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范文

《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知道缠足陋习曾对妇女造成的严重伤害,体会孙中凡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孙中山破陋习》,齐读。

  2、通过上节课学习,你知道孙中山破了什么陋习吗?(板书缠足)

  3、孙中山为什么破缠足陋习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孙中山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姐姐?同桌交流。

  3)说话练习:孙中山的姐姐真是一个的姐姐

  4)指导朗读。

  2、学习2---7自然段

  (姐姐本来是一个能干,活泼能干的女孩,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使她改变?

  1)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哪些是孙中山看到的情形?请用“﹏”画出,哪些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请用“-”画出,妈妈为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请用“……”标出.

  2)交流

  1>谁来说说孙中山看到的情形(指名读,齐读),思考这段中哪句话最伤孙中山的心(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齐读,(用一根根长长的布条,一道道说明了疼痛,怎么痛苦.

  2>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痛苦的流泪,感到怎样?他向妈妈提出什么意见?对什么的不满?

  3>指导朗读(你能读好吗?不够生气,不够痛苦)

  4>妈妈缠足的理由是什么?

  问: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心疼)从哪看出心疼了?这是祖宗传下来的,不缠脚就嫁不出去,妈妈心疼没办法,无可奈何.

  5>听到母亲的回答,孙中山能接受吗?(不能,所以,反驳道:……..)争辩有用吗?妈妈说完以后,怎么做了?比较句子: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你知道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屋在干什么,所以用了省略号.

  6>孙中山对姐姐有哪些影响,(再也,再也)可见缠脚给姐姐带来了无法想象的痛苦,孙中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所以这段话说这件事,深深刺痛了他幼小的心灵,比较分析,(两句有什么不同?你感受到了什么?)伤害之深.

  三、所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成功以后,首先废除了这个陋习。

  1、想像一下废除缠足陋习以后,人们是怎样的表现,指导朗读。

  四、总结

  学了课文,你想对孙中山说些什么?想对母亲说些什么?

《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2

  《孙中山破陋习》是一个历史故事,课文以鲜活的文字叙述了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和母亲的疼爱而又无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故事中的孙中山、姐姐、妈妈人物个性鲜明,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笔者在指导学生感悟文本中人物个性和对语言的积累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个人物并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尝试虚拟着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和交流的方式,使学生走进文本,阅读课文。

  一、与姐姐对话

  姐姐是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兄妹的感情、姐姐的受害是孙中山引发破陋习的念头的主要原因。学生只有去认识姐姐,了解姐姐,学生只有真正的感受着姐姐的快乐,抚摸姐姐被刺痛的心,才是有效的阅读。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去认识姐姐,与姐姐“对话”。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孙中山的姐姐,请同学们找出关于写姐姐的段落或句子仔细阅读,尽可能获得姐姐的更多信息。

  (同学们认真地阅读起来。)

  师:通过大家读书,认识姐姐吗?谁来聊聊关于姐姐的一些情况.

  生:姐姐不怕吃苦,他很勤劳。

  师:你能说具体一点吗?

  生:因为她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都干。

  生:因为他家里很穷,她干活是为了这个家的(生活)过得更好。

  生:我从“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这一句可以看出孙中山的姐姐很活泼。

  生:这是一位好姐姐,我要是有这样一位姐姐那该多好呀!

  师:从课文当中你还获得什么信息吗?请大家接着聊。

  生:从课文当中我还了解到了姐姐被妈妈给缠了足,痛苦极了。

  生:我感觉姐姐变了,不再唱歌了,也不再快乐了,这都是缠足惹的祸,我也感到很难过。

  师:你读书很认真,而且是边读边思考。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一些语句,用读书的方法来告诉大家你的感受吗?

  (学生激动地而又感情的读起了课文的第八小节)

  师:读书就要这样,真正的阅读就是和课文中的人物在对话,就是在目睹了姐姐的勤劳和快乐,感受着姐姐的痛苦和难过,倾听着姐姐的心声。

  二、与妈妈的交流

  课文中介绍给姐姐缠足的是妈妈,妈妈的角色很重要,作者对妈妈的描写很精彩,塑造一个软弱、无奈的中国封建妇女形象。童年的孙中山和学生们不理解妈妈为什么要给姐姐缠足,妈妈又是怎样一个人?所以教学的第二板块是引导孩子去认识妈妈,走进妈妈的内心世界,与妈妈交流。

  师:同学们,接着我们再一次阅读课文,去认识一下孙中山的妈妈,让我们走近这位伟人的母亲,与她交流。

  (学生再一次阅读课文)

  生:从课文中知道虽然是妈妈在给姐姐缠足,但是妈妈也不是心甘情愿的。

  生:从课文的第四小节“妈妈叹了口气说”这句话中,我可以知道妈妈给姐姐缠足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这是祖宗传下来的,他不敢违背祖宗的规矩。

  生:从妈妈的话中,我知道了女孩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妈妈还是为姐姐好才这样做的。

  生:我还从“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这一句中知道了妈妈给姐姐缠足也是很痛苦的。

  师:你真会读书,这就是文字背后的东西。妈妈也在流泪,是一种痛苦的泪,孩子们,她流的可能还是一种什么样的泪呢?

  生:我想,妈妈流的还是一种心疼得泪。

  生:(激动地)我认为,妈妈流的气愤的泪。他恨这(缠足的祖宗)规矩!

  生:妈妈也不想给姐姐缠足,但是不缠不行,我想妈妈流的是一种没有办法的泪。

  ……

  师:刚才,我们倾听了妈妈的心声,和妈妈进行心灵的交流,我们应该认识了这位伟人的母亲,了解了当时孙中山的妈妈的打心眼里不想让姐姐受这份罪,最终还是屈服于封建礼节的复杂心情。

  三、是谁害了姐姐。

  课文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缠足陋习给中国妇女带来的残害,也是孙中山决心破陋习的主要原因,所以笔者最后让学生展开了讨论:到底是谁害了姐姐?

