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范文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14篇)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

  板书:争论,读题

  2、读了题目,你想知道故事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谁争论?为什么争论?怎么争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

  3、赶快读读故事就知道了。

  二、了解大意

  1、打开书: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哪几节讲的是这个关于争论的故事。

  2、出示故事内容,请你带着这几个问题去认认真真读两遍这个故事,边读边思考。

  3、交流故事大意

  你解决了哪个问题了?

  (1)以打猎为生的兄弟俩在争论;(板:哥哥、弟弟)

  (2)为大雁射下来怎么吃争论(很饿);(板:吃大雁)

  (3)哥哥说煮着吃,弟弟说烤来吃;(板:煮、烤)

  观察图,你能指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争论不休后请过路老人评理,老人说了个两全齐美(什么是两全齐美)的方法后兄弟俩都很满意,(板:老人、半煮半烤)

  (5)结果发现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三、朗读演练

  1、故事的大意我们知道了,如果请你来讲这个故事,你认为要讲好这个故事,最重要的是说好什么地方呢?

  2、那就请你们好好读读争论的话,琢磨一下,哥哥弟弟以及老人的话该怎么读?你除了自己体会,还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

  3、你琢磨出了谁的语气?你能读好谁的话呢?

  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并指导朗读

  (1)出示第二节的对话。

  a、指名读,生说出哪一句就显示那一句,说说怎么读,再说说为什么这么读,然后再朗读,生练读,再指名读后齐读

  (不以为然什么意思?怎么读?很不服气是怎样的表情?怎么读?可以适当地加上动作表演读。)

  b、观察图,说说兄弟俩的表情动作。

  c、你能为兄弟俩配音吗?

  (指名表演朗读对话)

  (2)出示老人的话。

  心平气和,声音嘶哑。

  3、小组演练

  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吗?

  分成四人小组,先分一下角色,然后排练一下这个故事,注意各个角色不同的语气语调。

  (生排练,师巡视指导。)

  4、指名小组表演。

  (1)表演中指导两点:

  a(兄弟俩对话完后,)是不是争论到这里就完了?不争论了?

  那么“争论不休”是什么意思?怎样才算是争论不休?

  b最后看到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后有什么表情动作?

  (2)师生共同评论演技

  a说说优点,

  他们表演的好吗?哪些地方好啊?

  b提出更好的修改建议,

  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3)再指名小组表演

  四、谈感受

  1、故事表演完了,我们也知道了这个故事的结果,兄弟俩有没有吃到大雁?

  (板:0 擦掉大雁)

  (板书:的故事)

  不知同学们听了这个争论的故事后,有什么感想呢?

  2、交流各自的感想。

  如和书上的内容一致,就出示书上的句子,不一致,就出示省略号。

  同学们的感受真多,那么你从这个故事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板: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3、同学们的评论真是精彩纷呈,你们发现没有,老师听得可(认真)了,你能不能也用几个好词语来赞美一下老师听得这么认真,出示:老师----地听着

  4、是啊,老师除了听得这么的专心之外,你们看看,老师还听得脸带微笑,看向你们的目光之中充满着赞许,你们喜欢吗?为什么呀?

  出示最后半句句子。

  五、讲故事

  1、你们喜欢老师这节课吗?

  你愿意将老师上的这节课与你们的爸爸妈妈分享吗?请回去把这个故事、把你们的表现讲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好吗?

  2、各自准备

  3、指名讲故事。

  附:板书

  争论的故事

  哥哥  老人  弟弟

  吃大雁

  煮    半煮半烤  烤

  ﹨     ∣   ∕

  0

  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2、继续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

  烤鸭 评理 剖开 可惜 真笨 浪费

  关键 原谅 烟熏 火燎

  (2)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同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要求: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而争吵?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2)理解“不以为然”(出示:*对*如此这样*然而)

  (3)听录音,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3、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明他们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

  理解“休”的意思(*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4、5段

  5、齐读盛老师的话。

  四、学习生字

  倆 烤 评 剖 惜 笨 抓 费 键

  (1)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

  (2)用形声字进行记忆。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

  五、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你能用听写的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也可以出示填空: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大雁。)

  (一)(1)学生准备(不会讲的同学看书默读)

  (2)请学生上讲台讲争论的故事

  (3)共同评价

  (二)既然是争论,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再讲故事,讲出争论语气。

  (1)四人小组准备

  (2)请同学讲

  (3)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三)结合板书:两全其美不以为然争论不休无影无踪烟熏火燎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四)如果再配上适当的动作就更好了。大家练习后,请同学表演。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自由读一读剩下的部分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3、指导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相机提问: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4)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位品位,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谈自己对抓住时机的认识)

  5、引导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三、总结课文,布置练笔

  1、总结课文

  (1)师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2)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练笔

  (1)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2)作业 :认真练习朗读课文,注意提示语,并仿写一个片段。如:《课堂上的一次争论》、《饭桌上的对话》。

  板书设计 :

  17 争论的故事

  讲 兄弟俩 争论不休

  盛老师 问 同学们 各抒己见

  听 赞许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品味文中人物对话时的语气。

  2、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等词语的意思。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兄弟俩争论部分的朗读。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故事自然悟出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题:争论的故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争论的故事,那在讲之前,我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朗读情况。同学们要认真读,用心记,待会有快速抢答的游戏等着大家。

  2、抢答游戏 (1)故事中谁与谁发生了争论?(2)为了什么事情而争论? (3)争论的结果是什么?(4)看图,你能分辨出哥哥和弟弟吗?怎么看出来的?

