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范文 |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朋友写的。请大家认真看老师板书。说一说,你看到“呼风唤雨”会想到了什么?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2、什么叫世纪? (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06年属于21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又是个什么样世纪呢?下面让我们打开课文读一读吧。读不通的地方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为止。 (学生自由读文)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课文里有许多生字组成的词语你们会读吗? 课件出示词语: 幻想 联系 依赖 程度 改观 寄托 原子核 哲学家 因特网 呼风唤雨 腾云驾雾 农耕社会 归根到底 程控电话 出乎意料 指名读──齐读。 2、默读全文,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谁能说说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呢? 出示: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齐读。 4、古人说:学贵有疑。所以,要读懂课文,一定要学会提出问题。请大家看课文,你想弄清什么问题? 5、看来大家越来越会读书了。那么20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呢?那么人类又是*什么来呼风唤雨呢?请女同学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你从这一段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6、老师发现大家把“发现”与“发明”还特意分得很清楚。说说看,你们认为“发现”与“发明”有什么不同。 (“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如,本组后面的三篇课文中讲到的电脑、太空育种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而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就是新发现。) 课件出示: 发明 发现 人们在地下( )了煤矿。 科学家( )了前所未有电子计算机。 7、在20世纪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请男同学齐读课文第三段。并请找出有关句子。 (指名读) 8、在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作者说:“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9、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在20世纪有哪些发明呢?女生读课文第4段,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卫星、程控电话、航天飞船等现代科技。 10、大家注意,文中的“等”字可以去掉吗? 请同学们交流下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11、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的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么,面对这一切,你有什么感受? 12、如此多的科学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想象一下,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他会怎么说? 13、师:你们的语言真精彩。正是科技发展快,成果多,我们不能不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就让我们来读读第三、四自然段吧,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赞美20世纪的人类的科技成就吧。 师:人类未来的社会又将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读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20世纪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师写词“呼风唤雨”: 呼风唤雨 问: 谁认识,读一读。 这个词什么意思呢?借助字典老师来帮忙。 2、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叫…… 完成课题板书: 呼风唤雨的世纪 3、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⑴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 ⑵ 是谁呼风唤雨? (随机板书) ⑶ *什么呼风唤雨?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划出自然段序号及生字词,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可以借助字典老师来帮忙,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能找到黑板上问题的答案吗? 2、检查生字词读音。 (出示,认读)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找到刚才所提问题的答案了吗?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同学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把刚才提的问题的答案找出来了。 出示1、2自然段内容。 (问题的答案用红笔写出) 自由地读一读。 点红“发现”、“发明”。 你们看,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 借助字典来帮忙。 指导朗读1、2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是呀,*现代科学技术,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 汇报: 生:以前的生活很不好,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现在就很好,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有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地球村”。 师:真会读书!把问题的前后相比较找出了答案。 是呀,人类在上百年的历史中……(引读至“美好愿望”) “农耕社会”是个怎么样的社会? 生1:只能*种田来生活。 生2:只能*大自然来掌握命运。 …… 师引读“那时没有……愿望”。 读到这你想说什么? 生1:20世纪以前真是太不发达了。 生2:生活很艰难,也很单调。 …… 师:那么能把这种感觉放进声音中读出来吗? 生齐读:“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美好愿望”。 师:想一想:“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有什么样的本领? 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生1:“千里眼”可以看到很远,“顺风耳”可以听到很远的声音,“腾云驾雾”就是可以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想去哪便去哪。 生2:我想他们那时会想晚上回家能看看电视该多好呀! …… 师:这些幻想大多已经变成现实了。 引读“20世纪,人类登上……‘地球村’”。 师:点出分号,这是什么标点? 生齐:分号。 师:再读分号前后两部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分号前讲的是新发现,分号后讲的是新发明。 点到第二自然段:怪不得课文说:正是这些出乎意料的、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使用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 谈谈你还知道哪些新的发现和发明。 的确,20世纪的科技成就太大了,难怪课文中说…… 出示: 我们的祖先……来形容 你了解这两句诗吗? (生普遍反映不了解) 顺势讲解 读一读这两句话。 引读“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物质生活。” 最后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4自然段。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几个生字,理解“呼风唤雨” 、“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课、解题 师:同学们,你说说你现在的生活和你爷爷、奶奶时候的生活有什么变化?那你知道吗?