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
范文 |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精选17篇)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篇1课前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本课时目标: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句、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我会写 dàn hóng xí guàn liǔ shāo zhèng zhòng xū yào ( ) ( ) ( ) ( ) ( ) yán jiū gū jì tuī duàn guī lǜ zhú kě zhēn ( ) ( ) ( ) ( ) ( ) 2、把每个生字组两个不同的词 3、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从基础知识入手扫除字、词、句的障碍,理清文章的脉络,为顺利而深入地体会竺可桢爷爷对科学研究的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做好了铺垫。) 第二课时 本课时目标:运用各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 一年后) (二)第一次 (学习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 指导朗读。 4.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设计意图:结合重点词语体会竺可桢爷爷卓越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折射了他难能可贵的观察、记录、不耻下问的科学习惯,以及他为人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5. 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 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 (学习第6---15自然段) 1. 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 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 齐读 4. 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2)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 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 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设计意图:常言道:言为心声。细细揣摩文中对话,有助于领会人物内心世界,透视人物所思所想,传达人物所感所悟。领会了对话,也就领会了故事的用意,为我们真正走近竺可桢作下铺垫。)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 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 (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竺可桢爷爷在科学中这种重视调查研究,勤于观察,注重精确时间,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 搜集科学家的故事,下节课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设计意图: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板书设计: 7、第 一 朵 杏 花 竺 精 确 观 察 可 桢 一 丝 不 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 16 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解决策略:本课的学习,要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从而合作交流,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平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 材料补充: 杏花图片: 竺可桢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1890年3月7日,他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少年时代的竺可桢看到大自然经常给人类带来许多灾难,感到很痛心。他想:“要是人类能把天给管住了,那该多好啊!”于是,从那时起,竺可桢就天天观察天气的变化。后来,竺可桢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在北京北海公园了,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位老人,早晨由北门进,从南门处。晚上有南门紧,北门处。长年累月,很少间断,这位老人就是竺可桢。竺可桢到北海公园观察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来往生育,了解气候的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他边观察边把观察的结果记在日记里,几时年如一日,直到逝世的前一天,从未中断过。他记自然日记积累的资料,成为他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他发表的《侯物学》一书,就是研究这些资料所得的结果。 竺可桢的自然日记 “3月12日,气温最高5℃,最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北海冰融” 。 他进公园,不是像一般人那样为了游览,而是为了对公园里山水、花草等进行观察。他想知道:哪天北海的冰开始融化,哪天桃花开放,哪天白色的柳絮飞舞,哪天布谷鸟初次鸣叫……几十年对大自然的观察,练就了竺可桢一双敏锐的眼睛。他能从千树万枝中发现长出的第一片绿叶,从喧闹的城市噪音中听出第一声蛙鸣,透过空中密如蛛网的电线看到第一只燕子,从春风中辨认出第一丝柳絮……。他把看到的都记录在大自然日记里: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树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花。” “4月20日,燕始见。” “5月1日,柳絮飞。” “5月23日,布谷鸟初鸣” 观察这些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有什么用呢?冰融花放,絮飞鸟来,都是物候学的信号,它们同气候的变化关系十分密切。弄清楚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活动规律对气候的反应,可以用来预测农时,指导农业生产,还可供预报天气时参考。竺可桢就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在北海公园观察了23个年头,从而绘制出一幅十分珍贵的北京春季物候现象变化曲线图。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篇2一、教材分析 本课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第一课时 目的: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举、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2、组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的:运用各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 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第三课时 目的: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一、复习 指名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段。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三、通读全文,总结课文,指导应用。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五、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 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 (1)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2)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 2、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说。 3、将自己与别人的对话创造性地记录下来注意书写格式。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析疑。 5、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六、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高兴)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自豪)地说:“刚才。” 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肯定)地说:“是。”