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
范文

《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通用17篇)

《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 篇1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组课文中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好文章。特别在当前,更是对学生进行“热爱蓝色国土”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围绕题眼“富饶”展开,行文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且具体。教学本课应充分抓住以上有利因素,做到两个突破:突破句群语段中句子之间的结构特色和逻辑关系,使题眼具体化;突破句型句式的修辞特色和表意功能,揭示文中蕴含的深刻思想性。同时,又要做到两个突出:突出“大纲”要求的中年级以段的教学为重点;突出语文教学以语言训练为重点。

  一、整体抓要点,明确题意。

  《富饶的西沙群岛》,题目的中心词“西沙群岛”,即描写表现的对象是西沙群岛。然而,文中的题眼是“富饶”,从四个方面或详或略,或明或隐地突出西沙群岛的“富饶”。其中,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海防前哨,虽然一语带过,非常简略,但却有着“富饶”的深刻底蕴:在处于太平洋的“南海上”的一群岛屿,就显示出交通咽喉的重要地位;作为海防前哨的南大门”,“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可见是关系到祖国安全的战略重地。文中详写的两部分,一是物产丰富,一是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内容,是直接明显地突出题眼“富饶”,而风景优美的内容表面上看似乎与“富饶”无关,其实,作者除了直接写出风景的美,还用赞美的语言描写丰富的物产,在对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海里的鱼类,海滩上的贝壳、海龟,岛上的海鸟的描写中,随时可见,无处不有美的表述。

  二、纵向抓结构,理清脉络。

  纵观全文,本文是总——分——总结构。第一自然段为概述,点出西沙群岛具有海上交通的重要,国防战略的重要,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等方面的优势,所以“是个可爱的地方”,以“可爱”为总起部分。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分述,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就文章的结构脉络而言,这部分是按进入群岛的地点的变换,由上而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中——海滩——岛上五方面进行分说。就对总起概述的具体分述而言,这一部分的每一自然段都各自围绕着一个意思细说。文章的最后自然段,从内容上看,是顺着前面具体的内容即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延伸性总结,从结构上看,是第一自然段的一种后应,也作为全文的总结。

  三、横向抓句群,悟出规律。

  段的训练是中年级的训练重点,凭借本课句群种类多,结构典型的有利条件,进行句群结构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其特征,掌握由句子——句群——段落的组合规律,明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读书时,能利用句群判断、理清文章脉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作文时,采用各种句群的表意功能,写好片断。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文中的第四自然段是总——分——总句群,属总分句群的一种。总分句群是表达一个意思时,采用总解说和分开说相结合的一种方法。总解说给人整体印象,分开说让人信服,加深印象。这种句群,总说句是句群中心意思所在,分开说的句子都是对准总说的句子展开的,其形式有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分总分等,分句间用分号隔开。全文的段落安排也是总分总结构,是总分句群的放大和拓展。文中第三、五自然段是并列句群。并列句群有时虽然是分别写了不同的事物,但必须有一条暗线串着,即要同属一定的意义范围。如第一自然段,分别写珊瑚、海参、大龙虾,这些动物生活的地方同在海底。第五自然段分别写了贝壳和海龟,它们同在海滩上。文中第二、六自然段是因果句群,因果句群是用来表达事物的产生、存在、发展、变化或消失的原因和结果的,两部分必须是对应和统一的,要符合科学、逻辑、常理、客观。其结构顺序有先因后果和先果后因,句群有的有关联词在句首。运用因果句群说明道理、观点、现象、情况,能让人信服、清楚、明白。

  四、点上抓语句,引导迁移。

  1.把概括性句子写具体。(1)“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是概括性的一句话,如果把它当作总述句,随后从贝壳的大孝颜色、形状、姿态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体了。(2)“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静态的概括的描写,其后补充具体的颜色,并写成动态,句中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就具体、形象得多了。

  2.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教学比喻句不要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

  3.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情达意。“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出:两句都从“密度”的“高”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同时,要告诉学生,夸张要注意可信的“度”。对以上重点句的教学,要讲清特色,教给方法,引导灵活迁移,切不可只满足于机械的模仿。

《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富、饶”等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参”,会写“富、忧”等12个生字,会写“群岛、位于”等27个词语,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能发现第五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能从课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5、能选择一幅画,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教学重点】

  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能发现第五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参”,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图片导入。

  教师口述: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学生欣赏图片,互相交流。)

  展示图片:

  教师提示: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我们一起去西沙群岛,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板书:18富饶的西沙群岛)学生齐读课题。(学习生字“富、饶”,理解词语“富饶”财富充足;物产丰富。)

  质疑课题:为什么西沙群岛是个富饶的地方?(学生大胆猜测。)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播放西沙群岛的风光图,通过欣赏图片,使学生深深地陶醉在如此缤纷的神奇世界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内趋力,把学生自然地引到本课的主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二、介绍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位于中国海南岛东南约330公里的海域,与东沙、南沙、中沙群岛共同称为南海四大群岛。有宣德、永乐两岛群和其他岛礁。主要岛屿有永兴岛、赵述岛、珊瑚岛、甘泉岛、中建岛、东岛等,以永兴岛为最大。西沙群岛上栖息着鸟类四十多种,素称“鸟的天堂”。最有趣的是鲣鸟,它会在大海中给渔船导航,渔民们称鲣鸟为“导航鸟”。西沙群岛是我国主要热带渔场,那里有珊瑚鱼类和大洋性鱼类四百余种。每到渔汛,海南、湛江一带渔民多来此捕鱼。海产品主要有海龟、海参、珍珠、贝类、鲍鱼、渔藻等。西沙群岛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雨量充沛,岛屿附近海域的水温年变化小。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西沙群岛奇特的景观。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学习生字

  ①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②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课件出示)

  a、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b、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③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④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富饶风景优美瑰丽无比岩石海参龙虾划过来威武鸟粪祖祖辈辈建设

  (重点指导生字“饶、参、社”为翘舌音;前鼻音“岩、参、粪”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四字词语:风景优美瑰丽无比祖祖辈辈

  (3)学习多音字:数(shù shǔ shuò)参(cān cēn shēn)

  划(huá huà)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a、各种各样的鱼多的数不清。

  数(shù shǔ shuò)

  shù 1>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如数目、数量、数词、数控等;2>几,几个,如数人、数日。

  shǔ 1>一个一个地计算,如不可胜数、数九;2>比较起来突出,如数得着;3>责备,列举过错,如数落;4>谈论,述说,如数说、数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shuò屡次,如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b、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参(cān cēn shēn)

  cān 1>加入在内,如参加、参与、参政、参赛、参议等;2>相间,夹杂,如参杂、参半等;3>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如参考、参照、参看、参阅、参检等;4>探究,领悟,如参悟、参透、参破、参禅等;5>旧指下级进见上级,如参见、参拜等;6>弹劾,向皇帝告状,如参奏、参劾、参革。

  shēn 1>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参商(“参星”和“商星”,此出则彼没,两不相见;喻亲友隔离不得相见或彼此对立不和睦)。2>参辰卯酉(“辰星”即商星,参星酉时现于西方,辰星卯时出于东方;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3>中药名——人参。

  cēn参差,长短不齐,如“参参不齐”、“参参错落”。

  c、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划(huá huà)

  huá 1>用桨拨水使船行动,如划水、划船、划艇等;2>合算,按利益情况计较是否相宜,如划算等;3>用刀或其它东西把物件分开或从物件上面擦过,如划一道口子。

  huà 1>分开,如划界、划分、划时代意义等;2>设计,如计划、筹划、策划、出谋划策等。

  ②读一读:

  a、他朝(cháo)着朝(zhāo)阳的方向慢慢走去。

  b、李晓丽和妈妈一起参(cān)加了亲戚的婚礼,宴席上的鸡丝海参(shēn)汤味道鲜美。

  c、董青云计划(huà)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和爸爸一起去公园划(huá)船。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瑰丽】 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绽开】 异常美丽。

  【蠕动】 (草木)茂盛而繁密。

  【茂密】 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栖息】 物产多;财富多。

  【富饶】 指植物的皮、壳等裂开,花儿开放。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主要描述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岛)的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四、学习“会写字”