是什么给我们带来了如此大的变化?(科学技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也是和科学技术有关的。一起来读课题(29、呼风唤雨的世纪)看到“呼风唤雨”让你首先想到了谁?(神仙)呼风唤雨是指他们的──法力。那课题中的“呼风唤雨”还是指神仙的法力吗?那是指什么?(科学技术)同学们,人类们科学技术已经完成了过去由神仙才能办到的事,科学技术真是太──神奇、了不起。带者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题目。 好,同学们这个题目还不是完整的句子。谁来将它说成一个完整的句子。(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那么20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查查他们的意思。 ⑵ 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在课文中应是什么意思。 ⑶ 读完课文后,找到课文的中心句,并用波浪线划下来。 2、学生自读、自悟、自划: 检查读词语,开火车读,并随即理解: 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幻想、的确、光年、因特网、原子核、呼风唤雨、农耕社会(看图说说农耕社会是怎样的?)、腾云驾雾、潜入深海、程控电话、远洋船舶、归根到底 理解: 洞察:观察的很清楚。 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面目。 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能够支配自然。 原子核:原子的核心部分。 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光年:天文学上,距离单位,光在一年内走过的路程。 1光年=94.605亿公里 3、齐读词语。 4、检查读课文情况,逐段指名读。 5、点评。 6、回答: 课文的中心句: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接下来,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着呼风唤雨的神奇世纪。 三、再读课文,交流自读感受 1、仔细读课文,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大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什么疑难,也可以在书上作个记号。 2、请学生读感受,并将疑难归类: (灵活处理) 疑难预设: “发现”和“发明”区别。 “改观”和“改变”区别。 什么是“精神文化生活”? 什么是“物质文化生活”? 四、精读课文第四段 师:好,接下去老师要让你找一找课文是怎么表现科学技术的“呼风唤雨”的本领。课文举了例子吗? 引入第四自然段: 1、找科学技术成就的例子。 (登月球、潜入深海、天体……) 2、你还能举一些科技成就的例子吗?(略)正是这些科技成就将我们的生活带入了幸福的境界,让我们过上了舒服、惬意的生活。有一句话说明的正是这个意思,你找到了吗? “理解人类的舒适和方便,是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显红色) ⑴ 指名读。 ⑵ 过去王公贵族不敢想的生活是怎样的? ⑶ 王公贵族以前过的生活是怎样的? (没有电视……) 师:是什么让我们过上了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生活?(人类)是的,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依*科学技术给自己带来了福音。让我们再来读这一句话,深刻地体会一下。 3、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无论是课文举了大量的科学成就,还是王公贵族的生活和今天的生活相比较,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巨大魅力,所以我们不得不大声的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好,拿好书,让我们再次感受“呼风唤雨”的震撼,带者丰富的感情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回顾了呼风唤雨的20世纪,我们目睹了科技的日新月异,看到了它给人类生活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那么,作为 21世纪的小学生,应该为创造这份奇迹做些什么呢? 六、生字书写 1、教师范写较易写错的字。 2、屏显本课12个生字,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生书写。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4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2)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科技→发现和发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5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查阅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启发学生,质疑思考: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吗? 初知大意,学习字词。 听课文录音,你有哪些不懂的词语? 同桌交流,全班体会。 读书交流,整体感知。 自由读文。 “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还可以说成“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 课文中呼风唤雨的英雄是谁?靠什么呼风唤雨?一问一答的表达(设问)有什么好处?理解体会“发明”与“发现”的区别。 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理解“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 ②“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古代人们有哪些幻想和愿望变成了现实?(土行僧……地铁,一日千里……飞机,想入海……潜水艇。。。。。。。) ③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哪些不一样? ④在人类历史的百万年间,我们只用了短短的一个世纪,短短的一百年,就将祖先的那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太令人骄傲了!文中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颂,在哪儿?那就美美地读一读。 ⑤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例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便利。 5、课文中引用罗素的话总结了以上内容,全班齐读。科学技术还会怎样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呢? 四、发挥想象,延伸拓展。 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一下你心中明日的美好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6一、与时俱进活学活用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科学性的说明文。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在理解“呼风唤雨”这个词时,我想何不采用网络搜索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样既简单,又实用,也是让学生了解20世纪科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很好说明。在教学时,我采用了这个设计,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这种查找资料的方法,不仅取得了语文课中预设的效果,也是一个很好的延伸拓展。 二、合理选材创设精彩 合理地选材是一堂课是否精彩的前提和关键,有内容有内涵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才能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促使积极思维的动力。作为第一课时,我重点学习三、四两个重点段,给课堂注入了活力、注入了内涵。当讲到第四自然段的科技成就时,让学生再举出一些例子。学生一下子就打开了思维的闸门,“磁悬浮列车、X射线、纳米技术、载人飞船、数字电视……”学生一口气说出了很多很多。学生活跃的思维、热烈的发言带动了课堂的气氛。当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时,学生激情的朗读把一篇枯燥的说明文融入了浓浓的诗情画意,也强烈地感受到了20世纪取得的巨大的科技成就,强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当下课的铃声响起,我和孩子们还深深地沉浸在文本带来的精彩中。这样的成功都源于丰富的课堂内容。