  师:同学们,课文已经读到这儿我们应该明白,到底是谁害了姐姐?请同学们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我原以为是妈妈害了姐姐,通过读书现在明白了是祖宗(的规矩)害了姐姐。

  生:我觉得妈妈也应该有责任,他为什么这么软弱,他不应该怕别人笑话,她应该保护姐姐,不让姐姐受这份罪。

  生:我觉得真正害了姐姐的是缠足陋习,所以孙中山才破陋习的。

  ……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都有各自的见解,封建社会的一些规矩一些陋习确实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痛苦,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最终被孙中山给废除了。

  ……

  四、走近孙中山。

  孙中山是本篇课文的主要人物,走近孙中山,认识孙中山,是本课教学的第三版块。在这一版块中主要是让孩子阅读课文和有关孙中山的补充材料,使孩子们对孙中山有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师:请同学们第三次阅读课文和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有关孙中山的资料,让我们一起走近孙中山去认识这一位历史伟人。

  (学生再一次阅读课文和相关资料)

  生:从课文中我了解到孙中山特别喜欢姐姐,给姐姐缠了足他又是生气又是心疼,在与妈妈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很反对缠足。

  生:读了课文第八小节,我也知道了给姐姐缠足这件事深深的刺痛了他的心,孙中山一定很伤心很痛苦。

  生:我从阅读补充材料中了解到:孙中山小小年纪就向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挑战,不怕别人笑话,革命的种子已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了根,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已经萌发了对缠足陋习的憎恨和反抗。

  生:通过阅读我了解了什么是“辛亥革命”。

  生:孙中山废除了缠足的陋习,我想对孙爷爷说:“您真伟大,真的了不起。”

  ……

  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可以看出,你们已经真正的认识了孙中山,感受到孙中山的勇敢,领略了他的伟大之处。

  思考:

  教师要成为文本的知音。文本中所蕴含的文章的精髓或某种观点,需要教师首先走进文本,与文本通过零距离的接触,对文本充分的解读。品味到文章语言的精妙,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那儿最感人至深,那儿会让孩子激动不已,那儿又会让孩子陷入思考。等等这些作为对话中的首席­——老师首先要与文本提前对话,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读出自己的惊喜来,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带着孩子走进文章的世界,对话与组织对话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参与文本的意义生成过程。

《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3

  一、说教材

  课文《孙中山破陋习》(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讲述了中国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自己的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选废除缠足陋习的事。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后的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烈地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苦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默读课文,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二、说教学方法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在教学中应多用时间进行朗读训练,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的情感。本文教学,我通过直观教学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姐姐的痛苦,采用分角色扮演的方法指导学生体会孙中山的生气与心疼,妈妈的无可奈何。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适时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此外,我还指导学生学习默读,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体会人物情感。课文结束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孙中山有一个怎样的姐姐?结合学生的回答以绘画引起学生注意,以对比:是什么事让姐姐变得不再快乐了?吸引学生学习下文。

  二、精读感悟(学习第2-7自然段)

  (一)了解缠足

  首先提问缠足是怎么一回事?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缠足很痛苦?让学生抓关键词学习课文。但学生的理解只是表面的,为了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缠”,我设计了“缠手”这个环节,恰当地让学生体会痛苦。再进一步让学生说说自己回去所了解到的缠足是怎么一回事?师通过画面介绍缠足,层层递进地带领学生感受缠足。最后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姐姐的痛苦。

  (二)了解陋习之“陋”

  由学生痛苦的共鸣回到文中的孙中山,指导学生体会他的心情以及妈妈的心情。从妈妈的无可奈何以及补充的顺口溜中了解陋习之“陋”的真正原因。接着,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情感。最后,总结到底是谁害了姐姐,明白前年陋习的危害,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孙中山从小就立下“破陋习”的决心。

  (三)总结全文

  齐读最后一小节,总结全文。

  三、指导复述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把故事说给更多的人听,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时要注有顺序,多用原文的词句。

  四、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4

  《孙中山破陋习》是一个历史故事,课文以鲜活的文字叙述了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和母亲的疼爱而又无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故事中的孙中山、姐姐、妈妈人物个性鲜明,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笔者认为在指导学生感悟文本中人物个性和对语言的积累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个人物并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尝试虚拟着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和交流的方式,使学生走进文本,阅读课文。

  一、与姐姐对话

  姐姐是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兄妹的感情、姐姐的受害是孙中山引发破陋习的念头的主要原因。学生只有去认识姐姐,了解姐姐,学生只有真正的感受着姐姐的快乐,抚摸姐姐被刺痛的心,才是有效的阅读。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去认识姐姐,与姐姐“对话”。 请同学们找出关于写姐姐的段落或句子仔细阅读,尽可能获得姐姐的更多信息。找到后让学生聊聊关于姐姐的一些情况。(缠足前和缠足后)让学生和课文中的人物在对话,就是在目睹了姐姐的勤劳和快乐,感受着姐姐的痛苦和难过,倾听着姐姐的心声。

  二、与妈妈的交流

  课文中介绍给姐姐缠足的是妈妈,妈妈的角色很重要,作者对妈妈的描写很精彩,塑造一个软弱、无奈的中国封建妇女形象。童年的孙中山和学生们不理解妈妈为什么要给姐姐缠足,妈妈又是怎样一个人?所以教学的第二板块是引导孩子去认识妈妈,走进妈妈的内心世界,与妈妈交流。

  从“妈妈叹了口气说”这句话中,让学生体会妈妈给姐姐缠足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她不敢违背祖宗的规矩。 还从“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这一句中知道了妈妈给姐姐缠足也是很痛苦的。妈妈也在流泪,是一种痛苦的泪,她流的可能还是一种什么样的泪呢?

  通过这两处的理解大家应该认识了这位伟人的母亲,了解了当时孙中山的妈妈的打心眼里不想让姐姐受这份罪,最终还是屈服于封建礼节的复杂心情。

  三、是谁害了姐姐。

  课文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缠足陋习给中国妇女带来的残害,也是孙中山决心破陋习的主要原因,所以可以最后让学生展开了讨论:到底是谁害了姐姐?