  富优浅错岩虾挺鼓数厚宝贵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本课要求写的十二个会写字,以左右结构的为主。但这些字左右两部分大小的比例,高低、宽窄都不尽相同。仔细观察课文中的生字,会发现“优”“浅”“错”“挺”要写得左窄右宽;“虾”“鼓”“数”要写得左右均衡;写“岩”的时候,“山”“要变扁,“山”写在横中线的上方,石”要变短,写在横中线的下方;“贵”字的上半部分要写得扁长些,最后一横也要长。)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岩、贵”和左右结构的字“挺、鼓”,学生练写。

  富:上下要写紧凑,“宀”要宽,中间一”“口”要窄,“田”稍宽扁。

  优:左窄右宽。“尤”的横稍向上倾斜,右上角有一点。

  浅:右边两横稍短,都稍向上斜,斜钩要长,右上角有一点。

  错:“昔”上边第二横和第二竖都略长,下边“日”稍扁小。

  岩:“山”要扁;“石”的横略长,撇在横的靠左位置,上边不出头。

  虾:“虫”的“口”略扁,中竖要长;“下”的竖要长。

  挺:整体要写紧凑;中间是“廴”不是“辶”;“壬”要小。

  鼓:左边横间距均匀,右边的横撇注意穿插。

  数:左右略窄。“米”的下撇稍长;“攵”的撇上面不出头。

  厚:“厂”的横稍短,撇伸展,“日”稍扁,“子”的横要长一些。

  宝:“玉”最下边一横最长,右下角有一点。

  贵:上宽下窄,下边一横要长。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基础,在学习课文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既为学习课文作好准备,也加强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群岛山崖峡谷岩石珊瑚鹿角海参红缨鸟粪肥料

  (2)表示动作的词语:绽开分枝蠕动栖息建设

  (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富饶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瑰丽无比各种各样威武成群结队圆溜溜茂密宝贵

  (4)描写颜色的:五光十色深蓝淡青浅绿杏黄

  (5)叠词:各种各样懒洋洋飘飘摇摇圆溜溜祖祖辈辈

  2、练习运用:练习用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说话。

  六、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重点)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课件出示:

  2、问题激趣:谁能用简单的语言说说图片上的内容?也可以发挥想象说说自己的和猜测。(学生观察图片,自由发言。)

  3、西沙群岛真美!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板书:富饶的西沙群岛)学生齐读课题。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本文描述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作者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句话来写的。)(板书:总起美丽富饶)

  2、“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的句子叫什么句子?

  (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方法指导:边读边想象画面

  ①概念:中心句是指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说明自己的态度,抒发自己情感的句子。

  ②位置: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是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③运用:本文再第一自然段概括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文章的中心句,只要抓住这句话,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3、为什么说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让我们走进课文看一看。

  4、再读课文,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把它圈出来。

  (1)指名发言。

  (2)教师评议并小结:课文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水、海底和海岛三方面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分述:海水海底海岛)

  三、品读释疑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小组交流:本段共有几句话?各是什么意思?(第一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第二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3、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了解“群岛”的意思。(岛屿是指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而且能维持人类居住或者本身的经济生活。(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从客观上来说,可使用的食物、淡水和居住场所就是能够支持人类居住的岛的主要特征。只要这三个基本条件存在,我们就可以认为此岛能够维持人类居住,而无论其可以维持多久,也不论这种居住是暂时性的还是永久性的。岛拥有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在狭小的地域集中2个以上的岛屿,即成“岛屿群”,大规模的岛屿群称作“群岛”或“诸岛”,列状排列的群岛即为“列岛”。而如果一个国家的整个国土都坐落在一个或数个岛之上,则此国家可以被称为岛屿国家,简称“岛国”。)“南海的”是说(西沙群岛的位置在南海)。

  4、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自然段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知道什么是群岛,同时通过交流明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西沙群岛总的特点。】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思考: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都有哪些颜色?为什么会有这些颜色?

  3、指名回答,课件出示: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1)什么是“五光十色”?“瑰丽”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课件出示西沙群岛海水图片,小组交流。)

  (2)指名回答,教师小结:这一句描写了海水的各种颜色。“五光十色”指颜色多,“瑰丽”是颜色特别艳丽、好看。用“五光十色”和“瑰丽无比”说明海水的颜色很多,很漂亮。(板书:瑰丽)

  4、课件出示: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1)这句话点明了什么?(点明了海水呈现多种颜色的原因。)

  (2)课件出示海水海底纵切面的图片,鼓励学生看图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颜色,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因为海水的色彩和海底的地形有关。海底是山崖,海水浅,颜色就淡一些;海底是峡谷,海水深,颜色就深一些。所以从海面看,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5、了解构段方试:

  (1)课文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着哪一句话的意思写的?(本段共有三句话,是围绕着“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句话的意思写的。)

  (2)每句话之间是怎样连接的?(第一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一带海水的色彩;第二句具体讲海水的种种色彩;第三句讲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和海底的地形高低不平有关。这三句话先讲结果,后讲原因,中间用“因为”连接起来,是因果关系的句式。)

  6、课堂练习。

  (1)因为西沙群岛的海底地形高低不平,所以______________。(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

  (2)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西沙群岛的海底地形高低不平。)

  7。教师小结,联系上下文用提问法读懂一段话。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我们是怎样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8。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师生评议,指导朗读,读出惊叹和赞美的语气。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阅读一段话的方法,自由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教师用“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方法检查自读情况。

  (1)本段有几句?(本段有三句话。)

  (2)介绍了海底的哪几种动物?(三句话分别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珊瑚、海参和大龙虾。)

  (3)指名分句朗读,想一想这三句话是怎样介绍珊瑚、海参和大龙虾的?

  3、师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课件出示图片及字幕: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①“各种各样”说明了什么?(“各种各样”说明珊瑚的种类很多。)

  ②你从“绽开的花朵”和“分枝的鹿角”感受到是什么?(“绽开的花朵”和“分枝的鹿角”是说海参的形状像花朵、像鹿角,这是一个比喻句。形象的写出了珊瑚的特点是:颜色鲜艳,样子奇特。)(板书:珊瑚)

  ③仿照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操场上,同学们有的打球、有的跳绳、有的跳皮筋……真热闹!)

  (2)课件出示图片及字幕: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的蠕动。

  ①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你能说明理由吗?(“到处”一词写出了海参多,“懒洋洋”描绘出海参蠕动的样子,用词很准确,写出了海参的悠闲、自在。)

  ②“懒洋洋地蠕动”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懒洋洋地蠕动”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海参的动作与姿态。)(板书:海参)

  (3)课件出示图片及字幕: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①这句话运用了说明方法来描写大龙虾?(写大龙虾运用了拟人写法。)

  ②你就得哪个词语用得好?能说明理由吗?(“披甲”和“威武”把大龙虾的样子逼真的描绘出来。)(板书:龙虾)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小组交流学习。

  (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什么意思来写的?(西沙群岛的海水里鱼多。)

  (2)这个自然段围绕一个意思写了几层意思?(第一句“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总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非常多。第二句采用排比的句式连用四个“有的”,具体介绍了海里的鱼的种类繁多。第三四两句概括总结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多,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形象地写出鱼多的程度,“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2、课件出示图片及字幕: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①“成群结队”说明了什么?“好看极了”说明了什么?(“成群结队”说明鱼特别多。“好看极了”说明鱼的形状美。)(板书:鱼多美)

  ②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3、课件出示图片及字幕: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文条;有的头上长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好多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遥遥;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来像皮球一样圆。

  ①自由朗读。

  ②互相交流:这段话是运用什么方法来写的?描写了什么?(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写了西沙群岛的海里各种鱼的外形特征。)

  ③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④练习说话:试着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4、课件出示图片及字幕:各种各样的鱼多的数不清。正像人们说得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你喜欢这个句子吗?为什么?

