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
范文 |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篇1第二课时 一、直接点题,指导朗读 1、这是什么?石头随处可见,谁会感到奇怪?是谁?(李四光) 2、李四光是什么人?叫生读句子:课件: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3、著名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课件:著名闻名 4、请把“著名”重点读,你体会到了什么?再把重音放到“地质学家”上面,它突出了什么? 5、《弟子规》曾经说: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李四光怎么能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让我们寻找名人成功的足迹,回到他小时候的事情吧! 二、学习语言,体会词意 1、课件录音: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2、他是怎样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请翻开书25面,自由阅读第二自然段。 3、能读好这些词吗?课件:玩捉迷藏的游戏 孤零零地立在地上 围着大石头躲闪 遮得严严实实的 转来转去 发生了兴趣 4、读好了这些词,你一定能读好这些句子。课件:蓝、紫红、绿色的句子。 5、谁来读读蓝色的句子?(评价:孤零零读得真好!abb式的重叠词后面发生了变调,读第一声) 6、“一听到伙伴的…就…”你体会到了什么?(很聪明)能用“一…就”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课件:掌声 7、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块巨大的石头?读紫色的句子,遮得严严实实,你是怎么体会的?掌声我们来看图,用“严严实实”说话。课件:图片与说话 掌声 8、李四光不光捉迷藏聪明,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时间久了,他对大石头产生了兴趣。课件:这么大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你读,你心里有个问号,谁的心里有个更大的问号?大家一起读,问号就更大了。 三、重点段落,巧妙朗读 1、《弟子规》说过: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李四光也是这样,问了老师和爸爸,默读38自然段 课件:第3?7是问 ,第8是问 。写文章要有详有略。(齐读) 2、李四光和老师就石头的来历有一段精彩的对话,想读吗?同桌一个当李四光,一个当老师,一问一答,开始! 3、杨老师是谁的老师?今天我想当名人的老师,我是李四光的老师。谁是李四光?你来问老师,动作快一点!(没礼貌,没说清楚,故意不答) 4、李四光,你小小年纪,善于思考,伶牙利齿的,把我这个老师都给问倒了。厉害,厉害!掌声送给你。 5、别走,别走,你把我问倒了,老师可不服气,我们倒过来,我是李四光,你是我的老师,大家说好不好? 6、故意 哦!是陨石啊,我知道了,谢谢老师,伙伴们!快过来,它是一块陨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呢!同学们,你们说我扮演得好吗?我这叫课件:人云亦云 以讹穿讹 李四光才不是这样的呢,他打破沙锅问到底,刨根问底,追本穷源,谢谢!你下去。 7、同学们,我们来假设一下,要是小伙伴去问老师,老师说这可能是块陨石,伙伴们会相信吗? 8、别说是伙伴,就算是老师这么大年纪了,说句心里话,我去问别人,别人说这是块陨石,我也会相信不怀疑的。李四光的伟大就在这里,他不盲目相信老师的话,而是仔细在思考,他是怎样思考的?课件:句子 自由读吧。想怎样读呢?编上动作,请个同学上来,做自己编的动作读吧。掌声送给你们。 9、老师答不上来,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文章只有一句话,我们来想象李四光问爸爸的情景,同桌一个做李四光,一个是爸爸,对对话吧!谁来?老师想你们当爸爸。好不好?开始吧。 四、了解答案,体会精神 1、爸爸也说不清楚,李四光放弃了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齐读。把许多重点读。 2、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还得有丰富的知识,就像《弟子规》里所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李四光是个既力行又学文的人,他在哪里学习到了丰富的知识?(指名读) 3、冰川是什么的,我们来欣赏吧。 4咦?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莫非这块(指题目),谁来猜一猜?你猜的对还是错?看课文 5我们一起来读最后这个自然段,老师读的地方你们不读,老师不读的地方你们读,开始。 6、读是读得好,读懂了吗?我来考考你: 7、石头来历之谜终于揭开了,原来它来自遥远的秦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流逝,沧海桑田,最后来到了李四光的家乡湖北黄冈,孤零零地立在一块草地上。很多很多年后,一群孩子围着它捉迷藏,其中有个不平凡的孩子,他就是李四光。 8、在考察的路上,李四光发现了长江流域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一起来读。 9、有什么问题吗? 五、交流资料,拓展知识 1、是啊,这一研究成果,怎么会震惊全世界呢?请拿出我们的阅读材料,静静地阅读。 2、设计讨论题,然后汇报:你有什么感受?(外国学者认为中国不可能有第四纪冰川的遗迹,亚洲不可能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中国没有古老的文明。他们根本瞧不起中国!李四光这一研究成果,为祖国取得了荣誉,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它告诉世界:中国是很棒的!中国人也是很棒的!)所以老师想在课文的最后加上一句话,读读吧,课件:鼓舞了全中国!再鼓舞一点,读。 4、李四光从英国回到祖国,有段不平常的经历。老师布置你们收集他的故事,胡亦杨收集了一个故事,想听吗? 5、李四光还是个怎样的人? 6、所以老师又有了一个想法,在课文的第一句话加一个词,什么?(说“爱国”),让我们怀着对李四光的敬意齐读 六、总结升华,交流收获 1、今天我们寻找了名人成长的足迹,板书:心?问,学行!昔日爱提问题的小男孩已是白发苍苍、名扬四海的大地质学家。他硕果累累: 2、李四光取得了这么多的成绩,而我们呢?《弟子规》说 3、让我们站起来,读今天的作业名人说的话吧!(齐声读) 4、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5、李四光曾说……(名言)让我们共勉吧!下课!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篇2课题 7、奇怪的大石头 主备人 宋艳萍 授课人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9月8日 上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本文语言,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品味语言的方法和围绕主题把内容写具体的写法。 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特别是写作方法的运用是难点。 教 学 程 序 集体备课内容 个案补充 一、引导学生讲名人故事,说体会。 二、直接导入课题。 前几堂课中,我们了解了著名领袖列宁和灰雀、著名作家高尔基和小摄影师之间的小故事,从他们的身上看出了他们不平凡的品质。今天,我们也要来认识一位名人------李四光(板书) 听录音,感知课文大意。 思考:课文讲述了李四光和 的故事。(从学生的回答中提炼出课文的主题) 三、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呢?它与李四光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1 学生默读课文。要求:手执笔,一边读,一边做标记,找出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出示:a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b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应该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指导朗读,同时学习几个生字“坑”“卧”) c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样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理解突兀这一词的意思) 在句中及学生的回答之间理解字词。 此时,我应该引导学生重点谈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加深对任务品质的领悟。 