  四、走近孙中山。

  孙中山是本篇课文的主要人物,走近孙中山,认识孙中山,是本课教学的第三版块。在这一版块中主要是让孩子阅读课文和有关孙中山的补充材料,使孩子们对孙中山有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感受孙中山的勇敢,领略了他的伟大之处。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文本的知音。文本中所蕴含的文章的精髓或某种观点,需要教师首先走进文本,与文本通过零距离的接触,对文本充分的解读。品味到文章语言的精妙,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那儿最感人至深,那儿会让孩子激动不已,那儿又会让孩子陷入思考。等等这些作为对话中的首席­——老师首先要与文本提前对话,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读出自己的惊喜来,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带着孩子走进文章的世界,对话与组织对话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参与文本的意义生成过程。

《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用钢笔正确书写。能正确认读绿线中的2个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对策: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的读书活动认真朗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在次基础上通过相互交流,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  揭示课题。

  2.  学生读题。

  3.  谈谈读题以后想说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孙中山的资料。

  4.  教师出示孙中山的画像,并对孙中山的情况作必要的补充。

  5.  学生质疑:陋习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要破这个陋习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步谈谈预习的收获,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预习效果。

  2、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建议:

  (1)读准生字的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做上记号与同学讨论等。

  (3)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带着所提出的问题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适时作个别指导。

  5、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专注地听读,发现错误,教师引导学生帮助正音,特别要注意翘舌音。出示课文中的部分词语,学生练读增强记忆。

  唱歌  插秧  空闲  祖宗  既然

  痛苦  挑柴  缠足  眼泪  废除

  6、学生默读课文。

  7、分组朗读全文。

  8、学生说一说,读过课文后,你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指导书写

  1、复习生字朗读情况。(学生拿出生字卡片读一读、再出示小黑板抽读)

  2、指导书写“ 柴、罪、废、既”。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

  唱歌  插秧  空闲  祖宗  既然

  痛苦  挑柴  缠足  眼泪  废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和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3、通过本文的阅读,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第二至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学习默读课文。

  对 策: 要把默读课文和讲述这个故事作为训练的重点,穿插重点词句的训练。通过词句的训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复习字词,听写

  唱歌  插秧  空闲  祖宗  既然

  痛苦  挑柴  缠足  眼泪  废除

  2、引导回忆第一课时所学内容,进行交流。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学生自由读一读。

  2.  引导学生通过“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体会姐姐的能干;通过“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歌给他听”等词句,体会姐姐的活泼。

  3.  引导学生体会到正因为姐姐是那样的活泼能干,孙中山才“喜欢自己的姐姐”。

  (二)学习第二至七自然段

  1、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哪些是孙中山看到的情形?请用“~~~~~”画出来;哪些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请用“——”画出;妈妈为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请用“……”画出。

  2、交流:

  1)  谁来说说孙中山看到的情形?(第二自然段)齐读。

  思考:这段中哪句话最伤孙中山的心?(“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齐读。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怎么会这么痛苦呢?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听到过或所读过的有关资料理解,加深感受。

  2)  孙中山与妈妈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呢?(学生齐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3)  为什么“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4)  引导学生感受妈妈对缠足陋习的无奈,以及内心的痛苦。(叹了口气)

  3、自由读课文第七自然段,体会孙中山小时候的感受。

  引答:当时,不管孙中山如何想,如何反对,都无济于事,想一想:姐姐原来是怎样的呢?

  (生答)可是,姐姐被缠小脚了,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

  (引答)再也没有听到……可见,缠足陋习给姐姐带来了无法想象的痛苦。孙中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所以课文说,这件事深深地……(引答)

  辨析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同学们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下面一句话使你感受到了什么?(伤害之深)

  (二)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

  自由读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孙中山先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封建缠足陋习,给包括姐姐在内的千千万万中国妇女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所以后来当孙中山辛亥革命成功以后,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陋习。引导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总结谈话。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对孙中山先生说些什么呢?想对孙中山母亲说些什么?(联系有关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2、朗读全文。

  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

  小时侯反对 缠足

  (为啥要受罪)

  (不该做)

  辛亥革命成功首  先  废  除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复习检查,进行填空练习。

  2、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练习讲故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检查

  1、用小黑板出示,指名口头填上适当的词语。

  ( )知道缠小脚不好,( )不该去做。

  姐姐缠足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孙中山( )生气(  )心疼。

  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 )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 )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2、说说下面每组里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1)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2)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二、练习讲故事

  1、理清层次。

  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两个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说说第一部分可以分成哪三个层次,各写什么。

  (姐姐勤劳活泼——妈妈为孙中山的姐姐缠足,孙中山极力反对——姐姐从此再也没有笑脸,没有歌声)

  2、记住重点语句。

  写姐姐勤劳活泼的语句。

  姐姐痛苦的样子和原因。孙中山和妈妈的对话。

  姐姐的两个“再也没有”。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首先废除缠足陋习。

  3、练习讲述故事。

  4、当众讲故事。

  三、作业:

  1.  搞一次社会调查,问问身边的老人,听他们说说缠足和小脚,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2.  继续练习讲孙中山破陋习的故事。

  板书:

  24、孙中山破陋习

  喜欢姐姐----活泼能干

  姐姐缠足----刺痛了心

  革命成功----首先废除

  课后反思:

  《孙中山破陋习》是一个历史故事,课文以鲜活的文字叙述了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和母亲的疼爱而又无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故事中的孙中山、姐姐、妈妈这三个人物个性鲜明,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姐姐是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兄妹的感情、姐姐的受害是孙中山引发破陋习的主要原因。学生只有去认识姐姐,了解姐姐,才能真正的感受姐姐的快乐,抚摸姐姐被刺痛的心,才是有效的阅读。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去认识姐姐,通过上堂课的学习,知道了缠足前的姐姐是个活泼又能干的姐姐,而缠足后,姐姐变成了怎样的女孩子了呢?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去体会。

  课文中介绍给姐姐缠足的是妈妈,妈妈的角色很重要,作者对妈妈的描写很精彩,塑造一个软弱、无奈的中国封建妇女形象。童年的孙中山和学生们不理解妈妈为什么要给姐姐缠足,妈妈又是怎样一个人?所以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孩子去认识妈妈,走进妈妈的内心世界。从妈妈的神态、语言、动作中去理解妈妈到底为什么要给姐姐缠足?

