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教案
范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教案(通用16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明确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2)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3)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7.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因此,“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二.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明确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四.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五.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窟窿劝告软硬狼群法则后悔盘缠叼走街坊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三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联系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竽、郭、腮、彻、械”等5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雅、彻、械”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幽雅、彻底

  2、朗读课文,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难点:学习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2、说说怎样学习寓言故事。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则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想办法识记字形。再画出新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齐宣王编排蒙混过关

  (2)理解词语:

  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竽,一种乐器;充数,凑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次的充作好的;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装腔作势:腔,腔调;势,姿势。故意装出某种腔调,做某种姿势,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待遇:本课指报酬。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寓意。

  1、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但他却混到乐队里,最后还是露出了马脚,只好偷偷逃走。)

  2、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针对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

  (1)小组内交流、讨论。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梳理问题)

  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么滥竽充数的?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3、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解决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引导学生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然后指导朗读并表演,体会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的)

  3)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

  (结合上文的讲排场来理解。)

  4)后来,齐宣王死了……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解决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4、分析人物,揭示寓意

  (1)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想一想,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或类似“滥竽充数”的事吗?说一说。

  (4)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其他的意义。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也希望同学们要有真才实学,因为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不要做第二个“南郭先生”。

  2、假如,同学们现在碰到了南郭先生,你会怎样对他说呢?

  五、布置作业。

  1、小练笔:南郭先生偷偷地逃走了,可是,却有些让人担心,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现在的说法是“下岗”,下岗后的南郭先生会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帮他出出主意吧!题目:南郭先生下岗以后(也可以自拟题目)

  2、请将这则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A 案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读正确字词句。

  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了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适时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a.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b.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c.出示句子,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妻、虱。

  2.写字、写词。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妻把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女连起来。刺左半部是不是束。

  第 二 课 时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 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 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教师介绍扁鹊其人。(略)

  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被人们广泛传颂。因为故事虽然简单,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和第六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a.交流学生的疑问。

  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等道理。

  c.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例文:

  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蔡桓公,我读了你的故事,虽然你是国君,你又快死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你两句:扁鹊是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评得没错。我快死了,没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从我的事中吸取教训吧!那个词叫什么?对,叫防微杜渐吧!

  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写正确。睬:右半部撇下不要写成米。蔡:祭的第五笔是フ第六笔是捺。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教案 篇5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

  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a、交流学生的疑问。

  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得他,又会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是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的道理。

  c、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比较字形:肠、烫、汤。

  指导书写:睬、蔡。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1、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羸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2、出示句子:

  3、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交流讨论,感悟课文。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汇报纪昌是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a、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叫他开弓放箭?

  b、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本领,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c、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妻、虱。

  2、写字:重点指导"冒妻刺"。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⑵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⑶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教案 篇8

  一、课文简析。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人的羊被狼叼走了,他没有及时修补羊圈,等羊又被叼走后,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修好了羊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了问题以后要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继续受损失。《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为了使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用拔苗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

  二、生字及笔画

  (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

  (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寓言: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街坊:同街巷的邻居。

