处景色。然后,目光由远及近,观察近处的景色,着重指导学生观察近处一条小河,以及河中的那块突出水面的石头。写小河,要和周围的景色相互映衬,和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着力表现春景与春水之间的和谐、交相辉映;还要突出写小河中那块突出的石头,因为下面孙小圣即将站在上面,写石头也是为下文做铺垫。

  文中有两个主人公。怎么浓装登场,应当引导学生探讨。主人公粉墨登场以后,引导思考:孙小圣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要登上河中的那块石头?学生观察插图,可以知道他在观察远处,那么为什么要登上石头观察呢?从而引出只有登高才能望远,当然还有不排除孙小圣因为顽皮而登高的可能。引导观察他有哪些动作或者姿势?面临怎样的危险?再拓展思考:孙小圣登高后看到了什么?登高后当另一个主人公小熊看到这样一幕后,有哪些反应?

  接着,视线由上及下,指导学生观察远处的小熊和孙小圣约有三次对话,其中第一次一段对话和动作是指导的一个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小熊,当发现你的同伴身处险境时,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和怎么做?教师适时给予纠正。当有人身处险境时,旁观者不能大声喧哗提醒,以免造成过度惊慌。学生在表述时,也要及时提示小熊说话的语气以及双方的心理活动和动作。

  第二幅图,孙小圣爬上一根柱子,写下了“孙小圣到此一游”这几个字。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画外未尽的意思,孙小圣为什么要爬上柱子写下这么一段话?(说明他想留个纪念)那么再展开想象:为什么要留?说明此时此刻的景色的确让人留恋往返,周围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接着,目光再次琐定孙小圣提写的那几个字,你见过像这样留言的吗?他们为什么要写这样的话呢?联系生活来说一说,以把握此时的孙小圣的心理。而小熊见到这样的情景,他又会怎么做?这段两个小主人公之间的对话我认为很重要。在全文中的三次对话中起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怎么指导这段对话,使得学生更加形象直观感受到当时的氛围,以及对话的情形。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在与之相似的一个情境中,模拟两人的对话。然后指点学生做相应的修正,这样,生生,师生间就完全互动起来,既活泼生动,而又收益颇丰。

  另一个重点是,孙小圣做错事情后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做错事情后的弥补方法。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为了形成知识串,还可以和第二幅图“亡羊补牢”相结合起来讲。

  第三幅图,回家的路上,我着重指导一些简单的有教育方法和意义的训话。要使讲话受到实效,还要注重讲话的方式方法。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讲话的形式和方式。最后,要指导学生观察一下太阳公公和天上的小鸟,小鸟一共出现两次,第一次在第一幅图,可以做些文章。

  课后反思:

  在习作1教学时我注意: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想象思维、说话能力。我每次指导学生的看图作文,都先出示挂图,接住,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的习惯。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观察;先中间后四周;从主要到次要等顺序观察。再整体了解图意,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顺序提问;如图画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几个人?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指导有条理地回答,并启发学生从人物中想象图中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当时发生的事情,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学生从认真观察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2、启发学生边看边想,培养想象力。教学上,为了让全体学生都动脑筋,都能得到思维的训练,我根据图画的内容设计思考性的问题,并把好的问题用设影机或小黑板出示,让学生一过看图, 《脱棉衣》的看图作文,我首先根据图意设计以下问题:

  (1)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是怎样知道的?

  (2)根据图意联想,两个小朋友在赶什么

  (3)小朋友拿着什么?正在干什么?他们还在想什么?说什么?然后再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连起来思考构思成一段话。

  3、充分引导,加强说的能力。在学生看清楚图意,回答有关问题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把了解到的内容清楚,并准确地,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在教学中先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我运用“看谁说得好。”等带有鼓励性质的话激发学生说话。具体分三个步骤进行训练,一是让基础好的学生分别上台说说,说时要根据老师提示的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旁启发,学生说完图意是与否、好与差,老师给予肯定、纠正或补充。二是让学生同桌之间或小组互说互听,这时老师要注意巡回了解,并参加到中下生这里去活动,以便具体指导。三是指引让优生把整幅图的具体内容有条理地说出来。这个环节是重点环节,老师还须向学生提示,图画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一件事?这件事的起因怎样?经过怎样?结果怎样?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讲得更完整,更有条理,这样的效果我觉得更佳。

  4、教师下水文引路,提高写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 特别是中年级,词句贫乏,要他们看优秀作文有些会不例解,选别人的佳词佳句可能不会运用。我觉得中低年级初入作文最好用填空形式出现、指导正确使用合适的词句,这样,收的效果会更好。能使学生可以从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可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观察思考,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

  通过以上看、 想、说、写,这四环节的指导,至使大部分学生收到良好的效果,能看图有条理地说写一段通顺的话。

习作8 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1.学会用一件或几件事反映一位老师的思想品质。2.初步学会有详有略安排材料的作文方法,并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教学准备:回忆自己与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二课时 9月13日     总第10-11课时 教学环节达成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通过学习《师恩难忘》,让学生由此及彼来学习作者选材的方法。1.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 (1) 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年,发生的事很多,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为什么要回忆这件事呢? (2) 读了文章,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3.师生共同小结: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学习《师恩难忘》,体会作者选材的用心。     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       以例文为学习对象,引导学生边读边领悟本次写人作文的要点和方法。   1.自读例文,想一想: (1) 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2) 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2.分小组讨论、交流。 (1) 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 (2) 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入微,具体感人。如“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 (3) 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 读例文,思考作者选择的事例特点和描写人物的方法,把句子划下来。   小组讨论、交流。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具体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写法。     (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 明确习作要求,引导学生回忆事例,并学会选择材料来表现人物。        运用写法来尝试完成习作。1.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像上面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势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 启发学生回忆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确定其中一个,选择他(她)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来再写下来。 2.引导选材:老师关心帮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在小组中交流。 3.组织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叙述得生动具体 4.拟题,完成初稿。 教师巡视指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与老师的点点滴滴:一次倾心的谈话、一次深情的暗示、一句难忘的鼓励、一束严厉的目光、一次令我心跳的家访、一幕深情的凝望、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一个令我激动的电话…… 搜寻记忆中老师关心、教育你的一个动人的场景。 在小组中交流。 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叙述得生动具体。拟题,完成初稿。板书设计:                            写一位印象深刻的老师                                   抓事例典型                                   描写具体生动(细节)                                   加入我的感受  习作1评讲                                 9月14日     总第12课时教学目标:1、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回忆《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2、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习作,能清醒认识自己习作的优缺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达成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明确要求    进一步明确写人习作的要求。1、再出示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2、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 3、提示: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1、读例文 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2、交流:   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入微,具体感人。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二、学习细致刻画人物    抓住细节,进行具体描绘,使人物形象鲜明。1、一次倾心的谈话、一句难忘的鼓励、一束严厉的目光、一次令我心跳的家访、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一个令我激动的电话……细细搜寻记忆中老师关心、教育你的一个动人场景。2、完善细节描写。1、学生回忆捕捉与人相处时细腻的动作语言、丰富的神情变化。 2、交流。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情作细节处理。三、讲评学生习作      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1、分别请程宇婷、李丹、朱员金、许政等同学读自己的习作。说说他们习作的优点。 2、读杨光、徐孝怡习作,指出问题 。3、学生互相读习作 。4、学生修改习作、订正错别字。1、请学生谈谈这些同学习作如何?补充交代。  学习别人的习作优点 2、讲讲他们习作的问题: 3、帮助同学指出习作中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4、学生自改、订正。四、欣赏订正    按要求认真改正作文。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4:4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