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日月潭的传说 |
范文 | 日月潭的传说(通用16篇) 日月潭的传说 篇1教学目标:1、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尖和水社不畏强暴、不畏艰险、舍己为人的精神。 3、默读课文,能口头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学生领读词语 同学们,生活中有你感动的事吗?谁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到底是什么传说呢?请同学们默读一遍课文。 (二)学生自读,整体感知课文 1、师:读了这个传说,你能说说传说中的谁让你感动呢?他们做了一件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生自由说说 2、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找回太阳和月亮呢? (三)带问深入学习课文 1、默读1、2自然段,思考问题,找出原因,勾出相关句子。 全班交流:生说原因 师:太阳和月亮突然消失了,天地间一片漆黑,人们什么不能做了?那么人们的心情怎样?那我们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呢?指导生带着悲痛的心情读第二自然段,节奏放慢些,语调低沉些。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重点学习3、4自然段 1、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你是怎么体会的?这么多办法都不行,人们一定非常地焦急,你能读出焦急的心情吗?自己试试。 学生自读第3自然段 2、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句子,比较 a、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b、大尖哥和水社姐要去降伏恶龙。 比较哪个句子好,说说为什么?大尖哥和水社姐一边挺身而出一边嘴里会说些什么呢?(说得很好,陈老师觉得你和大尖哥一样,非常勇敢。) 3、虽然他们很勇敢,可是啊,要降伏恶龙,必须先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那他们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了吗?那他们能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吗? 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 从哪些句子知道的?找到金斧头和金剪刀容易吗?哪些词告诉我们的?(千辛万苦)“千辛万苦”是什么意思?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比较句子: a、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练读这两句话。 b、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引导想像:当他们翻山越岭时,当他们趟大江大河时,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他们一路上还会经历哪些辛苦?生充分展开想像。他们手拿砍刀,高举火把用在什么地方呢? 生1:吃不饱、穿不暖,忍受着极度疲劳。 生2:忍受着日晒雨淋的痛苦。 生3:随时都有可能被豺狼猛兽袭击。 生4:走过一座座危险的独木桥,跨过一条条沟沟渠渠……)是否可省略。 师: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没有退缩、屈服,可见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4、他们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后,是怎样和恶龙决战的呢?(体会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激战三天三夜等词语。)默读接下去部分。 这两条恶龙还真厉害,相信同学们和大尖哥、水社姐一样,都特别想干掉恶龙是不是?我们遇到强敌怕不怕?那好,我们帮帮他们吧,仿佛我们手中也有金斧头和金剪刀,拿起手中的武器一起砍恶龙、拿起剪刀用力剪这吞吃日月的坏家伙吧!(可省略) 师:有这么厉害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恶龙被制服没有?从哪些句子知道的?(生再读)同学们,太阳和月亮得救了吗?你又从哪句话知道的?现在我们尽放心了,不必再悬着那颗心了。课件出示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生想像:你们猜此时此刻,大尖和水社心情怎样?会说些什么?生自由发言。 师:从这又可看出大尖和水社是怎样的人? 齐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大尖和水社不怕艰难、不怕强敌的精神。 (五)学习最后2个自然段 大尖哥和水社姐吃尽了千辛万苦,没有辜负大伙的期望,终于杀死恶龙救出了日月,让人们重新见到了光明。在他们杀死恶龙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请同学们默读最后2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日月潭名字的来历了吗?读了这个动人的传说,我深深地被打动了,今天回家,我就打算讲给我的弟弟听,你想讲给谁听呢? 师:好,那就让我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吗!复述课文时,应按叙述顺序,抓住重点词句,加上自己的体会和想像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可结合板书) 先读课文,自由复述,再主动上台复述。 (六)拓展延伸(剩余时间短) 师:传说毕竟是传说,事实上,日月潭的形成是不是这样的呢?还需要我们去动手收集有关日月潭的资料,下来动手去收集,我们再一起交流交流。 (六)拓展延伸(剩余时间长) 师:大尖哥和水社姐与两条恶龙搏斗,最后化作了青山。陈老师觉得这个结尾有点遗憾?大尖哥和水社姐牺牲得太可惜了。我们把结尾改一改好吗? 师:老师给大家提个醒。结尾的最后应该还是要回到“人们重视到光明。大尖哥和水社姐,把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可以先讨论一下,怎样使大尖哥不牺牲,又要有二座山,然后再写,看谁写得结尾既合情合理,又不像原来的那么凄凉。 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大尖哥和水社姐拖着两条砍死的恶龙回到了村子。人们见了欣喜若狂,敲起锣,打起鼓,载歌载舞,给两位英雄举行了庆功宴,大尖哥和水社姐胸前戴着大红花幸福地笑了。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大尖哥和水社姐去世了。说也奇怪,就在他们去世的哪天晚上,潭边突然耸起了两座青山。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民除害的英雄,就把这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姐,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 对善良和美好的追求! 日月潭的传说 篇221、日月潭的传说(第二课时) 木渎第五小学 施英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复述课文。 2、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清楚。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清楚。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有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日月潭的传说(板题) 生:齐读题。 二、细读:1、(出示投影片) 课文 (1)引读第一节:“日月潭是我国……” (2)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感觉? 生:日月潭风景很美。 (3)你从哪儿感受到的?(“那里青山环抱,树木葱茏”) (4)你真会读书啊,能抓住词语来体会。请你来读这一自然段。 (5)你能跟大家说说读到“青山环抱,树木葱茏”时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一幅画面啊? 生:我好像看到有很多高耸的山,相互连结,环抱在一起。山上绿树青青,生机勃勃,美丽极了。 (5)你说得可真美,相信你一定能把这句话读好。(“那里……区。”划线) 生读。 听着你的朗读,让老师仿佛看到了你刚才所描绘的美景了,谁再来跟他读得一样棒?(指名读) (6)把它放回第一自然段中,你也一定能读好。(生齐读第一节)自己试试看,谁来?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指名有感情读,学生齐读。 3、(1)这么风景优美的日月潭,究竟有个怎样动人的传说呢?下面就请你读2~5小节,看看这个传说开始是怎样的,后来又如何了,最后又怎样了?可以在书上划划写写,然后再到讨论小组里交流商议,并写在纸上。 生:自由读2~5小节,划划写写,小组讨论。 (2)哪个小组来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是什么? 生: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成一团。 师:没有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成一团,再也没有白天黑夜之分,天永远那么黑,伸手不见五指。那样的环境中,你感觉怎样? 生:我感到害怕很绝望、似乎死神就要来了。 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个别读,齐读! (3)当时的人们跟我们一样,他们非常焦急,于是聚集在一起商量办法。为了降龙恶龙,拯救日月,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生:请水性特别好的人。 拿阿里山晨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去制服恶龙。 师:你认为这些方法行不行? 生:不行。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看课文。 生:“可哪儿去……金剪刀呢?” 师:你真是个读书细心的同学!正如你所说,人们此刻可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课文用了哪几个词?(一筹莫展)就在这时,有两个人人挺身而出!(板书:大尖哥、水社姐) 谁来读这句话?(出示:“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服恶龙。”) 生:个别读、齐读。 师:请再看这句话。(出示:“大尖哥和水社姐要去降伏恶龙。”)你分别读这两句话,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多了个“挺身而出”。 师:多了个“挺身而出”让你感觉怎样? 生:多了“挺身而出”显得大尖哥和水社姐很有决心,不怕困难,十分坚强,十分勇敢。 是的,你说得真好,请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吧!(生读) 愿意读的,请站起来!(部分生读,再齐读。) 师夸奖读得好。 (4)故事最紧张的时刻就在下面一自然段,哪组小朋友来说说? 生:最紧张的要数大尖哥和水社姐千辛万苦拿金斧头和金剪刀,然后与恶龙激战三天三夜,求出了太阳和月亮了。 