  后悔:为了过去的作为或为了没有做到的事而感到懊悔。

  揠苗助长:意思是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

  巴望:盼望;希望。

  焦急:指非常着急。

  自言自语:指自己对自己说话。

  筋疲力尽:意思是指精神疲乏,气力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五、近义词。

  后悔——懊悔、劝告——劝说、巴望——盼望、焦急——着急、街坊——邻居、

  筋疲力尽——精疲力竭、急忙——赶忙、终于——终究、自言自语——喃喃自语。

  六、反义词。

  后悔——无悔、明白——糊涂、筋疲力尽——精神抖擞、急忙——悠闲

  七、多音字。

  1、圈

  [ quān ]圆圈、花圈。

  [ juàn ]猪圈、羊圈。

  2、转

  [ zhuǎn ]转达、转弯。

  [ zhuàn ]转圈、转动。

  3、尽

  [ jìn ]尽心、尽力。

  [ jǐn ]尽量、尽管。

  八、段落大意。

  1、《亡羊补牢》

  第1自然段,写了养羊人的一只羊被狼叼走了。

  第2自然段,写了街坊劝养羊人修一修羊圈。

  第3自然段,写养羊人目光短浅,认为没有必要修羊圈。

  第4自然段,写养羊人又丢了一只羊。

  第5自然段,写养羊人后悔没听街坊的劝告,赶紧修好了羊圈,羊再也没丢过。

  2、《揠苗助长》

  第1自然段,讲述了古时候有个人总是盼着自己田里的禾苗快快长大。

  第2自然段,写了有一天,他想出了帮助禾苗长高的办法,并按照这个办法去做了。

  第3自然段,写了他回家告诉家人,他让禾苗长高了一大截。

  第四自然段,写了这个人“揠苗助长”的结果。

  九、课文提问。

  朗读课文。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1)亡羊补牢:羊逃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时改正,而且还不断地错上加错,时间长了,最后可能连自我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2)揠苗助长: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读一读,说说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他在田边转来转去。◆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分析:第一组中,第2句比第1句多了“赶紧”这个词,说明养羊人知道了修羊圈的重要性,急忙去堵窟窿。第二组中,第2句比第1句多了“焦急地”这个词语,写出了那个人希望禾苗快点儿长大的急切心情。生活中有类似“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事例吗?和同学交流。亡羊补牢事例:期中考试没考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赶快查缺补漏,争取期末考取得好成绩。

  揠苗助长事例: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孩子小小年纪就被逼着学钢琴、学英语,还不停地为自己的孩子找培训班,找家教来补课,这样对孩子不但没有成效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厌学。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理解《郑人买履》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习重点】

  学习并掌握文中一词多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

  【学习难点】

  理解《郑人买履》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自学、引领、讨论、点拨

  2、查、划、写、记、练、思

  【教学准备】

  《古代寓言二则》课堂学习活动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先说个谜语给大家猜猜,请听好: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学生回答谜底)

  “鞋”在古时候也叫“履”。这节课我就带着我们聪明的同学们穿过时空隧道,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去看一看在那儿发生的一个与鞋有关的故事——《郑人买履》。二、目标展示

  首先请同学们来熟悉并解读下学习目标

  1.能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理解《郑人买履》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三、活动方案

  活动1:熟读翻译课文

  1、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是寓言故事,相信同学们对于寓言的阅读不在少数,不过我们今天接触的是文言文。首先我们要学会古文是如何来朗读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同时请2位同学上黑板演示要注意的字音,3分钟之后请每小组代表来朗读,注意正确停顿、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

  2、同学们读的都非常棒。读书读书,朗读固然重要的,但是古文我们还需要能够读懂文意,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来向大家说说你学到了哪些文言字词?你能够翻译整篇课文吗?等下请同学们向大家展示下你完成的预习问题三。

  活动2:文言现象积累

  到此我们学习掌握了一些文言字词,那同学们,你觉得那些文言字词是需要重点掌握,哪些句子是与众不同的呢?请小组讨论并向大家展示:

  1、归纳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1) 自度其足:动词,(duó)量长短

  (2) 吾忘持度:名词,(dù)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2、 通假字:(1)而置之其坐 :同“座”,座位

  (2)反归取之:同“返”,返回

  3、特殊句式积累:

  (1)定语后置句:郑人有欲买履者------有欲买履之郑人

  (2)倒装句:何不试之以足?------何不以足试之?

  活动3:读懂了文章的大意,现在就需要我们来思考文章的内涵了,首先告诉大家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个故事中你们发现什么秘密了吗?而这个故事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启示?

  寓意:做事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相信以往的经验或书本上的教条是愚蠢的,不会成功的。

  启示:告诉我们书本上的东西并不一定可靠,根据现实需要大胆地试,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随机应变,不可顽固守旧,不知变通,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活动4:尝试背诵课文及重要字词→小组内一对一背诵,过关

  四、归纳总结

  这是我们学的第一篇古文,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我们都有什么收获?