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篇3教学目标: 1、学会四个生字,会认“竺”、“桢”。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顷刻、估计、推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体会竺可桢爷爷的语言和动作,了解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 3、从竺可桢爷爷和小男孩儿身上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地兴趣和,对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正确评价人物,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强烈兴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在课前搜集竺可桢或其他科学家的资料,如:文章、生平简介、事迹、肖像、图片等,对竺可桢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类文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学习也越来越离不开科学,这一单元的五篇文章将带我们走近科学、了解科学。你将会听到享誉世界的科学家竺可桢的故事,还会身临其境地感受潜艇发射火箭的壮观场面。这些科学故事将会给你耳目一新的感受。今天我们走近科学家竺可桢。竺可桢是一位我国乃至世界都很了不起的科学家,许多同学在课前已经收集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一些资料,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个发生在竺可桢爷爷生活中的小故事,我相信:读完之后,同学们一定会有一些感受,也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 (板书课题:17 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学生说一说,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认真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三、再读全文,进一步感知人物。 1、默读课文。想一想: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集体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朵杏花》。 二、评议人物,激发情感。 本文有两个主要人物:竺可桢和小孩子。仔细读课文,你认为他们是怎样的人呢?从文中找一找。 1、学生默读课文,整理自己的想法,组织语言。 2、小组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抓住细节把握人物。 (1)竺可桢爷爷两次观察杏花的样子,以及观察的经过,可以发现竺可桢有着良好地观察习惯和方法; 从他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后的兴奋中流露出的对工作的深深热爱。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老少二人的对话,仔细体会竺可桢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 (3)抓住最后一段中竺可桢说的“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重点体会,深刻理解含义。 (4)师生一起总结竺可桢的性格特征。 3、想一想:小男孩听了竺可桢爷爷的话后,他是怎样想的,在第二年杏花开放前的一段时间是怎样做的,这件事将会对他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4、你喜欢竺可桢爷爷和小男孩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谈谈学了本课后的感性,可以从人物入手书法对科学家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科学领域的神往。 三、向课外延伸。 你知道哪些科学家?他们有哪些突出成就呢?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读了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也了解了一些其他的著名科学家,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无论是谁,无论从事的是那一方面的研究,都需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篇4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第一朵杏花和杏花有什么不同吗? (1)学生说:杏花开得最早的那一朵 (2)这篇课文就是竺可桢爷爷观察第一朵杏花的事情,知道他为什么第一朵杏花这么感兴趣呢? (3)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文读读相关的文字就知道了。 (4)学生读课文 二、新授 1.鼓励学生坚持读完课文。 2.我觉得看完16自然段读完就可以知道原因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小节。 (1)学生读课文 (2)读完这一段,你觉得哪个词语有研究价值? 学生说:我对精确观察这个词语有研究的意思。教师板书:精确观察 3.竺可桢爷爷是怎样观察的? (1)请大家自己读读2—5自然段。 (2)这些文字中,哪些能表现竺爷爷是在精心观察啊?(学生说:第一自然段) (3)再读第一自然段。哪些是竺爷爷精确观察的? 学生说: (4)出示: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从哪里看出是精确观察? 学生说:一朵一朵地数 学生说:竺爷爷是走近了杏花才数的,这样可以数得更加清楚一下。 学生说:四朵杏花开放的程度还是不同的。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程度的四朵花”,这样的观察才是“精确地观察”, (5)齐读这一个片断 4.请大家接着往下读。 (1)出示:“爷爷,您又来看花啦?”……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2)读完这个自然段,哪个词语给你的印象深刻啊? 学生说:“又”,这里可以看出竺爷爷又来看花了…… 学生说:“习惯地问” 竺爷爷看见桃花开了,会怎样问呢? (3)竺爷爷关注的是……(第一朵花开放的时间) 这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的优秀的习惯。 (4)齐读这个段落 5.学生接着读后面的段落。“哪天?今天开的。”……“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1)学生读完,教师语言过渡 (2)孩子发现了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时间,这里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对话,你们想读读吗?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个段落,分角色读(12—17小节) (3)学生分角色读 (4)读出竺爷爷此时的心情了吗?(学生说:兴奋、高兴、欢天喜地、激动)(5)为什么高兴呢?孩子的高兴是什么?(学生说:上次他不知道杏花开放的时间,这次知道了。)所以孩子会喊;电脑出示…… (6)竺爷爷的高兴是为了什么呢?(学生说:竺爷爷看到杏花开了) 竺爷爷到底有没有看见杏花开呢?(课件展示) 竺爷爷每年都知道杏花什么时候开?为什么要这么高兴呢? 所以竺爷爷高兴地问:(学生读) (7)指导朗读 孩子是想把第一朵杏花开的消息告诉竺爷爷,而竺爷爷则是想早点看见第一朵杏花。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师;觉得味道怎么样?)我们再来到读读,这次,女生来读竺爷爷的话,男生读小男孩。 6.老师读下面的语言:……这里又有哪些词语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啊? (1)他仅仅记下来的是一个日子吗? (2)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 (3)兴冲冲也能看出竺爷爷的心情非常好…… (4)指导朗读,特别是把你感受比较深的词语读好,好吗? (5)学生读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7.想想,在这些文字和那些精确的数据背后有什么呢? (1)出示:1974年2月6日,是竺可桢临终的前一天,在病危时,他还不忘作科学研究的记录,…… (2)师生交流 学生:在成功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 学生:是他认真的态度 学生:这源自于科学的热爱(教师板书) (3)每个观察,每个现象的出现能不让竺爷爷高兴和欣喜万分吗?所以当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了,他顷刻间……(电脑出示: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8.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文章的课题 (1)让我们带着……情感来读 (2)让我们带着……的感受来读 (3)带着竺爷爷的认真的态度来读 三、学生拓展练习 1.孩子们连杏花都被竺爷爷感动了,不是绽放是捧出啊,捧出的是对竺爷爷的敬爱,对他的热爱。 (1)齐读 (2)真想采集一朵杏花送给竺爷爷,我们读到的是杏花,我们想到的是杏花背后这位热爱科学事业的竺爷爷 (3)还记得竺爷爷的这段话吗?齐读“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样的词语”你们有什么想对竺爷爷说吗?