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二课时教案
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7篇)

《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二课时教案 篇1

  一、教学设计:

  通过多种形式、不同目的的品读,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作者情感的体悟,让每一次读都带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步步深入,层层推进,让学生从理解内容到有感情地朗读表现文本。在读中感悟,理解,交流,在深入的品读中,品词品句,走进语言文学,体会感悟文本。

  二、教学目标:

  1、读课文,了解杨梅及其杨梅果的可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观察的方法,培养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杨梅果的形状、颜色、滋味惹人喜爱之处,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对媒体课件、相关材料等

  五、 教学过程:

  (一)、共同交流,走进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著名的乡土写实派作家王鲁彦的作品——《我爱故乡的杨梅》(出示课题)

  师: 从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我们把题目改成“我爱杨梅”有什么不同?

  师: 说起像你们这么大时学过的描写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作品,脑海里会浮现很多篇:比如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比如王鲁彦的《我爱故乡的杨梅》。我上小学的时候和你们一样没有什么游子漂泊的沧桑感,所以对那千古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像小和尚念经一样,滚瓜烂熟可是却激不起一丝情感上的太多涟漪,而《我爱故乡的杨梅》就不同了,常常是一边读一边嘴里泛着酸甜可口的味道,读完后会再狠狠地咽上几口口水,那时真希望自己生在那杨梅满枝的江南,而这种贪恋杨梅的情结一直到现在也挥之不去。而今做了老师,十几年教学,看着一拨拨学生也像当年的自己那样吞咽着口水的样子,更是无限感慨: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究竟有如何神奇的力量呢?愿意和我一起再来细细品读一下这篇作品吗?

  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段只有一句话,但却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地点出鲁彦的故乡所在地及他爱故乡的杨梅。在全文中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二)、统领全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故乡杨梅的?

  顺序上是怎样安排的?

  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呢?

  讨论后,总结:从杨梅树和杨梅果(板书:“杨梅树”和“杨梅果”)两方面来写杨梅的。这样安排是遵循了杨梅的生长过程,让我们 觉得由树的生长到果的成长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先写果实,而后写树木就会让人觉得别扭了。

  (三)、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自学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故乡的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感受深的内容,标出精彩的地方。

  小组讨论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教师点播:

  交流问题1:这段主要写了什么?(雨中杨梅树的可爱)

  交流问题2(重点):你觉得这部分哪些地方精彩?理由是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读这部分内容的感受。)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

  投示:

  细雨如丝,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这春天的甘露。它们舒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叶,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贪婪”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谁查过字典?

  这个词本来是一个贬义词,用在这儿是要贬低杨梅吗?

  词典中的“甘露”什么意思?在课文里“甘露”指的是什么?

  师:对!可见,有些词语的理解不能光靠查字典,还要放在课文里读读,理解才准确。

  投示:

  杨梅树四季常绿的枝叶在雨雾中生长着。

  杨梅树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叶,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问:杨梅树真的会像人一样“伸展”和“欢笑”吗?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杨梅树的可爱)

  在这句中,作者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是为了具体形象地突出杨梅树在雨雾中旺盛生长的样子,因为他非常喜欢杨梅,所以这样写。因此,我们在读这段时应该用赞美、欢快的语气来读。

  有语气地朗读这段。指名读课文,评价。

  过渡:鲁彦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杨梅树的可爱,那么杨梅果又有什么地方惹人喜爱呢?

  指名读3——6自然段,思考:杨梅果那些地方惹人喜爱?(形、色、味)

  读第四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杨梅果形状的句子;圈出品尝时的感受;边读边想象杨梅果可爱的样子。

  投示:

  杨梅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只是遍身生着小刺。

  读句子,讨论:那句更好,好在哪里?

  (作者为了把杨梅的形状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只描写杨梅的形状,而是同桂圆进行了比较,这样写更生动、直观、形象。读过之后,使我们感到像真的看见了一颗杨梅一样。

  但是,只是看到杨梅圆圆的体态就足以说明它的可爱吗?作者不仅用眼睛看了,而且还用嘴巴感受到了它那小刺的可爱——

  生读后两句,体会其作用。

  是呀,杨梅形状的可爱,不仅是作者看到的,也是尝出来的。尽管全身布满了小刺,但是并不扎人,而是细腻柔软的——指名有语气地读本段,表达喜爱之情。

  总结学法:(投示)

  1、 先找出描写外形的句子

  2、 体会作者品尝时的感受

  3、 通过读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五、六自然段。

  读第五自然段,按上述学习方法同桌讨论:

  投影填空:

  杨梅先是( ),随后变成(,最后几乎变成。

  指名填空,问:“几乎”是什么意思?

  表面颜色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杨梅逐渐成熟了。)

  作者还写了哪里的颜色?作者是怎样观察到的? (通过品尝发现果肉和果汁的颜色。)

  师:是呀,这样抓住杨梅表面由生到熟的颜色变化,更是由外到内,通过品尝,写出了里面的颜色,真是具体形象,让我们觉得这小东西真是红得可爱。那么就读出对它的喜爱来——自由读、指名读。

  找出描写杨梅味道的句子,投示出来。

  讨论: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概括杨梅果的味道的?(由生到熟)

  那么由生到熟的过程中,它的味道是怎么变化的?(又酸又甜——甜津津)

  杨梅的味道已经概括得很具体了,为什么还要写作者小时候贪吃的情景呢?

  你有什么感受呢?

  师:作者在这一段中为了把杨梅果的特点写具体,用他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实例加以证明。这样写让人感到亲切,其实,我们也好像同作者一起品尝到了杨梅那惹人喜爱的味道,这样写说明作者爱杨梅,喜欢杨梅。

  那么,就应读出童趣来。指名读本自然段。

  思考:这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那么第三自然段的内容与后面的四、五、六自然段内容是什么关系呢?

  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这个自然段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 (承上启下——过渡,使前后内容衔接自然流畅。)

  指名有感情地读本段,表现出你和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问:你现在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你感受深的是什么?指名说说

  引导总结: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作者对杨梅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了观察。(板书:按顺序抓特点)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杨梅果的静止状态,而且留心观察了杨梅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放到嘴里品尝了。因此,同学们在今后一定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这是我们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的。那么作者只是爱杨梅吗?(热爱家乡)

  (四)、总结,扩展:

  这篇文章是作家在西北生病时看到窗外的绵绵细雨,不禁触景生情,想到了家乡,思念故乡时写的,原文很长,且对杨梅还有许多精彩的描写,比如,拿它的光色和荔枝对比写,“荔枝的光色是呆板的,像玻璃,像鱼目;杨梅的光色却是生动的,像映着朝霞的露水呢!”

  还有这样的描写:“人家把它一船一船的载来,一担一担的挑来,我们一篮一篮的买了进来,挂一篮在檐口下,放一篮在水缸盖上,倒上一脸盆,用冷水一洗,一颗一颗地放进嘴里,一面还没有吃了,一面又早已从脸盆里起了一颗,一口气吃了一二十颗,有时来不及把它的核一一吐出来,便一直吞进了肚里。”

  怎么样?是不是口水流出来了,我这里有原文,课后和课文对照着好好品一品吧!

  ( 五)、作业:(二选一)

  1、 写一种水果,要求:抓住它的形、色、味的特点去描写;要具体,语句通顺、生动。(易)

  2、 模仿课文,写你所喜爱的一种家乡特产。(难)

《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二课时教案 篇2

  案例背景:

  《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作者通过“眼看、手摸、嘴尝”进行观察,采用拟人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我是这样讲的,学生初读课文,教师提出在阅读中要了解作者是怎样写故乡的杨梅的。学生初读后,我让学生听录音朗诵课文,并提出让学生在听中思考初读中提出的问题。接下来,我指名学生读生字词卡片上的字词,并请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另外就不懂的词语进行交流,交流中需要通过读课文来理解的,我放到讲课文时理解。

  案例过程: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作者是怎样写故乡的杨梅的,在交流中,不作空洞的判断,要找出相关的句子,让同学们觉得有道理。小组交流完毕,集体交流,教师做板书,学生先后回答出作者写了杨梅的形状、大小、表面、味道、颜色、结果时间;学生说不出作者还写了杨梅树,我又让学生快读课文找一找作者还写了什么,结果学生找出了这个问题。我让学生根据教师板书对作者怎样写了杨梅作了小结。之后,我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学生找出后半句与题目相同,我指出作者的这种写法叫“开门见山”。随后我让学生重点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在读后进行交流,体会从中想到了什么,学生找出是拟人句,知道的枝条的颜色,叶子的形状;让学生读课文中相关的词句。并让学生说出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最后,我让学生说家乡都有哪些果树,学生回答后,我有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树,并说出理由。我引导说,我们也写一写自己家乡的果树,好不好,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

  案例分析:

  在阅读中增强理解,在阅读中加强写作的引导。本文中,“贪婪”和“吮吸”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两个词语,我让学生通过读句子,想生活画面,来理解,不仅能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让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了作者那样写的好处。对于课文的结构,我也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交流来掌握的 ,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掌握了课文的结构。关于“开门见山”的写作方法,我是在学生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加以引导的。在这节课的结尾,我对课文加强了延伸,即进行写作的引导,这样,不但继续推动学生的学习交流高潮,进行了爱家乡的教育,而且有利于学生观察身边生活环境,提高写作能力。

  给学生读描写其他水果的文章,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用眼睛去判断事物的形状、大小、色彩,甚至更多;学会用舌头去品尝酸、甜、苦、辣。利用感官的开发,刺激表达的欲望,使学生有感而发,说出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在倾听叙述的过程中,慢慢学会欣赏、品味和评价。什么样的语言更准确,什么样的语言更生动,什么样的语言更耐人寻味,还有什么语言能够与众不同。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鼻子和耳朵。打开五官,就打开五彩的世界!今天,学生所能看到的还只是一片叶子,但总有一天他们会透过叶子看到繁茂的大树,甚至气象万千的森林。

《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二课时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知识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杨梅的特点。

  训练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育点: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创造点:具体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家乡特产。

  教学重难点: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写作方

  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录音机、生字卡片,一些句段文字卡片,杨梅实物或挂

  图,学生每人准备一种家乡特产。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指导读题

  1、出示杨梅实物或挂图。问:这是什么?用一句话说出它的特点。想不想对杨梅有更深的了解?(想)那好,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板书课题。

  2、课题可以怎么读,还可以怎么读?跟着老师的手势读

  (我爱故乡的杨梅 我爱故乡的杨梅)

  3、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利用实物和已知的内容相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读题为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作铺垫。读题质凝,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愿望)。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感知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生词,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卡片。

  贪婪 吮吸 狭长 端午节 触到 桂圆

  细腻 汁水 豆腐 甜津津 虽然 酸味

  ①同桌互读,提醒要注意的读音“吮、触、津、腐”。

  ②开火车读、抽读、齐读。

  ③“吮吸”两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做动作理解。

  ④指导书写“腻”。

  3、抽读课文(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读后评议。

  4、说说你从课文中了解了哪些内容?

