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海底世界》练习设计 |
范文 | 《海底世界》练习设计(通用15篇) 《海底世界》练习设计 篇1【应知应会】 1.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2.通过第三、四自然段的学习,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参”和“量”;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重点难点例析】 理解三、四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例如,第三自然段讲海底有声音,是海底动物发出的。有五句话:一、二两句是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肯定海底是有声音的。第三句指出声音来自海底的动物。第四句讲用水中听音器能听到各种声音,并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和“嗡嗡”“啾啾”“汪汪”“打鼾”等词句,具体介绍了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的多种多样。最后一句讲有些动物,在吃东西、行进、遇到危险等不同情况下又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进一步说明海底声音的多。这段中所讲的在“宁静”中有“各种声音”,这正是海底景色奇异之处。 【课课练】 a 组 一、给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 二、查字典、填表。 三、看拼音写汉字。 bō táo shēn suō pǔ tōng ( ) ( ) ( ) wù chǎn fēng fù xī yóu xiá gǔ ( ) ( ) ( ) jīn shǔ jǐng sè qí yì ( ) ( ) ( ) 四、多音字组词。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异—— 蕴藏——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宁静—— 伸展—— 普通—— 黑暗—— 七、区别组词。 八、造句。 1.普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产丰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组 一、把加粗的词语换成另一个词语,但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 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 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 二、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多用于形容浪很大。( ) 2.偷偷地或背地里小声地说话。( ) 3.用汽笛、喇叭等发出刺耳声响进行通知的信号。( ) 4.矿藏等蓄积在某处,未显露出来或未被发掘出来。( )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也是一样的有大浪。( ) 2.五百米以下的深海里没有一点亮光。( ) 3.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 ) 4.海底没有一点声音。( ) 5.海底有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 ) 6.地球上最长的生物是一种海藻。( ) (一)把海底动物和它们的活动特点连接起来,读一读,并用小圆点圈出动词。 海参 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 梭子鱼 *肌肉伸缩爬行 贝类 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乌贼和章鱼 巴在轮船底下旅行 (二)发挥你的想象,完成填空。 海底的动物吃东西时,行进时,遇到危险时会发出各种声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图片,办一张以“海底世界“为主题的报纸。 (四)想象未来的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以《漫游未来海底世界》为题目,写一篇作文或画一幅画。 《海底世界》练习设计 篇2师: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平静。可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加上对词的理解。 生:开始练读课文。 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在他读的时候注意配音。 生:读课文。同学们做动作理解“窃窃私语”,配音理解“嗡嗡”、“啾啾”、“汪汪”、“打鼾”等词。 师:同学们对“窃窃私语”和“汪汪”理解的真好!请你听听我这是蜜蜂“嗡嗡”、小鸟“啾啾”和“打鼾”的声音吗?学三种动物的声音。 生:不像。 师:为什么? 生:蜜蜂“嗡嗡”叫的声音太重了,小鸟“啾啾”应该这样叫“啾-啾啾,啾-啾啾......” 师:说的真好!而“打鼾”的声音像什么?像不像驴叫?所以,同学们应该注意要把声音模仿得像。下面请同学们边感情朗读课文边加声音,齐读这段。 生:齐读。 师:要求学生练习背诵。 生:齐背课文。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段背熟了。 师: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作者在这里写了几种?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边读 边画出这几种动物。 生:自读课文,画出几种动物。 师:同桌配合,边读边加动作,看哪两个同学加的最像。 生:自由练读,加动作。 师:检查配合情况,请一同学读课文,一同学加动作。并指名表演好的同学到前台表演。 男女展开朗读比赛:男同学读时,女同学做动作,女同学读时,男同学做动作。 师:引背“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就是惊人!我看同学们把两部分连在一起,能不能背下来,为了保证背诵的正确性,还是请同学们认真快速地再读两遍吧。 生:自读。 师:检查背诵。 孩子的记忆速度是我没有料到的。看看下课的时间未到,我便让孩子抄写了自己喜欢的语句。 《海底世界》练习设计 篇3活动目标: 1、能大胆运用捏、压扁的方式塑造海底生物的形象 2、合作奖作品粘贴在瓶子上形成海底世界的完整作品,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式装有蓝色水的矿泉水瓶(高低不同)和塑料瓶、橡皮泥、自制样品、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展示自制作品,引导幼儿感受瓶贴画的特殊样式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海底世界去哦,想想去啊 幼:…(交流,创设情境) 师:那就要认真观察哦,看谁是最棒的 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嘛?那现在我们就要去海底世界探险咧,往这边看 ①教师出示作品:瓶子上有什么?是用什么做的? 这样把作品贴在瓶子上与我们平时直接摆放在泥工板上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发现瓶贴画是围绕瓶壁制作的,很具立体感,让人觉得鱼儿似乎真的在游动)-幼儿说居多 ②引导幼儿观察瓶贴画的构图特点 老师转动瓶子,说:仔细看看,瓶子上的鱼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发现由于鱼儿位置高低起伏的变化,使画面更富层次感) 2、师幼共同探索瓶贴画的制作方法,并鼓励幼儿大胆交流经验 师:小朋友们,探险历程即将开始喽,你在平时看到的海底世界里面还有什么呢?想不想试一试,看谁的海底世界最丰富最有趣呢? ①幼儿初步尝试进行泥贴制作,并探究泥贴的方法 师:现在请每一位小朋友都来试一试,用橡皮泥制作一条鱼贴在瓶子上,看看怎样才能牢固地贴上去(幼儿思考空间) ②讨论:你用了什么方法能牢固地贴上去? ③引导幼儿,海底世界,除了鱼还有什么?开动小脑筋的时刻到了!看谁反应最快。迁移到在瓶贴制作中,除了表现鱼还可以表现哪些海底生物呢?例如海草 3、幼儿制作瓶贴画,教师指导 ①每三人小组合作完成2到3个作品,注意整体布局 ②提醒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表现鱼的外形,要注意色彩的变化 ③提醒幼儿在瓶子的下半部分制作一些珊瑚、水草等生物丰富画面的内容 (指导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幼儿,教他们捏比较简单的鱼,或可以让一些捏的好的小朋友,在投影上演示。样品不可固定幼儿思维,尽可能给幼儿展示空间) 4、欣赏和评价 展示每一组作品,幼儿欣赏,老师用相机拍摄,可以将幼儿的作品摆放在教室(赏识教育很重要) 师:海底世界,因为小朋友的到来和参与,让这次探险变得越来越有趣生动,小朋友,开不开心! (结尾播放《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活动反思: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文,以生动、活泼、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因此我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入手,前后照应让学生抓住文章是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来写的,接着让学生去找哪些段落写了景色奇异,哪些段落又写的是物产丰富,先理清课文的主要脉络,发现课文描写了海底动物、植物、矿产,既是物产丰富又构成了海底奇异的景色。 海底世界非常奇异美丽,但学生真正见过的不多,因此我运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从互联网上找到、截取并制成了具有生动、直观的视频录象,播放海底里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瑰丽无比的珊瑚和那些见也没见过甚至是听也没听说过的形态各异的鱼儿,学生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利用视频的播放创设情境,再通过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容易被调动起来。 课文二、三自然段描写课海底的动物,海底的“各种声音”是一个谜团,学生难以想象、猜解和区分。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举出来,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声音进行了描摹。