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花瓣飘香》课堂实录
范文

《花瓣飘香》课堂实录(精选17篇)

《花瓣飘香》课堂实录 篇1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花瓣飘香

  师:再来读一遍,看看你们能读得让我闻到花瓣的香味吗?

  生齐:花瓣飘香

  生议论:哇,我真的闻到了呀!

  『教师没有具体指导如何去读,但第二次学生已能把课题读得很美。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美的教育』

  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课文的录音。

  师:大家听得很认真,谁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文中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吗?

  生齐:懂事

  师板书:懂事。

  师:看来,这位小女孩已经给大家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不过,我们要真正认识这

  位小女孩,仅仅知道“懂事”这个词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细细地去读书,从字字句句中用心去感受。哪里能读出小女孩的“懂事”呢?请你们好好看书,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

  生: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她很心疼她的妈妈。

  生:我从这里看出来,“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她很爱花。

  生:她听爸爸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

  生:而且她在说的时候,“眼眶里闪动着泪花”,看得出她很真诚,很懂事。

  『通过读书,学生已经能初步感受到小女孩的“懂事”,交流后,在此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精读小女孩的每一句话,体会“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师:你们说得真好,看来,大家主要是从小女孩说的话里面体会到她的懂事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她说的这几句话。

  出示句子:“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指名读。

  师: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

  生:这是别人种的,她舍不得都摘了。

  生:别人种得很辛苦,她舍不得都摘了。

  生:因为花很美

  师:你怎么知道花很美的?这是一朵怎样的花?你能从课文中读出来吗?

  生:“红艳艳的花朵”“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生:而且还是“带着露水的”。

  师:你们真会读书。读书就是要前后联系起来读,这样才能读得更明白。

  『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师:你们看,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难怪小女孩不忍心摘下整朵花。让我们来读一读,把这种舍不得的情感读出来。

  师板书:爱花

  师:花这么美,摘花瓣不是也会破坏它的美吗?为什么她还要摘呢?

  出示句子:“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自由读句子。

  师:她为什么要摘花瓣呢?

  生:妈妈生病了,她想让妈妈开心点,病快点好。

  生:她想用花来表示对妈妈的祝福。

  师:你们想一想,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呀?

  生:妈妈会夸奖她是个懂事的孩子。

  生:“孩子,你真好,又会学习,又能关心我的身体。”

  生:妈妈一定笑着说:“这些花瓣真漂亮,摸着它像绒布一样,闻起来真香。你看我的病好多了!”

  师: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小女孩就是这样想着,所以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怎样说的?请你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

  『课堂里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孩子们读得情真意切。』

  师板书:孝顺

  出示句子:“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齐读。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能用一个词概括出来吗?

  生:听话。

  师板书:听话

  师:为什么说她听话呢?

  生:他爸爸常常来信叫她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他就按爸爸的要求做到了。

  生:她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更好。

  师:小女孩说话时,眼里闪动着泪花,这是什么样的泪花?

  生:高兴的泪!

  生:幸福的泪!

  生:激动的泪!

  师: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小女孩虽然舍不得那么美的月季花,但还是忍不住摘下了带着露水的花瓣,为的是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难怪我要说

  生齐:——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师: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孝顺,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所以我们也要说

  生齐:——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凭借初读时的整体印象,强调咀词嚼句,做到“入境使与亲”,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产生真切的感受。』

  师:小女孩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和谁在对话呢?

  生:“我”,作者。

  师:通过读课文,你觉得这个“我”是个什么人呢?

  生:这是一个神秘的人。

  生:这是一个阿姨。

  生:是阿姨,刚才听课文录音的时候,我听到是个阿姨在说话。

  生:是阿姨。阿姨会了解她的心情,一般,女孩子比较了解女孩子。

  生:不是阿姨,后来不会买花送给她。阿姨的心比较细。

  生:我想这是一个热心肠的阿姨。

  师:你们真会分析,我们就把“我”看作是一个阿姨吧。

  『“我”是谁,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让学生自主研读,自由表达,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和审美愉悦。』

  师:阿姨对小女孩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生:为什么只摘花瓣呢?(生轻轻地读的)

  师:你读得真好,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轻轻地”问呢?

  生:“我”不想让别人知道小女孩摘了花。

  生:如果说得很重,(生模仿),这就在责怪她了。

  生:我从课文里读到小女孩是“惶恐”的,“不知所措”的,再大声,小女孩会吓坏的。

  生:他可能还会吓哭的。这样她就不会再说什么了。

  师:我为什么不责怪她呢?

  生:怕她吓跑了。

  生:因为小女孩虽然摘花瓣,但她不是在做恶作剧,是有苦衷的,所以我不责怪她。

  师:你分析得真好,从哪里看出她不是在做恶作剧呢?

  生:她很爱花。

  生:她“小心地摘”。

  生:她还用“双手捧着”,看得出小女孩很虔诚。

  师:你们真能干。

  『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现在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对话,你们来给我安排个角色,好吗?生齐:阿姨。

  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再调换角色读;同桌练读;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齐读。

  『在熟读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真挚、纯朴的亲情。』

  师:小女孩这么懂事,深深地触动了作者。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齐读最后一段。

  师:当“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送给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呢?小女孩又会怎么说呢?

  指名表演。

  师:“我”

  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母亲会怎样问?“我”又会怎样回答?

  指名表演。

  『表演是学生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通过表演,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巧妙地使他们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形成强烈的“角色意识”,自然而然地把握了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感受。』

  师:让我们再来看课题,大家齐读。

  师:小女孩送给妈妈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

  生齐:不是。

  师:还是什么?

  生:还是她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

  师:现在谁来读读课题。

  生:花瓣飘香

  生:花瓣飘香

  生:花瓣飘香

  师:嗯,闻到了,淡淡的香味!感受到了,女儿对妈妈的深情!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一读

  生齐:花瓣飘香。

  『回到课题,再次审视课题,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深化感情,升华主题。』

  师:小女孩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假如你是那位小女孩,除了摘花瓣外,还会做些什么事让妈妈高兴呢?

  生:给妈妈煮饭、洗衣服。

  生:帮妈妈做家务。

  生:给妈妈洗脚。

  生:讲笑话妈妈听,让妈妈开心。

  师:听了你们的话,老师也想对你们说:真是懂事的好孩子。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热爱母亲的教育。』

  师:同学们,你们每一个人就像是一片美丽的花瓣,如何让这片花瓣飘出幽幽的清香,那就用你们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你们的母亲吧!

《花瓣飘香》课堂实录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积淀语感。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凭借“我”与小女孩的三次对话,抓住重点词细细品味,体会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小女孩的三次答话,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小女孩的懂事,既爱花,更爱妈妈。

  难点: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意,即花瓣飘香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和大家继续学习课文。读课题。

  生:花瓣飘香。

  师:从你们的读中,让老师闻到淡淡的花香,请大家再读一遍。

  生:花瓣飘香。

  (出示图片)这一丛美丽的月季花,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一天早晨,一个小女孩来到这里摘下了一片花瓣送给了自己的妈妈。现在请大家边读全文边思考: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能用文中的词语来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懂事。

  老师板书:小女孩  懂事

  师:看来,这就是小女孩给我们初步的印象,这样看还仅仅不够,再读课文,拿出铅笔,把表现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划出来,可以放开声音来读书。

  学生开始读书划句子。老师行间巡视。

  师:划完了的同学,可以举手。

  师:请同学来说一说。好,你先说!

  生:妈妈生病了,……

  师:能大声的再读一遍吗?

  生:妈妈生病了,……

  师:画出这一句的同学请举手,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妈妈生病了,……

  师:这句话讷讷个表现出小女孩懂事,还有呢?

  生: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生气。

  师:画同样的同学请举手。哦,这么多,刚才怎么不举手阿!

  生: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生气。

  师:刚才还有几个小朋友,除了这些句子以外,还有一些表现了小女孩的懂事?

  生: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师:划这一句话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一读。

  生: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女孩说的这句话,先看一看,读一读。

  课件出示内容。

  师:谁愿意一个人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生:她低下头,不好意思……摘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老师有一个疑问,她为什么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生1:爱护花。

  师:看这一朵花。(课件出示月季花)

  生2:这些花都很美。

  师:因为这么美的花是留给大家的,所以她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注意这句话最后的六个点,这是省略号,想一想,小女孩还会说些什么呢?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生1:因为这些花都很美。

  生2:因为这些花都很美是留给大家看的!

  师:课文中也有写花很美的句子,可以找一找。找到的可以举手!

  生1:花瓣像绒布一样……

  生2:这些带着露水的月季花……

  师:因为这些花很美,同学们再读一读,希望同学们读出花的美。

  学生读句子。

  师:请女同学读,可以做一做动作。

  生:女生读课文。

  师:男生也不甘示弱,来一次!

  生:男生读课文。

  师:通过读,知道女孩是一个爱花的女孩,这么美的花,她既然舍不得摘,为什么还要摘呢?摘花瓣也是破坏花的美呀!

  生:因为妈妈生病了。

  师:每一个同学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一句话怎么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

  生:妈妈生病了……(读课文)

  师:请同学再来读一读。我发现你最后一句读得很好。再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师:请坐,现在男女生比赛读。

  师:不分上下!女生心细一些,更有味道一些。当女孩送花瓣给女孩时,躺在病床上的妈妈会说些什么呢?谁想起来了,这一次找一个坐在后面的同学来说一说。

  生:谢谢孩子,你辛苦了!等我病好了,我就给你买一些好吃的给你!

  师:谢谢妈妈。

  生:孩子,谢谢你!天天送花瓣给我,从这些淡淡的花香中我能体会到你的孝心。

  师:妈妈,这是我应该做的!

