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
范文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精选19篇)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1之五 江苏南京 徐艳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生字卡片。 ③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④学生预习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一自然段的序号,读读课文。 第一课时 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①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了解他们质地、特点。 ②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指名读题。 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①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a.学生汇报自己预习的情况:读了几遍书。 b.鼓励学生大胆读书。请愿意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c.学生评议读书情况,把容易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几遍。教师相机小结:读书首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 ②再读课文。 a.激励学生积极读书:觉得能读得比刚才几位同学还要好的举手!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至9自然段和10至17自然段。 b.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③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a.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b.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刚读课文,就知道这些内容,好! ④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a.课件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操作课件,将这一段中的“骄傲”、“奚落”2个词语点红。 b.课件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下面铁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铁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奚落”的语气。 c.教师启发:面对铁罐和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请你把下面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他的谦虚克制。 d.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评议后,同座再练习分角朗读。 复习巩固 ①认读课文1至9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②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③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指导写字 ①出示1至9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②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③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 ”。 ④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⑤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 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⑥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⑦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①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 ②教师小结过渡:傲慢无礼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③教师与合作学习课文10至17自然段。 a.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议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 b.许多年代过去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c.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找资料,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都不见了。 ④分角色朗读全文。 ⑤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呢? 复习生字,练习写字、抄写词语 ①认读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②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③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④出示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要求书写的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⑤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捧、值”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朴”是左右结构、左右相等的字。“荒、素”都是上下结构、上短下长的字。“受”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可联系古文字感受字形:一只手拿着一个像盘子样的东西交给另外一只手。 ⑥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⑦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⑧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⑨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拓展练习 ①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②和同学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2《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为了充分体现出教学主体性,优化课堂结构,我设计并尝试了以下教学: 【教学目标】 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学法,学生可采用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二、读中感知、层层递进 《大纲》明确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我实施了分布教学法: 1、读:指导学生自由读准每一个字音,对于直呼困难的多拼读几遍。 2、反馈读:通过指名、开火车等形式检查、反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逐步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3、了解读:图文并茂,读思结合,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会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借助电教质疑解疑,生动鲜活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我将课文内容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呈现,创设一种声、色、形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集感知、想象、领悟、表达于一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创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在这个故事中,有那些地方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2、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表现有那些不同点? ⑴ 学生边看图片边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⑵ 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⑶ 全班进行交流 不同点之一: 铁罐很傲慢,而陶罐很谦虚。 不同点之二: 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很想和铁罐和睦相处。 不同点之三: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的命运都不一样。 ①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在厚厚的堆积物里发现了陶罐,人们看见陶罐后,心情如何呢? ② 陶罐对人们又说了些什么呢? ③ 人们为什么没有发现铁罐呢?它到哪里去了? ④ 想象一下,假如铁罐听到陶罐对人们说的话,它会怎么想呢?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⑴ 你觉得铁罐和陶罐分别都象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们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⑵ 教师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同时理解“奚落、谦虚、懦弱、轻蔑”等词语。 4、小组在次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议中感悟、知道实践议论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议论出见解,才能不断开拓思维,提高认识,最终运用于实践。针对这篇课文,我设计讨论话题如下: 1、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2、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3、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六、注意观察、认真书写 1、出示6个生字,并认读。 2、学生指出难写的字。 3、师范写难字,生指出不足点,师改正。 4、学生练写,同桌互评。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3之四 教者 聂淑珍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故事所阐明的道理 2.抓住重点,词句来读懂课文,评议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3.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评议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教学基本模式 引——探——议——练 1. 创设情境,引疑激思 2.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3. 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4. 训练技能,激励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读读 1. 自由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 再读课文,说说陶罐与铁罐的异同。 三、演演 1. 学生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 2. 学生分小组演练,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按课文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 4. 师生共同评议。 四、议议 1. 默读课文。 思考: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2.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评价“人物”,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五、说说 1. 让学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从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 提示寓意:全面的看问题,懂得各人有各人的长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骄傲自大,要正视自己。 板书设计 19 陶罐和铁罐 (无价之宝)陶罐——谦虚,友爱,善良 (无踪无影)铁罐——骄傲,自大,傲慢无理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4【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陶罐,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2,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 1,陶罐,铁罐的图片 2,幻灯片 3,课文的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 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言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离不开童话,同学们都很喜爱读童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关于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有兴趣吗 (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陶罐铁"三个字. 