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范文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果实成熟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石榴的热爱。

  3、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了解石榴果实成熟的特点;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种水果,品尝味道。

  投影片,石榴、橘子、香蕉等水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舌头体操,读准儿化音

  鼓着劲儿  一半儿  子儿 

  2、出示词语

  嫩绿  郁郁葱葱  黄绿色

  火红  越开越密  越开越盛  活泼  小喇叭  热闹

  咧开了嘴  笑破了肚皮  急切  扒开  张望  报告  喜讯

  玛瑙  紧偎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酸溜溜  甜津津  清爽无比

  指名读,说说有什么发现。

  二、过渡

  (指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春天,石榴树———到了夏天,树上便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这些石榴花开得怎么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这些石榴花开得可真——热闹。可是我们不得不告别这些活泼、可爱的石榴花了。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引读第一、二句子。

  2、石榴的外表皮是怎样变化的?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指名回答。

  3、熟透的石榴是什么样的?看插图,说一说。

  4、看看课文是怎么写这些熟透了的石榴的,出示: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黄绿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1)指名读

  (2)你觉得这两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这里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

  (3)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是把石榴当作人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动形象、有趣活泼地描写出了石榴成熟的样子,让人不由得产生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

  (5)这些讨人喜爱的石榴娃娃会怎样向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呢?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过渡:听了石榴娃娃这么一说,真想摘一个来尝尝是什么味道!

  2、出示:一个石榴

  (1)按步骤观察:外皮、剥开皮里面的子儿

  板书:样子  颜色 

  (2)请几位学生尝尝,说说是什么味道。

  板书:味道

  3、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出示指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4、通过我们刚才的观察,你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为什么?

  5、齐读

  五、仿写

  1、过渡:我们也来学着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来写一种水果吧!

  2、指导

  剥开橘子外皮观察、品尝,仿照课文完成填空。

  出示:……,剥开(      ),只见(                              ),取下其中一个橘瓣(        ),(          )的。顿时感到(        )。

  3、提出要求

  可以仿写橘子,也可以写自己尝过的其他水果。

  4、学生练习写,教师巡视。

  5、反馈

  (1)指名读一读

  (2)师生共同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读片段的用词、用句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六、总结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之一

  秋嫣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词,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

  2、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3、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4、试仿说仿写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板书设计 :

  16、石榴

  叶 嫩绿 郁郁葱葱

  可 爱 花 火红 小喇叭

  美 果 高兴地笑

  (子) 色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味 酸溜溜 甜津津

  五、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

  学生读课题石榴

  2、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出示词语)老师来验收一下吧。

  齐读

  驰名中外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酸溜溜 甜津津

  3、课文中的短语你能读好吗?(出示短语)

  郁郁葱葱的绿叶 火红的石榴花

  笑得咧开了嘴 玛瑙般的子儿

  指名领读。

  评价:同学们生字记住了,词语又读得这么好,肯定是多读了书的结果。

  4、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枣庄,让我们一起去石榴园看看吧!

  二、精读训练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说说都看到了些什么?

  2、指名交流

  3、看到石榴树的叶子。

  板书:叶

  叶子怎么样?你是从哪读到的?

  (板书:嫩绿 郁郁葱葱)请你来读一读。齐读。

  4、看到石榴树的花。(体会石榴花的美)

  (1)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

  火红的石榴花

  石榴花开得多

  花的形状像小喇叭

  石榴花很可爱(活泼)

  (2)出示: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指名交流

  A、花颜色美:火红(板书:火红)

  *老师听出来了,你看到了火红的石榴花,你觉得火红的石榴花怎么样?

  B、花开得多、开得盛:一朵朵、密、盛、越开越……满、不久

  *谁也看到了这么多的石榴花?你能给大家来读一读吗?

  C、花开得生机勃勃(鼓足了劲儿)你能读出这股劲儿吗?

  花的形状像小喇叭(板书:小喇叭)

  (4)指导朗读,读出花开得多,开得盛。齐读。

  5、体会石榴果的可爱(在石榴园里,你还看到了什么?)

  (1)出示句子: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2)读这句句子,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字或词

  先是、逐渐、最后

  (3)划出横线: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出示图片)请你来排一排:先是 逐渐 最后 。

  (4)可不可以把这几个词语调换一下顺序?(不可以,为什么)

  你看,作者观察得多仔细,用词多准确哪。他抓住了事物的生长顺序。

  (先后出示小卡片:仔细观察、按照顺序)

  (5)指名读,读出先后的顺序

  (6)你还看到了什么?

  A、出示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B、大声地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石榴娃娃?

  (可爱)笑、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急切、扒开、张望、报告

  C、他们为什么笑啊?为什么这么高兴(开心)啊?为什么这么急啊?

  (板书:高兴地笑)

  D、作者怎么会把这些石榴娃娃写得这么可爱呀?(喜欢石榴)

  E、你看,作者喜欢这些石榴娃娃,他把石榴当成了人来写了。让我们也带着这股高兴的劲儿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7)你看,把石榴娃娃当成了人来写,写得多可爱啊,多有趣啊!

  现在,让我们把小动物也当成人来写,你也能写几句这么有趣的句子吗?