  (让学生自主读文,自主识字,自己去发现,去探究,结果会掌握得更好)。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抓住什么特点来写杨梅的。

  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有针对性的指导。

  3、全班交流,教师板书:树、果、枝、叶、形、色、味、美丽、可爱。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利用大家的智慧,解决课文重点)。

  四、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仔细读课文,找出写杨梅树美丽,杨梅果可爱的语句。

  2、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3、品读重点句(用卡片出示句子)。

  a、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品词

  “贪婪”一般指什么?在这句中是什么意思?“甘露”又是指什么?做动作理解“伸展”这个词,叶子为什么会欢笑?

  ②美读

  激qing:如果你们就是那一棵棵杨梅树,在春雨的滋润下,会怎样啊?

  学生带着欢快的语气美美地练读,然后抽读、范读、配乐读。

  鼓励:老师感受到你们就是一棵棵杨梅树,你们在雨雾中欢笑,在健康成长着呢!

  b、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剌,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①采用反义词和生活实践理解“细腻”

  ②同桌互读、齐读,读出喜爱之情。

  c、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①“轻轻”用在这里说明什么?(喜爱杨梅)

  ②自由练读,男女比赛读。

  (以读代讲,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再读课题,升华情感

  多么美丽的杨梅树,多么惹人喜爱的杨梅果啊!让我们满怀深情地再次齐读课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杨梅果的。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杨梅果的特点写具体的。

  二、自读4—6自然段,分组讨论学习

  1、自读4—6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杨梅果的哪一个方面?为什么?

  2、分组自学

  ①按学生意愿分成“形状、颜色、味道”三个小组。

  自学、讨论、交流。

  要求:

  a、你研究的这段话写了杨梅果的什么特点?(标出重点词)

  b、作者是怎样把它的特点具体写出来的?

  3、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引导读背。

  (把阅读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合作学习中优势互补的功能)。

  三、配乐朗读全文,总结作者观察、写作方法

  作者为什么能把文章写得这么生动具体?引导学生归纳:

  1、对故乡杨梅的喜爱。

  2、细致观察(看、摸、尝)抓住特点。

  3、按一定顺序具体写。

  四、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家乡特产

  1、展示、观察自己带的特产。自由练说,注意观察细致,说得具体,讲出自己的感情。

  2、同桌练习介绍,互相修改补充。

  3、学生上台介绍,点评。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写作方法,进行再创造)。

  五、作业超市

  1、抄写生字词语,背诵喜欢的部分。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3、写写你最喜欢的家乡特产。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

《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二课时教案 篇4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

  《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作者通过“眼看、手摸、嘴尝”进行观察,采用拟人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针对本课特点及本班学生特点,在设计教学时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一、重主导,重主体,寓教学活动以“和谐”。

  教师指导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是阅读教学的上镜。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带着上节课的疑问“杨梅果有什么特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师生交流中梳理文章层次。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四五六自然段,在充分读中去发现蕴藏在语言文字中的作者情感,接着对重点词句咬文嚼字,反复推敲,让学生借助想象及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理解内容,同时领悟杨梅果形状、颜色、味道的惹人喜爱,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重积累,重感悟,还语文教学以“朴素”。

  近年来的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语言的积累与实践运用是人们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一个人的语言积累,语言经验越丰富,他的表情达意也就越流畅,越准确,越生动。因此,学习语言应重在积累,贵在运用。如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信息,并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教学中,设计时由读议交流到背诵训练,充分体现了语文之厚积。感悟是让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教学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初读研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从而归纳出杨梅果的特点,并相机指导理解“细腻”“染满”等词意。然后我不怕花费时间,让学生再读再议再悟,读出作者对杨梅果的喜爱之情。这样,学生在练读中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仿佛自己不是在课堂中,而是在亲口品尝杨梅果,自己已被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所打动。这时,教师抓住学生的感悟追问:“你从读中有什么发现?”这样将学生的理解进一步引入深层,学生思维活跃,众说纷纭,把自己在读中新的感悟体会说出。紧接着,教师再抓住学生的回答,领会作者写作方法。这样,通过一次次的读,一次次的导,一次次的悟,学生悟出了品词析句的方法,悟出了朗读的技巧,悟出了写作方法。

  三、重读书,重训练。现语文教学之“本色”。

  设计中体现“大读书”观念,初读、自由读、体会读、换词读、练习背诵以及边想象边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领悟和体验用自己确认的语气表现出来,增强了情感的熏陶,起到陶情冶性的效果。教学中,进行删、换、比较重点词语等训练,让学生认识语言文字的准确,这是语文语感训练之道。叶老说,课文是个例子,本设计体现了这一原则,把课文当作例子进行教学,体现了语文教学之本色。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

  儿童心理研究表明:那些具体、生动、形象的,反映孩子的生活的,或是由孩子们自己参加的教学活动,他们总是很感兴趣。实践也证明,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认识事物,认识世界,最直接的途径是直观和亲身体验。伴随着对这些事物的感受,有选择地、一幕一幕地印在自己的头脑里,使之成为自己的生活经历。这样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将不断地再现此经历,并逐步得到强化。同时,这种生活体验经过老师的启发、帮助将其组合、排练,以表演和场景再现的方式,创设自己教育自己的机会,这便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

  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我首先运用新鲜红嫩的杨梅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知道了杨梅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外观的一些特征。同时引发学生的兴趣:看到这么惹人喜爱的杨梅你有什么想法?这一提问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立刻跃跃欲试,有的想尝尝、有的想摸摸、有的想仔细看一看。在这种气氛下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体验作者的感受达到了水到渠成的目的。

  在体会作者小时侯吃杨梅的感受时,灭亡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再现体验:谁愿意将作者小时侯吃杨梅的感受给表演出来。学生们立刻来了兴致,分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在小组竞相表演的前提下,我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汇报。看到学生们入情入境的表演和活灵活现的动作,使我感受到了创设课堂最佳教学情境获得成功的喜悦。

  继教学伊始的悬念,学完课文之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干净的杨梅,分发给每个小组的学生们,让他们真正品尝这来自于美丽南国的水果。在学生们大尝特尝了杨梅之后,让学生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们经过亲自品尝,切身体验,真切感受到了杨梅那甜美的味道。学生们纷纷谈出了吃杨梅的感觉。什么“味道好极了”“真是酸甜可口”“甜里透着酸,酸里透着甜”“甜津津的”。。。。。。这些话语均出自学生之口,那种品味甜蜜的感觉和意犹未尽的表情真实地体现了生活,再现了生活。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强化了感悟,受到了熏陶,得到了美育。

  以上教学可以看出,教学的过程实际就是师生情感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过程。教师应该多动脑筋创设学生亲身体验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期达到师生之间最佳合作的效果,创造出最佳教学气氛来事先教学的真正目的。教师教学的成功也在此得到收获。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及课后自评

  新修订的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朗读训练,目的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而要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努力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教学,我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怎样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入情入境,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用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学生引入课文中所创设的情境,以读代讲,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们年级组安排的教学内容是《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而杨梅这种生长在江南的水果,在我们的身边并不常见,因而对学生来讲,由于感性认识的缺乏,相应的学习兴趣也必然会大打折扣,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我在老师的课堂语言上字斟句酌,狠下功夫,力求通过老师的语言魅力将学生引入课文中所创设的情境。

  如本节课的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江南,对杨梅进行深入的了解,看看作者将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首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细雨中的杨梅树林去感受一下吧!老师一番优美的开场白将学生领入了江南水乡,这就使学生感性认识十分缺乏这个本课学习的最大障碍在不知不觉中反而成了优势,因为正是因为学生在以前对江南,对杨梅的了解甚少,所以此时此刻才更想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迫不及待地想尽快一览雨中杨梅树林的美丽和可爱,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由此可见,一节课教师是否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导语的设计是十分关键的,虽然它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却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本节课对导语的设计就充分考虑到了其重要作用,使它确实为学生入情入境的学习下面的课文创设了良好的氛围,从而使学生能够带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来学习下面的内容。

  二、运用电教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入情入境。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难点,学生对于“贪婪”“吮吸”“欢笑”等重点词语的理解需要教师的适当点拨,因而在本段的教学中我们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受文章所描绘的场景,接下来请学生抓住给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词语谈出自己的感受及体会,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并且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以朗读的方式展示出来。最后,在学生充分领悟到作者此时此刻的感受,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的时刻,教师适时播放一段优美柔和的音乐,从而使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在柔美音乐的配合下通过朗读表达的淋漓尽致。虽然只是一段柔和的音乐,但此时它对学生的感染力却是超乎想象的,它不但帮助学生突破了文章的难点,而且使学生能够保持极大的热情来学习下面的内容。

  三、运用时比读的方式,使学生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分析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杨梅的外形及特点)这部分内容时,我采取了对比朗读的方式,将书中的描写改为:杨梅是圆的,遍身长刺,等到熟了,刺会变平、变软,味道很。请学生将此段话与书中的描写进行对比,而后谈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这篇文章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对杨梅的喜爱,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与作者产生共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要想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真正以读代讲,教师不用挖空心思去设计很多花样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而要紧扣教学目标,抓住课文及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提问(特别要注意同一问题用怎样的语言表达出来更易于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必要时可适当地运用一些电教手段,使课堂取得最佳的效果。因为学生只有真正地进入文章做创设的情境,才能够深刻地领悟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地实现以读代讲。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的积累教学经验,扎扎实实地进行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阅读、领悟文章的能力。