  3、小结过渡:正因为兄弟俩想要的吃法不一样,因此他们才----争论。文中的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他们正在争论呢?(第三自然段)

  二、精读故事部分。

  这个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是兄弟俩的争论,他们是如何争论的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3小节,放声读一读兄弟俩的对话。

  (PPT第一次对话)

  1、读好第一次对话,体会观点和语气。

  师:从兄弟俩的第一次对话中,你们有什么发现没有(他们的意见发生了分歧,他们的语气也不一样)

  师:争论开始了吗?(开始了)

  师:虽然他们都只是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争论已经开始了。只不过这时个争论得不那激烈而已。

  所以第一次对话该怎么读?(语气要平和一些)

  学生齐读第一次对话。

  2、读好第二次对话,体会语气的变化。

  接下来他们又是如何争论的呢?

  生读对话

  在接下来的争论中哥哥还是心平气和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吗?

  生再读哥的话。

  师:与第一次比,他们的争论有变化吗?说说你的发现。 (他们的语气不一样了。这一次哥哥是不以为然,大声争辩。 )

  师:请你读读哥哥的话。

  师:你觉得哪句话最能体现哥的不以为然。 (你这话不对)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哥哥的不以为然呢?

  师:看来,不以为然的意思就是—— (不认为是对的)你们说的没错,那么

  师: 考考大家,“不以为然”的“然”是什么意思?PPT

  听得出来,哥哥有些生气了,弟弟听了哥哥的话,怎么样? (很不服气)

  这次的争论兄弟俩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语速越来越快,心情越来越生气。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次的争论。(齐读)

  3、分角色朗读。

  愿意来做一回哥哥和弟弟争论一下吗?

  同桌互练。点名分角色朗读。

  4、师生分角色再读,体悟“争论不休”。

  师生合读文中兄弟俩的对话,读完原文后,加上自己想象的语言表演“争论不休”。

  兄弟像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没完没了,争个不停,这就叫 (争论不休)。

  休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PPT

  5、理解“两全其美”及故事的结果。

  师:幸好有位老人经过。他们才暂时停止了争论。

  点名读第4节。

  师:老人的建议,哥哥满意吗?弟弟满意吗?

  师:双方都满意,这就叫两全其美,第5节中也有一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两全其美”这个词,请读出来。

  生:兄弟俩都很满意,谁也不再说什么。

  师:当他俩都很满意,再想射大雁时,可惜大雁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

  这就是“争论不休”的结果。

  三、自由评论,悟道理。

  师:大雁飞得无影无踪,这个结果是兄弟俩想要的吗?

  他们错在哪里? (生自由评论)

  师:是呀,如果抓住的时机,先把大雁射下来,兄弟俩就不会后悔了。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应该抓住时机,先把事情做起来,不能因为争论而错失良机。(相机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1、读学生对话,加深理解。

  师:听了盛老师的故事,她的学生也纷纷发表了感想,我们来读读。

  ppt

  “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

  师:只有这四位同学发言吗? (还有很多感想被作者省略了)

  师:发现了这个省略号与以往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是呀,标志整段文字或大片语言的省略我们就用12个点的省略号。

  为什么这么多的同学发言,而且每个都说得这么好呀?(因为同学们聪明,爱动脑筋……)

  因此盛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地向同学们投去—— (赞许的目光,)

  其实王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同学也非常聪明可爱,所以老师也像你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2、积累名言。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我觉得机会就像大雁,一转眼就飞走了,你认为机会像什么?(生畅谈)

  是啊,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时机,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老师这有两句话,我觉得最能表达我们此时的感受。送给同学们,希望你们能记住。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当机会向你微笑时,赶快拥抱她。

  自由读。

  师:好的东西应该积累下来,能用一分钟的时间记住吗?

  点名反馈。

  四、小结。

  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这两句话,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五、作业布置。

  回忆你与别人曾经争论,或你看到的别人争论的场面,用一个片断写下来。

  板书设计:

  25 争论的故事

  吃大雁

  哥哥 老人 弟弟

  煮 半煮半烤 烤

  抓住机会 先做起来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4

  师:“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

  生:他们吵完架后,大雁都飞走了。

  生:在他们吵架时,大雁已经飞走了。

  师:课文中说“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生:是射下大雁的最佳时机。

  师:说得不错。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生:他这样争论下去,等他们有结论的时候,大雁都已经飞走了。

  生:大雁飞走了,他们的争论也就没有用了。

  生:……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

  生:(齐答)还不如先把大雁射下来。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生:兄弟俩太笨了,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兄弟俩没有抓住时机,他们应该先把大雁射下来,再商量着该怎么吃?