  出示句子:花丛中的小蝴蝶开心地挥舞着翅膀,招呼着同伴去参加歌舞会。

  天空中的小鸟( )。(8)再次齐读第三自然段

  6、体会石榴子的可爱、美

  (1)出示句子: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样子、色彩美(出示红白相间的子儿理解):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板书: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请你来读一读,读出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的美)

  味道美:酸溜溜、甜津津的。(板书:酸溜溜 甜津津)

  (谁也读到了这股酸溜溜、甜津津的味道,请你来读一读。)

  (3)齐读

  三、总结:

  石榴不仅叶子_(可爱)、花_、果_,里面的子儿也_,(板书:可爱 美)你看,作者抓住了石榴的可爱、美的特点,按照顺序(指卡片)把《石榴》这篇课文写得多生动啊。我们在写一样事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物事物的特点。(出示:抓住特点)

  四、石榴园参观完了,在回来的路上,老师给你们说一件有趣的事吧。

  上个星期五我去买了一只石榴准备尝尝,下班后,我去候车亭等车,看见一个小妹妹正在哭鼻子呢!原来,她的妈妈去华联里换一样东西,叫她等在这儿,可现在还没有回来,所以小妹妹急得哭起来了。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会怎么说啊?

  (小妹妹,不要哭了,这个石榴给你吃。)

  师:是啊,我也是这么说的,她马上不哭了,看了看石榴说:“这是什么东西?好吃吗?”

  这下,你觉得老师又该怎么说呢?

  (指名说说石榴的子儿:小妹妹,这个石榴可好吃了,……)

  你知道吗?那天我几乎是吹着口哨回家的,心里真是开心无比。

  你知道开心无比是什么意思?(非常开心)那课文里的“清爽无比”呢?

  F、你最喜欢哪种水果?如果当时你手里有一只( ),你会对小妹妹说些什么?

  指名说话练习(多选几名学生,说说不同的水果)

  五、同学们,今天的枣庄之行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吗?

  六、布置课外作业 

  老师今天在作业 超市里列出了以下的作业 ,请你任意选择两题完成。

  (1)配乐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下来。

  (3)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画一画,再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4)找一找你身边美的事物,试着用几句话写写它的美。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目标设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用“先……逐渐……最后……”说一段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抓住石榴花的色、形、多,指导朗读。

  2、帮助学生了解石榴成熟的过程和石榴的特点。

  教学难点:对第三自然段最后两个拟人句的理解。

  课前准备:石榴实物,石榴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认真地读了课文,做到了正确、流利,但是这样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感情,细细品味课文,就像真的到了石榴园看到了石榴树一样。

  二、理清层次

  1、这篇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

  2、板书:花、果

  三、学习第二段

  1、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石榴的花,写得很美。请你自读第二节,看看石榴花美在哪儿?用“——”画下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词。

  2、指名回答,相机指导:板书:火红(石榴花的颜色很美,像火那样红,请同学们看,这就是石榴花(实物)颜色多么鲜艳!)

  密盛(“密”是什么意思?稠密,一朵花紧挨着一朵花,“盛”是什么意思?<旺盛>石榴花又多又旺,就是越开越密,越开越盛。)

  吹(出示实物):小喇叭一吹就响,石榴花怎么吹也吹不响,为什么课文中说“石榴花正鼓着劲儿在吹呢”?(1、样子有些像;2、石榴花开得很大,花瓣盛开着,就像能吹响一样)吹一首什么歌呢?

  3、石榴花真美,它的颜色鲜艳,形状可爱,开得又密又盛,我们要通过朗读,读出它的美。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要读出重音,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

  4、点名读:相机指导,小老师范读、练读,指名读。

  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看到了美丽的石榴花。

  三、学习第三段:

  石榴花美,石榴果就更有意思了。

  1、出示投影: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齐读)

  2、默读第3节,哪一句话写出了石榴成熟的过程?请你用铅笔划下来。

  3、板书:先……逐渐……最后……

  ①作者用上了这些词写出了石榴成熟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这样写很有条理。

  ②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这个关联词也来说一句话,比如:日出时颜色的变化;春天树木叶子颜色的变化;果实从小到大的变化等等,同位互相说一说。

  4、成熟后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①这两句话写得太有意思了!作者把石榴当作什么来写?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你瞧,在作者的眼中,石榴是有生命的,像一个可爱的娃娃。石榴它不仅会笑、会动、还会说,这样写能使文章更生动。

  ②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③指名读,看他读得能让大家都喜爱上这些石榴娃娃吗?

  ④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要说出好,好在哪儿?(笑得多开心!)不太好,应该怎么读?

  ⑤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那活泼可爱的石榴娃娃,请看你的两张照片,哪一张石榴笑得咧开的嘴,哪一张笑破了肚皮?(看图)

  ⑥你们成熟了,你们是怎样扒开叶子张望,怎样向人们报告喜讯的呢?你们做做动作,说一说,同位互相表演一下,现在老师读句子,谁愿意到讲台前表演呢?(提示:“张望”是朝一个方向看吗?是只朝近处看吗?)(告诉大家什么喜讯?……)你的喜讯我听到了。

  下面请一位同学把第3小节连起来读一遍,看看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写出石榴成熟的过程的。

  五、学习第四段

  1、下面我们去摘一个石榴看一看,尝一尝吧!