  孙中山是本篇课文的主要人物,走近孙中山,认识孙中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我主要是让孩子阅读课文和有关孙中山的补充材料,使孩子们对孙中山有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3、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

  1、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品味词句、朗读感悟等能力。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里?从我们句容乘车约四十分钟,就到了南京一个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中山陵。

  点击出示孙中山像、中山陵图片。介绍: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孙中山先生1866年出生,1925年去世。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去世以后就长眠在这苍松翠柏之中。孙中山先生1911年领导了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共和国。从此以后,中国就不再有皇帝了。作为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受到了世人景仰。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孙中山小时候的故事。点击出示课题。

  板书课题

  提示:“孙”是个生字,平舌音。“陋”字,耳朵旁右边是个“丙”字,最要紧的是不能忘掉写“竖折”。    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昨天我们已经读过课文了。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

  出示生字词:挑柴、空闲、唱歌、痛苦、受罪、

  妇女、眼泪、祖宗、既然、不该、

  心疼、总统、废除、

  指名读词语。说明:读的时候,注意读准红色的生字的音。 “既然”的“既”要和《哪吒闹海》中“随即”的“即”区别开来。“既然”一般和“就”在一起连用。范读第5小节的句子。“统”的下面没有竖。  学生齐读词语。

  2、同学们词语读得不错。之前,老师当了一回齐宣王,听同学们齐读了课文,今天,老师想当一回齐湣王,听听同学们的独奏!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读课文的水平?指名读课文。随机指导朗读。

  3、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课文中有一个句子,和课题讲的意思是一样的。是哪句话呢?指名读句子。

  点击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齐读。

  这段话中有一个词和题目中的“破”是一个意思。哪个词呢? 板书废除

  孙中山废除的是 “陋习”!“陋习”在词典中的解释是: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不好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陋习有很多,课文中写的这个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是指什么呢?          板书:缠足

  说明:缠足,又叫“裹小脚”。为什么说“缠足”是“陋习”?在句子中找找看!(点击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    孙中山当上临时大总统后,首先废除的,就是缠足陋习,也是因为它“残害了中国妇女上千年”!你是怎样理解“残害”的呢?

  4、同学们,从孙中山的姐姐孙妙茜身上,我们不难看到缠足的陋习是怎样残害中国妇女的。请同学们不出声地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句子告诉我们,缠足是对妇女的残害。找到了这些句子,就用笔做上记号。

  5、指名说自己找到了哪些句子。全班交流。  读句子。

  “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你看到缠足对妇女的残害了吗?同学们想象一下: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裹在脚上,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就请你读出……!

  但事实要比你们说得痛苦得多!因为缠足时,要把除了大脚趾之外的四个脚趾用力向脚底弯曲,四个脚趾,甚至脚面上的骨头全部断掉,紧紧贴住脚心,再用长长的布条把脚死死地裹住,就连睡觉也不能松开,往往疼得脸色苍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所以说,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啊!缠了小脚之后,走路很不方便,只能天天呆在家里,再也没有了自由。

  点击出示小脚的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缠足后的脚。现在,你体会到姐姐的痛苦了吗?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小节。

  6、你们找的第二处句子在哪儿?

  “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点击出示句子,指名读,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残害的。

  现在,姐姐再也不笑了,再也不唱了!可见,缠足,不仅对女孩子的身体造成可怕的摧残,还对女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该怎么读?

  姐姐原来不是这样的,是吗?姐姐原来是个怎样的女孩子?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然后告诉大家!   指名说。

  说明:孙中山和姐姐的感情很深。他6岁时,就跟着9岁的姐姐上山砍柴。当时,孙中山的姐姐和你们现在一样大,当你们还在尽情地享受着童年的欢乐时, 9岁的姐姐孙妙茜就已经样样活儿都干了,她不仅做洗衣、烧饭这些家务活儿,还做插秧、挑柴这些农活儿!姐姐还喜欢唱歌,空闲时,经常唱歌给孙中山听。又能干又活泼!难怪孙中山这么喜欢姐姐。    板书:喜欢姐姐

  多么可爱的姐姐啊,却被缠足陋习残害得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请女孩子读第1小节,男孩儿读第7小节!读出孙中山对姐姐的喜欢,读出缠足给姐姐造成的残害!              连接:可是,自从缠了足啊,男孩子——

  7、看到姐姐痛苦得死去活来,孙中山的心里又是个什么滋味呢? 指名说。请你难过、生气、心疼、愤怒地读一读第3小节里孙中山的话!  板书:心疼

  点击出示对比的句子:

  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你不该要姐姐受这份罪,姐姐缠了脚,就不能下田干活了。

  这个反问句,其实是下面这个意思。同学们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想一想,为什么课文中要用反问句,好在哪儿。     学生读句子,交流感受。

  小结:用反问句,可以让语气更加强烈,态度更加鲜明,说话更有力量,更有说服力,引人深思。让我们再来生气又心疼地齐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

  8、过渡语:唉!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老习惯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自古以来,都是上一辈给下一辈缠小脚,下一辈又给下一辈缠小脚,你看看妈妈的小脚,女孩子,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

  妈妈的话充满了无奈,虽然妈妈自己也经历过缠足的巨大痛苦,但她却又来给自己的女儿孙妙茜缠足,让女儿痛苦不堪。连5、6岁的孙中山看了都心疼,难道当妈的就舍得?竟然不心疼吗?   指名说:你从哪儿感受到妈妈心疼的?

  那为什么还要给孙中山的姐姐缠足呢?读一读妈妈的话,想一想!(觉得缠足是“祖宗”传下来的,就是应该的。妈妈虽然知道缠足不好,是封建陋习,但她不敢改变祖宗的习惯,她甚至没有想到过要去改变它!板书:封建陋习)所以老师觉得,和妈妈相比,孙中山虽然才5、6岁,但真的是很了不起!    点击出示第5小节。

  自由读一读这句话,看看孙中山究竟了不起在哪儿!  点拨:敢于反抗,敢于向陋习抗争!   孩子们,让我们挺起胸膛,理直气壮地说——    齐读

  怕不怕?

  9、孙中山的反对与抗争终究没能改变姐姐缠足的命运。

  点击出示句子: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伤害很深)

  轻声读一读这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你有哪些感受?加点的词能不能去掉?    指名谈感受,讨论能否把加点的词去掉。

  同学们,孙中山当时仅仅是心疼吗?他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指名想象说话。

  三、总结

  孙中山的妈妈、姐姐、妹妹、他的第一位夫人,还有那千百年来的所有女人,都缠了小脚。姐姐、妹妹和别的女孩子被缠足的痛苦,让他感到难过和愤怒。对中国妇女,他充满了同情。板书:同情中国妇女。所以,当上临时大总统之后,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课文读到这儿,我们女孩子应该感到高兴,因为,我们不用缠足,我们可以用我们这双健康正常的脚去跳舞、爬花果山、到祖国各地去旅游、参加各项体育锻炼……我们可以和男孩子一样,做许许多多自己想做的事!