  ①鼓励学生交流自己读这句话的感受。

  ②指名发言,教师小结:这里的“一半”并不是二分之一的意思,而是告诉我们西沙群岛里的鱼十分的多,多得像海水一样到处都可以见到鱼。作者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形容鱼多,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显得恰当,而又形象

  ③课件出示:这是一个夸张句,它和“成群结队”一样都是说明“鱼数不清”。

  (2)此处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夸张句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夸张句,更加形象的说明西沙群岛里的鱼确实很多。)

  5、教师引读: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6、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鱼儿的多和美,在朗读中重点突出描写鱼的颜色、形状、动作的词语,表现鱼的多姿多彩。

  (五)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课堂讨论:这段话共有几句?(四句)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3、这段话是怎样把“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个意思写具体的?(这段话通过鸟多、鸟蛋多、鸟粪多这三个方面把“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个意思写具体的。)

  4、课件出示: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也是非常保贵的肥料。

  ①你觉得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用得好?你能说明理由吗?(“茂密”说明树特别多;“遍地”说明蛋多;“厚厚的”说明粪多。)(板书:鸟多)

  ②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突出“茂密”“遍地”“厚厚的”等词语,表现出“多”。

  5、说话练习:西沙群岛真是鸟的乐园。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能把众鸟齐鸣的场面向大家描述一下吗?

  6、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先个人练说,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六)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理解句子“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

  (1)小组互相交流:为什么说“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

  (2)全班交流,教师介绍相关资料:西沙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旧唐书》记载从唐朝起,中国政府开始正式管理海南岛以南海域。古代这里被称为“千里长沙”,是南海航线的必经之路。早在隋代,中国已经派使节经南海到过今天的马来西亚,唐代高僧义净亦由此到达印度。古代那些满载着陶瓷、丝绸、香料的商船在此驶过,这里又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3、理解句子“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1)大胆推测: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怎样美丽,怎样富饶?(学生交流)

  (2)指名发言,教师评议。

  (3)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句话与第一句的作用类同,不仅进一步点明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而且与第一自然段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板书:总结美丽富饶)

  (4)引导学生交流文章的写法。

  从全文看,课文是按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的顺序安排材料。可分为三大部分:先写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概括介绍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然后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包括四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海面的色彩、海底的物产、岛上的鸟。这样很有条理地写出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结尾一段写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总结了全文的内容,进一步点明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与开头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而完整。

  4、指导朗读。

  (七)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八)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作者在每个方面中都写到的是什么景物?是怎么写的?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作者描写海水是抓住颜色瑰丽来;写海底是抓住珊瑚、海参、大龙虾的形状和动作来写的和鱼的数量和形状来写的;写岛上是抓住鸟多来写的。作者每写一处都抓住了典型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四、总结课文主旨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落实之后,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进行升华。使学生更加喜爱西沙群岛,进而升华至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学习方法指导。

  1、说说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第五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

  我们有时候在写文章时总会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这个意思往往会在文章中直接表达出来,让人一读就能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我们称这样的句子为为中心句。本文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概括出西山群岛的特点是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朗读课文时我们首先理解了这个中心句的意思,就能把握全文的重点。习作时,学习使用中心句,就能使习作内容表达的更清楚、更有条理。

  2、举例:

  奶奶肚子里的“老话儿”特别多,用“老话儿”教育我们是奶奶的法宝。我吃饭“挑食”,她就说:“吃食勿抢,到老勿长。”爸爸妈妈不注意勤俭节约,她便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奶奶还有很多“老话儿”。她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小树要修,孩子要教”,“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这段文字就是围绕“奶奶肚子里的“老话儿”特别多,用“老话儿”教育我们是奶奶的法宝。”这句话写的,围绕中心句选择了6句老话组织材料。

  3、练一练:写一段学校的场面,注意围绕中心句写。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宝岛的喜爱之情。从而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习了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的方法。并积累了优美词句,丰富了语言的积累。(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七、主题延伸

  1、延伸交流:

  多么美丽的西沙群岛,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课下搜集西沙群岛的其他资料,利用班会课召开《西沙群岛介绍会》。

  提示:可以介绍地理位置、自然气候、历史文化、地质特征、旅游前景、军事作用等。

  八、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庐山的云雾》《锡林郭勒大草原》

  (一)阅读《庐山的云雾》思考:

  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把庐山的云雾描写具体的?

  (二)阅读《锡林郭勒大草原》思考:

  1、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略)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西沙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怎样让三年级的小学生也走近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呢?在教学中一方面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借助图片直观地展现了“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特点,引导学生观察西沙群岛的有关图片,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文字介绍,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西沙群岛感知认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小组读、同桌读、范读等。让学生通过朗读从感官到内心体会到西沙群岛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文章语言的精练和优美,从而感受西沙群岛的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第五自然段的教学中,出示问题这段话是怎样把“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个意思写具体的?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了解这段话通过鸟多、鸟蛋多、鸟粪多这三个方面把“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个意思写具体的。

  不足之处: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抓住时机安排画一画、演一演等课堂活动。如开展“我是小画家”活动,让学生用简笔画画一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如开展“我家在海洋”活动,鼓励学生以海底动物的身份,通过自我介绍、播音员美读这些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高低不平、各种各样、千奇百怪、四脚朝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知道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知课文,对课文有个总体印象。

  课前准备:

  1、生字卡   2、地图   3、布置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定还记得《日月潭》吧,她在祖国的宝岛台湾。(出示地图)在祖国的南海上,有一群岛屿,叫西沙群岛。(板书课题,解释“岛”。)

  2、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对西沙群岛有了哪些了解?交流一下,好吗?(随机对认真预习的学生给以表扬、鼓励。)你们还很想知道什么?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富饶的西沙群岛的。

  二、学生自学:

  1、读课文;

  2、圈画、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

  3、思考问题:全文主要讲的什么?弄清每自然段讲的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   指名认读生字  纠正读音

  2、读生词

  3、全文共7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四、学习课文

  1、齐读第1自然段:

  画出重点句子,认识总述句(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此段在全文起总述的作用。

  2、怎样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1)自渎2~6自然段,弄清每段讲的什么。

  (2)小组讨论每段内容;

  (3)说说每段的内容,方法:逐段朗读、讨论,同时板书;

  (4)结合板书小结。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的:

  1、感情朗读课文。

  2、学习2~7自然段,了解内容。

  3、读句子,理解意思,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句意写具体的。

  4、鼓励学生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1、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课后第2题,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

  1、有关音像资料   2、小黑板 (课后第2题)  3、布置学生查找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见上节课板书)

  二、提出本节课内容、要求。

  学习后几个自然段,感情朗读课文,知道每段写的什么,理解句意,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句意写具体的。

  三、学生自读3~6自然段

  1、自渎  自了解;

  2、小组交流:说说西沙群岛物产怎样丰富?

  四、讨论回答:西沙群岛怎样丰富?(同时板书)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重点指导3、4段

  (观看音像资料,指指海底有些什么)

  海底世界音像资料:

  (1)指4人分句分段朗读   评议指导

  (2)齐读

  (3)出示小黑板句子:(第4段的最后一句)

  a、说说对句子的理解(是说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很多);

  b、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句意写具体的,在文中将“有的……有的……”打点,再读一读、说一说。(形状各异)

  2、感情朗读5、6段

  (1)指导感情朗读

  (2)出示句3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说说句子的意思  (西沙群岛的鸟多)

  课文是怎样写具体的?(用鸟蛋多、鸟粪多说明鸟多。)

  3、齐读第7段

  (1)说主要内容,把与第1段相似的句子找出画“~~~”

  (2)知道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的作用)

  4、小结:(见板书)

  全文用总述——分述——总结的方法写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物产丰富。齐读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六、资料、图片交流

  1、方法:课前结合课文查找有关资料、图片;

  2、课上鼓励介绍资料、图片;

  3、小组交流;

  4、学生结合课文质疑,集体讨论解疑。

  5、老师交流:海底世界图库:

  七、你是说一说、写一写还是画一画“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来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的: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初步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宝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具准备: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自渎课文   说说西沙群岛怎样美丽富饶。全文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总述——分述——总述)

  二、学生质疑,讨论解疑

  重点:海水为什么会五光十色?

  引导朗读第2段的第3句原因。知道因果关系的句子。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你最喜欢西沙群岛的什么,请你选择读一读,能读出喜爱的感情吗?

  2、重点指导朗读第3段:

  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惊奇赞美的语气

  海参…….                         语气要低粗、稍慢

  大龙虾……                       要读出威武的语气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自背

  2、指名背

  3、说说你是怎样背出你喜欢的段落?