  示范:1、这节课我掌握了这些重点文言字词;

  2、我能够翻译整篇文章大意了;

  3、我从这节课中了解了《郑人买履》这则寓言的…寓意;

  4、从这两则寓言中我能够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并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了。

  五、教师小结

  这则寓言中的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因而闹了大笑话,说明这个郑人的思想僵化、不知变通。而我们以后就要引以为戒,要做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人。

  【答案】1.(1)《韩非子》 战 法2.duó dù 3.(1)郑人/有欲买履者4.(1)量长短 代词,代量好的尺寸 5.(1)先自己量好脚的尺码,却将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2)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6.(1)坐,同“座”,座位。 (2)反,同“返”,返回。 7.郑人买履 讽刺了那些固执己见,墨守成规,处理问题不从实际出发,不敢大胆尝试的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理解《刻舟求剑》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习重点】

  学习并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

  【学习难点】

  理解《刻舟求剑》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自学、引领、讨论、点拨

  2、查、划、写、记、练、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①了解寓言的特点,理解寓言的寓意。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获得启示,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白兔和月亮》:

  ①介绍寓言。 ②解读寓意。

  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周国平先生的人生寓言。

  说起寓言,同学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拔苗助长、掩耳盗铃 狐假虎威、丑女效颦、南辕北辙、叶公好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

  师: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看来平时积累很重要。大家喜欢这些寓言故事吗?

  (点评:内引以往的学习经验,首次强调课外积累,走近寓言。)

  有谁能说说寓言有什么特征?

  (寓言,它总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上的启示。)

  师 那么从“丑女效颦”这个寓言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地模仿别人。)

  师 作家严文井将寓言比作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现在再读“丑女效颦”这个故事,除了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寓意外,换个角度看,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师 瞧,这就是魔袋,我们取出了比袋子要大的东西。一个寓言故事只要你用心去读,就可以读出许多理趣,读出许多智慧。下面请欣赏第一个魔袋《白兔与月亮》,看你能取出哪些东西来呢?

  (点评:归纳寓言的特点,为下面多角度解读寓言作好铺垫,走进寓言。)

  也可选择“守株待兔”:

  1、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

  2、一次幸运不等于永远幸运。

  3、人不要存侥幸心里。

  4、不要死守着过时的经验不放,否则会失败的。

  狐假虎威:

  1、我们要善于识破那些像狐狸一样狡猾的人的伎俩。

  2、从老虎的角度得出寓意:要分析形式,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3、从狐狸的角度得出寓意:遇到危机情况,要像狐狸一样机智、灵活。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①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归纳寓意。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③学会把寓言与生活结合,指引正确的人生道路。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归纳寓意。

  教学难点

  多角度概括寓意。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幻灯片1:寓言是智者的语言

  以苏代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成功劝说赵王退兵来说明用寓言来说理往往能取得极佳的效果。

  2、回忆以前学过的寓言,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下寓言的特点。

  寓言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文章,往往用虚构的故事或者拟人的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板书:短小精悍虚构拟人寄寓哲理)

  3、推荐一位专门讲寓言的智者伊索。幻灯片2:伊索介绍

  4、揭示课题《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它们都选自古希腊著名的寓言集《伊索寓言》。幻灯片3课题

  二、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一)整体感知:集体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认识赫耳墨斯。

  1、学生介绍赫耳墨斯,分析赫耳墨斯形象。幻灯片4:赫耳墨斯图像

  他父亲是宙斯,天上地位最高的神,传说赫耳墨斯多才多艺,是众神的使者,掌管商业、交通,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引导:课文结尾说“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也就是说赫耳墨斯是这样一个人,我们同学同意课文的说法吗?

  (二)研读讨论:刚才同学能从寓言情节入手分析得出自己对人物的感悟,非常好。可是还有一些情节没有去体会。默读课文,寻找新的发现。

  1、赫耳墨斯为什么先问宙斯雕像的价钱,而不直接问自己的价钱?

  2、“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幻灯片5:从赫耳墨斯下凡的目的看出他爱慕虚荣;从“笑着问道”看出他连宙斯、赫拉也看不起,妄自尊大;从他的想法更看出他自命不凡;而只能作个饶头的回答,则无异于给他一记当头棒喝,对他是个绝大的讽刺。通过这样的故事情节,人物的缺点错误越来越明显了;而情节结尾的出乎意料,更造成了极强的讽刺效果。明确寓言写作上的特点:寓言有辛辣的味道,带有讽刺意味;结尾往往出乎意外,而又在情理之中,这种情理,又恰恰是寓意之所在。

  带着感悟再次朗读课文,读出生动的语气。

  (三)归纳寓意。

  1、引导:假如你是赫耳墨斯,听了雕像者最后的回答,你会受到什么教育?

