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范文 |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孙中山破陋习(第1课时) 一、介绍孙中山资料及辛亥革命相关资料; 二、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正音、分析难写字字形,描红;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精读课文第一节。 孙中山破陋习(第2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你知道孙中山破陋习中的破是什么意思?他废除的是什么陋习?缠足。 根据课题,你能否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孙中山小时候看到姐姐缠足受到的痛苦,后来当上临时大总统后,下令废除缠足陋习的故事。) 出示最后一节:指名读。 残害是什么意思?讲解残(板书古体):古时候,这个残字是这样写的,左边表示把肉用刀剔光的骨头,右边是两个戈,看着这个字,你有什么感受?说缠足事对中国妇女上千年的残害,你体会到什么?(缠足给妇女带来了巨大伤害.) 二、精读课文2-7节,感受缠足陋习之“残” 默读课文,将文中能够体现缠足对人是一种残害的语句用笔勾画下来。 1、将勾画的句子多读几遍,你会有些感受。 2、小组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3、大组汇报。 1第二节。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直,不断地、不停地、一个劲儿地。 请看图片与资料。让学生说说感受。 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师讲述:这长长的布条是刑具,摧残着姐姐的双脚,这一道又一道地缠,每一道都让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所以说,缠足是对中国妇女的残害!指导朗读。读出痛苦。 2第三节。为什么生气?为什么心疼?受罪。还能下田干活吗?(连路都没法走,如何能干活?)以前的姐姐如何?指名读第一节中相关句子。所以说,缠足是对中国妇女的残害!指导朗读。 3第六节。妈妈含着眼泪,为什么她要含着眼泪?引导学生体会:心疼——对女儿的不舍;无奈——自己也无法抗争;难过——自己的痛苦女儿也无法逃脱;怨恨——恨这陋习对自己对女人的残害。 孙中山对妈妈的行为不能理解,你理解吗? 相机出示第四节: 出示脚的图片对比。你认为哪种美?千百年来,中国妇女就是被缠足陋习折磨着、残害着,虽然痛恨却无力反抗,只能默默地忍受。所以说,缠足是对中国妇女的残害! 妈妈年幼时被残害,一辈子都生活在缠足的痛苦中,如今她却亲手给自己的女儿缠足,将女儿也推进痛苦的深渊,她的心也痛啊,你能将她此刻这种复杂的心情读好吗?指导朗读四、六节。 4第七节。再也没有……再也没有……以前的姐姐是什么样?指名对比读。是什么让姐姐如此变化这么大?缠足!孙中山的心被深深刺痛了,姐姐更受着身心双重煎熬。 同学们,缠足不仅是对中国妇女身体的残害,更是对心灵的残害。 三、精读课文第八节,感受“破”字的力量。 1、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你怎么理解“首先”?第一个,最先。他为什么首先废除缠足陋习?(他曾亲眼看见姐姐被缠足陋习残害,出示第二节,指名读。想到姐姐、妈妈一代代千千万万的妇女的默默忍受,不敢反抗,出示第四节)他必须这么做。所以——再读第八节。 2、想象一下,孙中山废除缠足陋习之后, 姐姐会说: 从此不再缠足的妇女会说: 3、缠足陋习已经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了,为什么孙中山能废除它呢? 出示:第五节,第八节。 小组讨论:从少年孙中山所说的话中看出 他的反抗精神 谁能读出他的反抗!指名读。 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所做的看出 对人民的关心,对陋习的痛恨 谁能读出他的坚定!齐读。 四、总结: 当时社会中的陋习很多,孙中山大力改革,一一废除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课后去查一查。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教学要求: 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知道缠足陋习曾对中国妇女造成的严重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缠足陋习曾对中国妇女造成的严重伤害。 教学准备:1、课件。2、课前从多种渠道了解缠足的事。 一、揭题 1、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什么叫“陋习”,课文中的陋习指什么?(陋习是指坏的、不好的不文明的习惯。课文指缠足。) 2、昨天我们还细读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从中了解到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填空: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 )。 (又勤劳又活泼 既爱劳动又爱唱歌 又活泼又能干) 二、精读课文,质疑问难(第七自然段) 过渡:大家已经知道孙中山有个又活泼又能干的姐姐,真让人羡慕,但好景往往不长,读读课文这一部分,看看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1、自由轻读第七自然段。 交流,强调两个“再也没有”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质疑,老师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出示: ⑴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⑵这件事指什么事? (3)这件事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灵? 3、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真不错。要想解开你心中迷团,就得细读课文的第二~第六自然段。 三、整体感知(第二~第六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第六自然段。 思考问题1,孙中山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 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2、学生交流。(妈妈要姐姐缠足。) 板书:姐姐缠足 四、精读课文第2自然段 1、妈妈是怎样给姐姐缠足的,指名读一自然段。 2、学生交流:从这一自然段中你感受到此时孙中山的姐姐怎么样? 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3、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姐姐的痛苦? (1) 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练读句子,体会姐姐的痛苦。 4、出示图片和说明文字,自读体会。 5、难怪姐姐会如此的痛苦,让我们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课文。 五、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便对妈妈说:“……”引读课文的第3小节。 2.孙中山心疼什么?他又生气什么? 3.同学们看,这就是当时缠足的女子穿的小鞋,看着这么小的鞋,你想到了什么? 4、你能用既生气又心疼的语气来读读孙中山的话吗? 5、师生评读。 6、齐读这一小节,读出孙中山当时既生气又心疼的语气。 六、学习第四-六小节 1、妈妈又是怎样回答的呢?指名读课文的第4小节。 2、妈妈为什么要给姐姐缠足呢? 3、你知道封建社会的妇女为什么要缠小脚吗? 课外我请同学们搜集了资料,现在我们交流交流。 (缠足之风开始于一千多年前的五代时期。从宫廷传入民间,后来缠足之风愈演愈烈,以至于小脚女子成为当时男人择偶的标准,说什么“娶妻要娶小脚妻”。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找个好婆家,做母亲的往往在女儿七、八岁的时候给她缠足。在小脚盛行时期,大脚女子往往被视为没有教养,会被人家耻笑,甚至难以出嫁。) 4、难怪妈妈在说的时候先——叹了口气,你从这声叹气声中读懂了什么? 5、谁能把第四小节读好? 指名读——评读——齐读 6、孙中山能接受这种理由吗? (不能)所以他反驳道,既然(引读)……别人……真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但妈妈只是说:(引读)你年纪……妈妈边说边…… 7、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妈妈含着的“眼泪”中你读出了什么?