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范文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1

  一、感知人物,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朱德总司令和李广将军的故事,其实,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聪明才智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他就是:少年王勃!

  2、你了解他吗?你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简单交流预习后的了解,并质疑。(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了什么令人佩服的事呢?)(课文中的评价很有才气、奇才;积累的资料如: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背诵他写的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说说王勃做了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三、再读课文,厘清字词。

  1、再读课文,巩固字词。

  (一)检查预习及初读情况。

  课文都预习了,生字能记住了吗?

  出示:探望    南昌    都督    宴会    文章    野鸭    读书    滕王阁序    姓阎    邀请    凝望

  (1)谁来响亮地读一读?

  (2)在你自学生字时,发现哪个生字比较难记?(注意:探右边不是宝盖头。督的下边是目 (监督要用眼睛)  序的下边没有一撇)

  (3)齐读

  (二)指名读课文。

  1、分小节读课文,读时相机指导学生读不好的长句。

  四、词句导读,切入重点。

  1、老师这儿还有一些词,你能读好吗?

  出示: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

  a、指名读。

  b、这些词语的意思你了解吗?(胸有成竹在文中指王勃有把握干什么?(经过边看边想,很有把握写好这篇庆贺的文章))(文思如泉:写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涌流)(笔走如飞:写文章时速度很快,一气呵成)(拍案叫绝:案:狭长的桌子。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 

  c、读读这些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d、带着理解再来读一读词语。

  e、到课文中读读这些词语。

  这些词都是赞美王勃在写作上具有超人才华的,那他写出了怎样杰出的名句呢?

  2、学生找出名句,谁来读?

  (1)出示:落下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点多名学生读,对于如何停顿引发争议)

  (2)到底该如何停顿呢?如果你理解了句子的意思,你就会读了。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一段话描写的就是这句话的情景?用横线画下来。

  (3)交流出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4)再轻轻的读一读句子,想一想哪一句写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意思。哪一句写的是“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意思。

  (5)真厉害,再考考你们:

  理解“孤鹜”(野鸭)、“齐飞”(野鸭缓缓地飞翔、云霞轻轻地飘荡,好象在一起飞。)

  (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们真不简单!多么迷人的江上秋景,让我们和王勃一起来欣赏,谁能把这迷人的秋景读出来?

  指名读,赛读与评点。(从你的目光中,老师看到了你心中的画面)(省略号给人韵味无穷的感觉,从省略号,你感受到了什么?)

  (7)教师配乐朗读

  来,让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老师想把这美妙的感受通过朗读带给大家。请你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让我们一起沉醉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景中。 )

  (8)这么美的景色把王勃深深地吸引住了,在他的眼中仿佛是一幅优美的画,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我们一起来吟诵诗句。学生齐读。

  五、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练读课文。

  这么美的诗句,只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一句而已。课文围绕王勃写成《滕王阁序》的这件事,写了哪些内容?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呢?

  请大家分组进行讨论,讨论时要说一说这样分段的理由哦。

  交流:把学生的分法写在黑板上。

  2、朗读全文。

  六、作业设计

  1、背诵第三自然段和王勃相应的名句。

  2、想一想,14岁的王勃只是有有才气的少年,为什么会成为众人眼里的“奇才”呢?

  板书:            少年王勃  

  写          

  《滕王阁序》

  一(1)参加宴会

  二(2-4)写成名文

  三(5)传诵千古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有一年,,少年王勃到远方去探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滕王阁刚刚整修一新。

  多媒体显示滕王阁: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滕王阁。(巍峨壮观)

  3、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腾王阁举行宴会,年少的王勃也被邀请去了。多媒体显示王勃图:请你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王勃。(风华正茂)

  4、示句子:都督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谁来读,相机评:王勃的名气还真不小。(“很有才气”加点)再读,没想到王勃小小年纪,才气已是众人皆知了。

  王勃是否真的很有才气,我们仔细读读下面的课文。

  二、精读课文2~5自然段

  1、自由读 2~5小节,你认为哪些地方体现出了王勃的才气,用“------”划出来,然后在四人组中交流并说明你的理由。

  2、交流

  ⑴出示:谁也不敢答应一句。

  a.当时都督请的都是些什么人呀?(文人墨客,有才华的)

  b.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都在想些什么?(这些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此时都面面相觑,互相推脱)谁来读。(一个个都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

  小结:这么多有才学的人都不敢轻易答应可见当场写出一篇庆贺文章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

  ⑵出示:胸有成竹一句。

  a.(点词语“胸有成竹”这是个成语,还有个小故事呢。讲: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他最喜欢画竹,于是种了很多竹子,天天看,天天看,竹子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每当他想要画竹子的时候,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b.此时王勃心中也已经(写好了)谁也能胸有成竹地说一说。多自信啊,还带着点谦虚呢男生齐读。

  c.接着王勃“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点出示。谁能读好。指名评,师评:王勃写得真快呀,读,文章的思路就像泉水一样汩汩流出,真是一气呵成。读,真是胸有成竹啊,齐读,真是才气横溢呀!