  2、自读第四节,你认为哪些词写得好,请你用笔划下来。

  3、讨论交流:什么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呢?老师剥开一个石榴,你看一看就知道了,石榴子儿有红的,有白的,还亮晶晶的,这就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4、你尝尝什么味吧!(请两位同学来尝、说)你说得我们都流口水了。

  5、请大家有感情地练读第4节,看谁能读得有滋有味。

  6、读得真好,老师都流口水了。

  六、迁移练习:(出示桔子、香蕉、水蜜桃等水果)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请你选择你最喜爱的一种,欣赏它们各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尝它们独特的味道,然后按照《石榴》这一课的写作方法把它写下来。

  板书:     16、石榴

  花:火红、茂密、吹

  果:先  逐渐  最后

  教学后记:

  这篇课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石榴的生长过程(即: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来描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同时我认为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此文结构明朗,详写了石榴的花和果(就这两者而言,果更为突出。)故在教学中重点应把握这两点展开。

  第二自然段写了枝条、嫩叶和石榴花,重点写出了花。分别写了花的色:“火红”;花的多:“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花的形:“小喇叭”。写出了石榴的活泼、美丽,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石榴的美。

  第三、四自然段它的果实——石榴。主要写了它的两个方面:

  一、课文的第三节,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及它的外形。它的生长过程是:结出小石榴——天天成熟——熟透了;它的外形(随着生长过程而变化):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对熟透了的石榴描写特生动: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此段写出了石榴成熟的欢喜,同时也是作者及农民伯伯内心的喜悦!此外此段也突出了石榴所特有的特征:即成熟后易破皮!

  二、课文第四节,写石榴子粒的形态和它滋味。此段学生易于掌握。但有一词“玛瑙”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我们可以找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段另有一重要训练项目——让学生仿写。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一、说教材

  《石榴》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

  二、说学生情况《石榴》一课分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学生能初步理解生词在文中的含义;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了课文的思路,了解了课文大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说一段话(机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如:嫩绿郁郁葱葱(叶)

  火红热闹(花)

  咧嘴张望(果)

  红白相见晶莹透亮(子儿)

  虽然生字词的学习已经不再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但字词句教学是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本课时的一开始引导学生认读生词,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音,为本课时阅读课文打好基础。

  二、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一)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图片,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读出石榴生机勃勃的劲儿。

  在这一环节中,除了运用朗读、想象、适当的表演等形式,最重要的运用了多媒体,出示了一些石榴叶、石榴花的图片。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美丽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二)学习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掌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看看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习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模仿了写人的方法,也就是拟人。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用拟人的方法仿写几句话,从而达到对这一写作方法的巩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或读,或悟,或说,教师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样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渗透了“勤于观察”这一学习习惯的教育。

  (三)学习第四小节。

  1、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2、让学生品一品石榴,尝尝一下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3、(机动部分)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用这种方法说一说其他的一种水果,如桔子,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味道和气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

  以“看石榴”——“说石榴”——“尝石榴”——“读石榴”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优美、准确,初步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看图找找石榴子儿和玛瑙的相似点引导体会本体、喻体之间的联系,体会其中的比喻手法。

  机动部分旨在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经历积累、感悟实践以后尝试运用。并自然地激发学生养成学会观察的好习惯。这一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使课内学得的观察方法迁移于课外,真正做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三、总结全文,延伸教学。

  最后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渲染,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从部分回归整体,在畅谈感受中激发喜爱之情。

  四、板书设计:

  16、石榴

  叶嫩绿郁郁葱葱

  可爱花火红小喇叭

  美果高兴地笑

  (子)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味酸溜溜甜津津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吃过石榴吗?对石榴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二、自学指导:

  要求:

  1.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学生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三、自学检查。

  1.重音要读准:

  枣庄郁郁葱葱喇叭子儿玛瑙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春天叶

  夏天花

  秋天果

  四、指导精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教师教师枣庄

  ⑶“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令家乡声名远扬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⑷教师小结:家乡的石榴声名远扬,这是作者爱家乡的原因。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

  ①这一段写了那两个季节?石榴有说什么特点?

  ②作者用哪些词来写叶子,花的?

  体会"郁郁葱葱"的`意思。

  "彷佛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说明了什么?这样打比方合适吗?

  ⑵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的词语。

  2.仿写句子。

  例:石榴花彷佛是一个个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吹。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根据学校安排,于本星期四上了《石榴》这篇课文。上完课之后留下了一些遗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找了好多有关石榴的课件,但它们都不提供下载软件,后来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主题网站,所以就借来用了,如果要对这些图片进行整合,重新设计课件,究其原因是不想麻烦别人,再加上自己还缺乏一份刻苦钻研的精神,能省事的地方尽量简单一些。至于在课堂上要求同学们用“先……逐渐……最后”说句话,当时我以为同学们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肯定能说出许多话,没想到这中间用的是“逐渐”,学生在短期内要造这一个句子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这时候老师能正确引导好的`话,学生还是能造出一些句子,课后,我又去作了加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其实还是能够造出来的。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 复习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石榴》。

  2.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的家乡在哪里?那里有?