请大家齐读课题 这就是陶罐的图片,这就是铁罐的图片(粘贴) 下面就请同学们听录音带中的故事,边听边想,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板书:谦虚,骄傲)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陶罐的谦虚,哪些语句又体现了铁罐的骄傲 (学习汇报,读文中语句) 2,指名读句子,(出示幻灯片)回答问题. 第一组:a,"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3,出示句子"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① 师:由于陶罐说得有道理,铁罐恼羞成怒了,生气时怎么说话 (声高气粗) ② 指名读,你听出哪些词同学重读了吗 此时的铁罐还只是骄傲吗 (板书:无礼) ③ 谁愿意读读 读出你不同的理解. ④ 陶罐听了铁罐无礼的话后,是如何回答的 4,出示句子"何必这样说呢 "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 ① 自读这句,体会出什么 (板书:宽容) ② 谁来读读这句话 ③ "有什么可吵的呢 "表达了什么意思 如果把它变成陈述句,好不好,为什么 齐读这句话. ④ 陶罐都已经这样说了,而铁罐收敛了吗 文中是怎样写的 b,"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提问: ① 读这两句时语气一样吗 ② 读时能变换语调吗 (不能.a句语调上扬,有挑衅的意味.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b句语气自然平稳.谦虚:虚心,不自满.) ③ 谁愿意读一读. a,"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b,"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ⅰ,小组内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两句. ⅱ,学习汇报,评价 ⅲ,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出"铁罐的骄傲"的 (轻蔑) "轻蔑"是什么意思 "轻蔑"是一种什么样的神态 两个"懦弱"在读时语气相同吗 为什么 ⅳ,找两位同学对着读 ⅴ,指名读句子."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仔细看标点,想想怎么读,再读. ⅵ,过渡:许多年以后,当陶罐被挖出来时,它说的第二句话是什么 谁来读一读.你体会出什么 (友善,宽容) 三,(去掉四部分对话的提示语)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 2,指名同位读. 3,分男女生读. 四,谈收获 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要谦虚,不要骄傲 2,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 3,骄傲的人下场是可悲的 五,作业: 1,请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小组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5之六 佚名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练习归纳段意。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且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 本课生字较多,要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出示卡片,让学生读生字、新词。 2.采取一字多组词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因为把字放在词中易理解。 逝(流逝)(逝世)(去逝) 耻(羞耻)(可耻)(不耻下问) 3.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出示词语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其义。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谦虚——虚心,不自满,肯接受别人的批评。 懦弱——软弱无能,不坚强。 羞耻——不光彩,不体面。 理会——理睬。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以上词语如果有同学提出来,就出示出来,如果学生不提,就不必出示。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 1.小声读全文: 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说的是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让学生认真地读,边读边思考,只要搞清楚写的是件什么事,那末对分段就有所启示。并且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指名汇报。 本文写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陶罐,埋在地下多年之后,陶罐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氧化不存在了。 3.分段。 课文哪部分是写铁罐经常奚落陶罐?哪部分是写两个罐埋在地下之后的情况呢? 请给课文分成两段。 (1)学生默读分段。 (2)汇报分段情况。 (四)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 (1)提示: ①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②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 ③陶罐的态度是怎样的? 要求带着以上三个思考题,细读第一段,联系上下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你理解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同学之间互相读课文,读自己的理解。 (3)指名读。 在汇报过程中,要指名学生朗读,要读出铁罐那种傲慢,不讲理的语气,读出陶罐那种自尊、善良、和蔼的语气。老师适当范读。 本课是阅读课文,内容容易理解,要让学生自己去悟,只要读出了语气,说明就已经读懂了。 (4)归纳段落大意: 根据前两课总结的方法: 写人的文章,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归纳段意。 写事的文章,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来归纳段意。本文是寓言,把铁罐和陶罐拟人化。 本段段意是: 铁罐看不起陶罐,并且经常奚落陶罐。 2.细读第二段: 想:多少年之后(当铁罐和陶罐埋在地下)两个罐发生什么变化? (1)用以上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这段。 (2)出示句子:“谢谢你们!”……“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从这句话看出什么? 虽然铁罐看不起陶罐,并且还经常奚落陶罐,但是陶罐不和铁罐计较,它很善良,对铁罐很友好。我们要向陶罐学习,宽厚待人。 (3)归纳第二段的段意。 让学生自己归纳,小组汇报,最后指名回答。段意:许多年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氧化不存在了。 (五)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想: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利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读出两种罐的不同语气。 (六)讨论寓意。 1.自己默读全文,想想寓意。 2.小组讨论寓意,即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指名汇报。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七)学习了这课你有什么体会。 可以结合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谈体会。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的: 1.认识10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正确书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3.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件准备:陶罐、铁罐动画 生字、词语幻灯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和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过程: 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1.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说说他们质地、特点。 (陶罐用泥巴做,容易碎,不会生锈;铁罐用铁做,不易碎,但是会生锈。 3.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指名读题)。 (过渡语: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自学了生字等。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看哪位同学学习的自觉性最高,预习课文最认真) 二.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2.汇报 (1)认读生字——个人、小组、比赛。 (2)易错的字让学生分析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记住。如:谦、虚、荒、捧、值 (3)四人小组交流用什么方法最快记住各个字 (4)让生一字组多词(口头) (过渡语:同学们对生字的学习真不错,看来预习下了功夫了,下面老师再考考你词语读得怎样) 3.学生认读词语(投影或生字卡片形式出示) (1)自由读 (2)词语: 骄傲、奚落、傲慢、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羞耻、流逝、倒塌、覆盖、荒凉、惊讶、光洁、朴素、翻来覆去、掘开 (3)指名读。(师注意使用激励语:读得真好;读得真准) (4)熟读 (过渡:这些生字、词语放在课文里,你能读准吗?试试同桌读文) 4.初读文(先标出自然段) (1)指名开火车读。读完正音 (2)默读,想想,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懂?画出来,想办法解决。 (3)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所得。 (4)需要帮助吗?(词语方面) 5.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说出大概即可) (2)这个故事有趣吗?主要人物是?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谁来说说寓言故事的特点?(寓言故事一般是借助一个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这个故事会让我们明白什么道理呢?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 第二课时 目标: 1.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读生字 2.上节课,老师曾说过:寓言故事一般是借助一个有趣的故事来让人明白某些道理的。这个故事会让我们明白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到课文中去探索好吗? 二.探讨新知 (一)学文第一部分 1.(齐读第一节)你知道了什么?(提示:2句话,哪句更重要?)(板书:奚落) 2.质疑、探疑(出示句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骄傲、奚落”色突出显示)读这句话,读这两个词,你会提问题吗?(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a.“奚落”是什么意思? b、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c、铁罐看不起陶罐,它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 3.探疑、解惑 过渡:我们先讨论第一个问题: 1.有哪些词意思和“奚落”很相近?(讽刺、挖苦、嘲笑、讥讽)同学们真了不起!给“奚落”找了这么多近义词,对“奚落”的了解又进了一步。 2.铁罐是怎样讽刺挖苦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我们先看第一处描写作者着重于哪方面的描写(出示句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语言、神态)(语言“”神态“△”画出 3.作者正是从语言和神态方面来描写铁罐奚落陶罐的。请你们继续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和神态词画出来,然后读一读这些句子。(生读找,并划词句) 4.交流所画的句子和神态词。(铁罐神态词:书:傲慢、轻蔑、恼怒) 5.谁来读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边读边根据神态词评议读的感情、语气) 6.从这些语言和形态描写,你看出铁罐是个什么样的罐子?(傲慢、蛮横、强辞夺理) 7.根据语言、神态、叙述语分角色练习读文(女:叙述语;男:铁罐) 过渡: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 9.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怎样回答?请用“~~~”和“△”分别画出语言和神态。 请同桌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要读出不同语气。 10.指名分角色读文,评议。(师读叙述语) 11.与铁罐相比较,读文后你发现陶罐有什么特点?(谦虚、谦让友善) 7.陶罐有如此好的品德,铁罐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讨论刚才提出的第二个问题——铁罐看不起陶罐,它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铁罐凭什么看不起陶罐?) (铁罐很坚硬,陶罐很容易碎 8.师:(真能干!)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板书:坚硬),这是它的长处(板书: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它的短处(板书:短处),铁罐正是仗着自己的坚硬这一长处去奚落别人的短处(边说边标示箭头)。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师:许多年过去了,它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用笔勾画有关的句子(生默读课文) 2.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许多年以后,陶罐和它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3.师:陶罐和当年一样光洁、朴素、美观,你们说说这到底有没有变化(也可提示:人们发现陶罐时,神态、语言是怎样的——惊讶、高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态) (生:陶罐外形虽然和当年一样,但是过了这么多年它已经变成了有价值的古董。 