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教时 |
范文 |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教时(通用12篇)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教时 篇1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难点: 封建陋习距离学生教遥远,要充分利用课件把孩子带入情境。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从多种渠道了解缠足的事。 一、揭题 1、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课,(指屏幕)让我们一起跟老师再来把课题写一遍。集体书写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2、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到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板书:姐姐 2、学生交流 板书: 活泼 能干 3、引读:因为姐姐既活泼又能干,所以孙中山…… 板书:孙中山 喜欢 4、小结: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不错。大家还记得吧,上节课读课文时,老师说你们达到了几星级呀?(四星级)这节课有信心达到五星级吗?(有)好!有志者事竟成。可今天不是我能说了算,等一会儿要请听课老师来评的啊。大家可要努力啊!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第七自然段) 过渡:大家已经知道孙中山有个有活泼又能干的姐姐,真让人羡慕,但好景往往不长,读读课文这一部分,看看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1、自由轻读第七自然段。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迫切地想知道什么呢? 2、学生质疑,老师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出示: ⑴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⑵这件事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灵? 3、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真不错。要想解开你心中迷团,就得细读课文的第二~第六自然段。 四、整体感知(第二~第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第六自然段。 思考:活泼又能干的姐姐,她的笑脸、她的歌声被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带走了,这是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妈妈要姐姐缠足。) 五、精读课文2--7节 1、师生齐读:妈妈要姐姐缠足,这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的第二节,“妈妈……姐姐…… 2、同学们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板书:痛苦 流泪 4、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姐姐的痛苦? (1) 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练读句子,体会姐姐的痛苦。 (2)谈话促读,你回去从家人那了解到缠足是怎么回事吗?抽讲,老师补充(用4到5米长的布条,把5个脚指头捆绑在一起,好长时间都不能拿下来,让本来直得的骨头慢慢长弯,很痛很痛的。走起路来就及不方便。)自读体会,学生齐读。(把体会到的用读表达出来。) (3)再读第二节。 难怪姐姐会如此的痛苦,让我们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课文。 5、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穿的小鞋呢?(课件出示) 6、启发想象:看到这么小的鞋,你想到了什么? 7、学生交流。(不好走路,不能干活,走路摇摇晃晃) 8、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他心疼什么? (板书:生气 心疼) 9、师:于是他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说到争论,各自一定有争论的理由。那么,让我们同桌两个一起读读课文的3--4节,读完后,同桌两个讨论一下,并把孙中山生气的理由和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画出来。 10、学生交流。 (1)孙中山生气的理由:生读。 也就是说:还能下田干活吗?就是不能下田干活。缠足那么,痛苦,就像吃官司一样。 (2)指导朗读:你能读好吗?(不够生气,不够痛苦)你能把生气、痛苦的语气放在了标点上了,真不错。) (3)那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读句子。 问: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心疼)母女之情,是多么珍贵的亲情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叹了气、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噢,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也许女孩子不缠足还嫁不出去呢。妈妈也心疼,可一点也没有办法,真是无可奈何。 (4)指导朗读,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11、这种理由真实不可思议!同学们这就是陈旧的封建思想,孙中山能接受吗?(不能)所以他反驳道,既然(引读)……别人……但妈妈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太深了,她只是说:(引读)你年纪…… 12、妈妈是含着眼泪说着,并把孙中山推出了门。 13、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1)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 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没有豪无办法。 你知道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在干什么?所以,我们读到这,稍微要停顿一下,给人有回味的余地。 (2)齐读第二句。 (3)小结:所以我们以后写作文、造句时,都要注意准确的用词。 14、读3--6节。让我们一起来,把孙中山又生气又心疼和妈妈五可奈何的心情读出来,先准备一下,再抽读。 15、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那么同学们看看图中的孙中山,此时他在想些什么?(课件出示) 16、学生交流。(姐姐……妈妈……自己……) 17、从那以后,(引读)孙中山再也看不到……听不到…… (板书:没有笑脸 没有歌声) 18、比较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哪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点出“深深地”、“幼小的”他虽然小年纪,但永远不会忘记。 