  4、互背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边读边看偏旁;

  2、自记字   小组讨论易错字;

  3、质疑  指导书写难字:

  威:“戈”字旁,“女”上一横不能少。

  武:最后不能多一撇,不是“戈”字旁。

  插:右边的笔顺

  4、学生练习书写  师巡视指导

  5、评议  表扬书写认真的学生。

  板书设计: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总述: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海水: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分述:       海底: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非常多)

  海滩:贝壳   海龟   鸟(多)

  总述:   更加美丽    更加富饶

《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 篇4

  投影出示:中国地形图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这是黑龙江省,这是

  首都北京,在这!再往南走,这就是西沙群岛。他是由许多小岛组成,像祖国的南大门一样,是海防的前沿哨所。

  出示板书——西沙群岛

  师:那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板书 富饶

  (生: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

  播放课件:西沙群岛

  师配合画面:那里的海水五光十色,异常美丽,海底更像是奇妙的公园,海滩上有捡不完的贝壳,最有趣的是可爱的大海龟,海岛上群鸟纷飞,绿树成荫。

  师:谁能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美丽的大海。

  生:我看到可爱的大海龟。

  生:我看到各种各样的鱼。

  生:我看到各式各样的珊瑚。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点评:这样一种学习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生学习的真正持续力来自内在的、自发的学习动机。而在这样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表现欲望被激发并得到满足。]

  师:作者是怎样描写这美丽的风光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

  思考:课文是按着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

  生:第二自然段是写海面的。

  生:第三、四自然段是写海底的。

  生:第五自然段是写海滩的。

  生:第六自然段是写海岛的。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归纳:

  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水颜色多),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多),海滩——(贝壳、海龟多),海岛上——(鸟、鸟蛋、鸟粪多),并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它们的特点,使得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边出示板书:海面 海底 海滩 海岛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去细细欣赏这些美丽的景物吧!首先学习海面(出示思考题)同桌交流讨论、汇报)

  1、 一找描写海水的句子?海水都有哪些颜色?

  2、 为什么海水会有这些颜色呢?请讨论原因

  课件出示海水:

  师:谁能说说描写海水的句子? 海水都有哪些颜色?

  生: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

  生:深蓝的,青的,绿的。

  生:淡绿的,杏黄的,淡青的。

  师:这样的海水真是五光十色。(板书:五光十色)读一读

  师:我们来到大海边,哇!这里的大海有蓝的,绿的,

  青的,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为什么海水会有不同的颜色?

  找学生说说海水为什么“五光十色”?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表述。(出示课件)

  生: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海水有深有浅。所以从海面上看,色彩也就不同了。

  师:那就让我们到这美丽的海水里再去感受。

  生:读

  师:西沙群岛不仅海水美丽,海底还有美丽的珊瑚、海参、大龙虾。

  让我们尽情地潜入这五光十色的海水中,去寻找那些海底的生物吧!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出示思考题)

  师:好谁能说说这一自然段写了几种海底生物?

  说说海底珊瑚是什么样的?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谁能找出描写海参的句子?说说海参活动时的样子?

  谁能找出描写大龙虾的句子?说说大龙虾什么样子的?

  生:这一段有三种海底生物,有珊瑚、有海参有大龙虾。

  生:珊瑚有的像绽开有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生:从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看出来的。

  生:海参在海底懒洋洋的蠕动。

  生:大龙虾全身披甲,在海底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出示课件:

  师: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真是各种形状,海参——生(懒洋洋)

  大龙虾全身披甲——生(威武)让我们再读再体会

  西沙群岛的富饶(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生:读

  [点评: 汉语,语言优美,语汇丰富,绘形摹声,表情达意,都很精细形象,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而语文之美,归根结底是一种语言艺术美。教学中,我们借助现代媒体优势,精心设计课件,努力展现语言的表现之美,鲜明的形象美,各具特色的结构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竞放风采的风格美等。同时,把课内的精读品读和课外的阅读欣赏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师:刚才同学们带领老师进入了珊瑚、海参、大龙虾的世界,其实在海中最多的还是鱼。

  电脑出示课件:

  一群群的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飞虎鱼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好看极了。气鼓鱼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它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生:为什么人们说西沙群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我也想问一下。

  生:表示鱼很多,水也很多。

  师:你明白了吗?这鱼很多,真有点夸张,他说一半是水,

  一半是鱼, 板书:鱼多,你还能从哪看出来呀?

  生:各种各样的鱼数不清。

  生:鱼成群结对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

  师:感受到什么?

  生:鱼非常多。

  师:从成群结对感受出鱼很多。同学们,不同的词语同样

  能让我们感到鱼很多。现在读一下我们喜欢的句子。

  生:读。

  师:谁来说说你喜欢的句子。

  生:我喜欢“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师:这句话带给你怎样的感觉,你就怎样读。

  生:读。

  师:你还喜欢哪句话?

  生:有的……有的……

  师:这句话很长,来,喜欢这句话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生读:有的……有的……

  师读:西沙群岛的鱼远远不止这些,太多啦!正像人们说

  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看选择题(电脑出示)

  选择题: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的

  意思是:

  ① 水和鱼正好各一半。 (  )

  ② 水很多。     (  )

  ③ 鱼很多。     (  )

  选择③,“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说明了西沙群岛的鱼

  很多,夸张地描述了鱼占了海洋中的一半。

  西沙群岛的海底恰似一个美丽奇幻的鱼的世界,

  让我们再读再体会西沙群岛的富饶。(课件出示课文)

  (一群群的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一半是鱼。)

  [点评:突破了地域局限和感官局限,仿佛把学生带到了海边,刹那间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使学生深深地赞叹祖国的河山之美,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志向,从而强化了美育效应。教师加以点拨,巧妙引导,再来品味“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一句就水到渠成了,有力地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意义构建,提升了学生对西沙群岛的感情。同时,又能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学得知识,陶冶意趣,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望尘莫及的。]

  师:刚才我们游览了各种各样数不清的鱼,现在我们就到海滩上、海岛游一游看一看。

  师:浮出水面,我们漫步在细软的沙滩上。

  请女生朗读描写贝壳的句子,男生朗读描写海龟的句子。

  边读边思考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能否各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交流 师:板书:贝壳 千奇百怪

  海龟 有趣

  师:让我们男女生互换,再读第四节,边读边体会他们的特点。生:再读。

  师:如果说海里是鱼的世界,西沙群岛的岸上就是鸟的天下。

  老师和你们配合着读好这一小节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树下堆积着——(厚厚的一层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五)学习最后一节

  引读:西沙群岛就是这样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总结: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条理清晰。按总述分述的顺序叙述。分述部分又是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这样的层次围绕“风景优美、特产丰富”展开具体叙述的。着重写了物产丰富,从而突出了主题“富饶”,课文又抓住西沙群岛的特点来描述。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六、学生欣赏:

  我们的祖国景色优美、地大物博,不但有风景秀丽的南疆,还有白雪飘的北国。生活在这样的国家里,我们是多么骄傲、自豪啊!

  总评:此课给我三点深刻的启示

  第一、语文教材中那些经过作家审美处理的自然美景,给人的印象往往更深刻,更能激发人的审美情感。该类课文在教学中单凭教师简单的手势和繁琐的分析,是难以达到教学目的的。因此,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聋生生理,心理特点制作课件,将形态、色彩和动作融为一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繁为简,活化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时,《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浩瀚的海洋,色彩奇异的海水,活泼可爱的海,均活生生地显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尽情领略到自然之美,同时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这篇课文的教学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整合。首先,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上课伊始,播放了全文的课件展示各段特别是“鱼段”的生动画面及重点句子。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课文内容形象化,使静态课文内容动态化,把平面的课文内容立体化;与此同时,学生与课件互动,与电脑互动,与老师及其他同学互动,当这种整体优化的教学内容运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互动的教学过程时,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学生的情感调动了。他们通过对自己喜爱的自然段的朗读而逐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并随着西沙群岛的美丽风景和丰富物产的欣赏、品味而产生了热爱宝岛的深情。

  在“整合”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的兴趣盎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劲头很足,他们对课文有了深刻的感悟,努力将课文中的生动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一切表明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必须包含学生的自主钻研,自主体验和自主运用,学生是“整合”中的关键因素,是推动“整合”落实“整合”的主要动力。同理,“整合”也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正确指导教师也是“整合”中的重要因素。就这样,这一节课的阅读教学成功地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有机整合。