  作者生在枣庄,他为家乡有这样一片石榴园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二.精读§3

  1.你瞧,(图)这些石榴花多么鲜艳,多么惹人喜爱呀!开花便要结果了吧?谁来读读第三小节?(文)(指名读§3)

  2.这一小节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石榴果实的?(板:果实)轻声读读§3,然后学习小组一起讨论(板:颜色样子)

  3.①不动笔墨不读书。石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顺序呢?就请大家用不同的符号作上标记。(文:表示石榴颜色变化的词用画出;表现这些变化顺序的词用小圆圈圈出。)

  ②书上的记号就是你们思考的过程,学生汇报。(文: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对照自己的石榴,说说它是什么颜色。(文:先、逐渐、最后)这些词准确地写出了石榴从结果到成熟的颜色变化。

  4.石榴成熟了。(图)你看到了怎样的石榴?(用自己的话说说)

  5.成熟的石榴真可爱啊!书上又是怎么写的?(文)自己读读。作者非常喜欢石榴,把它当作人来写了,谁来读读这些句子?

  6.现在你们就是这些可爱的石榴娃娃,咧开嘴是什么样儿的?做个表情。你们可真快乐啊!你们在说些什么呀?

  7.瞧,(图)这一只只熟透的石榴红黄相间,它们在开怀大笑呢,看到这么快乐的石榴,我们也高兴起来了。就让我们高兴地读这一小节。自己练练。你们的表情告诉老师你们很快乐,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一节。

  三.精读§4

  1.长得这么惹人喜爱的石榴里面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

  2.拿出你们的石榴,把它剥开,

  ①石榴子儿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大小、排列等方面说说。)

  ②石榴子儿长得这么漂亮,看得我们真眼馋,赶快尝尝味道吧。

  对照实物,如:

  a.这些石榴子儿熟透了,通红通红的,像什么呢?见过玛瑙吗?实物演示,这就是玛瑙。

  b.这些石榴子儿还不太熟,它们像什么?透明的,就像水晶,闪闪发光。   

  c.石榴子儿一个挨着一个,靠得紧紧的,就像亲密无比的一家人

  d.越红的石榴子儿越甜。

  e.不规则的形状,有点像玉米粒。

  3.多么可爱的石榴呀,课文里又是怎么写的呢?§4(文),轻声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这小节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石榴子儿的?(板:子儿颜色味道)

  4.你觉得§4中哪些词用得特别好?用浪线划出来,并且练习读好它。(玛瑙般、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

  5.石榴不仅长得美,味道也美。我们禁不住想要赞美它了。不如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爱之情吧!试试带着赞美的语气读这一小节。自己练习,然后读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指名读。齐读。

  6.(图)结合板书:作者按石榴生长的顺序,写了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还特别认真观察了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我们看得出来,作者非常喜欢石榴,因为石榴不仅外表美,内在也美。

  四.拓展分享

  1.今天,同学们还带来了很多水果。谈话:

  ①你带了什么水果?它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大小怎样?

  ②这些水果可真诱人啊,快尝尝它的味道。谈话:你的桔子什么味道?你的香蕉呢?苹果呢?葡萄呢?

  ③你能把刚才说过的话连起来说吗?这个句子能帮助你们:

  (文:剥开的外皮,只见,轻轻咬上一口,。)

  (说说外面、里面和滋味)。第一个同学说完,请大家猜猜他说的是什么水果。

  ④一年四季有很多水果,比如:西瓜、荔枝、水蜜桃、杨梅等等。你还喜欢什么水果呢?喜欢它的什么?试试用上这个句子说一说。(指导学生从营养、方便、长相诱人,口感酥软、嫩滑等方面说。)

  2.大家说得真不错,看来写一种水果只要抓住它的外形、颜色和味道的特点,就能写好。课后大家可以练一练。

  3.接下来就让我们和老师们一起分享美味诱人的水果吧!

  4.大家很会吃,真不愧是小小美食家;但老师更希望你们是小小学问家,不仅会吃,更加会学。课后不妨找些和水果有关的文章来读读,让自己变得更有学问。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石榴(多媒体放映)

  2、课题读得这么好,不知道课文中的词语你们读熟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多媒体出示词语)

  抽出嫩绿郁郁葱葱绿黄色【评价:读得很正确,这一部分是写石榴的什么呀?叶子】

  越开越密越开越盛喇叭鼓着劲儿【这些词语时写石榴的什么呢?花】

  玛瑙紧偎 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嚼嚼酸溜溜  甜津津清爽无比【这2行是写石榴的什么呢?子儿】

  3、谁能用上面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呢?2人

  4、同学们词语读得这么好,句子也说的也很通顺,那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小作者的家乡在——(生接说),那里有——?

  5、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块去这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看一看!(多媒体放映)

  二、学习第二段。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本课作者描写了石榴的哪几个方面?一会儿和大家交流交流。【师板书:叶花果子】

  2、说的真全面。春天来了,石榴园里的石榴树怎么样了啊?(指名读)

  3、师:同学们,你们瞧春天来了,石榴树——(生接读),长出了——(生接读)。句子中有一个动词“抽”,抽是什么样的动作?这个抽字写出了石榴树的什么呢?(生长快勃勃生机生命力)

  4、到了夏天,这嫩绿的叶子就变得—郁郁葱葱,说明叶子(茂盛)而在这郁郁葱葱的叶子中,开除了一朵朵-----(多媒体示图片)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火红的)

  请你欣赏图片,再读读文字,说说开这么多够吗?(多媒体再出示几朵花)再开一些,够了吗?为什么?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5、【(多媒体出示)“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请学生读)你从哪些词语看出花多?越来越,越来越这儿一朵那儿一朵,满眼全是