  点击出示孙中山先生像。现在,同学们一定有不少话要对孙中山先生说吧?那就痛痛快快地说给他听吧!    指名说。

  其实,孙中山为妇女做的事还有很多,比如,办女子学校,让更多的女孩子得到了上学的机会。在101年前,孙中山就提出了要“男女平等”。今后,同学们可以找一些关于孙中山的书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回家以后,把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详详细细地讲给你的妈妈听,让你的妈妈也知道孙中山破缠足陋习的故事,明天早晨到学校,请同学们再把你妈妈听了故事以后说了什么,讲给你们的语文老师听。好吗?

  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来一些关于孙中山的书籍读一读。有时间的时候,你们可以请爸爸妈妈带你们到南京的中山陵去游玩,瞻仰一下孙中山先生的雕像。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欢迎同学们到我们二圣中心小学去作客。

  点击出示:敬请指导!谢谢!

  五、板书设计

《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7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8

  徐市中心小学     王秋岚

  一直以来,听的课大都是一些优美的散文,如《美丽的丹顶鹤》、《灰椋鸟》等等。对于如何把握散文的教学有了一些方向和门道。而星期一去听的黄老师《孙中山破陋习》一课,又使我对一些历史故事类的记叙文方面的教学有了一些感悟与体会。

  《孙中山破陋习》这篇课文以鲜活的文字叙述了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和母亲疼爱而又无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故事中的孙中山、姐姐、妈妈人物个性鲜明,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故事旨在让学生学习和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我认为,这些伟大的精神如果仅仅停留在学习和体会的层面是不够,仅仅只是让学生感动下,那效果也是不长久的。黄老师的课对这一难点的把握十分到位。而且短短40分钟的课,蕴涵其中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整堂课下来,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把握可以用三个字形容,就是“效果好”。以下几点,让我感受很深。

  一、质疑导学法运用的恰到好处。

  黄老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教学程序,有效地利用了变序来帮助学生自主质疑,合作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结构使学生有效地把握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突破也很有帮助。

  黄老师教学的第一部分是第8自然段,一开始,就让学生自由读第8小节,问学生现在最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质疑。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有价值的2个问题引入重点段落的教学。

  黄老师很好的创设了学生质疑的氛围,激发了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不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下进行的,而是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中展开的。我们都知道求知欲是学生一切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黄老师就很好的抓住这一突破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思维和质疑能力的培养也渗透在了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把握上是一个飞跃。

  二、结合课后练习中的句子比较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渗透其中。

  句子的比较法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黄老师就很好的抓住了这一点,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对学生也进行了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的训练。如:“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与“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两句话的比较,问学生哪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让学生体会到“深深地”、“幼小的”两词说明他虽然年纪小,但永远不会忘记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把句子写具体,可以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一举两得。黄老师也很注重标点符号在文中的作用,如何让学生体会一个省略号,就可以看出,平时黄老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注重。

  三、练习说话,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黄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讲讲回去了解的缠足的事,想一想孙中山当时的心情,还有让学生看看小鞋的图片,自己谈谈感受,到最后出示孙中山图象,请学生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这些说话练习,结合图片,经激发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学习讲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发展学生的想象、放飞学生的思维,从中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孙中山破除陋习带来的好处. 学生学了这篇课文,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说,可以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的个性水平得以充分展示。

  四、充分朗读,感悟人物性格特征。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这篇文章有三个人物,个性鲜明,必须经过学生自身朗读揣摩体会,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老师的讲代替不了学生的阅读实践。黄老师的课上应用很多时间进行朗读训练,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的情感。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适时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五、利用图片,画龙点睛。

  在黄老师的课上,几处教学都出示了图片。如看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穿的小鞋,女人被缠足后的畸形的小脚,黄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真的让人感到缠足这种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实在是太深了,从而为学生最后自然而然地说出孙中山的伟大,孙中心破缠足陋习真的是解放了广大中国妇女。我想,学生水到渠成的感悟除了老师引领学生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比较透彻外,这几张图片的作用不可小看。这是文字所没有办法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学生通过教师展示的这几幅图片就加深了缠足的了解,了解了这种陋习对妇女的残害,从而像孙中山一样痛恨它。

  还有,我这里有一些小小的疑问:同样是图片,我觉得本课中的书上插图有一些漏洞。面对母亲忍痛为姐姐缠足这件事,小孙中山面带微笑,显得是神态安详,根本看不出丝毫的气愤和难过,怎么体现“又是生气又是心疼”呢?这与当时的情景与文章的内容不相吻合。要不是学生对课文内容比较理解,恐怕就凭这张图学生对孙中心当时的心情不能有更深入的感悟。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5

  教学要点: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从多种渠道了解缠足的事。

  一、揭题

  1、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课,(指屏幕)让我们一起跟老师再来把课题写一遍。集体书写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2、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到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板书:姐姐

  2、学生交流

  板书:   活泼   能干

  3、引读:因为姐姐既活泼又能干,所以孙中山……

  板书:孙中山   喜欢

  4、小结: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不错。大家还记得吧,上节课读课文时,老师说你们达到了几星级呀?(四星级)这节课有信心达到五星级吗?(有)好!有志者事竟成。可今天不是我能说了算,等一会儿要请听课老师来评的啊。大家可要努力啊!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第八自然段)

  过渡:大家已经知道孙中山有个有活泼又能干的姐姐,真让人羡慕,但好景往往不长,读读课文这一部分,看看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1、自由轻读第八自然段。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迫切地想知道什么呢?

  2、学生质疑,老师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出示:

  ⑴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⑵这件事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灵?

  3、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真不错。要想解开你心中迷团,就得细读课文的第二~第七自然段。

  四、整体感知(第二~第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第七自然段。

  思考:活泼又能干的姐姐,她的笑脸、她的歌声被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带走了,这是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妈妈要姐姐缠足。)

  五、精读课文2--7节

  1、师生齐读:妈妈要姐姐缠足,这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的第三节,“妈妈……姐姐……

  2、同学们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板书:痛苦   流泪

  4、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姐姐的痛苦?