(无奈、心痛、对女儿的爱) 8、你能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指导读好第6自然段。 9、细心的小朋友一定发现这节的末尾有个省略号,你知道这个省略号里的内容吗?(妈妈……姐姐……所以,我们读到这,稍微要停顿一下,给人想像的余地。) 9、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那么同学们看看图中站在门外的孙中山,此时他听到些什么?在想些什么?(课件出示) 10、学到这里,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那天发生的妈妈为姐姐缠足的事吧。 分角色朗读。 11、从那以后,(引读)孙中山再也看不到……听不到…… 师:看来缠足的陋习不仅伤害了姐姐的身体,更伤害了姐姐的心灵。 12、比较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指名读,想想哪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为什么?抓住“深深地”、“幼小的”进行感悟交流。(说明孙中山幼年时受到这件事的打击的程度很深,将永远不会忘记。) 板书:刺痛了心。 13、检查刚才提的3个问题。 七、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但他从小就有一个决心,姐姐的悲剧再也不能在千千万万的妇女身上重演。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来看看,后来孙中山有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1、自由读最后一节。 2、问:成功了吗?(成功了)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3、师小结。 有谁了解“辛亥革命”吗”?(“辛亥”指的是1911年,这年武昌起义成功,清政府被推翻。而这次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所以辛亥革命成功后,他当了临时大总统。) 板书:革命成功 那时候,要废除的陋习有许多,孙中山却把废除缠足这件放在了第一,这是为什么? (姐姐缠足的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缠足给中国妇女带来的巨大的痛苦。相机理解“残害”。他从小立下了志愿。) 板书:首先废除 “废除”就是题目中哪个字的意思?(破) 4、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喜事呀!让我们来欣喜地齐读这一段。 八、展开联想,表达情感。 1、如果没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而无法工作;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老师包括来老师也许早已缠足而无法给你们上课。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无法上学读书、开心地游戏;此时此刻,你想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示铜像。 2、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 3、是呀,中国妇女能走出 “三寸金莲”的千年痛苦,这都得感谢——,让我们记住这位伟人的名字—— 九、 作业 1、啊,孙中山爷爷的确很伟大,他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废除了许多封建陋习,你还想了解他更多的事吗,请课外搜集他的资料,在自主晨会上交流。 2、 问问周围的老人,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 附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 姐姐缠足 刺痛了心 革命成功 首先废除 大快人心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之一 陈琴 教学目标 : 1、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知道缠足陋习曾对中国妇女造成的严重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准备:投影 课前准备:收集了解有关缠足的资料。 教学过程 : 一、检复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学习,你知道孙中山破了什么陋习?(板书:缠足) 3、孙中山为什么要破缠足陋习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弄懂的问题。 二、学习课文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孙中山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姐姐呢?同桌交流。 3、说话练习:孙中山的姐姐真是一个的姐姐! 4、指导朗读。 (二)、理解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思考并讨论:孙中山为什么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你从中体会到些什么?妈妈的理由是什么? 2、读议交流第二自然段 (1)、引读第二自然段。 (2)、交流课前搜集:你对缠足了解多少呢? (3)、补充阅读《镜花缘》片断(描写缠足的片断) (4)、再读第二自然段,你有什么更深的体会? (5)、指导朗读。 3、读议交流三至八自然段 (1)、分角色读妈妈和孙中山的对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2)、观图想象说话: 孙中山被妈妈推出了房门,他,心想。 (3)、引读第八自然段 (三)、理解第九自然段 1、(过渡并引答)后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以后,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缠足陋习。 2、想象一下,废除缠足陋习后,人们会是怎样的表现? 3、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 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设计 孙中山 破 缠足陋习 大快人心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和妈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情,练习读出他们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2、通过朗读重点段落,知道“陋习”是什么,理解孙中山为什么要破这个“陋习”,让学生认识缠足陋习曾对中国妇女造成的伤害,体会孙中山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第2至6自然段,联系有关缠足资料和生活实际,理解缠足给姐姐带来的痛苦,体会孙中山和妈妈的心情,练习读出他们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教具准备:课件、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孙中山破陋习》。(齐读课题) 2、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孙中山的姐姐是个怎样的孩子?(相机板书:姐姐 活泼能干) 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阅读感悟: (一)学习第2至7自然段。 1、过渡:是啊,就这么一个活泼能干的女孩子,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她还那么快乐吗?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课文录音。(听课文录音第2至7自然段) 2、组织交流: (1)提问:后来姐姐变得怎么样了?从课文的哪一段看出来的? 相机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读。(板书:没笑脸 没歌声 ) (2)提问:那究竟是什么事让姐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谁能概括一下?(相机板书:缠足) 3、学习第2自然段: (1)过渡:那文中是怎样写妈妈给姐姐缠足的情景的呢?哪个同学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相机出示第2自然段,指名读) (2)提问:同学们具体了解缠足是怎么回事儿吗?谁来说说?(指名说) (出示第一张缠足图片)师动情介绍: 同学们看,这是一只女孩子的脚,这是一只妈妈的手,这是一根长达两米左右的布条。缠足时,先要把足背和4根脚趾使劲地往下压,然后再用布条紧紧地把脚捆绑起来,使它不再长大。缠的时候,这脚上的细皮嫩肉往往会被挤压得撕裂开来,鲜血淋漓,甚至能听到骨关节被掰压得咯咯作响的似乎要断裂的声音。