  生:对呀,他们应该先做起来再说。

  生:我也从兄弟俩争论中明白,我们不管做什么事,要先做起来再说。

  (师向说出自己见解的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后面的部分。)

  生:……

  师小结:同学们能够从这个故事中领悟到这么多,真是不错!老师很佩服大家。课文中的同学们是怎么说的?(引读课文中学生说的观点)今后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善于抓住时机,不要因为所谓的争论而浪费时间、贻误时机,要先做起来再说。

  师: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生:因为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生:因为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生:同学们说的有一定的深度。

  生:同学们说的达到了老师讲这个故事的目的。

  生:……

  师:是的。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深度,达到了盛老师预期所要得结果,所以她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反思:实际上这篇课文并不难理解,主要能从故事中明白道理。教学时,如果只有教师繁琐的讲解,没有学生的参与,那么课堂就好比一潭死水,没有活力。所以我在处理教材时,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想像力被充分挖掘出来了,抛开问题后尽量让学生多说,课堂气氛活跃,最后才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这节课我感觉学生的参与面广,各类学生都有收获。从课文的学习中懂得了做事一定要抓住时机,并能积极从身边的事做起。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运用关键词,联系插图,以读促说,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知识目标)

  2.借助课文的语境,大胆质疑,生成新问题;登台表演,把握人物争论的不同语气,并打开思路,说说感想;领悟故事的道理;(能力目标)

  3.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及自己的生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人生观和价值观,知道机会面前正确的处理方法。(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2、领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课前谈话:今天,在这特别的地方看到张老师,还在这特别的地方上课,能说说你们的心情吗?是啊,能不高兴吗?今天咱们同台亮相,尽情展示自己的丰采,是一件多美妙的事啊!

  一、复述课文。(9分)第3-5节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段故事。

  1、笛子配音,师脱稿声情并茂地讲《争论的故事》。(同时贴图片)

  2、故事讲到这儿,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谁与谁在争论?争论什么?争论得怎么样?争论的结果怎样?)(说得真不错,可见你听得很专心!你说的很棒,看出你听得很认真呀!)

  过渡:这个故事可真有趣!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呢?要想讲好这个故事,你觉得应该抓住哪个场面?(兄弟俩争论的场面)要想把兄弟俩争论的场面表现出来,老师想送给你一个锦囊(点击“锦囊”)读一读课文第三节:

  (1)用“---”划出哥哥说的话,用~~~~~划出弟弟说的话;读一读,注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

  (2)自由组合演练人物的对话。

  二、分角色表演,重点学习故事(第三节)

  ①划出兄弟俩争论的话了吗?

  ②读出争论的语句,检查对错。谁先来读读哥哥的话?(点击第一板块)谁再读读弟弟的话?分别点击出示:对话板块。重点指导第二板块(不以为然  大声争辩  很不服气)

  随机指导朗读:哥哥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板书:不以为然

  ③同桌练习讲。现在,同桌的两人成立学习小组,我们一起来练练兄弟俩争论的话,好吗?点击出示:整个板块(自由练习)

  ④台前争论:大家练好了吗?哪个小组想到台前展示一下那争论的场面呢?导演们,可要认真看、仔细听,他们哪个地方争得像?哪个地方演得妙?你还有什么小小的建议呢?评价:(语气、动作、神情)(激烈、气得脸都红了……)一组演。他们还会怎么争论呢?你可以用书上的理由,还可以展开想象,另一组演。(你会用书上的一个成语来形容刚才兄弟俩争论的场景吗?)板书:争论不休  谁知道“争论不休”的意思?“休”呢?(点击)

  三、学习课文4-5。(分)。

  4-5节  :

  1、过渡:对呀,兄弟俩总这样争来争去的,也不是个办法呀!那该怎么办呢?

  2、这时,有个老人经过这里

  3、哦,这老人一定有高招,出个什么主意呢?

  4、半煮半烤(这主意真好啊!既考虑哥哥的想法,又满足弟弟的心愿,这就叫两全其美!(板书:“两全其美”。)结果呢,美吗?为什么?

  5、就在他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四、复述故事:

  过渡:多精彩的故事啊!刚才,我们俩人合作表演了争论的场面,你想不想不与他人合作,自己独自来当一回“故事大王”,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地讲给你的小弟弟、小妹妹听呢?再读读这个完整的故事,学着老师刚才讲的样子,我想稍作准备,你一定会比老师讲得更出色,有信心吗?(点击课件):

  从前,大山脚下有座小村庄,小村庄里住着以打猎为生的兄弟俩。

  一天早上……

  1、练习讲

  2、独自讲

  过渡:听了这个故事,讲了这个故事,现在,你有何感想呢?(全班交流)?