这样,海底各种动物发出的不同声音就介绍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学时,抓住这四个句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模拟一下蜜蜂“嗡嗡”、小鸟“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声音,比较他们的不同,从而想象出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奇异的声音。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了文章所描写的内容。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动物的活动,课上我通过分析语句的说明方面,让学生通过列数字的方面了解海参速度的慢和梭子鱼速度的快,了解作者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进一步体会梭子鱼的快等。 《海底世界》练习设计 篇4一、谈话导入,激趣探奇 1、回顾已学课文《赶海》,引导学生说说大海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 2、提出“你想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的吗? (过渡:让我们一起到海底遨游吧!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2课《海底世界》) 3、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划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思考: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检查初读情况。 三、赏读课文,读中体验。 (一)学习“海底景色奇异”这部分。 1、自读第2自然段,思考: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最能描写出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用“ ”画出来。找到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2、反馈交流: (1)“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体味句子 A. 理解“波涛汹涌”。 B.男女生赛读。 (2)“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体味句子 理解“窃窃私语”。 同桌表演“窃窃私语”。 C.说话训练,进一步感悟海底的“奇异”。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如果你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指导朗读。 (二)学习“海底物产丰富”这部分。 1、 参观动物馆。 A.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想想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划出。 B.自由读文,渗透学法,合作完成表格。 (1)用“——”划出描写动物不同活动特点的句子。 (2)练读句子。 (3)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4)反馈。 C.当小动物作自我介绍。 2、参观植物馆和矿物馆。 A.总结学法。 B.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 (2)这一段与第一自然段有什么关系?作用:与开头照应(首尾呼应) (3)指导朗读。 四、巩固深化 大家一起回顾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每个方面具体介绍了哪些内容? 五、拓展延伸 学了《赶海》和《海底世界》,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 六、作业布置 搜集有关海洋知识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宁静 景色奇异 海底世界 窃窃私语 动物多 物产丰富 植物多 矿物多 《海底世界》练习设计 篇5教学内容及目的: 1. 字: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注意“免、煤、异”的写法。 2. 词:结合课文理解“波涛澎湃、依然、窃窃私语”的意思。 3. 句式训练: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形容自己想象的海底世界的声音。 4. 段:能找出描写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段落。 5.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在你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 生答。 师:浩瀚无边的大海是令人向往的世界,那深不可测的海底又是什么样的?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到海底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吧! 多媒体展示“海底世界” 师:谁来说说观看海底世界的感觉? 生答。 师:海底世界如此神奇,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呢?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p115 页,听老师读一读课文,注意找出课文中的翘舌音和后鼻音,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师范读,生听读并作标记。 二、检查自学情况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自己觉得特别美的句子多读几遍。呆会儿我听听谁得最准。开始。 生自读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教师相机指导。 师:那些字词是翘舌音?那些字词是后鼻音?(指名学生说,师做标记) 师: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语每个认真的读两遍,“波涛,波涛”开始: 三、讲授新课 师:这篇课文用七个自然段写出了海底世界的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你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这句话。 生答: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能不能再简单些,用两个词语概括海底世界的特点? 生答。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边思考,找出有关的段落,每一个同学都有积极参与发表意见的权利。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答 师: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师:海底的景色奇异具体表现在哪儿呢?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读课文 教师指名回答,结合课文重点理解“波涛澎湃”,词语置换“依然”。 师指板书(澎湃:却宁静黑暗:却闪光)过渡:海面波涛澎湃,海底却依然宁静;海底一片黑暗却又有一些星光闪烁,真是奇妙无穷啊!那么除此之外,海底还有什么奇妙之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待会儿把你的发现说结大家听听。 生:我发现海底并不是得一点声音都没有,海底是有声音的。只是我们听不到。 生:海底不仅有声音,而且声音还很多。 师:海底都有哪些声音?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生: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求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师:谁能学一学? 教师随机逐个显示词语:蜜蜂——嗡嗡小鸟——啾啾小狗——汪汪人——打鼾 师:还有吗: 生:其实还有很多,但作者没有写出来。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用了一个省略号,就表示还有很多。 师:你读书真仔细,连作者用的符号就注意到了。你们还能想象其它动物还会发出些什么声音?想一想、说一说。 生:有的像小猫瞄,有的像小鸡叽叽,有的像 生:有的像……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些声音都有什么共同点?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说明的? 教师出示“窃窃私语”让学生理解。 生:“窃窃私语”意思就是说话声音很小。 生:“窃窃私语”意思就是说俏俏话。 师:理解得真好,在文中又怎样理解呢? 生:在文中的意思就是说这些动物发出的声音很小,就像人们说俏俏话一样。 生:动物是不能说话的,作者在这里是把它们当成人来写的。 生:老师,我觉得他说得不对,动物也会说话。 师:是吗,你怎么知道的?你有依据吗? 生:有。我曾在一本书上看过,其实动物也像人一样,它们也有自己持有的语言,只是人们听不懂。 生:是的,我也看过的,每种动物都有它们自己的语言,要是它们找同伴或者说遇到什么情况怎么向同伴们打招乎呢? 师:是啊,这可成问题。 生:书上也讲到了,书上说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它们发出的每种声音都表示一个意思,只是人们听不懂,它们自己是听得懂的。 生:电视上也放过的,播音员就是这么说的。科学家还在研究呢。 师:听你们这么一说,海底世界真是太奇妙了,大自然也太奇妙了。你们可真了不起,小小年纪竞知道得这么多,老师真佩服你们。那么你们能读好这些词语吗?请同学们试一试,读给同桌听。看哪些同学读得最好,读得最生动,读出味道来,读出动物们在一起说悄悄话,窃窃私语的情趣来。 生读 指名学生读 师评价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描写海底景色奇异的段落,你们喜欢吗、向往吗? 生答 师:那么我们要怎么处理这两段朗读才能表现出你们的喜爱、向往的感情呢?下面请你们用自己的方式读读这两个段落,你觉得该怎么读就怎么读,开始。 指名学生读,并说说是如何处理这两段的朗读的。 全班齐读。 师评价:你们读得真棒!