  (1) 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练读句子,体会姐姐的痛苦。

  (2)谈话促读,你回去从家人那了解到缠足是怎么回事吗?抽讲,老师补充(用4到5米长的布条,把5个脚指头捆绑在一起,好长时间都不能拿下来,让本来直得的骨头慢慢长弯,很痛很痛的。走起路来就及不方便。)自读体会,学生齐读。(把体会到的用读表达出来。)

  (3)再读第三节。 难怪姐姐会如此的痛苦,让我们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课文。

  5、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穿的小鞋呢?(课件出示)

  6、启发想象:看到这么小的鞋,你想到了什么?

  7、学生交流。(不好走路,不能干活,走路摇摇晃晃)

  8、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他心疼什么?

  (板书:生气   心疼)

  9、师:于是他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说到争论,各自一定有争论的理由。那么,让我们同桌两个一起读读课文的3--4节,读完后,同桌两个讨论一下,并把孙中山生气的理由和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画出来。

  10、学生交流。

  (1) 孙中山生气的理由:生读。

  也就是说:还能下田干活吗?就是不能下田干活。缠足那么,痛苦,就像吃官司一样。

  (2)指导朗读:你能读好吗?(不够生气,不够痛苦)你能把生气、痛苦的语气放在了标点上了,真不错。)

  (3)那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读句子。

  问: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心疼)母女之情,是多么珍贵的亲情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叹了气、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噢,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也许女孩子不缠足还嫁不出去呢。妈妈也心疼,可一点也没有办法,真是无可奈何。

  (4)指导朗读,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11、这种理由真实不可思议!同学们这就是陈旧的封建思想,孙中山能接受吗?(不能)所以他反驳道,既然(引读)……别人……但妈妈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太深了,她只是说:(引读)你年纪……

  12、妈妈是含着眼泪说着,并把孙中山推出了门。

  13、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擒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1)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没有豪无办法。

  你知道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在干什么?所以,我们读到这,稍微要停顿一下,给人有回味的余地。

  (2)齐读第二句。

  (3)小结:所以我们以后写作文、造句时,都要注意准确的用词。

  14、读3--7节。让我们一起来,把孙中山又生气又心疼和妈妈五可奈何的心情读出来,先准备一下,再抽读。

  15、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那么同学们看看图中的孙中山,此时他在想些什么?(课件出示)

  16、学生交流。(姐姐……妈妈……自己……)

  17、从那以后,(引读)孙中山再也看不到……听不到……

  (板书:没有笑脸   没有歌声)

  18、比较句子:(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那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点出“深深地”、“幼小的”他虽然小年纪,但永远不会忘记。

  19、检查刚才的2个问题。

  问题1(因为……所以……)

  问题2((1、看到姐姐的痛苦。2、妈妈受毒害之深,3、无力反驳。)

  六、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但他从小就有一个决心,就有明确的目标,我们来看看,经过努力,最后有没有成功。

  1、自由读最后一节。

  2、问:成功了吗?(成功了)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给点掌声。

  3、师小结。

  所以后来孙中山当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的就是(引读)……

  (板书:首先废除)

  七、展开联想,表达情感。

  1、这正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板书:大快人心。)多么让人高兴,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可在1925年,孙中山因得了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一个铜像。

  2、示铜像。

  3、述: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老师包括黄老师也许早已缠足。此时,你会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4、出示孙中山图象,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

  附板书:(姐姐后、孙中山前加大括号)

  孙中山破陋习——大快人心

  能干 活泼      喜欢

  姐姐   痛苦 流泪      生气  心痛   孙中山

  没笑脸 没歌声    刺痛心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

《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9

  出示句子: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师:这两句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生:第2句多了“含着眼泪”四个字,这四个字,把妈妈无可奈何的心情表现了出来了。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啊?

  生:无可奈何的眼泪。

  生:这是心疼的眼泪。

  生:这是伤心的眼泪。

  师:那你们能把妈妈无可奈何的心情读出来吗?

  出示句子: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师:第2句话比第1句话多了哪些词,从这些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从“深深地”体会到姐姐缠足这件事对孙中山伤害的程度很深。

  生:我从“幼小的”这个词体会到孙中山从小就想破除缠足陋习。

  ……

  师:是呀,在句子中添加一些适当的词,可以使内容更加具体,表达的情感更加丰富,那你能仿照课文,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吗?

  出示:姐姐看者被缠过后变了形的小脚。

  姐姐(         )看者被缠过后变了形的小脚。

  姐姐看者被缠过后变了形的小脚,(           )。

  姐姐(         )看者被缠过后变了形的小脚,(          )。

  这一片段的教学,紧扣课后习题,以课后习题为依托,既帮助学生体会了课文所蕴涵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训练了学生把句子写具体这一基本技能,可谓一举三得。

  由此可见,如果教师能在备课时,关注课后习题,用好这部分教材,就能够为提高教学实效服务。

  1、  课后习题提示了教学的重、难点。

  2、  课后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课后习题还具有补充知识的功能。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重视课后习题这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个类语文教学活动,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今天上了《孙中山破陋习》一文,在教学中有收获,既来自与设计成功的喜悦,又来自与听课教师的点评中的茅塞顿开。下面我就这节课的几个片断进行反思,并将听课教师的评点附上。希望能和大家共享。

  片断一:

  师述:同学们,你们是那样喜欢活泼可爱的姐姐,可是就是这痛苦的缠足使她再也没有笑脸,再也没有歌声了,她再也不能下地干活,再也不能和弟弟奔跑在原野上了。你们的心情、孙中山的心情,你觉得用下面哪句话表达更合适

  教师出示:

  1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2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学生读后说

  生1:我觉得第二句更适合,因为他不是一般的难受,而是深深地刺痛。

  接着学生感情真挚地朗读了这句话。

  生2:我也觉得是第二句,因为那时候孙中山还很小,他的心很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深深和幼小搭配,更能表达当时的心情。

  同样,生也充满感情地朗读了第二句。

  全班齐读这句。

  听课教师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情感,教师在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的反思:在设计这个环节时,我想到的是三维的融合,如何在情感主线不断,又能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时,又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呢?在这我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片断二:

  一学生声音颤抖地朗读了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的段落,学生和教师都鼓起掌来。

  听课教师点评:1.这个学生读的真的好吗?教师要注意区分学生是在用朗读技巧来朗读,还是用自身体验来朗读的?教学不是表演,不能使学生停留在表面的技巧上。

  2.评价的目的是进行思维的导向,此时,倘若学生情感已经到位,这掌声就中断了学生情感的主线,使本来能够进入更深层次情感的学生猛地被打断。学生的情感激发又得从头开始。

  我的发思:

  以往我认为的教学评价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予肯定评价,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或者是指出问题,帮助纠正。但是评课教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难道你只管他不管其他孩子了吗?如何在评价一个孩子的同时,对其他孩子起到作用,就要重视评价的目的是思维导向。

《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同学们一定不了解"缠小脚"以及它的痛苦,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自由的新社会。那在旧社会呢?