19、检查刚才的2个问题。 问题1(因为……所以……) 问题2((1、看到姐姐的痛苦。2、妈妈受毒害之深,3、无力反驳。) 六、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但他从小就有一个决心,就有明确的目标,我们来看看,经过努力,最后有没有成功。 1、自由读最后一节。 2、问:成功了吗?(成功了)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给点掌声。 3、师小结。 所以后来孙中山当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的就是(引 读)…… (板书:首先废除) 七、展开联想,表达情感。 1、这正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板书:大快人心。)多么让人高兴,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可在1925年,孙中山因得了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一个铜像。 2、示铜像。 3、述: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老师包括潘老师我也许早已缠足。此时,你会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4、出示孙中山图象,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 附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 姐姐缠足 革命成功 大快人心 刺痛了心 首先废除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教时 篇2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2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 默读课文,讲述故事。练习把话说具体。3.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孙中山的资料,开展访问老人的活动,进一步了解缠足恶习的危害;并了解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把它写下来。4. 掌握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 揭示课题,整体感知1.屏幕出示孙中山铜像:同学们,你们说说这是谁?指名学生说说。相机理解“辛亥革命”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关于孙中山的故事,板书课题:孙中山破陋习(1) 读课题,教“陋”(lòu),查字典理解“陋习”的意思。(2)再读课题,谁已经读懂了课题的意思?已经读懂的同学帮助他们缩小一下范围,看看课文哪一段能帮助我们理解课题的意思?(课文最后一段)2.哪位暂时还没读懂的同学愿意来读一读?(1) 你读懂了什么?(2) 还有谁听懂了什么?、3.相继板书:缠足(及时正音)谁知道缠足是怎么一回事?(3) 没听说过的同学不需着急,请你们仔细观察“缠”的字型,猜猜“缠足”是怎么一回事?(4) 他们猜的准吗?听查过资料的同学说说。(教师及时补充)(5) 好好的一双脚,偏要使其变形。民间有一句谚语“裹一双小脚流眼泪一缸”。当你了解了“缠足”后有什么想法?4.对,这不合理、不文明的习俗就叫“陋习”。现在,理解了关键词语的意思,你现在能说说题目的意思了吗?(学生发言)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那么,孙中山为什么要破这个陋习呢?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读课文前,我先要询问一下:回去预习课文时读了几遍?(问几个学生)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好,下面再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各自把课文读一遍。2.不知生字词掌握得如何,我来检查检查。出示生字词。sūn chái chán tòng shá jì孙 中 山 挑 柴 缠 足 痛 苦 为 啥 既 然zuì zǔ fèi fù hài受 罪 祖 宗 废 除 妇 女 辛 亥 革 命(1) 指名认读(2) 理解词语意思: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了哪些理解词义的方法?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自己去想办法理解词语意思。(3) 相互交流三、继续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1.指名读课文,要求:不漏字、不添字,把字音咬准。2.思考: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试着从事前、事件经过、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四、理解第一自然段1.自由轻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2.孙中山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姐姐呢?同桌交流。(1)说话练习:孙中山的姐姐真是一个( )的姐姐。(不怕吃苦、爱劳动、能干、关心弟弟、活泼可爱等)(2)谁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孙中山喜欢姐姐的原因。 3.指导朗读: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姐姐,你高兴吗,你喜欢吗?五、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 2.重点指导:缠 痛 罪 3.学生描红。六、作业1.抄写词语。2.继续读熟课文。3.思考:妈妈为什么要给姐姐缠足?继续询问爷爷奶奶,了解缠足的事。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教时 篇3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5 教学要点: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从多种渠道了解缠足的事。 一、揭题 1、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课,(指屏幕)让我们一起跟老师再来把课题写一遍。集体书写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2、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到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板书:姐姐 2、学生交流 板书: 活泼 能干 3、引读:因为姐姐既活泼又能干,所以孙中山…… 板书:孙中山 喜欢 4、小结: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不错。大家还记得吧,上节课读课文时,老师说你们达到了几星级呀?(四星级)这节课有信心达到五星级吗?(有)好!有志者事竟成。可今天不是我能说了算,等一会儿要请听课老师来评的啊。大家可要努力啊!