  6、让我们再走得近一点去看!(师出示一朵石榴花。)你瞧它长得特别象什么?(象小喇叭花。)

  7、你把它说得真是太可爱了,作者也是这么想的,你来读读相关的句子【师出示:“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你觉得作者写的好在哪儿,为什么【正鼓着劲儿在吹呢。】还把石榴花当做人来写呢

  8、看来作者写叶,写花都抓住了石榴的特点,十分生动形象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夏天的石榴树很美,可是随着季节的变化,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书上结出了----请你们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石榴果实是怎么生长变化的?自已读书找一找

  2、石榴的外皮是怎么变化的呢?指名我们来看看石榴的小魔术多媒体出示图

  作者是运用哪些表示先后顺序的字词来描绘石榴外皮的变化的(多媒体出示)它的外皮先是逐渐变得,最后变成,(选词填空)

  你瞧作者观察的多仔细,用词多准确呀!以后我们写同类型的文章也要学会观察和用词。

  3、这事还未完全成熟的石榴,那么熟了的石榴又是?请你读一读,把你认为好的句子和大家分享

  (出示多媒体课件)[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4、为什么写的好呀?同学们,在这段话当中呀,你们觉得有趣,那都是因为作者把熟透的石榴想象成了——原来作者是把石榴当成人来写的,才写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

  5、让我们去看一看吧,瞧,石榴娃娃也对你们笑哪。看大屏幕边说:这是笑得——咧开嘴这是——笑破肚皮

  6、还有哪一句也是把石榴当作人来写的?

  小石榴,刚才你为什么要急着扒开绿黄色的叶子?

  你为什么这么着急?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呀?

  7多可爱的石榴娃娃呀,迫不及待地想让人们来品尝呢!

  四、学习第四段

  1欣赏了石榴花,看了石榴果,想不想尝一尝?不急,请你自由读第四段,一边读一边想作者眼中的石榴子儿是什么样的?认真阅读和思考的我就发子儿给你尝一尝

  2小作者剥开石榴的外皮,就开始仔细地观察,[多媒体课件出示石榴子图]【板书看】

  3石榴子儿是怎样的?

  玛瑙般:出示图片,这就是玛瑙,它和子儿什么像?你来读一读句子

  红白相间:(出示石榴子)看老师手中石榴子,这是——(颜色交流)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红白相间

  偎依;他们紧紧凑在一起就是---原来普普通通的石榴子是这么的漂亮

  4看完了石榴,我们就该开始——【板书尝】品尝石榴啦。哎呀,我想有几个小馋猫早就忍不住想吃了吧?想不想就在这尝尝石榴?请你们认真读一读写石榴子的句子,读的认真,有感情的我把子儿送他手里

  6赶紧尝一尝吧,什么味道呀?交流还有谁想尝尝。

  7我们来看看作者品尝石榴有什么感受呢?[出示图文]请大家大声地读一读。

  8作者就是这样品尝石榴的,(指板书)先仔细地看,再细细地品尝,最后还写出自己的【板书感想】,我们平时也吃过很多水果,它们都各有各的特点,今天回到家同学们也先观察一样你最喜欢的水果,再尝尝它的味道,然后仿照课后第4题写下来,好吗?

  六、指导写字:

  1、小朋友,我们来看看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佛”、“仿”。

  2佛指名读佛有两种读音fufo与拂比较选词填空

  仿换偏旁

  3、学生在书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16、石榴

  叶

  花

  果

  子看

  尝

  想

  教学目标:1、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2、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懂得作者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来写石榴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

  《石榴》是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一、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九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佛”“甚”和“甜”三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石榴生长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

  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说教法、学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很高兴认识我们三(1)班的同学。初次见面,俞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听好了,它——春天开花像喇叭,秋天结果像娃娃,果实外皮红带黄,嚼起子儿酸又甜。请你猜猜它是啥。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注意“榴”的读音。)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起他们对石榴的回忆,这样能唤起他们对教材的亲切感,提高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

  过渡:那么,课文到底写了石榴的哪些方面呢?

  (一)自读课文

  1.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找找后面的生字拼读几遍,直到会读。

  (读得快的同学把生字和长句子多读几遍。)

  2.把刚才读得不够好的句子再读一读,老师等会要检查。

  3.找到你喜欢的句子,尝试着美美地读一读。(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读书情况增减此环节。)

  在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下,老师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读书。引导学生看课后的拼音,多拼读,针对各自的情况,多读长句子难句子,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学语文。

  (二)检查生字

  1.出示生字(有拼音)。

  2.自读。

  3.齐读。

  4.开火车读。

  5.出示无拼音的生字。

  6.根据鼠标指向,快读。

  7.开火车读。

  8.齐读词语。

  读好课文的前提是读好字和词,通过一轮轮各种形式的读,努力使每个学生准确掌握每个生字的读音

  三、再读:

  过渡:同学们,现在,课文能读通顺了吧?谁坐得最端正,我找谁读。

  (你这个头炮打得响,打得好。)谁坐得像他一样端正,请他继续读下一段。

  你读得可真好,来,我们男生也来像他这样美美地读这一段。

  刚才同学们读得很好,敢不敢和老师比试比试?