师:好,就请你们小组一起来读第四自然段。(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 其他同学想不想读这最激动人心的部分?(想!) 好,一起来!(齐读)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想说些什么吗?你觉得大尖哥和水社姐怎么样?(他们很不容易) 你从哪儿得出这个结论的啊? 生:“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 师:老师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当解说者,来叙述一下大尖哥和水社姐拿来金斧头和金剪刀的不容易。 生读 师:听着你的朗读,感觉他们可真不容易啊,真勇敢。谁也想读的?(指名读) 真难为他们了,我们一起来!(齐读) 这儿还有句话呢,你读读比较看看,两句有何不同?哪句好?(出示: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多了“翻山越岭……万苦。”) 哪句好?(第一句好) 为什么?(写出了要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的艰难,第2句就很淡了,看不出艰难) 是啊,多了这些(加点:翻山越岭 披荆斩棘 吃尽了千辛万苦 才)就把金斧头和金剪刀的艰难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老师也想读,可以吗?(可以) 师:范读。 大家一起来试试!(生读) 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注意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使句子的意思表达更加清楚。 除了这一句外,你还在哪儿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从“回到潭边……三天三夜”感觉出他们的勇敢和做这件事很危险。 师:是的,你很会读书!就请你来读这句话。(生读) 他们可真是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啊。“回到潭边”起! (5)大尖哥和水社姐如此英勇,终于砍死了恶龙,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这时的大尖哥和水社姐是真累了,而且也非常的饿,便用龙肉……(引读) 这就是故事的结果,哪个小组把你们概括的说一下?(指名说) (6)从此大尖哥和水社姐就永远守卫在潭的两边了。(板书:救出) 他们拯救日月,为民除害,人们没有忘记他们,而且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看,“人们为了”起!(引读) 现在你知道这两座山和这个潭的名字的由来了吗?(知道了) 你来说!(是用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名字取的,日月潭是因为太阳和月亮在这被救起的) 三、总结 嗯,看来,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多么英勇顽强,多么令人钦佩的大尖哥和水社姐,多么动人的传说啊!让我们再次读读这个传说。 生:齐读全文,复述课文。 四、板书: 21、日月潭的传说 大尖哥 拯救 水社姐 日月潭的传说 篇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词语,理解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 2、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4、默读课文,能口头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指的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论述和评价。)请你举个例子说说,我们都学过或听过哪些传说?(《鲁班学艺》等)那这篇课文将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呢?(日月潭) 2、介绍日月潭 日月潭位于台湾省中部的南投县鱼池乡,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潭中有个小岛叫珠仔岛,将湖分为两半。北面为日潭,南面为月潭,因为轮廓近似月亮和太阳而得名。周围有大尖山和水社山等环抱,树木葱茏,是台湾省著名的旅游和疗养的胜地。 3、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给生字注上声调。 (2) 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拯是后鼻音,潭是前鼻音。 (3) 再读课文,交流讨论: (1)写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2-5)写日月潭的传说。 (6)写大尖山、水社山和日月潭的名字的由来。 (4) 学生再读课文,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和觉得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 4、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些什么?是从哪一句中知道的? (知道了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泊。知道了日月潭的景色很美知道了日月潭还有一个传说。) 5、指导书写。 商字的里面要和滴字的里面区别。注意漆的下半部分的书写。筹字注意要写得紧凑一些。 6、布置作业。 (1)抄写坌棵生字词语。 (2)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通过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日月潭在哪里你们都知道了吗?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去看一看那里美丽的风景。(教师解说第一自然段1、2句)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日月潭究竟还有什么动人的传说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6自然段。 4.能用最简洁的话概括这个传说吗?(大尖哥和水社姐拯救日月) 5.课文是如何具体描述这个传说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谁来读读这个故事的起因?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两条恶龙吞食了日月,天地间漆黑一团(板书:漆黑一团),人们分不清白天、黑夜。这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所以人们必须要杀死恶龙,救出日月。 2.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办法。 (1)为了降伏恶龙,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请你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人们商量拯救日月的语句。 (2)出示人们说的两句话。指名读。 (3)人们商量出来的办法是什么?(只有请到水性特别好的人,只有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才能制服恶龙,暂时能恶龙。) 3.出示两个问句。引读两句问话。 4.此时,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焦急的,无可奈何的)书上用了哪个词?“一筹莫展” 5.就在人们一筹莫展、心急如焚,甚至有点绝望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板书:挺身而出 (1)你觉得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需要什么?(勇气,战胜恶龙的决心) (2)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把这句话读好。齐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大尖哥和水社姐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那么这两位英雄是如何降服恶龙,拯救日月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学生自读。 (1)他们是如何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齐读 (2)展开想象,体验艰苦 现在就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大尖哥和水社姐在拿金斧头和金剪刀过程中的艰辛。 ①高山挡住了他俩的去路,遇见挡住去路的高山他们就 ,遇见峻岭就 。 ②他俩手握砍刀,走在布满荆棘的山林中,遇见带刺的灌木就 ,遇见密林中的野兽就 。 ③一路上,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累了就 ,饿了就 ,渴了就 。 是呀,这金斧头和金剪刀来得可真不容易啊。大尖哥和水社姐不但勇于克服困难,而且也勇于用智慧战胜困难。 (3)比较句子 出示: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同学们,看看这两句哪句好?为什么?除了感受到得到金斧头、金剪刀是那么来之不易,也感受到人物的不畏艰险,为民除害的品质。 (4)继续交流 当他们拿着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回到潭边。他们又冒着生命威胁降伏恶龙。他们是怎样降伏恶龙的。(板书:降伏恶龙)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读) 五、学习第5--6自然段 1.师述:降伏恶龙以后,大尖哥和水社姐又累又饿,便用龙肉来充饥,吃下龙肉后,身体一个劲地往上长,转眼间,就化作了两座青山,永远的守卫在潭的两边。 2.人们再也看不到大尖哥和水社姐了,看到的只是两座青山。此时此刻,乡亲们会对着两座青山说什么呢? 3.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了大家利益而牺牲自己生命(板书:为民造福)的年轻英雄,把这两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 4.让我们带着份崇敬之情,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小节。 六、分享幸福,与书相伴 1.从此,人们来到日月潭就会看到这两座山。导游也会满怀深情的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各位小导游,当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日月潭旅游时,你会如何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呢? 练习一分钟,指名讲述。 2.同学们,古今中外流传着很多传说故事,像类似于《日月潭的传说》《大禹治水》这样的传说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去看一看这些:精卫填海 ——嫦娥奔月 ——盘古开天地 ——女娲造人 七、作业 1.把这个动人的传说说给爸爸妈妈听; 2. 大尖哥和水社姐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在补充习题上。 