  第二、正确运用了阅读教学的规律,在实现上述四要素有机结合的过程中,没有怱视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没有形式主义地运用信息技术。这首先表现在师生对阅读的重视和朗读作用的充分发挥。其次,重视语感训练习、语言的积累和“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此课说明,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必须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必须以读为本加强语感训练和语言的初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才能达到提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第三、存在的问题

  自学部分,未能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主控意识过强,教师出示的自学要求没有将学生置于主体地方来对待,学生没有质疑问难的机会,没有自主的机会。综观课堂主体部分的教学设计,传统的师生关系依然没有得到调整与转变,所有问题都是教师设计的,教师的“主导”痕迹还是比较多的。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五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随着信息的发展,计算机这个新兴产业已深入到聋校课堂。多媒体课件集各种教学媒体之大成,以其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动静结合等优点,它不但能将文字、图片、图像、声音展现出来。将聋生带入直观、生动、丰富的知识世界,而且还能化解教学中的难点,让聋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因此,这次教学探索,我更重视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尝试,我有以下两点收获:

  1、 有效地实现了学生、教师、课文与信息技术的四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提供具体生动逼真的形象和声音来作为学生丰富想象的依据和诱导物,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以激发他们张开联想的双翼,积极主动有兴趣地展开审美想象。《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描写祖国南海美丽风光的散文,对于远离海边生活的学生来说,只靠教师枯燥的语言讲授,难以感受西沙群岛的奇美。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边讲解边操作,银幕上的海底世界动起来了,祖国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便呈现在眼前。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如第四自然段鱼的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海里奇特的鱼缺乏感性认识,以现代信息教学技术立即将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鱼在眼前游动起来: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了一簇红樱;有的周身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突破了地域局限和感官局限,仿佛把学生带到了海边,刹那间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使学生深深地赞叹祖国的河山之美,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志向,从而强化了美育效应。教师加以点拨,巧妙引导,再来品味“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一句就水到渠成了,有力地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意义构建,提升了学生对西沙群岛的感情。同时,又能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学得知识,陶冶意趣,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望尘莫及的。

  我体会,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地发挥信息技术的认知作用、激情作用,能促进学生、师生之间进行心的交流,从而使信息技术与课文内容形成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整体。这种整合了的教学内容人,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增进情感体验,并把课文中生动的语句化为自己的语言,这一切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的提高。可见,学生是“整合”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然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所以,教师也是整合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我深深体会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必须实现信息技术、学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蓬勃兴起,使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它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它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今后要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寻找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最佳结合点,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2、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多媒体,以读为本,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伯感悟,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以及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在鱼这一段,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鱼呈现出来,鼓励学生抓住鱼的外形练习说话,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比较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因而使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香、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总之,以往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诸多弊端,在我们运用了现代媒体后都可以一一避免或减少。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发挥聋生的视觉优势,以目代耳,充分实现听力补偿。巧用现代媒体,丰富聋生的感性认识,拓展聋生的想象空间,发展聋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聋生自主学习、自能探究。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 篇5

  一、教材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个方面,向读者展现了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赞美与热爱。

  三年级阅读教学上的要求,重点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为了落实这些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在设计此课第一课时的教学时,尤其注意这三个方面目标的训练,精心预设了由内容与词语归类双结合的词语教学;以“海水五光十色”为教学重点,铺开对句子的赏析,并指导学生围绕一句话把句子写具体,力求使学生的语言有量的积累与质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读“饶、威、武”等10个生字;在语境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富饶、五光十色、瑰丽”等词语的意思。

  2、能围绕自己喜欢的内容与同伴交流,初步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

  3、学习“海水”的描写方法,掌握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并积累优美的词句。

  三、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收集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及文字介绍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聊聊西沙群岛的概况

  1、课始播放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让学生欣赏。

  2、(板书:西沙群岛)这个名字很有意思。我们可以把它分作两个部分,先看“群岛”,你从这个词语中了解了什么?对于西沙群岛你又了解些什么?

  3、朗读:“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设计说明: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资料,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交流,对课文的内容进行适度地拓展,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习课文埋下了伏笔。】

  (二)谈谈对西沙群岛的初步印象

  1、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或句子反复地读上几遍。

  2、集中学习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

  (海面)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相互交错

  (海底)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成群结队的鱼

  (海滩)颜色不一的贝壳千奇百怪的贝壳庞大的海龟四脚朝天的海龟

  (海岛)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的海鸟。

  ①分行指名学生朗读。

  ②学习容易读错的字多音字“参”;指导书写容易写错的字“懒、威武”。

  ③理解“栖息”的意思。

  3、假如让你在西沙群岛的'“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四处地方选一处最喜欢的地方去游览,你会选择哪一处?请简单说说理由。

  【设计说明:把词语教学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理解词语入手,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进一步深入理解作者的介绍顺序;接着又以词语为凭借,引导学生运用习得的词语述说初读课文的感受,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教案课件】

  (三)看看西沙群岛的富饶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喜欢的四个内容,在文章中其实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快速默读课文,用“~~~”划下来。

  2、(出示)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①课文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②这两个方面,课文又是用哪一个词概括地表达了出来?(富饶)

  ③“饶”,读准字音,了解意思。

  3、像这种围绕一句话来写的方法,在课文的其他的自然段中也有运用。看一看是哪些自然段?(第2、4、6自然段)。接下来我们就学习第2自然段,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划下来。

  4、教师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请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出示:五光十色)这个词语在说海水怎么样?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①朗读:深蓝、淡青、浅绿、杏黄

  ②如果把海水的色彩变成这样,还美吗?(出示: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蓝的,青的,绿的,黄的。)

  ③小结:看似简单的几个表示颜色的词,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海水的鲜艳明亮,色彩缤纷。

  ④有感情地朗读出海水的美丽。(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集体背诵)

  6、学习“海水”的描写方法,围绕一句话,把句子写具体。(任选其中一题写)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颜色的珊瑚:有的,的,的。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①各自写。②指名读。③同伴互读,互评。

  7、总结:西沙群岛真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啊!教师配乐朗读第4自然段:“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带着对西沙群岛的美好憧憬结课)

《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祖国地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2、多媒体播放风光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二、初读课文

  1、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

  2、学生自由读课文:

  ⑴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读懂的地方可以用笔注一注。

  ⑵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⑴检查生字新词。

  ⑵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三、重点探究

  1、凸现重点:

  ⑴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

  ⑵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两方面的?

  2、自主感悟:

  ⑴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⑵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指点。

  3、合作探究:

  探究一:(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①你读到这段话时,有什么样的感觉?(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面五光十色瑰丽无比)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

  ②海水真美呀!

《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 篇7

  教学目标:

  1、读懂用并列段式写的第3、4两段,知道各段并列地写了哪些内容,每个内容是怎样写的,第4段中的两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指导有感情朗读练习,加深理解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培养语感。

  3、进一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2、3

  一、复习导入

  1、练习:西沙群岛是。

  2、课文哪句话概括了它的特点?齐读总起句。

  二、学习课文3、4两段

  (一)整体感知

  1、看录像。

  2、看后问: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请同学们先来美美地读第3自然段。

  2、这一段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说后上来板书

  3、理解内容

  (1)珊瑚

  珊瑚哪些地方吸引你?(美丽、可爱、形状多、颜色多)

  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珊瑚的美丽与你的喜欢。

  (2)海参

  海参什么地方吸引你?

  “蠕动”什么意思?哪些动物是蠕动的?(蚯蚓、小虫等)

  海参怎样地蠕动?

  “懒洋洋”什么意思?(没有力气、没有精神、无精打采)

  我们什么时候懒洋洋的?

  这句话还告诉我们海参的怎么样?哪里看出多?(到处都是)

  指导有感情朗读。

  (3)大龙虾

  大龙虾为什么吸引你?

  你见过哪些“威武”的动物或人?(将军、老虎、狮子、螃蟹等)

  大龙虾怎么威武?找出有关词语。

  指导有感情朗读。

  (4)鱼

  说说鱼哪些地方吸引你?