师:陶罐变成了珍贵的文物,很有价值。(板书:很有价值)我们再看铁罐呢,有什么变化?用书上一个词叫——生:(齐)影子也没有了(无踪无影!) 师:(板书:无踪无影)看板书,许多年过去了,原来易·碎·的陶罐变得很·有·价·值·,而原来只看到自己坚·硬·长处的铁罐却早已补氧化,变得无·踪·无·影·了,故事学完了。你们觉得有趣吗?生:(齐)有趣! 6.铁罐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人的短处对吗? 生:(齐)不对! 师:为什么? 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铁罐用自己的长处跟陶罐的短处比,是不对的。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想对铁罐说些什么? 师:学完了课文,你又想对老师和同学们说些什么?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看问题应该全面,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这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大家明白了吗? 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几句话。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话,(出示名言警句),学生读读背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左眼看别人的优点,右眼看自己的缺点。 四.作业: 1.把表现陶罐、铁罐神态的词语抄下来。 2.写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 骄傲懦弱轻蔑羞耻 兴奋美观 3.把课文读几遍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谦虚陶罐和铁罐傲慢 (短处)易碎坚硬(长处) 奚落 长处)光洁如新的文物无踪无影(短处) 第三课时 目标:学习写法,练习写作 过程: 一.引入:读全文 二.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各抒己见,别被课文限制住,放飞思路,大胆发言。 生:(议论归纳,教师板书。) 铁罐优点:坚固,缺点:丑陋 陶罐优点:美观,缺点:易碎 三.师:我们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就叫《铁罐与陶罐》 生:(边议边改,集体创作)大意如下。 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铁罐回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不是让我们比美……” 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摔得粉碎,而铁罐却安然无恙。 师:这样学习课文的语言就融入了你的语言仓库,就变成你能运用的活的语言了。 四、请将故事编写好。 五、读给同学听,听别人评一评自己的习作,再修改。 六、课外作业: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编一则寓言,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创编一个寓言故事,说明这个道理,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题目参考: 《大海和小溪》。 《墨水和钢笔》 《鲜花和绿叶》 《大树和小草》 《石头和棉花的对话》 《黑猫和白猫》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7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2、认识“陶、懦、恼”等6个生字,3、会写“陶、谦、虚”等到14个生字,4、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御厨、奚落、懦弱,5、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6、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7、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开 cir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揭示课题: 2、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橱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陶罐,哪只是铁罐,你上怎么看出来的?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谈话: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完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课文,感知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请同4、学们自读课文,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并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交流质疑 4、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铁罐有什么特点? 5、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三、指导多读,深刻体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自读课文,画出铁罐和陶罐的神态的词语。 2、教师指导读。 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教师巡视、指导。 5、抽一、两组在班上读,大家评议。 四、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许多年过去了,2、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自读课文找出描定陶罐和铁罐最终结局的语句。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3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4、教师小结,思考: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讨论。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27、 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谦虚 傲慢 光洁、朴素、美观 无影无踪 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陶罐和铁罐》教学随笔 崔峦老师讲过:“儿童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的产生。” 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感受,淡化纯粹的分析,对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陶罐和铁罐两个事物在很成一段时之间,二者之间发生的故事,很有趣,也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如果单纯地采用分析讲解的方法,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索然无味,也使有趣的故事不可以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我在教学时,注意了学生的感受。 我在教学中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真正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当中去,教师的语言和引导的话语固然十分重要,但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什么设计什么样的教学路子。 例如,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接着,我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人物的感受,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我作为记者采访学生。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就会把学生引入了当时的情境,在情感上才会引起共鸣。 因此,在《陶罐和铁罐》这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强化学生的感受,淡化对课文分析,效果很好。 由此,我还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通过老师的教学,让学生能看见课文中描写的形象。当然这种“看见” 并非亲眼目睹,这是意象上一种的感受, 是“仿佛看见”了。这“仿佛看见”虽不甚分明,却是活生生的,虽比不上照相式的“看见”清晰,却更为丰富,更为贴近儿童,而且留有宽阔的想象余地。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淡化内的分析理解,强调独特的体验。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8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练习归纳段意。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比较,激情导入 1、 师:大家看一看,讲台上摆的是什么?(陶罐和铁罐) 2、 板书课题。让学生上讲台摸摸陶罐和铁罐实物,说说陶罐与铁罐有什么异同之处?(铁罐坚硬但容易生锈,陶罐容易破碎。它们都用来盛东西。)板书:27、陶罐和铁罐 (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读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谦虚——虚心,不自满,肯接受别人的批评。懦弱——软弱无能,不坚强。羞耻——不光彩,不体面。理会——理睬。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2、 自读课文 3、 讨论: 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说的是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4、 生汇报: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 三、提出要求,自学1——9自然段 1、用“——”画出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标出陶罐和铁罐态度的词语,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 2、把对话读通顺,试着模仿两罐的态度,有感情地读。(在汇报过程中,要指名学生朗读,要读出铁罐那种傲慢,不讲理的语气,读出陶罐那种自尊、善良、和蔼的语气。老师适当范读。) 3、把对话读明白,体会从中读懂了什么? 4、熟读成诵,加上表情动作,同位之间演一演。 5、 生汇报。 四、自学10——17自然段 铁罐自恃坚硬只看到自己长处,而奚落、瞧不起陶罐,二者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学习10—17自然段。 1、 自由读,讨论: a、 许多年过去,陶罐发生了什么变化?铁罐呢? b、当人们在许多年后又发现陶罐,陶罐怎样说的?人们态度怎样?(陶罐说:“谢谢你们!”……“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从这句话看出什么?虽然铁罐看不起陶罐,并且还经常奚落陶罐,但是陶罐不和铁罐计较,它很善良,对铁罐很友好。我们要向陶罐学习,宽厚待人。) c、 生汇报:a、陶罐一样光亮、朴素、毫无变化;而铁罐却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正是铁罐的弱点被氧化掉了,这正与铁罐先前态度形成对比。 注意:指导着重朗读第15自然段,体会当时人们对陶罐的态度和陶罐的性格。 2、 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 五、理解寓意,总结全文 1、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2、 思考:当初自尊自大的铁罐也在世上消失了,而当年被轻视的陶罐却成了珍贵的文物,对于这样的结果,铁罐想到过吗?为什么?(并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看到易碎却未能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 老师送给大家几条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左眼看别人的优点,右眼看自己的缺点。” …… 你们能学着也写一句格言吗?下面署上自己的名字。学生练写、交流。 4、 总结: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六、学习了这课你有什么体会。 可以结合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谈体会。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9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四)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故事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去选材。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整体感知课文时通过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讨论后找出陶罐、铁罐之间发生的两件事:1、铁罐看不起陶罐;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边读边思考,析词品意中教师恰当点拨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从而理解寓意。 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10【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陶罐、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2、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 1、陶罐、铁罐的图片 2、幻灯片 3、课文的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 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言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离不开童话,同学们都很喜爱读童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关于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有兴趣吗?