板书设计: 23 日月潭的传说 漆黑一团 一筹莫展 挺身而出 降伏恶龙 为民造福 日月潭的传说 篇4【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3、学会默读课文,会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预习】 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语言环境理解生词意思。 2、查资料,了解日月潭。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理解“传说”。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评价。 三、感知内容。 1、默读全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交流、板书。 第一自然段:简介日月潭 第二自然段:恶龙吞食了日月。 第三自然段: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第四自然段: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了恶龙,拯救了日月。 第五自然段: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化作了青山,守卫在潭边。 第六自然段:大尖山、水社山命名的由来。 3、根据讨论,练习分段。 第一段(1)简介日月潭。 第二段(2—6):日月潭的传说。 四、作业。 1、读课文。 2、加部首,组成生字再组词。 ( ) ( ) ( ) ( ) 生 寿 莫 从 ( ) ( ) ( ) ( ) 3、扩词。 漆( )( ) 筹( )( ) 性( )( ) 纵( )( )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多音字。 xiang( ) 降 jiang( ) 二、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段(1) 1、指名读。 思考:哪些词语写出了日月潭的特征? 2、讨论,板书: 最大、青山环抱、树木葱茏、著名、动人 3、对照板书,复述第一自然段。 4、做记号,指导朗读。 5、练读。 第二段(2—6) 1、自由轻读,思考分层。 2、讨论,交流。 一(2):传说的起因。 二(3—4):传说的经过。 三(5—6):传说的结果。 3、指名读第2自然段。 说话:因为 ,所以天地间 。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默读,思考: ①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这些办法行不行?你是怎样体会的? ②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么做的呢? ⑵讨论、交流。 板书:挺身而出,见义勇为。 ⑶练习复述。 5、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默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⑵讨论,板书:降伏恶龙拯救日月。 ⑶按地点的不同分层,思考每层的内容。 第一层:①“终于”说明了什么? ②哪些词语说明“来之不易”?做上记号。 ③交流: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 ④抓住关键词练习复述。 第二层:①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么做的?圉了动词。 ②交流:冒着、纵身潜入、激战、砍死、剪出、救出 ③抓住关键词练习复述。 ⑷板书:不畏艰险、奋不顾身。 6、学习第5—6自然段。 ⑴默读。 ⑵理解“为民造福”。 ⑶练习复述。 三、作业。 朗读全文,练习复述。 日月潭的传说 篇5教学目标: 1.学习《日月潭的传说》,培养学生追求光明的勇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3个字,会写6个字,参照词语库积累词语。 4.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传说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朗读中明白道理,体会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投影片、生字词卡或小黑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出外旅游好处多多,可以锻炼身体,增长见识。今天老师带着同学们来个“秀才不出门,照样游天下”。老师带你们去中国台湾日月潭看看。 二、出示课件,介绍日月潭。 配乐展示日月潭美丽的景色,相机介绍:日月潭,在我国台湾省中部南投县山中,是中国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在玉山和阿里山之间。湖中的光华岛把湖分成了两部分,北部像太阳,南部像上弦月,所以叫日月潭。 三、学习课文。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①故事的起因是什么?②为了找回太阳和月亮,大尖和水社做了哪些努力?③结果怎样?④你从这个传说中明白了什么? 2.学生根据提示自学课文。 3.遇到生字新词,先自己拼读识记,有难度的同桌相互交流或标记疑难,以便求教。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 (1)学习3个会认字。 社,示字旁,注意与“衤”区别。 顿,组词“顿时”,形容时间短。 斧,形声字,上声下形。 (2)学写6个字:摇、顿、恶、阿、斧、剪。 2.学习1至4自然段,解决自学提示①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3.指名朗读1至4自然段。了解故事起因:太阳月亮不见了。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没有了太阳和月亮,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个什么样? 五、存疑,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太阳月亮到底去了哪里? 2.如果我们发现太阳月亮不见了会怎么做? 六、作业。 朗读课文,继续思考自学提示。上网或是从课外书报上收集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日月潭的传说》。 二、回顾旧知。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学生带感情齐读课文1至4自然段。 过渡:我们知道,世界不能没有光明,人类不能没有太阳和月亮。勇敢的孩子们,我们跟随大尖和水社一起去寻找丢失的太阳和月亮吧。 三、按自学提示继续学习课文。 1.小黑板出示:②为了找回太阳和月亮,大尖和水社做了哪些努力?③结果怎样? 2.师生交流自学所得(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加以发挥): 首先,他们点起火把,翻山越岭,历尽艰险,来到一座大山前;然后,他们一口气跑到阿里山,挖出山底下的金斧子,金剪子,又回到水潭边;接下来,大尖用金斧子劈开公龙的脑袋,水社用金剪子剪下母龙的脑袋,让太阳和月亮从它们口中滚出来;最后,大尖拔了棵棕榈树把太阳顶上了天,水社拔了棵棕榈树把月亮也顶上了天。 3.在学生的朗读中相机进行字词教学:重点指导读音:棕榈树;理解并示范动作:抛。 4.品读重点段落或词句,体会情感。同时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体会删去表示动作的词语后,句子内容就很空洞,读起来就不生动、不具体,没有生气。(投影片出示。) ①大尖把太阳抛向空中,又把太阳顶上了天。水社把月亮往天上一抛,也把月亮送上了天。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水潭叫日月潭了。 ②大尖抱起太阳,抛向空中,又拔起一棵棕榈树,把太阳顶上了天。水社抱起月亮,往天上一抛,也拔起一棵棕榈树,把月亮顶上了天。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大水潭叫日月潭了。 四、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谈谈自己的感受。(中国台湾岛上的人们勤劳、勇敢、善良;向往光明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可战胜的……) 2.学生交流自己查找的相关资料,例如中国台湾风光、民情、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3.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中国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任何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都是要受到谴责的。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把这个传说说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日月潭的传说 篇6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 张雅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词语,理解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 2、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4、默读课文,能口头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学具准备:卡片若干,录音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的游戏。(谁摘下了苹果,就带着同学们读生字)。 2、看课件,读生字: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让学生自主的指汉字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 1、从整体入手学习:教师伴着音乐范读: 2、教师点击鼠标:出示问题: 三、读课文,看课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及时纠正读音。 3、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让学生自选读哪个自然段,然后进行评议。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说说哪个字书写起来有困难。 2、教师和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节。 2、引出下文: 张老师们知道,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到底是什么传说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1、听录音,概括课文内容。 2、指名一生说说故事的梗概。 (将大尖哥和水社姐降服恶龙,救出太阳和月亮,让人民重新见到了光明。他们自己却化作了青山。) 3、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哪一节讲到了? (起因是恶龙把太阳和月亮吃了,第二小节描写了着一个内容。) 4、默读第3节,思考: ①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 什么?