  生:孩子,你很累了吧!

  师:我不累!我不累!这是女儿对妈妈的一片孝心!

  老师板书:孝心

《花瓣飘香》课堂实录 篇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40

  花瓣飘香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生:我体会到小女还在摘花的时候 很小心,我从“小心地摘了一片”和“双手捧着”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到,因为只有小心翼翼,才会用上这两个词语描写。【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生:我也体会到了她是小心翼翼摘花瓣的,因为花瓣上还带露水,她这么小心,一定是不想让露水滚落到地上。

  生:我感觉她一定很珍惜这片花瓣,所以才小心地摘。而且她摘时是“俯在”花前的,也可以说明她很小心。

  师:谁可以在做做这个女孩的动作?

  生表演,体会小心呵护的感觉。

  生:我还觉得这个小女孩在摘花瓣的时候很紧张。从“飞快地穿过田野”可以看出。

  师:你能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这么紧张吗?

  生:因为这月季花不是她自己家里种的,是去别人家摘的,总有点像偷的感觉,所以会很紧张。

  生:我也感觉到了,从“俯在花前”也可以看出,她一定不想被别人看到,所以才这样的。

  师:是呀,去摘别人家的花瓣,自然很紧张,同时又对花瓣存在着爱护珍惜的感觉,小女孩摘的是那么小心。谁能来试着将小女孩此刻摘花的复杂心情读出来?

  (生练习朗读。)

  教后反思:学生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触,从细致地品词中,他们能阅读到文本以下蕴涵的内容。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静静阅读,让他们动动笔圈圈画画,然后仔细思考,从词语语句上能体会到什么。(当然在此之前的第四课课文指导上已经教给他们品读课文的方法)学生的回答让我很惊讶,这是一次真正的放手阅读,当然,刚开始会品读的学生很少,但是好学生的回答能激发别的孩子的思考,所以答案越来越丰富,教师做适当的引导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在彼此的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我想我将继续改进自己的备课与上课的方式,让学生能有更多的自我表达和独立思考的时间空间。

  转载自邑学教师博客

  ;isbest=1&page=3

  【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花瓣飘香》课堂实录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⒊通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体会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培养学生从小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老师想把一首小诗送给大家,想听听吗?(课件出示画面,滚动的文字和淡淡的音乐。《母爱》:小时侯,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上学后,母爱写在书本里,读着它,情真真。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听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2、是啊,孩子们,妈妈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不知操了多少心!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付出了很多,而孩子也会对妈妈由衷地感谢,有一位小女孩,就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感谢她的妈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花瓣飘香》。

  3、指导学生朗读书写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师巡视。

  2.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板书:“措、惶”   引出词“不知所措”和“惶恐”。

  3.师逐段指名朗读,读后学生评议。

  三、再读课文,营造氛围:

  1、听课文配乐朗读,看多媒体演示月季花、小女孩摘花瓣的图片,思考:课文讲了怎样一件事情?

  2、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哪些? 

  ⑴怎么摘花瓣的?⑵为什么只摘花瓣呢?⑶摘花瓣做什么?

  3、同学们提出这几个问题很有价值,下节课,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四、指导写字:

  先范写,在指导学生描红:“俯、摘、捧、措、惶、恐”

  五、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情境,课前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可爱的小女孩, 谁来说说,她为妈妈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相机板书:小女孩摘花瓣)

  2、好,大家学得可真好。不过要真正认识这位小女孩,仅仅知道她做的事情是远远不够的,这节课上,我们要通过细细地读书来走近她、感受她 。

  二、读悟第二自然段:

  1、课文哪一段写的是小女孩摘花瓣的情景?(第二段)

  2、让我们认真读一读, 边读边想,注意小女孩摘花时候的动作,用铅笔在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儿下面画上波浪线,并细细体会。(生自由读)(课件出示第二段)

  3、指名说说找到了哪些词儿?有哪些体会?(课件出示“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跑……”)

  4、谁能够上来像小女孩那样“摘一摘”?生演。师: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在想什么?师:一片花瓣很轻,很小,“你为什么不这样拿着呢?”——理解“双手捧着”,平时你那什么东西的时候要用双手捧着?对呀,自己心爱的东西,珍贵的东西,才会用“双手捧着”。小朋友,能从文字中读出情境来,读出自己感受来,真是会读书啊!

  5、现在,让我们把自己的心放进课文,好好读一读。把小女孩摘花的情境再现在我们的面前。哪位小朋友能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咱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过渡:第二天,作者又遇到了这位小女孩,与她进行了一番交谈后,作者觉得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紧扣“懂事”,品位语言,推敲句意

  1、默读课文三——十自然段,想想这个小女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2、汇报交流体会。你从哪儿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1)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指名谈体会。

  a.想一想: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地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

  b.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换来他*的笑容,甚至他*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指名读,齐读。

  c.原来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他*的心情好起来,让他*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难怪我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齐读)

  (2)“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他*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a.你们知道南沙在什么地方吗?(演示课件)南沙就是南沙群岛,它位于祖国领土的最南端,有中国的”南大门”之称.驻守在那里的人民解放军,远离了家乡,远离了亲人,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女孩有着这样一个身穿军装,手握钢枪的爸爸,这多么让人自豪呀!可小女孩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指名回答)

  b.小结:是啊,!思念远在南沙的爸爸,想起来和爸爸在一起的欢乐时光;这是思念的泪花;为自己能牢记爸爸的祝福,照顾好妈妈,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懂得照顾妈妈;这是骄傲的泪花;让妈妈感受到女儿的孝心,让爸爸安心,自己也高兴,这就是幸福!这是幸福的泪花!

  c.、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同学们,当爸爸和你们手牵着手漫步在公园的时候,小女孩只能读着爸爸的来信。小女孩多想自己的爸爸呀,她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

  d.、说得多动情呀!谁能读好小女孩的话?指名读。多少深情,全都凝聚在这泪花里,让我们一边体会着小女孩的心情,一边深情地读一读……(齐读)

  e、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他*的孝顺,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我们也来夸夸她——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3)“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a.不就是一朵月季花嘛?有什么舍不得的呢?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因为花很美)这是一朵怎样的花呢?你能从课文中读出来吗?

  b.生说。评价:读书就是要前后联系起来读,“瞻前顾后”这样才能读得更明白。谢谢你教给我们读书的方法。

  c.看——(相机出示课件)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 …… 看到这么娇艳的花朵,你会忍心摘下它吗?(不会)看来大家和小女孩一样都是个爱花的,爱美的孩子。指名读。

  d.小朋友,你发现没有,小女孩说的这句话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省略号)也许她还想说,但是没有说出来,你能猜一猜,她想说什么呢 ?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e师:小朋友真会读书连课文中隐藏着的内容都能读出来,真不简单!是啊,如果你是偷摘花瓣的小女孩,面对着月季花的主人,心情会怎么样?(生谈感受。)

  f.理解词义:也许你可能想放下,但又没有,可能想藏起来,但也不敢,也许想放到身后,但已经被发现了,很尴尬,——这就叫(齐读)——不知所措)那“惶恐”是什么意思?(心里害怕)

  g.师:不就是摘了一片花瓣嘛,小女孩竟然这么惶恐、不知所措,真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如果你是月季花的主人,你会责怪她吗?(不会)从哪儿看出来?(轻轻地问)指导朗读:我们来用心感受这位爱花又善良的小女孩。她与作者的对话看似普通,却蕴涵着极深的感情。能读好吗?同桌可以先练读。指名两人读。(评价注意:男孩子要轻轻地问,别把女孩子吓坏了,本来就胆小。非常惶恐)师生合作读课文。男生读作者的话,女生读小女孩的话,教师读旁白部分。

  四、读悟最后一段,抓住题眼,加深理解。

  1、师:小女孩的所作所为不仅温暖了他*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所以——出示内容,引读最后一段。

  2、你们明白作者的用意吗?(受到小女孩的感动,希望小女孩的妈妈快点好起来。我也更加明白了孝敬长辈的道理。)(板书:我送花)

  3、师:明白了作者的心思,也就明白了这全天下儿女对母亲那深深的爱!(板书:爱)

  4、学到这儿,你对这课题是否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悟?小女孩受里捧着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不是)还是什么?(还是一颗孝顺他*的心!一片浓浓的亲情!)妈妈闻到的仅仅是月季花的香味吗?(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现在谁来读读课题——花瓣飘香。花瓣飘香——花瓣飘香—— 闻到了,淡淡的香味!感受到了,女儿对他*的深情!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一读——花瓣飘香——

  五、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1、师: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会给妈妈这样美丽的花瓣吗?与小女孩比一比,你平时是怎样爱他*的?

  2、虽然我们手中没花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们的孝心,希望我们能用我们的心,让爸爸妈妈每天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正如课题所说的让花瓣飘香,使香越飘越远,飘到各地。

  板书设计:

  花瓣飘香

  小女孩           摘花         送妈妈

  影响

  “我”          买花              送

《花瓣飘香》课堂实录 篇5

  设计意图:

  《奔跑的古古》这个故事中,存在着许多的数学活动,在湖水上飘落花瓣的数量,在天空中飞扬的柳絮的数量等都可以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要求,我们从古古请客这个情景出发,重点在于让幼儿能够用数数的办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同时在《指南》的要求范围内,适当地增加了活动的难度,让孩子们通过具体形象的操作,去感受理解7和8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形成的含义。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对应数数的方式比较两组物体的多与少;

  2.学习8的形成,知道7个添上1个就是8个;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喜欢数学活动。

  活动重难点:

  1.重点:能够通过对应数数的方式比较两组物体的多与少。

  2.难点:学习8的形成,知道7个添上1个就是8个。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花篮若干,桃花瓣若干,小椅子若干,绘本角色头饰9个,学习单和笔人手一份。

  2.经验准备:幼儿已阅读《奔跑的古古》的绘本。

  活动过程:

  一、创设请客情境,导入活动

  教师扮演故事中的古古,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创设请客情境,导入活动。

  师:今天古古要请故事中小伙伴去他的家里做客,我们来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游戏:古古请客

  1.教师扮演古古,布置请客的场景(摆放7张椅子),并请8名幼儿分别带上不同的头饰,扮演小客人开始“入座的游戏”。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古古家里的小椅子够小客人坐吗?谁多谁少?”“如何让每个小客人都有一把椅子坐?”