(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陶”“罐”“铁”三个字。 请大家齐读课题 这就是陶罐的图片,这就是铁罐的图片(粘贴) 下面就请同学们听录音带中的故事,边听边想,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板书:谦虚,骄傲)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陶罐的谦虚,哪些语句又体现了铁罐的骄傲? (学习汇报,读文中语句) 2、指名读句子,(出示幻灯片)回答问题。 第一组:a、“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3、出示句子“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① 师:由于陶罐说得有道理,铁罐恼羞成怒了,生气时怎么说话?(声高气粗) ② 指名读,你听出哪些词同学重读了吗?此时的铁罐还只是骄傲吗?(板书:无礼) ③ 谁愿意读读?读出你不同的理解。 ④ 陶罐听了铁罐无礼的话后,是如何回答的? 4、出示句子“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① 自读这句,体会出什么?(板书:宽容) ② 谁来读读这句话? ③ “有什么可吵的呢?”表达了什么意思?如果把它变成陈述句,好不好,为什么? 齐读这句话。 ④ 陶罐都已经这样说了,而铁罐收敛了吗?文中是怎样写的? b、“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提问: ① 读这两句时语气一样吗? ② 读时能变换语调吗? (不能。a句语调上扬,有挑衅的意味。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b句语气自然平稳。谦虚:虚心,不自满。) ③ 谁愿意读一读。 a、“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b、“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ⅰ、小组内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两句。 ⅱ、学习汇报,评价 ⅲ、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出“铁罐的骄傲”的?(轻蔑) “轻蔑”是什么意思?“轻蔑”是一种什么样的神态?两个“懦弱”在读时语气相同吗?为什么? ⅳ、找两位同学对着读 ⅴ、指名读句子。“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仔细看标点,想想怎么读,再读。 ⅵ、过渡:许多年以后,当陶罐被挖出来时,它说的第二句话是什么?谁来读一读。你体会出什么?(友善、宽容) 三、(去掉四部分对话的提示语)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 2、指名同位读。 3、分男女生读。 四、谈收获 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要谦虚,不要骄傲 2、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 3、骄傲的人下场是可悲的 五、作业: 1、请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小组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11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发生在国王御厨里,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的故事。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瞧不起易碎的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表现出了谦虚,克制和友善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罐子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本文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语言,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对于本文的教学,我将采取以下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策略一:引导学生通过大胆质疑,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策略二: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 策略三: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道理。 策略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学目标:1、通过铁罐与陶罐的对话,体会理解“奚落、轻蔑、恼怒”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4、理解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在教学本课前,准备课文中的挂图以及陶罐、铁罐的头饰,幻灯片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形象揭题,导入课题。 1、出示挂图,师:同学们,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另一个是铁的,你们还能分辨出哪一个是陶罐,哪一个是铁罐吗?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大小、神情)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 3、教师引入:陶罐和铁罐是怎样相处的,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你们喜欢谁?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㈠、指定一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生: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板书:奚落 师:谁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奚落”这个词的?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㈡默读课文第二至九自然段,找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然后告诉大家,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师:从两个罐子的对话中,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质疑)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幻灯片出示问题) 1、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2、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3、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回答的?态度又是如何的呢?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板书:易碎 坚硬 师:铁罐正是仗着他坚硬的特点,非常骄傲,常常奚落陶罐。下面我们一道来解决后面两个问题。 同桌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理解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⑴幻灯片出示句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同学们觉得这时铁罐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生:傲慢 师:谁能说说傲慢是什么意思?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师: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 (学生试着用傲慢的语气读) ⑵幻灯片出示句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生:轻蔑 师:谁能说说轻蔑是什么意思? 轻蔑:轻视,看不起。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态读一读好吗? 学生用轻蔑的神态练读。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 (师生合作完成对话2) ⑶师: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还有哪些? (学生找出句子“住嘴……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幻灯片出示句子:“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铁罐的态度由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什么?请同学们读对话3,然后回答。 学生读铁罐的对话,然后回答。 师:谁能说说“恼怒”是什么意思?“相提并论”又是什么意思? 恼怒:生气,发怒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 ⑷师: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 学生找出句子“和你在一起……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狂妄自大的语气。 ⑸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回答的?态度又是如何的呢? 生:态度谦虚、礼貌、友善、大度…… 师:请同学们分别找出表现陶罐谦虚、礼貌、大度的句子,并读一读,体会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幻灯片出示句子:“不敢,铁罐兄弟。我确实不敢碰你,……再说……何必这样说呢?……有什么可吵的呢!” 生读陶罐的话,教师相机引导。 ⑹师:铁罐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奚落陶罐的,它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傲慢到更加轻蔑到恼怒到越来越恶劣,可陶罐却始终那么的谦虚!最终它不再理会铁罐了。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至九自然段,鼓励学生自配动作。 1、师:你们能把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态度读出来吗?同桌同学分角色试一试,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 2、指名三个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至九自然段,学生评议。 3、戴上头饰表演。 四、学习课文第10—17自然段 ㈠师:同学们表演得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表演中看到了谦虚的陶罐和傲慢的铁罐。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俩的命运最终会如何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第10—17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命运。 ㈡学生认真读课文,积极发言。 (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不易氧化;铁罐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 板书:不易氧化(长处)、易氧化(短处) 五、感悟寓意 ㈠教师: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㈡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归纳出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师:你们体会出的道理,就是这篇寓言的寓意,即“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六、拓展练习,加深理解 1、读句子,填出带点词语的反义词。 ⑴、每个人都有长处和( ) ⑵、每个人都有( )和优点。 ⑶、我们看问题不要片面,要( )地看问题。 2、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八、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短处) 易碎 奚落 坚硬 (长处) (长处)不易氧化 易氧化(短处) 全面地看问题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12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3分钟) 1、展示实物:陶罐、铁罐。引导学生说说陶罐和铁罐两种不同物质的主要特征。(陶瓷易碎,铁质虽坚硬但易被氧化生锈)相机展示实物:一块锈铁和陶瓷碎片。 2、谈话导入(陶罐和铁罐各有自己致命的弱点。可惜铁罐没有意识到,在它们之间发生了一则寻味的寓言故事)出示课题 27、陶罐和铁罐 (齐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3、提出学习目标。 ①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找出、画出生字词。 ②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受人物(陶罐和铁罐)的谦虚与傲慢。(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③思考: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二、展示学习成果(20-30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同桌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3、指名分段向全班展示朗读。其他同学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说说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2、学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情感。 a、“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b、“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c、“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d、“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3、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分角色朗读课文。