你是怎么体会的? ②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比较 a、大尖哥和水社姐要去降伏恶龙。 b、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比较哪个句子好,说说为什么? 5、默读思考:这一节讲了什么?按地点不同可分哪两层?每层的内容是什么? 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说说他们是怎样和恶龙决战的?(体会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激战三天三夜等词语。) 比较句子: a、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b、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练读这两句话。 三、学习第三段 1、轻生读第3段 2、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3、齐读这一节。 四、再读课文,由零到整的再感知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并复述课文内容。 2、看有关录象。 3、学了这篇课文,你们觉得大尖哥和水社姐是个怎样的人? 主要板书: 21、日月潭的传说 拿到(发展) 大尖哥 化作青山 砍死 水社姐 (结果) 救出 见到光明 (高潮) 太阳 恶龙 月亮 吞吃(起因) (漆黑一团) 日月潭的传说 篇7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词,理解有关词语。 3、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4、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传说是什么吗?传说就是流传在人民口头上的传奇性故事。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个美丽的传说《大禹治水》。 2.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个动人的传说。 (板书:日月潭的传说)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通过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日月潭在哪里你们都知道了吗?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去看一看那里美丽的风景。(教师解说第一自然段1、2句)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日月潭究竟还有什么动人的传说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6自然段。 4.能用最简洁的话概括这个传说吗?(大尖哥和水社姐拯救日月) 5.课文是如何具体描述这个传说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谁来读读这个故事的起因? 三、 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两条恶龙吞食了日月,天地间漆黑一团(板书:漆黑一团),人们分不清白天、黑夜。这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所以人们必须要杀死恶龙,救出日月。 2.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办法。 (1)为了降伏恶龙,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请你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人们商量拯救日月的语句。 (2)出示人们说的两句话。指名读。 (3)人们商量出来的办法是什么?(只有请到水性特别好的人,只有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才能制服恶龙,暂时能恶龙。) 3.出示两个问句。引读两句问话。 4.此时,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焦急的,无可奈何的)书上用了哪个词? “一筹莫展”(板书)。“ 筹”“ 莫”“ 展”? “一筹莫展”?【还有哪些词的意思和它相近?】 一点办法都没有。通常在想不出任何办法的时候,我们就用这个词。 5.就在人们一筹莫展、心急如焚,甚至有点绝望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板书:挺身而出 (1)你觉得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需要什么?(勇气,战胜恶龙的决心)【如果学生回答的是砍刀、火把等,就引导学生“他们更需要什么呢?”】 (2)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把这句话读好。齐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同学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的英雄气概,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那么这两位英雄是如何降服恶龙,拯救日月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学生自读。 (1)他们是如何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的?(指名说)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齐读 (2)展开想象,体验艰苦 现在就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大尖哥和水社姐在拿金斧头和金剪刀过程中的艰辛。 ①高山挡住了他俩的去路,遇见挡住去路的高山他们就 ,遇见峻岭就 。 ②他俩手握砍刀,走在布满荆棘的山林中,遇见带刺的灌木就 ,遇见密林中的野兽就 。 ③一路上,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累了就 ,饿了就 ,渴了就 。 是呀,这金斧头和金剪刀来得可真不容易啊。大尖哥和水社姐不但勇于克服困难,而且也勇于用智慧战胜困难。 (2)比较句子 出示: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同学们,看看这两句哪句好?为什么?除了感受到得到金斧头、金剪刀是那么来之不易,也感受到人物的不畏艰险,为民除害的品质。 (3)继续交流 当他们拿着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回到潭边。他们又冒着生命威胁降伏恶龙。他们是怎样降伏恶龙的。(板书:降伏恶龙) 出示:他们又冒着生命危险,……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 抓住重点词语: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激战、三天三夜……提示学生,他们先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湖底,与恶龙激战三天三夜,最后大尖哥用金斧头砍死了恶龙,水社姐用金剪刀剪开龙肚子,救出了太阳和月亮。【如果学生回答的是后半部分,就启发学生:他们是在什么地方与恶龙激战的】 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读) 五、学习第5--6自然段 1.师述:降伏恶龙以后,大尖哥和水社姐又累又饿,便用龙肉来充饥,吃下龙肉后,身体一个劲地往上长,转眼间,就化作了两座青山,永远的守卫在潭的两边。 2.人们再也看不到大尖哥和水社姐了,看到的只是两座青山。此时此刻,乡亲们会对着两座青山说什么呢? 3.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了大家利益而牺牲自己生命(板书:为民造福)的年轻英雄,把这两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 4.让我们带着份崇敬之情,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小节。 六、分享幸福,与书相伴 1.从此,人们来到日月潭就会看到这两座山。导游也会满怀深情的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 各位小导游,当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日月潭旅游时,你会如何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呢? 练习一分钟,指名讲述。(播放日月潭风光片)【导游指着视频说,挂上导游证】 2.同学们,古今中外流传着很多传说故事,像类似于《日月潭的传说》《大禹治水》这样的传说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去看一看这些(教师推荐)——精卫填海 ——嫦娥奔月 ——盘古开天地 ——女娲造人 七、作业 1.把这个动人的传说说给爸爸妈妈听; 2. 大尖哥和水社姐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在补充习题上。 板书:日月潭的传说 漆黑一团 一筹莫展 挺身而出 降伏恶龙 为民造福 《日月潭的传说》教后反思 《日月潭的传说》这篇课文故事性强,很容易读懂,重点是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述,要求学生尽量内容完整、条理清晰、生动形象地复述出这个故事。在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过程中,重点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奸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 课堂教学中,重点需要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训练,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大尖哥、水社姐的舍生忘死、为民造福。学生从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人们生活很困难和大尖哥和水社姐救出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感受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是为民造福的英雄;从人们一筹莫展、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去降伏恶龙看出他俩是奋不顾身、除邪惩恶的英雄;从大尖哥和水社姐历尽千辛万苦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和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感受到了他俩英勇无比和舍生忘死的英雄本色。 至此,大尖哥与水社姐的英雄形象在学生眼中高大起来。当读到大尖哥和水社姐因为又累又饿吃了龙肉而化作了青山,学生感到了一丝遗憾,于是让学生说说当人们看到已化作青山的大尖哥和水社姐时会说什么。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人们纪念英雄的心情。