今天我们对课文的学习就到这里,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生字本抄写生字词。 五、写生字 六、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思考:海底世界都有那些物产?◆ [2003-5-26] 《海底世界》练习设计 篇6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3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四 教学内容材简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科书第9课《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的文章。它以生动有趣的笔法,从光和声两方面描述海底的景象,从动物、植物、矿物等三方面介绍海底的物产,从而让人们认识到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对象简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海底世界的有关知识知道得不是很多,但求知欲强的学生对这课《海底世界》却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感情;与此同时,通过国际互联网让学生扩展延伸到课本外的一些海底生物知识并让他们自己交流、表演,并下载资料制作电子作品,扩展、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知识。既培养了语言能力,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1、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进行分析,详细情况如下: (1)知识目标: ①通过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②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③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能力目标: 通过上校园网,互联网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并通过使用相关教学软件,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从而培养他们通过internet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扩展视野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教学思路和教学软件设计 课前,教师将相关的海底资源链接到《海底世界》的主题网页中,并设置为局域网中的虚拟网站。在教学过程中,先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查找出课文中所描写四种海底动物的有关资料;再进行“角色扮演”,以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四种海底动物的身份进行汇报学习;最后,学生们自主地上网查阅、下载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海底资料,从而获得更多课文外的知识,使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扩展,提高了认知能力。这次教学的流程为: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网络搜索、协作商讨——汇报表演、解决问题——网络查阅、知识扩展。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自主探究 发现问题 1、理解第四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学生进入《海底世界》教学软件中找出该段的中心句,看看围绕 这句分别写了哪几种动物,它们是怎样活动的有关句子。(明确“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 2、当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后,质疑。 (1)学生先进入《海底世界》专题网页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初步知道课文是怎样有代表性地描写海底的四种动物。 学生自主学习后提出有关疑难问题: 1、贝类有眼睛吗? 2、为什么章鱼能喷出“墨水”? 3、梭子鱼有哪些种类? 4、乌贼、章鱼遇到强大的敌人时是用什么办法逃生的? 5、海参遇到强敌时如何脱身? 6、乌贼为什么游得这么快? 7、海参又名什么?熟食海参能治什么病? 8、什么鱼长得很像梭子鱼? 网络搜索 协作商讨 (1)让学生通过自主上网到(海洋资源--是一个虚拟的网站,各网页都是从网上下载的)查找与这几种动物有关的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学习,加深对这些动物的认识。 (2)学生表演汇报时,教师加以点拨,穿插解决知识重、难点。 学生带着对四种动物的各种疑问浏览相关站点: (1)当海参遇到敌害进攻无法脱身时,可以用分身法逃命,内脏迅速从肛门抛出。天敌看到颜色鲜艳的美味,就会舍本逐末地扑向海参的内脏。弃内脏的海参还可以活着。 (2)梭子鱼可分三种。一种是中国台湾梭干鱼,体侧有两条褐色带,尾鳍为黄色,身长40~50厘米。居住于珊瑚礁水域及内湾浅水内,喜欢群居,时速60~70公里。一种是大和梭干鱼,具有沿岸性,经常群居与于水的中、表层。 (3)乌贼被称为海中化妆师,因为它实在太爱打扮了。乌贼十分善于利用体色表达感情。它体色发生突变,多半是因为感到恐惧和激动。到繁殖季节,雌乌贼用五彩缤纷的颜色表达对异性的爱慕。它们常常在自己的躯干上涂上一道道斑纹,犹如穿上了漂亮的睡衣。 (4)多种多样的贝壳螺壳,形状奇特,色彩斑谰。其中虎斑贝、白玉贝、夜光贝、五爪螺、猪母螺、珍珠贝、贞洁螺、唐冠螺、七角贝、猪耳壳,以及可作烟灰缸的马蹄螺、渔民作用号角的大角螺等等,都是惹人喜爱的天然工艺品,用光滑油亮的海贝壳雕琢、镶嵌制成的各种画屏、器具、摆设等,具有色泽明丽自然,格调名贵雅致的特色。 学生浏览的相关网页: 1、太平洋海底世界 2、多彩的热带鱼世界 3、广州海洋馆 4、中国金鱼(;) 汇报表演 解决问题 就采用老师扮演《海洋日报》的记者和学生分组扮演的几种动物进行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我通过创设情景,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说、演、做动作、换词等方法,有机地解决课文中的难点。讲到梭子鱼这一环节时,我适当地穿插了一段有关梭子鱼的视频,让学生加深对这种动物的认识。这种学习方式寓教于乐,既启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培养了说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小组合作表演汇报的过程中,学生把在网上所搜索到的有关知识结合课本上的内容把这些海底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生动地表现出来,同时还解决了同学们所提出的疑难问题。 海参:当海参遇到敌害进攻无法脱身时,可以用分身法逃命,内脏迅速从肛门抛出。天敌看到颜色鲜艳的美味,就会舍本逐末地扑向海参的内脏。弃内脏的海参还可以活着。 梭子鱼:梭子鱼有一个长长的流线型身体。两只宽大的背鳍和叉型的尾巴可给梭子鱼提供足够的前进动力。喜欢集群,经常能看到很大的鱼群。身长40-50厘米。 乌贼、章鱼: 在海洋生物中, 乌贼的游泳速度最快。它是靠肚皮上的漏斗管喷水的反作用力飞速前进,能跳出水面高达7米到10米。乌贼肚子里藏有墨汁,这在动物界是罕见的。墨囊在乌贼的肚子里,囊内有墨腺,能分泌浓厚的墨汁,而且喷出后能迅速补充。当乌贼和强敌突然相遇时,它就利用这种特殊的防御武器使自己转危为安。 贝类:珍珠贝的外形呈卵圆形或圆盘形,有轮脊,靠近边缘的轮脊上有鳞片。铰合部较长,两端都有小齿,两壳的中央面一般呈现浅褐色或者灰色,有浓密的红褐色放射纹;内面有珠母光泽。 当小组表演汇报后,还以小组协作形式即席解答同学的质疑。 网络查阅 知识扩展 课文知识学完后,学生自主上网搜索自己最感兴趣的海底生物。 1、 生上网查找资料、师实时监控。 2、 生交流上网查阅的资料。(指名汇报,全体发送) 3、学生从网上下载资料制作一张以海底世界为主题的电子报刊。 学生浏览的相关网页: 1、太平洋海底世界 2、多彩的热带鱼世界 3、广州海洋馆 4、中国金鱼(;) 3、教学结构流程设计 4、媒体的选择应用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使用时间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媒体使用方式 知识 理解 多媒体 动物所发出的声音 3'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听、看 知识 理解 网络 了解海参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以及海底植物、矿物的活动情况和生活习性。 15' 提供资源 查看、摹仿 能力 理解、分析、应用 网络 了解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的特点。 10' 创设情景,提供观察资源。 查看、讨论 情感 理解、分析、综合 网络 多媒体 知道更多的海底生物特点。 15' 提供资源,知识扩展。 查阅、交流、下载 《海底世界》练习设计 篇7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一、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海底方面的资料,可以是图片、文字,或是一个小故事、传说以及人类对海底世界的探索情况等。提醒学生可以到网上查、到图书馆找资料、回家咨询长辈、到书店找、同学互相参商等等。 2、选择海洋世界里的任意一种情景,同学们自愿组成小组进行不同角色扮演,每个同学都要要求以“话剧小片段”的形式自编自演,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共同来选择安排角色,共同协商台词与动作,共同制作表演所需道具及化妆品等。最后各个小组长共同组织表演顺序。 3、家长为学生作指导和参与,教师也要参与指导,注意环境保护方面思想教育引导。 二、教学活动过程: 1、学生进行表演,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摄像; 2、教师进行总结,表扬表演过程中的闪光点,使学生进一步受到教育的同时,把兴趣带到下一步对海底世界的描绘中; 3、利用多媒体播放摘自《动物世界》中海底世界的片增强直观感受。 4、用其它视觉手段来表现海底世界的,美丽,神秘,或者将海底生物人物化,或者画自己想象的海底世界; 5、墙上展示学生作品,教师拍照存档。 三、效果分析: 1、通过资料查找,使学生积极参与对海底世界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主动学习的方法。 