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有关《打电话》教案 |
范文 | 有关《打电话》教案(精选15篇) 有关《打电话》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4、感受猜想与验证的重要性。体会理论上的最优与实践中的最优的区别。 教学重点: 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一、谈话引入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我们的节日,学校组织了一个15个人的合唱队。星期天,李老师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2、学生汇报想法。(师引导) 3、小结入题,板书课题。 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那么你估计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学生可自由猜测) 二、探究新知 先让学生想想都有哪些通知的方法?这里有必要引导学生说出两 大种方法:平均分组和不平均分组。 猜一猜:哪种方法快?比如平均分成3组和平均分成5组比,哪种快。是不是分的组数越多就越快?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快? 1、每个同学独立思考,把你所知道的方法都列出来,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悟到什么了没有?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反馈。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找到的最好的方法。你刚才比较了几种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各种方法都列出来,再作比较,经历优化的过程) 方案1要15分钟。这样肯定太慢了。那么用分组的方法怎么样呢?请用分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方案。 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 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这两种方案与之前你猜想的结果怎么样?是不是组分得越多就越快?有什么想说的吗?所以在猜想上,我们要大胆,要想出你尽可能的答案,然后再验证。如果每组分的人数不同呢,结果会怎样? 方案2(3):4组(4、4、4、3)(要6分钟) 方案2(4):3组(6、5、4)(要6分钟) 这两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每个组长都不会闲了)方案2(5):5组(5、4、3、2、1)(要5分钟) 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 方案3:相互转告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设计意图:第二种方案的帮忙转告。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列举并比较了哪几种方案,认为哪种方案最好。只有让学生亲自去比较才能体会到优化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优化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去比较了各种方案,学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种方案优化的原因,从组长不空闲到老师、组长不空闲,再到老师、组长和组员接到通知的组员都不闲。 三、发现规律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1、仔细观察示意图,第一分钟时,有几人打电话?打完电话后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共有多少人?除去教师,通知到几名学生?第二分钟呢?第三分钟呢?你发现了什么?每增加1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人数有什么规律? 2、你能找你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发现一:每增加一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正好是前面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也就是第n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等于前(n-1)分钟内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 发现二: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就是一个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为an=2n, 发现三: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总数就是(2n-1)人。 四、应用规律 1、既然大家都发现了这一规律,那么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6分钟、7分钟呢?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探讨,然后汇报。 2、老师要通知50位学生来学校举行活动,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有人说“将一张足够大的纸连续对折二十五次,这摞纸的高度将超过南岳衡山的海拔高度”,他说的是真的吗?你能用本堂课学习的知识尝试解决吗? 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是成倍增长的呢? 板书设计: 打电话 教学后记: 提醒学生在具体实施中还有个问题要解决,那就是要设计好打电话的顺序,也就是说每个队员要清楚他 有关《打电话》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教学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教学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打电话》相声段子的录音或录像。 2、收集其他经典的相声段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由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领略相声这门艺术独特的语言魅力。(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浏览全文,想想这则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 2、相声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说话啰唆、废话连篇)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悟 1、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说话啰唆,废话连篇,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啰唆?