请大家写下来,好吗? 1.学生动笔练习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篇5在《第一朵杏花》的教学过程中,我体会最深的是: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句意思的最主要的手段,也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读书瞻前顾后。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小学生理解课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是以感知课文所描述的形象为手段的,进行抽象的定义解释和逻辑分析都是不足取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其突出特点是以句解词,以句解句,即读书时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理解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其主要做法就是前后联系。 例如教学“‘是啊,杏花开了。’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这个句子时,课后练习要求“体会带点词语‘弯下腰来’、‘习惯地’的作用”。没想到学生在理解“弯下腰来”这个词语时发生了歧义,一个学生回答说:“从‘弯下腰来’我体会到竺爷爷是个非常认真观察的人,他弯下腰来是为了能够更清楚地观察杏花。”这个答案看似不错,由一个动作看出竺爷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也符合全文的主旋律。所以全班没有人提出明显的反对意见,只有几个孩子表示有补充。我请了其中一位,他说:“我觉得还可以看出竺爷爷平等地对待小孩,很尊重孩子。”我没有马上肯定这个孩子的答案,而是让同学们再读读书,特别注意联系前后文来读,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这一次,很多小手举起来了,他们发现:竺爷爷弯下腰来并没有再观察杏花,而是为了询问孩子,因此体会到“竺爷爷平易近人”才是对的。 在教学最后一段时也是这样。这段话是竺爷爷不止一次说过的话:“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学生不大容易理解,特别是对“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感到费解。我没有让学生去查词典理解“估计”和“推断”的意思,也没有作任何解释,而是让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第一段:当竺爷爷看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放了花瓣儿”,能不能估计出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大概时间?他可以作怎样的推断?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他可以根据四朵花开放的程度不同,来猜测哪一朵是今天开的,哪一朵是昨天开的,从而估计出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大概时间,比如“两天前”,或是“三天前”。这样的话,他就不用叫小孩子帮他留心观察,自己也不用再等一年才记录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了。可是,这样做虽然省事,却不一定准确。所以竺爷爷说“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这样把句子含义与具体行为做法联系起来,既大大地化解了理解的难度,又使这个句子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联系上下文助读促悟。 这篇课文最不容易读好的地方就是:竺爷爷和小男孩之间的那段没有提示语的对话。可是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就听出了他们只是简单地把这段对话读成一般的一问一答的语气。我不吭气,先引导学生学完了第一部分内容,也就是竺爷爷第一年看杏花的事,让学生体会到竺爷爷是一个一丝不苟、乐于探究的科学家以及他对第一朵杏花的特别关注。然后我请了几位同学分小节朗读第二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听后评价一下谁读得好,其中读第6小节的同学、读第7小节的同学和读第15小节的同学都受到了表扬,我问:“为什么他们读的内容多,反而读得更好?而有的同学读的内容少,甚至只有一个字,却读得并不好呢?”同学们无言以对,都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我。“因为缺少提示性的语言,所以内容越少反而不容易读好。你们看,‘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这里的‘竺爷爷!竺爷爷!”该怎么读?”“读得急切,读得着急。”学生回答。“对,因为后面有一个提示性的句子:是谁喊得这么急?那么,如果没有提示语,你能读好吗?老师给你一个法宝(板书: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试试看,用上这个法宝,给下面这段对话补上提示语,看谁补得最合情合理。”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学生填完以后,我不急着让他们把答案说出来,而是指名通过朗读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和语气,其他学生听后猜出他所使用的提示语。当然,读书是个性化的活动,这里我并不强求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只要是联系上下文的合理想象,我都给予认可。 比如第一句可以是“竺爷爷亲切地问、温和地问”(因为前面从“弯下腰来”已经知道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也可以是“竺爷爷好奇地问、奇怪地问”;第二句可以是“小孩子激动地说”,也可以是“小孩子兴奋地说、高兴地说”;第三句可以是“竺爷爷激动地问”,也可以是“竺爷爷急切地问”等等。孩子们能够揣摩出这段对话的提示语,从而读好对话,不也应该归功于他们对前后文的阅读理解吗?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篇6■预习与自学 ⒈春天的景色真美呀,请你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说说杏花是什么样子的?图上画了哪几个人?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⒉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规律 大概 估计 郑重 顷刻 ⒊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练习与作业 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绽开(zhàn dìng) 顷刻(qīng qǐng) 郑重(zhòng chóng) 规律(lù lǜ nǜ) 二、看拼音,写词语 liǔ shāo dà gài zhèng zhòng ( ) ( ) ( ) qǐng kè guī lǜ gū jì ( ) ( ) ( ) jīng què fàn chū míng mèi ( ) ( ) ( ) 三、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字,并将正确的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⒈院墙旁的一珠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 ( ) ⒉竺爷爷倾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 ( ) ⒊搞科学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 ) ⒋四朵杏花不同程度地开了花辫儿。( ) 四、选词填空 精确 正确 ⒈他对答如流,而且完全( )。 ⒉这次任务要求很高,计算结果一定要( )。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⒈时间像 ,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 ,吹 , 了河水, 了杏树的花苞。 ⒉竺爷爷 像 ,立即 地 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 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 杏花呀!竺爷爷 书房, 笔记本, 这个日子:清明节。 六、读下面的两句话,并写出带点词语的作用 ⒈“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⒉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七、照样子给课文中的对话,加上合适的提示语,并分角色朗读对话 “什么事情啊?”竺爷爷连忙问道。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拓展与延伸 月亮船 竺可桢与自然日记 竺可桢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1890年3月7日,他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少年时代的竺可桢看到大自然经常给人类带来许多灾难,感到很痛心。他想:“要是人能把天给管住了,那该多好啊!”于是,从那里起,竺可桢就天天观察天气的变化。每天清晨,他把温度计放在院子里,然后开始做操。做完早操以后,再把当天的温度记下来,从不间断。 后来,竺可桢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在北京北海公园里,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位老人,早晨由北门进,从南门出。