  d.王勃为什么能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呢?(他边看边想)他在看什么?(江上迷人的秋景)想什么?(怎样写文章)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3

  主备人

  严得一

  参与人

  杨正益

  教学调整

  备课地点

  办公室

  备课

  时间

  2013. 3.28

  授课

  时间

  教学内容:

  9、少年王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ǎ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加强字词教学,整体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 

  “昌、章”:读翘舌音。 

  “诵”:读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ū”。 

  (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二、(3-4)三、(5) 

  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学会字词)

  1.分析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3自然段。 

  (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4)(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 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 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 有感情地读第2句。 

  (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学习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方法;图文结合,想象说话,理解诗意。)

  2.教学第4自然段。(给孩子想象空间,培养想象力。)

  (1) 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2) 自读第4自然段。 

  (3) 齐读诗句。 

  (4) 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 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 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 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 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 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书。 

  作业

  设计

  批改

  记录

  教学

  反思

  检查

  记录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庐阳教育论坛    点击数:70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课文共分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三、四自然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滕王阁序》。第五自然段点明《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课文插图与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相得益彰,有助于学生领悟佳句,另一张照片是今天滕王阁的美丽夜景,可借此激发学生对滕王阁的向往之情。

  教学建议: 【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1、          读书指导。

  (1)、可以先简介一下“滕王阁”的资料,介绍一下王勃。讲一下当时的背景。

  (2)、初读感知。导入新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通过音乐的渲染,使学生感受当时的气氛。

  (3)、精读感悟。

  学习第二自然段,可通过: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等词句,来体会当场写庆贺文章是件颇有难度的事,从而为理解后文王勃所表现的”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打下基础,为激起学生对王勃的敬佩之情做铺垫。

  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边体会课文所表现的壮美秋景,激发学生对美好景观的向往。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赏景中感悟。借助插图来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秋之宁静、秋之壮美、秋之深远。

  在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谈谈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这些词的理解。在一遍遍朗读、一次次体会的基础上,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是水到渠成。让学生通过这些词语感受少年王勃的才华横溢、文思敏捷、才智过人。

  2、          积累内化

  (1)、朗读背诵。

  (2)、复述练习

  (3)、写字指导

  3、实践活动。

  9、少年王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认识5个二类字和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滕王阁和少年王勃的资料。课前预习。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朱德元帅和李广将军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少年时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读题。

  2.你对滕王阁了解多少?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让学生说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介绍)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检查预习。

  课件出示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词。纠正字音。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音、听情。进行评价。

  3.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

  (课件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5.(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

  1.          自由读课文,你觉得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

  指名说。(学生肯定知道王勃是一个有才华的人,用一个词来概括“才华横溢”板书:才华横溢)

  学生也可能会说王勃聪明,也可能其他,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

  2、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王勃是如何的才华出众?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讨论:少年王勃被邀请参加宴会,说明了他当时非常有,也具有一定的才气。)

  指导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2)、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齐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a、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b、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c(出示)

  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 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 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 有感情地读第2句。

  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4)自读第4自然段。

  齐读诗句。

  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他为什么能写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指名说)

  师: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你从那里看出王勃的才华来?

  再读课文,边读边画,画出具体的词句来。

  讨论交流:指名说。

  3、          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4、          在王勃才华横溢的背后,你觉得还有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了解他平时会很好学,并且善于表现自己,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决不强加教师的想法)

  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

  三、教学生字。

  1、先自学生字,然后同桌互相记忆,看你记住了几个。

  2、你认为那几个字容易出错,指出来。讨论交流

  3.易错字的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4.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5.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搜集象王勃一样的才敏捷、下笔成文的人。

  《少年王勃》让学生学什么?

  读完课文以后,我就在想,这一课让学生学什么呢?如果只是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气,可能不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多少印象。如果再拓展一下,可能会给学生一些记住的东西。如:少年王勃的背后,他为什么会文思敏捷,再聪明的人也要读大量的读书,也要刻苦的学习,善于积累词语和观察周围的事物。因为这篇文章在时间的衔接上不是很紧密,值得学习的就是3、4自然。所以可适当拓展一下。再就是王勃的善于表现。即使他有才,但不敢表现,因为当时参加宴会的都是有才之人,所以如再拓展一些,教师可适当把握。【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提供依恋晴

  转载自庐阳教育论坛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美丽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奇”。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江边的美丽景色,理解少年王勃的奇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读词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少年(王勃),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少年王勃》。(齐读)

  2、文中有很多词很美:(多媒体出示词语)谁来读一读?(指读,师相机评价)

  都督        宴会       邀请(评:读得准)

  凝望秋景    缓缓飞翔   轻轻飘荡(评:读出了赐予的美)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评:读出了人物的才干)

  (二)、理解诗意,诗文对照

  1、出示古诗

  知道最后三个词语是描写谁的吗?(王勃)说起王勃的才华,我们不能不提到腾王阁,瞧(出示滕王阁图)同学们看,这就是滕王阁,凡是到过腾王阁的人,都会在这停留,因为这里的一块石碑上刻有王勃14岁时写的《滕王阁序》,其中有这样一句千古流传:(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请小朋友自由地读一读。

  (2)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导读准诗句。

  评: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这句诗的节奏       齐读

  2、这句诗写得什么意思呢?对照读第三小节

  (1)、自由读第三小节。

  (2)找找哪一句写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意思。用“————”划出来。哪一句写的是“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意思。用“﹏﹏﹏﹏”划出来。

  3、交流:哪一句写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意思?