  哪些地方说明鱼的美丽与可爱?读有关句子。

  哪些句子说明鱼的多?朗读有关句子。

  齐读写鱼的几个句子,说说这是按什么方法写的。(总分总)

  4、有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段,说说这一段哪些地方吸引你。

  2、学生回答并板书(贝壳、海龟)

  3、学习写贝壳的内容

  (1)读写贝壳的句子,想想句子后藏着什么字?(多、美)

  (2)哪些方面多与美?(大小、颜色、形状)

  (3)哪一个词最能写出贝壳的多?(无所不有)

  你能用另一个词来换吗?

  (4)有感情朗读写贝壳的句子。

  4、学习写海龟的内容

  (1)读第2-4句

  (2)写海龟写了一个什么词?(有趣)

  你觉得文哪里最能说明海龟的有趣?

  理解“四脚朝天”,想象海龟的滑稽样子。

  理解“寸步难移”,一寸有多少?(就是一点也不能动。)

  (3)课文还写了海龟的什么?(多、成群)

  (4)有感情朗读写海龟的句子。

  5、理解与巩固并列段落的写法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一段是有什么方法写的。

  (2)回忆并列段落的学习方法

  (3)练习:

  课文第4段先写海滩上的,再写海滩上的,

  中间用把这两个内容连起来。

  6、拓展练习

  (1)课文第3段是用什么方法写的?

  (2)练习:

  海底的岩石上有各种颜色的珊瑚,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廘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着。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三)齐读第3、4两段,看板书小结

  三、课堂作业(略)

《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 篇8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第1课时

  4、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

  (2)课前学生自己预习《富饶的西沙群岛》。

  二、教学课题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欣赏、体会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

  2、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第22课 《富饶的西沙群岛》。

  内容分析: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学生可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也大都缺乏感性认识。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海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在八到十岁左右,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也能逐渐接近作者的情感。三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图片、视频、游戏、竞赛、画画特别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课上辅以图片、视频等内容能很大程度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利用资料等方法理解本课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语,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

  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1、在读中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欣赏西沙群岛的美景。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2、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明确西沙群岛在我国所处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按照自学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这里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有发言的机会,争取让学生在组内把自己的字词问题解决。)

  3、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1)、检查初读情况。

  (2)、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指导学生识记、书写生字:

  “我会认”的10个生字:

  饶 屿 崖 威 武 卵 渔 栖 粪 辈

  “我会写”的13个生字:

  蓝 懒 披 划 威 武 拣 颜 形 状 渔 料 辈

  (通过多种形式认字:集体认读、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编谜语,组词、造句、找反义词、找近义词等,帮助学生识记生字;通过比一比谁书写的规范等比赛形式,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

  1、同桌互读,做到正确、流利后在小组内检查。

  2、师播放范读视频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四)、整体感悟课文

  1.同学们刚才朗读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富饶的西沙群岛什么多?

  边交流边板书:海水颜色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 贝壳 海龟 鸟鸟蛋 鸟粪

  2.教师小结:对啊,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水五光十色),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各样的鱼),海滩(贝壳、海龟多),海岛上(鸟的天下),并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它们的特点,使得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去细细欣赏这些美丽的景物吧!

  (五)、学习第二小节

  1.课件出示风景图: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海水的句子。

  2.指导朗读:哪位同学能用朗读来表现海水的瑰丽?

  读后学生点评。

  3.全班齐读。

  4.教师引读: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请同学们看着课件接读。

  5.师生合作读: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呢?

  师一边用鼠标点图,一边引读: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

  学生接读:(所以),从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

  6.指导背诵。

  (六)、教师小结,结束新课

  (七)、作业设计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面 五光十色

  海底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各种各样的鱼

  海滩 贝壳 海龟

  海岛 鸟的天下

  六、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本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西沙群岛位于祖国的南端,那里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有着独特的特点,对于生长于山区的孩子来说,比较遥远、陌生。故此,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我采用了放关于西沙群岛的音乐、展示西沙群岛的地图等方式导入新课,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识记生字。

  识字的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然后播放网络上搜索到的生字资料,通过字的发音、书写笔顺、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组词等方面强化学生识记、书写生字词。

  三、整体朗读,感知大意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通过在网络中搜索到的视频范读来指导学生的朗读。然后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边欣赏图片边理解课文,使学生们在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的氛围中去学习和体会,更加深了对西沙群岛的印象,也更增加了孩子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 篇9

  一、复习导入。

  1、学生朗读一、二自然段,思考: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

  2、教师引读:“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斜线表示停顿,斜线多表示停顿时间长)随即插问: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要求学生接读:“有……的,有………,交错着。”

  3、提问: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为什么这样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呢?

  问后引读:

  “是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所以————要求学生接读

  “海水有深有浅”;教师再引读,因为“海水有深有浅”,所以————要求学生接读“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读并思考:这个自然段写了大海的什么地方?介绍了哪些物产?根据学生回答,形成如下板书:珊瑚——像……像……海底海参——懒洋洋地大龙虾——全身披甲

  (2)结合图片或投影片认识三种海产。看图,观察,启发学生抓住“绽开”、“蠕动”、“威武”等词语,体会珊瑚的美丽、多种多样;海参懒洋洋;大龙虾威武的特点。

  (3)课文在写海参和大龙虾时,用了一些本来形容人的词语,能不能找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总结段意:这一自然段写了大海的什么地方?那里有些什么物产?

  (5)小结本段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先了解写了哪个地方,在看具体写了什么,再通过阅读理解这些事物的特点。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指读:请你用一两个词形容一下海水中的鱼有什么特点?(多、姿态各异)

  (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鱼的数量多?哪些词可以看出鱼的种类多?(引导学生抓住“成群接队”、四个“有的”,“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体会。

  (3)学生再读第二句,填表,体味鱼的特点:鱼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表示动作的词语与动作有关的词语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

  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

  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

  有的身上长满刺儿

  3、总结:这一自然段那一句概括了整段的内容?

  4、朗读训练,学生自学第五自然段,了解课文是怎样写海滩上的贝壳和海龟的'。

  (1)自学提纲:

  A、以“写贝壳”和“写海龟”为依据把第5自然段分为两层,并朗读。

  B、哪些词写出了贝壳的特点,哪些词写出了海龟的特点,你对哪些词感兴趣,请你划出来?

  (2)学生分层朗读。

  (3)交流画出的词语。

  教师板书:

  贝壳:拣不完、颜色不一、千奇百怪

  海龟:有趣、庞大。

  4、西沙群岛不仅是鱼的乐园,是贝壳、海龟的家,他还是鸟的天下,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划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看一看其余4句话围绕中心句分别讲了什么?

  (1)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四句话之间的联系。“鸟的天下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

  (3)指导感情朗读。

  5、学习了2——6自然段,请你谈一谈西沙群岛给你的印象。

  三、感情朗读最后一节,学生质疑。

《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 篇10

  评委老师:早上好!我说课的课文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通过介绍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文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与物产。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二是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因此,根据课标对中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合本组和本课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正确“珊瑚、绽开、蠕动、栖息”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针对以上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说教法、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声音、形式、色彩、语言’思维的”。教师的教要遵循儿童学的规律。因此,结合本课特点,我在教学中拟用: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情境朗读这几种教学方法,且这些方法将在我以下饿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

  说教学过程:

  在学习完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依照本课教学重难点,我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整体入手,组织自学

  学生是语文学习主人,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解读文本能力的训练。因此我在学生明确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后,组织学生按小组选择喜欢的方面合作学习。并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给出学习提示:1、你们最喜欢西沙群岛哪方面,读一读,读出喜爱感情?2、合作中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遗留问题?3、你们想如何展示学习成果:读一读?写一写?还是画一画?这样进行把目标转化成任务驱动,可以驱动学习的学习。

  二、汇报展示、品位重点

  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充分尊重学生汇报、交流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并且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书,理解关键词句。如交流学习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时,让学生结合地图理解,体会西沙群岛位置的重要性。而理解描述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段落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学生学习、交流“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这句时,教师可展示图片资料,图文结合,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当学生交流西沙群岛海里鱼多、海鸟多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和学生交流。展示相关资料、图片,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三、回归全文,丰富积累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所以我在回归全文时学生伴着音乐一边读课文中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一边想象西沙群岛的物产、风光,让学生明确文章首尾呼应写法并能有意识借鉴到写作中。好词佳句的积累也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里我通过范读、学生练读、小组赛读的方式,并配上音乐和图片,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西沙群岛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这样进行多种感官刺激,在理解、欣赏、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

《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 篇1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十二课《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介绍了我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条理清晰,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分述部分又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这样的层次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展开具体叙述的。着重写了物产丰富,从而突出了主题“美丽、富饶”,课文又抓住每一事物的特点来描述。

  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

  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

  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课的学习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 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很多很多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在东海和南海上有许多岛屿,如中国台湾岛、南沙群岛、海南岛、西沙群岛等等。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写的就是西沙群岛。

  2、 出示地图,介绍西沙群岛的概况。

  “岛”是海洋里被水环绕,面积比大陆小的陆地。“群岛”指海洋中互相接近的一群小岛。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之一,在海南岛东南330公里。它处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二、 欣赏图片,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或句子称赞这些美丽的风景吗?