以主要的问题引导学生来加深对于课文的学习,这样,是的孩子们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边读边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集体备课部分 个案补充 教 学 程 序 四、集中字词学习。 要了解李四光与大石头之间的故事。课件出示词语。 1、各自轻声读,读准生字。 2、指名检查读,相机纠正生字、新词的读音。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五、了解李四光与第四纪冰川的一些情况。 抓住“震惊”一词,过渡到课文教学中。 导: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指的是“这一研究成果”指什么?学生笔划出, 前一句: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教师补充资料:“第四纪” 六、解读资料袋。学生自读资料袋。 七、写字教学。 让学生选择练习,教师讲解。 充分运用教学课件,突出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并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来学到知识,培养能力。 充分发挥网络以及书籍的作用,让学生在资料的交流中获得更多体会。 选择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有了更大的发挥余地,更好的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课堂训练 1、 请你积累本文中的好词好句,写到日记本上。 2、 说一说,你学完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感想?与同学交流一下吧! 3、 课下再读一读名人的故事。 教 学 反 思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楚教材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学生说说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带着这种思路把学生们引入课本内容中,整节课学生们听得很有味,学习的效果也很好。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篇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了解李四光童年的疑问与他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认读词语,能正确读写。 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李四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都见过大石头,那么你对见过的大石头产生过疑问吗?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巩固新词,小组互读词语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体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而坠落到地面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郧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结构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纬度地区广泛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样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的一部分,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的齐读课文 (四)、知道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指出容易写错的字,交流记忆方法。 3、完成随文习字。 四、板书设计 从那儿来? 7、奇怪的大石头 谁放的? 善于提出问题 为什么?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四光童年的疑问与他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 2、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一、教具准备 投影片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二)感知巨石的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看一看,这是怎样的一块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自读第二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出示巨石图片 a.这是块怎样的巨石?(“巨石” “孤零零”) b.小伙伴和李四光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们找不到他) (三)、感受好问精神 1、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老师。李四光会怎样问,老师又怎样回答。李四光又会怎样想?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2、挑选同学上台表演 3、表演后,问李四光的扮演者:“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1、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说不清。后来这个疑问有没有解决,怎么解决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读后讨论:李四光是怎样解开巨石来历这一谜团的? 3、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这个问题是李四光考虑了二十多年 (2)、长大以后,李四光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会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得出了什么重大成果?(震惊世界)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局势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出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愿同学们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的谜,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在读书笔记上亵渎了这篇文章的感想。 四、板书设计 五、奇怪的大石头——————冰川遗迹 | | | | | | | 产生疑问| | 勤学 多方求教| | 好问 李四光 震惊世界 | 学习地质 | 专门考察 |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篇4[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应以读悟语、以读悟情,因此本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体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和受到文本蕴含的人文熏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本文语言,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品味语言的方法和围绕主题把内容写具体的写法。 [课前准备] 师生课前都尽可能地通过各种同渠道搜集相关的冰川活动资料以及有关科学家李四光的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由题引入 课题是《奇怪的大石头》,这里的中心词是“石头”,称这块石头“大”,究竟有多大?大石头就大石头呗,可又说说它“奇怪”,奇怪在哪儿呢?又是谁会对一块大石头感到奇怪呢?是“一时”奇怪还是“长久”奇怪呢?最后这“奇怪的大石头”变成了“不奇怪的大石头”了吗?就带着这些问题好好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初读课文,感知基本内容。 2、让学生按以上引入的提示概说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新词 让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第一次接触的感到陌生的生字新词,这样,每人写的生字新词是不尽相同的,但对课文后列出的要求掌握的生字要重点指导。 