  在轻松互动的交流激励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开展读书竞赛,实现正确、流利读好课文的目标。

  四、说内容:

  过渡:同学们,现在,你知道课文写了石榴的哪些方面了吗?

  1.课文先写了石榴的——?(相机板书)

  2.你最喜欢石榴的花?叶?果实的皮?还是果实的子儿呢?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铺垫。

  五、写字指导:

  过渡:同学们,还认识这些字吗?读一遍,倒过来再读读。能写好吗?

  你觉得那个字最难写,说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

  重点指导三个字:

  “佛”,教师出字谜:

  一人旁边一张弓,两箭插当中,一箭弯弯,一箭直直。

  “讯”,学生观察字的来源,说说自己的发现。

  “甜”,指导说意思。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交流中达到会写的目的。此外,追根溯源,感受中国古汉字的历史渊源。

  六、布置家庭作业:

  1.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写词语,做到工整、漂亮。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设计

  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荚散文。教学时,引导学生在熟练诵读全文的基础上,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石榴的形象(特征),领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

  教法学法:在指导学生熟练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领会作者所托之志,培养学生积累优美语句的兴趣和习惯。辅之以多媒体教学。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一边利用多媒体展示石榴的图片或实物,一边让学生说出有关石榴的诗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石榴的诗句和资料)。

  2、教师补充石榴的有关知识。(课件展示)

  石榴又名安石榴、若榴等。属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果在秋季成熟。石榴原产伊朗的扎格罗斯山?喜欢阳光和温暖的气候。我国在西汉时由张骞从西域带到中原,后传布南北各地。山东枣庄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有“天下第一榴园”和“冠天下石榴园”的美称。此外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是石榴的主要产区。石榴叶翠绿,花大而鲜艳,故各地公园和风景区也常有种植以美化环境。根据花的颜色以及重瓣或单瓣等特征又可分为若干栽培变种,如月季、石榴、白石榴、重瓣白花石榴、黄石榴、玛瑙石榴等,这些变种主要供观赏。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o 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抗日战争期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主要作品有:《女神》(诗集),《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历史剧)等o写于1942

  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

  (三)检查预习

  1.词汇积累(结合注释,明确一些词语的音或义)。

  奇崛    枯瘠    犀利    辟易    金垂    安普刺    忍俊不禁

  骨朵    柔媚    争妍斗艳    古味盎然    光嫩    潜溢

  2.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试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于写作意图,学生回答可能不够准确,教师可指出,但不必作结论)。

  (四)整体感知

  1.朗诵全文(配以轻松愉悦的古筝音乐)。

  (1)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提醒学生注意听老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情感的把握和处理)。

  (2)学生朗读2--9自然段(每人读一段),然后让其他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点评。(教师稍加评价,意在指导朗读)

  2.学生自由品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可以讨论、交流)

  在刚才的听和读的过程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石榴的什么感情?请告诉大家。

  参考答案:对石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作者按什么思路结构全文?可分几部分?试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段意。

  参考答案: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篇。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点明石榴的可爱。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具体描绘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7--9自然段):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本文抓住“最可爱”这三个字依次描写了石榴的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依次描写了石榴的“枝叶”、“花”、“骨朵”、“果实”和“子粒”。

  枝叶:(与梅、柳比较)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花:深红色;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对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比作夏季的心脏。

  骨朵:“小茄形”,“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像玛瑙琢成的花瓶。

  果实:似“破口大笑”。

  子粒:“透明光嫩的皓齿”,丰腴,有酸甜两种o

  (五)朗读、品味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1.学生自由阅读自己最喜爱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在小组内探讨、交流,说出喜爱的理由。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在班上交流。(教师可作巡回引导,让学生品味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及领会拟人、比喻等修辞的作用)

  答案不惟一,只要说明理由即可。

  例:(1)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写出了石榴充满生命力的特点)  (2)石榴树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对比手法,把石榴的枝干和叶片与梅柳的作比较,形象地刻画出石榴的独特风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3)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垒吗?它会笑你呢。(语言幽默,富有情趣,写出石榴的变化和惹人喜爱)(4)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这句使用拟人手法,把石榴作为一个有情有义,充满生命力的人米写,形象地描绘出石榴果实成熟的样子。鲜活的形象和富有动感,的表达令人印象深

  2.请你用下面的词语各造一个句子,最好使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

  柔媚    争妍斗艳    忍俊不禁

  (六)作业 

  诵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第二题,并领会作者所托之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分析了石榴的形象,初步感知了石榴的美。本节课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借石榴所托之志。

  (二)局部品味

  1.齐读第一部分。思考、讨论:第一段主要运用什么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对比写法,点出了石榴树非同寻常的品格。

  2.学生品读第二、三部分。

  (1)文中揭示了石榴什么样的内在特征?

  (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3、7自然段)

  参考答案:揭示了石榴毫不辟易阳光的直射——敢于对抗骄阳,毫不示弱的精神;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品格。

  (2)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

  参考答案:第一次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主要是从石榴花的色彩和外形的角度比喻;第二次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主要是从“热烈”、“充满活力”、不受束缚这一内在特征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品格。“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二者在这一点上相似),因而把石榴比作“夏天的,b脏’’。

  (3)作者喜欢石榴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作者喜欢石榴,不仅因为它美丽,还因为它与众不同——在夏日的炎阳下抗争,毫不示弱;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无畏精神和品格,而这精神正好与作者性格特征相契合,所以喜欢石榴。

  (三)主题探究(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讨论、交流后归纳)

  作者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了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切

  (四)学生与文本对话

  (五)小结本文写法上的特色

  提示:

  1.抓住特征,仔细描摹。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3.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六)感悟拓展

  1.对比阅读。

  牡丹的拒绝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1)在作者印象中,牡丹的性格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在文中找答案)

  参考答案:喜欢热闹,耐不住寂寞,喜欢众人的参拜和瞻仰。

  (2)文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牡丹的什么品格?