晚上由南门进。从北门出,长年累月,很少间断。这个老人就是竺可桢,竺可桢到北海公园,是来观察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来往生育,了解气候的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他边观察边把观察的结果记在自然日记里。几十年如一日,直到逝世的前一天,从未中断过。 他记自然日记积累的资料,成为他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他发表的《物候学》一书,就是研究这些资料所得的结果。 聪明娃 文中的对话描写非常精彩,你能仿照文中的例子写一段对话吗?试试看,相信你能行!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篇7教学目标: 1、解决文中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学会给课文分段,理解本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特点。 3、初步体会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初步体会人物品质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图片导入 1、同学们,有一幅春联写得很美,我出上联你们来对下联,好吗?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2、这是我们上学期的学习内容,你们真棒!是啊,春天快到了,花儿们都绽放出灿烂的笑脸,今天美丽的杏花也来到我们四(5)做客了,你们瞧 3、出示杏花图 谁愿意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它的模样? …… 4、这么美的杏花吸引了我们,也吸引了竺可桢爷爷的目光,要知道竺可桢爷爷可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呢,让我们掌声有请我们的科学课代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竺可桢爷爷吧。 竺可桢 :浙江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师:听了他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 总结:每个人的成就都是与他的付出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发生在杏花和竺可桢爷爷身上的故事。 板书:第一朵杏花 指明读题:美美地读,让我们闻到花的香气。 二、解决生字新词 1、杏花的花瓣化生出了一些美丽的词语藏在文中等着我们一一念出它们的名字呢,你们看(出示词语)谁能把它们念得又标准又洪亮?自己先试一试? 2、你在读得时候觉得那些字音需要特别注意的?请带着大家读一读 指名领读 一株 泛起 吹皱 程度 仰起脸 曾经 精确 估计 掌握 兴冲冲 绽开 大概 郑重 规律 顷刻间 开小火车纠音、正音 3、注意仰右边的写法,不能和柳混淆 4、郑重怎么解释?带到文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 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出示辨析: 他( )声明,这件事与他无关。 他( )地考虑后,决定拿出钱买下昂贵的货物。 5、顷刻间用三字词语表式相同含义 三、理清文章脉络 1、逐段朗诵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里的人物一共看了几次杏花?) 板书:初看杏花 再看杏花 谁能根据这些线索试着给文章分段? 一(1-5)写竺可桢爷爷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回答不上来。 二(6-15)写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爷第一次杏花开了,竺可桢爷爷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 三(16)写竺可桢爷爷正式通过常年精确、细致的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2、看来我们可以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给文章分段,有些记叙文就可以使用这种好的方法。 过渡:你们知道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有一处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 你们看:(出示图片) 3、你能猜猜它们是哪天开的吗? 大概…… 也许……可能…… 4、你们的回答,作为科学家的竺可桢爷爷能接受吗?你从文章那里找打答案的? 朗读第16自然段 5、那竺可桢爷爷究竟是怎样第一朵杏花的呢?下节课让我们再去看杏花。 6、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 第一朵杏花 初看杏花 再看杏花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篇8“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醒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在教学《第一朵杏花》(苏教版第七册)这一段课文时,有的老师就一读带过,我觉得这个内容很适合读写训练,于是,我设计了“品读、仿写”两步,指导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品读(出示这段课文,指名读。) 师:作者在描写春天到来时,抓住了哪几种景物? 生:抓住了“柳梢、小草、河水、杏树的花苞”四种景物。 师:春天的景物有许多,作者为什么选择写这四种景物呢? 生:因为春天来了,柳梢发芽了,小草泛绿了,河里的冰融化了,杏树要开花了。这四种景物能反映出春天的到来。 师:作者又依次用了哪几个动词?它们好在什么地方? 生:依次用了“吹醒”“吹绿”“吹皱”“吹鼓”四个动词。(指导学生讨论得出)春天,柳梢长出了嫩芽儿,就像张开的睡眼,所以用“吹醒”;小草透出了绿色,所以用“吹绿”;春风吹过小河,河水漾起了波纹,所以用“吹皱”;杏树要开花了,花骨朵儿很饱满,所以用“吹鼓”。这四个动词生动、形象,把四种景物写得活泼可爱。 师:在这段话中,作者抓住了春天景物的特点,使用几个生动、形象的动词,把春天的景物写活了。你们能不能抓住秋天景物的特点,照样子仿说一段话? 二、仿写 师:秋天同别的季节比,有哪些明显的特征? 生:稻子熟了。 生:大雁飞走了。 生:树叶落了,枫叶红了…… 师:根据秋天景物的特点,该使用哪些贴切的动词呢? 生:秋天,稻子熟了。可以这样说:秋风吹熟了稻子。 生:秋天,稻子熟了,变成了金黄色,所以也可以说:秋风吹黄了稻子。 课件出示: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秋风吹 了稻子,吹 了大雁,吹 了树叶,吹 了满山的枫叶。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寒风吹 了小草,吹 了小河,吹 了芦花,吹 腊梅。 师:同学们,下面就请你们在横线上填上贴切形象的动词写完后先在学习小组交流一下,互相提提意见。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文中的佳段,能够举一反三地说仿写精彩的文字,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课文。(生齐读。) [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中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选择佳段,由引到放,导学生细读仿说,是一个值得提倡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这样趁热打铁,凭借文中精彩的语段,让学生举一反三进行读写训练,有益于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使他们的语言表达日趋规范、生动。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抓住课文中的佳段坚持不懈进行训练,定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同步发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篇9一、读拼音写词语 yi zhu zhu lian fan qi yang tou zhou mei ( ) ( ) ( ) ( ) ( ) ceng jing di que que shi gu ji zhang wo ( ) ( ) ( ) ( ) ( ) ming mei cheng du zhan kai da gai gui lu ( ) ( ) ( ) ( ) ( ) zheng zhong shou zhang xing chong chong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珠( ) 饭( ) 仰( ) 皱( ) 株( ) 泛( ) 抑( ) 雏( ) 朱( ) 乏( ) 迎( ) 曾( ) 却( ) 古( ) 掌( ) 增( ) 确( ) 估( ) 撑( ) 赠( ) 缺( ) 故( ) 党( ) 三、按要求填空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 )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 )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 )。 1、把课文补充完整。 2、用“ —”画出文中描写竺爷爷动作的词语。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篇10一、杏花入手,感悟杏花之美。 二、竺爷爷作为科学家,面对杏花的独特之处。 三、杏树下的第一次对话。