  2、寓意的归纳有以下几种形式,学生依次一一回答。幻灯片6:

  寓言讽刺了……

  寓言告诫我们不要……

  寓言启示我们应该……

  三、合作学习《蚊子和狮子》

  现在我们用刚才的思路来分析第二则。

  1、默读课文,分析蚊子的形象。

  2、根据你的理解,你觉得哪些情节可以不写或者略写?可是课文为什么这么写呢?

  3、幻灯片7:A.我不太懂,请教大家B.我读懂了,告诉大家C.我有异议,请求评判

  应讨论的问题:1、蚊子对狮子的挑战为什么要详写?

  2、为什么在“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还要加上被蜘蛛网粘住这个情节?明确:情节不同,寓意也会有不同。

  归纳寓意时,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种归纳寓意的形式,明白寓言带有一定的讽刺劝诫意味,以反面说理为主要形式,但读者也要从正面明白道理。

  归纳寓意后,提示异议:同学们还能从这则寓言里得到更多的启示吗?明白寓言像一个魔袋,能从里面取出更多的东西。小组讨论。

  学生练说后出示幻灯片8:

  1.蚊子战胜了狮子,但蜘蛛却战胜了蚊子,说明一物降一物。

  2.蚊子虽战胜了森林之王狮子,却败在蜘蛛手里,说明强中自有强中手。

  3.虽然蚊子是偶然撞在蜘蛛网上,但它的失败也是骄傲的'必然结果,说明偶然之中有必然。

  4.蚊子是很聪明,但也有失败的时候,说明智者也未必常胜。

  5.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激励我们要敢于挑战强者。

  如果从局部看,还能有这样的启示:

  6.“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我比你强得多。”告诉我们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照样以弱胜强。

  7.“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进攻狮子,启发我们竞技的时候营造气势,为自己助威很重要。

  8.“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警示我们危险常在麻痹大意时发生。

  9.蚊子临死前的叹息,说明它已悔悟,但生还希望渺茫,警告我们有些错误即使很小,也会产生严重后果,甚至丢了性命。

  带着感悟朗读课文,读出蚊子的自信与骄傲。

  四、生活体验,学会运用寓言。

  我们也会在生活中碰到类似的事,你会把它跟寓言联系起来吗?

  幻灯片9:D.我会反省,告诫自己E.我会运用,劝说别人

  学生练说:什么情况下,怎样告诫自己或劝说别人。

  设置情境:考试顺利时,考试失利时;朋友自命不凡时;……

  通过练习明确:寓言是用文字画的漫画,是漫画了的生活。如果我们读寓言能够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也就不辜负那些编寓言的智者了。

  五、推荐名著。寓言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故事,这么好的故事同学们还想不想再看?可以到《伊索寓言》这本名著中去看。幻灯片10:介绍《伊索寓言》。

  幻灯片11:以寓言自省,以寓言劝人,让我们少走弯路,让我们多长智慧。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教案 篇12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寓言二则》全篇演示、农夫拔禾苗的过程。

  生字、生词卡片。

  从课外查找有关寓言的知识、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揠苗助长》)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是“篇”)

  二、教学《揠苗助长》

  ①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

  a.学生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b.按照“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c.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学习生字。

  a.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

  b.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

  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c.巩固生字。

  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开火车读)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③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四个问题:

  a.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他的心情怎样?将描写他心情的词句画出来。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

  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巴望、焦急。

  出示重点句子,体会种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点儿出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要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b.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

  用软件演示种田人拔苗的过程,朗读第2段,要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

  读第3、4段,体会种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来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c.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d.我们已经知道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

  ④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教案 篇13

  导学过程:

  预习提纲

  1、查找关于寓言的资料。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第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熟字新解,理解课题。

  1、板书“亡、牢”: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

  2、板书“羊、补”:

  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回?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什么?