  生答

  (1)问:孤鹜、落霞、齐飞的意思。

  追问:谁跟谁一起飞?(野鸭与云霞)

  野鸭怎么飞?(缓缓地飞翔)指导读

  云霞怎么动?(轻轻地飘荡)指导读

  (2)落日的余晖、灿烂的云霞、加上缓缓飞翔的鸭鸭、轻轻飘荡的云霞,这一切是那么令人陶醉。

  指导读该句。师相机点评    女生齐读

  (3)景能读美,相信诗也能读美

  读诗    师相机点评    齐读

  (4)女生读景,男生读诗

  4、交流:哪一句写的是“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意思?

  生答

  (!)问:秋水、长天、一色的意思。

  (2)读该句   师相机点评  男生一起读

  (3)这一幅景就是这样一句诗     读诗句    齐读

  (4)男生读景,女生读诗

  5、师生读这一段话

  (1)师范读

  (2)生边听边想,仿佛看到了什么?同时揭示省略号的作用。(同学们说的都藏在省略号里呢)

  (3)生读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长江发源于青海,沿途经过十多个省市后流入东海,其中有个省简称为“赣”,谁能说出它的全名?聪明的同学们可以猜想江西境内的长江我们可以称它为什么?(赣江)

  2.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藤王阁,(出示图片)唐初始建,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一个少年的文章《藤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就是王勃,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板书课题,出示王勃图片)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14岁的王勃受阎都督之邀,写出了千古传颂的《滕王阁序》。

  板书课题:9、少年王勃

  注意多音字“少年 shao”

  3.看课题,你最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引出:“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中心话题。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二、初读课文 读准字词

  1.让我们来读课文了解王勃。

  2.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

  3.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尤其是比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

  a.用各种方式读一读:

  南昌 藤王阁 都督 宴会 文章 野鸭 披着 灿烂 读 《藤王阁序》 才气 秋景 庆贺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千古传诵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说说每一段的意思。

  c.再次默读全文。

  5.尝试分段,理清课文层次:

  一(1)主要讲了藤王阁整修一新,王勃应邀参加宴会。

  二(2~4)主要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

  三(5)点明《藤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6.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紧扣才气 顺学而导

  1.通过初读,谁能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有才气”或者“奇才”)

  2.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奇才?为什么称他是奇才?

  3.诗文吟诵,图文对照,品读“奇才”。

  (一)诗

  1.板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指导“鹜”的书写)

  2.看着黑板你能再把这句诗来读一读吗?

  3.让我们一起来正确流利地读一读这句诗吧。

  4.这句诗短短14个字,却写出了4种各有特色的景物: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句,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6.短短14个字却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感受一起吟诵这句诗吧!

  (二)文

  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这诗句意思的句子。

  2.出示句子: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像“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 

  3、从本课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王勃所看到的美景,体会诗句意境。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唐代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

  教辅资源:苏教版教师用书。

  研究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

  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9  少年王勃)

  2.简介滕王阁。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的大概内容。

  2.听师范读,感受当时的氛围。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 

  2.检查长句子的朗读。

  3.讨论:你从哪个词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四、学写生字。

  范写,学生完成课后描红。

  六、作业

  1.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指名读1、2自然段。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2)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三、学习第2——4自然段。

  1,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大家的表现怎样?

  2.过渡: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4、指导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

  (1)理解句意。

  (2)你觉得这句话好在哪?

  2.指名朗读最后一句话。

  理解什么是“奇才”,什么是“拍案叫绝”?

  3、如果你也在现场,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4.指导背诵。

  三、积累内化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

  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真不简单!多么迷人的江上秋景,让我们和王勃一起来欣赏,谁能把这迷人的秋景读出来吗?

  3.此时此刻,欣赏着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四、小结

  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禁为王勃写叫好。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四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一、谈话揭示课题。

  1.生齐读可提,请学生介绍王勃。(教师补充)

  2.专心听介绍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注意听老师的范读。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练读,开火车读,齐读。 

  2.练读长句。

  3.初步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写生字。

  练习写字。

  六、完成作业。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读1、2自然段。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

  2.思考,讨论,交流。 

  三、学习第2——4自然段。

  1,同学们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

  2.指导观察图画,自由读,划一划,全班交流。

  3、朗读第三自然段。

  4、练习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结合图画和第三自然段内容

  (2)全班交流。

  2.说一说,演一演。

  3、学生回答。

  4.练习背诵。

  三、积累内化

  1.找出句子。

  2.有感情朗读 

  3.全班读课文。

  四、小结

  学生认真听师小结。

  五、完成作业。

  【作业布置】:1、抄写并听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胸有成竹

  9 少年王勃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腾王阁序》 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  奇才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8

  1、对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吗?)