至此,日月潭自然的美与人文的美在学生脑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日月潭的传说 篇8日月潭的传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 2、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述得更加清楚。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 4、默读课文,能口头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大尖和水社不畏艰难,不畏强暴,誓斗恶龙的勇气并能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复述日月潭的传说。 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 拓展习题 一、仿照例子,写词语。 千辛万苦(含近义词) 大公无私(含反义词) 人才济济(含重叠词) 二、读片段,完成练习。 盘古死后,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手足和身躯变成了大地和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筋骨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田地,头发变成了星星,浑身的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就连身上的汗,也变成了雨露和甘霖。 人类的老祖先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创造了这个美丽而丰富的宇宙。 1、读了这个神话故事,你从盘古身上学到了什么? 。 2、对于“人类的老祖先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创造了这个美丽而丰富的宇宙。”这句话,你是怎样看的?你认为宇宙是怎样形成的? 三、你还知道哪些传说故事?选择一个讲给大家听。 教学准备:课件、日月潭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旅游,喜欢观赏美丽的景色,同学们有的爬过万里长城,有的爬过泰山,可是,风光秀丽的日月潭你去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日月潭的传说》。(屏幕出示景色) 2、板书课题:日月潭的传说 引读“潭” 3、介绍日月潭。 日月潭位于台湾省中部南头县鱼池乡,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潭中有一小岛,将湖分为两半。周围有水社山、大尖山等环抱,树木葱茏,是中国台湾著名的风景区,也是旅游和疗养的胜地。这么美丽的风光是怎么来的呢?这里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标出遇到的生字词;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互帮互学。 2、小组合作读课文,并交流读后的感受。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大尖和水社是什么样的人? 3、大屏幕出示课件,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大尖和水社除掉恶龙解救日月的过程。 三、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1)大尖和水社为什么要找回太阳和月亮?(理解太阳和月亮对人们多么重要,大尖和水社是为了千千万万的人去做这件事的,他们的心的是多么的善良,多么的为人着想。) (2)他们是怎样找回太阳和月亮的?(理解他们不畏艰险,不畏强暴,誓斗恶龙的勇气) (3)找回太阳和月亮后大尖和水社怎样了?(出示课件中的最后的图画及文字,让学生体会他们有家不回,坚决守护日月潭的决心和献身的精神。) 2、自读第1自然段。 读了这一自然段后,你知道了什么? 3、默读第2自然段。 让学生分组进行总结,指名汇报。(有一天,太阳和月亮突然不见了,他们很难过,决心找回太阳和月亮。不见太阳和月亮后天地间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结合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让学生体会太阳和月亮对人类的重要。重点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4、研读第3—6自然段。 ⑴仔细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夫妻两人寻找的辛苦的句子,多读几遍。 ⑵组内交流: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⑶引导学生想象:他们夫妻两人克服了哪些困难,历尽了哪些艰辛,才找到了太阳和月亮的?指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大尖和水社的艰辛。 ⑷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尖和水社夫妻两人寻找的辛苦。 ⑸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两条龙玩得起兴的样子,注意“千千万万的人没有太阳,日子是过不下去的”。让学生知道大尖和水社是为了千千万万的人去寻找太阳和月亮的。 6、精读第7—8自然段。 ⑴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夫妻两人与恶龙斗争的激烈场面。 ⑵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并让学生找出描写精彩的句子。 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尖和水社不畏强暴,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7、自学第9—11自然段。 学生自己读,说出山名、潭名的由来。北面为日潭,南面为月潭,因为轮廓近似太阳和月亮而得名。 四、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1、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复述。 2、按照老师的板书大体进行复述全文。 五、拓展延伸 学习了课文后,你想说点什么? 六、布置作业 1、把这个传说讲给你周围的人听。 2、收集有关日月潭的资料。 日月潭的传说 篇9了解故事起因: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泊.那里青山环抱,树木葱茏,是个著名的风景区.说起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传说呢,大家把书打开,自己先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 这个故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谁来为大家读读.[出示第二自然段] (板书:恶龙吞吃 日,月) 师:天上没有了太阳和月亮,此时人间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评价语: (1),是啊,失去了太阳和月亮,人间也没有了一丝光亮,人们出行,生活真不方便呀! 师:失去了太阳和月亮,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不便仅仅就这些吗 (2),没有了太阳,就失去了热量,人们一年到头就只能饱受寒冷之苦了. (3),失去了太阳和月亮,植物,农作物也无法生长,老百姓哪儿来吃的粮食呀 二,知晓故事发展,感悟人物形象: 1,过渡句: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人们生活在寒冷中,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也没有吃的粮食.这两条恶龙真是胡作非为,可我们该怎样降伏它们呢 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3小节. 2,[出示第3自然段] 师:我们怎样才能降伏它们呢 (1,水性特别好;2,只有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 3,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办法.商量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生:一筹莫展)师:人们为什么会一筹莫展啊 师:你来读一下这句句子.(怎么才能找到······金斧头和金剪刀呢 ) 师:人们商量了半天呀,可一个办法也没有想出来呀!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焦急,着急,伤心) 师:那你来焦急/着急/伤心地读一读呢! 评读:①你觉得他读得怎样 ②老师觉得他有一个地方读得很好,谁知道 好在哪儿 /那你也来~~地读读. ③你读得真有感情,老师都不禁为商量办法的人们着急了. 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这时候有人站出来了.(指名读句:就在人们······挺身而出······) 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了.他们究竟是怎样降伏恶龙的呢 大家默读课文的第4小节. 师:大尖哥和水社姐要降伏恶龙,先要去阿里山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 [出示:大尖哥和水社姐······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金剪刀.] (指名读)师:从这句话中,大家明白了什么 师:是啊,金斧头和金剪刀来之不易啊,他们路上非常艰难啊!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指名读) 我们想象一下,在路途中他们吃了什么苦 他们吃 ,住 , 要爬的山 ,累了 , 山上野兽 ,山洞 , 真是吃尽了 啊! 师:他们吃尽了千辛万苦,相信他们也很累了,但是他们休息了吗 为什么 (再次读句) 过渡句:他们一路走来,历尽了千辛万苦,可他们却不畏艰难,继续前行. [出示:回到潭边,······三天三夜.](指名读) 师:从这段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师:他们为了世界能重见光明,能为老百姓除害,完全顾不上自己了. 最终,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了恶龙,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板书) [整体出示]1,2两组,3,4两组分读. 师:你能试着把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难的勇敢壮举复述出来吗 [出示填空] 三,认识人物,了解日月潭及大尖山,水社山的来历: 1,太阳和月亮又挂回了天空,可大尖哥和水社姐又累又饿,便用 ,他们吃下龙肉后,身子就 .转眼间,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 ,永远地 . 2,恶龙被降伏了,太阳和月亮又挂回了天空,此时人间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学生交流) 师:太阳的光芒又照射了人间,植物,农作物茁壮地成长,老百姓也能够安居乐业了.过上了安定日子的人们会对大尖哥和水社姐说些什么呢 (学生发言,相机板书:英雄,为民造福) 3,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为民除害.他们真不愧是为民造福的英雄啊! 