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第八自然段) 过渡:大家已经知道孙中山有个有活泼又能干的姐姐,真让人羡慕,但好景往往不长,读读课文这一部分,看看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1、自由轻读第八自然段。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迫切地想知道什么呢? 2、学生质疑,老师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出示: ⑴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⑵这件事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灵? 3、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真不错。要想解开你心中迷团,就得细读课文的第二~第七自然段。 四、整体感知(第二~第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第七自然段。 思考:活泼又能干的姐姐,她的笑脸、她的歌声被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带走了,这是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妈妈要姐姐缠足。) 五、精读课文2--7节 1、师生齐读:妈妈要姐姐缠足,这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的第三节,“妈妈……姐姐…… 2、同学们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板书:痛苦 流泪 4、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姐姐的痛苦? (1) 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练读句子,体会姐姐的痛苦。 (2)谈话促读,你回去从家人那了解到缠足是怎么回事吗?抽讲,老师补充(用4到5米长的布条,把5个脚指头捆绑在一起,好长时间都不能拿下来,让本来直得的骨头慢慢长弯,很痛很痛的。走起路来就及不方便。)自读体会,学生齐读。(把体会到的用读表达出来。) (3)再读第三节。 难怪姐姐会如此的痛苦,让我们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课文。 5、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穿的小鞋呢?(课件出示) 6、启发想象:看到这么小的鞋,你想到了什么? 7、学生交流。(不好走路,不能干活,走路摇摇晃晃) 8、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他心疼什么? (板书:生气 心疼) 9、师:于是他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说到争论,各自一定有争论的理由。那么,让我们同桌两个一起读读课文的3--4节,读完后,同桌两个讨论一下,并把孙中山生气的理由和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画出来。 10、学生交流。 (1) 孙中山生气的理由:生读。 也就是说:还能下田干活吗?就是不能下田干活。缠足那么,痛苦,就像吃官司一样。 (2)指导朗读:你能读好吗?(不够生气,不够痛苦)你能把生气、痛苦的语气放在了标点上了,真不错。) (3)那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读句子。 问: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心疼)母女之情,是多么珍贵的亲情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叹了气、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噢,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也许女孩子不缠足还嫁不出去呢。妈妈也心疼,可一点也没有办法,真是无可奈何。 (4)指导朗读,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11、这种理由真实不可思议!同学们这就是陈旧的封建思想,孙中山能接受吗?(不能)所以他反驳道,既然(引读)……别人……但妈妈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太深了,她只是说:(引读)你年纪…… 12、妈妈是含着眼泪说着,并把孙中山推出了门。 13、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擒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1)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没有豪无办法。 你知道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在干什么?所以,我们读到这,稍微要停顿一下,给人有回味的余地。 (2)齐读第二句。 (3)小结:所以我们以后写作文、造句时,都要注意准确的用词。 14、读3--7节。让我们一起来,把孙中山又生气又心疼和妈妈五可奈何的心情读出来,先准备一下,再抽读。 15、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那么同学们看看图中的孙中山,此时他在想些什么?(课件出示) 16、学生交流。(姐姐……妈妈……自己……) 17、从那以后,(引读)孙中山再也看不到……听不到…… (板书:没有笑脸 没有歌声) 18、比较句子:(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那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点出“深深地”、“幼小的”他虽然小年纪,但永远不会忘记。 19、检查刚才的2个问题。 问题1(因为……所以……) 问题2((1、看到姐姐的痛苦。2、妈妈受毒害之深,3、无力反驳。) 六、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但他从小就有一个决心,就有明确的目标,我们来看看,经过努力,最后有没有成功。 1、自由读最后一节。 2、问:成功了吗?(成功了)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给点掌声。 3、师小结。 所以后来孙中山当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的就是(引读)…… (板书:首先废除) 七、展开联想,表达情感。 1、这正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板书:大快人心。)多么让人高兴,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可在1925年,孙中山因得了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一个铜像。 2、示铜像。 3、述: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老师包括黄老师也许早已缠足。