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7一、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体会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用60分钟,两课时连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质疑 1.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 (科技发展迅速,科技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 2.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科技发展,反映生活变化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质疑,梳理提出的问题。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呼风唤雨?(2)世纪是什么意思?这里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3)谁呼风唤雨的?靠什么呼风唤雨?(4)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5)20世纪是什么样的?(6)20世纪以前的上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又是什么样的? 【应对策略】 对于学生提出的易解决的问题(如1.2.3.),结合学生预习,当时解决。 学生提出的后三个问题,在黑板上标出,作为重点解决的问题,在学文的过程中加以引导。 最后一个问题学生可能关注不到,教师可以用学习伙伴的身份(口吻)提出,大家共同解决。 (二)熟读课文,扫清障碍 过渡:问题提出来了,该怎么办?→靠我们自己读书解决。 1.朗读全文。 读书是理解的基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请大家认真朗读课文,注意字字入目,读正确,读流利,遇到难度的地方和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学生读文,教师巡视。 2.认读生字词。 (屏幕出示,生字套红) 改 观 程 度 依 赖 幻 想 联 系 潜 入 原子核 哲学家 因特网 程控电话 农耕社会 腾云驾雾 归根到底 (1)指名认读,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2)引导学生关注“潜入”的“潜”的读音,(qián)。 (3)引导学生书写“幻”字。 【应对策略】 用评价学生读词的方法正音。 用当小老师的方法指导书写“幻”。(注意观察,本课的生字中有一个字非常简单,却最容易写错,这是——?谁来给大家提个醒。) 指导书写,强调书写姿势和字体的美观。学生交换评价书写情况。 3.检查读书。逐段指名朗读,用学生评价读书的方法,使学生达到正确、流利读书。 (三)解决疑问,顺学而导 1.带上问题,默读全文。 过渡:同学们通过读书,基本上扫清了阅读障碍。请同学们聚焦黑板上的问题,带上问题默读全文,自己去文中寻找答案。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仔细品味,写上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解决:“20世纪是什么样的?20世纪以前的上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又是什么样的”这两个问题。) 2.学生自学。 3.依据问题,讨论交流。 问题一:20世纪前的上百万年人类社会是什么样的? (1)学生交流自己所画句子及理解。 【应对策略】 师紧扣“农耕社会”引导学生,“提到农耕社会,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说具体,感受当时社会生产、生活水平的落后。(如:如何耕地?如何出行?如何传信?庄稼旱了怎么办?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有话可说) (2)引读“那时没有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引导学生读出情来。并引导学生发现“改用省略号”的道理。——还有很多东西都没有。 (3)填空练习。 过渡:同学们请你展开想象,除了书中说的这“四个没有”外,当时还可能没有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试着说一说。 屏幕出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小结:虽然人类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的艰苦生活,但是人们的幻想以及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他们幻想“千里眼”是希望 , 他们幻想“顺风耳”是希望 ,他们幻想“腾云驾雾的神仙”是希望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古人还会幻想些什么,来寄托他们的美好愿望呢? (5)学生交流。 问题二:20世纪的这一百年又是什么样的? 过渡:是呀,在过去的上百万年中,这一切的一切只能是幻想,然而,在二十世纪,仅仅一百年,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好,下面我们来交流第二个问题:20世纪的这一百年又是什么样的? (1)学生读句子,交流理解,师依据学生回答评价,指导。 (2)出示第四节第一句话,引导学生发现分号前的部分是人类的“发现”,分号后的部分是人类的“发明”。 (3)区分“发现”和“发明”。 (4)交流:还知道哪些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 过渡:通过文中的例子和同学们举的例子,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的巨大科技成就。文中有一句话也来形容20世纪的巨大成就。 (5)出示诗句,学生谈理解。 【应对策略】 ①师引导学生读诗,除了感受到“发明发现”多之外,还感受到了什么?(屏幕出示雪景图,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进而理解不仅数量多,而且范围广,出现的迅猛) ②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感情。 ③点明诗的出处,了解引用的好处。(作者通过引用古人诗句来说明二十世纪的巨大科技成就,以后大家也可以在写作中加以运用。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上网找到这首诗,读读背背。) 过渡:正是因为这些发明和发现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其改变程度甚至超过了人类过去上百万年的总和。 (6)引读“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7)联系生活实际交流,人类的哪些发明或发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应对策略】 若学生交流不出,引导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交通等方面进行交流。 (8)引读“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4.回归整体,解决疑问。 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1.体会作比较的妙处。 【应对策略】 老师引导:学到此老师有个疑问,既然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直接写二十世纪的巨大科技成就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写过去上百万年人们的生活状况呢?——作比较,衬托20世纪巨大的科技成就。二十世纪不愧为“呼风唤雨的世纪”,回读课题。 2.评价过去的这一百年。 引导:如果让你评价一下过去的这一百年,你会如何评价呢?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屏幕出示: 这是 的一百年! 3.难怪罗素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引读)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 4.总结:的确,是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科技改变了我们这个时代,在科技创造一个又一辉煌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忘记有些“发明”(如导弹、原子弹)也在破坏着人类的和平、安宁和幸福。尤其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更是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所以,希望同学们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努力掌握科技知识和本领,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东西,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幸福。 5.拓展阅读。 