  ⑵“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他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 _______)(板书:不听劝)(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⑷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板书:又少一只羊)

  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___。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

  结合理解“从此”:“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开始。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

  (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⑸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5、齐读课文。

  6、(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四、回顾全文,揭示寓意

  1、齐读全文。

  2、(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五、指导书写,识记生字。

  (一)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二)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

  六、总结

  《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未晚也!”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利用工具书掌握它。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

  三、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1、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2、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3、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 硬要

  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坐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想法对?为什么?

  四、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组织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

  B角色:朋友

  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六、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要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教案 篇14

  学习目标:

  1、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初步练习浅显文言文的阅读。

  3、学习几个文言实词与虚词。

  学习重点:目标1、3

  学习方法:诵读、讲读、讨论交流

  学习时数: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阅读序幕

  寓言故事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最凝炼的精神财富。寓言故事篇幅虽短,寓意却非常深刻,它对我们的精神修养的培养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古代典籍中,就记载着许多这样的寓言故事(引入对《韩非子》《吕氏春秋》的'简介)。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选址《韩非子》和《吕氏春秋》中的这两则寓言故事--

  二、阅读主场

  (一)教师讲解文言文诵读的基本要求,并范读课文。

  1、读准字音(通过注释、字典了解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的正确读音)。

  2、读准停顿(通过注释、字词典或其他参考书,了解短语和句子的含义,不把短语和句子读断)。

  (二)学生先独立进行诵读练习,再互相读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

  (三)讲解两则寓言故事。

  1、讲解时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句子。

  《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鞋)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有个想买鞋的郑人)

  何不试之以足(状语后置,用脚试试)

  先自度其足(量长短)置之其坐(通假字,“座”)

  至之市(到)吾忘持度(尺码)

  反归取之(通假字,“返”)市罢(停止)

  无自信也(宾语前置,不相信自己)

  《刻舟求剑》:

  遽契其舟(雕刻)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儿,这里)

  不亦惑乎(迷惑,糊涂/“不亦……乎”,反问固定格式,不是……吗?)

  2、随意抽两三个学生复述故事。

  (四)学习小组合作自选一则寓言故事,作尝试翻译练习。翻译结束后在班上交流,其他小组对所交流的翻译进行评述(翻译是否准确,是否有遗漏,语言是否流畅)

  参考译文:

  《郑人买履》--有个想要去买鞋子的郑国人,(到集市前)先测量了一下自己脚的大小,可是去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他拿到鞋子的时候说:“我忘了带尺码。”于是赶回家去拿尺码。等他再来到集市时,已散场了,他自然没能买到鞋子。别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脚试试大小呢?”他回答道:“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有一个过江的楚国人,他的剑在船行驶的时候掉到了江中,他立刻在剑落水的船身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就是我的剑掉入水中的地方。”等船靠岸了,他就从做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是行驶的,剑是不动的,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五)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自由发言。

  如果你是那个想要去买鞋的郑国人,或者是那个过江的楚国人,一定不会像他们那样愚蠢的说话和办事。那么,现实生活中真有那样的人吗?

  (六)由上面的自由发言引出对寓言寓意的讨论交流。(仍以提问方式展开。讨论前学习小组先进行组内交流。)

  这两者寓言故事的内容(或要反映的寓意)有何相似点和不同点呢?

  相同点:

  主人翁都办事不灵活。

  不同点:

  《郑人买履》:讽刺那些只相信教条,不相信实际的人。

  《刻舟求剑》:比喻办事刻板,不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形势改变看法或做法。

  三、阅读尾声

  (一)研究“探究练习”二、三。

  (二)讨论学习小组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课堂背诵课文。

  (四)家庭合作练习作业:

  向家长流畅背诵两者寓言故事,请家长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谈谈他们对这两则寓言故事的理解或看法,以“有感于”(填写其中一则寓言的题目)为题写一段话。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教案 篇15