4,引读第6自然段.[出示图片] 四,复述课文. 《日月潭的传说》课后反思 邹 洁 《日月潭的传说》讲述的是关于我国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是民间故事. 从第一课时,我提问学生了解哪些民间故事,学生纷纷举手,急着谈到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就可以看出来,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很浓.所以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对民间故事的赶兴趣程度,我采取了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的方式,解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中说到,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我提问:"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此时人间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引导学生想象,失去了太阳和月亮,人间漆黑一团,人们生活极其不方便;没有了太阳和月亮,植物,农作物无法生长,人们要忍受饥饿和寒冷等,认识到失去日,月的不便,产生与人们相同的感受.同样地引导学生想象,在这份设计中,还运用了些,这就算是这节课处理得当的地方吧! 当然,这节课也有些不足的地方.上完课后,张老师的一句话立刻点醒了我.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心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时,我先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一路上吃了什么苦,然后边总结边反复地反问:"他们能停下来吗 "(不能,为了百姓,他们不能停!)而张老师建议我,在教师边总结的同时,边引导学生反复读这句话.教学这句话时,我想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这样,但张教导的方法效果更胜一筹.教学无定法,但法与法间也有相通之处. 还有"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在谈到读完这句话的感受时,学生只说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与恶龙激战的时间很长,其实这儿我也可以充分运用想象的工具,使他们加深对"激战"一词的理解. "学无止尽",虽然说我现在上课有进步了,但还应"更上一层楼"吧!例如,张老师建议我多看特教的教学实录,丁老师认为语文的教学应该再拓展开去等.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日月潭的传说 篇10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词语,理解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 2、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4、默读课文,能口头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学具准备:卡片若干,录音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的游戏。(谁摘下了苹果,就带着同学们读生字)。 2、看课件,读生字: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让学生自主的指汉字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 1、从整体入手学习:教师伴着音乐范读: 2、教师点击鼠标:出示问题: 三、读课文,看课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及时纠正读音。 3、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让学生自选读哪个自然段,然后进行评议。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说说哪个字书写起来有困难。 2、教师和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节。 2、引出下文: 张老师们知道,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到底是什么传说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1、听录音,概括课文内容。 2、指名一生说说故事的`梗概。 (将大尖哥和水社姐降服恶龙,救出太阳和月亮,让人民重新见到了光明。他们自己却化作了青山。) 3、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哪一节讲到了? (起因是恶龙把太阳和月亮吃了,第二小节描写了着一个内容。) 4、默读第3节,思考: ①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 什么?你是怎么体会的? ②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比较 a、大尖哥和水社姐要去降伏恶龙。 b、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比较哪个句子好,说说为什么? 5、默读思考:这一节讲了什么?按地点不同可分哪两层?每层的内容是什么? 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说说他们是怎样和恶龙决战的?(体会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激战三天三夜等词语。) 比较句子: a、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b、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练读这两句话。 三、学习第三段 1、轻生读第3段 2、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3、齐读这一节。 四、再读课文,由零到整的再感知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并复述课文内容。 2、看有关录象。 3、学了这篇课文,你们觉得大尖哥和水社姐是个怎样的人? 日月潭的传说 篇11第23课《日月潭的传说》作业设计目标1、正确书写本单元10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2、学习把句子写具体,表达更完整。3、通过学习民间传说《日月潭的传说》,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经典作业设计案例作业设计设计意图难易程度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 )拿到阿里山的金斧头和金剪刀,( )能将它们制服。 2、( )日月潭成了中国台湾著名的风景区,( )那里( )是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泊,( )青山环保,树木葱茏。 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建议第一课时使用) ☆☆☆下面三种问句分别属于哪种问句形式。 1、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呢?( ) 2、大尖哥河水社姐为民造福,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怎能忘记他们呢?( ) 3、谁是村子里最勇敢的人?大尖哥和水社姐。( )学生了解问句的三种形式。(建议第一课时使用) ☆☆☆了解流传在家乡的民间传说,和大家一起交流。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 日月潭的传说 篇12第一课时项 目 内 容教学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日月潭的传说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了解日月潭的传说内容。教学关键:识字,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思路:导入—学习生字—学生反馈—读课文了解原因。教 具:录音机、生字卡、图片。 教学过程教 案脚 本导入一、直接导入新课,了解日月潭。1、教师板书课题,指导读题。2、认读“潭”。3、学生借助收集的资料,口头介绍日月潭。4、出示日月潭的图片。出示日月潭的图片学习生字二、学习生字。1、教师播放录音范读,学生倾听并完成:①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②想一相隔: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2、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①指名认读,(学生之间互评),②学生互相交流这些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注意事项,③指名反馈,适当强调,“种”字有两种读音。④齐读生字,⑤指名说一说: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播放录音范读,出示生字,词语卡片。 要求学生简单地说一说内容学生反馈三、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读课文 1、大尖和水社为什么要找回太阳和月亮?2、他们是怎样找回太阳和月亮的?3、找回太阳和月亮后大尖和水社怎么样了?四、学生反馈,理清条理。1、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讲大尖和水社找回太阳和月亮的过程?2、同学们自读第1、2、9、10、11自然段,概括段落大意。第1自然段:大尖和水社过着幸福生活,第2自然段:大尖和水社找月亮的原因,第9自然段:大尖和水社守着潭,第10自然段:大尖和水社变成了山,第11自然段:人们把这个潭叫日月潭,把这两座山叫大尖山和水社山。3、板书:原因—过程—结果 (天地黑乎乎)(艰辛、危险)(变成山) 指名反馈 通过板书,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读课文了解原因五、读课文,了解原因。1、指名读第2自然段,2、读出你喜欢读的句子,3、齐读4、练习:禾苗( )下了头,小草( )。鸟儿不再( ),花儿不再( )。5、引导学生想像: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人间会发生什么变化?6、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伤心,难过)7、你们想一想:看到这一切的变化,变尖和水社心里会怎么想呢?六、齐读全文。 加深对太阳和月亮重要性的理解。 发散思维训练。 日月潭的传说 篇13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降伏了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感受大尖哥水社姐不怕牺牲,为民造福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体会他们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4、指导默读的方法,能够复述这篇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复述这个故事。 