2、在编排组织表演的过程中,同学们群策群力,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使学生体验了成功地做好一件事的过程和乐趣。 结果同学们有扮演大鲸鱼的、和各种其它的鱼的、有扮演可爱的海豚、小海马、大乌贼、美丽的海星等等,也有扮演传说中的虞美人、龙王,有扮演一棵海草、一株美丽的珊瑚、以 海洋探险家、海底地质勘探工作者等,虽然表演时间不长,却使同学们有了;不同寻常的经历。 3、通过表演和海底世界录相的欣赏,学生思维已被充分打开,所以进行制作和绘画时,思维活跃,作品的形象与色彩都很丰富。 4、运用摄象与摄影既是对学生资料的保存,有可使教师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激发对以后活动的兴趣。 《海底世界》练习设计 篇8[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3、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进行精彩地介绍。理解第三、四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翻阅课外书,上网查阅资料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在家里组织“小小海洋交流会”或直接去参观海洋馆亲身感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大海吗?去过海族馆吗?没去过也不用遗憾,今天就和方老师的特派潜水员一起去大海深处看一看。(出示潜水员照片)和她打个招呼吧。 一、自读全文,找出中心句。齐读。(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二、潜水员还在准备,我们先自己看一看第二自然段,小声自读,看看体会到什么。 生读完后回答,体会到什么说什么。 1、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所体会到的海浪。 生用不同的词来形容海浪。 师:海浪这么大,海底受不受影响呢?从哪个句子当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回答。 出示这句话,生齐读。 师:看大屏幕上要求做换词练习。“依然”可以换成哪些词? 生做近义词练习。 2、海浪那么大,海底怎么没动静呢?指名回答。(在书上第二自然段当中找) 所回答这句话和大屏幕上这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 出示要求,请学生用因果关联词将两句话连起来。齐读。 3、潜水员已经发出信息,他已逐渐潜入深海,让我们来看实况转播。 师出示潜水员潜水画面,生观看。 请在书上找出描写潜水员所看到的这一场景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指名读。齐读。 三、师:海底这么宁静的地方,真的是连一点声音都没有吗?让我们看看潜水员用水中听音器都听到了什么。出示画面。 1、真是有趣,书上第三自然段描写的就是我们刚才所听到的声音。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指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可带领全组读、选择搭档读、配合动作读、挑战读等)读 师: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评价一下。 生互相评价。齐读。 2、这些有趣的声音让我们浮想联翩。我们好象听到了哪些小动物的声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出示大屏幕比较句子。生回答比较得出的答案。 3、这样写的确是生动具体有趣。可是海底一定不止这些声音,想象一下还有什么声音,用这样的方法来说说看。 出示填空题:有的像一样,有的像一样,有的像一样。 生发挥想象寻找声音及象声词,指名回答。 四、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这么多有趣的声音我都有些急不可待了,想早点见到这些可爱的动物。请你自读第四自然段,通过作者的描写你见到了哪些动物? 2、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选读自己喜欢的动物。读后学生自己评价。 3、真正的海底世界里的动物比书上所介绍的还要多,将在预习中所积累的海底动物的知识在小组中交流,介绍详细的小朋友可被选中做加盟海族馆的动物代言人,上台介绍。(师出示“欢迎加盟海族馆”配乐背景图) 生小组交流所积累的有趣的海底生物知识,并主动上台介绍。让同学们评价这种动物是否喜欢,能否进驻海洋馆。 4、这些海洋动物只不过是丰富的海洋物产中的一部分,海洋中还有哪些丰富的物产? 生回答并齐读五六自然段。 5、出示配乐海底植物图片,生欣赏。指名读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段。 6、再看看潜水员所记录下的海底蕴藏的丰富矿产。出示“海底矿产”幻灯片,生齐读。 总结:奇异的景色,丰富的矿产,让老师激动不已,真想亲自潜入水中看一看。希望你们学好知识,长大能够探索到更多的海底奥秘。 《海底世界》练习设计 篇9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九义教材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海底世界》。课文有生动准确的文字描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海底世界的神奇图画,把同学带入了一个有着奇妙景色、神秘声音、丰富物产的世界中。 同学情况分析:三年级的同学具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阅读的能力,对各种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在网络世界中寻找更丰富的知识,开拓视野。 教学重点:在本篇课文中,理清文章的脉络,能根据文章大意给文章分段仍是这课的重点。而使同学能更好地理清文章了脉络,就要真正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因此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对海底奇异景色的词句描写中,引导同学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解。 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同学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知识与基天性力。根据以上对教材与同学情况的分析,我把本课的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新词,理解文章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处置信息,了解更多关于海底世界的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收集更多关于海底世界的资料与图片,激了同学发生进一步了解神秘的海洋,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教学方法 教法: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是同学搜集处置信息,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而网络教学也为阅读课堂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在整个教学教学过程中,同学是学习的主体,是探索者;而教师则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同学在网络的海洋中汲取知识,教师是同学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也是同学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为了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同学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与他们自身的潜能,我还利用多媒的交互性,根据不同同学的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与学习测试,使同学能在自主、宽松的同学环境中获取新的知识。 学法:多媒体的交互性为不同特征的同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学可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目标与方法。而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与知识库,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能随时就遇到的问题上网查找资料,去了解神秘的海底世界。 教学过程: 一、运用信息技术为课程学习作准备,同学自我激发起学习兴趣。 在课堂预习中,我让同学通过网络,以“我认为海底世界是 “为题,在因特网中查找有关资料与图片,在开课初让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使同学对海底世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激发起他们继续进行学习与探索的欲望。 二、同学通过课件,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利用网上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同学的自主性与动手能力得到了充沛的体现。 三、协作交流。同学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就遇到的问题在网上进行查找,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的交互性把遇到的问题进行发布,与老师、同学一起进行研讨。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同学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效果展示。同学在学习结束后,把自身收集到的资料与图片进行一次小组展示。教师挑选优秀的例子,让同学做一名讲解员,为同学向大家展示更多的有关海底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同学的动手能力、收集处置信息的能力、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海底的资料与图片。 二、明确目标。 