  一、教材分析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指生动的小故事。通常情况下学习寓言,必须先了解这个寓言所叙述的故事情节。然后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即寓意。而在语文课里学习寓言,除了要做到上述两点外,还要注意寓言中有哪些语言因素可以学习、训练和借鉴。这样,无论对教,还是对学,都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本课三则寓言,包括了《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和《南辕北辙》,每则寓言的题目都是一个成语。三则寓言内容不同,蕴含的道理不同,行文的特色也不同,因而在教学中也应该采用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方法,并有不同的侧重点。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在位时,每次都要300人的乐队一齐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混在里面凑数,照样得到很高的待遇。齐湣王继位,要每个人单独吹给他听,南郭先生混不过去了,只好偷偷逃跑了。其寓意是: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文章采用对比手法写了齐宣王和齐湣王听竽的不同方式和南郭先生的不同表现。教学上可侧重创造性复述的指导,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诸如“300人一齐吹竽时的场面、声势是怎样的?”“南郭先生请求参加吹竽队时的表情、话语是怎样的?”“南郭先生装腔作势时的具体表现和混不过去的狼狈相又各是怎样的?”等等。

  《买椟还珠》讲的是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珍珠。他把宝珠装在用名贵的木料雕成的盒子里,装饰得十分美观。郑国有个人出高价买下盒子,却把放在里面的宝珠还给了商人。其寓意是:看事物不能只重华丽而不追求实际价值。这则寓言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故事内容,后面是作者的议论。而寓意的揭示可从作者的议论中去体会概括。而教学的侧重点在于“探究原因”的指导。即:“珠宝商为什么要把盒子做得很考究?”“郑国人肯出高价的动机是什么?”等等。

  《南辕北辙》讲的是有个要到楚国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他却坐着马车往北飞跑。当朋友提醒他时,他还自恃优势,强词夺理,继续背道而驰。其寓意是:办事要行动和目的一致。如果方向错了,那么再好的条件也是徒劳的。本则寓言多对话,故应侧重于朗读的指导。应注意不同身份的人说话时的不同语调、语气。

  二、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不能只重表面华丽而不追求实际价值”、“办事要行动和目的相一致”的道理。

  2。读、写、默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后“读读写写”中指定的有关词语。

  3。会用“然后”、“越……越……”等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滥竽充数》。

  一、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1。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课后“读读写写”中指定的词语。

  二、检查交流,抓好基础训练

  1。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竽(jiānlàn)帮(sāisī)

  买(màidú)北(zhéchè)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脾( )断( )雕( )

  牌( )继( )难( )

  3。全体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整齐和流利。

  三、解题读文,整体感知内容

  1。“竽”指什么?“滥”什么意思?谁在滥竽充数?他混过了吗?

  2。“椟”指什么?既然买下了为什么又要去还掉?

  3。“辕”指什么?“辙”是什么意思?这里的“辕”借指什么?南辕北辙的结果怎么样?

  四、分篇读文,揭示蕴含哲理

  1。学习《滥竽充数》

  ①自由读本则寓言。

  ②填表:

  ③比较表格中的内容,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学习《买椟还珠》

  ①珠宝商把盒子做得十分考究的原因是什么?

  ②文章哪些词句写出了这个盒子的考究?

  ③郑国人出高价买椟还珠的原因是什么?

  ④从作者的议论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3。学习《南辕北辙》

  ①寓言中的那个人为什么不听朋友的劝告?

  ②为什么说“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他离楚国就越远”?

  ③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抓住特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1。对《南辕北辙》进行朗读指导。

  2。对《滥竽充数》进行想象训练。

  六、布置作业,做到读练结合

  1。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用“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南辕北辙”这些成语?

  2。听写生字新词。

  3。用“然后”、“越……越”造句。

  4。在课外找一本寓言书来读一读。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教案 篇16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纳闷、毫不示弱、威胁等词语的意思。指导书写寓、焦、勃、疲。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角色的心情和语气。

  3.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通过表演和讲述,初步感知寓言形象的特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表演、讲述,感知寓言形象。

  预习单:

  1.读准生词,理解生词,完成课后描红。

  2.读通课文,查找其他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交流一下。

  说说你们对这些寓言故事的感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流传了有两千多年了,分别出自《孟子 公孙丑上》《战国策 燕二》这两本书。

  2.谁来读读两则寓言的题目。(指名、齐读。)