2、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体会他们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教法、学法: 1、重朗读重感悟,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情境教学,利用文中空白处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大尖哥和水社姐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的,感受人物内心,丰富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3课,引读课题:日月潭的传说。下面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 2、复习词语 教师出示两组词语:手拿砍刀、高举火把、翻山越岭、披荆斩棘 挺身而出、回到潭边、激战恶龙、为民造福 1)、出示第一组,指名2个学生读(指名读读) 2)、出示第二组,指名2个学生读(指名读读) 教师评价以你读正确了,你读得真响亮,你读得真有韵味。 3、提问:有没有发现这些词语的共同点,这两组词语都是写谁的?(大尖哥和水社姐) 过渡语: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大尖和水社姐,去感受那动人的传说吧! 二、突出重点,感受形象 (一)、教学第二段 1、师描述情景:在很久很久以前,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 (声情并貌的) 2、当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名说) 3、他们会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 (二)、教学第三段 1、谁知道什么是默读。(指名说,教师点拨:默读就是读书不出声音,边读边想,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并且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 2、默读第三段 边读边思考:当时村民们想了什么办法?可以用直线画出来。 3、根据课文交流 1)、村民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a、指名学生说说 b、根据学生交流出示:有人说:“恶龙躲在……有人说:“…… c、他们想到了这两个办法(出示问句)可是水性特别好的人好找吗?阿里山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容易得到吗? 2)、所以人们,引读——(一筹莫展)(板书:一筹莫展) 3)、指导读好句子 你能读出村民的一筹莫展吗?(练读、指名读2人、齐读) 评价:老师听出了你的心情 老师听出了你的一筹莫展,读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4、引出句子“挺身而出” 师:正当村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引读:(挺身而出),要去——引读:(降伏恶龙)。(出示文字)(板书:挺身而出) (1)、什么是“挺身而出”(面对困难勇敢地站出来)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活中有挺身而出的情景吗? 教师介绍:四川汶川大地震,有很多人都冲在了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他们面对困难毫不退缩,这就是挺身而出! (3)、此去降伏恶龙谈何容易,大尖哥,你为什么要挺身而出呢? 水社姐你为什么要去降伏恶龙呢? (4)、大尖哥你还是别去了吧,去拿金斧头太危险了——(学生接着说) 水社姐,去降伏恶龙你自己可能会死的,你还是别去了吧——(学生接着说) 大尖或水社,你还是恶龙太凶猛了,你还是别去了吧(学生接着说) 教师适时评价:真是一位为民着想的大尖哥。 从你的话里我听出了坚决。 你真勇敢。 (5)、朗读读好句子。 (三)、教学第四自然段 过渡:此去阿里山,肯定等待着他们的是重重地困难,那么他们又遇到了 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刚才的问题。(出示默读思考题) 1、交流困难 师: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呢?(指名学生交流)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文本的描述创设情境,想像大尖哥和水社姐面对重重磨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出示填空,学生练说:他们要爬————的山,饿了————,渴了————,累了---------------------------,真是————啊!) 指名2-3人 3、课文哪句话写出了这种困难? (教师板书:翻山越岭 披荆斩棘)(出示句子) 4、指导朗读 师: (困难还不够大,磨难还不够多,谁再来试试,实在有问题,教师泛读,学生齐读) 评价:你读得真好,老师听出来了他们所遇到的困难 5、对比出示句子 1)、假如把“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拿掉,同学们再读读看?感觉怎样? 出示句子: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2)、自由读读,说说原因,原句好在哪。 3)、再读原句。 6、交流激战 师:取得金斧头金剪刀经历了千辛万苦,与恶龙的激战更是危险重重。 1)、出示:“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 (板书:激战恶龙) 2)、: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指名说说) 引导学生抓住:“冒着生命危险、纵身”体会他们英勇,“激战三天三夜”等词语,体会战斗的激烈。 指导朗读,赛读,比比看谁能读出他们的英勇。 7、引读后半句。 大尖哥用金斧头——引读:(砍死了它们),水社姐用金剪刀——引读:(剪开了龙肚子),救出了——引读:(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引读:(光明) 三、表达纪念 1、(引读)师:他们战胜了恶龙,(出示填空:太阳和月亮又挂回了天空, 可大尖哥和水社姐--------------,便用-------------,他们吃下龙肉后,身子 就------------。转眼间,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永远地 -------------。(板书:化身青山) 2、太阳的光芒又照射了人间,万物物茁壮地成长,老百姓也能够安居乐业了。假如你就是过上幸福生活的村,你想对大尖哥和水社姐说些什么呢?(小采访) 提示:赞扬他们的精神,是什么使人们记住了他们的精神? 3、随机板书:舍生忘死 为民造福 师:(指着板书)正是这种舍生忘死,为民造福的精神,让我们记住了这两位大英雄!我们再来读读最后一段。 四、引导复述 师:学到这里,大家能不能来为我们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可以进行适当的改编或想象。 1、学生同桌练习说说, 2、指名一个学生到前面说说,对第一个同学要表扬鼓励,有时间再练习复述 日月潭的传说 篇14【设计初想】 《日月潭的传说》讲述的是年轻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降服了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对于这样的一篇民间传说,我们一般会用两课时来完成。那么作为第一课时,怎样才能有效落实三个维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依据课标,结合文本及学情,我想在本节课做以下几点尝试:1、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的实效性。2、利用故事资源,加强语用训练,构建生本课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随文识字,并理解部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聊故事,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初步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初步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的高贵品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听故事 1、师讲合肥的一个关于两头金牛的民间传说,生听后交流,体会传说特点。 2、谈话,播放日月潭解说视频,生欣赏后交流体会。 3、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习“潭”字(板画潭水及两山)。 板块二:读故事 (一)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自读提示: 1、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顺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书时遇到特别难懂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或向同学请教等方法解决。 (二)逐段检查读书情况,随文识字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可以联系视频或生活理解特别的词“葱茏”。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关注特别重要的词语“漆黑”,可联系生活理解,再顺势指导读写“漆”字,师范写后生描红练写。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强调多音字“降”,指名组词。引导学生关注几个重要的'(或不理解的)词语,如“一筹莫展”“聚集”、“挺身而出”、“降服”等。理解“一筹莫展”时需指导查字典(课件出示释义)。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关注几个印象特别深的词语,如“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读好词语,可查字典词典理解难懂的词语“披荆斩棘”。指导写“冒”字。 5、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评价交流。 板块三:聊故事 师过渡: 同学们能把这个故事读得这么好,真棒!其实,我们读故事,可以重点关注三个问题:这个故事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 现在呀,咱们就来聊一聊《日月潭的传说》这个故事,先聊第一个问题:故事写了什么?我们可以从故事中的人物、发生的事情等方面来思考。 1、聊故事里的人物及印象 (1)生自由汇报:大尖哥、水社姐等(相机板书) (2)引导学生联系相关语句,聊聊对人物的印象。 2、聊故事里发生的事情 (1)生自由聊聊发生的事。 (2)出示一组词语,生可以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聊聊故事的大意。 