  生1:我认为兄弟俩的争论都是说空话,结果让大雁飞走了,

  生2:说到不如做到。

  生3:争论是白费时间的。

  生4:心动不如行动。要行动哦!

  ……

  过渡: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许多观点,谈得可真深刻,如果再遇见这样的兄弟俩,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在小组里先交流交流。

  那么,盛老师的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又有何感想呢?(打开课本读一读6-11节,汇报)(2分)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他们的争论,白白浪费了时机。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先做起来。

  过渡: 是啊,不管做什么事,关键要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他们说的都有道理,“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她的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今天,因为你们争论很精彩,讲故事很生动,理解很透彻!张老师对你们的表现也很满意!(赞赏的微笑)

  老师想送你们两句名言,希望你们深深记得:

  出示名言: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完全*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它。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齐读。)

  五、总结升华。

  是啊,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时机,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孩子们,虽然你们的年龄很小,但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以后将会面临无数的机会。让我们牢记《争论的故事》,把握瞬间,成就梦想;把握机会,创造辉煌!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6

  备课人:正仪中心校 刘花英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读词语:(齐读、指名读)

  充饥 争论不休 评理

  可惜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2、这个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为什么争论?你能用上这些词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1)学生同桌练一练。

  (2)指名讲。

  3、过渡:

  那么,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看课文,听录音,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二、精读训练第一部分。

  师述: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呢?出示句子。

  1、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体会: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弟弟不服气的语气。理解:不以为然

  (出示:谁能找准“然”的解释)

  2、小结:

  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3、过渡: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什么词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通过讨论板书:争论不休

  出示:(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你能找准“休”字的解释吗?

  4、引读第4、5自然段。

  (1)他们到村里找人评理,大家建议说-------(生读:“你们把……两全其美了吗”)理解:两全其美

  (2)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读:“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理解:无影无踪齐读句子。

  (3)当兄弟俩发现大雁不见踪影后,会说些什么呢?想像一下。

  5、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像得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大家来练一练。

  (1)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

  (2)学生上台表演。

  (3)学生评价。

  6、过渡:同学们演得真不错,故事听到这儿,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

  三、精读训练第二部分。

  1、同桌互相讨论感想。

  2、指名谈谈自己的感想。

  3、师述: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出示句子:(略)分别请4名学生朗读句子,从中弄清:

  (1)他们“笨”在哪儿?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他们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4)与其这样下去,还不如……(学生自由说)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味品味。

  5、谁能告诉大家,这儿最后用上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师述:大家理解得非常好,从这个故事引发的这些感想,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出示:无论做什么,都要抓住时机,关键在于先做起来!学生齐读。

  6、引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生:赞许的目光)板书:听

  赞许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四、总结课文。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最后,让我们再一起分角色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好吗?老师就是文中的盛老师,你们当然就是同学们,开始!

  五、布置:

  作业 课后4。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学习重点: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

  一、导入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盛老师给她的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就是——(学生读题)《争论的故事》,你们能来讲讲这个故事吗?

  二、学习讲述《争论的故事》

  (一)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练讲故事,要求: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1、学生,根据要求讲述故事,教师计时。再练习,再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

  2、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相机板书有关词语: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烟熏火燎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3、导:既然是争论的故事,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对吗?现在增加点难度。

  (二)课件出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同桌练讲故事,要求:讲出争论的语气,并说清兄弟俩各自的意见和理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同桌共同合作。

  3、指名上台讲故事,集体评议。

  (三)同学们的本事可真大!都能按照每一次的具体要求把故事讲的请清楚楚。

  1、黑板上这几个词语你理解吗: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烟熏火燎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指名说说词义。

  2、导: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象的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

  (四)课件出示:四人一小组练习表演故事。要求:配上动作、表情。

  出示课件。

  指名上台表演,集体评议。

  三、感悟故事道理

  1、师:同学们讲的真不错!故事听到这,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把有价值的发言简短地写到黑板上。

  2、盛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同学们听,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6——11)小节。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相机理解:兄弟俩“笨”在哪里?他们没有抓住什么时机?……

  (3)指导学生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

  (4)引读:第11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赞许”,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四、总结课文。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2、拓展: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五、作业

  小练笔:把自己生活中接触的有关争论的故事写下来。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词语:(齐读、指名读)

  充饥 争论不休 评理

  可惜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2、这个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为什么争论?你能用上这些词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1)学生同桌练一练。

  (2)指名讲。

  3、过渡:

  那么,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看课文,听录音,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二、精读训练第一部分。

  师述: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呢?出示句子。

  1、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体会: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弟弟不服气的语气。理解:不以为然

  (出示:谁能找准“然”的解释)

  2、小结:

  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3、过渡: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什么词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通过讨论板书:争论不休

  出示:(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你能找准“休”字的解释吗?