请先浏览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这样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只要学生能找到并说明理由均可) 例如: (1)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2)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3)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4)长安大戏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 ………… 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唆、废话连篇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他取名为啰唆,真是名副其实,让人不由得发笑。 4、想像: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 师小结:所以到最后不但浪费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耽误了事情。 5、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了解特点,学习表演 1、学了这个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小结:是的,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它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表演中说、学、逗、唱是它的主要形式,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引人发笑,让观众们在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中,在阵阵笑声中得到启迪。 3、学习表演 (1)观看录像(或听录音)《打电话》。 (2)同桌合作或自已找伙伴分角色读相声《打电话》。 (因为语言比较通俗,讽刺意味比较浓,所以朗读的.重点是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读出讽刺意味。) (3)找学生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 五、拓展阅读 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再次感受相声的语言魅力。 《打电话》教案 篇3 【教材内容】 《打电话》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需一课时)。 【教材分析】 《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 【学情分析】 对于相声学生并不陌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积累,调动起学生读相声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人无语言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教学理念】 让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了解相声这种特殊的语言表演艺术,在读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重难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 1、文艺节目可以分成歌舞类、语言类等,其中语言类节目中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是相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则相声──《打电话》。 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要求或希望。 二、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 1、边浏览课文,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2、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 学生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相声本身的特点,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这则相声的内容,教师都要充分的肯定。 3、边看课文边思考:相声有什么特点? 教学中不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随机引导概括,比如:相声是两个人说的。 (其实还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和多个人说的群口相声);相声的语言很幽默,引人发笑;相声不仅是说,还要唱…… 三、默读课文,体会相声中人物说话的特点 1、默读课文,相声中的那个人是怎样打电话的?找出“打电话”的句子。 2、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读,有什么感受,举例说明? ⑴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 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 ──说话绕圈子。 ⑵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他是女的呀。──明知故说。 ⑶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没话找话。 ⑷ ……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是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我三块四。──东拉西扯。 …… 3、联系生活的具体情境,思考如果生活中说话啰嗦,会有什么后果。 四、熟读课文,尝试表演相声 1、选择课文中的某一段,练习朗读。 2、自由组合,学说相声。 3、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 有关《打电话》教案 篇3活动目标: 练习对话主动表达并与成人交谈,学说完整句。 活动准备: 幼儿自制的电话 活动过程: 1、学习打电话(集体教育)。 (1)观察模仿教师打电话。 “喂,您好!我是胡老师,请您帮我找接电话好吗?”“接电话(教师替代)。”“您好!您是吗?我是胡老师,今天下班后您能来我家吗?”“好的,欢迎您。”“再见。” (2)教师给幼儿打电话,让幼儿学习如何接电话。 “您好!我是,您有什么事吗?”幼儿在实践中学习一问一答的语言,练习使用简单句。 (3)幼儿二人一组练习打电话。 教师帮助幼儿学习一问一答的对话。练习主动与人交谈,主动发问,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2、游戏区内自由"打电话"。 有关《打电话》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通过学唱这歌曲,感受歌曲欢快、诙谐幽默的情趣。 2、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控制好歌曲中的间奏。 3、初步学习仿编歌曲。 优点:师教具准备充分,组织层次很清晰,环节过渡也很自然,活动目标基本达到。师表情丰富,幼儿活动积极性高,跟老师也配合得很好,师幼互动良好,师能用电钢琴录音配乐很好,方便教学。 建议:1、师范唱应以清唱为主,这样有利于幼儿听清歌词。 2、图谱还可以再制作的完整一点,如请你快到我的家,马上就到你的家,可用字卡。 3、可多一些动物卡片和时间让幼儿分组创编,创编可增加点难度如电话号码,开拓幼儿思维,幼儿仿编歌曲时师应引导幼儿说出仿编歌名。 活动准备: 玩具电话机一部、图谱及相关的图片、音乐《一只小老鼠》。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幼儿随音乐《一只小老鼠》走进活动室,渲染气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 1、出示玩具电话,引导幼儿说一说电话的用处?