  (学生自由发言)

  过渡:那么课文是怎么样描写西沙群岛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三、 集体探索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思考:西沙群岛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汇报: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板书)

  2、 过渡:西沙群岛的海水是什么样的?

  四、 探索讨论第二自然段,提练学习方法。

  1、 默读课文。

  2、 讨论:

  (1)海水显示了哪些色彩?

  (2)为什么会显示出那么丰富的色彩?

  (3)这些色彩给我们总的印象是什么?用书本上的词语回答。

  板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3、 在课文中画语句。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海水的美丽。(突出“五光十色”)

  5、 练习背诵。(出示背诵方法,学背)

  6、 小结学法:

  (默读--讨论--画语句--有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五、 小组合作探索第三、四、五、六自然段。

  1、 请你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索学习第三、四、五、六自然段。

  2、 出示学习提纲,小组自由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探索学习。

  第三自然段学习提纲:

  A、 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种海产?

  B、 找出描写珊瑚的句子,说说海底的珊瑚是什么样?这些珊瑚多吗?从哪个词语看出来?

  C、 找出描写海参的句子,说说海参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说说海参活动的样子。

  D、 找出描写大龙虾的句子,说说大龙虾什么样?有什么特点?想象大龙虾威武的样子,会对其它小动物说什么?

  E、 说说你喜欢的好词好句,并把它抄下来。

  F、 有语气地朗读,读出珊瑚的又多又美、海参的多和懒洋洋、大龙虾的威武。

  (突出“全身披甲”)

  G、 质疑。

  第四自然段学习提纲:

  A、 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种鱼?

  B、 鱼的种类这么多,数量呢?课文哪些词语直接告诉我们鱼的数量多?

  C、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鱼,一半是水”?这一段运用了什么方法?

  D、 说说你喜欢的好词好句,并把它抄下来。

  E、 用你喜欢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

  F、 质疑。

  第五自然段学习提纲:

  A、 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海滩上的什么?

  B、 找出描写贝壳的句子,说说贝壳的特点。

  C、 找出描写海龟的句子,说说“庞大”和“产卵”是什么意思?

  D、 说说你喜欢的好词好句,并把它抄下来。

  E、 有语气地朗读,读出贝壳的千奇百怪、无所不有的特点。

  F、 质疑。

  第六自然段学习提纲:

  A、 默读第六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B、 为什么说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C、 说说你喜欢的好词好句,并把它抄下来。

  D、 有语气地朗读。

  E、 质疑。

  3、 小组汇报探索学习情况。

  (1) 出示第三自然段课文,小组有感情地朗读。

  (2) 投影小组合作探索学习的内容。说说你学到了什么?怎样学的?

  (3) 出示第四自然段课文,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4) 学生就课文内容提问合作探索学习的小组。

  (5) 理解句子“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一句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讲鱼多,显得很恰当,也很形象。

  (6) 小组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7) 出示第五自然段课文,小组有感情地朗读。

  (8) 投影小组合作探索学习的内容。说说你学到了什么?怎样学的?

  (9) 出示第六自然段课文,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10) 解决为什么说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说说海岛上有什么?

  (11) 小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

  (12) 默读第三、四、五、六自然段,集体完成板书设计 。

  六、 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 默读,想想哪句是主要的,为什么?这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 议论小结:

  明白岛上的军民保护着那里的环境,资源,保护着那里的安全,也是保卫祖国。

  3、 有感情地朗读。

  七、 总结全文。

  1、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介绍了我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条理清晰,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分述部分又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这样的层次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展开具体叙述的。着重写了物产丰富,从而突出了主题“美丽、富饶”,课文又抓住每一事物的特点来描述。

  3、 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这篇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4、 课外延伸。

  (1)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请你为游客介绍西沙群岛。

  (2) 假如你刚从西沙群岛旅游回来,请你向亲朋好友介绍西沙群岛。

  附板书:

《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 篇12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喜爱大自然,喜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

  2、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优美段落。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在读中品词、品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及习惯。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2~6自然段,描写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景物特点。

  四、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齐读课题两遍。(出示课题)

  2、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谁自告奋勇起来读一读。

  3、第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西沙群岛是什么样的地方。

  (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可爱)

  这是在总说西沙群岛。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南海的宝岛西沙群岛去看一看。

  (二)学习课文2~6自然段。

  (三)自由朗读2~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2~6段共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几个地方?(点名回答)

  四人小组自由选择学习2~6自然段。要求是:每到一处你都见到了什么?他们的特点是怎样的?你能读出他们的特点么?

  (四)汇报情况。

  1、海水。

  (1)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什么意思?

  (2)那些词可以看出来?

  (此处播放海水图,让学生欣赏,体会。)

  你能读出海水的美么?(同桌读一读请人读)

  (3)你能找出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原因?

  (投影海底结构简图)

  请人朗读,老师指导。全班读。

  2、海底。

  四人小组读,说一说海底介绍了几种景物?

  你可以读出它的特点么?

  懒洋洋、威武怎样读出来?请人读一读。

  想读的站起来读,加上动作。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什么?

  还有那些词看出鱼多?成群结队、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你可以读出鱼的多么?(大屏幕出示以海底图片为背景的文字)

  同桌读──请人读──全班读

  3、海滩。

  四人小组读,说一说海滩介绍了几种景物?

  贝壳和海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映象?(贝壳奇形怪状、数量多,海龟有趣)

  那些词可以看出来?拣不完、颜色不一、千奇百怪(演示贝壳、海龟图)

  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自读──指名读

  4、海岛。

  愿意读海岛的同学自己起来读。

  海岛的最大特点是什么?(鸟的天下)

  从哪些词表现出是鸟的天下?

  主要抓住厚厚的、各种、遍地、堆积等词来理解。(播放海岛的画面)

  男孩,女孩比赛读。

  (五)朗读竞赛、作品展示。

  1、自由组合、自由选择2~6自然段来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2、汇报读书情况,全班推选一个小组为优秀奖,其他小组为激励奖。

  3、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图。并且介绍他的画。

  (六)学习第七自然段。

  抓住日夜守护、必将、更加来学习,体会战士们为保护祖国而付出的努力。

  (七)总结全文

《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 篇13

  一、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从而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

  2.自学课文中生字词,感受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文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概括母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瘫痪 仿膳 豌豆 诀别

  (2)用“诀”口头组词

  (3)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师生共同解决。

  2.通读课文

  3.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为什么叫《秋天的怀念》?

  二、细读课文,说说母亲是怎样关心我?从哪些事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关心?

  1.读课文,用“——”画出与问题有关的语句。

  2.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3.分四人小组说一说。

  4.全班交流反馈。

  5.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三、品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作者运用一件件小事反复涌现,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是怎么体会道的?