把握两点:读懂了什么,怎样读好它。实施方法:自由读到分角色读。 四、杏树下的第二次对话。把握两点:感受激动与兴奋,思考兴奋的原因。实施方法:分角色读,读好评议交流。 五、补充资料:竺可桢二三事:北海公园的散步,称量院子的落尘,最后一天的日记。从课文最后一段导入资料,学生阅读后结合课文内容交流心得体会。 六、归纳小结:求是精神。 自我定位:教师始终陪伴着学生,经历一次精彩的旅行,可以与他们交流,但决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教师退出舞台,才会有学生的精彩。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篇11教时教学目 标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学重点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学难点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学准备小黑板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句、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学生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讨论画上的内容。 读题。 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学生读生字。 学生读句子。 学生读课文。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2、组词 3、朗读课文 学生讨论给课文分段。 学生写生字。 学生作业。 课题第一朵杏花课型新授课 本课题教时数:三课时 本教时为第二 教时 教学目 标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运用各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说说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学生讨论问题? 学生自由读,说说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 学生讨论。 学生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 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学生听。 学生读。 学生讨论。 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小结。 五、作业 学生作业 课题第一朵杏花课型新授课本课题教时数:三课时 本教时为第 三教时教学目 标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进行片段写作练习。教 学重 点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进行片段写作练习。教 学难 点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进行片段写作练习。教学准 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 指名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段。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三、通读全文,总结课文,指导应用。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学生读。 学生读,说说读懂了什么?理解精确一词? 学生读。 学生读。说说得到了什么启发?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五、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 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 (1)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2)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 2、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说。 3、将自己与别人的对话创造性地记录下来注意书写格式。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析疑。 5、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六、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高兴)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自豪)地说:刚才。 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肯定)地说:是。 学生读。 学生说说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学生仿写。 学生作业。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篇1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进一步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3、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4、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5、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讨论大家喜欢哪个季节,讨论到春天事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重点词汇 明媚、程度、郑重、掌握、兴冲冲 绽开、估计、大概、规律、顷刻间 泛出、仰起、吹皱 三、课前预习 1、你最敬佩的科学家是谁?最佩服他什么? 2、第一朵杏花是哪一天开的? 3、课文写了竹爷爷几次看杏花? 四、课文梳理 1、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2、这篇课文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4、句段理解分析。 5、说说孩子是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说这些话的? “什么事情啊?”——奇怪 “竺爷爷,杏花开啦!”——高兴 “什么时候?”——激动 “刚才。”——自豪 “是第一朵吗?”——半信半疑 “是。”——肯定 6、本文最大特点: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语言平和,清新流畅。 说说竺爷爷的性格特点有哪些? ——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严谨细致、一丝不苟。 五、知识拓展 1、近义词。 奇怪——奇异、留心——留意、赶忙——连忙 兴冲冲——喜滋滋、也许——或许、推断——推测 估计——估摸、顷刻间——转眼间 2、反义词。 明媚——昏暗、明白——糊涂、精确——粗略 3、关于杏花的诗句。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篇13一、目标点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小节 2、学会课文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继续练习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从竺可桢爷爷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的态度。 4、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 二、文本解析 1、题目分析 本文是一篇物侯学的小故事。“第一朵杏花”这个标题,让我们的目光关注到“第一朵”上这个故事正是围绕“第一朵”展开的。其实这篇故事真正写的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他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的奠基人,尤其是台风与物候的关系有着深刻研究。他的一生中,能够反映他投身科学的故事不胜枚举,课文所写的只是其中之一。因此,本文不以“竺爷爷的故事”为题,而选用“第一朵杏花”,突出了这“第一多朵杏花”是故事的中心事物,集中表现了竺爷爷严谨的科学态度,不苟的研究精神,给人以鲜明、生动的感受。 2、课文分析 这篇物候小故事叙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查询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并且郑重记下,指出他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表现竺可桢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 3、人物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人,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对台风及物候的关系有深刻的研究,其中一些成果达到国际水平,有的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有的应用于天气预报。