  参考答案: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牡丹的卓尔不群、不肯媚俗的高贵。

  (3)你知道关于洛阳牡丹的典故吗?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本应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传说唐朝时,女王武则天在冬天赏花,命令百花齐放,只有牡丹因为自己是花中之王没有听从,从而惹怒武氏,被逐出都城长安,流放东都洛阳,所以洛阳从此成为牡丹的故乡;第二问答案,可引导学生。

  参考“思维点拨”,学生言之成理即可肯定。

  把《牡丹的拒绝》与本课课文比较,试举例说说它们在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异同。

  提示。相同点:两文都运用拟人手法,语言生动形象。不同点:  语言较活泼,催人向上;而《牡丹的拒绝》一文的语言则较含蓄,让人沉思等。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思维点拨:牡丹象征着雍容华贵,它被人称为花中之王。作者怀着参拜和瞻仰的心情来到洛阳,满心以为牡丹也会喜欢热闹,没想到牡丹“朱唇紧闭,洁齿轻咬”,拒绝盛开。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花中之王的卓尔不群、不肯媚俗的高贵品质。作者的心情由期待变成失落,甚至还有“惊愕伴随着失落和疑虑”,这也引发了作者对牡丹为什么要拒绝的思考。

  2.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请向同学们描绘你最喜欢的一种,要求尽量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最好用上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适当抒情。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由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七)作业 

  1.“思考与练习”中的第四题。

  2.把本课中你喜爱的词语、句子摘录下来,抄进你的摘录笔记本中。

  教学探讨

  本文是文学大师郭沫若写于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的一篇名作。由于时代背景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对本文的主题思想不易理解。因此,我首先让学生熟练地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梳理篇章结构,分析石榴的外形特点;然后品味课文生动传神的语言,再以造句的形式加以拓展。后半部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段落重点品读,学生可以

  能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方面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另一方面通过用词造句、问题探究、对比阅读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朗读贯穿了教学过程 ,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朗读中,学生对课文从整体感知到重点品味,再到感悟拓展,最终完成了学习任务。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也有效激发了

  围绕教学目标 ,一方面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然后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互帮互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另一方面,教师设计子富于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和练习,有效地驾驭着学生学习的方向。这样的教学让课堂充满生气,学生也学得扎实有效。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3

  huangfengying 发表

  《石榴》一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教学中,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去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下面谈一谈自己的粗浅做法:

  一、交流引出重点

  在第一课时学生对课文已有整体认识的基础上,我问学生:“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好?”启发学生交流,最后把教学重点引到第三自然段中的两句话,即“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嫩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二、适时使用插图

  我把上述的一段文字用幻灯投到屏幕上,引导学生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练读这段话。通过图文对照,课文所描绘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里活起来,有不少学生脸上绽开了笑容。我抓住契机,用激励的语气说:“现在你们都是一个个熟透的石榴,请笑起来读,让人都喜欢上你们。”顿时,教室里书声鼎沸,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了角色。

  三、展开想象说话

  学生试读后,我问:“你就是石榴娃娃,会向人们报告什么喜讯?”我对学生不作任何提示,而是给学生一个充分想象的空间,进行说话训练,让他们先自己说,再分组互说,最后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时,有的学生说:“农民伯伯,我成熟了!你们快把我摘下来吧。你们为我们操碎了心,我们要用颗粒饱满的果实来感谢你们的辛勤培育。”总之我充分肯定学生的种种想法,并对有创见的学生大加赞扬,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

  四、美读感悟全文

  我问学生在这段话的第一句中有一个词‘高兴’,究竟是指谁高兴?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课文是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来表达作者“高兴“心情的。紧接着,我又问:”课文中只有这段话能表现作者这种心情吗?我引导学生从全文其它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在分别练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以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读9个一类生字和4个二类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读多音字“结、露、剥、间”所在词的音及文中的儿化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体会石榴的美及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3、学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体会发挥丰富的想象、采用拟人等手法可以将事物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

  4、品尝一种水果,能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体会发挥丰富的想象、采用拟人等手法可以将事物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同学们,见过石榴吗?吃过吗?看来同学们对石榴并不陌生。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石榴王国看一看,近距离地了解了解石榴,好吗?