  3.教师小结:“7把椅子添上1把就可以让8个小客人都有椅子了。”

  三、游戏:古古送礼物

  1.教师给每组分发小花篮(每组8个幼儿扮演客人,1个幼儿扮演古古),在小花篮里放7瓣花瓣,请一组的幼儿将小花篮中的花瓣送给小客人们,每个客人送一瓣花瓣。

  2.引导幼儿数数花瓣的数量并讨论“是否每个客人都能收到小花瓣呢?谁多谁少?”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应该如何才能让每个客人都收到一瓣桃花瓣呢?并请几名幼儿分享交流,同时扮演古古再次送花瓣。

  四、操作活动

  1.教师介绍学习单上的任务。

  2.教师分发学习单和笔,观察并指导幼儿。

  五、活动结束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桃花瓣,并送桃花瓣给邻居好朋友,看制作的桃花瓣的数量多还是邻居好朋友的人数多。

《花瓣飘香》课堂实录 篇6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⒉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花瓣飘香》。同学们看了课题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的生字。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红艳艳 不知所措 惶恐 懂事 阳台

  ⒉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小屋 清晨 惶恐 红艳艳 阳台 花丛 懂事 舍不得

  ⑵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花丛 舍不得。

  ⑶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⑷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三、读讲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这一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第2-11自然段

  1、自由读第2-11自然段,说说这部分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几个人物,主要写谁。(板书:小女孩、"我")

  2、"我"是怎样发现这件事的呢?(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摘花瓣)

  ⑴、读这一自然段时,你注意到哪些词?在这些词下面加上着重号。(教师引导学生在"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下面加上着重号)

  ⑵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中会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

  ⑶谁会读这一句?

  ⑷读了这一句,你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疑问呢?(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

  3、过渡:课文中的"我"同样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因此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摘花瓣时叫住了她。(指名读第3自然段)

  让学生仿照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在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并围绕这些词语提问题。(小女孩为什么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4、"我"叫住了小女孩,同小女孩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注意对话的语气,并在表示提示语气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

  5、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⑴"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备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楚原因。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左得不对。

  ⑶"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边,心里感到难受。

  ⑷比较句子:

  "摘花瓣做什么呀?摘花瓣做什么?"

  6、读了对话说说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动。(板书:让妈妈高兴)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既爱花又爱妈妈的一颗金子一样的孩子吗?(懂事的好孩子)

  8、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深深打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⑴齐读第11自然段。

  ⑵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自然段提问:

  "我"为什么要买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到母亲的阳台上?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 买花 送花)

  ⑶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讨论:与小女孩比一比,你平时是怎样爱妈妈的?

  2、教师总结: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安慰妈妈。多么懂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四、作业

  1、朗读全文。

  2、抄写词语。

  板书:

  花瓣飘香

  开花   摘花瓣    送花         买花(“我”)         

  敬重父母

《花瓣飘香》课堂实录 篇7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孩子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三八),妈妈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不知操了多少心! 那么你有没有关心过妈妈呢?

  2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有一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在妈妈生病的时候,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心,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小女孩。

  二、初读感知。

  1、一读课文。

  这位小女孩和一个动人的故事就在咱们的课文里。让我们捧起课文,专心地读一读。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2、 读读生字和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

  先自己轻轻地读一读。谁来做领头雁领着大家读?

  (提醒注意“捧”是后鼻音,“拿着”,“捧着”,“着”都要读得轻而短。)

  fǔ zhāi  bàn pěng

  俯下身子 摘 花瓣  双手捧着

  ná cuò huáng kǒng

  拿着花瓣 不知所措 惶 恐

  rě dǒng

  惹(不要惹妈妈生气) 懂事

  kuàng

  眼眶 花丛 阳台

  3、再读课文。

  4、交流。

  哪位小朋友能告诉大家?(小女孩摘花瓣)(师板书“摘花瓣”)

  “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能用一个词儿就概括吗?

  板书“懂事”。

  三、品读感悟。

  看来,这位小女孩已经给大家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不过,我们要真正认识这位小女孩,仅仅知道“懂事”这个词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细细地去读书,从字字句句中用心去感受,哪里能读出小女孩的“懂事”呢?

  (一)、读讲第二自然段。

  1 找一找

  你看到小女孩摘花瓣了吗?在课文第几段?请你找出来,(第二段)

  用心读,仔细想,能从中读出小女孩的懂事吗?

  学生自由读。

  2(出示)第二段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遍?。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3  交流: 小朋友,读着读着,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么样的小女孩?

  (1)小女孩很爱花,很珍惜这片花瓣。(板书爱花)

  (2) 从哪些词语最能看出?(从“小心地”、“双手捧着”可以看出、)

  (3) 她为什么那么小心?(怕弄坏了花瓣,怕影响了整朵花,怕露水滚落……)

  (她小心翼翼地摘,用双手轻轻捧着,一片花瓣,如果不是爱花,怎么会这么郑重其事呢?)其它小朋友读出来了吗?

  (4)读一读

  你能不能给大家读一读? (能不能再小心一点?再轻一点?别忘了花瓣上还带着露水呢……)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捧起课文——

  过渡:是啊,小女孩摘了花瓣之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当你第一次读到这里的时候,你产生过什么想法吗?(她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是啊,课文中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所有读这个故事的人都是这么想的。那就让我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课文。相信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读悟3-10自然段。

  小朋友,小女孩为什么只摘花瓣呢?请你读读这几段话,(出示3-5段)看能不能读出小女孩的“懂事”来?

  1自学

  要求:轻轻地读读,3-5自然段,找出你觉得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划上波浪线。然后认真读一读。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好,请小朋友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a、“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看出小女孩很懂事。(懂事在哪里呢?)

  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因为花很美)这是一朵怎样的花呢?你能从课文中读出来吗?

  生说。评价:读书就是要前后联系起来读,“瞻前顾后”这样才能读得更明白。谢谢你教给我们读书的方法。

  b(对呀,你们看——(相机出示花)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 …… 看到这么娇艳的花朵,谁会忍心摘下它呢?让它美美的开着, 装点大地吧!“舍不得摘整朵花”,正是小女孩爱花的表现啊!看来她是个——的孩子?爱花的,爱美的孩子。)(板书爱花

  )

  c爱美是人之常情,为什么在被我叫住以后要“惶恐”呢?请你自己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惶恐”是什么意思?(恐惧、害怕)看看字形,都是什么旁?(心,都与心情有关)

  d 小女孩惊慌害怕什么?此时此刻,她心里怎么想?(摘了花瓣,怕我批评。)

  因为害怕,所以她就显得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非常的尴尬,”是哪一个词?不知所措。

  一个恐惧,一个不知所措,让你觉得小女孩又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还很善良)板书善良

  2 朗读

  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位爱花又善良的小女孩。男孩子来读“我”的话,女孩子读小女孩的,老师读陈述的部分。(评价注意:男孩子要轻轻地问,别把女孩子吓坏了)

  3说话练习:

  等等……小女孩的话后面为什么有6个小点?(省略号)她还想说什么?你能帮助她说出来吗?她有点不好意思呢!

  花这么美,摘花瓣不是也会破坏它的美吗?为什么她还要摘呢?

  自由读读,你一定很快就会回答的。

  1、出示6-9

  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a、

  a  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把花瓣送给妈妈,让病中的妈妈高兴。小女孩是个孝敬妈妈的好孩子。(板书“孝顺”

  b想一想: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地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说不定病就会好了很多呢!)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

  c小女孩就是这样想着,所以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怎样说的?你能加上“——地说”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

  小女孩这样做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d、小女孩还是个听话的好孩子。(板书“听话”)“爸爸来信叫他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不仅没有惹妈妈生气,而且——

  她这样做了,她在回信中会怎样对爸爸说呢?

  小女孩的眼里闪动着泪花,这是什么样的泪花?(高兴的泪,幸福的泪!激动的泪!)

  2、第10节。

  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小女孩虽然舍不得那么美的月季花,但还是忍不住摘下了带着露水的花瓣,为的是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

  难怪我要说——

  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孝顺,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

  所以我们也要说——

  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她摘花瓣的情景,相信你会你会读懂更多!

  出示:(第二节)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为什么要“双手捧着”?为什么飞快地跑?(怕露水滚落,怕风把花瓣吹走,急着跑去把花瓣送给妈妈,怕露水干了,怕香味会散掉……

  她捧着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不是。还是什么?(板书“花瓣”)

  (还是一颗孝顺妈妈的心!)

  (还是一片浓浓的亲情)

  妈妈闻到的仅仅是月季花的香味吗?不是。(板书“飘香”)

  (还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

  现在谁来读读课题——花瓣飘香。花瓣飘香——花瓣飘香——

  闻到了,淡淡的香味!