同学们想想,那是一种怎样撕心裂肺的疼痛啊! (出示第二张图片)长大后双脚因肌肉挤压,指甲软化,嵌入肌肉,骨头变形成了弓状,就成了这个样子。 (出示第三张图片)同学们看,与正常的脚比较,这还像脚吗?所以,古时有句谚语叫“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就真切地反映了女孩子缠足的痛苦。 提问:不知道听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心里是什么滋味?谁来说说? 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此时,妈妈正在给姐姐缠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又好像听到了什么? (3)练习读好这段话:引:我们再来读这段话,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触。 自由读,指名读。 指导圈点出“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痛苦极了、直”等重点词,再体会读(配乐)。 4、引导想象说话:看着此情此景,看着姐姐因为缠足承受着这么大的痛苦,同学们,此时如果你是孙中山,心里会怎么想?(指名说) 5、学习第3至6自然段: (1)过渡:是啊,为此孙中山还和妈妈展开了一次激烈的争辩。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3-6自然段,看看哪些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用“——”划出。而妈妈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用“~~~”划出。(出示第三至六自然段) (2)组织全班交流。(相机板书:不能干活;会被笑话) (3)自由读,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 a体会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的心情,指导读好孙中山的话; b体会妈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情,指导读好妈妈的话。过渡提问:妈妈真的就忍心看着姐姐受苦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比较句子: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相机讨论并练读: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眼泪?(痛苦、心疼、无奈、气愤……) (3)练习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指名读,并组织评议。) 6、再读第七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可恶的缠足陋习害得姐姐从此再也没有了笑脸和歌声,同时它也深深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 (2)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再次出示第七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3)比较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相机练读) (4)引导想象说话:读到这里,同学们猜猜看,孙中山此时此刻最想做的一件事会是什么呢? (三)学习第8自然段: 1、过渡引读:对呀,看来大家又和孙中山想到一块儿去了。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终于被废除了,你们的心情怎样?(感觉大快人心)齐读。 三、说话练习,巩固提高: 1、谈话:(出示孙中山图像)看,这就是废除了缠足陋习的孙中山。面对着可敬的孙中山爷爷,此时你最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练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这样的句式说一段话。 2、同桌练说并组织交流、评议。 四、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1、访问周围的老人,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这些陋习对人们有怎样的危害?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2、搜集阅读其它有关孙中山的小故事。 板书: 24 孙中山破陋习 姐姐 孙中山 妈妈 活泼能干 缠 足 不能干活 被人笑话 没笑脸、没歌声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教学第一自然段,我紧紧围绕第一句话设计一个总问题:孙中山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姐姐?让学生从“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体会姐姐的能干,从“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体会姐姐的活泼,从而明白姐姐是那样能干、活泼,所以孙中山喜欢自己的姐姐。 教学第二至第七自然段,重点引领学生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了怎样的伤害,让学生想想姐姐当时承受的痛苦,以至于改变了姐姐的活泼的个性。让学生从姐姐的前后变化中体会封建陋习是多么害人。另外,体会母亲也是缠足陋习甚至更多封建陋习的受害者,上一代人、不知有多少代人都是封建陋习的受害者,但他们像母亲一样对封建陋习盲从而无奈,而孙中山却对封建陋习憎恨与抗争,从对比中体会孙中山反封建的彻底革命精神。 书中要求学生了解更多的封建陋习,我让学生课后查找资料。有:封建社会女子要做到“三从”,未嫁之前一切听父亲的,包括婚姻,出嫁之后一切听丈夫的,丈夫死后听儿子的,没有自己的自由。封建社会女子如果婚姻不幸福,不能离婚。有的丈夫死后,妻子要陪葬。女子不能和别的男子说话、交往。男子必须留一根长辫子,等等。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用钢笔正确书写。能正确认读绿线中的2个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对策: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的读书活动认真朗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在次基础上通过相互交流,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 揭示课题。 2. 学生读题。 3. 谈谈读题以后想说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孙中山的资料。 4. 教师出示孙中山的画像,并对孙中山的情况作必要的补充。 5. 学生质疑:陋习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要破这个陋习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步谈谈预习的收获,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预习效果。 2、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建议: (1)读准生字的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做上记号与同学讨论等。 (3)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带着所提出的问题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适时作个别指导。 5、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专注地听读,发现错误,教师引导学生帮助正音,特别要注意翘舌音。出示课文中的部分词语,学生练读增强记忆。 唱歌 插秧 空闲 祖宗 既然 痛苦 挑柴 缠足 眼泪 废除 6、学生默读课文。 7、分组朗读全文。 8、学生说一说,读过课文后,你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指导书写 1、复习生字朗读情况。(学生拿出生字卡片读一读、再出示小黑板抽读) 2、指导书写“ 柴、罪、废、既”。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 唱歌 插秧 空闲 祖宗 既然 痛苦 挑柴 缠足 眼泪 废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和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3、通过本文的阅读,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第二至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学习默读课文。 