漆黑一团 一筹莫展 挺身而出 翻山越岭 披荆斩棘 千辛万苦 降服恶龙 为民造福 3、总结 【教后记】 在庐江县金牛小学执教完《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以后,我真心想为聪明可爱的孩子们点赞,也想为自己的几点尝试点赞。首先,我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很好地落实了前两项教学目标。其次,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我便大胆设计了“听故事”、“读故事”和“聊故事”三大板块,顺学而导,以生定教,从而构建了简约而不简单的生本课堂,凸显出“故事语文”的教育教学理念。最后,我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语用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有了这些尝试,学生的语用能力及语文素养自然会得到有效提升,课堂自然也是灵动、丰满而和谐的。 日月潭的传说 篇15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 2、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述得更加清楚。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 4、默读课文,能口头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传说。讲解:“传说”是指民间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论述和评价。 比如《鲁班小学艺》,就是讲木工祖师鲁班到终南山学艺的故事。接着提问: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哪一方面的传说呢?(板书:日月潭的)(领读“潭”,tan) 2、介绍日月潭。 日月潭位于台湾省中部南头县鱼池乡,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潭中有一小岛,将湖分为两半。 北面为日潭,南面为月潭,因为轮廓近似太阳和月亮而得名。周围有水社山、大尖山等环抱,树木葱茏(板书:葱茏注上拼音conglong,并另领读)是中国台湾著名的风景区,也是旅游和疗养的胜地。 二、初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日月潭的传说中两位为民除害的英雄叫什么名字?(大尖山哥和水社姐) 2、他俩为什么做了什么好事?(不为艰难,不怕牺牲,降服恶龙,拯救日月,使人们重见光明)(领读“拯”zhěng,理解“拯”,就的意思) 3、这篇课文哪一部分写的是关于日月潭的传说?(第2—5自然段) 4、想一想,说说课文各段一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及其美丽的自然景色。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传说。 第三段(第6自然段):写大尖山、水社山和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三、教学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葱茏漆黑一团水性一筹莫展纵身一跃 2、对照拼音读生字给同桌听,互相检查读音是否准确。 (学生读,并互相检查后老师抽查)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生长字的字形?(组织学生介绍,选择有创见的方法予以表扬) 3、用钢笔描红。 四、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1)这一段共3句话,第1、2两句分别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①日月潭的地理位置;②日月潭美丽的自然景色)结合课文中第一与第四幅图理解“青山环抱、树木葱茏”。 (2)教者指出第3句“说起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起引下文的作用。 (3)指名读全段。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第三题。 (读一读,在抄写,注意“起、商、危、越”等字的写法) 3、课后朗读课文两遍,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六、思考交流 可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 第二课时 一、默写词语 水性商量危险千辛万苦翻山越岭漆黑一团 二、指名朗读第一段 复习:这一段写了什么?(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过渡:课文第一段最后说“说起日月潭,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现在我们来进一步研究。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全段,思考各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 (1)读后组织讨论并小结: 第2自然段写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板书:恶龙吞吃太阳月亮漆黑一团) 第3自然段写人们商量降服恶龙的办法,大尖哥和水社姐要去降服恶龙。(板书:大尖哥水社姐) 第4自然段写大尖哥和水社姐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砍死恶龙,就出了太阳和月亮。(板书:砍死救出见到光明) 第5自然段写大尖哥和水社姐化作两座青山。 2、教者第2自然段,指出“很久很久以前”或“从前”,不写准确的时间,表明不是实指。 这是“传说”常用的开头语。启发想象“漆黑一团”的情景,交代这是事情的起因。(板书:起因) 3、默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说了哪两层意思。(第一层写人们商量办法降服恶龙,一筹莫展;第二层写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 (1)人们在一起商量解决什么问题的办法?(降服恶龙拯救日月)理解“降服”。 提问: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来代替?(制服) (2)课文是怎么写人们商量情况的?(有人说……还有人说……) (3)商量的结果怎样?用一个成语概一下。(一筹莫展)“一筹莫展”是什么意思?(筹,计策、办法;展,施展。一点办法也没有) (4)我们从什么地方看出人们“一筹莫展”呢?理解降服恶龙的两个条件:水性好;要有金斧头和金剪刀。“哪儿去找……呢”都说明没有办法) (5)是谁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哥尖和水社姐) (6)出示“大哥尖和水社姐要去降服恶龙”与“大哥尖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服恶龙”后提问: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小结:第一句是说两个人要去干什么,第二句写出了这两个人的精神状态——挺身而出(遇到为难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表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在生死关头,决定舍身降龙的大无畏精神,在意思上是有区别的] (7)指出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 4、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出示: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想一想: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想象“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的情况,指明当众发言。 小结指出:第二句具体写出了他们取金。 日月潭的传说 篇16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一、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传说是指民间流传下来的对过去事迹的记叙和评价,有的以特定历史事件为基础,有的纯粹属于幻想的产物。这篇课文就是幻想的产物。它通过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塑造了两位为民除害的英雄,说明了日月潭的由来。 课文通过讲述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终于降服恶龙,拯救了日月的故事,表现了人类面对一切邪恶势力不屈服、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全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1自然段,交代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以及它“青山环抱,树木葱茏”的美丽的自然景色,由此引出下文的一个“动人的传说”。 第2至5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传说。 第6自然段,说明大尖山、水社山及日月潭的由来,点出与两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关系。 二、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大尖哥和水社姐手拿砍刀,高举火把,来到阿里山。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大尖哥用金斧头砍死了它们,水社姐用金剪刀剪开了龙肚子,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 欣赏: 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大尖哥和水社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没有被他们不畏艰难、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这一段就描写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么克服艰难险阻杀死恶龙,救出日月、为民造福的。描写简略而又清楚,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你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想想:大尖哥和水社姐他们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怎么克服的?与恶龙激战又是怎样的情形? 三、文章表达方法——把文章写具体 《日月潭的传说》这篇课文之所以这么精彩,就在于它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大尖哥和水社姐如何克服艰难险阻、除掉恶龙写得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如: 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很显然,因为用上了丰富的词汇,每组第二个句子显得更加具体,生动,给人更多的丰富的想象空间。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