  4、引读第4、5自然段。

  (1)他们到村里找人评理,大家建议说-------(生读:“你们把……两全其美了吗”)理解:两全其美

  (2)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读:“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理解:无影无踪齐读句子。

  (3)当兄弟俩发现大雁不见踪影后,会说些什么呢?想像一下。

  5、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像得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大家来练一练。

  (1)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

  (2)学生上台表演。

  (3)学生评价。

  6、过渡:同学们演得真不错,故事听到这儿,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

  三、精读训练第二部分。

  1、同桌互相讨论感想。

  2、指名谈谈自己的感想。

  3、师述: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出示句子:(略)分别请4名学生朗读句子,从中弄清:

  (1)他们“笨”在哪儿?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他们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4)与其这样下去,还不如……(学生自由说)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味品味。

  5、谁能告诉大家,这儿最后用上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师述:大家理解得非常好,从这个故事引发的这些感想,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出示:无论做什么,都要抓住时机,关键在于先做起来!学生齐读。

  6、引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生:赞许的目光)板书:听

  赞许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四、总结课文。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最后,让我们再一起分角色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好吗?老师就是文中的盛老师,你们当然就是同学们,开始!

  五、布置:

  作业课后4。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讲讲故事的情节。

  领悟故事所蕴涵的 “做事要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小黑板,屏幕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听故事,谈感想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上,老师先要和大家一通走近一个有趣的故事中

  (放动画,教师讲故事)

  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吗?

  交流感想

  过渡:有一位盛老师也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她的学生听,我们来看看她的学生有什么样的感想。

  二 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6-12)

  1.学生自由读课文6-12小节

  2.拼读词语  真笨   抓住    关键    赞许

  3.再读,说说你同意哪个想法?为什么?

  相机出示小黑板,理解内容并且读好句子。

  4.还有其他意见吗?结合省略号理解

  5.在这些意见中,哪条总结的比较好?再读一读。

  师:因为同学们回答的好,所以盛老师听的——(聚精会神),并不时的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赞许是什么意思?

  盛老师为什么不时的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三 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1-5)

  师:这个故事真有意思,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近故事中,近距离的来接触一下这争论的兄弟俩。

  1.自由读课文1-5

  2.读读新词   火烤  评理  剖开

  3.再读课文这一部分,讲讲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4.兄弟俩争了又辨,辨了又争,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很又道理,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哥哥的想法是(  ),理由是(    );

  弟弟的想法是(  ),理由是(    )。

  5.文中有个词语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是——(争论不休),给休字找找合理的解释

  休:休息   

  停止

  表示禁止

  6.既然是争论不止,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应该体现争论的激烈语气,试试。

  找出提示语,理解不以为然,找出然字的合理解释

  然  :对

  这样

  表示尾词

  7.先自由练习,再指名朗读

  8.听录音,再读

  9.教师引读文章的4.5自然段

  他们争论不休,决定——

  当他们对解决方法感到满意是时候,想去射大雁,结果——

  那兄弟俩会说些什么呢?

  10.   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同时展开想像,续说故事

  教师适当指导,评议

  11.   齐读这个故事,体会不同的语气变化  

  四  整体感知,领悟故事的道理

  师:面对争论不休的兄弟俩,我们真想说一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先做起来!

  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当引导举例

  师: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故事中得到启发,那就是——做事要抓住时机(板书)。

  同时老师还有几句话要送给你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全*你不假思索的利用。   ——巴尔扎克

  齐读这三句话,结束本课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9

  一、 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课文《争论的故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作为三、四年级地衔接,本册最后一个单元的内容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初步渗透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课文通过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机会,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

  课文层次清楚,1-5自然段是盛老师讲的故事,6-11自然段是同学们的感想。课文的插图展现了文章的高潮(第三自然段),兄弟俩各持观点,争论不休。

  2、 教学目标:

  a、 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和文中的关键词语,对部分构词能力强的生字,在课后让学生作更深入地了解。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b、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争论时的语气、表情、动作。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探讨。

  c、 情感目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起来的处事态度。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兄弟俩争论的论点——大雁是烤的好吃,还是煮的好吃,好好读好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这几个词语。

  难点:文中重点词语“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烟熏火燎”这几个词语,要让学生生动、形象地接受,采用不同的方法,分教时进行。

  4、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尤其要注意本课的标点符号(双引号、单引号)。结合“无字词典”理解“烟熏火燎”的意思。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抓住论点,围绕兄弟俩的两次争论,学习课文的三、四自然段。采用文中的插图和学生脑中的画面,引导学生讲好故事。联系上下文理解“不以为然”、采用重点突破法理解“争论不休”,联系上下段意思理解“两全其美”。积累“机不可失,时不在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这两句话。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争论的故事》,运用多媒体展示关键的画面,降低讲故事的难度。

  二、 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1、情境教学法:在学习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时,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兄弟俩怎样围绕烤和煮展开争论?争论了几次?