此时,你会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4、出示孙中山图象,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 附板书:(姐姐后、孙中山前加大括号) 孙中山破陋习——大快人心 能干 活泼 喜欢 姐姐 痛苦 流泪 生气 心痛 孙中山 没笑脸 没歌声 刺痛心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教时 篇4一直以来,听的课大都是一些优美的散文,如《美丽的丹顶鹤》、《灰椋鸟》等等。对于如何把握散文的教学有了一些方向和门道。而星期一去听的黄老师《孙中山破陋习》一课,又使我对一些历史故事类的记叙文方面的教学有了一些感悟与体会。 《孙中山破陋习》这篇课文以鲜活的文字叙述了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和母亲疼爱而又无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故事中的孙中山、姐姐、妈妈人物个性鲜明,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故事旨在让学生学习和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我认为,这些伟大的精神如果仅仅停留在学习和体会的层面是不够,仅仅只是让学生感动下,那效果也是不长久的。黄老师的课对这一难点的把握十分到位。而且短短40分钟的课,蕴涵其中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整堂课下来,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把握可以用三个字形容,就是“效果好”。以下几点,让我感受很深。 一、质疑导学法运用的恰到好处。 黄老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教学程序,有效地利用了变序来帮助学生自主质疑,合作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结构使学生有效地把握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突破也很有帮助。 黄老师教学的第一部分是第8自然段,一开始,就让学生自由读第8小节,问学生现在最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质疑。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有价值的2个问题引入重点段落的教学。 黄老师很好的创设了学生质疑的氛围,激发了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不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下进行的,而是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中展开的。我们都知道求知欲是学生一切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黄老师就很好的抓住这一突破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思维和质疑能力的培养也渗透在了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把握上是一个飞跃。 二、结合课后练习中的句子比较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渗透其中。 句子的比较法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黄老师就很好的抓住了这一点,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对学生也进行了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的训练。 如:“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与“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两句话的比较,问学生哪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让学生体会到“深深地”、“幼小的”两词说明他虽然年纪小,但永远不会忘记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把句子写具体,可以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一举两得。黄老师也很注重标点符号在文中的作用,如何让学生体会一个省略号,就可以看出,平时黄老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注重。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教时 篇5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52 《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精彩教案 教学时间:XX年12月27日上午第二节课 一、教学目标要求 1、初读课文,全体学生都应该能够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多个故事的引领,思维拓展,能够真正地理解本课的重点、关键词语。“祖宗”、“废除”。 3、较全面的获知“用布缠脚,用布缠小脚”的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生字词的掌握 2、对早已经不存在的缠小脚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教学时间:20分钟] (一)直接进入课文的初步学习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孙中山破陋习》[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课题,重点指导“孙”字怎么写及“陋习”[lòu xí]一词的朗读。 (二)初读课文,清楚这篇课文写得是什么? 师:请同学们带着下面两个问题把课文读一遍。[同时点击课件,出示下面问题] 第一遍阅读,根本课文内容看看能否知道 (1)“孙中山破陋习”的破是什么意思?“陋习”指得是什么? (2)按照下面方式说说:我读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不懂。[及时对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给予评价] [学生阅读完回答][学生说“破”是废除的意思时,教学“废”这个字,半包围结构][板书“废除”[fèi chú]] (三)分段试着朗读课文 师:课文需要熟练阅读,我们一起来练一练。 [找三四位女生读,一段段读,一点点示范。确保将每一段的朗读难点解决掉。在朗读某段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简单说一说这段写得什么。目的是边读边思。][比如重点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让学生说出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四)学写生字。 师:这一课还有十个生字需要我们学会使用。 (1)读一读:(一起读) sūn tiāo tònɡ ténɡ zuì zōnɡ jì ɡāi tǒnɡ fèi 孙 挑 痛 疼 罪 宗 既 该 统 废 (2)描一描。师:描得时候,一是要描得好看,二是要清楚哪些字我早就会了,三是哪些字我还不会,描这一次,我就能够记住。 (3)写一写。把自己还不会写的字写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一遍。 (4)听写。 (5)自己对照,修改自己的错误。 (搜索课题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 www.diyifanwen.com)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教时 篇6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40 《孙中山破陋习》片断、发思、点评今天上了《孙中山破陋习》一文,在教学中有收获,既来自与设计成功的喜悦,又来自与听课教师的点评中的茅塞顿开。下面我就这节课的几个片断进行反思,并将听课教师的评点附上。希望能和大家共享。 片断一: 师述:同学们,你们是那样喜欢活泼可爱的姐姐,可是就是这痛苦的缠足使她再也没有笑脸,再也没有歌声了,她再也不能下地干活,再也不能和弟弟奔跑在原野上了。你们的心情、孙中山的心情,你觉得用下面哪句话表达更合适 教师出示: 1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2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学生读后说 生1:我觉得第二句更适合,因为他不是一般的难受,而是深深地刺痛。 接着学生感情真挚地朗读了这句话。 生2:我也觉得是第二句,因为那时候孙中山还很小,他的心很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深深和幼小搭配,更能表达当时的心情。 同样,生也充满感情地朗读了第二句。 全班齐读这句。 听课教师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情感,教师在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的反思:在设计这个环节时,我想到的是三维的融合,如何在情感主线不断,又能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时,又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呢?在这我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片断二: 一学生声音颤抖地朗读了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的段落,学生和教师都鼓起掌来。 听课教师点评:1.这个学生读的真的好吗?教师要注意区分学生是在用朗读技巧来朗读,还是用自身体验来朗读的?教学不是表演,不能使学生停留在表面的技巧上。 2.评价的目的是进行思维的导向,此时,倘若学生情感已经到位,这掌声就中断了学生情感的主线,使本来能够进入更深层次情感的学生猛地被打断。学生的情感激发又得从头开始。 我的发思: 以往我认为的教学评价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予肯定评价,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或者是指出问题,帮助纠正。但是评课教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难道你只管他不管其他孩子了吗?如何在评价一个孩子的同时,对其他孩子起到作用,就要重视评价的目的是思维导向。 (搜索课题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 www.diyifanwen.com)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教时 篇7一、看拼音写词语: téng tòng jì rán zǒng tǒng fèi chú zǔ zōng shòu zuì (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 该( ) 既( ) 挑( ) 刻( ) 即( ) 桃( ) 三、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 1、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 2、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 )知道缠小脚不好,( )不该去做。 2、孙中山( )生气( )心疼。 3、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 )没有看到( ),( )没有听到( )。 4、孙中山领导了( ),当了( ),他首先( )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 )。 五、回答问题: 1、什么叫“陋习”?你还知道以前的生活中有哪些陋习?写两个。 2、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画线词语的作用是: 3、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画线词语的作用是: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教时 篇8一、说教材 课文《孙中山破陋习》(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讲述了中国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自己的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选废除缠足陋习的事。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后的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烈地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苦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默读课文,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二、说教学方法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在教学中应多用时间进行朗读训练,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的情感。本文教学,我通过直观教学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姐姐的痛苦,采用分角色扮演的方法指导学生体会孙中山的生气与心疼,妈妈的无可奈何。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适时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此外,我还指导学生学习默读,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体会人物情感。课文结束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孙中山有一个怎样的姐姐?结合学生的回答以绘画引起学生注意,以对比:是什么事让姐姐变得不再快乐了?吸引学生学习下文。 二、精读感悟(学习第2-7自然段) (一)了解缠足 首先提问缠足是怎么一回事?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缠足很痛苦?让学生抓关键词学习课文。但学生的理解只是表面的,为了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缠”,我设计了“缠手”这个环节,恰当地让学生体会痛苦。