他一生发表科学著作近300篇,晚年写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和《物候学》等专著,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重点筛选 (一)、字词小超市 1、积累生字新词:明媚、泛起、绽放、顷刻间、郑重、估计、大概、规律、精确、掌zhang握、一株(zhu)、仰起、皱zhou 、曾经 2、巧辩双胞胎:(珠、株)(泛、乏)(估、沽、故、咕)曾(ceng zeng) 3、近、反义词积累:(近)明媚—明丽 郑重—慎重 顷刻间—转眼间(眨眼间一瞬间) 大概—估计 (反)大概—精确 郑重—轻率 4、词语理解:顷刻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郑 重:严肃认真 明 媚:形容景物鲜明可爱。 推 断:推测判断。 5、句段分析、字词推敲 “爷爷,您又看花啦?” 句中的“又”字看似平常,实有内涵,它含蓄地暗示了竺可桢爷爷作为一个物候学家,平时十分关心周围的花鸟虫鱼的种种变化,注意留心观察,经常如此,一个“又”字反映了竺爷爷以前看花,现在又看花,不会轻易放过,这就表现了他的认真。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句中的“习惯”一词,本意是在长时间里逐步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用在竺可桢身上充分表现了可贵的精神! “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这个日子:清明节。” 句中“郑重”一词表现竺爷爷在科学研究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神。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十几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表面看,竺爷爷容光焕发,一会儿功夫就像年轻了许多,“十几岁”是夸张的写法,与“兴冲冲”、“快步”相照应充分表现了他的兴奋程度。去年错过了第一朵杏花的确切时间,今年抓住了,对于研究科学得人来说是何等的高兴。 四、拓展延伸 1、分角色读课文、演课文,感受竺爷爷两次看花的动作及心情。 2、讲一讲或演一演竺爷爷的其它小故事。 3、积累其他科学家的小故事。 4、收集与课文主题有关的名言。 5、仿照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话的对话特征(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段、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并有创造性的记录自己与他人的对话! 五、课堂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读名言。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作者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从这个小故事中你体会到竺可桢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学习本课字词方面的知识。 3、小组内进行字词类知识抢答及课文诵读pk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生字带读。(生生互动) 2、好词积累,词语解释 3、形近字辨析 4、生字组词 5、近反义词及多音字的积累 6、课文片断诵读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完成快乐导航字词方面的题目、听写生字新词、小对子间互批、纠错) 第二课时 一、读名言。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抓住关键词体会竺可桢的精神品质,并在小组内交流。 2、读课文,注意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尝试感情朗读,小对子之间尝试分角色朗读。 3、总结第二段话的对话特征 4、学习第6自然段中夸张及排比的修辞手法,尝试仿写。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谈体会,说说从课文那些词句体会到竺可桢的什么品质?(师相机追问) 2、角色朗读展示及点评,在朗读及点评中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提醒学生抓住提示语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分享所仿写的句字或所积累的好句。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完成《快乐导航》课文内容部分的题目) 第三课时 一、读名言。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三、自主学习,多元选择。 1、分角色读课文、演课文,感受竺爷爷两次看花的动作及心情。 2、讲一讲或演一演竺爷爷的其它小故事。 3、积累其他科学家的小故事。 4、收集与课文主题有关的名言仿照课文第二段,有创造性的记录自己与他人的对话!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分角色读课文、演课文,感受竺爷爷两次看花的动作及心情。 2、讲一讲或演一演竺爷爷的其它小故事。 3、积累其他科学家的小故事。 4、收集与课文主题有关的名言。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略) 附页: a)人物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人,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对台风及物候的关系有深刻的研究,其中一些成果达到国际水平,有的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有的应用于天气预报。他一生发表科学著作近300篇,晚年写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和《物候学》等专著,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b)有关故事 1890年3月,竺可桢出生在浙江绍兴东门外的东关镇。 竺可桢的父亲竺嘉祥见孩子长得又白又胖,非常高兴,亲自给儿子起了一个名儿,叫兆熊,小名叫阿熊。可又一想,觉得孩子还应该有一个学名才好,于是,便请来镇上的私塾先生,两个人商量了又商量,决定用“可桢”作为学名。私塾的先生说,“桢”字的意思有两种,一种是坚实的木头,一种是古时候筑土墙时用的木柱子称作桢干。“可桢”的寓意就是这孩子将来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 小可桢长到1岁半的时候,父亲便开始有目的地教他认字、写字,小可桢似乎也十分了解父亲的厚爱,每次都能按着父亲的旨意仔仔细细地练着。有一天,父亲要到外地去办事,临走时对小可桢说:“小熊,今天我有事,不能教你识字了,放你一天假好吗?”这时,小可桢正在母亲的怀中吃奶,听到这话,赶忙从母亲的怀中挣脱出来,拽着父亲的衣角,非得让父亲教完字才能走。就这样,竺可桢自小便养成了好学的品性。待他满3周岁时,已经能认识许多单字了,还能背诵《游子吟》等好多唐诗呢。 5岁那年竺可桢便进了学堂,跟着私塾先生学《三字经》《百家姓》及“四书”“五经”等。7岁那年便开始写作文。竺可桢的哥哥竺可材比他大14岁,是镇上的秀才,也是小可桢的老师。兄弟两个天天在一起,一个认真地教,一个仔细地学,小可桢天天都有长进。有一天晚上,哥哥教弟弟写作文,小可桢写了一遍,觉得写得不好,便重新再写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写,直到小可桢觉得满意了才停笔。待他们上床休息时,鸡已经鸣叫了。嫂子埋怨可材,弟弟还小,不应该对他要求这样严,累坏了身体可咋办!可材辩解说:“哪里是我逼他熬夜呀,是他自己写了一遍又一遍,一个句子造得不好也不肯睡觉,直到满意为止。” 小可桢不仅特别喜欢学习,还喜欢动脑筋。他的家乡经常下雨,有时一下就好几天。每当这时,小可桢就喜欢趴在窗前或蹲在屋门口看下雨。有一次,他正在聚精会神地蹲在门口数着从房檐上滴下的雨滴,数着数着,他像发现奇迹似的怔在了那里。原来小可桢发现门口的石板上有一排小坑,水滴落下来的时候正好落在坑里。他的小脑瓜想了半天也没有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他立即跑过去找母亲请教。 竺可桢的母亲顾氏,是一位既贤良又会识字的女子,对子女的要求既严格又慈爱。她听了小可桢的问话,便坐下来耐心地给儿子解释道: “小熊呀,你问得好,这就叫‘水滴石穿’,那一个个小坑就是被雨水滴成的,你别看一滴水没有什么厉害的,可日久天长就能把石板滴出一个小坑来。”母亲把话锋一转,又循循善诱地教导:“孩子,读书、办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会有所成就的。”小可桢向母亲点了点头,牢牢地记住了母亲的话。从此,“水滴石穿”这一格言成了竺可桢的座右铭,伴随着他从绍兴家乡小镇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竺可桢小学毕业时,他的才学和求知精神,在同龄人中都是一流的。然而,他的个子和体重却比同龄人要差得很多,显得又瘦又小,好像没发育过似的。 为了使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小学毕业的竺可桢便被送到了上海澄衷学堂去读书。来到这大都市后,小可桢依然像在家乡时一样勤奋而好学,然而,他的那副单薄瘦弱的身子骨却成了同学们冷嘲热讽的对象。 有一天,在教室的走廊里,迎面走过来几个同学,在经过竺可桢身边的时候,几个人嘻嘻哈哈、挤眉弄眼,其中一个人大声挖苦道: “这副小身材,一遇台风准得飞上天。” 另一个接着说道: “好一个寒酸的小矮子,准保活不过20岁。” 听到这些话,竺可桢十分气恼,真想走上前去狠狠地回敬他们几句,可转念一想:谁叫自己长了这么一副单薄的身子骨呢。 晚上,竺可桢躺在床上久久不能睡着,白天同学们说的话一遍又一遍地在耳边回响着,竺可桢想:既然自己立志要为国家出力,想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得有一个好身体,就得首先战胜自己病弱的身体。“对,男子汉想到就要做到。”竺可桢立马从床上爬起来,连夜制定了一套详细的锻炼身体的计划,还手写了一条“言必行,行必果”的格言,作为警句贴在宿舍里最明显的地方,时时地提醒自己。 