并说一说家里的电话号码,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是多少? 2、说一说一些紧急号码的用处如:110、120、119等。 提问:号码一旦拨错了,会发生什么事情? 二、学唱歌曲。 (一)感受歌曲 1、谈话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森林里的一只粗心的小老鼠也打错了电话,结果发生了什么事?你们想知道吗?那就一起来听听歌曲《小老鼠打电话》听听歌里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2、教师范唱,幼儿欣赏。 3、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理解歌曲内容。 提问:是谁在打电话?打给了谁?说了什么话?(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谱)。 (二)学唱歌曲 1、结合图片,幼儿和教师有节奏地念歌词。 2、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 3、启发幼儿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附点音唱法。 (三)分角色边演唱歌曲边进行游戏。 (四)仿编歌曲。 1、分析歌曲结构。 2、引导幼儿说说:还有谁会打错电话给自己害怕的动物呢? 3、听音乐旋律,选择一种动物仿编歌曲并演唱出来。 4、师,鼓励幼儿自己仿编歌词,并大胆演唱。 活动反思 这首歌曲活泼欢快,幽默诙谐,音乐情节让人始料不及,小老鼠形象活灵活现,游戏性、表演性极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新《纲要》提出: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激发她们大胆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歌曲本身就给幼儿带来了很强的感染力,因此在反复欣赏、学唱及游戏表演的过程中,以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让幼儿体会歌曲的情趣,感受歌曲的魅力。 在第一环节,我运用京味歌曲《一只小老鼠》带幼儿进场,主要是想唤起幼儿积极性和自信心,激活思路、启迪智慧,触发创造活动的欲望,同时也练习了小老鼠的形象,为课程做铺垫。加之,本节课跟电话有直接的关系,《纲要》中提出:艺术教育是各领域之间的纽带,所以我们又通过提问电话号码,与社会领域、生活教育相联系,扩展了幼儿的视野。整个活动给幼儿创设的氛围很好,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也很高,通过气氛的渲染,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 第二环节幼儿学唱歌曲我运用了讲故事和图谱的形式,因为图谱和故事情节的创设能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又能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第三环节进行音乐游戏表演;第四环节仿编歌曲。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并考虑动静交替,帮助幼儿在反复练唱中逐步达到熟练和完美地掌握新歌;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与孩子们时而以师生身份,时而以猫鼠关系愉快地进行游戏,师幼互动效果好。 存在问题及对策: 1、教师的语态上如果能将语言再和缓一些,语速相对慢一些,角色性语言再多一些。比如:在猫和大灰狼出现时,教师就需要用角色性的语言把幼儿带入情境,这样能增强情境的真实性,使气氛更为热烈。 2、教师的动作、表情还可以再形象一些、夸张一些。比如在老鼠或兔子开门、关门时的动作,猫或狼出现时老鼠和兔子害怕的表情和动作,都可以再夸张些,以增加游戏趣味性。 困惑: 1、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是否偏快了,像走马观花似的? 2、整个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学习的量会偏多吗? 有关《打电话》教案 篇5活动目标: 1、学习在手指印上进行添画的绘画技能。 2、通过欣赏、观察范画作品,了解在手指印上进行添画变出各种形象的方法,并大胆尝试,创造添画作品。 3、在绘画过程中,大胆想象,注意画面的整洁。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勾线笔、各种颜料、抹布。 3、红色笔在白纸上画一个大的椭圆形的手指罗纹,黑色记号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幼儿用书,观察手印画。 欣赏手印画,说说图上有什么?有哪些有趣的小动物?这些画与我们原来的图画一样吗?你知道它是用什么画的吗? 2、教师出示手指罗纹,(告诉幼儿为了让小朋友看清楚,这是一个放大的手指印。)教师示范手印画,让幼儿初步了解手印画的基本画法。 (1)先用手指蘸上你喜欢的颜料,然后,在纸上印几个手指印,还可以换一个手指和一种颜色再印几个手指印。提醒幼儿手指印不要印得太密,以免影响添画,使画面过于拥挤。 (2)去洗手间洗手,并将手擦干净。 (3)用勾线笔在手指印上进行添画,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 (4)教师在范例上添画,变出一只漂亮的孔雀。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幼儿注意画面的整洁。 4、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讨论。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蘸颜料在纸上画披萨饼。 2、在制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制作出各种品位的披萨。 活动准备: 卡纸做的锅若干、颜料、各种指做的海鲜、抹布、披萨饼的图片、围裙、厨师帽。 活动过程: 一、通过律动开汽车引出活动。 1、听说森林公园里,新开了一家披萨店,那里的披萨可好吃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2、好我们开着汽车出发吧! 二、组织幼儿讨论观察,了解披萨的外形和品种。 1、哇什么地方到了?(披萨店到了)2、你去吃过披萨吗?披萨好不好吃?你吃过的披萨是什么样的?是什么味道的,饼上面有些什么?和你边上的小朋友一起说说? 3、请个别幼儿来介绍自己曾经吃过的披萨? 三、学习制作披萨饼的方法。 1、听说森林披萨店的生意可好了,一会儿饼就买玩了,所以他们想请一些小厨师来帮忙,那小朋友想不想来当小厨师? 2、我们来看看这个披萨饼是怎么做的? 先拿好一只锅,接着在锅里放入香喷喷的鸡蛋面粉。用食指蘸一下颜料,然后涂在锅里,像绕圆圈一样,从里往外绕,越绕越大,把整个锅底都涂满。面粉涂好后,在上面放上你自己喜欢吃的蔬菜、海鲜等即成。 四、幼儿制作,教师个别指导。 1、好小厨师们穿上工作服、戴好工作帽开始工作吧! 2、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喜欢的披萨饼,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制作出各种不同品种的披萨来。 五、请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做的披萨饼。 好我们把做好的披萨饼送到森林披萨店去吧! 有关《打电话》教案 篇6设计理念: 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倾听和表现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享受打电话的乐趣。 2、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 3、学会打电话的礼貌用语和基本方法。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台式电话2部一次性纸杯毛线牙签若干 活动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活动内容,老师口袋里放手机一部。铃声响老师接听,说礼貌用语,然后挂上。