再进一步让学生说说自己回去所了解到的缠足是怎么一回事?师通过画面介绍缠足,层层递进地带领学生感受缠足。最后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姐姐的痛苦。 (二)了解陋习之“陋” 由学生痛苦的共鸣回到文中的孙中山,指导学生体会他的心情以及妈妈的心情。从妈妈的无可奈何以及补充的顺口溜中了解陋习之“陋”的真正原因。接着,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情感。最后,总结到底是谁害了姐姐,明白前年陋习的危害,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孙中山从小就立下“破陋习”的决心。 (三)总结全文 齐读最后一小节,总结全文。 三、指导复述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把故事说给更多的人听,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时要注有顺序,多用原文的词句。 四、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教时 篇9【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⒊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准备】 孙中山挂图、插图、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的这方面的故事的。 二、揭示课题: ⒈板书课题:18 孙中山破陋习 ⒉解释课题: ⑴出示孙中山先生像。 ⑵简介孙中山。 ⑶陋习: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 三、初读指导 ⒈学习生字词。 ⑴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生字。 ⑶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闲 废除 缠足 痛苦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 孙中山 挑柴 罪 缠足 空闲 ⑵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⑶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缠足 废除 ⑷读生字词。 四、写字指导: ⒈指导要点: 孙:偏旁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闲:外部的"门"各笔之间均不连笔。 缠:右部上端不能少写一"点"。 ⒉各人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 ⒈读、抄词语。 ⒉练读课文。 ⒊思考: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那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试着从事前、事件经过、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⒈指名读课文。 ⒉指名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⒊分部分讲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你们看,孙中山的姐姐事怎样的一个女孩儿?(能干、活泼的女孩子) ⑶小结: 第一部分主要讲孙中山有一个能干、活泼的姐姐。 ⑷齐读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七个自然段讲的事一件什么事?(讲的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 ⑶这件事事怎么发生的?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痛苦、流泪)想象一下当时的境界。 为什么姐姐这么痛苦、流泪?请比较下面两句话。 出示:妈妈正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给姐姐缠足。 比较: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那一句好,为什么? ⑷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 ①分析图片。 画面上哪两个人?屋子里坐着是什么人?她正在干什么?屋子外面站着的是什么人?他的神情态度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②小结图意。 ⑸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痛苦流泪,感觉怎样?他向妈妈提出什么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请齐读第3、4自然段。 ①从第三自然段看,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姐姐受罪、不能干活) ②他向妈妈提出反对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 ③妈妈为什么叹气?可是妈妈又不能不这么做,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⑹孙中山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又是这么同妈妈争辩的?有用吗? 齐读第5、6、7三个自然段。 ⑺孙中山同妈妈争辩没有用?那么结果怎么样?这件事使孙中山感到怎么样?请齐读第8自然段。 结果姐姐变得这么样了? ⑻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事。 ⑼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作业 : ⒈读课文,练习讲述整个故事。 ⒉复习。 第三课时 一、讲述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⒈指名读。 ⒉"辛亥革命成功"是这么回事?(教师介绍:辛亥革命) ⒊"首先废除"缠足陋习,表现了孙中山怎么样的精神?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义? ⒋看书上的插图。 教师讲述: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功劳伟大。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 ⒌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 ⒍齐读第3部分。 二、总结: 这篇文章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看到姐姐被缠足带来的痛苦,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的事,表现了他对封建势力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三、作业 : ⒈默读全文:练习讲说这个故事。 ⒉指名说这个故事,师生评议。 ⒊同座二人练习。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教时 篇10一、揭题 1、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指屏幕)我们一起跟老师写一遍题目。 