(强调把人物语言作为重点,注意对话语气)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5分钟) 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陶罐和铁罐各是一种什么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3.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4.通过演一演、评一评课本剧,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3分钟) 1、小组分工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语气。 2、讨论陶罐和铁罐各是一种什么人物形象?(铁罐自恃坚硬,狂妄、傲慢无礼;陶罐谦虚、忍让而不软弱。) 3、表演课本剧,欣赏课本剧。(重在体会表演是否体现出人物特点,对话的语气如何?) 二、展示学习成果(20-30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2、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b.你觉得陶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c.教师紧扣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3、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领悟陶罐和铁罐各是一种什么人物形象?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表演课本剧,欣赏课本剧。(分小组上台表演) 2、点评表演情况。 ①对话的语气是否体现: 如:“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故意挑衅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狂妄自大、无理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蛮不讲理,恼羞成怒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狂妄、蛮横 ……②铁罐消逝前的自言自语是否体现哀叹。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5分钟) ①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从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任何事物总有长处,也有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全面看待事物或问题。) ②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 、认为“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也可以。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布置作业) 1.拓展延伸,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说说自己或周围的人是否也充当过铁罐或陶罐一类的角色。 2.续编故事。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13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们,你们一定有很多朋友。能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吗?你为什么喜欢和他交朋友? 生:(我的好朋友是,他学习成绩很好,妈妈让我向她学习。所以,我就和她交朋友了。) 师:会学习是他的长处,也值得大家向她学习。 生:(我的好朋友是,他很诚实,我喜欢和他交朋友。 师:诚实是一种美德,相信你也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生:我的好朋友是。她现在罗阳读书,她唱歌唱得很好听,我喜欢听她唱歌。 师:歌唱得好是她的长处,老师也喜欢听歌,我也想和她交朋友。别忘了介绍给老师认识,好吗?(一片笑声) 一、看图导入新课。 知道孩子们喜欢交朋友,今天老师也请了两个朋友,你们瞧是谁呀?师板贴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这是陶罐,这是铁罐)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陶罐和铁罐 “陶”字很容易写错,请大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个“陶”字,(板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自已试着把这篇课文读通读顺。如果遇到生字新词,看能不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开始吧!(生读) 师过渡:接下来谁来露一手,读读这些新词。 2.出示词语课件: 御厨 傲慢 奚落 谦虚 懦弱 和睦 相处 轻蔑 争辨 恼怒 羞耻 相提并论 抽生读(若读得好:——你真像个小小播音员,读得可真准!……——请你当小老领着大家读一读,好吗?——)生字会读了,生字的字音读准了,通过预习,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明白了呢?(生讲) 看来生字新词大家掌握的不错,那课文中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老师给你点提示,你自己试着说说看,也可以跟同桌说。(出示) 很久很久以前,在国王的御厨里,铁罐( )陶罐。 后来,随着时间的 流逝,铁罐( ),陶罐( )。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能把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能读成薄薄的几句话,真不简单!板:奚落 “奚落”是什么意思?(用尖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嘲笑别人) 师:那么铁罐究竟怎样奚落陶罐的,想不想一起到国王的御厨房里去看看?(想) (出示课文第一到九自然段中,去掉了提示语的陶罐和铁罐的 对话。)自己读读,想想你从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师:谁能说说,你从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觉得铁罐很自以为是?/我觉得铁罐很傲慢/ 师板:傲慢 (我觉得陶罐很谦虚)师板:谦虚 师小结:原来当年的铁罐很骄傲,陶罐很谦虚。 师导入:这么精彩的对话,老师还想请大家再来读一读,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出示带提示语的对话段落) 师:请你仔细读读,这些也是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但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加上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 师:有了这些提示语,对你朗读课文有什么帮助?(它可以帮助我们读出人物说话时不同的语气,可以表现出人物对话时不同的神态)同桌对读 师:现在就让我们也摇身一变,变成这两只罐子,读读他们的对话。看我们能不能读好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学生自由练读,师巡视) 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的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答。 师:听到朗朗的读书声,我觉得我们班的同学很会读书,谁来试一试?(指读)现在老师想采访一下:铁罐子,你为什么用这样傲慢的态度跟陶罐说话呀?(因为我很坚硬,陶罐很易碎)是呀,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坚硬“来概括。板:坚硬 师:是啊,用“铁质”的东西去碰“陶质”的东西是不费吹灰之力的,而“陶质”的东西去碰铁质的东西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也就是说铁罐抓住了陶罐的一个致命弱点——易碎。 板:易碎 师:想到这,铁罐就更加傲慢起来,现在谁能读好铁罐的话?(指名) 师:真不错,你简直就是一只傲慢的铁罐。/朗读时,你真棒!你就读出了铁罐的傲慢。 傲慢的铁罐子,你是不是不忍心奚落陶罐子呀! 师:面对铁罐子傲慢地发问,陶罐子却怎么样回答?(指读)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子(谦虚),除了谦虚,你还可以从这句话中看出这是一只(有礼貌)的陶罐子。从哪看出? (刚才铁罐子称陶罐为陶罐子,而陶罐却称铁罐为兄弟。)他们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我们试着把它读出来。(生读) 师:请男生来当一回骄傲的铁罐,请女生当一回谦虚的陶罐。(男女生读)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国王御厨里的那两只罐子。同学们之所以能读的这么好,是借助这些提示语的帮助。接下来,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 出示:“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过渡:就是这样傲慢的铁罐,就是这样自以为是的铁罐,他继续奚落着陶罐.(指名读) 师:是呀,铁罐就知道孤罐不敢碰它,因为陶罐太(易碎)了,陶罐在铁罐眼中一无是处,所以铁罐更(嚣张了),更——瞧不起陶罐了。 师:你想借助哪个提示语帮你读好这句话?(轻蔑)? 你能带着轻蔑的神情再读读铁罐的话吗?(该生再读) 你们也能这样读吗?(齐读) 你理解“懦弱的意思吗?能给他找个相反的词吗(坚强) 师:孩子们,陶罐真得像铁罐说得那么懦弱吗?(不是)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生读) 师:是呀,陶罐在为自己争辩呀!这个“辩”字很容易跟这两个字混在一起,看谁像孙悟空一样,有双火眼金睛,发现他们的不同点。(指名说)附板:分“辨”花“瓣”争“辩” 所以这个“辩”字中间是我们平所说的“讠” 点课件 师:陶罐受了委屈,总想为自己争辩一下,谁也愿意为陶罐争辩争辩? (指读)评:铁罐这样奚落陶罐懦弱,陶罐真的很想争辩,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你与人争辩过吗?(齐读) 师:就是这样傲慢地铁罐,就是这样自以为是的铁罐,他打断陶罐的话,继续奚落着,请同学们继续读读他们的对话,6-8自然段,感受感受他们当时的心情和说话的态度。 (生自由读) 师引:此时的铁罐越来越不耐烦了,说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了,说的话也越来越——难听了。它的态度已由傲慢上升到了恼怒了,它已经听不进别人的任何话语了,只觉得自己是最好的了。(齐读第6自然段) 师:当陶罐和铁罐最后一次对话时,你能想象出它们说话时的神态吗?(出示)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 )地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 )地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提示: 师:“和睦相处” b“何必这样…… 师:你还想给哪句回提示语? (不紧不慢,心平气和) 为什么加上这个词?(因为陶罐不想跟铁罐吵,他想和铁罐和睦相处,所以说话不紧不漫。) 出示词纸带着你的理解读读? 师:“和睦相处”好一个词,何止是陶罐和铁罐需要“……” 咱们同学之间需要——,老师之间需要——,家庭成员乃至整个社会也需要——。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c.“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为什么? 师:你想给这句加哪个恰当的提示语?(火冒三丈,恼羞成怒,怒气冲天) 是啊,此时铁罐越来越生气了,说得声音——更大了,说的话也——更难听了,此时他已(火冒三丈)了。 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生)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评)你也来试试。 师:生气时,我们也可加上适当动作。 师:就是这样傲慢,神气的铁罐,就是这样谦虚,宽容的陶罐,让我们同桌一起来演一演,他们的故事吧!(自由练)“最短时间找到合作伙伴”“哪对同桌演一演,这两只罐子?(请一桌同学上台演) 来说说看,他们两个表现的怎么样? 评: 师:让我们一起分角色演一演吧!(请想当铁罐的站起来,陶罐坐着,准备好了吗?) (评:同学们不仅读得好,而且也演得很棒,简直就是小演员。) 小练笔: 听了他们之间的对话,你想对陶罐或铁罐说些什么?又想对自己或谁说些什么?(练笔) 出示:听了他们之间的对话,你想对陶罐或铁罐说些什么? 又想对自己或谁说些什么? 我想对陶罐说:“ ” 我想对铁罐说:“ ” 我想对自己说:“ ” 我想对( )说:“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14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发生在国王御厨里,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的故事。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瞧不起易碎的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表现出了谦虚、克制和友善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只罐子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消失得无踪无影。 本文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语言,告诉人们,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年段教学目标、本册教学目标和本专题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形成的。(一)培养学生自觉,独立的阅读能力。(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份一部份地细读课文,把每部份的内容读懂,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联系学过的课文或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本寓言故事的道理,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理解奚落、傲慢、轻蔑、恼怒等词。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份一部份地细读课文,把每部份的内容读懂,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全面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读一读,整体感知。 2、议一议,了解内容。 3、品一品,理解品味。 4、演一演,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在教学本课前,准备陶罐、铁罐的图片以及陶罐、铁罐的头饰,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大屏幕,我想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这两组罐子有些什么特点,好吗?