《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二课时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和对语文的整体把握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2、通过文中生动、形象而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体悟,引导学生运用自读勾划,独立品味,讨论汇报,感情朗读,背诵积累,口头习作等方法,全面深入地学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4课《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师板书)

  师:大家想看看杨梅真正是什么样的吗?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杨梅,口述亲眼看到的杨梅的形状和颜色。)

  (激qing导人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积极性,由此拉近了学生于课文内容的距离,让学生带着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学习,为教学的开展作好了铺垫。

  二:整体回顾课文内容:

  1、通读全文,回顾课文的叙述顺序。说说第一句话是什么句式。

  2、汇报:•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整体到分述,第一句是总起句。

  •写了杨梅树的枝叶和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师:现在,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你们小组就来选择这个段落来学习。

  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学习方法:首先由小组选择要学习的段落进行朗读,然后可以围绕这一段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怎样写具体的、都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哪些词句优美等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按照课文顺序和讨论内容进行汇报。)

  杨梅树:

  •杨梅树很茂盛很美丽。

  •从贪婪、吮吸、伸展、欢笑四个词可以感受到杨梅树充满了茂盛的生命力。

  •通过这四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描写杨梅树用到了拟人的写法,这样写可以表现出作者对杨梅树的喜爱之情,而且使句子生动、形象。•仿照这一段,用“贪婪、吮吸、伸展、欢笑”说一段话。••

  杨梅果:

  •形状:圆圆的,和桂圆一搬大小。

  •颜色: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的,最后变成黑的了。

  •味道:没有熟透的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

  •喜欢哪些词语,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从那些词句,可看出作者对杨梅很喜欢。有感情读给大家听。

  (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研讨,是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考虑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做适时点拨。可见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个环节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参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动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的积极发问、教师的点拨和评价等互动的形式,展示了新的教学理念,使课堂不再枯燥,学生活跃起来了。)

  四、学生小结。再通读全文,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通过朗读让学生整体感悟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预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本环节朗读练习,意在体现语文基础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突出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进而感知美、体味美。)

  1、杨梅知识拓展。

  •杨梅的品种介绍。

  •杨梅的历史渊源。

  •杨梅的保健功能等。

  2、以我爱故乡的某种特产为主题,说一两段话并写下来。

  (本环节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有利激发学生参与实色、味的特点具体写出来的。这样既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践活动的兴趣。)

《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二课时教案 篇6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选学课文,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写了杨梅树的叶、果实,重点写了果实的形状、颜色和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热爱故乡杨梅的思想感情。文章脉络清晰,词句优美,耐人回味。抓住这一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来设计教学思路。

  从杨梅的图片谈话入题——第一次与文本对话(初读):学习生字;思考你从哪里读到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第二次与文本对话(加强读):找到你认为特别能体现作者对杨梅喜爱的句子反复读,好好体会。——抓住一个主问题:你从哪里读懂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自主读悟、体会交流——梳理文章思路,进行分段,再读课题,体会爱故乡之情。(时间不够没达成)——拓展延伸

  从课堂实施的过程来看,一、教学目标达成,学生能通过文中词句的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成功之处①注重学生的自主读悟,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感悟,以学生的自我感悟来理解课文,体会感情。教学过程中主要围绕一个主问题,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再说理解的过程中进行指名读、小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形式,最后指导感情读、美读。让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感受、品味文章,获得语文学习的领悟、积累。在加强诵读的基础上,获得运用语言、语调,再现作者的言语气势,取得似作者般的真切感受。通过多形式读、美读深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②引导贴近生活,丰富生活经验。让学生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产生同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更近一步走进作者的内心,产生共鸣。(杨梅味道的同感、关于杨梅的趣事)在语文学习中有悟有得。③注重学生的交流合作。围绕主问题安排个人、小组、全班相结合的教学互动组织形式,让学生既获得知识、情感的双重满足,又增加了学生团队合作、人际交往、语言实践的机会。三、遇到的困难① 对学生深层感悟的引导不够。(调控)② 感情读、美读不够到位。(指导) ③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以至于“爱故乡”之情没有提升。(安排) 四、请求帮助的问题:如何让学生的感悟、体验体现有层次有重点?如何引导学生对句子中重点词语的体会,也就是对深层感悟的挖掘?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我在教学中和生活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讲《我爱故乡的杨梅》时,我是这样讲的,学生初读课文,教师提出在阅读中要了解作者是怎样写故乡的杨梅的。学生初读后,我让学生听录音朗诵课文,并提出让学生在听中思考初读中提出的问题。接下来,我指名学生读生字词卡片上的字词,并请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另外就不懂的词语进行交流,交流中需要通过读课文来理解的,我放到讲课文时理解。

  然后我让在小组内讨论,作者是怎样写故乡的杨梅的,在交流中,不作空洞的判断,要找出相关的句子,让同学们觉得有道理。小组交流完毕,集体交流,教师做板书,学生先后回答出作者写了杨梅的形状、大小、表面、味道、颜色、结果时间;学生说不出作者还写了杨梅树,我又让学生快读课文找一找作者还写了什么,结果学生找出了这个问题。我让学生根据教师板书对作者怎样写了杨梅作了小结。之后,我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学生找出后半句与题目相同,我指出作者的这种写法叫“开门见山”。随后我让学生重点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在读后进行交流,体会从中想到了什么,学生找出是拟人句,知道的枝条的颜色,叶子的形状;但不理解“吮吸”和“贪婪”的意思。我让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是否见到过如句子中所述的情景。学生说婴儿在吃妈妈的奶水时,我说,婴儿什么时候才吸食妈妈的奶水,学生说饿时,我又引导婴儿怎样吸食妈妈的奶水,做动作。引导那动作说明了什么,婴儿饥饿的难受,拼命的吸,没有够。由此,我再让学生读课文中相关的词句。并让学生说出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最后,我让学生说家乡都有哪些果树,学生回答后,我有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树,并说出理由。我引导说,我们也写一写自己家乡的果树,好不好,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

  一节课讲完了,我有说不出的高兴,我觉得这是一堂成功的课。理由如下:

  一:在阅读中增强理解,在阅读中加强写作的引导。本文中,“贪婪”和“吮吸”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两个词语,我让学生通过读句子,想生活画面,来理解,不仅能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让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了作者那样写的好处。对于课文的结构,我也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交流来掌握的,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掌握了课文的结构。关于“开门见山”的写作方法,我是在学生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加以引导的。在这节课的结尾,我对课文加强了延伸,即进行写作的引导,这样,不但继续推动学生的学习交流高潮,进行了爱家乡的教育,而且有利于学生观察身边生活环境,提高写作能力。

  二:加强合作交流学习。对于课文的写作结构,单靠学生自己,是很难全面把握的。因此,对于作者是如何写故乡的杨梅这一课文中的主要问题,我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的,在交流中,不作无凭据的瞎说,要求有根有据。这样,即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又促进了互相学习和提高。

  三:文本与生活实践结合。对于两个重点词语的理解,我没有就词说词,而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来理解。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书中词语的意思,还让学生能从更广阔的空间和范围来理解词语。同样,写作的延伸,也是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写作。

  当然,这节课欠缺还是有的,例如,在梳理了全文的脉络后,我没有让学生发现整篇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还有,我没有让学生体会为什么作者不仅写了熟透的杨梅的颜色味道还写了没有熟透的杨梅的颜色味道;另外,在朗读上我觉得读的较少,缺少朗读的知道。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

  《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作者通过“眼看、手摸、嘴尝”进行观察,采用拟人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一、重读书,重训练,现语文教学之“本色”。

  设计中体现“大读书”观念,初读、自由读、体会读、换词读、练习背诵以及边想象边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领悟和体验用自己确认的语气表现出来,增强了情感的熏陶,起到陶情冶性的效果.教学中,进行删、换、比较重点词语等训练,让学生认识语言文字的准确,这是语文语感训练之道。叶老说,课文是个例子,本设计体现了这一原则,把课文当作例子进行教学,体现了语文教学之本色。

  二、 重感悟,还语文教学以“朴素”。

  近年来的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语言的积累与实践运用是人们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一个人的语言积累,语言经验越丰富,他的表情达意也就越流畅。越准确,越生动。因此,学习语言应重在积累,贵在运用。如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信息,并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教学中,设计时由读议交流到背诵训练,充分体现了语文之厚积。感悟是让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教学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初读研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从而归纳出杨梅果的特点,并相机指导理解“贪婪”“吮吸”等词意.然后我不怕花费时间,让学生再读再议再悟,读出作者对杨梅果的喜爱之情。这样,学生在练读中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仿佛自己不是在课堂中,而是在亲口品尝杨梅果,自己已被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所打动。这时,教师抓住学生的感悟追问:“你从读中有什么发现?”这样将学生的理解进一步引入深层,学生思维活跃,众说纷纭,把自己在读中新的感悟体会说出,紧接着,教师再抓住学生的回答,领会作者写作方法。这样,通过一次次的读,一次次的导,一次次的悟,学生悟出了品词析句的方法,悟出了朗读的技巧,悟出了写作方法。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

  儿童心理研究表明:那些具体、生动、形象的,反映孩子的生活的,或是由孩子们自己参加的教学活动,他们总是很感兴趣。实践也证明,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最直接的途径是直观和亲身体验。

  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我首先运用新鲜红嫩的杨梅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知道了杨梅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外观的一些特征。同时引发学生的兴趣:看到这么惹人喜爱的杨梅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们有的想尝尝、有的想摸摸、有的想仔细看一看。在这种气氛下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体验作者的感受达到了水到渠成的目的。

  学完课文之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干净的杨梅,分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真正品尝可爱的杨梅,然后让学生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们经过亲自品尝,切身体验,真切感受到了杨梅那甜美的味道。学生们纷纷谈出了吃杨梅的感觉。“味道好极了”“又酸又甜”“甜津津的”……那种品味甜蜜的感觉和意犹未尽的表情真实地体现了生活,再现了生活。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强化了感悟,受到了熏陶,得到了美育。