2、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 1、你们知道什么叫“陋习”,课文中的陋习指什么?(陋习是指坏的、不好的不文明的习惯。课文指缠足。 2、还了解到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填空: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 )。 (又勤劳又活泼 既爱劳动又爱唱歌 又活泼又能干) 3、小结: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不错。希望今天能超过前天。 二、精读课文,质疑问难(第七自然段) 过渡:大家已经知道孙中山有个又活泼又能干的姐姐,真让人羡慕,但好景往往不长,读读课文这一部分,看看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1、自由轻读第七自然段。 交流,强调两个“再也没有”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迫切地想知道什么呢? 2、学生质疑,老师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出示: ⑴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⑵这件事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灵? 3、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真不错。要想解开你心中迷团,就得细读课文的第二~第六自然段。 三、整体感知(第二~第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第六自然段。 先思考:问题1,孙中山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 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2、学生交流。(妈妈要姐姐缠足。) 板书:姐姐缠足 四、精读课文2--6节 1、师生齐读:妈妈要姐姐缠足,这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我们再来细细地来看看课文的第三节,“妈妈……姐姐…… 4、同学们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5、学生交流。 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6、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姐姐的痛苦? (1) 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练读句子,体会姐姐的痛苦。 (2) 谈话促读,你回去从家人那了解到缠足是怎么回事吗?抽讲,老师补充(用4到5米长的布条,紧紧地缠在女孩子的脚上,把5个脚指头捆绑在一起,连同半个脚背向脚底心压,好长时间都不能拿下来,让本来直得的骨头慢慢长弯,很痛很痛的。被缠着痛得累如雨下,甚至鲜血淋漓。走起路来就及不方便。) 自读体会,学生齐读。 (3)再读第二节。 难怪姐姐会如此的痛苦,让我们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课文。 7、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当时封建社会皇宫里的女人穿的小鞋呢?(课件出示) 8、启发想象:看到这么小的鞋,你想到了什么? 9、学生交流。(不好走路,不能干活,走路摇摇晃晃)(相传缠足是从南唐李后主开始,他命令宫里的女官用丝绸带缠足,使脚小得像月牙,这是以妇女的痛苦去换取男子玩弄的残忍做法。) 10、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于是他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说到争论,各自一定有争论的理由。那么,让我们同桌两个一起读读课文的3--6节,读完后,同桌两个讨论一下,并把孙中山生气的理由和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画出来。 妈妈的理由-------孙中山的理由~~~~~~~ 12、学生交流。 (1) 孙中山生气的理由:生读。 也就是说:还能下田干活吗?就是不能下田干活。缠足那么,痛苦,就像吃官司一样。看,这样的脚可以下地干活吗?(课件) (2)指导朗读:你能读好吗?(不够生气,不够痛苦)你能把生气、痛苦的语气放在了标点上了,真不错。) (3)那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读句子。 问: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心疼)母女之情,是多么珍贵的亲情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叹了气、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噢,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也许女孩子不缠足还嫁不出去呢。真是“小脚一双。泪水一缸”啊。妈妈也心疼,可一点也没有办法,真是无可奈何。 (4)指导朗读,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13、这种理由真实不可思议!同学们这就是陈旧的封建思想,孙中山能接受吗?(不能)所以他反驳道,既然(引读)……别人……真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但妈妈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太深了,她只是说:(引读)你年纪…… 14、妈妈是含着眼泪说着,并把孙中山推出了门。 15、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1)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没有豪无办法。 你知道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在干什么?姐姐也许还在……所以,我们读到这,稍微要停顿一下,给人有回味的余地。 (2)齐读第二句。 (3)小结:所以我们以后写作文、造句时,都要注意准确的用词用标点。 16、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那么同学们看看图中的孙中山,此时他在想些什么?听到写什么?(课件出示) 17、学生交流。(姐姐……妈妈……自己……) 18、从那以后,(引读)孙中山再也看不到……听不到…… 19、比较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那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哪个词语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什么叫“刺痛”,点出“深深地”、“幼小的”他虽然年纪小,但永远不会忘记。 20、板书:刺痛了心。 说明孙中山幼年时受到这件事的打击的程度很深,将永远不会忘记。 21、检查刚才的2个问题。 问题1(因为……所以……) 问题2((1、看到姐姐的痛苦。2、妈妈受毒害之深,3、无力反驳。) 22、读3--6节。让我们一起来,把孙中山又生气又心疼和妈妈无可奈何的心情读出来,先准备一下,再抽读。 