  《少年王勃》是苏教版一篇叙事写人的文章,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为了使学生在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的同时,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充分运用集图、文、音、像等信息于一体的专题自主学习课文。

  2、初读教材,我产生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我的问题一定也是学习者问题)

  名篇《滕王阁序》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又是什么意思?它经典在哪里?

  3、设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障碍?)

  学生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先介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会上,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让学生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我认为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参里设定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难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5、我要给学生传递什么信息?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决定!)

  对诗句的理解没作过多的分析,学生能自己读懂了,在读懂的同时,体会到了诗句的凝练。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好诗句,读出古诗的韵味。学生深层次地体会王勃才华横溢,设计了一个练说题:假如你是都督邀请的其中的一位客人,你会怎么做?怎么说?为了让学生说得充分,我不但提供了句式,还提供了一些表现王勃“奇”的成语,这些成语很多是练习3中的,通过想象练说,学生不但会运用这些成语,提高了说话能力,而且被王勃的“奇”深深地折服,使王勃的“奇”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6、我要怎样布置预习?(有充分的预习,才有课堂的真正自主!)

  朗读课文,充分感悟,质疑文章。

  7、我有哪些资源、工具可以利用?(鼓励思考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决问题。)

  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8、我预设的教学程序有哪些?(模块式主题,不用详述。)

  (1)汇报预习

  (2)谈话交流

  (3)反馈总结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赣江“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壮观、秀美的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师:同学们,王勃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生交流

  3、师:我们可不可以再次认真读读《少年王勃》这篇课文之后来讨论王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试用几个字来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才气)

  4、师:将才气表现得淋漓尽致、激动人心的是课文的第几段?(第四自然段)

  二、精读第四自然段

  师:仔细地大声朗读这一段,看看才气在什么地方展现?

  1、交流:“奇才,真是奇才!”

  (1)都督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生交流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都督对王勃的赞赏,但是当初都督一开始可不是这样想的,这里还有个故事,课文没有写,现在我讲给大家听听。(讲故事)

  有一年,一位姓阎的都督在整修一新的滕王阁内举行宴会,邀请了许多有名的文人参加。王勃路过此地,也被宴请来参加。他人小年纪也不大,因而被安排在后面的座位。其实,都督早已叫他的女婿做了一篇《滕王阁序》,打算在宴会上大显身手,显示自己的才能,也让他这做岳父的脸上有光,有面子。

  宴会开始了,客人们喝酒祝贺,很热闹。这时,都督站了起来,得意洋洋地对客人们说:“今天我们能够相聚在一起,实在是非常得开心,你们都是大文人,希望能为这滕王阁作一篇文章留作纪念。”说完,就装模作样地请宾客们做文章。

  (4)听完故事,你有何感想?生交流

  (5)请读——“奇才,真是奇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生交流

  (王勃不光让都督不敢小看他,而且还非常佩服和欣赏他,他真了不起!)

  (6)王勃让都督从自以为是到很欣赏他,靠的是什么?(才气)

  2、这才气在文中也有详细精彩的描写,谁来读读这一段?生交流

  (1)“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生交流

  (2)“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由来还有个故事呢?北宋有个画家叫文与可。他画的竹子非常有名,那他画竹子的秘诀在哪里呢?原来,他在自己家种了各种各样的竹子,他经常去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所以他每次画竹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后来就用“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

  (3)现在谁来读读这个成语?指名读。(读出自信来!)齐读

  (4)师:王勃也是胸有成竹的,也就是说他在心中已经写好了,这叫打好“腹稿”了。“腹稿”的典故,就是王勃创下来的。出示这个小“介绍”:

  他写文章的时候,开始并不认真思考,而是磨一大池磨,然后美美地喝上几杯酒,拉起被子便蒙头睡觉,当然他并没有睡觉,而是在静心思考,构思文章。等到思考完之后,他掀开被子,提起笔来就写,连一个字也不用改动。人们就说王勃这叫打腹稿。他的许多书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5)引读:当时王勃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同学们,当时王勃心中已经想好了,为什么他不说:“让我来写!”而要说:“让我来试试吧!”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交流(谦虚)

  (6)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很谦虚)

  (7)我们都知道,参加宴会的有好多人,那么其他人在干什么呢?