运用多媒体课件,同学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目标,运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三、交流合作。 与教师、同学一起交流在学习中获取的知识,遇到的问题。 四、效果展示。 向同学展示收集到的海底世界的资料。 《海底世界》练习设计 篇10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能正确读写带生字的词语。 2、探究课文内容,深入了解海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激发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4、培养自读自悟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海底美景。 2、激趣,提出初读任务。 水中的鱼儿正向我们招手呢!想到海底去看看吗? 待会儿,我们一起去海底考察一番,不过得先过读文关。谁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谁就有机会和老师一起去海底考察。 二、初读课文。 三、提出考察任务。 既然的考察,就要有一定的目的。老师做了一个考察表,写上了大家最想探索的东西。待会儿,大家边考察边填考察表。 四、生入文“考察”,填写考察表。 就让我们穿上潜水服,下海去考察吧。预备,跳! 我们的考察开始了。翻开课本115面,拿起笔来,一边读,一边在文中的海底世界里用心去发现。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发现一个迹象就标上一个序号,然后用简练的语言填在表里。 (师巡视、指导填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者以科学探究为主线设计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以“假想考察”为切入口,出示考察表,让学生带着考察任务学习课文,在悉心探究中发现海底的秘密,完成考察表“考察发现”一栏的填写。第二课时再交流分享考察成果,探究、品读文本。这一设计打破了传统教学中逐段分析讲解的枯燥学习方式,让学生置身于科学探究中,以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亲历学习过程,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让他们充分领略了探究学习的乐趣。] 五、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第二课时 一、明确学习任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作为考察队员一起到文中的海底世界去考察,考察过程中大家把很多有趣的发现都填在考察表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分享考察所得。等会儿,你们可以把自己的考察发现自豪地告诉大家。 二、简单交流考察发现 一次愉快的海底之旅结束了,相信海底的景色一定让你无法忘怀。在海底,你发现了哪些以前所不知道的、或从没见过或听过的东西? 三、深入探究、品读。 哪些发现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是你觉得最奇异、最美丽,或者是最有趣的?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教学。以下只是教学预设,为“生成”而谋划的“预设”。在实际教学中,要在“生成”中不断调整“预设”,把师生、生生的互动引向纵深,让师生、生生之间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1、感受海底光点闪烁之美 指导朗读 放映发光鱼的录像,再指导朗读。 2、感受海底声音奇异。 ⑴“窃窃私语”是在干什么?能做给老师看看吗? ⑵欣赏海底动物的声音。 (播放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注意音量要调小) 生听后交流听到什么声音。 ⑶想再听一遍吗?嘘- ⑷指导朗读。生试读。指名读、范读、分组读。 ⑸海底不同的动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师领读) ⑹让我们一起奏响这海底美妙的乐章。看课文第三段,老师来领读,你们接着读。 3、感受海底动物活动方法的有趣,学习写法。 ⑴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作者特别选取了哪几种动物介绍它们的活动方法? (课件逐个出示海参、梭子鱼、章鱼、乌贼、贝类图) ⑵提出介绍要求:不能看书,介绍的时候可以用书上的语言,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话,最好能配上动作介绍。 ⑶生选择一种海底动物作准备。 ⑷指名介绍。 ⑸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写具体的。 比较句子:⑴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前进速度很慢。 ⑵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介绍哪种海底动物活动方法时作者也用上了列数字说明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文中还有类似的列数字说明的例子吗?谁来说说这两个句子中数字说明的好处? [文章一旦成了课文,它就有两重意义:一、内容意义,二、形式意义。阅读教学不但要“披文得意”,而且要“披文得文”。《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是一篇很典型的又充满趣味性的知识性的课文,学生学完课文,应该对海底世界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海底有什么,知道海底是什么样的,这是“得意”;还应学习作者是怎样介绍海底世界,怎样把海底动物活动方法写具体的,这是“得文”。这篇课文作者多处运用列数字说明的方法,我们要充分发挥文本重要‘言语范型’和基本‘例子’的作用,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接触言语,学习写作方法。] ⑹指导朗读,合作朗读。 ⑺师:海底动物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为什么? 四、抒发感想,总结延伸。 1、小结考察发现。 2、我们不禁要感叹:海底真是个___的世界! 作者也发出这样的感叹。(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指导朗读。 3、是啊,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不仅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被誉为“人类在地球上的最后边疆”。请大家看这一组数据。 同学们在课前否也搜集到了有关海洋资源的材料?(交流材料) 4、面对这样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你在想些什么?想对大海说些什么,还是想和人们说点什么,或者想说说自己的愿望? 5、通过这次考察,大家有很大的收获,肯定也有不少的疑惑,对海底世界,你还有什么想了解,却还未了解的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鼓励语言的积累,激发探索的热情。 关于大海,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有一些问题我们课后可以从书上,或者网上寻找答案。老师这儿给大家推荐几篇文章。但更多的海底之迷还有待于同学们长大后去研究,去揭开。我期待着大家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用发展的眼光看,“无疑使人满足,进而止步;有疑使人处于动力失衡状态,进而引发新的学习动机。”本课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安排学生质疑,然后向学生介绍有关文章,提出老师的期望,激发学生探索热情,使本课教学的终点成了学生学习的新起点。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外的知识是无限的。课堂教学不应使学生满足、裹足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而应引发学生新的学习冲动和探索的热情。] 《海底世界》练习设计 篇1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造句。 3.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能分别找出两段的中心句,并能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学习了解海底世界。并能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图片、相关海洋的资料、词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1.谈话。 师:同学们,每当看到电视上放映着优美风景的时候,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生回答。(尽可能多的让举手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师:那你能说说你最想去什么地方?你为什么想去那个地方? 生回答。(注意学生回答时的完整性)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老师也想说说我的想法。愿意给老师一个机会吗? 我最想去海边,看看海边的美丽风光,漫步在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不过我最想到海底去看一看,看看海底世界是不是和我们地面上一样,有花、有草、有动物,你们想知道吗? 2.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师板书,生书空。 (2)齐读课题。(注意世的发音)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提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生字表、字典、问老师同学等方法弄懂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A.学生自由读。 B.汇报读。纠正读的过程中出现的不正确的读音。 C.小老师教读。容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 D.开火车读。采用比赛的形式,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过渡:同学们读的可真棒,不过这些生字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想打赢它们吗? (2)出示词语。 