  感受到了,女儿对妈妈的深情!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一读——花瓣飘香——

  小朋友,课文到这里应该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写最后一段呢?是不是有些多余呢?看看写了什么?

  (三)读悟最后一段。

  1  师:这段不写可不可以?

  2  在我送给小女孩的月季花中,包含着什么?

  3  在我放在母亲阳台上地月季花中,又包含着什么?

  (受到小女孩的感动,希望小女孩的妈妈快点好起来。我也更加明白了孝敬长辈的道理。)

  4  用心读读这段话。深深地读到我们的心里去,好吗?齐读。

《花瓣飘香》课堂实录 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5

  《花瓣飘香》教学案例

  师:小女孩为什么“眼眶里闪动着泪花”?大家再读一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

  生1:小女孩非常思念自己的爸爸。

  生2:小女孩担心妈妈的病情。【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生3:爸爸在南沙,小女孩一人照顾妈妈,显得孤单。

  生4:小女孩牢记爸爸的嘱托,没有惹妈妈生气而激动。

  生5:小女孩偷花,可能会受到花主人的责备,感到害怕。

  生6:小女孩随便摘了人家的花,惹妈妈生气了,感到难过。

  生7:小女孩没有受到花主人批评,反而得到了关心,她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师:大家体会得非常好,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相信大家也能读好。

  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师:听了小女孩和“我”的对话,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生1: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生2:我祝愿小女孩的妈妈能早日康复。

  生3:我想送一盆花给小女孩。

  生4:我还想送一盆鲜花给小女孩的妈妈。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让我们像小女孩一样关心自己的妈妈。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享受这份亲情,享受读书的快乐。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我们要积极倡导学生与文本的个性对话。文本并非仅指物化的客观存在,而是一种理性化的生命体。这种极具隐蔽性的生命意义,只有用感性的方式才能显现出来,只有通过阅读文本,解读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有所感悟。因此,要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诵读,自主地实践。学生在与文本进行生命的对话中自行发现,自行创造。教师要创设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无拘无束,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达到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使课堂不再是教师独霸的舞台,也不再是部分学生成功的乐园,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五彩缤纷的天地,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智慧飞扬的沃土。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自由愉快的阅读中享受精神生活。

  转载:8080/blog/teacher/user1/szym/archives//470.html

  【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花瓣飘香》课堂实录 篇9

  我们都知道:文本、音像、教室和师生等都是课堂学习的构成要素,但精彩的课堂不是他们的简单相加,也不是他们在课堂上的任意延伸。它应该是远离高傲、粗俗、平庸、而具有鲜活灵动、真情真实、扣人心弦的学习现场。

  的确,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现场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我在执教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课《花瓣飘香》这篇课文时,我觉得学生读完这个简单的故事之后,也能明白他们应该像小女孩一样从小具有孝敬父母、关心家人的情感,但从情感上真切体会却不容在教学时,我便创设了新的学习现场,让学生扮演小女孩,边读课文边谈感受。这样学生的体会就会更深刻。同时我又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平时妈妈是怎么关心我的,把他们从文本拉回到现实生活,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让他们的情感进一布升华。当然,学习现场的创生维度是很多的,可以从目标中开拓,从教材中再创,从生活中延伸,从学生中聚集。

  总之一句话:只要我们用智慧和激情去开拓,就一定能创造出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现场。

《花瓣飘香》课堂实录 篇10

  一、复习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语,在我们的补充习题上有这样的练习,有些同学做得不够好,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

  1、出示幻灯:开火车读,之后齐读。

  2、出示动词,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3、检查课文朗读。师:同学们回家一定认真地读过了课文,老师从课文中找了两句话,请同学们来读一读。

  (1) 带有动词的句子。

  (2) 女孩的话。

  (3) 解释“惶恐”、“不知所措”的词语意思。

  二、引入课文:

  小姑娘为什么会这样惶恐、不知所措?

  1、出示“玫瑰”,这么美的玫瑰出现在你的面前,你想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它?(红艳艳)

  2、出示“满园的玫瑰”,看到了什么?喜欢这满园的玫瑰吗?读句子。

  3、出示幻灯片,读小女孩摘玫瑰花的句子。你读了这段文字,想到了什么?(女孩心情很急切,她要把带着露水的花瓣及早送到妈妈手上)

  4、是呀!无怪乎作者最后赞叹这个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请你打开书,读课文的3—11小结,思考:她摘了我家门前的花,我怎么不责怪她,反而夸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呢?在书上用“------”划出有关句子。

  (1)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读一读这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小女孩很孝顺)

  (板书:孝顺)

  把玫瑰的花瓣发给学生,感觉一下玫瑰绒布一样的质地和淡淡的清香。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读出小女孩对妈妈的爱,读出了小女孩有一颗让妈妈高兴的心,谁能把这种爱读出来)

  想象一下,当小女孩双手捧着玫瑰,轻轻把花瓣放在妈妈手心里时,妈妈会怎么样呢?

  (2)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读一读这一句,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省略号省略的内容你帮小姑娘补充一下,好吗?(这是个善良的小女孩,知道没经过主人同意就摘花很不好意思,也有可能是觉得这花这么美,所以舍不得摘)(板书:善良)

  (3)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读一读这一句,说说你从这一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南沙群岛在祖国的最南端,离这里很远很远。爸爸远离亲人,在祖国的南沙当解放军,日夜守卫着边疆,保家为国。爸爸身在南沙,但心中最牵挂的是妻子和女儿,而女儿也是多么地想念自己的爸爸呀。你能读出孩子对爸爸的思念之情吗?

  小朋友们,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因为难过快讲不出话来了,你帮他对远方的爸爸说一句或者几句话吗?(板书:思念爸爸)

  齐读这三句话

  师总结:这真是个懂事的小姑娘!(板书:懂事)

  三、领悟最后一段课文

  这片美丽的花瓣,幸福的小花瓣,不仅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出示幻灯:“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1、一盆送给小女孩,你能理解吗?

  2、一盆送给妈妈,你又如何理解?(我被小女孩的孝心所感动,也买盆花来孝顺自己的妈妈。)想象当时的场景。

  四、情感升华

  1、幻灯出示诗歌,配乐朗读。

  2、再读课题,你一定有了更深的领悟,这飘着淡淡清香的花瓣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什么?(是小姑娘美好的心灵)齐读课题。

  附:教材简析:

  《花瓣飘香》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小姑娘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情真意切,宛如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诗。小姑娘她敬重父母,有孝心,有爱心。她美的心灵、爱的情怀香气四溢,不仅感染了“我”,而且感染了每一个读者。

  课文是通过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

  全文共有11个自然段,按时间的不同可分为4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我”家门前开满了红艳艳的月季花。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写“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在花丛中摘了一片花瓣,飞快地跑远了。

  第三段(第三到十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段,写“我”通过与小女孩对话,得知她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我”买来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自己母亲的阳台上。

  -敬爱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什么人都应具有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课文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小事的叙述之中,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花瓣飘香》课堂实录 篇11

  教材分析

  《花瓣飘香》描写了一个小女孩摘花瓣送给她生病的妈妈的事,赞扬了小女孩体贴母亲、爱惜花草的美好心灵。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2、体会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从她身上学会爱自己的母亲。

  3﹑理解课文中的新词,识记生字。

  教学重点让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反复训练,积淀语感。

  教学难点透过字里行间体会小女孩和母亲之间真挚、纯朴的亲情。

  设计理念

  全文明白如话,学生一读就懂。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朗读,在读中感悟,并通过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的适当引导、点拨,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月季花,学生闻一闻,说说味道怎样:摸一摸,说说感觉怎样。

  就是这娇艳、清香的月季花瓣,还引出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评析: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一上课,教师手持娇艳欲滴、芳香醉人的月季花走进教室,让孩子们闻一闻、摸一摸、说一说,此情此景,既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又牵动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自然引发了学生由实物月季花对课文内容的关注。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了今天的语文学习。)

  二、媒体渲染,营造氛围

  听课文配乐朗读,看多媒体演示月季花、小女孩摘花瓣的图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评析:优美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娓娓的范读,使学生全方位地直接接触学习材料,营造了课文所描述的氛围,为本堂课学生自主地朗读、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设情境,自读感悟

  1、当作者了解了小女孩摘花瓣的原因后,第二天早晨,就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到了小女孩的家门口,为了不打扰小女孩,想在花盆底下留张纸条,该怎么写呢?让我们道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同学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交流朗读。

  (1)指名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评委,边听边在书上做一些记号,读得精彩的词语、句子、段落,在课文中打个“*”,不足之处,打个“?”,评价的时候就提醒他们,让他们有所改进。

  (评析:评价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评价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吸纳和表达意见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自我需要。)

  (2)(学生评到哪儿就学到哪儿,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再次深化感情朗读,在读中谈自己的感受。)

  重点指导:“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指名一学生上台摘花瓣,老师叫住她。

  你看到的小女孩是怎样的?

  a、小女孩非常害怕。出示词卡:惶恐,谁来读?

  b、小女孩简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出示词卡:不知所措,谁来读?

  练读这一自然段。

  (评析: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真实情境中理解词语。)

  4、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评析:朗读是完成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必经之路,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能外显出你对教材的理解、感悟、经验相融合,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此时,无需进行朗读知识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的朗读自然能打动自己,感染别人。)

  5、读到这儿,同学们的心中一定和作者一样,都在默默地称赞小女孩,那就把你想对小女孩说的话写在花盆底下的那张纸条上。

  6、交流

  (评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代作者在送给小女孩的花盆下写张纸条,学生带着这一目标,充分、自主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倒小女孩美好的品质。)

  四、范例引路,情感流淌

  1、教师讲述母亲把鸡蛋省给自己吃的故事。

  2、学生讲述自己与母亲的小故事。

  3、交流

  4、(多媒体演示花瓣飘落的动画)伴着月季花的清香,我也想给自己的妈妈送去一片花瓣(一片大花瓣定格,上面出示一首小诗):

  妈妈是绿叶,

  我是花瓣。

  是您给我美丽、清香,

  是您给我快乐、成长。

  让轻风捎去我的心声,

  妈妈,我爱您!