  (8)朗读第2自然段,理解为什么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着你,谁也不敢答应”?(都督要求当场写庆贺的文章,时间又短,怕写不好,有难度。相比之下,王勃却是“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9)其他宾客都很为难,而王勃“写的时候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几写成了。”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交流

  (10)什么叫“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生交流。能不能换几个词语来说说看?生交流

  3、师:王勃写的时候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几写成了《滕王阁序》,尤其是哪一句让都督拍案叫绝?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师:这是《滕王阁序》中最为出名的,至今人们还传诵着,成了——(齐读:千古传诵的名文)它到底展现了怎样一幅美景呢?出示图片,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谁来说说看你看到了哪些景物?生交流(晚霞、孤鹜)

  5、课文是怎样描写这景物的?生交流句子,出示。

  6、美美地读读这句话,然后将诗句对照起来体会。生自由读。谁来谈谈你的体会。生交流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请大家练习练习,试试将江上迷人的秋景通过你的朗读美丽起来。

  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2、师:这么美的景色王勃写时就用了一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师:读到如此美丽的佳句,我们不禁要感叹14岁的王勃真不简单,不只是我们认为王勃是多么的有才气,就连那位都督也终于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了,他竟忍不住拍案叫绝。

  4、“拍案叫绝”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案”有几种意思,出示:

  (1)长形的桌子(2)提出计划、办法等的文件(3)事件

  你觉得这里的“案”选哪种解释?生交流。理解了这个“案”字相信这个词语就理解了,谁来演一演都督当时是怎样拍案叫绝的。

  指名表演读。练读,读出感叹语气。齐读。

  5、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王勃写的《滕王阁序》,全文共七段,1017个字,你对比你大两三岁的王勃能写这么好的文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能说说王勃为什么会如此有才华吗?(刻苦、爱思考、善于观察、善于抓住机会)

  四、拓展:

  1、像王勃这样年少机敏的少年,你还知道有哪些人? (司马光、骆宾王……)

  生交流

  师介绍:骆宾王与王勃在小的时候就显现了才华,在文学上都很有成就,并与杨炯、卢照邻一起称为“初唐四杰”。

  出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少年王勃如此才华横溢,令人折服,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进入时光隧道,来到1300多年前的滕王阁前,认识少年时代的王勃,拿起书本,齐读课文。

  五、作业:

  1、(必做题)写一写“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描写的情景。

  2、(选做题)写一段话,比一比看谁能用上“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胸有成竹”这些词语。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10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美丽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切入正题

  1.初读了课文,你觉得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

  2.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不难看出,王勃的确是个很有才气的人,的确是一个奇才!师相机板书“奇才”。

  (二)精读全文,感悟奇才

  1.围绕“很有才气”精读课文:

  师:其实全文处处都能体现出王勃是一个有才气的人,请大家默读课文,仔细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个奇才?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写王勃很有才气的句子。

  交流。

  ①一位姓阎的都督……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课件]

  师:王勃是山西人,从“听说”可见名气远扬,王勃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

  ②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课件]

  师:“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想想看,会有哪些人?

  师:有这么多的人,可当都督要求他们写庆贺问章时却——引读“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联系王勃的表现,你体会到什么?

  ③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课件]

  师:文思如泉——才华横溢,笔走如飞——写作速度非常快,就像事先写好背出来的一样。是事先准备好的吗?你体会到什么?(路过南昌、探望父亲)

  ▲指名表演,师生评价

  师:大家来夸一夸王勃。可以用这样的句式:王勃,你真——

  ④“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课件]

  师:什么叫“拍案叫绝”?你能用动作表演出来吗?指名表演后,全班边读边表演。

  现场模拟采访:假如你就是那位都督,我指着一位,问:“这位都督,你为什么要拍案叫绝?”

  师:插叙:原本这位都督的女婿,也是一位学士,事先准备了一篇文章,打算在这次宴会上展示一下的,让别人写也只是客套话,这么短的时间,写出一篇好文章,确实很难,哪想,少年王勃不但写成了,还写得特别好,难怪都督要拍案叫绝。

  ⑤“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课件]

  ▲抓住“千古流传”、“名文”谈出自己的想法。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

  生:我最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

  师:老师也最欣赏这一句,请大家把这诗句多读几遍,看看有问题要问吗?[课件]

  生:我想知道王勃为什么要写这句话?

  生:我想知道王勃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句。

  生:我想读懂这句诗的意思。

  师:我很高兴,你们已经学会读书了。古人说: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

  生:我读懂了这句诗的意思了,我觉得“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这一句描写的就是诗句的情景。

  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真不简单!多么迷人的江上,让我们和王勃一起来欣赏,谁能把这迷人的秋景读出来呢?[课件]

  生:深情而又欢快地读这一部分。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这景色太美丽了!太迷人了!我非常喜欢,被深深地陶醉了!

  生:舒缓而又宁静地读这一部分。

  师:你的感觉好像不太一样,能说说吗?

  生:我觉得这景色非常安静,我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出现了这迷人的景色,我不忍心惊动那飞翔的野鸭!

  师:你已经完全进入这种境界了,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

  师:(全班配乐朗读)[课件:音乐]

  此时此刻,欣赏着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生:我真想把这迷人的秋景画下来!

  师:那你就是了不起的画家了!

  生:我想用摄像机把它拍下来!