介绍路甬祥(照片),推荐《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屏幕出示: 路甬祥 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介绍了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百万年:没有…… 科技 作比较 百 年:发明 发现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8【教材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理念】 科技说明文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感人的场面,但是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自由的朗读,通过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帮助释疑,大胆想象,辩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咀嚼文本精华,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情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走向知识、语言、精神的同构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子,会写12个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间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计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 一、抓重点词语,直接导入 说说“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是运用法力“呼风唤雨”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这个词语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擎领的作用,整篇课文围绕这个词语展开,深入直至结束。从远古时代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做出那么多的创造发明,处处有“呼风唤雨”的存在。所以,把“呼风唤雨”这个词语置于课始,通过解读、说话的形式,使课文的展开有很清晰的起点。 二、读好课文,整体把握语文之本 1.通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大声读、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将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琅琅上口,通顺流利。 2.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 3.展示读书,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范读、速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位学生透透彻彻的课文读熟,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深入,对文本的把握才能正确到位,并且让学生了解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除了把每一部分的内容连起来以外,还可以找文中的重点句子,根据文意进行补充,或者运用句子直接概括。 三、构建有效对比,深入学习课文 (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完成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2.请同学展开想象,各个学习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3.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交流。 4.师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人们渴望能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神奇力量,而20世纪,人类依靠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选择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在想像中“亲历”农耕时代人类生活的情况。这样全方位的参与文本,参与课堂,是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人类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以及神话人物。 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作进一步的铺垫。 (三)体会20世纪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个世纪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同学读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和引申义。 3.朗读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体会“发现”和“发明”的意思,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4.体会“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的用意。先让学生互相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补充说明,从而明白科学技术一个世纪的发展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 (设计意图)从远古时代人类完全依赖自然的农耕生活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的现代生活,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两个有效地对比:一个是古时候人类只能利用想像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如今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神话;另一个是从时间上进行对比人类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如今人类日新月异的生活。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然明白了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而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布置作业,拓展文本 1.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20世纪的发明和发展,并与家长、老师或同学探讨他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可以自由组合,并将资料进行整理,制成手抄报。 2.尽可能多的访谈调查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和梦想。 (设计意图)这两个作业的布置,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语文教学不仅仅限制在课堂,让语文课真正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9【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正确理解新词。 2、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神话故事《西游记》。 二、谈话引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刚才我们谈到古时侯的人们往往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话故事,那么美丽的神话能否变成现实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29课去验证一下吧! 2、读题质疑,理解词语“呼风唤雨”、“世纪”。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检查自学情况: ⑴ 认读新词。 ⑵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⑶ 解决简单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谁呼风唤雨?怎样呼风唤雨?) 4、过渡: 你是从哪里找到答案的?导入学习第2自然段。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⑴ 齐读第2自然段: 说说读懂了什么? ⑵ 结合理解设问句,区别“发现”和“发明”。 ⑶ 过渡: 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那么在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呢? 3、指导学习3、4自然段: ⑴ 默读3、4自然段: 重点词句圈圈划划,同桌交流。 ⑵ 集体交流: 说说20世纪前人们是怎么生活的? (理解“依赖自然”、“农耕社会”。) ⑶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一说,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如果让你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你愿意吗? 过渡: 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而古时侯的人们只能把这些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话。 ⑷ 结合课文说一说: 古时侯的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理解“千里眼”、“顺风耳”。) 猜一猜: 古时侯的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 想一想: 当时这些愿望为什么不能实现? 过渡: 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⑸ 看课件展示(登上月球、潜入深海……)。 ⑹ 同学们交流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⑺ 出示一组老师收集的资料,交流: 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齐读第4自然段。 ⑻ 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 4、总结朗读: 同学们,此刻,我们回过头来朗读第1自然段,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四、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过渡: 20世纪,人类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21世纪,我们人类还将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 2、畅谈:请你大胆推测,21世纪,科学技术还会创造出哪些奇迹呢? 3、赠言,提出希望。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 科技→发现和发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0【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木斯大学附属小学 许相华】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相信学生,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发挥主体作用的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如,在《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中,随着课文的深入学习,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科技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奇迹?以此来改善我们的生活?学生便由此展开想象,畅所欲言:可以用月球尘土做成香皂,供人们使用,因为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功能;可以制造能折叠的房子,如果居住地的环境被污染,可以搬到环境优美的地方;还可以研制出会飞的车,遇到交通堵塞,能飞起来……这些回答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出来的。我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肯定,并夸奖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这样一来,他们就会继续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驰骋,许多想法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这堂课也上的非常生动、活泼。所以,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展示的机会,提供展示的舞台,只要你相信他们能行,他们就一定行! 【浙江省诸暨市街亭镇小学 沈可文】 〖打开窗户,走进生活·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在课堂上实施教学生活化·引导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由于儿童生活的空间限制,生活经验积累得比较少,一些教材在教学时需要与学生生活建立一种联系,引发心灵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 《呼风唤雨的世纪》中讲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课后安排了一个选做题:“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我们觉得,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老年人、中年人还是年青人,对于这几十年、十几年乃至近几年来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都是有所感受的。让孩子向成年人作些了解,听听他们举出的前后对比的例子,对课文的理解就加深了。而且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次语言交际的实践活动。 【湖北省当阳市穿心小学 李冬粤 朱传莉】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启迪深思,拓展创新思维〗 使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由于学习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可以促使不同领域的信息融合、互补和泛化。从而触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如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时,先运用多媒体,播放二十世纪人们在科技方面取得了的伟大成就,在对原文精读细究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思考:你还知道哪些科技成果方面的例子?一下子便打开了学生的话闸子:空调、洗衣机、冰箱、微波炉、磁悬浮列车、因特网、移动电话、mp4……利用多媒体,的确能启迪想象,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火山喷扑而出,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1【教材解读】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三十年前的老照片。 2、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和爸爸妈妈相比,他们小时候和我们现在有什么不同? 生举例说一说(展示老照片)。 2、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学生齐读,说说呼风唤雨这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3、指导,理解呼风唤雨的意思。 4、再读课题,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路甬详的生平简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间读准确,把新词圈画出来。 2、汇报字词学习情况: ⑴ (课件出示)本课新词。 ⑵ 指名认读。 ⑶ 齐读。 ⑷ 请学生介绍都有哪些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先说说已经知道的词的意思。 ⑸ (课件展示)因特网、原子核农耕社会,相关画面协助理解词语的`意思。 ⑹ 课件展示本课生字,小组交流学生字。 四、再读,熟读课文,提出问题 1、熟读课文: ⑴ 提出读书要求: 把读的不太好的,多读几遍,也可以请别人给你提提意见。 ⑵ 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⑶ 进行评议。指出不足进行练读。 ⑷ 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一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⑸ 全班交流,指名谈一谈读后心中的体会。 