对 策: 要把默读课文和讲述这个故事作为训练的重点,穿插重点词句的训练。通过词句的训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复习字词,听写 唱歌 插秧 空闲 祖宗 既然 痛苦 挑柴 缠足 眼泪 废除 2、引导回忆第一课时所学内容,进行交流。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学生自由读一读。 2. 引导学生通过“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体会姐姐的能干;通过“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歌给他听”等词句,体会姐姐的活泼。 3. 引导学生体会到正因为姐姐是那样的活泼能干,孙中山才“喜欢自己的姐姐”。 (二)学习第二至七自然段 1、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哪些是孙中山看到的情形?请用“~~~~~”画出来;哪些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请用“——”画出;妈妈为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请用“……”画出。 2、交流: 1) 谁来说说孙中山看到的情形?(第二自然段)齐读。 思考:这段中哪句话最伤孙中山的心?(“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齐读。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怎么会这么痛苦呢?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听到过或所读过的有关资料理解,加深感受。 2) 孙中山与妈妈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呢?(学生齐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3) 为什么“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4) 引导学生感受妈妈对缠足陋习的无奈,以及内心的痛苦。(叹了口气) 3、自由读课文第七自然段,体会孙中山小时候的感受。 引答:当时,不管孙中山如何想,如何反对,都无济于事,想一想:姐姐原来是怎样的呢? (生答)可是,姐姐被缠小脚了,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 (引答)再也没有听到……可见,缠足陋习给姐姐带来了无法想象的痛苦。孙中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所以课文说,这件事深深地……(引答) 辨析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同学们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下面一句话使你感受到了什么?(伤害之深) (二)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 自由读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孙中山先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封建缠足陋习,给包括姐姐在内的千千万万中国妇女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所以后来当孙中山辛亥革命成功以后,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陋习。引导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总结谈话。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对孙中山先生说些什么呢?想对孙中山母亲说些什么?(联系有关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2、朗读全文。 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 小时侯反对 缠足 (为啥要受罪) (不该做) 辛亥革命成功首 先 废 除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复习检查,进行填空练习。 2、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练习讲故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检查 1、用小黑板出示,指名口头填上适当的词语。 ( )知道缠小脚不好,( )不该去做。 姐姐缠足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孙中山( )生气( )心疼。 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 )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 )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2、说说下面每组里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1)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2)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二、练习讲故事 1、理清层次。 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两个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说说第一部分可以分成哪三个层次,各写什么。 (姐姐勤劳活泼——妈妈为孙中山的姐姐缠足,孙中山极力反对——姐姐从此再也没有笑脸,没有歌声) 2、记住重点语句。 写姐姐勤劳活泼的语句。 姐姐痛苦的样子和原因。孙中山和妈妈的对话。 姐姐的两个“再也没有”。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首先废除缠足陋习。 3、练习讲述故事。 4、当众讲故事。 三、作业: 1. 搞一次社会调查,问问身边的老人,听他们说说缠足和小脚,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2. 继续练习讲孙中山破陋习的故事。 板书: 24、孙中山破陋习 喜欢姐姐----活泼能干 姐姐缠足----刺痛了心 革命成功----首先废除 课后反思: 《孙中山破陋习》是一个历史故事,课文以鲜活的文字叙述了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和母亲的疼爱而又无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故事中的孙中山、姐姐、妈妈这三个人物个性鲜明,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姐姐是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兄妹的感情、姐姐的受害是孙中山引发破陋习的主要原因。学生只有去认识姐姐,了解姐姐,才能真正的感受姐姐的快乐,抚摸姐姐被刺痛的心,才是有效的阅读。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去认识姐姐,通过上堂课的学习,知道了缠足前的姐姐是个活泼又能干的姐姐,而缠足后,姐姐变成了怎样的女孩子了呢?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去体会。 课文中介绍给姐姐缠足的是妈妈,妈妈的角色很重要,作者对妈妈的描写很精彩,塑造一个软弱、无奈的中国封建妇女形象。童年的孙中山和学生们不理解妈妈为什么要给姐姐缠足,妈妈又是怎样一个人?所以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孩子去认识妈妈,走进妈妈的内心世界。从妈妈的神态、语言、动作中去理解妈妈到底为什么要给姐姐缠足? 