  师:把这动人的镜头永远地珍藏,非常值得!

  生:我想歌唱这迷人的景色!

  师:你能唱两句吗?

  生:天连着水,水连着天,天边的云霞多么美丽……

  师:你很有音乐天赋,唱得也很有味道!

  生:我想起了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生:老师,我能自己编一首诗吗?

  师:当然可以!

  生:一道夕阳铺水中,水天一色两悠悠。孤鹜远飞余晖尽,惟有江水天际流。

  师:你最崇拜的诗人是谁?(李白)那你就是“小李白”了!

  (三)拓展延伸

  王勃在写这篇名文的时候非常年轻,所以课文的题目叫《少年王勃》。老师相信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一定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师也衷心希望我们班能出现像少年王勃那样有才华的人才。

  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来王勃的《滕王阁序》,好好的读一读,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11

  “少年王勃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一个问题是我想抓住的,并且我以为孩子们抓住后一定会学得简单,学得深刻。

  一、“孩子们,王勃给了你的什么样的印象?”在课堂教学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这样探询他们的“底子”。正如预料的那样:他很了不起,很厉害……回答几乎都是佩服之意。这不利于孩子的深入学习,也不利于孩子的情感发展。

  我得让孩子们与文本展开心灵的对话,“走进语言的深处”,走进当时故事的真实场景……

  我想,只有把握语言背后的那灵魂的诉说才能真正感受王勃的才气,基于了解事实真相的基础之上的敬佩才能激起孩子们心灵的涟漪乃至震撼。

  我问:“我们可不可以再次认真读读《少年王勃》这篇课文之后来讨论王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孩子们欣然领命,在他们开始研读课文的时候我提示:请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试用几个字来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

  孩子们很快有了答案,回答的关键词是——才气。于是我顺势利导:“将才气表现得淋漓尽致、激动人心的是课文的第几段?孩子们回答说是第四段,完全正确!

  “很对,先仔细地大声朗读这一段,看看才气在什么地方展现?”

  二、交流:“奇才,真是奇才!”

  都督的“奇才,真是奇才!”这句话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一位孩子读了以后,又请了几位孩子朗读,孩子们的朗读正确流利,唯缺神韵。

  我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都督对王勃的赞赏,但是当初都督一开始可不是这样想的,这里还有个故事,课文没有写,现在我讲给大家听听。(我讲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公元663年9月,洪州都督阎伯欤在阁内大宴宾客,邀请民许多知名人士出席。王勃路过此地,也应邀而来。他人小名气也不大,因而被安排在后面的座位。阎伯欤早已命他的女婿孟学士做了一篇《滕王阁序》,打算在酒席宴前显露一手,夸耀于人,也让他这做岳父的脸上有光。

  宴会开始后,众宾客杯觥交错,互为恭贺,好不热闹。正在酒意酣畅之时,阎伯欤站了起来,得意洋洋地对众宾客说:“今日诸位在此阁上欢聚一堂,实是难得的盛会,不可无文章以记今日之盛。诸位都是当今名士,文采风流,尚望珠笔一挥,写赋为序,使高阁与妙文,同垂千古。”说完,就装模作样地遍请宾客做文。

  宾客们早知其意,哪里肯写,不是谦称才疏学浅,不敢献丑,就是借口病体未愈。推来推去,最后轮到了王勃。王勃却不推辞,立即接过笔墨,站起身来,拱手说道:“不才探父路过洪州,有幸赴督盛宴,不胜感激。都督盛情难却,不才斗胆试笔,尚望都督及诸位先生不吝赐教。”众宾客见这位三尺少年,一介书生竟毫不谦让,不由大吃一惊。阎伯欤心里很不痛快,却不便当着众人的面发作,只得强作笑颜,拱手道:“愿闻佳作,愿闻佳作!”

  (下面的本没有打算讲,是在孩子们的要求下讲的,孩子们大概觉得我讲得很好,喜欢听,还有孩子们觉得很我没有讲完,所以只好讲了,因为讲了也有一些好处)

  只见王勃凝神肃立了一会儿,忽地卷起袖口,用力握起笔管,饱蘸墨汁,奋笔疾书起来。众人见此情景,无不议论纷纷,有的说王勃不知天高地厚,敢与公子比试文才;有的却说此少年风度翩翩,不可小视。阎伯欤听到这些议论,心中更是不快,便索性离开座位,站在阁外,凭栏眺望江景,以此消遣心中的烦闷。他暗嘱部下将王勃写的句子随时抄来,报与他知。

  顷刻之间,一个部下跑来报告《滕王阁序》的开头两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伯欤一听,只冷冷一笑道:“只不过老生常谈耳!”话音刚落,又有人来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伯欤沉吟不语,心想:这小子开头写洪州地势雄阔,地处要冲,倒也可以。接下来又有人报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天长一色。”都督听罢,不禁叹曰:“此真奇才,当垂不朽矣!”说罢,他又吟咏再三,然后意味深长地称赞道:“落霞、孤鹜写动态,秋水、长天写静景,动静结合,妙语天然。秋日佳景,跃然笔上,宛然在目。眼前有景道不得,却被他一语道出,真乃神来之笔!”旁边一位老秀才也接着说:“这两句是从庚信的《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化来的,却熔铸新意,点石成金,令人耳目一新,实属难得!”话音未了,部下已将完整的《滕王阁序》文从王勃手中拿了送来。都督看着这篇洋洋洒洒的序文,玩味再三,不住地赞叹:“妙!妙!妙!”