  以上教学可以看出,教学的过程实际就是师生情感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过程。教师应该多创设学生亲身体验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出最佳教学气氛来达成事先教学的真正目的。

《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二课时教案 篇7

  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作者爱家乡,爱杨梅的思想感情。4、在学习中积累语言。教学重、难点: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之情。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杨梅的颜色、保存、产地、功效等相关文字资料或图片,制成网页,指导学生浏览。2、杨梅实物(没条件的地方也可用杨梅果脯代替)。3、cai课件。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激趣揭题:1、激趣谈话: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在游历江南之后,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之杨梅”。杨梅有什么样的吸引力,赢得诗人如此高的赞誉呢?2、浏览网页,从中寻找答案。3、能给大家交流交流你在浏览中找到的答案吗?4、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如:杨梅有紫、红、白等多种颜色,其中紫色的杨梅味道最好;杨梅不容易保存,一日色变,二日味变,三日则质变;杨梅是我国浙江省的特产,像宁波市、慈溪市,出产的杨梅很有名;杨梅名字的来历可追溯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医用杨梅的树皮做药,有防治癌症的功效……)5、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杨梅,去细细体会它的可爱吧!出示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齐读课题。二、理清脉络,明确目标:1、出示课件,检查生字情况。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正音。3、课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描写杨梅?(主要从杨梅树和杨梅果两个方面进行介绍。)4、齐读课文,评议正音。三、情景感悟,合作研讨:(一)学习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2、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找出这个自然段中两个比喻:“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并理解“贪婪、吮吸”的含义。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课文。可以把自己当作杨梅树,用动作演示它此刻的样子,也可以根据这段话的内容,用彩笔画一幅画。4、交流自己的感受。5、指导朗读:(1)师放音乐,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欣赏。你们想读吗?(2)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3)指名读,评议。配乐,齐读。(二)读议三——六自然段1、学习三自然段(1)过渡:夏至杨梅满山红。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果。(课件出示画面。绿叶掩映下,一棵棵杨梅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子,半山绿来半山红,蔚为壮观。)。谁能用一句话描述一下这时的景象?(2)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2、学习四、五、六自然段(1)从四自然段开始,作者具体向我们描述了杨梅果。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呢?(2)自由组合小组,自学喜欢的自然段,通过自读、讨论,完成《自学情况反馈表》。 附:自学情况反馈表                                      填表人:我选择的自然段描写杨梅果的哪个方面具体特点   (3)分组自读、讨论,在电脑中打字填表,师巡视指导。(4)交流自读情况。师根据交流逐步出示课件:形状:圆、桂圆大小、遍身小刺颜色:淡红—→深红—→“黑”味道:又酸又甜—→甜津津(5)杨梅果如此引起作者的喜爱,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亲口尝一尝杨梅果呢?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一袋或杨梅果脯,请你们先认真看一看,观察它的颜色、形状,再亲口尝一尝,试试它的味道,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自己喜欢的那段课文,比较一下,自己手中的杨梅果形、色、味大致上与课文的描述是否一样,最后谈谈自己的感受。(6)学生观察、品尝杨梅果,朗读课文,交换意见。(7)汇报感受。 生:我看到杨梅果脯比桂圆略小一点,它没被晒干的时候应该正和桂圆大小差不多。我体会到作者观察时很仔细。生:我品尝杨梅的时候,觉得它真的很甜,怪不得作者小时候一次吃那么多,把牙齿都酸倒了。生:我先看了杨梅的颜色,是乌红的。我用舌头舔了舔杨梅,它的表面粗糙,那小刺触到了我的舌头,我感觉很柔软。生:我觉得杨梅果脯就这么好吃,那新鲜的杨梅比这肯定还要好吃许多倍。我希望自己能到江南,亲口品尝一下。(8)再带着感情品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三)学习一自然段1、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可以概括整篇文章体现的思想感情?2、朗读第一自然段。(四)总结谈话:作者在描写时,抓住了杨梅果形状、颜色、味道的变化,既有眼睛看到的,又有手摸到的,还有嘴尝到的,使我们仿佛也身临其境,感觉到了杨梅的可爱。四、深化,拓展延伸1、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江南的特产——杨梅,有了较深的了解。那么作为罗田人,你知道我们罗田特产有哪些吗?2、交流罗田的特产,用课件展示它们的形象。(如罗田板栗以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享有盛名,素有“罗田板栗甲天下”的美誉;罗田九资河镇出产的茯苓是名贵的中药材;罗田是蚕桑之乡,生产的丝绸产品还打入了国际市场……)3、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罗田特产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就开一个小型的博览会,选择自己熟悉的特产,把它介绍给大家。(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  第六册第14课)   教学设计评析:《我爱故乡的杨梅》在设计上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老师没有过多讲解,而是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那样,“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第二,“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这篇教学设计注重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如在激趣揭题环节中,让学生搜集和交流相关资料,并帮助制成网页,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相关媒体的运用,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学习背景, 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第三,采用自主学习、合作研讨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如在民主、平等、团结、合作研讨的过程中,学生以读为本,自读自悟,通过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段落、小组合作学习、填表、亲口品尝体验、感情朗读等方式,自己理解重点词句,弄懂关键问题,解决教学重难点,并发展自己的观察思维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从而更好的体现了教学目标。

《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二课时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贪婪”、“吮吸”、“细腻”、“嘴唇”、“汁水”、“豆腐”等词,并能理解“细腻”的感觉。

  2、从作者传神而细腻的对杨梅的描写中,体会作者对杨梅的爱,对故乡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体验语言文字的传神,及其背后作者对故乡的情。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倒入、激qing解题

  1、同学们,老师问过一些人一个很难的问题,不知道会不会把你们难道。你们敢接受挑战吗?请在五秒钟之内,说出一种你认为最好的东西。

  2、你们为什么能这么快就说出来。

  3、真好!因为心中有爱。我们爱故乡的,我们爱故乡的,我们爱故乡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的文章,正是说出了作者心中的爱。一起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

  4、作者爱故乡的——(板书:爱杨梅)

  (二)、整体认知,学习生字新词。

  1、同学们,作者是怎样表达心中对故乡杨梅的爱呢?请大家认真仔细地读课文。特别注意文中的带拼音的生字,以及由一个不带拼音容易读错的多音字。同学们边读边划出好此好局。

  2、听者大家朗朗的读书声,心中感觉真好。不知道那些同学已经准备好为大家朗读课文了?(请4位同学)在坐的同学,你们的任务可不小,请边听边想,通过课文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3、正音。(预设:针对第一位同学:这里面可有两个特难度的新词语。

  针对第三位同学:老师刚才所说的一个不带拼音的容易读错的多音字就是  “几乎”的“几”,你知道什么意思吗?它还有一种读音你知道吗?

  4、刚才几位同学都能借助课文的拼音读准字音,现在老师要把拼音去掉,你还能正确认出他们吗?

  细腻     汁水      嘴唇

  豆腐     贪婪      吮吸

  5、学生认读。

  (1)这里面有两个词语,老师给他们俩中间加一个“地”,他们就可以手拉手,组成好朋友。你知道是哪两个词语吗?(贪婪地吮吸)

  (2)在文中的那一段当中有这个短语?(第二段)

  (3)多美的句子啊!这是写什么?(杨梅树)这么好的句子我们应该怎么做?

  (背诵、摘抄)

  6、你们通过他们四位同学的朗读都知道了些什么关于杨梅的信息。

  (板书:

  杨梅树(欢笑)

  样子(细腻、柔软)

  爱杨梅            杨梅果      颜色(红)

  味道(又酸又甜)

  (学生在说杨梅果的样子之时,教师引导:这倒是怪事,你们以前听说过杨梅身上长着词吗?等会儿我们再具体的去学习它。)

  (三)、感受杨梅果之“样子”,体会细腻、柔软

  1、课文的3-5自然段写了杨梅的样子、味道、颜色。学习了这一部分之后,我们刚才感到最奇怪的是杨梅上面原来都长着小刺。这是那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这是我们读课文之前所不知道,读完之后,说说这样美能吃吗?

  2、成熟后可怕的刺变成      的刺,使人感到          而且          。这样的杨梅真实是讨人              。

  3、细腻是什么感觉?你在哪儿听到过别人说到细腻这个词语?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4、吃这不仅细腻而且柔软的杨梅真实          。

  5、不知道哪位同学的朗读也能像杨梅一样细腻有味。

  6、这样的杨梅能不讨人喜欢吗?读课题。

  (四)、感受杨梅果之“颜色”,体会诱人

  1、过渡:杨梅的样子招人喜欢,它的颜色可更讨人喜欢了,你看到了吗?

  2、同学们便读边滑出第四段表示颜色的词。

  (根据学生所言板书:淡红、深红、黑、新鲜红嫩、鲜红)

  3、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色彩的词语,发现了什么问题。

  4、纠正是:“几乎黑”,杨梅是不是真的变成“黑”的了?从文中寻找依据!

  5、想着鲜红的果实,输得几乎成黑的杨梅,你此时此刻真想。。。。。。

  6、带着你的想法读读(自由读——>个别读)

  7、这样的杨梅怎么不让人说出这样的话:(读课题)

  (五)、感受杨梅果之“味道”,体会作者的爱。

  1、课文学到这里,现在你的眼前就摆着这样不但细腻、柔软的杨梅,而且还是鲜红的,红得几乎成黑的杨梅(课件展示杨梅),你真想怎么吃?

  2、老师引读:熟透了的杨梅          ,要是没有熟透呢?

  3、其中作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就是最好的例证。谁来说说作者发生的有趣的事。

  4、叫人越吃越爱吃的杨梅,谁能压抑得住心中的爱。读课题

  (六)、整体升华,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爱。

  1、作者以满心的喜爱、细腻的文笔,由美的句子,向我们展现了在他故乡的杨梅。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癌。你认为作者的心中之时挨着这些杨梅吗?其实,这是哪儿的杨梅?其他地方也有杨梅,也有如此诱人的杨梅,但是作者独独深爱着这故乡的杨梅。作者心中更爱的是——?(故乡)

  2、是啊!越是故乡明,故乡的月亮都是最亮,因为我们爱我们的故乡。你们爱着你们的故乡吗?你能选择一种故乡的景或物写出你心中的爱吗?