  二、预习检测

  1.请小老师到前面来,把生词带领大家读一遍。再指名读,纠正字音。

  2.你们理解了哪些词义,交流。

  结合课文内容,点拨理解词义,相机渗透方法。

  3.描红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笔画不容易写好,提出来,交流。

  相机指导:寓、焦、疲、勃的书写,临写两遍。寓的最后两笔要写规范,焦的四点底的写法,疲的撇、捺要舒展,勃的左边子的提笔要写准确。

  三、走进故事

  1.同学们,故事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请用简短的话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点拨: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宋国的农夫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快点长高,于是就把禾苗一棵一课地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鹬要啄食蚌,却被牢牢地夹住了嘴巴,它们相持不下,互不相让,被渔夫轻易地捉住了。

  交流、点拨、点评、提升。

  2.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到前面来展示朗读。

  指名两位同学分别读两则寓言,读好重点语句。师生共评:读出焦急的心情和兴致勃勃的语气,读出鹬威胁的语气和蚌得意洋洋的语气。

  (2)自由有感情地练读。男生女生赛读。

  3.同学们,故事很有趣,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表演或者自己讲述的方式来使故事留在我们的心里。

  讲故事和表演要注意什么?(可以补充语言,加入形象的动作和表情。)

  教师点拨:农夫来到田边,他会对禾苗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呢?想象一下,农夫和儿子有怎样的对话呢?渔夫捉住鹬和蚌的表情、语言会怎样?

  (学生自主准备表演、讲述。)

  4.指名展示,师生共评。

  四、总结

  同学们,我国古代寓言是充满智慧的,寓言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和《一课一练》中的字词部分。

  2.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对寓言角色作出评价,明白农夫和鹬、蚌傻在哪儿。

  2.揭示寓意,说出揠苗助长、鹬蚌相争的成语意思。

  3.自主探究,找到两则寓言的相同之处。

  4.拓展阅读,对照古文、寓言,初步感受寓言文化的特质。

  教学重点:

  对寓言角色作出评价,揭示寓意。

  教学难点:

  把握古代寓言的相似之处,感受寓言文化的特点。

  预习单:

  1.查找成语揠苗助长、鹬蚌相争的意思。

  2.拓展阅读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

  2.同学们,请用简短的话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揭示寓意

  1.寓言是我国古老的文学,它充满了智慧。我们的先人想通过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智慧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农夫和鹬、蚌的身上。请你评价一下他们,也可以说说自己读了故事后的感受。

  交流:预设,农夫的做法是错误的。应该按禾苗生长规律去做,不能操之过急。追问:身边有没有这样不顾事物生长规律,操之过急的现象呢?

  鹬蚌不应该这样互不相让,最后只会两败俱伤。追问:你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相似的事情呢?

  (配乐讲述故事: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楚、韩、魏、赵、燕、齐。(出示战国七雄图)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当时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

  2.这样的故事流传了二千多年,宋国农夫、鹬和蚌也早已成了我们民族文化中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铭刻在我们的心里。寓言故事的题目成了成语,流淌在我们的文字里,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广泛运用,这就是经典的文化。

  我们来交流成语揠苗助长、鹬蚌相争的意思。

  3.像这样的故事流传下来的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读读资料中的故事。挑选一则来讲一讲。

  指名展示、点评。

  三、对比探究

  1.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么多寓言,让我们擦亮发现的眼睛,去找一找这么多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你可以用笔在文中语句旁圈圈画画,写写关键词,想好以后可以小组交流。

  预设:

  (1)这些寓言故事简短有趣有趣、寓意深刻、给人启迪。

  (2)古代寓言都已经成为成语被广泛运用。

  (3)寓言故事中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而且这些形象具有反面的讽刺意味,即角色共有的傻。

  (4)语言生动、有想象的空间,适合讲故事和表演。

  指名交流。

  2.寓言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不仅我们国家,古希腊、印度都曾出现过优秀的寓言作品,我们来欣赏两则。

  (课件显示伊索寓言和印度寓言)

  学生自读,总结特点。(伊索寓言以动物为主,结尾揭示道理。印度寓言就是民间的故事。)

  四、作业

  1.完成《一课一练》中的阅读练习。

  2.尝试自由创作寓言故事。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