  这篇课文从孙中山小时候写起,他亲眼目睹了自己喜欢的姐姐被近缠足受到痛苦,长大以后,孙中山成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憎恨封建陋习,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孙中山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课文的第1小节,写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勤劳、快乐的姐姐。这一自然段为下面发生的故事作了充分的铺垫,因为孙中山非常爱姐姐,所以才会那么痛恨缠足这一陋习。

  第二部分,2-8小节,这是课文的重点,可分三层,第一层:妈妈按照祖宗传下来的规矩给孙中山的姐姐缠小脚;第二层,孙中山与妈妈的对话,表现了封建势力下的妈妈软弱和无奈,孙中山的勇敢和反抗;第三层:姐姐缠足再也不似以前那样快乐了。

  第三部分,课文的最后一自然,这辛亥革命成功了,孙中山首先废除的就是缠足陋习。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统治,残害人身心的陋习应该有很多,孙中山首先废除的是缠足,因为小时候姐姐缠足所受的痛给他的印象太深了。

  姐姐     缠足

  孙中山    破陋习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精彩片段                  点 评

  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

  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     这也正是封建教条的束缚。

  长的布条,一道一道地给姐      

  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

  泪直往下流。

  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          想一想,这句话应该怎样去读。

  疼,便对妈妈说:"你为啥    

  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

  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妈妈叹了口气说:"孩           妈妈为什么叹气呀?

  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

  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

  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

  笑话的。"

  "既然知道缠小脚不

  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

  怕什么!"                  初生牛犊不怕虎。

  "你年纪小,还不懂得

  这些事。"

  妈妈含着泪把孙中山推          想想,妈妈为什么是"含着泪"?

  出了房门……

  【欣赏】

  "叹了口气"、"含着眼泪"都说明妈妈虽然知道缠足不好,打心眼里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受那份罪,但她最终还是屈服于封建礼建。而孙中山小小的年纪就敢于向祖国传下的规矩挑战,不怕别人笑话,革命的种子已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学会细致的观察

  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孙中山敢于与封建势力作斗争。在这件事里还有一个角色也很重要,孙中山的妈妈。作者对妈妈的描写也很精彩,塑造了一个软弱、无奈的封建势力下的中国妇女形象。其实很多生动的描写都是归功于作者细致的观察,学会观察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

  例1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在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例2

  从灰蒙蒙的天上,从飘动着的云层里,从轻悠悠的南风中,落下来了,落下来了--

  雨,春天的淡蓝色的雨啊!

  千万条银丝,荡漾在半空中,弥弥漫漫的轻纱,披上了黑油油的田野。

  雨落在水库里,像滴进晶莹的玉盘,溅起了粒粒珍珠;雨落在树梢上,像给枝条梳动着柔软的长发;雨落在大地里,卷起了一阵轻烟,土地好像绽出了一个个笑的酒涡……

  雨,春天的淡蓝色的雨啊!

  从学校的玻璃窗上流下来,从新打的抽水进边上流下来,从拖拉机的车轮上流下来,仿佛给匆匆赶来的春天洗尘。

  两位作者对雪和雨作了细致的观察,才写出了如此生动文字。有人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按"先……接着……最后"的顺序讲出这个故事。(提示:课文的第二段是故事的主要部分。)

  附:

  课后练习提示:

  4、这两组句子,第二句都比第一句更具体些,"含着眼泪"告诉我们"妈妈"把孙中山推出房门时的心情;"深深地"、"幼小"都说明了"刺痛"的程度。

  同学们在写作时,如果也能注意这样细致地描写,作文也一定能写好。

《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教法、学法:通过对姐姐缠足前后的巨大变化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缠足摧残人性,通过讲、读、演体现孙中山反抗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抓住重点词,在对比中学习、理解课文。

  2.在教师提供和学生搜集资料中了解缠足对中国妇女的残害。体会孙中山对陋习的憎恨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通过观看图片、资料、讲述长辈缠足的经历,体会缠足是一种不合理、极其残忍的习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这里的“破”是什么意思?“陋习”呢?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除缠足这一陋习呢?这事得从他小时候说起,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吧!

  二.前后对比,体会姐姐的巨变

  (一)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姐姐。姐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他如此喜欢呢?自由读第一段。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

  (二)你还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吗?

  (三)能天天和这样勤劳又活泼的姐姐在一起生活,是多么幸福快乐啊!可是好景不长,他们的生活中再也没有了欢声笑语。

  出示第七段,个别读。这时的姐姐变成了什么样的人?

  (四)是什么事使姐姐像换了个人似的?

  【设计意图】对比品读,激起憎恨之情

  课文本身有一个明显的写作特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这正是引导学习突破难点的最好切入口。因此,我设计了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联系起来进行品读学习。从读的感情中体会感悟到了孙中山的姐姐受到的残害。从而在学生的心底激起一股憎恨之情,究竟是什么使活泼、能干的姐姐变得如此伤痛。产生了想追究到底的欲望,使学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为学习下面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三.了解缠足,通过对比朗读不同的态度,展现不同的人物形象

  (一)默读2-6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你有思考的词句,还可以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

  (二)是什么事给姐姐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三)缠足是怎么一回事?出示第2段,个别读,你听懂了什么?

  (四)结合你课前搜集的资料讲一讲如何缠足的?

  学生边讲述边体会姐姐的痛苦,教师相机出示讲述,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

  【设计意图】由于缠足陋习已远离现代生活,因此要想学生仅凭课文了解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的伤害,对孙中山首先破除缠足陋习的意义,是很难引发发自内心的认同的,所以我补充了文字资料、配乐(《二泉映月》)播放:通过阅读资料,通过图片直观,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此时,孩子情感波涛涌起,我又因势利导,让学生回到文中去,体悟语言,体会人物内心,引发情感共振。再读描写姐姐缠足前以及被缠足时的语句,再次体会姐姐心头和肉体所遭受的巨大伤害。

  (五)孙中山和妈妈看到了分别是什么态度?