问:“老师刚才做什么”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打电话的经验,相互交流,尝试用礼貌用语(用手势做打电话状) 让孩子自由打电话,指导孩子用礼貌用语。 让幼儿体验打电话的心情和乐趣,师:小朋友都很能干,我们来唱首歌吧。全体复习一遍,男孩女孩互换角色。 总结表扬孩子。 指导孩子制作电话,展开游戏打电话 方法:把毛线从杯子上面的小洞穿过去,然后拉出来,把毛线的这头绑在牙签上的这一头·······瞧电话做好了,小朋友一起来玩吧。 幼儿两个一组制作电话,玩游戏,附歌曲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 活动反思: 因为电话是生活常见的,小朋友感兴趣,过程中孩子们感兴趣,热情很高,积极参与。乐于表现自己,达到活动目标。学具满足孩子的动手需要,活动中,孩子发现只有把线牢系在牙签上,并且把牙签横放电话线才不会断。最后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线可以传声音”从而使主题目标得以体现。 有关《打电话》教案 篇7《瓜娃娃打电话》原文 一颗翠绿翠绿的冬瓜秧爬上了瓜架。那些不懂事的叶子,只知道一个劲儿地向风儿招手,向雨丝儿点头。 一个胖胖的瓜娃娃,悄悄地躲在叶子下面。”叮铃铃,叮铃铃“他牵着藤儿给根妈妈打电话:”妈妈,您为了给我们送来甘甜的乳汁,让我们快点儿长大,日日夜夜在地下操劳,谢谢您啦,好妈妈。“ 《瓜娃娃打电话》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课后的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感悟情境,积累文中写得生动、具体、形象的句子,体会瓜娃娃爱妈妈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爱母亲、爱亲人的情感。 3、在交流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小黑板、音乐带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揭题 1、今天,老师要讲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孩子们想听吗?(随音乐讲文中的故事。) 一棵翠绿翠绿的冬瓜秧爬上了瓜架,叶子们只知道一个劲儿地向风儿招手,向雨丝儿点头,多贪玩啊。 而瓜娃娃呢,他悄悄地躲在叶子下面,牵着藤儿给根妈妈打电话,他说:“妈妈,您为了给我们送来甘甜的乳汁,让我们快点儿长大,日日夜夜在地下操劳。谢谢您啦,好妈妈!” 2、这么美好动听的童话故事,你们想学吗?(想)那我们就一起翻到86页学习15课(板书:瓜娃娃打电话)。 3、同学们,你们能自己去读这个故事吗?遇到陌生的汉字娃娃你会怎么办呢?(多读几遍,先和它交上朋友。)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孩子们借助拼音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红色音节的生字娃娃,多读几遍。(师巡视。) 3、把你圈出的生字娃娃大声地读给同桌听听,不会的互相教教。 4、老师检查识字效果。(看老师的生字卡片,一起读读。) (1)出示带音节的卡片,抽生读易错的音节,小老师教读后鼻韵母:秧、胖、丁,平舌音:翠、丝、操,翘舌音:招。 (2)去拼音认读。(小组交叉读、接力赛读、开火车读等。) (3)重点字指导。 a、表示动作的'字:招、操。学生扩词语。 b、用“悄”组词语,说话。 三、美读,学文 1、孩子们,汉字娃娃刚和你们交上朋友,又悄悄地躲到课文中去了,你们还能认准它们吗?自由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更准确通顺流利。) 2、孩子们,在读文的时候,老师要给大家提个醒,看小黑板上的几个词语(一个劲儿、风儿、雨丝儿、藤儿、快点儿),老师教读,学生跟读三遍。再出示课后第二题的词语练读。 3、分段汇报读。 (1)读第一段。抽生读(要求其余的学生认真听)。师:从他(她)的朗读中,你想到了什么? 多媒体课件展示或简笔画描画出瓜秧生长爬上架,长出叶子的图画。师问:孩子们,你们看见了什么? (2)充分议论之后,带着自己的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第一段,可以加表情,加动作读。 (3)个别汇报读—评—全体学生加动作齐读—尝试背诵。 (4)汇报读第二段。 边读边思考:当快乐的叶子正迎着风儿、雨丝儿快乐地生长时,叶子下面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师提示读第二段,一个胖胖的瓜娃娃悄悄地躲在叶子下面给根妈妈打电话。指导读好“胖胖的”、“悄悄地”的语气。找出瓜娃娃给根妈妈打电话时说的话,画上横线读一读。 (5)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瓜娃娃说的话,个别读—小组读—女生读。 a、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瓜娃娃为什么要给根妈妈打电话了吗?抓住重点词“操劳”进行理解,根妈妈为瓜娃娃操劳了什么? b、瓜娃娃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对妈妈说这几句话呢?请你代表瓜娃娃来读这几句。(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重点指导读好“谢谢您啦,好妈妈”的情感。 c、你觉得瓜娃娃可爱吗?为什么? (6)美读全文(可伴音乐朗读)。 多么可爱的瓜娃娃,多么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吧。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记忆字形(引导学生借助旧字快速记字)。 2、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老师范写“丝”字。 3、学生练习书写。 《瓜娃娃打电话》教学反思 通过瓜娃娃与叶、花的对比、形象、真切地表现了瓜娃娃的懂事,匠心独具地展现了动人的母子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美读中,一是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浓浓的亲情,二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纯真的、爱的情感。 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几个环节: 1、课前播放《绿叶对根的情意》flash音乐动画,对孩子进行情感熏陶。 2、继续播放该音乐,师谈话导入,激趣导入的设计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老师粘贴瓜娃娃的图片、电话图片,老师用笔勾画电话线来板书课题,再让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4、让学生看课题置疑 5、通过让孩子自由朗读,询问孩子解决不认识的生字的方法,并利用有拼音帽子的生字卡片及瓜娃娃的图片生字,来检查学生的识字能力。指生注意部分生字的读音,并纠正学生的儿化音的读音。通过指生读,比赛读,老师和学生一起比赛读,分角色朗读,老师有意漏读、学生点评等方法让学生感悟文本的优美。 有关《打电话》教案 篇8课文分析《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祖国语言艺术特色。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快速浏览课文的阅读方法。 3.体会相声语言艺术的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与幽默。知道在生活中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教学难点认识到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学会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语言教学准备制作幻灯片,收集《打电话》录音等教学方法从打电话入手,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充分阅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人物语言的特点。 