A.自由读。 B.指名读。(找一些平时不太举手的学生,读后给予适当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C.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们找出来吧! 齐读词语。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从正确、流利这两个方面去指导。对一些难句子,长句子教师要重点的指导。 在学生读后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评议。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设疑。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 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一说? 2.自由读课文。 3.请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课文的第六自然段回答) 4.那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物产又有怎样的丰富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海洋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进入情境。 1.复习上节课内容。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海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呀? 生回答。 师:那你们一定很想知道景色奇异在哪儿,物产又有多丰富吧!想去海底看看吗?那就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和老师一起去海底游览一翻。 准备好了吗? 2.导入。 师:现在我们已经一起登上了远航号航船。船在蓝天下开始航行了。我们站在甲板上,海风吹起了我们的头发,远处的海面上偶尔有小鱼跳出水面,海鸟在飞翔,真美呀!嘿,别忙着看美景了。快穿上潜水衣吧,海底那个未知的世界在等着我们呢!准备好了吗?好,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师:请同学们自由的在课文的海洋中去阅读,找出最吸引你的地方,然后一起和同学们来分享你的收获吧!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在海底世界发现了什么呢?把你感兴趣的地方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好吗? (1)指名读。 做适当的评价。 (2.)表演,模仿动物的声音。 师:把我们的教室当做海底世界,谁愿意做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分角色表演。(教室里非常安静,几个同学轻声的模仿声音) 师:听,他们模仿的多好呀,就像真的海底世界一样。我想同学们一定也能从读中让别人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声音。 (3.)指导朗读。 练读。 指名读。 过渡:想认识海底世界的`动物吗? 2.精读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这段写了什么?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中心句。 介绍了哪些动物的特点? (2)指导朗读。注意读出动物的特点。如:梭子鱼行动的快,乌贼和章鱼的慢,等等。 (3)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 师:这么多的小动物中,一定有你喜欢的吧!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介绍给大家。既然喜欢就要介绍好,让大家一起来喜欢它! 生自由练习。 指名介绍。注意介绍出动物的活动特点。 在学生介绍后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从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 (4)表演读。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的多好呀!我想你们读起来一定也很棒。今天我们用一种特殊的形式来读。就是:朱老师起个头。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读到你特别喜欢的小动物的时候就大声的读出你读它的喜爱,还可以做动物。 齐读。 3.精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认识了那些可爱的小动物,海底世界还有形态各异的植物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1)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思考:写了哪些植物,有什么特点? (3)指导朗读。 4.精读第五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海底世界还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有哪些资源呢?听老师来读一下第五自然段,请同学们把海底世界的资源用笔画下来。 (1)师朗读课文。 (2)学生回答。 (3)资料交流: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海底有哪些能源吗?它们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帮助吗? (4)指名说。 (5)小结:海底的资源不可计数,人类现在已经在开发海底的资源了。这些资源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5.精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慨?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自由说。 师: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呢? (1)自由读。 (2)指导读。读出自豪的语气。 (3)齐读。 三.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几种小动物、几种植物和矿产资源。其实海底世界生物的种类还有很多很多,有的资源被发现了,却因为技术跟不上而不能合理的应用,更可惜的是还有更多的资源没被发现呢。 你们想探索海底世界吗?希望将来的海底世界能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四.课外延伸。 1.画一副《海底世界》图,并配以适当的文字说明。 2.课后收集海洋的资料,在班级开一个《我了解的海底世界》主题队会。 3.习作:《未来的海底世界》。 板书设计: 24.海底世界 声音:各种各样 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植物:形态各异 矿物:丰富 《海底世界》练习设计 篇12—— (分类计数) 设计意图: 中班孩子年龄较小,平时爱将自己的东西堆乱放,有时找一样东西需要很长时间,为了纠正孩子的这些毛病,培养幼儿归纳、计数、记录的能力和操作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海底世界(分类计数)这一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按照物品的种类进行分类,用数字、符号记录分类结果。 2.复习巩固对5以内数的认识。 3.培养幼儿操作兴趣,能用语言表达操作情况,促进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学习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记录海底动物的数量。 活动难点:正确计数分类结果,并用标记方法记录分类计数结果。 活动准备:海底世界背景图2张、9张统计表、小海螺图片、8组幼儿操作材料、1~5的数字卡片。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观察法、分类操作法。 活动过程: 一、律动游戏,复习5以内的数。 1.师幼互动游戏《一只小鸡》。 2.提出:律动里出现了那几个数字? 3.出示数字宝宝,幼儿根据数字做拍手游戏。 二、创设情境“海底探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今天呀,老师要带小朋友去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那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地方吗? 2.出示“海底世界”背景图,请幼儿观察。 提出问题:猜一猜,我们这是到了那里?(幼儿:水里、河里、海里……) 3.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这里就是传说中的“海底世界”,你们知道在海底生活着那些生物吗?(幼儿:小鱼、鲨鱼、海龟、海马、章鱼……)是呀!海底有许多我们认识还有不认识的生物。咦,他们这会儿都到哪里去了呢? 三、感知动物数量,学习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记录动物的数量。 1.教师将章鱼、水母和小鱼的图片一一贴到“海底世界”的背景图上。 2.提出问题:谁能看出在海底一共有几种不同的动物,它们分别是什么?(幼儿:有三种:章鱼、水母、小鱼。) 3.引入:今天呀,海底将要举行一场运动会,想请队员最多的一组动物当裁判,到底哪一组的队员最多呢,还得请小朋友来帮帮忙,小朋友们愿意吗?让我们热烈欢迎第一支代表队—章鱼代表队。 4.请小朋友数数看,章鱼代表队一共有几名队员?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幼儿找出数字“3”并贴在章鱼图片的下方。 5.教师启发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感知记录水母和小鱼的数量。 四、了解分类计数的意义。 师:小朋友刚才为每一个代表队进行了数量统计,这个计数方法就叫分类计数,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哪支代表队可以当裁判,为什么?(小鱼代表队,他们的数量最多,是5条。)小朋友真能干,帮他们选出了裁判,为了表示感谢,他们决定将小海螺当礼物送给你们,想要几个就伸出几根手指吧。 五、实践运用。 1.情景拓展。 引入:海底动物为了表示感谢,还特意给我们中一班的小朋友送来了邀请函,请中一班的小朋友去观看他们的比赛,谁想来报名参加? 提出:老师想把上来的这些幼儿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呢?