从那以后,竺可桢便闻鸡起舞,每天天一亮就从床上爬起来,到校园里跑步、舞剑、做操。即使遇到大雨天,也从不间断。 就这样,竺可桢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了一段时间,体质明显地有了一些好转,以前请病假是很常见的事,自从锻炼身体后再也没有请过一次病假。 小竺可桢凭着自己的勤奋与好学,凭着自己的意志与精神,在知识的海洋中越走越远,越走越远……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篇14华科大附小 廖菁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7个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上下文体会用词的准确和传神。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特别是人物对话),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并书写本课生字词;学习1—5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 妙引课题,感受春景之美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6课《第一朵杏花》,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习第六自然段。指导朗读。 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大地都有什么变化呢?自由读第6自然段。 这些变化都仿佛告诉人们什么季节来到了? 阳光明媚的春天,百花争奇斗艳,多么令人神往啊!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进这美妙的春天。点读3人,注重评价语,再现画面。 同学们,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谁来说说春风轻拂,大地还会有什么变化?(语言拓展) 这么美的春天,老师也想来把她赞美——(指导本段朗读) 师生共同赞美春天。(齐读本段) 3、回顾旧知,质疑。 美丽的春天就要来到人间,杏花马上就要开放了,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去年杏花开放时,竺爷爷遗憾地说了什么吗?(生答) 二、 学习对话,体会人物情感 1、学习7—15自然段,合作完成“快乐读写园地”。 孩子今年还会错过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吗?自由读7——15自然段。 问:孩子今年错过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呢? 同桌互读对话部分。 一年前,孩子还不能确定第一朵杏花盛开的时间;一年后,带着组爷爷的叮嘱,孩子终于等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他多想快一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竺爷爷呀!。(出示对话)这是他们俩的一段对话,书上没有他们说话的表情、语气,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填一填,填好的小组再分角色读读这段对话。(完成“快乐书写园地”) 小组分角色展示对话。 2、指导朗读,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 同学们对人物情感的体会有所不同,但都说的很有道理。刚才在同学们填的时候,老师注意到填竺爷爷的问话时,同学们大多填了“关切”、“惊喜”等词语,这是为什么?在填孩子说的话时,大多填了“激动”、“兴奋”,这又是为什么?(挖掘人物内心。) 综合大家的智慧结晶,老师选出了这样一些词语,带着你们的体会读一读。(指导朗读) 3、学习重点句子。 孩子为看见第一朵杏花的开放而欣喜,竺爷爷为孩子的执着而欣慰,看,连杏花也为他们高兴:“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啊!”谁来读出杏花的美?(指导朗读) 我就是这株阳光下的杏花,我小心翼翼地、轻轻地捧出了自己的第一朵杏花。我要把自己珍贵的花朵送给谁呢?谁来帮助我? 三、 学习竺可桢语录,悟理 1、竺可桢人物介绍。 竺可桢是为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地理、物候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了不起的成绩呢? 2、学习第16自然段。 抓住关键词句,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什么是“精确”?课文中“精确的时间”指的是什么? 当竺可桢知道了这一精确时间后,他认真地、严肃地、一丝不苟地记了下来。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的态度?(郑重) “大概”、“也许”精确吗?“估计”、“推断”精确吗?(相机板书) 4、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给予自己的启示。再读文。 四、 深化情感,拓展延伸 1、布置课堂作业。 让我们精确地记录下竺可桢爷爷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吧!(书写竺可桢语录) 2、教师小结。 当我们精确的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当我们精确的观察生活中每一处细小的变化时,我们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神奇、美好!生活是有规律可寻的!同学们,让我们在欣赏美妙的春景时,学会享受科学的春天带给我们的无限快乐吧。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篇15《第一朵杏花》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一、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的生平资料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对文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有所了解后再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3.为了让学生对文章的脉络更为清楚,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思考: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 三、理解文章,感悟启示。 1.自由读第一至第五自然段。可以让学生思考“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地方不明白?”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必要时教师作点拨。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呈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2.学习第六至第十五自然段。文章第六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指导学生体会,并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放在竺可桢与小女孩儿的对话朗读上。让学生自由读,想想这是谁说的,每—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帮它加个提示语。教学时一定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这里强调的是学生的感悟,教师不能强加给学生,应注意课堂上生成的资源。 例1.窗外一个小孩儿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于(高兴)地说:“竺爷爷,各花开啦厂 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于(自豪)地说:“刚才。” 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于(肯定)地说:“是。” 例2.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 “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亲切地抚摩着孩子的头)问:“什么事情呀?“孩子(用手指着院墙外边,高兴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 孩子(脱口而出):“刚才。” 竺爷爷(伸出一根手指,认真地)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用力点点头):“是。” 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使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药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除了对话部分,可以朗读体会重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郑重”是什么意思?你从 “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记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3.“一丝不苟”,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竺可桢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结合前文理解“精确”。