教学理念 本节课注重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体会相声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在表演相声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习兴趣,感悟祖国语言表达艺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流程资料补充 激趣导入 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知识巩固 课堂小结 拓展运用 一、图片导入,揭示主题 1.教师展示打电话的图片,直接进入课题:大家一定都打过电话吧。谁能简单地说说我们在打电话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我能够现场模拟打电话:如果今天身体不舒服,想要给老师打电话请个假,你会怎么打这个电话?(学生展示后,教师适时播放幻灯片进行小结)【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现场模拟,促使学生认识到打电话时要言简意赅】 二、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课文主要内容 1.像刚才这么一点儿事,如果有人打了两个多小时,大家相信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电话》 2.师生交流相声的艺术特点,教师相机展示幻灯片(教学中不一定要深究相声的艺术特点,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随机引导概括) 3.学生小组合作浏览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相声主要内容【设计意图:教师首先设置悬念“一点儿小事,有人为什么打了两个多小时”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三、精彩片断欣赏,体会相声中人物说话的特点 1.教师播放《打电话》录音:相声中的那个人是怎样打电话的?找出精彩的句子,体会人物说话特点。 2.师生共同交流相声中的精彩语句 ①说话绕圈子“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是耗子呀。…… ②明知故说“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他是女的呀。” ③没话找话“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④废话连篇“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是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我三块四。” 3.联系生活的具体情境,思考如果生活中说话啰嗦,会有什么后果。(相机板书:啰嗦—误事—说话要简洁明了、意思表达清楚)【设计意图:播放相声录音,让学生在风趣幽默的语言中开怀大笑,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体现本课的学习目标】 四、熟读课文,尝试表演相声 1.如果课文中那个打电话的人是你的话,你怎样打这个电话? 2.小组尝试表演《打电话》中精彩的片段【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示范,落实课文的学习目标】 五、小结课文,拓展联系 1.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打电话应该注意的问题:拨清楚电话号码,注意用礼貌用语。要把话说清楚、简明扼要。要注意自我介绍。听到嘟!嘟!的忙音时,要等一会儿再打。生活中常用的电话号码:“110”“112”“120”“119”等 2.知识运用“模拟练习” ①、小华星期天去外婆家,路上遇到有两个年轻人正在向一个学生模样的人要钱,刚好旁边有一个电话亭,小华该怎样打电话向公安局报警呢? ②、你本来约好同学星期六去书店,可是周六的早上妈妈突然病了,你要陪妈妈去医院,你该如何打电话向同学说明原因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教学而有所取舍,两道模拟练习题并不一定要做完,关键是要从这些题目中使学生明白我们在打电话的时候语言要简练,意思要清楚,不能够像文中的那个人一样啰啰嗦嗦,误己误人。】 展示打电话图片,能够很快地抓住学生的思维 现场模拟能够让学生进入课堂 简介相声的艺术特点,便于学生进一步认识祖国语言魅力 适时播放课文录音,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师生交流,体现课堂的互动性 学生表演更好落实课文目标 打电话要注意礼貌,常用电话号码要记牢 模拟练习更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打电话的重视,深化了主题板书设计 3.打电话啰嗦-------------误事↓说话要简洁明了、意思表达清楚、点明中心 有关《打电话》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农村的变化,体会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乐。 2、能认识13个生字,会写4个字。 3、能自主积累词语。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书写4个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读准难读难认字:奶、村、兴。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录音带、学生自带玩具电话。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老师出示电话,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2、小朋友们打过电话吗?给谁打的?(板书:打)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感受课文内容。 2、再听录音,小朋友一边认真看课文一边仔细听。 3、(出示教学挂图)说说小朋友给谁打电话。(板书:爷爷奶奶农村) (三)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谁能读读课文?(读完后学生评议) 2、学生自由读,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3、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4、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 5、学生评议。 6、(出示生字卡片)你们瞧,课文中的生字娃娃正望着同学们笑呢!你认识它们吗? 7、学生自由读生字。 8、你觉得哪个生字娃娃最容易读错?小老师带读: 9、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组织学生分小组交流。 10、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识字游戏:找朋友。(老师将字卡张贴在黑板上,然后请同学听音找字,再用这个生字组词,带同学们读一读) 11、我的词语库。 (1)学生自由读:电话爷爷奶奶农村高兴 (2)你还喜欢课文中的哪些词语?请带大家读一读。 (3)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四)创设情境,巩固课文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2)我们班上有哪位小朋友的爷爷奶奶住在农村?你想念他们吗?你能读出想念的感情吗? (3)老师范读。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5)小朋友们真的很想念爷爷奶奶!那就快给爷爷奶奶打个电话把!