  5、学生在花瓣形纸上写对妈妈问候的话或小诗。

  6、交流

  (评析:母子间的爱是多么熟悉而亲切的感情呀!教师以自己的事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说自己与母亲的小故事,自己选择写的内容,使他们的思维既不脱离教材诱导与课堂教学,又有超越创新的一面,使学生我心想我感,我笔抒我心,让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相互沟通,把说和写的训练与情感的熏陶有机融合,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花瓣飘香》课堂实录 篇12

  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它通过一个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的事,赞美了小女孩爱惜花草,体贴妈妈的美好心灵。

  当晨雾中的女孩带着心灵的清香,款款步入月季花丛,俯下身子摘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多美的境呀,多美的情呀。课文涤荡着人性的美,人情的美,如花瓣沁人心脾。

  课中精读第三段,因为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是以人物对话为主线展开叙述的。教学中启发学生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如“我轻轻地问”)来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的美好情感。小女孩的答话是朗读的重点,我让学生边读边想,用心领会,从中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她虽然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但却不忍心摘下整朵花,怕影响别人观赏的心理。

  特别是通过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亲情。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想象。省略号省掉的会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出小女孩不但懂事,而且还有着一颗美好的心。她不光为了妈妈,还要想到别人。

  最后通过学习第四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听了小女孩的话以后,为什么买了两盆月季花?为什么要摆放一盆在母亲的窗台上?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小女孩的行动,给作者心灵上带来的极大震撼与感染,升华情感点题。

  就这样20分钟学生很快的地解决了课文重难点,完成了教学目的。为了更深入地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我利用10分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阅读有关身边小伙伴的爱心故事,燃起他们身边的爱火,再让他们把自己有过小作者那样的经历打写出来。有了阅读的基础写作起来就水到渠成。

  “美文美教”!在美的朗读中品味,在美的表演中深蕴,在美的对话中感动,在美的情感中流泪。围绕着女孩是不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展开朗读,读中找到根据,读中悟出情感,课中浓浓的真情尽情流淌课堂。

《花瓣飘香》课堂实录 篇13

  [课时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读懂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关心父母的好孩子、“我”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等关键的词句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地读懂课文,通过朗读体验语义语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真挚、纯

  朴的亲情。

  [教学过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谁愿意再为大家读读课题?

  生:(读)花瓣飘香。

  师:读得真好听。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束飘着淡淡清香的月季花。同学们看,它们好看吗?好看在哪里?

  生:花红红的,真美。

  生:这么多的花,开得真热闹。

  师:是啊!看到这么美的一束花,你会特别想读课文的哪一节呢?

  生:我想读读第一节。

  师:那就读读吧!

  生:(读第一节)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师:你眼中的花红得真鲜艳,是红艳艳的。还有谁想读?

  生:(另一位学生读)

  师:你看到的花真多,都开满了。今天老师带来是一束花,而我家门前可是一丛花,比这更多更美让我们全班一起来欣赏欣赏这丛美丽的月季花吧。

  生:(全班有感情地读)

  师:如果你家门前也有这样一丛月季花,你会怎么对待它们呢?

  生:我会在常常去看看它们,因为它们实在太美了。

  师:是啊!美好的事物谁不爱呢!

  生:我会经常给它们浇浇水、捉捉虫,让它们的花开得更鲜艳。

  师:你真是一个爱花的人啊!

  [《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深深情意的、人文色彩浓厚的美文。一片小小的月季花瓣映射出小女孩金子般的纯洁心灵。简短的情节折射出的亲情、友情使人掩卷难忘。这堂课的教学也可以说是开门即见景。教师精心地创设故事的氛围,通过让学生观察月季花联想课文的相关内容,自然引入到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也正因为有这直观的一束月季花带来的美,让学生的学习显得更积极、更主动。而在教师的巧妙点拨下,学生对“红艳艳”、“一丛”

  “开满”等词的理解、朗读也显得更到位。]

  师:这丛美丽的月季花是如此的惹人喜爱,它吸引来了一位不知名的小女孩,并由此发生了一件感人的故事,谁愿意再带大家听听这个故事。

  生:(指名读课文的2—11节)

  师:在上节课读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出示问题:按常理摘花是不文明的行为,为什么作者还夸小女孩懂事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师:这个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懂它。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的境界。如果教师在学生处于这种“愤”与“悱”的阶段对其进行启发与引导,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虽然朦朦胧胧的感受到小女孩的可爱,但对于她摘花瓣的行为始终有些耿耿于怀,因为依照平常行为习惯的标准,摘花是不文明。在他们看来,一个有这一不良行为的孩子是不能被看作懂事的。因此在上课时一个孩子就提出了上面的问题,并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也就顺水推舟以这一问题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辩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会语言的魅力,得到心灵的陶冶。]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才能真正弄懂这个问题呢?

  生:认真读课文。

  生:一边读一边想。

  生:我们可以一起讨论讨论。

  师: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那你们觉得是应该先自己读书、思考还是应该先讨论。

  生:应该先读书、思考,等有了一定地想法后再和小组的同学讨论。

  师:对,这样的讨论会更有效果。那么,就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的2—9节,你觉得小女孩到底懂不懂事呢?从课文中画出关键的句子来证明你的观点。

  生:(认真地阅读、勾画。)

  师:(巡视指导)

  师:不少同学已经胸有成竹了。那么我们就分小组讨论讨论。讨论时,先把你勾画地句子读一读,再说说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最后再试着把你勾画的句子读好听。今天是星期五,就由5号同学主说,其他同学再他说完后帮他补充、纠正。

  生:分小组按要求进行热烈的讨论。

  [新课标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可是孩子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赖于教师时时地引导与培养。在上面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就非常注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如:让学生知道要先静下心来读书亲近语言文字,静下心来思考,然后再讨论,这样可以避免因理解不到位、思考不周密而导致讨论的肤浅,达不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再如:当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不仅进一步明确讨论内容,还就讨论步骤、人员安排等细节进行了具体要求,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是非常必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小组讨论有序、高效的进行。]

  师: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我们小组一致认为小女孩很懂事。我们是从这句话中读懂的:

  “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

  师:(大屏幕出示这句话)

  师:世界上美好的事物那么多,为什么小女孩选择会选择花瓣作为礼物呢?

  生:因为花瓣很美,妈妈会喜欢的。

  师:每一个小组都放了一朵月季花,请大家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你有怎样的感觉。

  生:(小组活动,每一位同学用手摸月季的花瓣,用鼻子闻月季的香味,并交流感受)。

  生:我用手摸了摸,觉得月季的花瓣软软的,像绒布一样,感觉很舒服。

  师:那么请你读读看,带大家一起感受感受。

  生:(读)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

  生:我刚才闻了闻这朵月季花,觉得月季的香味很淡,要凑近了才能闻到。

  生:月季的香味虽然淡,但很优雅,一直飘到人的心窝里。

  师:说得好。你来带我们一起来闻一闻这月季花的香味。

  生:(读)(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师:你读的这“香味”似乎太浓烈了,能不能再淡雅些,再试试看好吗?

  生:(再读)(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师:闻起来真舒服啊!所以课文的题目就叫《花瓣飘香》。谁谁再来读一读,让花瓣的清香在教室里飘荡起来。

  生:(深情地读)花瓣飘香。

  师:真香啊!

  师:当躺在病床上的妈妈看到女儿特意为自己摘来的美丽的花瓣时,她一定很高兴。如果你就是小女孩的妈妈会怎么说怎么做?

  生:我会轻轻扶摸着小女孩的头,激动的说:“你真妈妈的乖女儿。”

  生:我会紧紧搂住小女孩说:“你真孝顺,真懂事。”

  生:也许我会紧紧搂着她说不出一句话,因为,我太感动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小小的花瓣能让妈妈高兴能让妈妈感动,不仅仅是因为花瓣很美、很香,更因为它包含着小女孩对妈妈深深的爱。(板书:美,爱)

  [创设生活的情境,就是要让学生跳出旁观者的身份,进入生活世界中去,使他们的思想情感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在饱满高昂的情绪中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想象妈妈看到花瓣的情景,不仅是对文章内容的补充,更让学生体会到母女之间浓浓的亲情,感受到小女孩的“爱”给妈妈所带来的喜悦与满足,给读者带来的震撼与美好。]

  师:老师读了这句话也非常的感动,我就在想:如果我的女儿长大了,也像小女孩这样关心我、爱我,那我将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所以,我情不自禁地把这句话读了又读。(教师范读这句话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

  师:同学们你们感动吗?如果你也很感动,那么就像老师这样有感情的读一读,试着用自己的真情来打动别人。

  生:(深情地朗读这句话。)

  [语文课程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有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受感动。从这种意义上讲,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站在普通读者——与学生平等身份的角度,自然的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动,入情入境的与学生真诚的对话。而实际的课堂效果也再次验证: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qing四射时,学生才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会神,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

  师: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生:小女孩的爸爸不在家,她很乖,记住了爸爸的话不惹妈妈生气。

  师:你怎么知道她的爸爸不在家?

  生:我从这句话知道的:“‘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南沙在祖国的最南面离家很远的。

  师:你知道的真多。如果你有这样一位当解放军的爸爸在保卫着祖国的南大门,你感到怎样?