(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坚固”“易碎”两个词语) 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两只罐子的不同特点,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爱动脑的孩子!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道去认识两只特殊的罐子,他们是国王御厨里的一只陶罐和铁罐,在这两只罐子身上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一个叫 “陶罐”,跟老师一起写(分析陶的写法),另外一个叫“铁罐”, (板书课题)1请同学在作业纸上写两个陶字。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三、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然后告诉大家,从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二)从两个罐子的对话中,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 (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 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2、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3、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四)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师:铁罐正是仗着他坚硬的特点,非常骄傲,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骄傲 师:谁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奚落”这个词的? 生自由回答,教师视情引导学生。 (五)下面我们一道来解决后面两个问题。 1.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理解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1.)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出示课件1 师:同学们觉得这时铁罐的态度是怎样呢? 生:傲慢 板书:傲慢 师: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 (学生试着用傲慢的语气读。) (2.)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出示课件2: 师:这时铁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生:轻蔑 板书:轻蔑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态读一读好吗? 学生用轻蔑的神态练读。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来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师生合作完成对话2) (3.)师: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还有哪些? (学生找出句子“住嘴…………在这里”) 出示对话3 “住嘴…………在这里”。 师:铁罐的态度由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现在的什么?请同学们读对话3,然后回答。 生读铁罐的对话,然后回答。 板书:恼怒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 (4.)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 学生找出句子“和你在一起……碰成碎片。”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狂妄自大的语气 2.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生:谦虚、大度、礼貌……(板书:谦虚、大度) 师:分别找出表现陶罐谦虚、大度的句子,并读一读,体会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出示课件5: “我确实不敢碰你……再说……”“何必这样说呢?……有什么可吵的呢?” 生读陶罐的话,教师相机引导。 四、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自配动作。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 (一)小组分角色练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二)戴上头饰表演。(三) 根据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我就能想到它们的态度和语气你敢碰我吗? 谦虚不敢,铁罐兄弟。 轻蔑我就知道你不敢。 傲慢我确实不敢碰你。 恼怒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和气何必这样说呢? 争辩 五、小结:同学们表演得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表演中看到了谦虚的陶罐和傲慢的铁罐。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俩的命运最终会如何呢?你们想知道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作业设计 1 出示铁罐、陶罐的图片,看同学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请同学们写在作业纸上,教师引导。 七 板书预设: 谦虚、大度陶罐←———→铁罐骄傲、傲慢 轻蔑 自大 ↓ ↓ 易碎 坚硬 八 课堂作业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一 我的字写得最漂亮。★ 二、我会连。(根据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我就能想到它们的态度和语气)★★你敢碰我吗? 谦虚不敢,铁罐兄弟。 轻蔑我就知道你不敢。 傲慢我确实不敢碰你。 恼怒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和气何必这样说呢? 争辩三、我想说:★★★1、我想对陶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想对铁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毛泽东(张桂英希望小学教务处推荐)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15【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3、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4、学生预习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一自然段的序号,读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1、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了解他们质地、特点。 2、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指名读题。 二、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 学生汇报自己预习的情况:读了几遍书。 ⑵ 鼓励学生大胆读书。请愿意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⑶ 学生评议读书情况,把容易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几遍。教师相机小结:读书首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 2、再读课文: ⑴ 激励学生积极读书:觉得能读得比刚才几位同学还要好的举手!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至9自然段和10至17自然段。 ⑵ 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⑴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⑵ 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刚读课文,就知道这些内容,好! 4、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⑴ 课件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操作课件,将这一段中的“骄傲”、“奚落”2个词语点红。 ⑵ 课件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下面铁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铁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奚落”的语气。 ⑶ 教师启发:面对铁罐和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请你把下面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他的谦虚克制。 ⑷ 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评议后,同座再练习分角朗读。 三、复习巩固 1、认读课文1至9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2、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3、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四、指导写字 1、出示1至9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3、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 ”。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5、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 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6、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7、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一、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1、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 2、教师小结过渡:傲慢无礼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3、教师与合作学习课文10至17自然段: ⑴ 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议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 ⑵ 许多年代过去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⑶ 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找资料,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都不见了。 4、分角色朗读全文。 5、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呢? 二、复习生字,练习写字、抄写词语 1、认读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2、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3、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4、出示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要求书写的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5、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捧、值”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朴”是左右结构、左右相等的字。“荒、素”都是上下结构、上短下长的字。“受”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可联系古文字感受字形:一只手拿着一个像盘子样的东西交给另外一只手。 6、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7、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8、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9、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三、拓展练习 1、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2、和同学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16【教学任务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的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体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灌的谦虚而不示弱;感悟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居于教材特点、编写意图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陶罐与铁罐》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作了如下选择: 1.让语文教学更“简约”。首先是教学内容的简约,本堂课确定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任务──情境对话。其次是教学环节的简约,本堂课围绕核心任务安排了三个主要环节:熟悉角色、选择角色、进入角色(对话)。 2.让语文教学更“感性”。在这堂课里,我们不要求学生分析寓意,“讲”寓意,更不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让学生“记”寓意。不让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辩,而是巧妙地在朗朗的书声中,在饶有情趣的情境对话中自然实现人文教育目标。读和说,缓说破。 3.让语文教学更“整体”。文本是一个全息元,是一个整体,能整篇教学就整篇教学,不肢解,不选取。本课的教学中,我将突破习惯于一段一段地教,尝试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例如在“选择角色”这个环节,我提了一个“你为什么选择陶罐”这样一个涵盖全文的问题,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让学生在整体语境中思考感悟。