孙中山是本篇课文的主要人物,走近孙中山,认识孙中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我主要是让孩子阅读课文和有关孙中山的补充材料,使孩子们对孙中山有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海口市英才小学三年级上册 语文课“n次先学后教”学教案设计 授课教师 邢建军 授课班级 三(4)班 课 题 24、《孙中山破陋习》 课 型 阅读 课 时 2课时 学材简析 《孙中山破陋习》本文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故事,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解解馋组钱的活泼能干,缠足时和缠足后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列地控诉了辛亥革命牵缠组队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革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做都涨的革命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但对旧社会及封建陋习的了解不多,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学会边读边想,结合搜集的资料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缠足陋习曾对中国妇女造成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了解缠足对中国妇女的危害,体会孙中山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导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阅读《同步拓展阅读》上关于孙中山及中国妇女缠足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练习题 学法教法 直奔主题、课题质疑——明确目标、指导预习——先学后教、学习提问——当堂训练、学习写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及个性化备课 一、辅助环节(10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这方面事迹的。 1、板书课题:24 孙中山破陋习 2、解释题意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像 (2)简单介绍孙中山 (3)孙中山破陋习中的破是破除,废除的意思,陋习是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连起来说,就是孙中山废除不好的习俗。 3、齐读课题,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归纳主问题: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 4、借助《教材全解》或《同步拓展阅读》理解题意 (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亲人。 (2)王维的简介 激情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陪养学生学会根据需要搜集资料,并懂得借助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质疑问难。 二、先学后教,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20分钟) 1、自学目标(一)——给每个自然段加序号,扫清阅读障碍,初读感知。 2、自学导航(一) (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一划: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学习。 3、达标检测。 l 我会认(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及时纠正读音。): l 我会理解(课件出示难理解的词语,了解词语理解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缠足 废除 刺痛): l 我会读:(同座分段轮流读课文,再指名试读课文,师生评议。) l 我会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5分钟) 1、学习目标:识写生字 2、自学导航:自由识记字形,注意用上巧妙的方法; 3、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4、达标检测 (1)自由给田字格里的生字描红,注意写字的姿势,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2)给形近字组词(见《练习与测试》第一题)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4分钟) 1、学习目标(三):理清写作顺序,试着给课文分段。 2、自学导航(三):默读课文,把课文按照事前,事情经过,事后分成三段。 3、学生讨论学习 4、交流补充。 三、课堂小结:(1分钟) 采用“先学后教”方式,首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参与学习过程;再出示自学指导(一),让学生按照自学指导中规定的内容、要求、方法以及时间限制迅速完成学习任务;紧接着进行检测,在检测中主要采用“兵教兵”办法解决学生之间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主要教在有难度的地方。通过“我会认”“我会理解”环节对课文要求会认的生字和会理解的词语进行了解性检查,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我会读”环节了解课文朗读课文情况,教师教在存在问题的地方,通过“我会说”环节了解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掌握情况。这样设计主要是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思考、相互帮助的机会。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5分钟) 1、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那些自然段重点写孙中山为什么破陋习的。 复习导入新课 二、第四次先学后教(20分钟) 1、学习目标(四):学习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孙中山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姐姐呢? 2、自学导航(四) (1)默读课文,同座交流,完成以下填空: 这一段是围绕 这句话写的。孙中山喜欢自己的姐姐,是因为他的姐姐是一个 的姐姐。 (2)学生交流后练习说话:因为孙中山的姐姐 ,所以孙中山 。 三、第五次先学后教 1、学习目标:学习课文2--6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 2、学习导航: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活泼能干的姐姐失去了笑脸,失去了歌声? 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当时姐姐、妈妈、孙中山的心情分别怎样?画出相关的句子品读交流 孙中山是怎样破陋习的? 3、检测:从那以后,孙中山再也看不到 ,听不到 。 4、师指导辨析句子(那句好?为什么?) 1)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2)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1)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2)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5、学生学习交流。 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思考、相互帮助的机会。 学会学习文包诗的方法 读中体会,思中感悟 通过比较学会推敲语句,为作文教学打好基础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这篇文章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看到姐姐被缠足带来的痛苦,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的事,表现了他对封建势力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读课文,练习讲这个故事。朗读课文。 课后继续熟悉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24、孙中山破陋习 喜欢姐姐 姐姐缠足——痛苦、流泪 生气 心疼 废除陋习 在线文章的主线,升华主题 教学反思: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师:你知道孙中山是谁吗? 生:他是临时大总统。 生:他破除了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师:在文中“陋习”指什么? 