  生:我会感到很光荣。

  生:我会感到很骄傲。

  生:我会感到很自豪。

  师:说得对呀!你们这么一说倒让我有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小女孩有这样一位值得骄傲的爸爸,为什么此刻提到他时,眼眶里还会闪动着泪花呢?

  生:在小组内小声地讨论后汇报。

  生:我们这小组觉得小女孩可能是思念远方的爸爸了。你想南沙那么远,当解放军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小女孩想到爸爸就忍不住想哭了。

  师:说得有道理。

  生:我们这小组觉得可能是因为妈妈生病了,小女孩觉得没有照顾好妈妈,没有完成爸爸交给的任务,感到自责,所以眼眶里闪动这泪花。

  师:咦,这种想法挺特别。

  生:刚才杨若甜同学说得我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我觉得小女孩还是尽力的去照顾她的妈妈了。你看,妈妈生病了,她还为妈妈送花瓣,想方设法让妈妈高兴呢。

  生:一般像她这么大的小孩子还需要父母的照顾呢?可是,她却能主动的关心妈妈,让远方的爸爸放心,说明她很懂事呀。

  师:你们两位说得真好。所以,作者才会情不自禁地夸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谁来夸夸她。

  生:(有感情地读: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随即调控,抛出一个看似奇怪的问题:小女孩有这样一位值得骄傲的爸爸,为什么此刻提到他时,眼眶里还会闪动着泪花呢?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看法。答案不是唯一的,孩子们的很多想法是合情合理的,有的孩子甚至要展开辩论了。而在这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对小女孩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也进一步的感受到小女孩纯洁的心灵。]

  师:刚才同学们是从小女孩说的这两段话中读懂她关心父母、懂事的。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懂事呢?

  生:(无人举手,很多同学在犹豫。)

  师:似乎没有了。但我们在看看刚才大家讨论的这个问题,(再次出示问题:按常理摘花是不文明的行为,为什么作者还夸小女孩懂事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摘花是不文明的行为,但小女孩摘的是花吗?

  生:不是,是花瓣。

  师:从课文的第几节知道的?

  生:第二节。

  师:第二节写的是小女孩摘花的过程,读一读这一节,你觉得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

  生:小女孩摘花瓣的时候非常小心。

  师:想不想像小女孩那样小心的摘一回花瓣。

  生:(齐声答)想。

  师:要想演得像,必须要读懂剧本,也就是课文的第二节。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二节,其他同学一边读一边想,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

  生(指名读后质疑)“俯“是什么意思?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犹豫,不能确定。)

  师:其实我们不是第一次遇到这个字,在课外书中,我们经常看见它和“视“在一起合成一个词——俯视。俯视的反义词是——

  生:(齐答)仰视。

  师:仰视就是——

  生:(齐答)抬头向上看。

  师:那么俯视就是——

  生:(齐答)低下头向下看。

  师:俯视的“视”是“看”的意思,那么“俯”就是什么意思呢?

  生:低下头。

  [对于“俯”字的理解,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进行巧妙点拨,使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字义。]

  师:对。“俯”是小女孩摘花瓣时的一个动作,这节中还有哪些词也是描写摘花瓣的动作的?

  生:(读书、勾画、汇报)还有“摘了、捧着、穿过、跑远了。”

  师:表演时,这一连串的动作不能漏掉。不仅如此

  ,还要注意这些动作是怎么做的,只有这样才能演得逼真。请一位同学读读,看谁读得像,等一会一定演得好。

  生:(指名试着有感情的读)。

  师:你们评评看她读得像吗?

  生:我觉得她读得像。特别是“小心地摘”和“双手捧着”这些地方读得让人感到小女孩摘花瓣真的是非常非常小心。

  师:你听的真仔细,请你也来读一读,小心地摘一片花瓣。

  生:(指名有感情的读)。

  生:她刚才“跑远了”好象小女孩真的跑得飞快,跑远了让人看不到一样。

  师:你真用心,别人读书的时候,你一边读一边想象,眼前似乎真的浮现了小女孩的身影。那请你也来读一读

  生:(指名有感情的读)。

  师:读得这样好,相信一定会演得很好。请你演一演,老师来帮你配音。

  (师生合作表演,结束时赢得同学的掌声)

  [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是以演代讲,符合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并不盲目的追求课堂的热闹,而是巧妙的引导学生在表演前积极地内化语言:先引导学生质疑,理解难懂的词语。再引导学生找出摘花瓣的动作以及怎样完成这一动作的。最后引导学生评读这一段文字。正因为语言内化得到位,所以当学生将语言再外化为动作表演出来时才显得准确自然。学生点评的过程中能抓住关键的词语,说出自己的感受,可见是训练有素的。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渗透了“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匠心独具。]

  师:老师想问问你,为什么摘花瓣前,你在月季花前面停留了好一会,你在找什么呀?

  生:我停在那是想找出一片带露水的花瓣把它献给生病的妈妈。

  师:为什么一定是要带露水的花瓣呢?

  生:因为这样的花瓣是最美的。

  师:谢谢你的表演,也谢谢你解答了我心中的疑问。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有问题想问她的?

  生:我有一个问题。花瓣很美,由花瓣组成的花应该更美,那为什么小女孩只摘花瓣,不摘整朵花呢?

  生:我来回答。因为在第5节中小女孩说:“她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说明她很喜欢花。

  生:我同意这种说法。花是给大家欣赏的,小女孩大概不想把大家喜欢的花摘走,影响这里的美,所以只摘花瓣,这样就不会影响别人欣赏花了。

  师:这么乖巧、这么懂事的女孩,如果她摘了你家门前的花瓣,你会责怪她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呢!

  生: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让妈妈高兴,让远方的爸爸放心。

  生:而且月季花多美啊,许多人都爱观赏它,小女孩真不愿意去破坏那份美丽,于是,她选择了只摘花瓣。

  师:哦!原来如此!正是摘花瓣这一细小的举动,更让人觉得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作者也没有责怪她的意思。她被小女孩深深的感动了,所以在与小女孩的交谈中,“我”始终是轻轻地询问。正是因为作者的宽容,才会被了解到小女孩背后的故事,才会被这个故事所感动。小女孩对母亲的那份浓浓的情意打动了作者的心,这情意正像香飘四方的花瓣一样,悄悄地飘到了作者的心。这真是花瓣飘香啊!让我们再读读课题吧!

  生:(深情地读课题)

  师:也正是因为这份感动,作者才会将她看到的、听到、想到的写下来,让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能感受到小女孩那金子一般的心。请每个同学自己再有感情地读读课文的第2-9节。将这份感动也深深地印在心间。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通过过渡语巧妙地将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渗透了渗透其中。]

  师: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露水的花瓣,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在两盆花的下面,我都压着一张贺卡,同学们,你们猜猜看,卡上可能会写些什么?小组讨论讨论。

  生:(热烈讨论后汇报)

  生:“我”会在给小女孩的贺卡上写“祝你的妈妈早日康复。”在给妈妈的贺卡上写“谢谢你,妈妈!”

  生:“我”会在给小女孩的贺卡上写“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祝你全家幸福。”在给妈妈的贺卡上写“我爱你妈妈”。

  生:“我”会在给妈妈的贺卡上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师:这句诗用在这里太恰当了。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两句诗的呢?

  生:因为,我觉得作者被小女孩深深的打动了,她觉得自己也应该像小女孩那样去关心妈妈,孝顺妈妈,所以我想到了《游子吟》中的这两句诗。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让我忽然也想起了两句话。这两句话是我们刚刚在练习4中学过的孟子说的两句话,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生:(齐背)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师:意思是说——

  生:关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关爱她。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

  生:(齐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师:意思是说——

  生:关心自己家的老人、孩子的同时也要关心别人家的老人、孩子。

  师:身边值得我们关心爱护的人很多,如果你身边有一朵美丽的月季你想送给谁,为什么呢?说得好的,老师就真的花给你一枝月季花,让你送给想送的人。

  生:送给亲爱的妈妈,因为生我、养我非常辛苦。

  生:送给爷爷奶奶,他们年龄大了,我应该好好孝顺他们。

  生:送给敬爱的老师,因为老师很关心我们。

  ……

  师:一会功夫,老师手上的花就送完了,真是供不应求。看来,想表达心意的同学还真不少呢!那么没有拿到花的同学可以用什么方式怎么向身边的亲人、朋友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呢?