请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6)出示句子:“爷爷家装电话了!”爸爸是怎样对我说这句话的?你知道爸爸为什么这样高兴吗?谁能带着高兴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7)电话接通后爷爷奶奶高兴吗?带着高兴、激动的心情读第二段。 (8)齐读全文。 2、创设情境,交际互动。 (1)小朋友平时给谁打过电话?现在最想给谁打电话?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学生拿出玩具电话)学生分组进行打电话的练习。 (2)说说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3、练习设计: (1)回家后用家里的电话给你最想念的人打个电话。 (2)请你设计一种最新颖的电话机,并画下来。 有关《打电话》教案 篇10教学内容: 打电话(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学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方案的优化过程。 教学难点: 用画图的方式发现规律。 材料准备: 羊村长的方案(每生一份)和数据参照表一张(密封由小组长保管,在得到老师许可后打开) 活动流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导入问题: 大家喜欢看电视吗?(生:)《喜羊羊与灰太狼》看过吗?(生:)羊村的小羊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生:)对了,这些小羊非常聪明,每一次都用智慧粉碎了灰太狼的诡计。 话说有一天,喜羊羊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需要一种特殊的草药才能治好。现在必须派一些小羊分别到不同的地方寻找这种草药。为了安全和方便联系,村长挑选了7只配有电话的小羊去执行这项任务。这7只小羊带着电话离开了羊村,朝着各自不同的方向出发了。这个消息被灰太狼知道了,他想:这一次每只小羊都是单独行动,可真是一个好机会啊!他立即开始抓捕小羊的行动。村长得知灰太狼的诡计之后,非常着急,立即按照和小羊们约定好的方法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在最短的时间内通知到了每一只寻找草药的小羊。 同学们,猜猜看: 假如每个电话需要1分钟(不考虑其他特殊情况),羊村长最快用几分钟就可以通知到这7只小羊呢,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生独立思考,师板书课题:打电话) 二、优化打电话方案: 1、把你的猜想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互相比一比。(小组交流) 2、(师调查学生都有哪些想法)谁来说一说,你认为他们采取的会是什么样的方案? 生向全班报告自己的想法。 征求全班同学意见:你们都认为这种方法最快吗?还有没有你认为更快的方法? 3、同学们,如果用方框表示羊村长,用圆圈表示小羊。请你先在纸上画一画,算一算,他们具体是怎么做的,通知到这7只小羊需要多少分钟?等一下老师请你到黑板上来画一画,说一说。【引导学生把方案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圆圈内用数字标明该只小羊是在第几分钟接到电话的),并计算所需的时间,比较出学生认为最快的方案。】 ★每只小羊在接到电话后立即不停地打电话通知其他的小羊,村长自己也不停地打电话。3分钟就可以通知到7只小羊。 4、你能确定这个方案是最快的吗?你的确定的理由是什么?(生:) 5、同学们,刚才发给大家的材料里面就有村长的方案,想看吗?(生:) (允许学生打开羊村长的方案进行比较,最终确定方案。) 三、探索最佳方案的数学规律: (1)同学们假如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打电话,再打1分钟又会增加多少人?(生:又增加8人)你能在图上接着画一画吗?(生在村长的方案上接着画,之后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来画。) (2)再打一分钟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生:又会增加16人)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图(引导学生看图),它里面有没有一定的数学规律呢?(独立思考)把你发现的规律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如果你还没有发现规律就认真听别的同学说。(交流) (3)(指名)把你发现的规律说给老师听一听。 (4)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我们借助一个表格来研究一下(表样参见学生数据参照表,根据黑板情况,不超过10行)。 (5)感受这个方案的数学魅力: 猜一猜: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案打30分钟电话总共会通知多少人呢?(请学生大胆猜想)小组长打开数据参照表进行对照,感受这个方案的数学魅力。 四、完善方案: 同学们,这个打电话方案的确很厉害,能在哪么短的时间内通知到如此多的人。如果不事先约定好谁打给谁,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引导学生明白:如不事先约定好,则可能有的人接到多个电话,而有的人接不到电话,导致出现混乱的情况而更加耽误时间。) 反思 打电话是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有关《打电话》教案 篇11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2.使幼儿喜欢音乐活动,能用轻快的声音来演唱。活动准备:玩具电话机一部,小熊和小兔手偶两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情景表演,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手偶,提问:你们看,今天谁来啦(小动物),对!小熊。教师再从身后取出一个,这个呢,(对,小兔)。今天,小熊和小兔来到了我们班,看看它们今天发生了什么呢? 2、教师表演《打电话》情景,请幼儿欣赏。 一天,在家里,小熊觉得很没劲,于是他就想到了在上幼儿园的小兔,然后它就给小兔打了个电话。 小熊:喂喂喂,你是小兔吗? 小兔:哎哎哎,我是小兔啊。 小熊:小兔,小兔,你在干什么呢? 小兔:小熊,小熊,我在幼儿园呢! 3.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小熊和小兔在干什么呢?(打电话),那小熊在哪里呢?小兔在哪里呢? (二)、教师教唱歌曲 1、教师有表情的范唱,请幼儿欣赏。 2、教师再唱一遍,请幼儿和着老师的节奏一起拍手。 3、教师带着小朋友一起有节奏的念歌词(拍手,拍脚…)让幼儿说说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唱,告诉他们应用轻快的声音唱歌。 4、利用手偶,一边唱歌,一边表演。 5、教师弹琴,请幼儿跟着钢琴唱歌。 6、请小朋友自愿上来唱歌给下面的小朋友听。 (三)幼儿跟着音乐动一动。或者找一个好朋友,一起表演打电话的游戏。活动自然结束。 有关《打电话》教案 篇12内容与要求: 1、 借助小老鼠打电话的游戏情景理解歌曲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 感受歌曲欢快、有趣的特点,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环境与材料创设: 节奏卡片、KT板制作的电话本、小老鼠、大花猫图片、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律动:小手小脚 1、 出示节奏卡。 主要提问:卡片上的小手小脚告诉你什么秘密? 2、 听音乐玩节奏(新授歌曲的背景音乐) 师: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看着路牌去散步。 设计意图:熟悉歌曲旋律 二、 新授歌曲: (一)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师:(出示小老鼠手偶)“唉,又到了星期天,我一个人在家,好孤单呀!” 