同时在朗读教学中,我也尝试让学生整段整段诵读。 4.让语文教学更“语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角色朗读”、“对文章补白”、“想像对话”等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在“对文章补白”的过程中,在“想像对话”的过程中,即在种种“听、说、读、写”等等言语实践活动中,领悟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自尊,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等。 【学生分析】 1.有的教材将《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放在第7册,有的教材将《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放在第6册,而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将《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放在第5册。尽管文章内容是一样的,但针对不同学段孩子所设计的教学肯定要有所区别。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其认知水平、人生阅历,心理特点都是不一样的。尤其三上年级的孩子知识储备还不多,对这个复杂纷繁的社会缺乏了解,各方面语文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我们教师不要刻意追求让三年级的学生对文本理解得很深,否则可能演化成一次“精神侵略”,不要刻意追求让三年级的学生熟练掌握文本中的语言形式,例如将对四、五乃至六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提早引进三年级课堂,让学生根据文本创编等,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总而言之,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要过于强调“超越文本”。 2.《陶罐与铁罐》是一则童话,作者反映的主题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是没有必要的,别人也有比你强的地方”。这句话出现在原文的结尾,收录到教材中后省去了。也就是说,童话要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个道理。故事中的两个角色──陶罐与铁罐而言,陶罐有他的优点:朴素、美观、保存时间长;铁罐也有他的优点,结实、美观,易携带,用途广。然而,三上年级的孩子在自主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出现偏差,他们会认为陶罐是很“好”的,几乎是“完人”,没有什么缺点,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我们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巧妙地加以引导“修正”,我们绝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而放弃这种引导,因为这是学生对这篇课文所要达到的理解的底限。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认读“陶、懦、辩、恼、耻、逝、殿、掘、朴、素”等生字。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奚落、轻蔑”等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陶罐与铁罐的对话部分。 3.感悟文章寓意,并将所感悟的寓意融入到“对文章的补白”以及各种特点的陶罐与铁罐的对话中。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感悟角色 一、课前幽默谈话,让学生领会语文学习要多读书。 二、观看录像,通过猜想表情、模仿、赛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陶罐与铁罐的对话部分。 1.播放执教者有滋有味朗读课文的录像(没有声音)。 师:你都没听到他的声音,为什么就觉得他读得好呢? 师:既然你们讲到了表情,那你看到了课文当中描写的哪些表情?(随机巩 固字词) 师:下面,就请你们带着丰富的表情有滋有味地练读课文。 2.播放执教者有滋有味朗读课文的录像(有声音)。 师:他到底读得好不好呢?请你们听一听。你觉得他哪一句读得最好?为什 么?你能学一学吗? 师:既然他读得不错,那么你们就吸取他的优点,再练一练。 3.播放执教者骄傲地夸耀自己朗读水平高的录像。 (执教者在录像中说:“怎么样,我的朗读水平很高吧?你们根本没法跟我比。如果你们有足够的胆量,那就跟我比一比,只要有一句读得比我好,我就认输。怎么样?你敢吗?”) 师:同学们,他刚才是因为看不起我们而在奚落我们啊!你们能形容他刚才 的表情和说话的语气吗?(随机巩固字词) 师:你能读整段话和他来比一比吗?大家做裁判来评价。 (点评:曲调未成先有情,感悟角色三步曲,步步以情为链,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观老师的“哑读”中感受情;在听老师范读中体会情;在师生挑战朗读中表达情。同时,将字词教学,读正确、读通顺课文贯穿其中。实现了一举三得。) 第二部分选择角色 三、进入具体语境,在探究性阅读中体会陶罐优点,初步感悟寓意。 师:读了课文之后,你们对陶罐和铁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可以变化, 你愿意变化成陶罐,还是愿意变化成铁罐? 师:(对选择陶罐的学生)我也喜欢变化成陶罐,我从这篇文章中看到了陶 罐的两个优点,你喜欢变化成陶罐,是否也是因为看到了陶罐的这两个优点呢? 理由1.陶罐可以长生不老。 原因: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尘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理由2.陶罐有文物价值。 原因:“一只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它损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师:那你是因为什么选择陶罐?你看到了陶罐身上的哪些优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由1.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2.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3.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答案: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谦虚)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的任务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能同时看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好,吵什么呢!”(友好)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身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善良) (点评:引导探究,目标明确;探究的展开,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个性要求和本质特点。老师把重点引向了陶罐的优点探究,既把握住了文本的客观价值趋向,又导向了对文本的深入阅读。言语实践是语文教学的个性要求,也是其本质内涵,展开探究做到了以言语实践为载体,通过“理由”和“原因”的言语实践,使学生的理解和表达相得益彰,同时在实践中实现了人文熏陶。) 第三部分角色对话 四、师生、生生角色对话,随机补白,在言语实践深入领会课文寓意。 1、师生角色对话:(谦虚的陶罐──骄傲的铁罐) 师:“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生:“不敢,铁罐兄弟。” 师:“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生:“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师:再说什么?你说啊,难道你身上还有什么可取之处吗?难道你还敢跟我比吗?你说啊…… 生:再说。 师:“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师:“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把你碰成碎片!” 2、生生角色对话:(谦虚的陶罐和谦虚的铁罐)(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架) (点评:角色对话目的是什么?该设计给了我们一个直观的诠释,那就是为了感悟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自尊,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等;为了领悟语言特点和规律,促进学生言语的生成和思维的发展。) 【教学检测意见】 1.你上好课后感觉怎么样? a 很累,很没意思,早就想着下课 b 有点累,有时候忍不住要想另外事情 c 不累,有点意思,不太想下课 2.你觉得你上完这堂课后,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你觉得下面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 b陶罐不但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所以他为人很谦虚。 c铁罐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他身上没什么优点。 4.你能正确、流利地读出下列词语吗?你能正确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中陶罐与铁罐的对话吗? 陶罐懦弱争辩恼怒羞耻流逝宫殿掘朴素 (设计综评:有人说,现在的语文教改是在爬坡,是行进在很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拐点上,我想,这是一个再贴切不过的比喻了。所谓拐点,就是说可能向左走,也可能向右走;可能向上升,也可能向下坠,拐点上的人和事,面临着无数选择……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正确的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正确的选择”本身就是一次有价值的突破。 该设计从学生的年段特点出发,紧扣《课标》的学段目标,抓住课文特点和难点。精选阅读切入口,优化学习方式,加强语言实践,在“我的发现”中发现在课文阅读中发现,注重阅读感悟,提升人文精神。 以读为本,学生在多读中认字解词,体验感悟,凸现语文的可感性和整体性。做到多感受,少分析,入情入境,进行角色体验,用读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在超越文本的心灵对话和“补白”实践中,使学生得到“智”开发和“理”的感悟,使阅读成为学生一段难忘的经历。) 【教学任务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的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体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灌的谦虚而不示弱;感悟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居于教材特点、编写意图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陶罐与铁罐》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作了如下选择: 1.让语文教学更“简约”。首先是教学内容的简约,本堂课确定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任务──情境对话。其次是教学环节的简约,本堂课围绕核心任务安排了三个主要环节:熟悉角色、选择角色、进入角色(对话)。 2.让语文教学更“感性”。在这堂课里,我们不要求学生分析寓意,“讲”寓意,更不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让学生“记”寓意。不让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辩,而是巧妙地在朗朗的书声中,在饶有情趣的情境对话中自然实现人文教育目标。读和说,缓说破。 3.让语文教学更“整体”。文本是一个全息元,是一个整体,能整篇教学就整篇教学,不肢解,不选取。本课的教学中,我将突破习惯于一段一段地教,尝试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例如在“选择角色”这个环节,我提了一个“你为什么选择陶罐”这样一个涵盖全文的问题,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让学生在整体语境中思考感悟。同时在朗读教学中,我也尝试让学生整段整段诵读。 4.让语文教学更“语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角色朗读”、“对文章补白”、“想像对话”等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在“对文章补白”的过程中,在“想像对话”的过程中,即在种种“听、说、读、写”等等言语实践活动中,领悟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自尊,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等。 【学生分析】 1.有的教材将《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放在第7册,有的教材将《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放在第6册,而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将《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放在第5册。尽管文章内容是一样的,但针对不同学段孩子所设计的教学肯定要有所区别。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其认知水平、人生阅历,心理特点都是不一样的。尤其三上年级的孩子知识储备还不多,对这个复杂纷繁的社会缺乏了解,各方面语文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我们教师不要刻意追求让三年级的学生对文本理解得很深,否则可能演化成一次“精神侵略”,不要刻意追求让三年级的学生熟练掌握文本中的语言形式,例如将对四、五乃至六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提早引进三年级课堂,让学生根据文本创编等,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总而言之,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要过于强调“超越文本”。 2.《陶罐与铁罐》是一则童话,作者反映的主题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是没有必要的,别人也有比你强的地方”。这句话出现在原文的结尾,收录到教材中后省去了。也就是说,童话要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个道理。