  板书设计:

  杨梅树(欢笑)

  样子(细腻、柔软)

  爱杨梅            杨梅果      颜色(淡红、深红、几乎黑)        爱故乡

  味道(又酸又甜)

《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二课时教案 篇9

  教学片段:

  学习3—6节。

  (1)端午节过后,杨梅成熟了,杨梅果显得更可爱了。轻声读读3—6节,想想每一节主要写了杨梅哪方面的特点?

  交流,板书:数量、样子、颜色、味道。

  学习生字:味

  3、学习课文第3节

  指名读,杨梅的数量怎样?从哪儿看出。(板书:挂满)

  男女生比赛读,比一比谁能读出杨梅的数量多。

  4、学习课文第4节

  (1)枝头上沉甸甸的杨梅果,他们的样子是怎样的?请你在课文第4小节中找找句子,用直线画出。

  出示句子: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学习生字:桂(挂 娃 佳 洼)

  (2)指名朗读

  (3)引读  原来杨梅的形状是——,和——。(板书:圆圆的)遍身还生有——(板书:有小刺)这些小刺会不会扎人呢?

  学习生字:软 (音:翘舌 柔软——坚硬)    滑(平滑——粗糙)书写

  自己轻声读读第4节,然后扮演杨梅介绍一下自己的模样。

  (4)出示说话训练:我是杨梅,(形状),(小刺)。

  5、学习课文第5节

  (1)通过杨梅的自我介绍,我们知道了杨梅的形状和它身上的小刺的变化。其实,杨梅在生长过程中还会变色呢,课文第5节为我们详细作了介绍。谁来读读这小节,读出杨梅变化的经过。

  (2)多媒体演示变化过程。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3)师:表示颜色的词溜走了,你还会说吗?

  杨梅先是(    )的,随后变成(    ),最后几乎变成(   )的了。它不是真的变(    ),因为太(   )了,所以像(   )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    )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    )的汁水。

  (4)学习生字:唇(音)形:第二笔要撇得长一点。

  (5)指名说,齐读。

  6、学习课文第6节

  (1)杨梅的样子小巧玲珑,颜色由浅到深,真是逗人喜爱。那它究竟是什么味道呢?

  (2)自由读第6节,指名交流   板书:甜中带酸

  学习生字:酸  “酉”字旁  “酸”共有几笔?

  (3)读了这一节,你有什么疑问吗?

  随机学习生字:  津(音)   饱(抱 雹 苞 胞 炮 泡 跑)

  (4)齐读第6节。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杨梅,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大幅色泽鲜艳的杨梅图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通过观看图片,对于杨梅的形状,身上的小刺,都有了感官上的认识。在生活中,学生看到的杨梅都是熟透的,所以对颜色的变化不了解。因此我设计了三幅图片,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变成黑的。让学生亲眼感受到颜色的变化。对于味道,很多同学都吃过杨梅,但是把牙酸倒的经历没有。这篇课文要求学生了解杨梅树和杨梅果的可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体会感情对于现在的学生是很难的,为了达到目的,我大胆运用了原著,如:只要等它渐渐长熟,它的刺也渐渐软了,平了。那时放到嘴里,软滑之外还 带着什么感觉呢?没有人能想得到,它还保存着它的特点,每一根刺平滑地在舌尖上触了过去,细腻柔软而且亲切,使人迷醉呵。它有着多么惊异的形状,多么可爱的颜色,多么甜美的滋 味呀!唉,唉,故乡的杨梅呵。 

《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二课时教案 篇10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人教版五年制第六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采用细腻的手法,具体地描绘了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写杨梅果的形、色、味,处处可见描写细致的语句。比如:杨梅果上小刺的特点和变化,颜色的几次变化,成熟过程中酸甜味道的细微变化,以及作者那种细致入微的感受等,字里行间透出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体会课文字里行间透出的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教学难点。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使读者对杨梅产生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我做了以下尝试:

  1.词句品读

  本文词句优美,描写细腻而生动,很能让人产生喜爱之情。“文中哪些词句写得细腻而生动,让你喜欢,让你从中体会到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充分地自读,自画,自品。在此基础上,老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与学生一起欣赏重点词句,交流感受。既可采用删词、换词、品词的方式体会句子的优美,也可用设疑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体会句子这样表达的好处,如:“杨梅树不是人,怎么会贪婪地吮吸甘露?叶子怎么会欢笑?”

  2.情景展示

  杨梅树抓住春天的时机,贪婪地吸收,健壮地生长,在雨雾中欢笑着。要想让此情此景在学生的头脑中成画面,可以播放一段“一片杨梅树在春天的细雨里长势旺盛”的录像,借以丰富学生脑海中的表象,帮助他们加深对文字的理解。

  3.实物品尝

  新课程倡导语文课堂是体验的课堂,只有亲身的体验,才有切实的感受。文中的这些语句:“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沾满了鲜红的汁水”;“杨梅又酸又甜,叫人越吃越爱吃”。杨梅刺的平滑,果肉的新鲜红嫩,味道的酸甜可口,如果让学生亲口品尝,那真真切切的感受,或许比文字带来的更丰富。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亲口品尝一下杨梅的滋味。

  4.联系生活

  语文课堂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丰富学生的感受。“杨梅吃得太多,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作者对杨梅的爱怎么让学生体会?学生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还有更有趣的事吗?吃过菠萝、葡萄、杏子等水果的孩子肯定有过牙齿被酸麻的体验,也许有过更有趣的故事。如:有的孩子西红柿吃得太多,撑得弯不下腰,连鞋子也穿不上了;有的孩子吃桃子时没洗干净,弄得身上、脸上奇痒;有的孩子吃西瓜时,把西瓜一劈两半,用勺子挖着吃,吃完后用西瓜皮当凉帽……相似的经历可以让孩子体验到作者的感受,感悟到文字中的情趣。

  5.朗诵体味

  这样优美的文字,适合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教学时宜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词句的优美与喜爱的情感。运用什么方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呢?读杨梅树,要引导学生读出杨梅树的生机勃勃;读杨梅果,不仅要读出杨梅果的可爱和作者的细致感受,还要读得嘴里仿佛有了杨梅果的味道,仿佛嘴唇上舌尖上沾满了汁水;读趣事,要读出一个“趣”的味道来。这样的读有滋有味,形式活泼,学生会越读越爱读,越读体味也越深。

《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二课时教案 篇1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了解杨梅树和杨梅果的可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3、拓展阅读,用学文中积累的语言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

  了解杨梅的形状、颜色、滋味惹人喜爱之处,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课件导入  :

  (打出杨梅果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你知道杨梅生长在哪儿吗?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作家鲁彦一起,走入那如诗如画的江南,同他一起去品味他的故乡的杨梅。

  二、轻声读全文。

  课文围绕杨梅,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杨梅树、杨梅果(形、色、味)

  三、看课件(杨梅树)。

  师: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春天的杨梅树吧(播放课件)。

  投影片打出第二自然段。

  学生齐读。

  师:“一片片狭长的叶子”怎么会在雨雾中欢笑呢?(引导学生想像风吹叶动、雨落枝摇、嫩叶如洗的情境,体会枝叶舒服、高兴的心情。)

  如果你是春雨中的杨梅树,请做一做“舒展”的动作,体会杨梅树的快乐。

  指名感情朗读。

  配乐背诵(或用给音乐片配音的方式试背。)

  教师过渡:看书上插图,你观察到了什么?

  ——杨梅树枝叶茂盛,果实累累。

  四、自学4-6自然段(杨梅果)。

  默读、画批,说说你从哪儿体会出杨梅果惹人喜爱?读读这些句子。

  自学后,小组交流。

  五、全班学习交流。

  1、形状:

  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时,教师加以引导点拨,如:一个浑身长满小刺的家伙怎么会可爱呢?(让学生抓住软软的、平平的、细腻而柔软来体会杨梅果形状的可爱。)

  有了感受读一读。

  补充原文节选再让学生读一读:

  只要等它渐渐长熟,它的刺也渐渐软了,平了。那时放到嘴里,软滑之外还带着什么感觉呢?没有人能想得到,它还保存着它的特点,每一根刺平滑地在舌尖上触了过去,细腻柔软而且亲切——这好比最甜蜜的吻,使人迷醉呵。

  2、颜色:

  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时,教师插播课件,看一看杨梅颜色的变化。

  用上“先是……随后……最后……”说一说杨梅颜色的变化。

  感情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3、味道:

  引发讨论:“酸倒了牙齿”怎么还可爱呢?

  读一读,用朗读让听者体会到杨梅甜美的味道。

  补充原文一段,再读一读:

  呵,相思的杨梅!它有着多么惊异的形状,多么可爱的颜色,多么甜美的滋味呀!

  六、品尝杨梅。

  教师取出备好的杨梅果(取自北方的杨梅罐头),请同学们细细品味,暂且不要说出自己的感觉。待全班同学都尝过之后,师问:什么滋味?甜不甜?和我们刚刚读到的杨梅果一样吗?

  师:这是北方种植的杨梅(或告诉学生取自超市买的罐头),请你想一想,此时的作者身在异乡,又在病中,望着窗外和故乡一样的绵绵春雨,如果你是作者,会怎样?

  补充读原文的最后一段:

  唉,唉,故乡的杨梅呵。(用读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

  七、选择喜欢的段落感情朗读。

  八、再一次齐读课题: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

《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二课时教案 篇12

  《我爱故乡的杨梅》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及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课文虽然短小,但层次清楚,语言优美简洁、朴实亲切。

  怎样使老课文讲得有新意,是我开始设计教案时努力想达到的目的。此外,本课也适合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在教学中有机渗透热爱家乡的教育,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纳入本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也是我重点考虑的一格方面。

  课堂实录:

  学习4——6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爱乡情感

  1、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朱老师仿佛已来到了杨梅树下,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到了端午节,就可以吃到杨梅了,你喜欢杨梅吗?(媒体出示:杨梅图)昨天老师布置大家找出4—6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好好读一读,你们都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板书引出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杨梅的方法,并指导朗读(多媒体出示板书)

  生(1)我最喜欢的句子是“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

  生(2)我最喜欢的句子是“杨梅先是淡红的……”

  生(3)“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 是我最喜欢的句子。

  ……

  师:刚才许多小朋友都交流了自己喜欢的句子,那么你们读的那些句子都是从哪方面介绍杨梅的?