  请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谁来读课题?(指一生读)榴,单独读二声,当它和石组成词语的时候就要读轻声。(生齐读)(出示图片)看,这就是石榴树,如果让你来写石榴的话,你认为应该写石榴的什么?【学生预设:叶、花、果、根……】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石榴的。

  【设计意图:说说自己写石榴会写什么,与课文形成比较,从而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应该怎样来写这样的文章。】

  二、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轻轻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中写了石榴的什么?(生读书)

  1、检查生字词。

  【设计意图:为读通课文扫除障碍,特别是一些多音字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2、交流:课文中写了石榴的什么?(枝  叶  花  果实)随机板书

  课文中先写了石榴的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你看作者是按照了石榴的生长顺序来写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写这类文章就要按照植物的生长顺序来写。】

  三、 精读感悟 习得言语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就按照石榴的生长顺序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石榴写具体,写生动的。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看这一段写了石榴的什么,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画一画。

  2、交流:“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抽”长得特别快,似乎我们能看见石榴的枝条在迅速地长长。“嫩绿”感受到石榴的叶子的颜色很美,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郁郁葱葱”说明叶子很多,很绿,石榴树茂盛。(欣赏图片)“火红”写出了石榴花的颜色很美。(看书中插图)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密、盛、满”从数量上写出了石榴花很多(欣赏图片)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从形状上写出了石榴花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仿佛”这是两个生字,这两个字的偏旁有什么特点?能给仿佛换个词吗?【设计意图:重视对学生词语积累的训练。】正鼓着劲地吹,试着表演一下,怎样就是鼓着劲地吹?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恰当的词语,丰富的想象,抓住花的颜色、数量、形状就能把石榴写具体、生动的方法。】

  3、指导朗读

  大家画的交流的这些词句就是把石榴写生动写具体的好词好句,我们试着填填空。(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重视对学生语言积累的训练,让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恰当的词语,生动的句子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

  如果我们读的时候把这些好词好句强调着读,想象着读,用心体会着读,就能把书读得生动,读得有滋有味。谁来读读试试?

  【设计意图: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这么美的石榴花,想不想欣赏一下图片?(课件展示)美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得真美呀,让老师感受到了石榴花开得真热闹。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就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小石榴又是怎么变化的?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相关的句子,把你认为关键的词画一画。

  2、交流:

  “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先、逐渐、最后”这三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写出了石榴成熟的变化是有一定顺序的。“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这是石榴果实颜色的变化。

  由绿到黄再到红(板书),这个顺序可以换换吗?为什么?

  作者在写石榴果实的变化时是按照一定的顺序,遵循了石榴生长的规律来写的,抓住颜色的变化,运用恰当的词语很好地写出了石榴的生长特点。小作者观察得多仔细呀。让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读吧。

  【设计意图:通过对石榴颜色变化的学习,知道写文章要实事求是,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同时学习小作者对事物的细心观察和用词的准确。】

  3、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读一读?(指生读)

  ①有的石榴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甚至”是个生词,你是怎样理解的?结合着这个句子说说(表示更进一层,程度更深,笑得咧开了嘴本来就熟大了,有的比咧开嘴更厉害,都笑破了肚皮)

  石榴娃娃急切地向人们报告着喜讯,这里的“喜讯”指的是什么?(石榴成熟的好消息)指导“讯”的写法。

  ②再来读读这两句话,看看石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是啊,把石榴当成娃娃来写,和人一样有了心情,会笑会看,运用这种方法把石榴写得多么生动有趣,多么可爱,语言多美呀,让我们不知不觉地就喜欢上了石榴,这就很自然地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拟人句的生动,语言的优美。】

  ③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石榴娃娃还可能兴奋得晃着脑袋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他们还会怎样报告喜讯呢?咱们也试着把石榴当成娃娃说说这个句子。(课件示)【设计意图:学习运用拟人句。】

  ④这么可爱的石榴娃娃,谁来读一读?(读得真生动,读出了石榴成熟的喜悦,读出了石榴娃娃的可爱)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 看到这么可爱的石榴,大家最想干什么?那我们就跟着作者来尝一尝吧。请同学们读读第四自然段,你看到了什么?品到了什么?(生读书)

  2、(师出示石榴实物)看,这是什么?(剥开外皮)你看到了什么?(玛瑙般的子儿、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设计意图:重视语言的积累,与实物相结合,学生记忆深刻。】

  3、把我们看到的、品到的一起读出来。齐读

  4、同学们,作者写石榴子儿时,先观察它的形状和颜色,再品尝它的味道,最后写自己的感受。我们在写一种水果时,也可以按照作者的这种方法来写。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写一种水果的方法。】

  四、总结全文 整体回顾

  (看板书)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石榴的生长过程,知道了作者是按照石榴的抽枝—长叶---开花---结果这样的顺序来写的。还通过作者对石榴花的颜色、数量、形状的生动描写感受到了石榴花的美,作者在写石榴果实时抓住了果皮的颜色和石榴的形态写出了石榴成熟的特点,并且知道了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能让文章更生动,语言更优美,最后我们还观察品尝了石榴子儿。同学们感到有收获吗?老师祝大家学习快乐,收获多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五、作业

  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板书:            

  石榴

  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色、量、形)(绿—黄—红)

  教材分析

  《石榴》是一篇典型的状物类文章,文章介绍了石榴的生长过程和品尝石榴的过程。本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精当的比喻和拟人流露着作者的情感,读来饶有趣味,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由于此文编排于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又是本册唯一一篇状物类文章,因此对作者表达特点的体悟,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领悟写法应该是本文学习的价值所在。

  对于刚刚由二年级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的能力应该具备,但对于文中一些多音字容易出现误读,需要进行方法上的点拨和学习实践。在内容理解方面,学生能够了解文章写了什么,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孩子能理清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但对于作者情感的体悟、写作手法的运用、观察事物的方法等等则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提升。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