四、反复朗读,读通读顺 可采用自由读、分角色读、老师参与读、学生齐读等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在字词的学习中,先相对集中地学习,侧重于读准字音,而后在讲读课文中结合语境再侧重于形义的解析。上述部分难点的字词析解适当地渗透一些字理知识,使学生形象地识记字词形义,以达到语文新课标所提出“喜欢学习汉字”境界。最后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且要求读通读顺,为第二课时对课文的品味和感悟 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电脑多媒体课件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读后讨论: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5)认真地想想“疑问”--“行为”--“成果”相互间的关系,你从中什么启示?在小纸片每人动笔写一名自己感悟最深的话,然后在小组里念读,相互评价修改后把它张贴在教室一角的“凡人名言”栏里。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即加强对词语的品味和语段的朗读训练,同时培养学生敢于求索的意识和精神。通过恰当的问题设计以回观课文内容,弄清善于思考、敢于探索与获取成果的关系,最后双通过说写自己感悟最深的一句话,把语文的学习与人文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篇5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先讲李四光玩耍时对怪石产生了疑问,然后讲向师长请教,最后讲学成后回家乡考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在写法上,本文主要是通过李四光与老师的对话表现李四光善于思考、提问的品质。 在学习本篇课文之前,学生已于二下学期学了写李四光的文章《捉迷藏》,对李四光的好学、认真有了初步的印象。所以说,孩子们对这位科学家不是陌生的。但课文生僻词语较多,如“突兀、陨石、考察、秦岭、流域、遗迹、冰川、第四纪”等,离孩子生活较远,学生比较难理解。三上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对李四光的问题同样有着强烈的好奇,所以在教学中,可以质疑解疑理解词语意思,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进入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李四光好问、善于思考的品质。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20个词语。通过质疑解疑,理解“陨石、考察、秦岭、流域、遗迹、冰川、第四纪”等词语的意思。 2.读懂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3.课前布置预习,安排搜集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 4.根据李四光与老师的对话片段,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 2.根据李四光与老师的对话片段,尝试仿写。 教学难点: 1.字词:通过质疑解疑,理解“陨石、考察、秦岭、流域、遗迹、冰川、第四纪”等词语的意思。 2.课文: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了解李四光。 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捉迷藏》吗?你对这篇课文有什印象? ●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并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了解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出示课文第一段: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给“著名”换词。结合资料了解:地质学。 (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他从小就对身边看到的、听到的事充满好奇,爱问个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侯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给课文自然段标标序号。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 陨石、大坑、卧进、突兀、旅行、 考察、秦岭、流域、遗迹、研究、震惊 3、同桌对读课文。 4、整体感知: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课文了。读了课文后,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感知巨石形象 课题说“奇怪的大石头”,请你读读课文,找找课文是怎么说它的奇怪的? 交流:石头奇怪在哪? ●怪——独个儿: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怪——体积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怪——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了。” ●怪——突兀: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怪——没卧进土里: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1.(生选择课文内容讲,师适当概括并板书)边读书边感悟。 2.是呀,多奇怪的大石头呀,你能把这种奇怪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3.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伙伴,来向大伙介绍一下这块奇怪的大石头吧。(语言内化) 四、学习生字。 藏:笔顺 考:下面为横、竖折折钩 旅:右下部分 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 巨石 孤零零 } 突兀 没卧进土里 时间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出。 二、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三、解开巨石之谜 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我们也来学学李四光,多问个为什么。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在不懂的地方做一做记号。 质疑交流。 ●解决字词: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 (2)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指名分读以上三个层次的话语。 分组再读,理清段落顺序:你看,正因为(小组一):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又因为(小组二)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地质 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还因为(小组三)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所以——(小组四)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使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齐读: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这块奇怪的大石头真使李四光受益非浅,怪不得课题是——学了整篇课文,你觉得还能给课文取个什么题目吗?说说理由(认识到不仅是勤于思考、善于提问,更是勤奋、执着、探究,才使李四光取得成功。) 小结鼓励:是啊,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四、课后延伸: 1.小练笔: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李四光是怎样问爸爸的,爸爸怎样回答的?你能仿照课文,写写他们的对话吗? ★学了课文,你对课文提出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你能用对话的形式记一记吗? 用上说话的三种句式: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2.阅读《李四光的故事》,与同学交流感想。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不懂的知识找资料弄明白。 3、生字、新词卡片。