  生(1)我读的句子介绍了杨梅的形状,它的形状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师:作者笔下的杨梅多么惹人喜爱,谁能带着对杨梅的喜爱之情读读这一节吗?(老师也想读读这一节,你们想听吗?如果觉得老师读得好,请大家给老师一点掌声,好吗?)

  生(2)我读的句子介绍了杨梅的颜色,它先是淡红,然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师:看到如此新鲜红嫩的杨梅果,你的眼睛是不是立刻被它吸引了?老师请女同学一起有感情地读读第5节。

  生(3)我读的句子介绍了杨梅的味道,它的味道又酸又甜,熟了就甜津津的

  师:杨梅的味道真是好极了,老师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听得口水都快流下来了,接下去请大家分小组来合作朗读这一节……杨梅不仅味道好而且还有保健功能呢,老师昨天布置大家回家搜集有关资料,你们都找到了吗?

  师:杨梅是作者家乡的特产,他之所以写杨梅是因为他热爱自己的家乡,你们都爱自己家乡吗?那么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家乡在哪,那里有什么特产,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民族精神教育教育)

  教学反思:

  整堂课上下来,觉得自己有两点做得较好。首先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

  1、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会采取按文章写作顺序来组织教学,这样往往容易牵着学生鼻子走,并非学生所愿,于是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明显增加。

  2、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

  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还要让他们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有一环节是小组合作朗读,我让每组自由选择朗读方式,学生们有的轮流读,有的男女生合作读,形式多样,在读中加深感悟。

《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二课时教案 篇13

  设计理念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在朗读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读促悟,科学的将事物 、生活与语文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不断的感知中积累知识。提高素养。

  设计意图

  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课文写了动物、植物和人物,《我爱故乡的杨梅》为其中一篇。学过后,学生会有较丰富的知识积累、语言积累和情感积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口头表达和朗读等多方面的能力,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吃过杨梅吗?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言]

  杨梅生长在我国长江以南各地,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到江南去看看故乡的杨梅。

  [幻灯出示课文背景图,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故乡的杨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读后请你告诉大家。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把句子读通顺,读通课文

  2、指名学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读中悟情

  1、让学生读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一下作者的感受。

  [学生轻声读课文]

  2、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可爱]

  3、作者“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请你默读课文,结合预习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杨梅的?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杨梅树 杨梅果]

  2、让我们先来看看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投影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1)让学生轻声读这段话,思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谈谈你的体会(引导学生抓住“贪婪”“吮吸”“伸展”“欢笑”等词语,体会雨中杨梅树生长旺盛和可爱的样子)

  (3)小组交流、汇报

  3、杨梅果哪些地方特别惹人喜爱呢?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杨梅果可爱的语句。

  (1)学生读句子,体会

  (2)把自己的体会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互相说说,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

  [随着学生的发言顺序继续学习,体会到一点说一点]

  (3)作者从形状、颜色、味道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杨梅果 ,你最喜欢哪一方面就读哪一方面

  [学生自由朗读]

  四、看录像,激发情感

  看录像片,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二课时教案 篇14

  《我爱故乡的杨梅》评课:

  万里学校的王伏香老师5月21日在我在我校上的阅读教学展示课。老师上的课精彩、生动、形象、感人。对我这位老教师来说,真可谓是“春雨点点入土”,有种“相见恨晚”之感觉。

  《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作者通过“眼看、手摸、嘴尝”进行观察,采用拟人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一、联系生活,引发语感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王老师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这课时,用学生热爱的大自然、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文章的语感训练。上课伊始,王老师问:“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当学生们畅所欲言后,王老师进一步追问:“王鲁彦的故乡在哪里?”从而自然的引出:宁波镇海,你们吃过杨梅吗?看过杨梅林吗?请大家说一说。”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什么?爱故乡,爱杨梅。作者写爱杨梅而表达了对家乡的喜爱。一石激起无数朵浪花,引出了“爱”的语感训练。

  二、突破重点,感悟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是阅读教学的上镜.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带着老师所提的问题“课文中是怎样具体介绍杨梅的?”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师生交流的同时,出示课文中有关具体描写杨梅的语段。在反复地朗读中去发现蕴藏在语言文字中的作者情感,接着对重点词句咬文嚼字,反复推敲,让学生借助想象及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去领悟杨梅果形状、颜色、味道的惹人喜爱,从而体会作者的情。.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特点。

  三、超越常规,让智慧得到升华

  俗话得好说,好的开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那么精彩的结尾,乃是让智慧得到了升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老师在课尾精心设计的这一幕让人叫绝。学完课文后,老师问学生“我爱故乡的杨梅,仅仅是爱杨梅吗?”说完在大屏幕上出示了节选自《我爱故乡的杨梅》中的“故乡的雨,——”那优美的旋律,再加上郭老师那深情并茂的朗读,让在坐的人入情入境,心旷神怡。同时也让学生悟出了作者对故乡所表达的情和爱。

  《我爱故乡的杨梅》评课

  4月6日下午,尤淑章老师在校本教研展课活动中为我们上了一节扎实、可学的阅读教学课——《我爱故乡的杨梅》。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4课,主要讲了杨梅树的美,杨梅果的可爱。从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是一篇借物抒情的好文章。

  这节课尤老师主要抓住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情感体验,带领孩子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并进行课堂练笔。亮点多多:1、她先让孩子们学习描写杨梅果的句子,引导学生归纳出是从“形状、颜色、味道”三方面进行细致描写的。接着让孩子学习有趣体验的句子。书中的特点描写与有趣体验是同一自然段的,三个自然段结构相同,分开学易于学生掌握写作方法。2、在体验中理解词语的意思:用小手摸摸自己的脸,感觉“柔软、细腻”。3、朗读的指导始终要求孩子读入景、入境、入情。4、作者“王鲁彦”的简介以及课外短文的引用,为孩子理解作者爱故乡、忆故乡的情感做好铺垫。5、课堂练笔的设计……

  本人小建议:在课堂小练笔前如能录像放映几种常见水果的果树、果子,相信对孩子们写片段练习更有帮助。

  总之,尤老师的课对我来说,犹如“春雨点点入土”。

  《我爱故乡的杨梅》评课

  今天吴老师执教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吴老师以亲切的教态、朴实的语言、扎实的训练打造了一堂有效的语文阅读课。

  一、找准起点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方法和能力水平;了解学习新知识可能出现哪些思维障碍以及认知难点是什么;了解学生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和困惑……关注了教学的起点,课堂才会更有效。

  1、找准了备学案的起点

  通过刚才吴老师的说课,我们看到了吴老师了解了学生在一个多学期的学案使用后已有的一些习惯或学案设计中的一些困惑,也认真研读教材明确作为一篇略读课文的特点、也充分研读学生作为三年级学生它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等,心中有底,找准了学案设计的起点,才能设计出一份符合文本特点,符合学生学习的方案。

  2、找准了课堂教学的起点

  学习这个文本,哪些是学生已经知道的,不需要再讲、再问;学习这个文本,学生的需求是什么,他们有什么困难,我们怎样帮助他们;学生学习这个文本,需要提升的是什么……通过检查学案,吴老师已充分了解了学情: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较好,学生能找重点的词语体会,但杨梅的可爱,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体会还不深入……有了这样的了解,课堂教学的起点,也就找准了。

  二、目标明确

  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节课,吴老师紧扣一个教学重点,目标明确。

  1、学案设计中体现三维目标,特别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更明确

  语文阅读课堂目标考虑语言、认知、情感三个维度,我们在学案设计中也要渗透这样的理念,特别是自悟部分,更要从知识和能力这两个角度去考虑,吴老师的学案设计中,关注学生语言的体味,关注能力的培养,能体现知识的“习得”过程,知识渐进的过程。知识线、学法线、能力线有机地结合。

  2、课堂教学目标明确

  通过完成学案,学生明确了学的目标,通过学情了解,教师改进了原来的教学思路,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学生自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品味语言,体会情感,领会写法”进行教学,教师教的重点明确了,学生学的方向明了了,课堂阅读的有效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三、训练扎实

  充分地阅读实践是提高阅读有效性的重点,一堂有效地阅读课,应关注听说读写的训练,但在平时的阅读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自读,交流、讨论以及练习的时间是比较吝啬的,怕完不成一堂课的预设任务,往往只注形式,大多是匆匆收场,阅读实践的时间难以保证。但吴老师的这堂学案导学课,尽可能缩减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因为学生的自读比较充分,又有了知识的初步建构,所以在师生互助合作阅读中,教师减少生字词的教学时间,减少对简单问题的无意义讨论,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对品味语言,体会写法上,教师也就有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写的训练,使听、说、读、写的训练更扎实。当然在,品味语言,但导学的过程中,教师对语言文处理上方法、手段还不够丰富,这需要不断摸索的。

  通过这堂“学案导学”课,我们看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简化了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也看到学案导学课与以往的阅读课堂模式相比较之下的一些细节的变化,但是,还没有质的改变,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实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构建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这里没有具体地展开,评得有些空洞,望大家见谅!)

《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二课时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杨梅的特点。

  2、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理念: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许多有特色的水果,河北有苹果、鸭梨,新疆有葡萄、哈密瓜,海南岛有香蕉、椰子,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特色水果吗?其中,有一种水果被誉为“江南奇珍、百果”,猜猜它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梅”)

  2、你们喜欢杨梅吗?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喜爱它的理由。

  3、杨梅色鲜、味美,难怪有这么多人对它爱不释手。其中有一位作家,名字叫王鲁彦,他也和我们一样喜爱杨梅,还特地写了一篇以此为题的文章——《我爱故乡的杨梅》,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课文。一起把课题读一读。想一想课题中哪个字体现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感情?