主要提问:1、小老鼠为什么不高兴? 2、你能帮他想一个快乐起来的好办法吗? 设计意图:幼儿生活经验回顾,激发幼儿帮助与关爱的情感。 (二)理解歌曲内容 1、歌曲第一段 主要提问:(1)小老鼠用了什么好办法?找朋友来做什么? (2)要打电话给朋友,首先要知道什么呀? (3)小老鼠打了一个什么电话号码?(翻开“电话本”验证:54 32 678) 总结:这么多的数字小老鼠都能记住,原来他是用了快快慢慢地有节奏念的办法记牢。 2、语言节奏: 教师以小老鼠身份示范电话语言。 主要提问:(“嘟---嘟---”)电话接通了,小老鼠会对朋友说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 朋友又会怎么回答小老鼠呢? 3、 集体演唱第一段。 师:我们帮助小老鼠一起给他的朋友打电话吧,打电话的时候要注意用礼貌用语哦。(设计意图:引发幼儿回忆歌词) 4、 学唱歌曲第二段 师:叮咚,门铃响了,当小老鼠高高兴兴地打开门一看,惊呆了,门口站着的是只大花猫。 主要提问:怎么会是大花猫来了呢? 大花猫如果进了老鼠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教师演唱歌曲第二段 总结:原来小老鼠没有看清电话号码是谁的就拨了,我们打电话的时候一定要看好电话本,电话号码别拨错。 5、幼儿完整演唱 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小老鼠打电话》,我们一起帮小老鼠打电话。 6、 尝试改编 师:小老鼠没有找到朋友,还是很孤独,我们再帮小老鼠找找其他的朋友好吗?(翻阅《电话本》尝试数字部分的改编) 三、延伸 师:电话本上还有许多小老鼠的朋友,老师把他放在音乐区,小朋友可以去帮小老师约他的朋友。 有关《打电话》教案 篇13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应用《打电话》(P132—P133) 教材简析: 人教版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打电话”这个综合应用就是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画图、模拟、推理等多种数学的方式探究事物隐含的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合作交流,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筹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4、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对比,感悟数学思维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多种方案及发现最优方案的过程。 教学难点:发现并理解最省时方案的内在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直接点题:老师直接板书课题——打电话 谈话:同学们打过电话吗?有没有想过打电话中会有一些数学问题?如果没想过,现在就想一想,可能会是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让学生略微思考一下,而后请两三名同学回答。不管学生说什么,老师都要给予肯定。如果刚好有学生说到了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老师顺势接上;如果没人说到,老师就自己提出。) 2、提出问题: 1)如果老师打电话给一名同学需要1分钟,那么老师打电话给2名同学需要几分钟?给3名同学呢?如果要打给1023名同学呢? (学生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大都会顺势答出要2分钟、3分钟和1023分钟,这正是我们期望的结果。当然,对最后一个问题,也许会有人说的不是1023分钟,没关系,只要有人说出1000多分钟,哪怕是说出几百分钟也没关系。事实上,在一个群体中,一定会有人说是1023分钟,老师也一定要让那个同学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2)如果打给1023名同学,要1023分钟,60分钟等于1小时,1023除以60,大约等于17个小时,要差不多打整整一天的电话呀!有没有想过时间会更少的可能? (此处无需学生多想,稍事停顿即可。) 3)今天我们就来解决:如果老师打电话给一名同学需要1分钟,要打给1023名同学,究竟最少要多长时间的问题。 二、探究方案 1、策略分析 启发回顾:1023是个相对比较大的数据,我们解决问题时,面对一个比较大的数据,有没有什么好的策略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些呢? (此处最多找2个同学回答,如果有学生答出可以“化繁为简”或相近的意思,老师要好好表扬;如果没有人答出,老师要自己点明并板书“化繁为简”) 2、引导过渡 “化繁为简”是解决问题时一种很好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简到什么程度好呢?2个人、3个人,数据又太小,不足以显示我们的聪明智慧,课本上刚好有个问题,数据不大也不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或者说唤醒他们解决问题时“化繁为简”的策略意识,千万不要让学生真的去说化简到哪个数合适。) 3、出示课本上的问题情境 一个合唱队有15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 4、出示自主学习提纲 1)请为老师设计几种不同的打电话方案。 (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学商量)。 2)小组交流,并根据用时的多少整理方案。 3)想一想,为什么有的方案用时较多,有的方案用时较少? 4)从用时最少的方案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5、学生或独立思考、或讨论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此处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老师巡视指导和参与讨论等要以不打断学生思绪为前提。时间约5到8分钟或更长些) 三、分析方案 1、最费时的方案 1)引导交流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时间最长需要多少分钟?(15分钟)如果要用15分钟,电话具体是怎样打得呢? 学生回答预案: 生1:老师打电话先通知一个学生,用了1分钟;接着老师再打电话通知第二个学生,用了2分钟;如此下去,打给第15个学生,一共用时15分钟。 老师结合学生的表述,用图式把刚才的方案表示出来。 (估计学生大都会先说出这种打电话的方案。老师肯定表扬后一定要再启发出另外一种用时15分钟的方案。) 生2:老师打电话先通知一个学生,用了1分钟,老师就不打电话了。然后由第一个接到通知的学生打电话通知第二个学生,再由第二个接到通知的学生打电话通知第三个学生,如此下去,通知到最后一个学生,一共用时也是15分钟。 老师结合学生的表述,也用图式把这种方案表示出来。 2)比较方案 把两种方案放在一起对比: 刚才两种方案,用时都是15分钟,如果你是老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 (估计有的学生会选择A方案,也有的学生会选择B方案。两种方案并无好坏之分,只是处理问题的风格不同,老师适度点评引导即可,不必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非常突出不可。但此处问和不问,体现着课堂教学的两种不同价值取向。) 3)拓展方案 同样是15分钟解决问题,难道打电话的方法仅此两种吗?还有没有别的可能? (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把A方案和B方案结合起来或者说交叉起来使用,比如:老师打给一名同学,而后由这名同学分别打给其余的14名同学,或者老师分别打给2名同学,而后由第二个接到通知的同学再依次打给其余的13名同学等等,具体的打法可以有很多种。充分让学生感知解决问题结果一致时,具体策略的多样和丰富性。) 2、比较省时的方案。 