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生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提问: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但是有些问题,还需我们做进一步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 ⑴ 轮读词语: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奇怪、严严实实、平整、震惊。 ⑵ 质疑问难,解难: 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观看录象)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⑶ 轮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些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学习生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练写,评价反馈。 四、作业设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语句意思。 3、感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4、阅读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感受巨石之“怪”: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⑴ 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重点词句。 ⑵ 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一怪,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二怪,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三怪,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四怪,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⑶ 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巨石之怪和李四光的疑问。 2、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按课文内容填空: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它应该___。可它___? 3、感受人物品质: 大石头可真怪!李四光有了和大家一样的感受,他产生了疑问,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 ⑴ 自读课文,找、画关键重点词句。 ⑵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体会课文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探索写具体的。 ⑶ 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个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拓展延伸,加强感悟 你还搜集到李四光爷爷哪些故事?特别是他的童年故事?读过故事,你又有什么感受? 四、总结全文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阅读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1、谈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李四光爷爷小时侯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引发他的思考和探索,后来出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两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看到苹果往下掉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 ──“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揭示课题。 3、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布置思考题: ⑴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 文章里写到了小牛顿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你最欣赏小牛顿哪一点? 4、自主阅读。 5、交流,指导朗读。 六、作业超市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2、抄写生字词语。 3、继续搜集、阅读其他名人故事。 实现课堂内外的延伸,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积累知识。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篇7【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投放多媒体,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èn)惊。 三、解决一些术语词 1、陨石: 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 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3、突兀: 高耸。 4、第四纪: 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5、冰川: 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6、秦岭: 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四、默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五、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四人小组讨论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把仍不能弄懂的记录下来 1、全班反馈,归纳整理提出的问题。 2、老师引导解决读懂文章必须弄懂的问题。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3、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4、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⑴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⑵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5、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分角色读3~8自然段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三、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四、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我的小发现。 【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 解之谜 李四光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篇8【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有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具体内容写具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交流材料,质疑解难 针对课文内容,学生质疑。 1、字词: 理解陨石、地质学家、第四纪、冰川、秦岭等词的意思。 2、内容: 交流收集的李四光生平材料,图片或童年故事。 3、自由读文,谈谈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2、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______所以______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受巨石的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______想像情景,进行说话练习。