  (1)小小的杨梅到底有何魅力能让作者如此喜爱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轻轻地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要把课文读通顺,并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段序。

  (2)反馈交流: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与大家一起分享。(随机正音)

  学生举例说(金柑、杨梅、桑果……)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齐读课题

  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做记号

  个别读

  三、再读课文

  感悟情感、升华主题

  四、三读课文

  梳理文脉、指导写作

  1、过渡:通过第一遍的朗读,我们解决了生字的读音问题,并且能把课文读通顺了。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能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用笔划出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或体会。(学生自读感悟)

  2、反馈交流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果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第三自然段)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的杨梅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第六自然段)

  3、感情朗读:品读了课文,我们发现整篇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情意读一读整篇课文。

  4、重回课题:学完课文我们发现课文写的是杨梅,那么课题该叫《我爱杨梅》而课文却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为题,再读读课题你有新的体会吗?

  (1)有自己特别喜欢吃的水果吗?想不想把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介绍给大家吗?先来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他喜爱的杨梅的?(再读课文理文脉)

  (2)根据回答形成板书,理清文章思路。

  (3)作者按一定的顺序,通过用眼观察,用手触摸、用嘴品尝等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他最爱的故乡的杨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喜欢写作的你,学着课文的样写一写你最爱的水果。

  喜欢积累的你,摘抄本文的好词好句。

  喜欢画画的你,画出你心中江南的杨梅。

  喜欢朗读的你,可以配乐朗读课文。

  喜欢背诵的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交流;这句话最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杨梅的喜爱。

  感情朗读。

  读中感悟,重点体会:细雨如丝、贪婪、吮吸。

  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理解“欢笑”。

  闭眼想象画面。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体会“挂满”的丰收喜人景象)

  用朗读体会。

  交流:哪个词最让你体会到杨梅的可爱?

  感情朗读。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发现杨梅的颜色随着慢慢成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多形式美读这一句

  多形式美读这一句

  交流:这是一种怎样的味道(又酸又甜、甜津津、越吃越爱吃)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学生齐读全文。

  学生体会作者爱故乡的感情

  回顾全文

  五、作业超市

  学生自主作业

《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二课时教案 篇16

  使用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品析第二自然段描写杨梅树的词句。

  教学准备: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感知大意。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2课——(生齐)我爱故乡的杨梅。

  师: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出 示本课生字词)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难读,找出来多读几遍。(生练读)

  生:我觉得“吮吸”这个词比较难读,因为“吮”是翘舌音, 容易读错。

  生:“豆腐”的“腐”字在这个词里读轻声,比较容易读错。

  生:我认为“触到”这个词有些难读,“触”是翘舌音,很容易读错。

  (生一边汇报,师一边在这些词下画横线)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都不错。我们把画横线的词语多读几遍(生自由读,开火车读生字)

  师:大家读得不错。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齐)共有六个自然段。

  师:我们也请一行的同学来开小火车,轮流读课文。  

  (当老师请了一行同学时,没有被请到的同学发出了失望的叹气声)

  师:没关系,没被请到的同学先仔细听,如果你觉得哪些自然段你读得比他好,待会儿老师再请你读。

  (生开火车读课文)

  师:听完他们的朗读,谁想评一评?

  生:我认为这一行同学中,阮杨同学朗读得很流利

  生:饶倩同学今天的朗读又流利又大声,进步非常大。

  生:我觉得陈香伶和王妍的朗读还不够流利,有回读的情况,今后要多练习。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评得很准确。现在,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生选段个别读,师根据生回答板书) 

  树    (2)

  我爱故乡的杨梅    形  (4)

  果 色  (5)

  味  (6)

  二.细读,品读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生自由读课文)

  生:我读懂了“四季常绿”这个词,它指的是树木的枝条四季都是绿的。

  生:请问大家,“贪婪”这个词一般都是用来形容人的,这里为什么用来形容杨梅?

  师:你真会提问。“贪婪”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谁查过字典?

  生:“贪婪”的意思是贪心,不知满足。

  师:这个词本来是一个贬义词,用在这儿是要贬低杨梅吗?

  生:不是的。读了这个词,我就感觉到杨梅树喝饱了春天的甘露,要快快长大。

  师:你想得可真好呀!

  生:请问大家,“甘露”是什么意思?

  生:我能解答这个问题。“甘露”是指甘甜的糖浆。

  师:在课文里“甘露”指的是什么?

  生:(齐)春雨。

  师:对!可见,有些词语的理解不能光靠查字典,还要放在课文里读读,理解才准确。

  生:我读懂了“一片片”,通过这个词,说明杨梅树的枝叶长得很茂盛。

  生:我读懂了“狭长”,指又细又长的叶子。

  师:(简笔画)老师这儿画了几种树叶,哪一种是狭长的?

  (生从众多树叶中指出狭长的叶子)

  师:其它几种树叶是什么形状的呢?请你也用一个准确的词语来形容。

  (生边指图边回答,用上了扇形、心形、手掌形、椭圆形等词语。)

  生:“伸展”、“吮吸”、“欢笑”这些词都是用来写人的,为什么课文用来写杨梅树?

  师:问得好!在这里作者就是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在他眼里,这一棵棵杨梅树多像一个个树娃娃呀!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想象一下,这些树娃娃在干什么?它们会怎么说,怎么笑呢?

  (师在悠扬美妙的音乐声中,充满感情地读课文,生闭上眼睛听,边听边展开联想)

  生:我看到一个个树娃娃张大着嘴巴喝着春天甘甜的雨水,都开心地笑了。

  生:我看到一群树娃娃围成一圈,手拉着手,在一起开心地唱歌、跳舞。

  生:我看到一个个树娃娃伸展开绿色的手臂,伸着懒腰,一截截地往上长。

  师:我从同学们的想象中感受到这杨梅树在快乐地成长,充满了生命力。让我们一块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课文。

  (生配乐朗读,读得入情入境)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这一棵棵杨梅树真是可爱呀!杨梅的果子就更可爱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生齐读课文)

  师:作者是如何描写杨梅的形状的?请读句子:(出示两个句子)

  1. 杨梅是圆的,生着小刺。

  2.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师:读完后大家一定发现了,第一句简单些,第二句具体些。你能比较一下,第二句具体在什么地方吗?

  生:第一句只是写杨梅果“生着小刺”,第二句是写“遍

  身生着小刺”,多了“遍身”这个词,说明小刺长满了杨

  生:第一句没有写杨梅果的大小,第二句写了“和桂圆一样大小”,一读就知道杨梅的大小。我觉得写得很具体。

  生:第一句说杨梅“是圆的”,第二句说的是“杨梅圆圆的”强调了杨梅特别圆。

  师:对!再读读句子,看看从这个词你还可以体会出什么别的东西来?(生再读,体会)

  生:我还可以体会到这些杨梅果特别可爱,作者特别喜欢它们。

  师:用了重叠词,不仅写出了杨梅果的形状,还能表现出作者对果子的喜爱之情。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一句话,读出杨梅果的可爱。(生练习朗读)

  师:杨梅果形状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生:它全身长满了小刺。

  师:请大家读一读具体写小刺的句子,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小刺的。(生齐读)

  师:谁来说说,杨梅果身上的小刺和一般的刺有什么不同?

  生:一般的刺我们摸起来总感到粗糙,很扎手。可杨梅果的小刺是软的、平滑细腻的。

  师:对!作者写出了小刺的特点。我们一块儿来读课文:杨梅树结果实了,作者仔细地观察了杨梅果的形状,他看到……(生读第1句),作者不仅看了,而且用手摸了,他发现……(生读第2句),最后,作者还把杨梅果放在嘴里尝了尝,感觉到……(生读第3句,略)

  师:正是因为作者对杨梅进行了十分细致的观察,才能这么生动地写出了杨梅的特点。

  第二课时

  3.学习五、六自然段:

  师: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杨梅树的可爱,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可爱的杨梅果。

  (幻灯出示杨梅果的图片)

  师:这就是故乡的杨梅果。杨梅果是什么颜色的?

  生:(齐)红色!

  师:作者很熟悉杨梅果,还知道杨梅果成熟前、成熟后颜色的细微变化。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颜色的词。(生默读课文,画词,并在老师的引读下感知“淡红”、“深红”、“黑红”、“鲜红”这四个词。)

  师:用上这些词,准确地写出了杨梅果成熟时颜色的变化,

  师:你们能不能也象这样说一说绿色有哪几种不同程度的

  绿?(生说出“淡绿”、“ 深绿”、“碧绿”、“墨绿”、“草绿”等词)

  师:如果同学们在观察事物的颜色时,也能这么仔细地观察,用上这样的词语准确地进行描写,一定能写好作文。

  师:杨梅果的颜色是多么美丽、多么鲜艳呀!让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自然段,感受它颜色的美丽。(生齐读)

  生:老师,“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一句中“染满”可以换成“沾满”吗?

  师: “染满”是怎么一回事呢?“染”是本课的生字。古时候的人是这样来染东西的(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把一个大容器装上水(写“ 氵”),加入树叶、花瓣这些有颜色的植物(写“木”),放在火上煮。“九”在这不表示“九天”而是表示很久。这样得出来的汁水就可以用来染布了。白布经过染色,颜色能保持很久。联系这个字的意思想一想,能明白这个问题吗?

  生:我知道了。用上“染”字说明杨梅的汁水给“我”的嘴唇、舌头染上了颜色,而且这红色能保持很久。

  (媒体出示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师:在这个自然段里,作者用了这样一组词来描写杨梅果颜色的变化。

  (师给关联词加点:先是……然后……最后……)

  师:老师这有几个练习,请大家试着用这几个词说话,喜欢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

  (屏幕出现练习,生自由练说,然后汇报。)

  1.小蝌蚪先是     ,随后     ,最后       。

  2.白荷花开花了,先是     ,随后     ,最后        。

  3.       先是       ,随后        ,最后       。

  4.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杨梅的味道,这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请大家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读课文)

  师:杨梅的味道是怎样的?

  生:未熟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了。

  “甜津津”的意思吗?

  生:“津”有三点水,“甜津津”的意思是水分多、汁水甜,很好吃。

  师:你们吃过什么东西,吃起来也是甜津津的?