  阎伯欤,不由抚掌赞叹说:“此诗虽写滕王阁,却直抒好景不长、年逝之概,蕴含诗人进取向上之情。诗意新、格调高、气象伟、铸词精、用字炼。真可谓吊古之杰作,为当今所不多见呀!”此时的阎都督早已沉醉在王勃的诗情画意之中,开始的那股怨气,早已丢到瓜哇国云了。

  这时,王勃走到都督面前,施礼说道:“不才献丑了,万望都督赐教!”

  阎伯欤高兴地说:“贤君下笔如有神,字字珠玑,句句精彩,真乃当世奇才呀!”

  孟学士见王勃文思敏捷、才华横溢,也自愧不如,羞愧地离去了。

  阎伯欤马上召宾客重新入座开宴。宾客们把王勃尊为上宾,纷纷举杯祝贺。阎都督更是对他倍加赞赏。宴会直延至深夜,极欢而罢。

  从此,王勃和他的《滕王阁序》名震海内。

  孩子们在我的讲述中,似乎听得入了迷。

  “听完故事,你有何感想?”我试探。有几个孩子举手。

  “请读——”,我指着“奇才,真是奇才!”这话。读完,看着孩子们。等待他们说话。

  “为什么都督前后变化这么大呢?”孩子们纷纷问道。

  “王勃用自己的才气让小看他的都督不敢再小看他了。”

  “我补充,王勃不光让都督不敢小看他,而且还非常佩服和欣赏他,他真了不起!”

  “我想主要是这篇文章写的好,都督不得不服。”

  ……

  我说:“的确了不起,王勃让都督从很生气到很欣赏,的确靠的自己的才气。这才气在文中也有详细精彩的描写,比如——”

  “胸有成竹表明他很有才气,因为别人不敢写,只知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显得很笨的样子。”(众笑)

  “客人们不敢答应可能不光是因为他们不会写,还因为他们不敢得罪都督。”

  “要是写了会怎样?”

  “都督会生气,写得没有他的女婿好,那倒不会得罪都督,但是写得比他好了,都督就会觉得没面子,当然很生气了。”(鼓掌)王成成总让我们“惊喜”。

  “可是,要是写的没有他女婿孟学士的好,就丢了自己的脸。”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客人们都不敢答应。”我总结着。

  “他胸有成竹,是因为他已经写好了。可是难道他不怕得罪都督吗?”

  “他路过这里,可能不知道都督的心思,所以他就将自己想好的文章写出来了。”

  这蒋雨雯想得是这样合理,大家都很赞同这种说法,我示意接着交流。

  “他写的时候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几写成了。这说明他写得很快,有才气的人才能写得这么快。”

  “请你读一读!”

  生读这句。

  “我补充。”一个孩子不禁说了起来,我请他说。

  “我觉得不光写得快,而且中间没有停下来,好像……好象……。”

  “好象会背一样。”一个孩子接上话茬。

  “谢谢同学们精彩的发言,他写得快,写文章就想默写一篇自己很熟悉的文章一样,这说明他——?”我问道。

  “胸有成竹了!”

  我接着说:“胸有成竹,也就是说他在心中已经写好了,这叫打好“腹稿”了。关于王勃打腹稿,在我们班级图书角有一本书,叫《白话野史》,上面有一段介绍。请同学们读一读。”

  我在实物投影上出示这个小“介绍”:(略)

  “正因为他那打腹稿的习惯,所以才有胸有成竹、笔走如飞,他写成的文章怎么样?”

  生:“非常厉害。”

  生:“非常棒!”

  生:“我觉得很好。”

  师:尤其是哪一句让都督拍案叫绝?

  生(齐):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这是《滕往阁序》中最为出名的,至今人们还传诵着,它到底展现了怎样一幅美景呢?

  生: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师;请大家练习练习,试试将江上迷人的秋景通过你的朗读美丽起来。

  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师:这么美的景色王勃写时,就用了一句:

  生: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面对这么美的景色,我都想赋诗一首,我先来,你也试试。浩浩长江水,寂寂孤骛飞。落霞映阁楼,天地进心帘。你也来试试!说几句!