生:是“缠足”。 生:是“裹脚”。 (评:这两个问题都是课文中出现的内容,及时地提出可以达到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这里还可以对孙中山的一些事迹作补充的讲解,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其为人处事的方式。) 师:不好的习俗,我们应该怎样做? 生:应该破除。 生:应该废除。 (评:这一问题设计的好,应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摒弃陋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师:齐读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 生:为什么说这是陋习?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缠足是陋习呢?自由读课文,划出答案再告诉你的同桌。 生:读句子“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师:这布条有多长呢?大概有三四米长,一道一道地把脚裹成粽子的形状,非常痛苦。再读读句子,表现“痛苦极了”(板书:缠足时 痛苦极了) (评:学生对缠足了解甚少,有了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能深刻地体会到缠足时和缠足后要忍受的巨大痛苦,为学习下文奠定了理解的基础。) 师:谁来读读孙中山生气的话 生:读“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师:你读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 生:我把自己当作孙中山。 师:说得好,读书时就要把自己当作文中的角色。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评:入境才能悟情,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将自己融入课文中,做到“身临其境”) 师:他说服了妈妈吗?妈妈的话又是什么意思?自己读读妈妈的话。 生:没有说服。我感受到妈妈很无奈。 师: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写的好?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生:第二句写的好,我觉得妈妈心里也很痛苦。 生:妈妈也心疼姐姐。 生:妈妈此时的心情也是无可奈何。 (评:这一比较设计的恰到好处,能够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去,也能将妈妈的那种无奈和痛苦的心情巧妙地表现在学生面前。) 师:看看书上的图,谁来表演一下孙中山的气愤。 生:叉着腰,气鼓鼓的 师: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生:姐姐太痛苦了,太可怜了,我很气愤。 生:这个陋习真可恶,害的姐姐受罪。 师: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这件事刺痛了孙中山。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生:这件事对孙中山伤的深。 师:缠足前的姐姐是个怎样的孩子?缠足后她有什么变化呢? 生:活泼,还很能干。缠足后变的很不开心。 生:再也没有笑脸,再也没有歌声了。 师:如果没有孙中山,你们现在可能在家里缠足呢,来接你们放学的就不会是穿高跟鞋的妈妈,可能是走路颤颤微微的小脚妈妈。这时候,你想说些什么? 生:孙中山,我要感谢你,是你破除了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生:你太伟大了。我真敬佩你。 生:如果没有你,中国千千万万的妇女可能还在忍受缠足带来的痛苦,我代表她们感谢你。 (评:这里的假设安排让学生切实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亲人,想象受缠足伤害后的情景,对孙中山的伟大行为自然产生由衷地敬佩,对课文就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师:除了缠足,你知道中国还有哪些陋习? 生:重男轻女的思想…… (评:这是课堂向课外的延伸,通过深入浅出地学习,学生对陋习的认识加深了,不仅如此,学生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具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的陋习,发现它,破除它,让社会更加文明。)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一、说教材 课文《孙中山破陋习》(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讲述了中国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自己的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选废除缠足陋习的事。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后的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烈地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苦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默读课文,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二、说教学方法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在教学中应多用时间进行朗读训练,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的情感。本文教学,我通过直观教学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姐姐的痛苦,采用分角色扮演的方法指导学生体会孙中山的生气与心疼,妈妈的无可奈何。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适时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此外,我还指导学生学习默读,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体会人物情感。课文结束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孙中山有一个怎样的姐姐?结合学生的回答以绘画引起学生注意,以对比:是什么事让姐姐变得不再快乐了?吸引学生学习下文。 二、精读感悟(学习第2-7自然段) (一)了解缠足 首先提问缠足是怎么一回事?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缠足很痛苦?让学生抓关键词学习课文。但学生的理解只是表面的,为了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缠”,我设计了“缠手”这个环节,恰当地让学生体会痛苦。再进一步让学生说说自己回去所了解到的缠足是怎么一回事?师通过画面介绍缠足,层层递进地带领学生感受缠足。最后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姐姐的痛苦。 (二)了解陋习之“陋” 由学生痛苦的共鸣回到文中的孙中山,指导学生体会他的心情以及妈妈的心情。从妈妈的无可奈何以及补充的顺口溜中了解陋习之“陋”的真正原因。接着,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情感。最后,总结到底是谁害了姐姐,明白前年陋习的危害,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孙中山从小就立下“破陋习”的决心。 (三)总结全文 齐读最后一小节,总结全文。 三、指导复述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把故事说给更多的人听,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时要注有顺序,多用原文的词句。 四、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8 徐市中心小学 王秋岚 一直以来,听的课大都是一些优美的散文,如《美丽的丹顶鹤》、《灰椋鸟》等等。对于如何把握散文的教学有了一些方向和门道。而星期一去听的黄老师《孙中山破陋习》一课,又使我对一些历史故事类的记叙文方面的教学有了一些感悟与体会。 