  生:水蜜桃也是甜津津的。

  生:我吃过西瓜是甜津津的。

  生:还有梨子也是甜津津的。

  师:说得不错。那么熟透了的杨梅是“又酸又甜”、“酸中带甜”、还是“甜中带酸”呢?

  生:应该是甜中带酸。熟透了的杨梅主要是甜的,但还有一点酸,因为它实在是太甜了,所以就不觉得酸了。

  师:作者把杨梅的味道写得多清楚啊!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还接着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我们一块来读一读。

  (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清事物的特点。

  5.学习一、三自然段:

  师:课文的重点段落是4、5、6自然段,作者为什么一定要写1、3自然段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师:在写树和写果的段落之间,有第三自然段。这个自然段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请大家一起来把这个自然段读一读。(生齐读: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生:这个自然段把树和果联系起来,从树写到了果,是个过渡段。

  师:不错。看看“挂满”这个词,想象一下,你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生:我好象看到了树上结出了很多很多的杨梅果,数也数不清。

  生:我还看到这些杨梅果长得十分饱满,都沉甸甸地挂在

  枝头。

  师:同学们想得真好!作者先写了树,再写了果,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能不能颠倒过来?我们再来把这个自然段读一读。(生齐读课文)

  生:不能。因为作者是按照树木的生长顺序来写的,所以

  三年级是作文起步教学阶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时常注意渗透写作技法的传授,将会使学生受益非浅。

  课题换成“我爱杨梅”?为什么一定要加上“故乡的”

  这个词呢?

  生:因为这是作者故乡的杨梅,所以这两个字不能省。

  师:说得有点道理。大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自己故乡

  的杨梅写得这么好、这么美?

  生:作者从小在故乡长大,十分熟悉和喜爱杨梅。

  生:杨梅就象他故乡的一位老朋友,伴随着他长大,因此他说起故乡会想起杨梅,看到杨梅也会想起故乡。

  生: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

  师:对呀,作者不但爱故乡的杨梅,更爱自己的故乡。作者在这里写的是杨梅,赞美的是杨梅,就是要通过杨梅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这种写作方法叫“借物抒情”。

  (师板书)

  师:作者借的是什么物?(生齐:杨梅。)抒发的是什么感情?(生齐:热爱故乡的感情。)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一块儿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可见,课文的第1、3自然段不仅不能省,而且在全文

  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四.读写结合,迁移运用。

  师:同学们,我们美丽的故乡广西素有“水果之乡”的美名,你知道我们广西都盛产哪些水果吗?

  (生:有沙田柚、香蕉、马蹄等。)

  师:老师带来了两个沙田柚,我们就来写写它,好吗?

  (把一个剥开了的沙田柚和一个完整的沙田柚,通过投影仪展示到屏幕上)

  师:请一、二组的同学观察沙田柚的外表、形状,三、四、五组的同学观察沙田柚的内部结构以及它的味道,动笔把你观察到的写下来。

  (生仔细进行观察,之后动笔写,师巡堂指导,生写完后,每组派几个代表上讲台汇报,师生评议、修改)

  设计说明

  生词的教学不应平均用力,本课采用学生自读自评的形式,确定字音教学难点,并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自读,达成目标。

  有效地保护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朗读之后的互相评价,既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也训练学生的听读辨析能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地读书,学生才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质疑、解疑是学生主动学习最充分的体现。这样的安排,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读而生疑,疑而能问,尝试解答”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质疑解疑,交流协作能力,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

  先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本义,再放到句子中进一步感悟,才能真正读懂词句。

  利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并迁移应用。

  梅果的全身,让我知道了这些小刺特别多。

  此处是教学的难点,我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把杨梅树说成“树娃娃”,这一点拨,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为学生的想象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利用优美的音乐、深情并茂的朗读,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受到感染,从而产生丰富的想象。

  “比较”是语感形成的重要手段。只有比较,才能促进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独运。在比较中,学生体会到杨梅果的特点,体会到了叠词的妙用,体会到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

  作者观察得多么仔细啊!

  采用引读,目的有二:1.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2.提示作者的观察方法。为指导小练笔做好铺垫。

  师:(板书“甜津津”)看看“津”字的结构,你能想到又进行了一次积累、迁移、运用训练。花不了多少时间,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却有很大的作用。

  运用“字理识字”法教学生字,形象、生动,有效突破字义的难点。

  仍然进行迁移运用训练。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练习的设计有坡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训练。

  顺序不能颠倒。

  生:而且课文是先写春天的杨梅树,再写夏天的杨梅果,也可以说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不能颠倒。

  师:整篇课文都是写作者“爱杨梅”,我们是不是可以把

  “迁移、运用”的教学思想,促使我不放过任何一次可以给学生“练”的机会。

  只那么“一句”点拨,学生又领悟到写作的一种方法。

  通过想象,“挂满”一词的理解形象多了!

  树   (2)

  我爱故乡的杨梅      (3)

  形  (4)

  果 色  (5)

  味  (6)

  此处教学,精心设问!把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最后回归到有感情地朗读,力求使思想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不按课文顺序组织教学,而是另辟蹊径,采用变序法,先教学2、4、5、6自然段,最后抓过渡段,带出第一段,篇末点题,通过讨论、辨析、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水到渠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挤出时间让学生动笔习作,体现精讲多练。

  附:学生作文

  沙田柚是广西的特产,它和小朋友的脑袋一般大小,一头大一头小,样子有点象葫芦。它穿着一件美丽的黄外套,摸起来麻麻的。它的皮很厚,你不用点劲休想把它剥开。当你好不容易剥开它的表皮,你会发现它下面竟是软软的象棉花一样的东西,再撕开它,一个圆球形的果实就出现在你的面前,它由十几片果肉组成,跟我们平常吃的桔子有点像。它们紧紧地挨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每片果肉就象一把小梳子。你不要以为“小梳子”可以直接吃了,一定要剥下“梳子”外面的那层皮。我记得姑姑讲了一个笑话:有一次,她送了一个沙田柚给北京的好朋友,结果,那位阿姨打电话来说,柚子又苦又涩,一点儿也不好吃!姑姑大吃一惊,一问,才知道,阿姨把柚子当成了“大桔子”,连皮一块吃下去,怎么会好吃呢?沙田柚的肉一丝丝紧挨着,洁白透明,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难怪驰名中外呢!

  [课后总评]

  本课的教学,我注重体现以下语文思想: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品词品句的基础上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并以多种读书方式,如个别读、齐读、引读、配乐朗读等,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致,让学生喜欢读,乐意读。例如,在教学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感悟语言文字;接着让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边听边想象,将学生引入课文的情景;最后,也让学生随着音乐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学生通过感悟课文,再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真正达到受感染、受熏陶、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的效果。

  2、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在教学中,我把本文当成一篇范文,把“写”立为“读”的最终目标,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处处渗透写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了解、感悟和诵读,达到积累的目的,为写作埋下伏笔。在课后练习中,我设置了一个“小练笔”,帮助学生进行迁移,使学生凭借课文这个例子,举一反三,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写自己熟悉的事物。真正发挥了课文“范文”的作用,也使阅读和写作得以紧密结合。

  3.想象说话、巧破难点。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此,我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设置了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这一教学环节,我先利用优美的音乐、深情并茂的朗读,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受到感染,从而产生丰富的想象。最后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将课文语言内化,学生通过想象理解了拟人的手法,进一步体会到杨梅树、杨梅果的美丽、可爱,这样,难点也就水到渠成地突破了。

  4.基础扎实、训练到位。语文课的学习,实际上是语言文字理解、积累、运用的过程。在学习这一课时,我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理解、积累是基础,为此,我运用字理识字、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帮助学生解词。如在教学“染满”一词时,运用了字理识字的方法;在教学“狭长”一词时,学生对该词把握不准,我出示了不同形状的树叶,让学生从中辨析出“狭长的叶子”使学生对这个词有了很形象的认识。

《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二课时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

  1、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

  2、了解杨梅的可爱特点,学习作者把事物观察仔细、把事物写细致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描写杨梅树、果的特点的方法。

  教学时数预计:二教时

  第一教时

  学习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程序:

  一、板书课题

  1、读题,想:你是怎么理解题目中“爱”字的意思的?(引导学生用“爱”字组出适合题目的词语)

  2、议论: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小结。

  二、引入新课,初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或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哪些内容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写的是什么?)

  (2)点画课文的生字词语。

  (3)遇到不懂问题在书中打上“?”,或学习课文还想知道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体会。

  3、指名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小结后指导学习课文生字。

  三、齐读课文,巩固认知,指导学生解决下面问题:

  1、哪一节写的是杨梅树?哪几节写的是杨梅果?

  2、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指导学生认识课文详写的是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心得后作汇报。

  四、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情况后,进行语言文字巩固训练。

  1、你对课文内容了解了什么?

  2、组词练习、读读写写重点词语。

  3、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教时

  学习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程序:

  一、简述上节的学习内容,点明本节的学习要求。

  二、学习第一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讨论:这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或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回答后,教师作小结,投影开头的方法和作用。

  三、学习第二节

  1、投影本节内容,指导学生朗读后思考问题:你读懂了(或知道)什么?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读书体会。

  3、指名汇报读书心得后,教师板书:树枝绿叶长。让学生思考:感受的杨梅树怎样?(引导学生说出“可爱”)。

  4、小结和归纳后,投影课文句子和词语,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四、学习三—六节

  1、投影杨梅果图片和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3-6节的课文内容。

  2、边读边思考:你从课文中认识的杨梅果是怎么样的?

  3、学生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杨梅果的形状、味道、颜色等方面作汇报。

  4、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后作板书:形状、味道、颜色,指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果的形状、味感、颜色等特点进行细致的观察(要求学生动笔在课文中点画在关的句子、词语)。

  5、加深对杨梅颜色变化的了解,投影颜色变化过程。

  6、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7、学与用。让学生观察和介绍他们熟悉的一种水果,进行说话训练。

  8、总结这部分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谈谈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五、总结全文的学习要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的是杨梅,表达的是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板书:表达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附板书:

  我 树 枝绿叶长

  爱

  故 形状 表达作者

  乡 热爱故乡的

  的 果 味感 思想感情

  杨

  梅 颜色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0: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