  2、直观教学法:为了帮助学上讲好故事,先让学生在脑中放电影,在运用多媒体展示关键的画面,降低难度。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自己已有的体验理解“烟熏火燎”。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感受争论时的语气、表情、动作。

  同时在朗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书、讨论、品味、背诵”的方法学习课文。同学让学生查“无字词典”——结合生活实际,结合自己已有的体验理解“烟熏火燎”;联系上下文理解“不以为然”、采用重点突破法理解“争论不休”,联系上下段意思理解“两全其美”。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抓住论点,切入主题)

  通过初读课文,你能用一、二句话概括这个故事吗?

  1、指名交流。(兄弟俩为大雁是煮的好吃,还是烤的好吃而争论。)

  2、板书:煮

  烤

  从这两个字的字形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意思。

  (二)细读课文(抓住论据,反复朗读品味)

  (1)、兄弟俩是怎样围绕“煮”和“烤”而展开争论的?自由地、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①读完后,请学生看多媒体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

  ②围绕“煮”和“烤”兄弟俩几次展开争论?指名交流

  ③多媒体演示第一次争论:指名读第一次争论:弟弟反对“煮”的理由是什么?

  ④多媒体演示第二次争论:指名读第二次争论:哥哥反对“烤”的理由是什么?交流“烟熏火燎”查“无字词典”的结果。

  ⑤他们的观点截然不同,他们的理由都很充分,再读读他们的对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交流:不服气,认为对方说的不对。a在多媒体上点击“很不服气”b师重复“认为对方说的不对”课文中哪个词表达了这个意思。点击“不以为然”,c用反问句强调了不服气的语气。

  ⑥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弟弟或哥哥,读好他说的话。自由练读。

  ⑦分角色朗读,学生点评。(多指名几组)

  (2)、他们谁都不服气,谁也说服不了谁。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使兄弟俩都满意呢?

  ①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读完第一句后)点击“争论不休”,读读这句话,想一想“休”的意思。

  ②读完整个一段,点击“两全其美”,

  ③这个办法,哥哥满意了吗?弟弟满意了吗?

  教师总结:哥哥和弟弟都满意了,这个办法称得上两全其美了。

  ④可事情的结果让人满意吗?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三)过电影(抓住重点画面,帮助学生记忆)

  1、争论结束了,故事也学完了。苏老师也想学一学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请同学们在脑中放一遍电影。交流:你的脑中出现了哪几幅画面?

  ① 多媒体演示

  ② 教师相机点评:a这个画面交代了故事中的人物

  b这是故事的高潮,这是故事最重要的画面。

  c这是故事的结尾,这个画面也不能少。

  2、看着画面,讲讲故事,讲不下去了,可以读读相应的自然段。指名交流讲,师生共同评议。

  过渡:定格在画面2上,如果你是其中的哥哥或弟弟,你会怎么做?

  (四)学习同学们的感想

  1、指名交流

  2、读读同学们的感想

  3、老师要赠送大家几句话;

  ①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②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五)板书设计

  煮

  争论的故事

  烤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10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45

  《争论的故事》听课评价

  一,导入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盛老师给她的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就是——(学生读题)《争论的故事》,你们能来讲讲这个故事吗

  二,学习讲述《争论的故事》

  (一)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练讲故事,要求: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1,学生,根据要求讲述故事,教师计时.再练习,再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

  2,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

  相机板书有关词语: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烟熏火燎,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3,导:既然是争论的故事,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对吗 现在增加点难度.

  (二)课件出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同桌练讲故事,要求:讲出争论的语气,并说清兄弟俩各自的意见和理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同桌共同合作.

  3,指名上台讲故事,集体评议.

  (三)同学们的本事可真大!都能按照每一次的具体要求把故事讲的请清楚楚.

  1,黑板上这几个词语你理解吗: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烟熏火燎,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指名说说词义.

  2,导: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象的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

  (四)课件出示:四人一小组练习表演故事.要求:配上动作,表情.

  出示课件.

  指名上台表演,集体评议.

  三,感悟故事道理

  1,师:同学们讲的真不错!故事听到这,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把有价值的发言简短地写到黑板上.

  2,盛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同学们听,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6——11)小节.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 谈谈你的体会.

  相机理解:兄弟俩笨在哪里 他们没有抓住什么时机 ……

  (3)指导学生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

  (4)引读:第11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赞许,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四,总结课文.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2,拓展: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评价: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读—讲—演—评—悟—写的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提升了.教学中,教师抓住听,说,读,写这四个最基本的训练方式进行学习,训练的引导和推进都有比较明确的目的,使学生在听中明白事理,在写中掌握字词,在读中感悟课文,在说中加深体会.可见,教学的每个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教者才能有的放矢.另外,教师注重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尽管三年级的学生概括水平还比较低,但教师没有因此而忽略训练,而是教给方法,引导练说,鼓励学生尝试用提供的词语来进行概括,既降低了难度,又使学生有了说的愿望,最终学生能将课文大意用完整,简洁的话表达了出来.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和互动.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为交往,就是告诉我们:师生双方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分享彼此的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

  返回第一范文首页>>>>>>www.diyifanwen.com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11

  佚名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学习重点: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

  一、导入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盛老师给她的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就是——(学生读题)《争论的故事》,你们能来讲讲这个故事吗?