  1.出示第3段读,孙中山对谁生气?又心疼谁?读出孙中山大声责备妈妈,又心疼姐姐的复杂心情

  2.出示第5段,这还是一个什么样的孙中山?好一个(大胆提出抗议,勇敢,令人佩服)的孙中山。

  3.而妈妈呢?她就这么铁石心肠,眼睁睁地看着女儿强忍痛苦而无动于衷吗?出示第4段,从“叹了口气”看出妈妈其实是万般无奈啊!

  4.你还能从哪看出妈妈的无可奈何?出示第6段“含着眼泪”

  5.看图想象:妈妈在房间里一边给姐姐缠足,一边干什么?

  孙中山双手叉腰在想些什么?

  6.分角色朗读对话

  【设计意图】发掘语言因素,体悟人物情感。从“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痛”的话语到妈妈对“祖宗传下来”的无奈述说,直至“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抓住重点句和关键词练读,适时讲解、点拨引导,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从省略号的运用,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进一步体悟陋习的毒害之深和孙中山的不懈抗争。再通过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阅读悟“情”,读出孙中山与妈妈各自不同的态度与感情。

  四.想象姐姐缠足后的生活,进一步了解缠足是一种摧残人的陋习,具有毁灭性的危害。

  (—)引读第7段,想象缠足后姐姐是如何生活的?怎么走路,干活?

  (二)比较句子

  “深深地”“幼小的”能说明什么?

  【设计意图】比较句子,这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运用,揣摩语言的表达。

  五.体会孙中山破除缠足陋习深得人心。

  是缠足夺去了姐姐的幸福快乐,彻底地毁了姐姐的一生,这样的陋习真是令人痛恨,一定要废除它。终于有志者事竟成,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当上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

  (一)出示第8段读,听到这个消息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二)想象说话

  孙中山的这一壮举,让中国妇女从此获得了新生。人们为了纪念他,特地为他立了一尊铜像,此时面对孙中山爷爷,你想对他说什么?

  【设计意图】超越教材,表达情感。设计“孙中山爷爷我想对你说:……”的形式来扩展学生思维,练习学生语言,表达学生情感。在本堂课的最后,鼓励学生去拓展知识,从小树立远大志向的崇高思想。为课堂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让我们怀着对孙中山爷爷的崇高敬意,再次读读课题吧!

  七.作业

  1.复述故事。

  2.问问周围的老人或查阅资料,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

  教材分析:

  这篇故事的社会背景离我们现在的生活相对遥远。在初读课文时,就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及其根源,了解孙中山这个人物,师生共同搜集缠足知识、图片、音像资料,还可以请学生讲述自己的长辈的缠足经历,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课文通过对姐姐缠足前后行为的对比,强烈控诉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讴歌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对封建陋习大胆提出抗议并与其作斗争的革命精神。

《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34

  by: guoyanlin 

  《孙中山破陋习》一课讲的是一个历史故事,叙述了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和母亲的疼爱而又无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苏老师在教学第二部分内容(2-8自然段)时,从人物的神态、动作及对话出发,通过阅读理解、抓重点词句比较分析、看图想象、讨论交流、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去体会缠足给姐姐以及千千万万妇女带来的伤害,感受母亲的软弱及对封建陋习盲从和无奈。从孙中山小小年纪就向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挑战,不怕别人笑话,让学生体会到革命的种子已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了根,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已经萌发了对缠足陋习的憎恨和反抗,从而感受到孙中山的勇敢,领略了他的伟大之处。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2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     默读课文,讲述故事。练习把话说具体。3.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孙中山的资料,开展访问老人的活动,进一步了解缠足恶习的危害;并了解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把它写下来。4.     掌握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        揭示课题,整体感知1.屏幕出示孙中山铜像:同学们,你们说说这是谁?指名学生说说。相机理解“辛亥革命”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关于孙中山的故事,板书课题:孙中山破陋习(1) 读课题,教“陋”(lòu),查字典理解“陋习”的意思。(2)再读课题,谁已经读懂了课题的意思?已经读懂的同学帮助他们缩小一下范围,看看课文哪一段能帮助我们理解课题的意思?(课文最后一段)2.哪位暂时还没读懂的同学愿意来读一读?(1) 你读懂了什么?(2) 还有谁听懂了什么?、3.相继板书:缠足(及时正音)谁知道缠足是怎么一回事?(3) 没听说过的同学不需着急,请你们仔细观察“缠”的字型,猜猜“缠足”是怎么一回事?(4) 他们猜的准吗?听查过资料的同学说说。(教师及时补充)(5) 好好的一双脚,偏要使其变形。民间有一句谚语“裹一双小脚流眼泪一缸”。当你了解了“缠足”后有什么想法?4.对,这不合理、不文明的习俗就叫“陋习”。现在,理解了关键词语的意思,你现在能说说题目的意思了吗?(学生发言)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那么,孙中山为什么要破这个陋习呢?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读课文前,我先要询问一下:回去预习课文时读了几遍?(问几个学生)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好,下面再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各自把课文读一遍。2.不知生字词掌握得如何,我来检查检查。出示生字词。sūn             chái        chán          tòng             shá     jì孙 中 山      挑  柴       缠    足      痛   苦      为   啥     既   然zuì       zǔ            fèi           fù                   hài受  罪        祖  宗        废   除       妇    女          辛 亥 革 命(1) 指名认读(2) 理解词语意思: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了哪些理解词义的方法?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自己去想办法理解词语意思。(3) 相互交流三、继续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1.指名读课文,要求:不漏字、不添字,把字音咬准。2.思考: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试着从事前、事件经过、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四、理解第一自然段1.自由轻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2.孙中山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姐姐呢?同桌交流。(1)说话练习:孙中山的姐姐真是一个(    )的姐姐。(不怕吃苦、爱劳动、能干、关心弟弟、活泼可爱等)(2)谁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孙中山喜欢姐姐的原因。  3.指导朗读: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姐姐,你高兴吗,你喜欢吗?五、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 2.重点指导:缠 痛 罪 3.学生描红。六、作业1.抄写词语。2.继续读熟课文。3.思考:妈妈为什么要给姐姐缠足?继续询问爷爷奶奶,了解缠足的事。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5: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