李四光会跑去怎样问老师? 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______。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应该会把草地______,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______。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师生演演这次对话。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______才______,可用直到______才______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______。 三、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1、总结升华:⑴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出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⑵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2、课外积累: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篇9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二是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写具体的。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 本文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叙述了几个与此相关的事件,表现了李四光积极思考、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知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为促使学生思考,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在结合上下文对上述几方面内容进行理解、探讨、交流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通过课文所描写的事件,懂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要了解作者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写具体的。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李四光是怎么问问题的。 2.了解童年的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诊断预习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呈现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三.达标教学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èn)惊 (二)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各两行。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检测反馈 1.连线。 流域 遗产 著名 考察 躲闪 kǎo chá duǒ shǎn liú yù yí chǎn zhù míng 2.辨字组词。 著( ) 遗( ) 闪( ) 旅( ) 暑( ) 遣( ) 闭( ) 旋( ) 第二课时 一.诊断预习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呈现目标 1.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三.达标教学 (一)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三)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读后讨论) 1.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2.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四)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总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拓展延伸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这方面材料。 2.朗读课文。 四.检测反馈 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爱藏[ ]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 ]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那儿来的呢?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李四光对什么发生了兴趣?他提的问题是什么? 板书设计: 小时侯 发现问题 7、奇怪的石头 震惊 世界 长大后 勇于探索 教学反思: 略。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篇10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精神。 情感和态度:认识好奇心的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懂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着地追求财会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体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并收集相关的冰川活动资料和有关李四光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检测预习:《奇怪的大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 2、展示资料:介绍李四光,了解有关常识(地质学、冰川、陨石) 3、读题疑生:大石头“奇怪“在哪里? 意图: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自主学习,调动他们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本课生字新词的认读效果 3、认读生字词语(采用多种方式,生生互动,注意体现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对难读的字音和词句反复朗读。注重学生扎实的朗读基本功训练和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5、默读课文,感知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玩中生疑——请教师长——英国学习——研究成功。 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和培养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潜心会文,与文本进行独立对话,获得自主感知。 三、精读课文,感悟探究 1、品读课文第2-8自然段,探究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1)采取自由读书的方式(或自读自悟或寻找合作伙伴研读感悟),联系上下文,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探讨。 如“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天上来的陨石”“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及父亲、老师都搞不清楚等,均说明了此石之“怪”。 (2)反复练读,悟出巨石之“怪”。 (3)诱发思维,训练语言。(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层次进行训练) ①完成训练:按课文填空,体会李四光是怎样提问题的。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_________。 它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可它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师提示:李四光爷爷真会提问题。他的这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感染了我们每位同学。