  二、学习讲述《争论的故事》

  (一)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练讲故事,要求: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1、学生,根据要求讲述故事,教师计时。再练习,再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

  2、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相机板书有关词语: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烟熏火燎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3、导:既然是争论的故事,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对吗?现在增加点难度。

  (二)课件出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同桌练讲故事,要求:讲出争论的语气,并说清兄弟俩各自的意见和理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同桌共同合作。

  3、指名上台讲故事,集体评议。

  (三)同学们的本事可真大!都能按照每一次的具体要求把故事讲的请清楚楚。

  1、黑板上这几个词语你理解吗: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烟熏火燎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指名说说词义。

  2、导: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象的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

  (四)课件出示:四人一小组练习表演故事。要求:配上动作、表情。

  出示课件。

  指名上台表演,集体评议。

  三、感悟故事道理

  1、师:同学们讲的真不错!故事听到这,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把有价值的发言简短地写到黑板上。

  2、盛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同学们听,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6——11)小节。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相机理解:兄弟俩“笨”在哪里?他们没有抓住什么时机?……

  (3)指导学生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

  (4)引读:第11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赞许”,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四、总结课文。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2、拓展: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五、作业 

  小练笔:把自己生活中接触的有关争论的故事写下来。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12

  《争论的故事》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全文可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写盛老师讲故事。

  第二部分主要写感想。通过学生之口说明故事寄寓的道理: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不要因无谓的争论浪费时间。

  课文有两个显著的特色:

  1、借事说理。叙事的部分虽然占到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但归根结蒂争论是为揭示哲理服务的。

  2、大量运用人物语言,以对话推进故事发展。全文只有首尾两个自然段是客观的叙述,其他文字均为人物语言。以“讲”代“叙”,增强了故事的紧凑性。

  我针对本文的特点,取得了以下的教学效果:

  1、 反复练读,读出争论的语气。学生对这篇课文都很有兴趣,每个学生都积极的朗读课文,学生的朗读水平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2、这篇课文并不难理解,主要能从故事中明白道理,所以我在处理教材时,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想像力被充分挖掘出来了,学生的表演很到位,课堂气氛活跃。

  3、通过朗读、讲故事、表演,学生的参与面广,各类学生都有收获。他们都懂得了做事一定要抓住时机,并能积极从身边的事做起。

  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各种形式对词语的理解得较透彻。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等词语。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方法,并分角色朗读。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悟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1、课前,同学们对课文已做好充分的预习,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25课《争论的故事》(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展示读词并借用一下词语讲一讲这个故事

  打猎为生 射雁充饥 煮 烤 争论不休

  老人评理 两全其美 抬头一看 无影无踪

  过渡:真好,故事讲的既简洁又完整。不过,要想把故事讲的既生动又形象,就要把兄弟俩争论的对话读好。对于读好人物对话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二、品读课文,指导读好对话 。 (第三小节)

  1、渗透朗读对话的方法。

  预设:生1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生2要把文字读准、读对,把课文读流利了才能读好对话。

  生3一边读一边想象兄弟俩争论的场面。

  生4读好语气。师问:兄弟俩的语气相同吗?生:不同。

  师小结:是呀,兄弟俩在对话时有着不同的语气。为什么不同?生:因为他们在争论。师:真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种读书方法——如何读好不同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随机板书:不同语气

  2、训练

  (1)请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的第三小节。用直线标哥哥的话,用曲线标弟弟的话,看他们共有几次对话?(2次)

  (2)同桌两人一人做哥,一人做弟,分角色练读一遍第一次对话。

  3、展示指导读书 预设效果

  (1)指导读好第一次对话:读谁像谁

  生1组:读第一次对话。若没有读好

  教师及时指导,告诉同学们,读哥哥的话时就把自己当成哥哥,读弟弟的话时就把自己当成弟弟。做到读谁像谁。

  教师及时范读,大家都像老师这样来练一练第一次对话。

  再找生1 组同学读一读,进步了,读出了兄弟俩争论时的不同的语气。(及时表扬)

  教师小结:真好,听了这位哥哥和这位弟弟的争论,好像是真的一样,同学们感觉怎样?掌声相送。

  (2)指导读好第二次对话:关注提示语

  过渡:是呀,到底是煮着好吃,还是烤着好吃呢?兄弟俩争的是越来越激烈了。谁来接着读这兄弟俩的第二次对话?