竺可桢植作为一名物候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得来的。 4.总结课文,指导应用。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教师还可以补充(竺可祯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鸣,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同时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课下交流。有条件的还可以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四、识字教学。 注意读准“需、律、皱、绽”的读音。注意“推”字各部分所占的位置。“惯”字各个笔顺、笔画的正确书写。“需”字的“雨”字头与“雨”字的区别等。 五、建议本课教学二至三课时。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篇16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朵杏花》一文中有一段话:“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这段景物描写很美,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教学这段文字时,我引导学生在充分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开始,学生们比较茫然,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我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教学第六自然段 师: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一年后,孩子有了答案,在揭晓答案前,文章第六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指名读) 师:你喜欢这一自然段吗? 生:我喜欢,因为它描绘了春天来了,带来了绿意,使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生:它写的很美。 师:美在哪里? 生:它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这里的词语写得很美,“吹绿”、“吹青”、“吹皱”、“吹鼓”写出了春天来了万物都苏醒了。 生:(学生站起绘声绘色地朗读了该句后),这里还用了排比的手法。 师:你不仅读得美,而且还知道这里用了排比,真了不起。 师:还有哪些地方写得优美? 生:“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这里用了比喻,把时间比作飞箭,写出了时间过得飞快。 师:说得好,读得更好,一起来(全班投入地读这一自然段)。 找准训练的切合点,我根据教材实际及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想象,体会人物对话的体态、语态,进而体会人物的感情,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从而积累语言运用的经验。例如:《第一朵杏花》中有一段孩子与竺可桢爷爷的对话,没有对话的提示语,教学过程中,我就充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对话,先理清对话的人物关系,根据上下文及平时的经验,想象两个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物此时的不同心里状态,进而朗读一番。 师:下面的对话该怎样读? 生: “竺爷爷,杏花开了!”应该兴奋地喊道。因为孩子发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按照竺爷爷的叮咛做了,他很兴奋。 生:“什么时候?”应该急切地问。” 生: “老师,我觉得应该加上竺爷爷迫不及待地问”。 师:看来你也迫不及待地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了!你先说说原因。” 生:迫不及待比急切更能体现竺爷爷急于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更能表现他时刻关心物候现象的科学家风范,也能更好地体现老科学家重视孩子话的平易近人作风!在根据刚才添加的提示语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对两个不同人物的对话朗读得特别到位,达到真正走进文本的地步,从而实现了生生与文本的 生生交流与老师的交流,深入的理解了文章的中心,这比我们琐碎的肢解课文、繁琐的分析,效果不知强多少倍!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篇1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并书写本课生字词;学习1—5自然段) 一、妙引课题,感受春景之美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6课《第一朵杏花》,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习第六自然段。指导朗读。 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大地都有什么变化呢?自由读第6自然段。 这些变化都仿佛告诉人们什么季节来到了? 阳光明媚的春天,百花争奇斗艳,多么令人神往啊!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进这美妙的春天。点读3人,注重评价语,再现画面。 同学们,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谁来说说春风轻拂,大地还会有什么变化?(语言拓展) 这么美的春天,老师也想来把她赞美——(指导本段朗读) 师生共同赞美春天。(齐读本段) 3、回顾旧知,质疑。 美丽的春天就要来到人间,杏花马上就要开放了,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去年杏花开放时,竺爷爷遗憾地说了什么吗?(生答) 二、学习对话,体会人物情感 1、学习7—15自然段,合作完成“快乐读写园地”。 孩子今年还会错过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吗?自由读7——15自然段。 问:孩子今年错过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呢? 同桌互读对话部分。 一年前,孩子还不能确定第一朵杏花盛开的时间;一年后,带着组爷爷的叮嘱,孩子终于等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他多想快一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竺爷爷呀!。(出示对话)这是他们俩的一段对话,书上没有他们说话的表情、语气,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填一填,填好的小组再分角色读读这段对话。(完成“快乐书写园地”) 小组分角色展示对话。 2、指导朗读,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 同学们对人物情感的体会有所不同,但都说的很有道理。刚才在同学们填的时候,老师注意到填竺爷爷的问话时,同学们大多填了“关切”、“惊喜”等词语,这是为什么?在填孩子说的话时,大多填了“激动”、“兴奋”,这又是为什么?(挖掘人物内心。) 综合大家的智慧结晶,老师选出了这样一些词语,带着你们的体会读一读。(指导朗读) 3、学习重点句子。 孩子为看见第一朵杏花的开放而欣喜,竺爷爷为孩子的执着而欣慰,看,连杏花也为他们高兴:“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啊!”谁来读出杏花的美?(指导朗读) 我就是这株阳光下的杏花,我小心翼翼地、轻轻地捧出了自己的第一朵杏花。我要把自己珍贵的花朵送给谁呢?谁来帮助我? 三、学习竺可桢语录,悟理 1、竺可桢人物介绍。 竺可桢是为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地理、物候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了不起的成绩呢? 2、学习第16自然段。 抓住关键词句,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什么是“精确”?课文中“精确的时间”指的是什么? 当竺可桢知道了这一精确时间后,他认真地、严肃地、一丝不苟地记了下来。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的态度?(郑重) “大概”、“也许”精确吗?“估计”、“推断”精确吗?(相机板书) 3、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给予自己的启示。再读文。 四、深化情感,拓展延伸 1、布置课堂作业。 让我们精确地记录下竺可桢爷爷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吧!(书写竺可桢语录) 2、教师小结。 当我们精确的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当我们精确的观察生活中每一处细小的变化时,我们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神奇、美好!生活是有规律可寻的!同学们,让我们在欣赏美妙的春景时,学会享受科学的春天带给我们的无限快乐吧。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7个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上下文体会用词的准确和传神。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特别是人物对话),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