谁帮老师出出主意? 孩子们各自表述自己的想法。 那么,什么方法能最快的将他们分成两组呢?(男孩子、女孩子)那我们就动起来吧。(抽幼儿上前分一分。)小朋友们分得真迅速,那小男生、小女生各有多少? 2.幼儿操作,巩固分类计数。 将幼儿分成8组,给每组幼儿分发操作材料,要求每组幼儿分工合作完成。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辅导。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计数,就是先将不同的种类的物品分类后再统计其数量,这种方法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到。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旨在引导幼儿学习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记录海底动物的数量;能正确计数分类结果,并用标记方法记录分类计数结果。整个活动分为三部分。第一个环节:律动游戏,复习5以内的数,为分类计数打好基础。第二个环节:创设情境“海底探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感知动物数量,学习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记录动物的数量;了解分类计数的意义。第三个环节:实践运用,通过情景拓展让幼儿上前将前面来的幼儿分成两组,并统计其数量;幼儿分组合作操作,借助老师的提示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类计数,从而巩固所学知识。上完这节课后,我感觉不是很理想,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1.活动时间过长,究其原因是在第一个环节中复习巩固5以内的数耗时太长,以至于幼儿后来的分类计数操作练习,教师的个别辅导没能跟到位,没有对幼儿的操作效果进行评价,以至于草草结束,幼儿的动手能力没能很好的得以展示。今后在教案设计和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好时间上的搭配。2.在教学分类计数这一环节中,数量统计的方法过于单一,只是引导幼儿用数字统计物体的数量,但是写数对于中班幼儿有一定的困难,这一技能要求有些高;课后我想如果让幼儿用画圆点、画圈的方式、找数字宝宝进行粘贴或让幼儿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数量统计,这样也许效果要好,还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幼儿。 《海底世界》练习设计 篇13在《海底世界》这篇课文中,我尝试以建构主义理论做指导,以多媒体网络做认知工具,运用“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协作会话——建构应用——反馈评价”新模式组织教学,激发学生自能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能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能学习能力,达到情感、认知领域的目标,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 明确目标 “明确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确定学习目标的方法,能准确把握知识点,明确知道通过学习要树立什么观点,掌握什么知识,达到什么要求,完成什么任务,提高什么能力(包括自能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有的放矢地学习。 《海底世界》是篇知识性课文,它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课文采用“总——分——总”的方法构篇,课文开头提出问题,中间部分具体地描述了海底的景象,结尾呼应开头,作总结性的回答。根据教材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设问句,学会分析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了解段落中句与句的联系。 2、领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述海底世界,并获得有关海底的知识,产生探索大海奥秘的热情。 3、懂得抓住结尾认识事物主要特点的阅读知识性的一般方法。 4、懂得通过几个方面说明一个事物及选用典型事例的方法。 5、学习根据需要有详有略地阅读资料的方法。 二、创设情景 “创设情景”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为学生创建有利于自主学习、意义建构的情景,不仅要实现以景激情形成学习动机,更要实现以景促学,使学习能和现实基本一致或相累似的情景中发生,更好实现意义建构。 海底世界对学生来说,既神秘又陌生,因此我采用播放录象创设情景的方法,让学生看到那色彩鲜艳的海藻,形状各异的珊瑚,在深海里闪烁发光的深海鱼……还采用加大对比度,降低光度、音量的操作方法,使画面逐渐变暗变黑,音量逐渐从有到无,让学生具体感知海底一片宁静和海底一片黑暗又有光点闪烁其间的奇异景象,学生此时仿佛置身于奇妙的海底世界。再播放模拟的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让学生戴上水中听音器的耳机听一听,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引导学生了解句子间的关系。并播放有关海参、乌贼、贝类等的活动方法的录象,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各有各自的活动方式。 三、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让学生利用网络及各种媒体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个体的学习探索。它是模式中的核心环节,为了避免包办操机,不停口授,让学生有足够的自学机会、时间空间,自由自在地在各种媒体提供的资源海洋中畅游。 我根据课文结构特点,联系已学过的课文《丰富的西沙群岛》,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结尾的两个概括性词语“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明确课文所要说明的重点。《海底世界》介绍了还大有植物、动物、矿物的内容,我简单告诉大家如何搜索资料,并介绍了常用的搜索网站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组合搜索。有的搜索到了介绍海底动物的视频,有的搜索到了介绍海参蠕动的视频,还有的观看介绍各种海底动物的资料。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时而专心细看,时而小声议论,打破了座位界限,各种感官齐用,无约束、无压力地自主探索。随心所欲地涉猎达到忘我的境界。做为教师的我可以通过对话系统接听个别同学的体温,作出个别辅导。 这个探索过程是一个真正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处于学习的核心位置,有助于学生获取学习信息,而且有效提高运用多媒体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 协作会话 “协作会话”既有自主学习、建构应用时必要的师生间、学生间的沟通,也有小组形式的讨论,还有班级形式的汇报发言,它使同学们自我探索的成果为学习群体所享用。 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海底的冷灯》汇报海底的光点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它们是怎么发光的,有的通过查找资料《人类的秘密仓库》回答海底有哪些动物,除了动物还有哪些有生命的物体。还有的通过自学填写动物活动方法的表格,而教师只用通过终端机抽取学生的表格当场评议。 五、 建构应用 “建构应用”是让学生对目前所学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深刻的理解,并运用其解决问题,它是关键的环节,体现在教师通过组织自主探索基础上的汇报和应用。 在《海底世界》中,我用说话训练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课文内容: 1、海底真是一个( )的世界。 2、海底景色奇异,( )。 3、海底物产丰富,( )。 六、反馈评价 “反馈评价”可以及时反馈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况,解决问题能力,自能学习的效果,还可以把个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呈现在全体学生面前,通过讨论评析共同提高。 在《海底世界》中,在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海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后,我请同学们进行创造性复述,有三种方式供学生选择:(三种方式由易到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加以选择)。 1、 你从海底考察回来: 总说: 分说: 总说: 2、 两个人在海底报告海底的一种景象。 3、 简要地说明海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新模式不是机械的六步,它是六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这六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才能获得自能学习的最佳效果。“明确目标”始于课前,而且贯穿始终,才能更好达标。“创设情景”包括自主学习、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个环节情景的创设。“协作会话”贯穿其他几个环节,而“自主学习”是运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发现真知、获取知识的过程,贯穿学习的始终。反过来,“意义建构”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反馈评价”也贯穿于“意义建构 ”等环节中,所以这六个环节是各有侧重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的有机整体。 新模式创设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带动整个学习过程,而不是以教师的分析、讲授带动教学全过程。教师无需喋喋不休、不厌其烦地传授知识,而代之以学生的发现问题、操机学习、主动探索、意义建构。 