  2.母亲在世的时候,作者想过母亲的感情,关心过母亲的身体了吗?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3.谁能把刚才你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指名朗读、小组读、全班读。

  四、读写结合。

  1.课文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回忆下自己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3.学了这篇课文,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

  4.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妈妈写一封信。

《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 篇14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③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

  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②检查生字新词。

  小黑板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深蓝懒洋洋披甲划来划去威武拣贝壳形状渔业工人肥料祖祖辈辈富饶岛屿山崖栖息鸟粪③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朗读感悟

  四、课后拓展

  ①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②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④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②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二、举行“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

  ①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如:

  《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岳》《钱塘湖春行》。

  ②学生交注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阴朔山水甲桂林。

  三、积累语言

  ①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②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

  ③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 篇15

  这篇课文从研读教材,到过程设计,再到教学解说,再到今天的课堂实施,历时整整一周。这个过程虽短暂,但研读磨课执教的过程却也给了我很多的思考,从教学思路和理念的提升,到说课上课时教师语言的组织均有收获,记录如下:

  一、紧紧围绕语文要素读开来写开去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

  1、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围绕一个意思写。

  以这样的语文要素为本节课设计的宗旨,我紧紧围绕“读写互动”逐层展开,期间通过“知识留存量”和“头脑风暴”两个小活动推进课堂教学。结合今天的课堂实践,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过程是扎实而有效的。

  其一,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关键词,并借助文中的语句理解词语意思,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其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穿插了三次小练笔,为最后的课后练笔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次是在理解了“生物趣”后从“趣”字入手,让孩子们去写写课后练笔中大海龟的活动。孩子们有的说它慢吞吞地爬着,在寻找食物;有的说它在望着海面,仿佛在欣赏天上的星星;有孩子就顺势想起了它可能是在思念家乡,从而想起了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孩子们写得趣味盎然。第二次练笔是在学完“鱼儿多”的.环节,让孩子对照图片进行阅读,从而发现可以从颜色、形状、活动、觅食等方面进行描写,同时出示课后练笔中的其中两幅与鱼儿有关的图片,让孩子进行创作。从孩子们的分享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是可以完成的。现在再想这个环节中的一些缺憾,那应该是在孩子创作时第一副图要给出颜色、形状、活动等提示填空完成。第二幅图就可以完全放手,实现个性化创作。第三次练笔其实是对关键句的补写上,感觉孩子们在补写时还有一定的难度,能够完成的孩子较少。如果能在学习时这样指导:“鸟儿多,所以说是鸟的天下。那么海底生物这么有趣,你觉得可以怎么写呢?”相信这样的引导可以帮孩子扩充一下思路。

  其三,关于语文要素的落实做到了层层递进,从一开始的发现感知,到后面的寻找,再到最后的补写,环环相扣,将课堂上的这一重难点做到了扎实有效的落实,为后续的课后练笔,甚至单元习作做好铺垫。

  二、学会适当取舍保证学有所获

  今天课堂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当堂写作的任务没有时间落实。课下我一直在思考问题在哪里?勇威说在学习“生物趣”时可以压缩时间,在“珊瑚”的形状仿说时还可以再精炼一些,我深以为然。再次思考整个课堂过程,我其实可以在这些方面节约时间:

  1、开课时不用复习古诗导入,学生只是背诵对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没有辅助作用,可以去掉直接导入。

  2、教学“生物趣”时,紧扣关键词品味出“趣”就好。

  3、教学“鱼儿多”时对比排比句式中的四个分句,发现它们描写的角度不同,直接出示图片进行仿写,重点就会更加突出,直指问题中心。

  评课结束后再和组里老师继续深入分析课堂教学内容没有完成的原因,我们觉得虽没有留给学生当堂写作的时间,但一步步的指导是不能少的,因为只有这样落地生根的指导才能为后续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我自己的课堂把控来看,备课还是不够细致,对于合作读议的内容有预期的设计,但到了真正的课堂上却出现了目标不是很清晰的现象,有时会跟着孩子的回答跑偏,有时对于课堂上的生成指导太过随意,不能紧盯目标而引导。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一定要做到各个环节,甚至各个细节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继续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而不是课堂教学环节的完成者。真正做到为孩子的发展而教学,真正做到为孩子的深入思考而引导,真正做到为每一位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鼓掌。

  有缺憾的课也应该是美的,它可以让我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当然,这个思考的过程也让我对未来的每一堂课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 篇16

  一、 教学目标 : 

  1、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用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的方法掌握“富饶、有趣、堆积、肥料、事业、必将、海防前哨、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等词语,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背诵能力。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词语,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 

  2、认识并初步运用读段方法,抓住重点句的意思,进行读段的训练。 

  三、 课时安排:三课时 

  四、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投影片。 

  2、其他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学生朗读一、二自然段,思考: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 

  2、 教师引读:“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斜线表示停顿,斜线多表示停顿时间长) 

  随即插问: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要求学生接读:“有……的,有………,交错着。” 

  3、 提问: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为什么这样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呢: 

  问后引读:“是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所以----要求学生接读“海水有深有浅”;教师再引读,因为“海水 有深有浅”,所以----要求学生接读“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二、 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读并思考:这个自然段写了大海的什么地方?介绍了哪些物产? 

  根据学生回答,形成如下板书: 

  珊瑚 —— 像……像…… 

  海底 海参 —— 懒洋洋地 

  大龙虾 —— 全身披甲 

  (2)、结合图片或投影片认识三种海产。 

  看图,观察,启发学生抓住“绽开”、“蠕动”、“威武”等词语,体会珊瑚的美丽、多种多样;海参懒洋洋;大龙虾威武的特点。 

  (3)、课文在写海参和大龙虾时,用了一些本来形容人的词语,能不能找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总结段意: 

  这一自然段写了大海的什么地方?那里有些什么物产? 

  (5)、小结本段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先了解写了哪个地方,在看具体写了什么,再通过阅读理解这些事物的特点。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指读: 

  请你用一两个词形容一下海水中的鱼有什么特点?(多、姿态各异) 

  (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鱼的数量多?哪些词可以看出鱼的种类多?(引导学生抓住“成群接队”、四个“有的”,“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体会。 

  (3)学生再读第二句,填表,体味鱼的特点:

  鱼 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 表示动作的词语 与动作有关的词语 

  有 的 全 身 布 满 彩色的条纹 

  有 的 头 上 长 着 一簇红缨 

  有 的 周 身 像插着 好些扇子 

  有 的 身 上 长 满 刺儿 

  3、总结:这一自然段那一句概括了整段的内容? 

  4、朗读训练,学生自学第五自然段,了解课文是怎样写海滩上的贝壳和海龟的。 

  (1)、自学提纲: 

  A、以“写贝壳”和“写海龟”为依据把第5自然段分为两层,并朗读。 

  B、哪些词写出了贝壳的特点,哪些词写出了海龟的特点,你对哪些词感兴趣,请你划出来? 

  (2)、学生分层朗读。 

  (3)、交流画出的词语,教师板书: 

  贝壳 :拣不完、颜色不一、千奇百怪 

  海龟 :有趣、庞大 

  5、西沙群岛不仅是鱼的乐园,是贝壳、海龟的家,他还是鸟的天下,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划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看一看其余4句话围绕中心句分别讲了什么? 

  (1)、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四句话之间的联系。 

  “鸟的天下 树多 鸟多 鸟蛋多 鸟粪多” 

  (3)、指导感情朗读。 

  6、学习了2~6自然段,请你谈一谈西沙群岛给你的印象。 

  三、 感情朗读最后一节,学生质疑。◆ 

《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 篇17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以丰富的图片配合课文学习和朗读为主。

  因为考虑到课文内容虽然很丰富,描写得很生动,但学生对海底的生物毕竟接触很少,如果要学生能体会到文字所描绘的那样充分深刻,单凭老师的分析讲解和学生的诵读体会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所以,在备课时我利用网上资源,查找了很多珊瑚、海参、大龙虾、贝壳、海龟、海鸟、鸟蛋的图片,学生在各种各样的珊瑚、成群结队的鱼、千奇百怪的贝壳、遍地的鸟蛋的图片中,感受着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看着孩子们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地欣赏,我知道,他们此时学到的东西比我的直接教授不知多多少倍。当我播放五光十色的海水、珊瑚、数不清的鱼的视频时,学生不断发出惊叹声,这些就像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他们看到了从没见过的美景。有了这样直观的感知,学生再来学习课文语句,他们可以说是热情高涨,十分投入。我们经常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学习真的成了学生的内需,他们就像一部已经发动了的机器,他们会全程主动地学,主动地探求知识。这时,老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指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课文,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来设计好要让学生模仿海底的生物说一两句话的,但是由于一时的疏忽,这个环节一带而过,本来在我的设想中,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喜爱这些海底动物),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锻炼胆量,应该可以成为这节课的一个小高潮。所以,这点缺陷成为了我这节课的遗憾,我还将会在本课的练习课让学生模仿海底的生物说一两句话。不过,“金无足赤”,在教学中,有精彩的部分,也有欠缺,只有不断反思,找出不足,加以改进,才能不断地进步,才能取得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6:4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