四、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但他从小就有一个决心,姐姐的悲剧再也不能在千千万万的妇女身上重演,废除这个陋习,就是对妇女的解放。就有明确的目标,我们来看看,经过努力,最后有没有成功。 1、自由读最后一节。 2、问:成功了吗?(成功了)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给点掌声。 3、师小结。 不过,有谁知道“辛亥革命”吗”?“辛亥”指的是1911年,这年武昌起义成功,清政府被推翻。而这次革命的*人是孙中山,所以辛亥革命成功后,他当了临时大总统。 板书:革命成功 那时候,要废除的陋习有许多,孙中山却把废除缠足这件放在了第一,这是为什么? (姐姐缠足的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他从小立下了志愿。那时,男子后脑拖着辫子,女的缠小脚,是最有损中国人形象的两大陋习。缠足给中国妇女带来的身心扭曲的痛苦,在世界上也属罕有。) 板书:首先废除 废除”和题目上哪个字的意思一样。(破) 四、展开联想,表达情感。 1、 中国妇女终于走出了“三寸金莲”的千年痛苦。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这正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板书:大快人心。)多么让人高兴,可在1925年,孙中山因得了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请看这副图,他的形象多么高大,他的胸怀多么宽广。 2、示铜像。 3、述: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老师包括黄老师也许早已缠足。此时,你会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4、出示句式,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时间不够,就到此。) 5、不仅如此,全国各大城市都有以中山命名的马路、公园、商店、学校等,前些日子,我去镇江听课的那所学校,就叫镇江市中山路小学。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伟人,拿起书本,齐读《孙中山破陋习 》 五 作业 1 问问周围的老人,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2 读读《新补充阅读》上关于孙中山的文章. 附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 姐姐缠足 刺痛了心 革命成功 首先废除 大快人心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教时 篇11出示句子: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师:这两句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生:第2句多了“含着眼泪”四个字,这四个字,把妈妈无可奈何的心情表现了出来了。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啊? 生:无可奈何的眼泪。 生:这是心疼的眼泪。 生:这是伤心的眼泪。 师:那你们能把妈妈无可奈何的心情读出来吗? 出示句子: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师:第2句话比第1句话多了哪些词,从这些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从“深深地”体会到姐姐缠足这件事对孙中山伤害的程度很深。 生:我从“幼小的”这个词体会到孙中山从小就想破除缠足陋习。 …… 师:是呀,在句子中添加一些适当的词,可以使内容更加具体,表达的情感更加丰富,那你能仿照课文,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吗? 出示:姐姐看者被缠过后变了形的小脚。 姐姐( )看者被缠过后变了形的小脚。 姐姐看者被缠过后变了形的小脚,( )。 姐姐( )看者被缠过后变了形的小脚,( )。 这一片段的教学,紧扣课后习题,以课后习题为依托,既帮助学生体会了课文所蕴涵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训练了学生把句子写具体这一基本技能,可谓一举三得。 由此可见,如果教师能在备课时,关注课后习题,用好这部分教材,就能够为提高教学实效服务。 1、 课后习题提示了教学的重、难点。 2、 课后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课后习题还具有补充知识的功能。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重视课后习题这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个类语文教学活动,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教时 篇12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4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知道缠足陋习曾对中国妇女造成的严重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准备:投影 课前准备:收集了解有关缠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检复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学习,你知道孙中山破了什么陋习?(板书:缠足) 3、孙中山为什么要破缠足陋习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弄懂的问题。 二、学习课文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孙中山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姐姐呢?同桌交流。 3、说话练习:孙中山的姐姐真是一个的姐姐! 4、指导朗读。 (二)、理解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思考并讨论:孙中山为什么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你从中体会到些什么?妈妈的理由是什么? 2、读议交流第二自然段 (1)、引读第二自然段。 (2)、交流课前搜集:你对缠足了解多少呢? (3)、补充阅读《镜花缘》片断(描写缠足的片断) (4)、再读第二自然段,你有什么更深的体会? (5)、指导朗读。 3、读议交流三至八自然段 (1)、分角色读妈妈和孙中山的对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2)、观图想象说话: 孙中山被妈妈推出了房门,他,心想。 (3)、引读第八自然段 (三)、理解第九自然段 1、(过渡并引答)后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以后,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缠足陋习。 2、想象一下,废除缠足陋习后,人们会是怎样的表现? 3、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 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设计 孙中山 破 缠足陋习 大快人心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