1)引导交流 刚才有的小组说时间会有更少的可能,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样设计打电话的方案的? (此处让学生尽可能地表述,老师要注意倾听,从学生的发言中提取关键词“分工或分组”等并板书。) 2)有序思考 既然同学们谈到了“分工和分组”,那我们就按照顺序,从最少的分组情况入手,分析分析时间是否真的少了? ①出示分2组的情况: 如果这样分组,你准备让两个组长分别再通知几名同学? (此处学生可能会让1号组长继续依次通知6名同学,2号组长继续依次通知7名同学。如果这样,要引导学生明白,两组是同时工作的,2号组长通知的人多一些,所以通知到后一个人要27=9分钟。如果两组人数对调一下,则刚好可以17=26=8分钟同时结束。如果一开始学生就是让1号组长继续依次通知7名学生,2号组长继续依次通知6名学生,也要引导学生明白,如果分组后人数调配不当,也会造成浪费时间的情况。) ②出示分3组的情况: 如果这样分组,你准备让三个组长分别再通知几名同学? (因为15-3=12,12÷3=4,所以学生容易想到的是让每位组长再依次通知4名同学。如果是这样,老师一定也要引导学生明白,此种方案并非时间较少的,最慢的的一组34=7分钟。此处要引导学生学会调配每一组的人数,5、4、3是最佳选择,这样15=24=33=6,刚好在6分钟之内同时结束。) ③出示分5组的情况: 如果这样分组,你准备让五个组长分别再通知几名同学? (因为15-5=10,10÷5=2,所以学生容易想到的是让每位组长再依次通知2名同学。如果是这样,老师同样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白,此种方案并非时间较少的,最慢的一组52=7分钟。此处要引导学生学会调配每一组的人数,4、3、2、1、0是最佳选择,这样14=23=32=41=50=5,刚好在5分钟之内同时结束。) 3)小结反思 分两组时,最少用时有9分钟可能;分三组时,最少用时有6分钟的可能;分五组时,用时最少有5分钟的可能。照这样下去,请问是否分的组越多,用时就越少呢? (此处让同桌的同学稍事讨论一下,时间不必过长,更不必再去动手分组检验。如果有学生回答:如果分成15组,每组1名同学,通知到最后一个人要15分钟,显然并非分的组越多,用时就越少。老师要好好表扬这种“极限思维”的方式。如果没有人提到,老师不妨自己说出,引导学生感悟即可。其实,如果有学生顺着分5组的情况往下想:假如分成6组,不管每组接下来如何调配人数,仅老师通知到第6位组长就要6分钟了,显然也并非分得组越多用时就越少,也是很好的思想。总之,无论怎样,此处学生明白并非分的组越多用时就越少的道理还是比较容易的。) 3、最佳方案 1)提出问题 刚才分五组,用时最少是5分钟,如果分6组,显然时间又多了,难道5分钟就是最少的时间吗?有没有时间再少的可能呢?谁发现了?请上台展示展示。 (如果一开始自主学习的时候,有人研究出最少用时4分钟,老师就不必再像上面一样提问了,直接请4分钟的发现者上台展示就行了。如果到了这个时候还没有一个人知道,此时需要让学生再静静地想一想,实在想不出,老师再点明。) 2)学生表述 请学生用图式展示并用语言表达。 (估计让学生用图式表达,可能由于学生不清楚要用颜色或其他方式区分不同时段通知到的人而使整个图式不十分清楚,有的学生上来也可能只画图而忘了解释或者说解释不清。老师要关注的是:图画不清楚没关系,但一定要画;解释不清也没关系,但是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反复多次地表达。老师要引导其他学生从发言学生的表述中提取关键词“同时”并显要板书。) 3)展示方案 (说明用正方形和圆表示老师和学生及用颜色 区分开的好处。) 4)引导填表 有关《打电话》教案 篇14活动的生成: 打电话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活动。在午饭后的自由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带各种各样的玩具手机到幼儿园里来,玩“打电话”的游戏。于是,我就抓住幼儿的兴趣,设计了“打电话”的综合活动。本次活动的目标、活动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整合性,活动始终以打电话为线索,贯穿于整个过程,希望通过开展这个活动,激发幼儿各种积极的情感和探索的声音的兴趣,学会打电话的基本方法和礼貌用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活动目标: 1、享受打电话的乐趣,愿意表现自己的情感。 2、了解电话的用途及对特殊电话号码的了解。 3、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台式电话或手机2部、一次性纸杯、毛线、牙签若干、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以故事引出谈话主题,探讨电话的用途及对特殊电话号码的了解。 教师:“小朋友,你们快帮帮兔宝宝吧!他现在应该怎么办啊?” 教师:“小朋友都打过电话,那电话有什么用呢?” 教师小结:电话对我们来说是很有用的,它使我们的生活联系更加方便了。 如果在我们的周围发生了紧急的事情,那我们怎么办呢? 如果我们走丢了怎么办? 如果我们生病了怎么办? 我想提前知道天气情况怎么办? 2、鼓励 幼儿说出自己打电话的经验。 教师:“电话真有用,你们平时打过电话吗?”“喜欢打给谁?” 3、幼儿交流经验:怎样打电话? (1)小朋友交流经验,老师在适当时示范。 (2)请小朋友做打电话的游戏,尝试使用礼貌用语 (用手做打电话状)。 (3)小朋友自由尝试打电话。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说了平时是怎样打电话的,现在小朋友们来试试吧。” 4、幼儿制作电话,游戏:打电话。 (1)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打电话的游戏,可是我们没有电话怎么办啊?” 方法:把毛线从杯子上面的小洞穿过去,然后拉出来,把毛线的这头绑在牙签上,另一头也一样……瞧,电话就这样做好了。小朋友来试试吧。 (2)幼儿两人一组制作电话。 教师:“请小朋友找一个好朋友跟你一起制作电话,做好了就一起玩打电话的游戏。打电话的小朋友把话筒放在嘴上,接电话的小朋友把听筒放到耳朵上,说话的时候悄悄的说,看看你的好朋友是不是能听见 。” (3)幼儿玩打电话游戏,体验打电话的心情和乐趣。 对歌:女孩:“喂、喂、喂,你在哪里呀?”男孩;“哎、哎、哎,我在幼儿园。” 教师小朋友唱得都很好,现在我们来对歌吧,女孩唱:“……”男孩唱:“……”。我们看女孩和男孩谁能干! 5、幼儿把做好的电话机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分享打电话的乐趣。 有关《打电话》教案 篇15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不能随便拨打电话。 2、认识三个特殊的电话号码,并知道其用途。(110、119、120)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小老鼠图片一张,电话机一台,电话号码牌三个(110、119、120) 活动过程: 一、示小老鼠图片,引出故事与主题。 二、在故事中抛出问题。 1、"小朋友们猜猜小老鼠看见谁啦?为什么?" 2、"原来小老鼠请的客人是小花猫。哎,小花猫来了会发生什么时呢?" 3、"这下子,小老鼠可惨啦。为什么它会那么惨呢?" 三、向幼儿介绍三个特殊的电话号码,并知道在什么时候才能拨打该号码。 "为什么不能随便打110/119/120?" 四、讲述电视上的个案,让幼儿说说发生这样的事该打哪些电话号码。 活动反思: 歌曲《小老鼠打电话》是一首比较欢快、诙谐的歌曲,具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歌曲内容简单易懂,情节生动有趣。 对于新歌的教学,幼儿对歌曲的结构和歌曲的内容会出现困难。在活动过程中,我和配班老师,先以情境的方式表演故事情节,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熟悉歌词,为了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我制作了图谱,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体验和记忆。对不易理解的歌曲内容也迎刃而解了,彻底消除了无目的反复练唱和记忆歌词所带来的枯燥感,使幼儿边看图谱边唱,轻松地记忆歌词。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