《孙中山破陋习》这篇课文以鲜活的文字叙述了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和母亲疼爱而又无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故事中的孙中山、姐姐、妈妈人物个性鲜明,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故事旨在让学生学习和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我认为,这些伟大的精神如果仅仅停留在学习和体会的层面是不够,仅仅只是让学生感动下,那效果也是不长久的。黄老师的课对这一难点的把握十分到位。而且短短40分钟的课,蕴涵其中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整堂课下来,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把握可以用三个字形容,就是“效果好”。以下几点,让我感受很深。 一、质疑导学法运用的恰到好处。 黄老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教学程序,有效地利用了变序来帮助学生自主质疑,合作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结构使学生有效地把握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突破也很有帮助。 黄老师教学的第一部分是第8自然段,一开始,就让学生自由读第8小节,问学生现在最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质疑。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有价值的2个问题引入重点段落的教学。 黄老师很好的创设了学生质疑的氛围,激发了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不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下进行的,而是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中展开的。我们都知道求知欲是学生一切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黄老师就很好的抓住这一突破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思维和质疑能力的培养也渗透在了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把握上是一个飞跃。 二、结合课后练习中的句子比较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渗透其中。 句子的比较法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黄老师就很好的抓住了这一点,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对学生也进行了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的训练。如:“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与“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两句话的比较,问学生哪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让学生体会到“深深地”、“幼小的”两词说明他虽然年纪小,但永远不会忘记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把句子写具体,可以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一举两得。黄老师也很注重标点符号在文中的作用,如何让学生体会一个省略号,就可以看出,平时黄老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注重。 三、练习说话,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黄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讲讲回去了解的缠足的事,想一想孙中山当时的心情,还有让学生看看小鞋的图片,自己谈谈感受,到最后出示孙中山图象,请学生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这些说话练习,结合图片,经激发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学习讲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发展学生的想象、放飞学生的思维,从中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孙中山破除陋习带来的好处. 学生学了这篇课文,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说,可以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的个性水平得以充分展示。 四、充分朗读,感悟人物性格特征。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这篇文章有三个人物,个性鲜明,必须经过学生自身朗读揣摩体会,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老师的讲代替不了学生的阅读实践。黄老师的课上应用很多时间进行朗读训练,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的情感。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适时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五、利用图片,画龙点睛。 在黄老师的课上,几处教学都出示了图片。如看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穿的小鞋,女人被缠足后的畸形的小脚,黄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真的让人感到缠足这种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实在是太深了,从而为学生最后自然而然地说出孙中山的伟大,孙中心破缠足陋习真的是解放了广大中国妇女。我想,学生水到渠成的感悟除了老师引领学生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比较透彻外,这几张图片的作用不可小看。这是文字所没有办法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学生通过教师展示的这几幅图片就加深了缠足的了解,了解了这种陋习对妇女的残害,从而像孙中山一样痛恨它。 还有,我这里有一些小小的疑问:同样是图片,我觉得本课中的书上插图有一些漏洞。面对母亲忍痛为姐姐缠足这件事,小孙中山面带微笑,显得是神态安详,根本看不出丝毫的气愤和难过,怎么体现“又是生气又是心疼”呢?这与当时的情景与文章的内容不相吻合。要不是学生对课文内容比较理解,恐怕就凭这张图学生对孙中心当时的心情不能有更深入的感悟。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78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中第24课《孙中山破陋习》的教学,我们习惯上按照课题来引领全文,先板书课题,然后抓住“破”字,由“破”入手,引导学生质疑,(1)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2)孙中山怎样破陋习;(3)孙中山破陋习的结果怎样。 这种提纲挈领的方法,在本册第十三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我也使用过,效果很好,这课我紧紧扣住三个大的问题:1、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2、怎样发明听诊器;3、最终他成功了没有?这样三个问题,贯穿了整个文章的主要脉络,学生通过自主读书,独立思考,最后交流,接着,让学生用表演等活动把课文中的情景再现一次,学生比较容易能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学目标顺利实现了。但是,《孙中山破陋习》这课的教学时,我就发现,用相类似的问题,学生不能完全读透课文,对于第一个问题: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学生的确能够通过读课文深究下去,能够找出了不少能够反映孙中山破陋习的原因的理由,而第二个问题:孙中山怎样破陋习,课文根本就没有用笔墨来描写,第三个问题:孙中山破陋习的结果怎样,也只是结尾时做了个简单的总结介绍。所以,就没有办法就第二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了,是哪儿出了问题?怎么办? 首先我想,是不是理解课文内涵出现偏颇?于是把课文拿过来再进行研读。为什么课文没有重点写孙中山怎样破陋习呢?