  生:野鸭缓缓飞,彩霞慢慢飘。

  生:水天合成璧,云霞伴鸭飞。

  生:无语。

  师:美得让她沉醉,都让人说不出来了。(我替他解围)

  师:我们说不出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说得没有王勃那样好,但是王勃14岁就写出了这么好的文章。

  师:现在你再来读读都督夸他的那句话。

  生:读得较好。

  师:你对比你大两三岁的王勃能写这么好的文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很佩服他。

  生;我觉得他才气十足。

  生:非常佩服他。

  生:了不起。

  师:小小年纪就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确实很有才气。但是就酸算他这么有才华,但是他胸有成竹地说——?

  生:让我来试试吧!

  师: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生;我觉得他有些骄傲。

  师:哦,你读一读。(其他孩子直摇头,该生也觉得不对)

  生;不是,他有些自豪。

  生;读

  生;他很谦虚。因为,虽然他已经胸有成竹了, 但是只是说让他试一试。(读,读得较谦虚)

  师:刚刚那个故事中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不妨来看看。

  出示——宾客们早知其意,哪里肯写,不是谦称才疏学浅,不敢献丑,就是借口病体未愈。推来推去,最后轮到了王勃。王勃却不推辞,立即接过笔墨,站起身来,拱手说道:“不才探父路过洪州,有幸赴督盛宴,不胜感激。都督盛情难却,不才斗胆试笔,尚望都督及诸位先生不吝赐教。”

  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

  生:他很谦虚。

  生;齐读。

  师:现在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既有非常大的才气,又非常谦虚。

  师:可以用不但……而且……来说一说吗?

  生:王勃不但很有才气,而且还很谦虚。

  师:说得好。下面请读一读这几句名言。

  人越是高贵,对自己的评价就越是谦虚。

  ——司汤达(法)

  伟人多谦虚,小人多谦虚。太阳穿一件朴素的光衣,白云却批着灿烂的裙摆。

  ——(印度)泰戈尔

  越有学问的人,往往越是谦虚,只有那些肚子里没货的人才会骄傲。

  ——彭峰

  浅薄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

  ——(意大利)达·芬奇

  生;孩子们读完,似乎有话要说,好多人都举起了手。

  师:请你们一起读一读、背一背三四两小节。

  一会儿下课铃声响。

  师:下课。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显示滕王阁的图片)唐初始建,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文章《滕王阁序》而名满天下。(在图片的下面出示《滕王阁序》四个字)在这篇文章里有一句最为著名。(出示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他是一位14岁的少年,叫王勃。(出示少年王勃的图片)

  2、一座楼,一篇文章,一个句子,一个少年,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了解《滕王阁序》背后的故事,了解少年王勃。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少年”的“少”。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两遍。

  2、学生自由读,教师行间巡视。

  3、组织学生交流读词、读句情况。

  出示词语,

  南昌 藤王阁 都督   宴会      文章 野鸭 

  披着 灿烂   读  《滕王阁序》 才气 秋景

  庆贺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千古传诵

  采用个别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巩固学习的效果。

  认识一个多音字“都”,会用两种读音分别组词。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交流长句子的朗读。

  (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再读课文,要求: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王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在相关的句子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5、组织学生交流,梳理课文的内容。

  教师引述,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

  故事发生在一年的           。少年王勃路过南昌去探望父亲。一位姓阎的都督宴请客人,邀请了       。席间,都督让客人们              ,大家谁也不敢        。王勃             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于是,他        ,      ,一会儿就写成了。都督看到“              ,          。”这两句时,连声赞道:“        !             !”

  6、初读了课文,少年王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联系文中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看法。

  文中具体的句子有很多,教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相机出示,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王勃的才气。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少年王勃是一个非常有才气的人,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2、组织学生交流。

  出示句子:“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指名读这句话,从“听说”感受到都督觉得王勃怎么样?

  补充相关的资料:王勃,字子安,出身望族,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勃小时候很聪慧,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目为神童。年方十四的王勃上书刘右相,其中第一条就是抨击唐王朝的侵略政策,反对讨伐高丽。刘祥道看后,为其“所以慷慨 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惊异,赞王勃为“神童”, 此时的王勃虽然才14岁,尚是一少年,但由于才华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此时的少年王勃已经很有名气,所以文中说都督听说他很有才气,想邀请他来参加宴会。3、练习感情朗读。

  四、总结

  少年王勃是否像传说中说的那样有才气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五、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学生各自用自己的办法识记生字。

  2、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

  督:监督别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

  宴:上中下结构,写得应紧凑些。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3、学生描红。

  【教材简解】

  《少年王勃》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人物故事,也是一篇文包诗的文章。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故事,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华横溢。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三、四自然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滕王阁序》。第五自然段点明《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婺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重点、难点】

  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朗读、品悟课文的过程中形成的。本设计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训练,不论是生字词的学习,还是王勃才气的感悟,都是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组织交流。将读作为重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可以将教学划分为2课时。下面着重要论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教学大致的思路分为五大板块:一、导入新课:由滕王阁引出文章《滕王阁序》,引出少年王勃。二、初读课文:练习读通读顺课文,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联系课文具体语句谈谈王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王勃的才气。四、学习生字:用自己的方式识记生字,练习描红、书写。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4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