2、提出问题: ⑴ 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有: ① 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② 发明和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③ 什么是农耕社会? ④ 什么是原子核? ⑤ 百亿光年是什么? ⑵ 若是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引导学生解决如③、④、⑤;有价值的问题留待下一节课解决如①、②。 五、指导写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 师:请同学说一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潜、幻、懒。 3、自由练写三遍,全班评议展示。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2【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大意。 3、紧扣课题,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感悟设问句的作用和学习文章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与家人探讨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 2、尽可能访谈调查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的生活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与梦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 2、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3、交流感受: 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1、打开课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⑴ 读读写写: 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自己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难写的多写几遍。 ⑵ 想想说说: 课文主要讲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⑶ 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记。 2、小组检查交流: 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读懂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好的读书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反馈: ⑴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⑵ 检查自学情况: ①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②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③ 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④ 指名轮读课文,学生评议。 ⑶ 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四、紧扣课题,学习第1、2自然段 1、集体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 应读出坚定、不容质疑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 指名读第1句: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⑵ 出示句式: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学生比较,感悟设问句的作用。 ⑶ 齐读第二自然段。 ⑷ 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能呼风唤雨? 指导朗读第2、3句,体会感悟。 ⑸ 练习: 选词填空,在语境中理解发现和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异同: ① 爱迪生( )了电灯。 ② 地质学家在这里( )了大油田。 ③ 由于下雨,我们( )了郊游计划。 ④ 在大家的努力下,校园环境得到了大大的( )。 ⑹ 小结: 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 3、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自由口头填空: 20世纪是个( )的世纪。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观 改变 发现 发明 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复习导入 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创造奇迹、幻想变成现实、人类生活大大改观的呼风唤雨、非同凡响、神通广大的世纪。在这个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究竟有多么大的不一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探究。 二、独立阅读,拟小标题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资料,进行了调查访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的第3、4、5自然段。 2、独立自由朗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给每一个自然段拟个小标题。 3、选择自己最喜欢或信息储备最多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三、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1、教师出示三个专题: ⑴ 昨天的幻想(第3自然段)。 ⑵ 今天的现实(第4自然段)。 ⑶ 明天的畅想(第5自然段)。 2、出示研读方法: ⑴ 找出最能反映本专题的词句。 ⑵ 细细品读这些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⑶ 讨论怎样读好这一段落。 ⑷ 独立练读,再小组朗读相互评议。 ⑸ 小组互相交流,补充各自搜集、调查到的材料。 3、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你们最想研读哪个段落? 4、按要求合作研读、交流、评议。 四、专题汇报,全班交流 1、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昨天的幻想: ⑴ 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举例说说人类是怎样依赖自然的。 ⑵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结合所看电视节目谈认识。 ⑶ 猜想古时候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想。 ⑷ 结合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⑸ 你最喜欢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汇报交流4自然段──今天的现实: ⑴ 书中举出了哪些科学技术成就事例,涉及哪些方面? ⑵ 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事例?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便捷? ⑶ 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3、汇报交流第5自然段──明天的畅想: ⑴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 ⑵ 说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五、回读全文,抒发感受 1、为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而自豪,根据自己的体会、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师总结全文: 我们在享受20世纪科技成果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老师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爱好;思考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 六、选做作业 1、小练笔: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2、组织奇思妙想擂台赛: 古代的幻想,今天的现实。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设计师,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