通过阅读后的思考,我发现这篇文章的重点不是写孙中山破陋习的经过,而是重点写了孙中山看到母亲为姐姐缠足后和母亲的对话,从对话透露出什么? 课文再现: 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便对妈妈说:“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妈妈叹了口气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 “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应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 “你年纪小,还不懂得这些事。”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原来是孙中山、姐姐、母亲三人对缠足的态度各不相同。孙中山反对缠足的态度极其坚定;母亲虽然也知道缠足不好,但是因为怕人家笑话,所以不得不给姐姐缠足;姐姐是缠足的受害者,而她却逆来顺受,默默承担这份折磨与痛苦。再联系最后一节,孙中山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这句话,发现,缠足的陋习对中国妇女的伤害这么深,为什么几千年来都没有人把它真正废除掉?结合母子的这段对话,豁然开朗,就是因为有像母亲这样为明知缠足的陋习不好,可畏惧人言,不得不让自己亲身的孩子也受到伤害的封建卫道士的存在,就是有像姐姐这样,宁愿忍受强烈的痛苦,却不愿违背母亲以及其他人的意思,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人存在,而没有像孙中山那样敢作敢当,不畏人言,坚持正义的领袖出现。 重点就在不断的思考中明晰。原来,《孙中山破陋习》这课关键不是让学生明白怎样破陋习的,而是通过学习让学生透过破陋习中被所包含的姐弟情深,姐姐的灾难深重,更重要的是体现出孙中山那种不向恶势力低头,敢于抗争的不屈不饶的革命精神。 (搜索课题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 www.diyifanwen.com) 《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2教学设计 一、把握人物,揭示课题: 出示图片(孙中山):这是谁?有关孙中山,你知道些什么?(学生反馈收集的材料) 师概述:孙中山是公认的中国二十世纪第一位伟人,他1911年领导了辛亥革命,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废除了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逝世于北京。一代伟人离我们而去,然而他留给我们的却是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学的就是有关孙中山的一个故事: 指名读题目,齐读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读书姿势。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能读好吗?自己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读(出示生字词,先有拼音后无) 挑柴 缠足 痛苦 为啥 受罪 祖宗 妇女 既然 废除 辛亥革命 反馈:1)有:能读几个就读几个?能全部读准就更好了,谁来? 齐读 重点:字音(缠足、为啥、辛亥革命) 字义(为啥、辛亥革命) 2)去:还会读吗?谁来试试? 三、扣第8段,理解题目: 1、这么多的字词都读准了,瞧这个句子,里面有这么多的字词呢?你还能读准吗?出示第8自然段 2、指名读(2个)——读准字音 字音读准了,看看这个句子特别长,怎样读好了呢?示范读(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谁再来读?(2个)——读通句子 齐读 提问:读到这,再看看题目(指题目),孙中山破的是什么陋习知道了吗?(缠足陋习)什么叫破呀?(废除)读了这一段,你就知道了题目的意思,你还知道什么了?(学生反馈:孙中山领导了……) 教师肯定:读书不仅要把字词读准,还要读懂句子告诉了我们什么,更重要的还要想一想,努力去提提问题! 再看这个自然段,你想问什么?(引导提问,如:教师点拨—大总统首先废除缠足陋习,正常、慢各一遍,加上为什么,问一问!引导三遍) 前面的课文就回答了你们的问题,自己再读一读书 四、把握“姐姐”,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反馈:课文主要讲了…… 3、对,正是妈妈给姐姐缠足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 出示句子: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指名读,示范,再指名读 4、缠足这件事的直接受害者是谁?(姐姐)默读有关描写姐姐的句段,用括号做做记号 学生默读 5、反馈: 看看找准了吗?谁来读一读(随机) 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出示这一段,再指名读,注意关键词——再指名读——出示填空题:以前的姐姐 。 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出示这一段,范读重点短语: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再指名读——补充材料:(脚骨图)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正常人的脚骨,这是被缠后的脚骨,已经完全变形,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小脚图)看,这就是被缠后的脚,健康的双脚硬是被缠成了残废的脚,站不能站,走不能走,还能下田干活吗?——再看这一自然段,谁能读好呢?——出示填空题:缠足时的姐姐 。 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出示句子:以后的几个月……歌声,两个“再也没有”变红色,指名读——齐读——出示:缠足后的姐姐 。 6、关于姐姐,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练习说话): 出示:以前的姐姐 ;缠足时的姐姐 ;缠足后的姐姐 。 7、缠足陋习残害了姐姐,就是这件事: 出示: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谁来读? 再出示: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再指名读 这些词用得多好啊!好在哪呢?(具体、准确……) 齐读句子: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五、把握“妈妈”,理解课文: 1、缠足伤害了姐姐的身体,也伤害了姐姐的心,其实这件事还深深地刺痛了另外一个人的心?知道吗?(妈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 妈妈叹了口气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 “你年级小,还不懂得这些事。”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用心去读这两段文字,读完之后告诉我,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看妈妈的神情:“叹了口气”、“含着眼泪”,我可以把这些词语去掉吗?从这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一个省略号,看看图,站在门外的孙中山似乎听到了什么?他又会怎样想呢? 2、再出示: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是呀!这件事,既包括姐姐的改变,更有妈妈的无可奈何,正是这件事——深深的刺痛了他幼小的心。这件事也深深地刺痛了我们幼小的心。 五、小结课文,课后延伸: 1、如果没有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有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 感谢孙中山,出示最后一段: 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再读这段话,此时,你想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自由小练笔,反馈! 2、这是我们对孙中山爷爷的由衷感谢!是呀,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缠足这一陋习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又是如此的根深蒂固。可以想象,孙中山在破除这一陋习的时候一定会遇到许多的困难,课后,我们还可以去—— 查阅孙中山破陋习的具体故事。 对,同学们,课后再去查查资料,更近更多地去了解孙中山!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