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你们对自己身边的什么事物产生了好奇或疑惑,请与大家交流。 ③说话训练: a、……这么……是…… b、这么……应该……可为什么……呢? ④反复练读人物的对话。在朗读时应该加重语气。 注意读好关键词的语气。 意图:指导学生在学习模仿文本语言的实践中掌握语言规律,积淀语感经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形成语文能力,从而习得语言。 2、精读课文第9-10自然段,读中讨论交流。 (1)李四光是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①李四光对这一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②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石旅行几百里甚至几千里。 ③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2)李四光这种执着的追求给他的一生及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发散思维:想不到这次研究成果竟然和童年的疑问有关。由此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想给大家说些什么?(学生畅谈) (4)读书感悟,领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品质写具体的。 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四、激疑解惑,开阔眼界 1、学完本课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之处或对什么事物产生兴趣?(互相根据收集的资料再次交流) 2、教师小结:一块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一串串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不懈的追求蕴含着极大的价值。让我们勤于思考,勤于动脑,不懈探究,去揭开一个个神奇的未解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篇11【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的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应该会把草地( ),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初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四、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课后分析】 尝试──让课本留下思考的痕迹 新课程注重课程的开放和生成。经常看到有的老师上课时让孩子海阔天空的发表自己的高见,孩子们在课堂上忙着左一个讨论,右一个交流,却无暇捧起书本细读,有时甚至使孩子的思维脱离文本,教师也不作引导,任其夸夸其谈,课堂看似热闹,却无多少实质。有时自己也放这样的错误。这堂课在课始初读课文时,学生说了对李四光的印象后,我让孩子仔细读课文,找找自己观点的理由,看谁的理由最要充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被激发,进入积极备战状态。于是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写写,留下思考的痕迹,这样做就是优化孩子与文本的对话,让孩子有自己的个性阅读。尔后我不急于让孩子发言,而是让他们在组内再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让孩子与文本进行碰撞,撞初个性化的火花。在交流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表达,让学生按照句式“我从这句话中看出……”或者“我觉得这句话可以看出……”抑或“我认为……”让孩子的语言也带上个性化的色彩。我想,尝试让孩子在课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也该是阅读教学中中段学习向高段学习过渡的重要一环吧!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篇12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一、收集学生初读课文时产生的问题。 1)学生读文时遇到的问题。李四光、地质学家、孤零零、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恐怕、陨石、砸、卧、突兀、甚至、遥运、考察、冰川、长江流域、遗迹、震惊。 2)学生读文时产生的问题。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 2、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3、冰川是怎么形成的,它怎么可以推动大石头旅行呢? 4、李四光还有其它研究成果吗? 二、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捉迷藏吗?怎样藏才可以让小伙伴找不到你呢?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也经常玩这个游戏。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检查并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质疑解难 1.默读课文,并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交流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四、巩固练习。 1、齐读课文。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先读帖,再摹写,最后临贴。) 五、布置作业。 1、学习课文后,你又产生了哪些问题,写在纸条上交给老师。 2、巩固本课生字,并认真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从题目入手,从“奇怪”入手。 1、同学们你们喜欢石头吗?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石头。 2、你们见过“奇怪”的大石头吗?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请大家通过读课题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样的大石头?我没有听清,再来一遍?(这样反复引导学生读出对题目的理解)。 二、围绕“奇怪”做文章 1、课文围绕着大石头讲了哪些奇怪之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2、学生汇报,(教师用简笔画画一个大石头,)教师在石头周围用词语概括。“巨大的,突兀的,孤零零的,时间久的,能把人遮得严严实实的” 3、练习用上这些词语或其中的一部分来描述这块石头。 例:这是一块巨大的,突兀的,孤零零的,时间久的,能把人遮得严严实实的大石头。 三、感受李四光的好问精神。 1、面对这样一块石头,你会想些什么呢?李四光又问了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到7自然段,读完后同桌互相演一演。 2、师生交流,出示李四光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读后讨论。 3、教师小结,并板书:“刨根问底”,“打破沙锅问到底”。 4、李四光从老师哪弄清问题了吗?既然老师都不知道,我看就算了吧!(激将学生) 5、请大家读课文第八自然段,看看李四光又去问谁了?问题问明白了吗? 6、既然爸爸都不知道,我年就算了吧!不要再追究下去了。(再一次激将学生)从而引出李四光具有“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的精神。 四、解开巨石之谜,体会人物品质。 1、请大家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找一找李四光是怎样把这个迷团解开的。 2、在学生概述的情况下,教师出示句子并指导朗读。 直到他长大后到了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相机出示课件,解释冰川之迷。 教师小结:疑团终于解开了,正是因为李四光研究出了这块石头的来历,从而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3、那么李四光还做出了哪些重要的成果呢?请学生打开书,读课后资料袋的知识。 五、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以“大石头旅行记”为题编一个小故事,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妈妈、爸爸听。 2、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