  生:妈妈工作很辛苦,我可以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生:天越来越冷了,我想每天晚上帮妈妈捂被子,妈妈会高兴的。]

  生:下个礼拜天是奶奶的八十大寿,我想送给奶奶一个甜甜的吻,并对她说:奶奶,我永远爱你,祝你永远健康。

  生:我想为老师泡一杯清香的茶,让老师的声音更动听。

  生:我想把我的压岁钱寄给希望工程,让更多的失学儿童能重返课堂。

  ……

  师:同学们这么有创意。老师发现你们不仅聪明,而且非常善良、可爱,这些想法真让人感动。其实只要用心,就一定能找到最适当的方式,给人以惊喜。今天回家以后,同学们就试着做一做,用你独特的方式向关心你以及你关心的人表达一份心意,并将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像作者这样具体的写下来。让我们的爱心也像这芬芳的花瓣一样向周围的人散发着淡淡的一瓣心香。让我们在来读一读课题。

  师生:(共同深情地读课题)

  [人文性的语文就是要关注和挖掘课程中蕴涵的美好人性;就是要唤醒和培植学生心中的美好人性。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又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猜猜花盆下的贺卡上会写些什么。这一训练环节让学生将此时内心的感受外化为语言表达出来,这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的实践机会,教师更是在利用这一环节悄悄地拨动孩子们心中已有的美好人性的萌芽:从关爱亲人到关爱身边所有值得关爱的人,从用“花”来表达心意到用“心”来表达心意,使得原本看似柔弱的人性逐渐滋生起来、壮大起来、挺立起来。

  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时,教师始终牢牢把握住语文学科独有的工具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回家实践的过程中并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像作者那样具体的写下来。感悟体验诚可贵,迁移运用价更高。当学生去关心身边的人,感动身边的人时,心中一定满怀美好,此时请他们将这份心灵的感悟诉诸于笔端,会有一吐为快之感,也能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能力协调发展的目的。

  在本堂课中课题一共读了四次,每一次都在特定的情况下朗读,感悟到的情感也不尽相同:第一次,在上课伊始,通过教师评价暗示学生课题要读得好听;第二次,在学生感受花瓣的美、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二次读课题,加深对花瓣美与香的感性认识;第三次,在学生读懂小女孩美好心灵的基础上,三读课文,使学生感悟到小女孩对父母的深情像花瓣散发出的芬芳,悄悄飘进了作者的心,作者被深深地打动了;第四次,读在全课结束时,代表着让同学们的爱心也像这芬芳的花瓣一样向周围的人散发着淡淡的一瓣心香。这四次课题的朗读一咏三叹,意义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花瓣飘香》课堂实录 篇14

  让顽童懂得细腻 ——《花瓣飘香》教学思考

  作者:佚名    转贴自:庐阳教育论坛    点击数:63

  让顽童懂得细腻 ——《花瓣飘香》教学思考

  我的身边没有《花瓣飘香》的参考书,这篇课文的下面也没有注明这篇文章是谁所写,但反复阅读,让我作出作者也可以说文中的“我”是个男性的决定,也许我的判断是个错误,但我很想用这种错误来教,因为这样能够把让顽童变得细腻,特别是让班级中那些调皮的孩子变得细腻。李大钊曾经这样教育自己的女儿,即让自己的女儿有点野性,并且还专门撰写文章让男孩子有点柔性,因为这样男孩子、女孩子才会有更大的创造力。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小女孩”是很有创造力的,虽然这个小女孩没有表现出野性,但“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却展现给我们的应该是这个小女孩的创造力,因为她的做法影响了“我”,改变了“我”。

  这篇文章可以说分为三个非常明显的层次(这不是引导学生分段或者分层):一是“我”的发现;二是“我”与“小女孩”的对话;三是“我”的感悟。当然核心层次就是“我”与“小女孩”的对话。 【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我”与“小女孩”的对话,对于女学生来说,她们读读就会受到感动,而对于那些男孩子,还有一些调皮的女孩子来说,这种感动可能会有,但很难保持。因此在教学中,我个人认为,应该让男同学及班级特别调皮的女孩子,好好的对话,真正的对话,促使他们有着柔的世界。读“为什么只摘花瓣?”是轻轻,柔柔的;读“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低着头、不好意思,是低声的,也是柔的,轻轻的;读“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是低声中带有着女孩子的创造性思考,她尝试摘花是轻轻的、柔柔的,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的的感觉,也是柔柔之中的体会,那淡淡的清香也是轻轻的、美美的,妈妈高兴是微微的;读“你爸爸呢?”是轻柔中的一次感动,是继续对话的细声询问;读“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闪动的泪花,是静静的……我个人想,老师如此艺术的引导感悟,一定能够让那些调皮的男孩子、女孩子,不懂得关心的小朋友,在轻柔之中,在静悄之中,流下那感动的泪水,以像“我”一样买上两盆花,最重要的一盆,最有价值的一盆是送给自己的母亲,让她也能够高兴。

  《花瓣飘香》太柔了,柔得让刚性十足的男人明白事理,柔得让老师与学生一起感动。母语是什么?这一课的学习,其实就是那种人人都应该有的柔性感动。

  《花瓣飘香》这一课如果排成课本剧会更有味道,建议大家一起把这篇文章改写成剧本。 【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这个单元的三篇文章,应该说是个主题单元,是通过三篇文章介绍三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困难,用关心自己、关心他人让自己成为健康有价值的人。《微笑着承受一切》是一个人遇到重大困难的心理准备、生存方式;《雪儿》是通过人与动物的一次行动互换,让人们懂得不要好事盯着自己的伤痛,学会用新的方式面对困难,病痛中养着小动物,病痛中读着书,病痛中尽可能的交流,都能让人健康起来;《花瓣飘香》通过孩子对母亲的照顾,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虽然是小孩子,但在这个世界中,用自己的脑袋、双手,也能够奉献出自己小小的爱心,这也是中国特有的孝文化。

  提供依恋晴

  转载自庐阳教育论坛

《花瓣飘香》课堂实录 篇15

  作者:钱玉琴    转贴自: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小太阳网站    点击数:71

  “语文外延等于生活外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从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为中心、生活为中心上来,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契机,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

  [片段1]【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师:(多媒体示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看了这幅图,你想起来了吗?谁来说说?

  生:“我”家门前有一片月季花。一天清晨,“我”看见一个小姑娘俯下身子,摘了一片花瓣,双手捧着跑远了。

  师:如果那天清晨,你看见小女孩摘了花瓣,你当时会怎么想?你有什么疑问?

  生:我会想这个女孩真奇怪,她摘花瓣干什么呀?

  生:我想知道她为什么不摘下整朵花而只摘花瓣?

  生:我想问问她为什么要摘作者家的月季花瓣?

  生:我想知道她为什么摘了花瓣后要飞快地“逃走”

  师:说得很好,作者和你们一样,也觉得十分好奇,因此他也想寻找答案,机会终于来了,请大家自读第3——10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刚才的问题,找出答案,用线画出来。找到后同桌可以交流一下。

  (生开始自由地读课文,认真地画着,画完后同桌小声讨论起来。)

  [评析]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交流的活动。在教学中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这一片段让学生把自己融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自主交流的欲望,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索,在质疑问难,读读画画,同桌交流的学习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从小养成主动学习、互动、关注、欣赏他人的品质。课堂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片段2]

  师:如果你是那个女孩,此时手里拿着花瓣被作者叫住了,你心里会觉得怎么样?

  生:我会很害怕,不知道他会不会骂我。

  生:我也许会脸红红的,而且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生:我会很紧张,紧张得直冒汗

  生:我不知该把花瓣藏哪儿才好,会很慌张。

  师:大家体会到了小女孩的心情,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可以用一个词来描述,那就是(生异口同声地答到“不知所措”)

  师:那么“惶恐”是什么意思?你理解了吗?

  生:我觉得“惶恐”就是很“害怕”。

  生:我觉得“惶恐”就是既紧张又担心。

  生:我觉得“惶恐”就是心里很不安。

  师:相信你现在一定能通过朗读把小女孩的这种心情表现出来了!自己把这一小节读一读。然后我们来朗读交流,看谁体会得最好!

  (学生开始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读课文,然后有感情地朗读交流。)

  [评析]爱因斯坦曾说过:“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的天地是无限的。”这一片段中“不知所措、惶恐”这两个词语较难理解。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想象成为文中的小女孩,设身处地地体会她的心情感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另外,在这教学片断中,教师能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自己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在此教学片断中,教师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课文的感情色彩。

  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小太阳网站

  【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花瓣飘香》课堂实录 篇1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练习分角色朗读。

  3.通过充分朗读,体会小女孩心灵真挚,纯朴的亲情。着力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

  1.学习对人物外表的描写展示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材分析:

  1.题解

  标题诗意盎然,意味深长。从字面上看是指小小的花瓣飘着沁人的清香,待读完全文,细细思索,便会看出此题其实隐喻着文中那个摘花瓣送给病中的妈妈的小女孩,她那美好的心灵,就像含露的花瓣一样清香四溢。而舍“花儿飘香”取“花瓣”飘香为题,不仅切合文章的内容,而且十分新颖,能让读者带着“为什么只说花瓣飘香”的问题兴味盎然地阅读课文。

  2.结构分析

  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通过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的事,赞美了她爱惜花草,体贴妈妈的美好心灵。全文共十一自然段,依循事情发展经过,以“花开→摘花瓣→送花→谈花→送花”为线索,层层叙写,引人入胜。

  花开-----门前月季盛开,花朵红艳可爱。“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既表现了“我”对月季花的喜爱,又为下文小女孩来摘花开路。

  摘花瓣-----小女孩“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飞快地跑远了。摘花本是不文明的行为,但小女孩专注的神情,虔诚的动作,在读者心中激起的只是疑问:她摘花瓣干什么?为什么只摘花瓣?这就自然引起下文“我“和小女孩的谈论。

  谈花----爱惜花朵,更爱妈妈。几天后。当小女孩又来摘花瓣时,“我”忍不住叫住了她。通过交谈,“我”明白了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瓣,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是因为妈妈生病,她想摘一片花瓣送给妈妈,让妈妈高兴。只摘花瓣不摘整朵花,是因为小女孩爱花,她不忍心全部摘下,影响别人观赏。“只摘花瓣”是小女孩在爱花又爱妈妈之间的唯一选择。小女孩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让人怦然心动。

  送花----深受感染。小女孩的爱心深深打动了“我”。“我”买花,送花的行动便是受到感染的证明。

  四.写作特点

  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贯穿全文。通过二人或几个人的交谈,来刻画人物和发展情节,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本文就是以人物对话为主线展开叙述的。

  关键字词的运用:

  (1)“红艳艳”一词告诉读者“我”家门前的月季花开得芳香迷人。

  (2)“俯”“小心”“捧”“不知所措”“惶恐”等词在文中的用意。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小女孩摘花时俯下身子将摘到的花瓣双手捧着。生动地描写了小女孩当时“小心”的神情。“不知所措,惶恐”生动地刻画了小女孩被“我”叫住后内心所产生出的恐惧心理。

  (3)“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轻轻地”体现了“我”态度的和蔼可亲。

  (4)“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反映了小女孩非常敬重自己的爸爸和听爸爸的话。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说的话是发自内心,所以很激动。

  (5)“我”将从集市买来的两盆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了母亲的阳台上。本段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敬爱我们的母亲。

  六.重点知识:

  1.学会本课生字:俯,摘,捧,拿,措,惶,恐,舍,惹,懂

  (1)“摘,惹,舍”为翘舌音。

  (2)“措”为平舌音。(3)“捧,惶,恐,懂”为后音。

  2.形近字:

  俯(俯看)摘(采摘)捧(捧起)拿(拿到)措(措施)懂(懂得)

  府(政府)滴(水滴)棒(棍棒)掌(手掌)借(借钱)谨(谨防)

  3.近义词:

  惶恐—惊慌飞快—飞速红艳艳---红彤彤不知所措---手足无措

  4.反义词:

  惶恐---镇静飞快---缓慢不知所措---泰然处之

  5.多音字:

  露lù(露水)舍shè(宿舍)给jǐ(给予)着zháo(着火)

  露lòu(露脸)舍she(舍得)给gei(给我)着zhe(看着)

  6.重点词语理解:

  红艳艳:形容非常红。abb式词语后两个字叠用有强调作用。

  不知所措:措,安排,处置。不知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惶恐:惊慌害怕。

  七.课堂流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导入语: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地放在妈妈的枕边,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像绒布一样柔软,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你的心灵像露珠一样透亮,纯洁。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同学们,你听了这首小诗,你们从中了解到什么吗?

  (1)板书课题:6.《花瓣飘香》

  (2)师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从中知道了什么?或想知道些什么?

  二、活动体验,对子帮扶

  默读课文2—3遍,思考以下问题:

  a圈画出文中生字词,多音字并组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b自学生字,有疑难字查字典

  c写出近义词,反义词。

  c如何将课文读得有感情。

  d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心意思。

  三、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分组板演以上相关的内容,剩余同学练读课文。

  板演要求:诵读快,字迹工整,大方美观,用双色粉笔。

  练读要求:注意力集中,大声,动作,表情到位。

  2.各组带读相关板块,小老师大声,读准字音。

  3.开火车读词语—炒豆子游戏(加深对词语的印象,以便熟练掌握)

  4.易错字提示

  四、当堂反馈,达标测评

  1.检测后进生学习情况不过关小老师课下帮扶。

  2.独立完成快乐导航字词部分,疑难问题做上记号。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听写生字词

  一.明确目标,教学引领。

  1、课文是怎样写花开的?

  2、从小女孩摘花瓣的动作和神态你读懂了什么?

  3、思考,交流“我轻轻地问”表示了“我”的什么样的态度?

  4、默读三—十自然段,从“我”与小女孩的谈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5、“我”为什么要买花,送花?作者想要传达一个什么样的信息?

  二、活动体验,帮扶训练

  1.速读,了解课文,圈点疑难。(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2.细读,疏通文意,小组内讲座交流。(读通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和语气。

  3.研读,深入分析,总体把握(分析理解课文)分析解决问题。

  4.创读,独特感悟,情感升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课文,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个人朗读:挑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或一句话,说说为什么喜欢?

  2.导演邀趣,入境体验:教师先让学生当导演,再请他们做演员,教师点拨。(课本剧)

  四、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完成快乐导航剩余部分,组长批改,及时矫正。

  对子间读顺读通句子,感情处理要到位。

  开火车读词语。(加深对词语的印象)

  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检测后进生学习情况,知识未过关学生小老师课下帮扶。

  独立完成快乐导航字词部分,疑难问题做上标记,并查字典解决。

《花瓣飘香》课堂实录 篇17

  教学过程

  一、通读课文,感受花瓣香美

  1.齐读课题后出示:这是一片             的花瓣。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看看谁填的答案多。

  2.组织交流,并要求学生说出依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点拨。

  (1)这是一片红艳艳的花瓣。依据是课文第一自然段:“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2)这是一片带露水的花瓣。依据是课文第二自然段:“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

  (3)这是一片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的花瓣。依据是课文第七自然段:“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交流时,让学生摸摸老师课前准备好的绒布,问学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从而体会花瓣像绒布一样细腻、柔软、舒服的感觉。

  (4)这是一片飘着淡淡清香的花瓣。依据是课文第七自然段:“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以及课文题目“花瓣飘香”。

  【用“这是一片       

  的花瓣”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既是紧扣文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是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抓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对花瓣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也为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懂事”做好了铺垫。】

  3.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和填空题“这是一片            的花瓣”,用语言描述“我家”门前的那丛月季。

  学生先练说,再指名说,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描述: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不少。那花朵红红的、艳艳的,真美。用手摸一摸,软软的、柔柔的、滑滑的,像是摸在绒布上一样,真舒服;将鼻子凑上去,深深地吸一口,那清香淡淡的、甜甜的。清晨,花瓣上带着露水,连露水也带着红润。

  【学生通过填空题理解了花瓣的特点,但还只是停留在“部分”上,此环节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连贯的语言完整地表达花瓣的“形、神”特点,就将语言文字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巧妙结合在了一起,在表达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也接受了美的熏陶。】

  二、研读课文,品悟女孩心理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师问:那小女孩跑远了,跑到哪儿去了呢?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交流回答:小女孩跑回家,将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第七自然段);这是一个懂事的女孩。

  师: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这个小女孩的懂事。

  引导学生结合“小心”、“捧着”、“飞快”理解:“小心”是说明小女孩生怕摘坏了花瓣;“捧”是说明小女孩生怕碰坏了花瓣;“飞快”是说明小女孩想让妈妈早点看到红艳艳的花瓣,摸到像绒布一样的花瓣,闻到花瓣那淡淡的清香。总的目的是让妈妈高兴。

  小结:看来这个花瓣在小女孩心中不一般,它代表着小女孩一颗孝敬心。再次补充填空:这是一片        的花瓣。(这是一片代表小女孩孝敬心的花瓣)。

  (3)带着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语言文字训练包括理解与运用。这一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抓住“小心”、“捧着”、“飞快”等关键词,品悟小女孩一颗了不起的孝敬心,在此基础上,再次从理性的高度完成“这是一片

  的花瓣”填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上了新的台阶,情感得到了升华。】

  2.读第三自然段。师问: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她为什么不知所措,为什么惶恐?出示填空题: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心里在想:“

  。”

  组织交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说话。①月季花不是自家的,怕别人责怪。②生怕别人不允许将花瓣带回家。③别人要是将这件事告诉妈妈,那就坏了。(联系第十自然段:爸爸在南沙当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如果妈妈知道了花瓣是“偷”的人家的,不但不高兴,反而会生气。那样,小女孩心里一定会非常难过。)

  3.读第四、五自然段。师问:小女孩为什么不摘整朵花给妈妈呢?怎样理解“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组织交流。①花儿太美了,应该由大家欣赏,自己每次都摘一朵,摘光了,别人就欣赏不到了。②每次摘一片,妈妈欣赏花儿的次数就会增多,妈妈高兴的次数就多。

  【语言文字训练不能游离于文本之外,要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这一环节的教学,就是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在揣摩女孩心理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在表达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体验小女孩的“懂事”。】

  三、赏读课文,领悟“懂事”内涵

  1.师:课文说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小女孩懂事在什么地方?

  2.组织交流。①摘花瓣给妈妈,让妈妈高兴,热爱母亲,很有孝敬心。②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心灵很美。

  3.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我”被小女孩的“懂事”深深打动了,所以送她一盆月季花,也在母亲的阳台上放了一盆月季花。

  4.点拨:热爱母亲要落实在具体的上,要体现在日常平凡的生活小事中。

  5.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小女孩当时的语气,读出小女孩美好的心灵。

  【有了前面的基础,这一环节的教学水到渠成。在学生理解了“懂事”的内涵后,再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就完成了“整体——部分——整体”的螺旋上升过程。在教学中,学生一定会用心地朗读、动情地朗读,在朗读中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女孩的“懂事”,思想、情感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感染与熏陶。】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当前不少课堂教学过分地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将语文课上成了在分析基础上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弱化了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努力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理解课文,进行思想、情感的熏陶与感染,从而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重点句段,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品悟小女孩的心理变化,理解“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的丰富内涵。

  3.激发学生热爱母亲,做个懂事的好孩子。

  总评

  语文课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味”从何而来?首先要紧扣课文内容,使教学不游离于文本之外,如教学中就不能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说说“学了文章后,用哪些实际表达自己热爱母亲”;其次,要将语言文字训练与理解课文内容、品悟文章情感有机结合起来。将语文课上成纯粹意义上的语言文字训练课也不可取,这样的课堂显得繁琐而支离破碎,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因缺少了整体观照而流畅不够。

  本节课的教学就注意到了上述两点。两道语言训练题:这是一片        的花瓣;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心里在想:“        

  。”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统领着全文的学习。第一道题的训练,实现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这是一片代表小女孩孝敬心的花瓣”是理性的升华,是带着情感的。第二道题的训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去体验小女孩的“内心感受”,从而使学生与文本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了语文教学的高境界。在上述教学过程的基础上,学生分角色朗读就会投入“真情”,读出“真情”,课堂也就进入一种美妙的意境。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