《海底世界》练习设计 篇14教学目的要求: 1《海底世界》 学会本课16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读写课后第4题中的词语,并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2.会读课后第3题中的句子,并能把带点的词语换成同义词或近义词,使句意不变。 3.能分析课文第3自然段,弄清句意和句与句的联系。 4.能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5.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探索海洋秘密的兴趣。 6.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7.初步认识先总述后分述再概括的构段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海底景色奇异和海底物产丰富的有关段落(重点)。 2.课后第2题(难点)。 教学用具: 1.有关海底世界的录像片或幻灯片或图片。 2.用小黑板或大张纸出示本课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1至3结构段。 1.指名读第1段,问:课文先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大海深处是怎么样的?) 2.齐读课文第4段,问:课文结尾是怎样回答上边这个问题的?(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二、带着问题,讲读课文第2段。 1.提问题: (1)海底有风浪吗?有光吗?有声音吗? (2)课文第3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2.指名读课文第3段,讨论回答问题(1)。 板书:海底宁静 黑暗 有光点) 3.带着问题(2)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讨论回答问题。(这一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用设问句肯定回答海底有声音。第二句讲海底有什么声音各种动物的窃窃私语声。第三句具体讲窃窃私语的是什么声音,并说明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这三句话是按问答关系连起来的:先问后概括答再具体答。)(板书:有声动物在窃窃私语) 三、带着问题,讲读课文第3段。 1.提问题:(1)海底的动物,课文着重讲了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活动的?(2)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矿物? 2.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第3段,讨论回答问题。 (板书:动物多 活动方法各异 植物多 色彩多种多样 矿物多 蕴藏丰富) 《海底世界》练习设计 篇15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能正确读写“依然、普通、免费”等;理解“窃窃私语、依然”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3、了解海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学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看见过大海吗?大海一望无际,波澜壮阔。这一切都令人感到神奇,感到壮观,你可曾想过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海底旅行,让我们来探索一下海底世界的奥秘吧! 二、范读课文,边听边想海底世界的样子。 三、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生字,并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文,纠正字音。 “波涛”应读bō ,不要读成“pō”。 “澎湃”应读“péng pài”,不要读成“pēng bài” “闪烁”应读“shuò”,不要读成“yào”。 “啾啾”应读“jiū”,不要读成“qiū”。 “海参”应读“shēn”不要读成“sēn”。 2、分析字形,规范书写。 “否”上边的最后一笔是“丶”,不要写成“ ” “窃”左下解是“ ”,不要写成“土”。 “普”不要把上边的“丷”丢掉。 “类”“米”字最后一笔是“丶”。 “免”不要在“ ”处多加一点。 “途”右上角最后一笔是“丶”。 “属”下边“ ”,不要写成“厶”。 “异”上“巳”,不要写成“已”。 3、难以确定的部首 “否”应查“口” “异”应查“巳”或“廾”。 “类”应查“米”。 “免”应查“ ” “普”应查“丷”或“日”。 4、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私( ) 免( ) 肌( ) 异( ) 和( ) 兔( ) 饥( ) 导( ) 5、轻声读文,找出不懂的词语。 波涛澎湃: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波涛澎湃形容波浪很大。 依然:依旧。 普通:平常的;一般的。 是否:表是“是不是”的意思。 伸缩:伸展和收缩。 末燃气:一种埋藏在地下可以燃烧的气体。 窃窃私语:原指人们偷偷地小声说话,本文是把海底动物发出的轻微声音比作人在“窃窃私语”显得生动。 物产丰富:物产:天然出产的和人工制造的物品。丰富,(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种类多或数量大。即: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种类繁多,数量大。 五、读课文,巩固字词。 六、作业 生字,词,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质奖励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1、教师一边点击神奇的海底世界的录相,一边播放配乐朗读录音。 (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瞪大了双眼,盯着画面,寻找着自己知道和不知道名的,见过和没见过的景物,好奇心油然而生,求知欲在这种引发的过程中转向于课文内容的学习。) 2、看完录相,听完朗读,你能说说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吗?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侧重写海底景色奇异,哪几个自然段侧重写海底物产丰富? 板书: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课文最后一句。) (2)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景色奇异?(2、3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物产丰富?(4-6自然段。) (3)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作者采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引出了下文,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投影:(采用复盖片,由海面向海底逐步演示。)着意表现海洋的光线,显现出深海里有许许多多闪烁着有光点的深水鱼在游动。(如果能配有各种动物声音更好。) (2)默读2、3小节,边读边结合投影概括一下海底有什么特点?(画批) 板书:黑中有亮 静中有声 (3)谁能把这一特点读出来? (一人读,大家评。) (4)“依然”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仍旧、照旧) 你还可以把这两个自然段中的哪个词换一换,使得意思不变? (波涛澎湃——波涛汹涌—— 是否——是不是) (5)为什么海面上波涛澎湃而海底却依然很宁静呢? (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回答。)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7)自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谁能补充省略号的内容? (8)小组交流,班上汇报。 (有的像小猫一样喵喵;有的像小老鼠一样吱吱;有的像小鸡一样叽叽;有的像喜鹊一样喳喳;有的像绵着一样咩咩;有的像老牛一样哞哞;……) (9)谁能补充“……的时候……” (鸭子或大雁玩耍的时候发出嘎嘎的声音;小猪休息的时候发出哼哼的声音;鸽子消谴的时候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10)练习朗读或试着背诵。 三、自读课文,迁移运用。 1、默读课文4-6自然段,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海底物产丰富?(采用画批的方式学习。) 2、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概括得准不准。 3、班上汇报交流。 板书:动物 植物 矿物 4、描写动物的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围绕一、二句话写的。) (1)出示投影 ①出现动物的群像,体现“多”和“各式各样的方式”,从整体上给学生以总的表象; ②接着依次出现“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等,给学生以个体有表象。 (2)总结方法:作者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数字举例、拟人、比喻、对比、修辞手法;总分段式。) (3)你可以用上述方法或其它方法介绍投影中或你自己知道的动物活动情况。 (……) 5、出示投影:主要表现海底地形与矿藏。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6、合理地添画景物,为画配词。 “海底有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是本文的虚处或者说是空白处,给学生无限的遐想空间,有助于他们研读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总结课文,激励拓展。 1、指名对照板书说说课文哪些地方说明了海底景色奇异,哪些地名说明了海底物产丰富。 2、说说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好。 3、鼓励学生看书,查资料,了解探究海底更多深入的知识。 五、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查资料丰富海洋知识; 4、预习。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