故事中的两个角色──陶罐与铁罐而言,陶罐有他的优点:朴素、美观、保存时间长;铁罐也有他的优点,结实、美观,易携带,用途广。然而,三上年级的孩子在自主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出现偏差,他们会认为陶罐是很“好”的,几乎是“完人”,没有什么缺点,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我们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巧妙地加以引导“修正”,我们绝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而放弃这种引导,因为这是学生对这篇课文所要达到的理解的底限。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17之二 佚名 教学目的: 1、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揭示课题:陶罐和铁罐 2、提问:什么叫罐?(口大肚子小的器皿) 3、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这两个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自悟课文 1、读下列词语: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争辩恼怒 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羞耻渣滓氧化无影无踪 2、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3、思考: (1)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5、全班讨论,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6、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议,再选一组朗读。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谦虚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傲慢轻蔑怒不可遏。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思考: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讨论。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五)提问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国王御厨里自恃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附:板书设计 19 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谦虚 傲慢 光洁朴素 美观不复存在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18【教材理解】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为文物,铁罐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以“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为突破口。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读,划一划,找出铁罐与陶罐的对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课件出示四次对话,重点品读,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与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学情简介】三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 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并初步体会同学间相处应该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遇到无事生非的人也应该尽量克制自己的言行。 过程与方法: 1、读一读,整体感知。 2、议一议,了解内容。 3、说一说,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关于看待别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陶罐和铁罐》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之重,本节课是以“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为突破口。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读,划一划,找出铁罐与陶罐的对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课件出示四次对话,重点品读,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与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我知道大家都特别爱读书,尤其是童话和寓言。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寓言,那就是第24课《陶罐和铁罐》,齐读课题。 2、大家看大屏幕,老师把他们带来了。这是陶罐,这是铁罐,你们知道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坚硬的铁罐和易碎的陶罐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屏幕出示词语, 现在心里默读一遍,有不熟悉的现在心里记住它。 3、同学们,词语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下面我们就随着它们一起走进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 4、打开书,我们分段读文,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相机板书“奚落”) 二、 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关键词,理解课文。 1、理解“奚落” 师:同学们刚才在说的时候提到了一个词“奚落”,你认为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师:那么,文章中的“奚落”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真正的理解“奚落”。 2、学习2——9自然段,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1)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请自由读2——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用直线画出来。 (2) 谁来读读铁罐第一次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听了他的朗读,你体会到什么?(骄傲,傲慢、看不起别人) 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名读) 师:明明知道铁罐不敢碰他,却偏要抓住铁罐的弱点进行发问,目的是? (嘲笑铁罐) 那通过铁罐这个表现,你认为奚落是什么意思?(看不起别人,用难听的话说别人的缺点) 师: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铁罐不慌不忙,他是怎么回答的? 指名读第二句 师:陶罐不但不生气,反而称铁罐为兄弟,这说明了什么? (陶罐谦虚友好) 谁再来读读陶罐的话 同位分角色练习。 生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表演读第一组对话。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读得这么好,首先抓住了重点提示语,进一步理解读,然后加上表情和动作表演读。这下来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后面的三组对话。 3、学生自主学习后面的三次对话。 (1)提出学习要求:同桌合作练读后面的三次对话,注意圈出描写神态或心情、重读的词语和标点,进一步理解读,然后还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同桌合作表演读。 (2)同桌练读,老师巡视指导。 (3)学习第二次对话,大屏幕出示第二次对话。 师:从他们读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交流汇报。 生加动作表情再读。 师:同学们看,这有一个什么号?.......,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说,陶罐没有说完的话。 师:对,我们有理时就要争辩,要理直气壮。 (4)学习第三次对话。 师:同学们,你们都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谁想跟老师一起来读第三组对话。(大屏幕出示第三组对话)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不好)同学们都比老师会读书,谁来读读。 生读。 (5)学习第四次对话。 师:铁罐这么恼怒无理,而陶罐还是那样平静友好。铁罐由刚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现在是—— 生:火冒三丈、恼羞成怒........ 指名生朗读第四次对话。 师:同学们,铁罐一次又一次地用不好听地话说陶罐,这就是—— 生:奚落。 (6)指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分角色朗读。 过渡:陶罐谦虚而不懦弱,它不跟铁罐针锋相对,而是向铁罐讲明道理,可以看出陶罐的胸怀非常宽阔,铁罐以为自己很坚固,就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据理力争,铁罐无以反驳,所以它恼羞成怒,说出了那么多蛮不讲理的话。 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陶罐和铁罐的结果又将如何呢? 4、学习10——17自然段。 (1)请学生默读课文10——17自然段,想想陶罐和铁罐结果如何? (2)生交流汇报,出示相关句子,师相机板书“光洁、美观、无影无踪”。 (3)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4)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陶罐和铁罐的故事,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生交流汇报 三、 揭示寓言,领会中心。 1、如果你碰到了这只铁罐,你会怎么劝告他? 2、生交流说。 3、揭示寓言寓意,身体和灵魂 四、 作业: 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语句,积累语言。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19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争辩和它们的不同结局,揭示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做人道理。故事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也是本文的精彩之处,其中的神态、语言描写栩栩如生,很具品味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三、教学重、难点: 指导朗读,体会课文寓意,理解重点词句。 四、教学准备: 1、《陶罐和铁罐》的课件。 2、各组的标志牌。 五、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从前,有个国王,在他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想知道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轻地把手中的这个故事读一读吧!碰到生字新词和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待会儿,我们来进行一场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生自读) 2、王老师知道,我们三(1)班的同学最喜欢挑战难题是吗?谁愿意把自己认为最难的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指明朗读——学生评议) 3、读了这个故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板书问题) (三)探究感悟: 1、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陶罐和铁罐吧!喜欢研究陶罐的同学带着这些问题(指板书);喜欢研究铁罐的同学,你们来解决这些问题(指板书)。在研究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的问题,也可以成为你的研究对象。 想知道最好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吗?老师这里有个秘诀,想听听吗?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什么意思呢?就是通过反复的朗读,我们就能自然而然地明白书中所包含的意思了,一些难题也都会迎刃而解。不信的话我们可以来试一试,看看通过朗读,你是否能解决你要解决的问题呢?(学生自由朗读、研究) 2、刚才,同学们研究得可真认真!老师相信,通过朗读研究,你们一定收获不小吧!想不想知道别人有些什么收获呢?那就让我们找一找周围和你研究同一对象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吧!(学生自由交流) 3、集体反馈: (1)谁能把你的研究成果用朗读的方式来展现一下呢?先请研究铁罐的同学来展示一下吧!(指名读)你读得太棒了,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么读吗?同意他的看法吗?请你也来读一读。 (2)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铁罐的话,你觉得读这些话有什么不同吗?(指名回答)研究陶罐的同学,让我们一起配合研究铁罐的同学把故事中的对话来读一读吧! 让我们一边读,一边体会一下铁罐从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的态度变化吧! (3)通过朗读,我们已经认识了傲慢的、蛮横无理的铁罐。先面,让我们在研究陶罐的同学的指引下来认识一下故事中的另外一个主人公——陶罐吧!(陶罐研究成果反馈) (4)想不想把我们刚才的研究成果通过表演来展现一下呢?(学生表演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四、总结; 1、同学们,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很多年后,陶罐和铁罐有会发生哪些变化呢?他们的结局如何?你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吗? 2、故事的作者黄瑞云叔叔也给故事安排了一个结局。下节课,我们来个故事大比拼,看看谁的故事结局最出色!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