  生2组:读第二次对话

  师:他们读的怎样?(有点争论的语气)大家注意观察这次对话中,哥哥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话的?谁发现哪个词描写了哥哥说话时的语气?(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那弟弟又怎样?(很不服气)

  (3)出示课件:图文对照会读的更好。请同学们看插图,仔细观察兄弟俩争论时的表情,你看出了什么?(争的激烈、快吵起来、快打起来了)眉、眼、嘴、手

  咱们让他们再争论一次好吗?生2组再次争论更激烈,进步了。(掌声)

  师:真好,我发现咱三一班的同学,特别会观察,越来越会读书了。就像这样读对话时,注意了像“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这样的提示语,再结合插图,就读好人物对话。读出了人物不同的语气。

  (4)同桌2人分角色练一遍。

  师:看看哪两位同学,能像刚才那组同学读的一样好,甚至能超过他们?

  (5)充分展示:指名两组同学来读第二次对话。

  师总结方法:你们真棒,此刻,赵老师最想做的是为你们竖起大拇指,你们学会了读对话时,要读出不同的语气读书方法。要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一就要把自己当成那个人物,二要注意对话中的提示语,三要学会观察插图中人物的表情变化。这些你们都做到了。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了,下面咱们一起来合作,完整的读这段话。

  4、师生合作,读第三小结。男生:哥哥 女生:弟弟 师:旁白

  过渡:就这样兄弟俩你一句我一句的争论,谁也不罢休,(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后来,又怎样了?谁来接着往下读?

  三、感悟明理,拓展延伸

  1、指名读4、5段。

  2、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就这样1分钟,2分钟、10分钟过去了,你好像看到了——生1:他们还在争论。你好替他们担心。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样子的哥哥和弟弟?生2、生3、师:争论什么?生6:怎么吃大雁。师:有解决的办法了吗?生:两全其美,煮一半,烤一半。师:哎,真可惜呀,当他们抬头一看,大雁早已非得无影无踪了。知道了故事的结果,此刻,你想对这兄弟俩说些什么?

  3、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教师及时点评并表扬。

  4、那么,盛老师班上的同学有怎样的感想?指4名同学读一读。

  随机板书:抓住时机 先做起来

  5、学习双省略号的用法。

  师:为什么用两个省略号?生先说——师总结:省略一段文字,希望同学们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6、此时,盛老师听了同学们的话是怎样做的?齐读最后一段。

  师: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的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理解“聚精会神、赞许”,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生:同学们说的感想非常好。(预设)生:同学们认真专心地听课。

  生:同学们通过《争论的故事》,明白了抓住时机,不能浪费时间。

  生: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不要只顾着争论,不管做什么,关键是先做起来。

  7、师小结:同学们的感悟十分深刻,理解的非常正确,赵老师也要向大家投去赞许的目光,还要为大家竖起大拇指。你们真是一群会读书、会感悟、会学习的孩子!

  四、送名言

  1、总结板书: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争论的故事》,从中明白了做事要——抓住时机,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下面老师要送给大家几句名言,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想一想,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2、送名言。

  人生成功的秘诀是当好机会来临时,立刻抓住它。

  ——狄斯累利

  良机只有一次,一旦错失,就再也得不到了。

  ——勃朗宁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的利用。

  ——巴尔扎克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你看那个最容易写错提醒大家。

  烤 评 剖 辩 嫩 键 笨 聚 赞

  2、教师范写(辩 聚)——生描红——练习写2个(表扬:握姿、坐姿,对照课本生字,争取一个比一个好)——展示。

  3、总结:同学们,书读的好,字也写的漂亮。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坚持每天下去,你一定会写的越来越好,甚至会成为中国的书法家的!加油!

  六、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把《争论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其实,生活中像这样富有哲理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去书籍或网络上查阅。如: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毛遂自荐、的麦穗等故事。读后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

  读出不同的语气   辩 聚

  抓住时机   先做起来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14

  《争论的故事》课本剧 《争论的故事》情节有趣,角色语言占有很多的篇幅,有利于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为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活跃课堂气氛,指导学生将《争论的故事》中盛老师讲的故事改编成课本剧,再组织学生表演。经过师生全员参与,共同合作,现将《争论的故事》改编成以下课本剧:争论的故事时间:早上地点:山下小村庄人物:哥哥  弟弟  众人第一幕[幕起:太阳刚刚升起,大山脚下的一座小村庄,屋里出来兄弟俩,他们各自背着几支箭,拿着一张弓,打着呵欠,一前一后走出来,一群大雁从他们头上飞过。]哥哥  (指着大雁)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弟弟  (望了望大雁)最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哥哥  (不以为然,大声争辩)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味道?弟弟  (很不服气,据理力争)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兄弟俩指手划脚,争论不休。)[幕落]第二幕[幕起:村子里众人围着兄弟俩,听他们诉说各自的理由(哑语)众人听后,对兄弟俩的说法都表示有一定的道理(做出动作)]突然,从人群中走出一个人(村民),示意大家静下来。村民  (建议)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兄弟俩(频频点头)太好了!太好了。真是两全其美。(兄弟俩仰起头,四处张望天空中的大雁,大雁早已无影无终。兄弟俩你看我,我看你,流露出失望的样子。)[幕落]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7: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