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李广射虎》达标测评 |
范文 | 《李广射虎》达标测评(精选13篇) 《李广射虎》达标测评 篇1一、目标点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重点)。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一.拼音写字我最棒 táng dài xún luó jīng dāi dǎ liè biān jìng chù mō ( ) ( ) ( ) ( ) ( ) ( ) 二、正确读音我会选(用”---“标出) 石棱(líng líng) 搜(sōu suō)寻 警惕(tì yì)扎(zā zhā)进 朦胧(méng lóng mēng lǒng) 组(zhǔ zǔ)成 巡逻(luó ló) 三、补充词语我能行。 运足( )( ) ( )( )的目光 拈弓( )( ) ( )( )搜寻 一( )松林 一( )疾风 一( )白羽箭 四、我的小伙伴(写近义词) 朦胧—— 警惕—— 搜寻—— 寻找—— 五、给句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疾:(1)疾病(2)痛恨(3)急速;猛然(4)痛苦 (1)一阵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 ) (2)周总理非常关心群众的疾苦。 ( ) (3)小明的叔叔疾恶如仇。 ( ) (4)我们生病就要赶快去请医生治疗,不要讳疾忌医。 ( ) 2、家(1)家庭(2)量词(3)有某种专长的人 (1)在那个小山头上住着两户人家。 ( ) (2)王爷爷是一位考古方面的专家。 ( ) (3)要想公正的解决这件事,不能只听他的一家之言。 ( ) 《李广射虎》达标测评 篇2教学过程: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从“武松打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今天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现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李广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射虎?为什么要射虎?最后射中了吗?结果怎样?……)师评价: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 3、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1)出示古诗: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2)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多音字没(mo)],哪些词句不理解或者感到难懂,请提问,教师随机做上标记。(学生难懂的词句:塞下曲、草惊风、引、平明、没、石棱)师评价:同学们,会学习的同学不仅要善于提问,而且还要善于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你们行吗?谁来说说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么多的问题?(读书、思考、讨论、利用工具、咨询等)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停下来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 卢纶棱逻绰拈嗖扎边境声音拈弓搭唐塞惊据惕搜搭硬猎呆 (1)自读——指名读――领读注意“塞,惊,音,搜,硬,猎,拈,棱,纶”等字音。 (2)去掉拼音自读――指名读――集体读 3、指名朗读课文,用开火车的办法每人读一句,勾画不理解的词语,讨论交流。 (1)朦胧:月光不明。 (2)疾风:猛烈的风。 (3)巡逻:巡查警戒。 (4)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5)搜寻:到处寻找。 (6)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 4、再读读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边读边思,看看刚才提出的那么多问题,哪些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后解决的。读完后展开讨论。(鼓励刚才提问的同学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点拨:塞:边界上的险要地方。塞下曲:指古代一种以描写边防战士为主的诗歌。) (三)、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读解第一句诗。(1)出示:“林暗草惊风”一句,指名读好这句诗。(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再指名朗读,师生评价。(可反复几次,重点要把诗句中的“暗”和“惊”的意思读出来,林是暗的,风惊动了草,即要读出令人恐惧的感觉。)(3)集体朗读,渲染气氛。 2、读解第二句诗。 (1)出示:“将军夜引弓”一句,指名读好这句诗。 (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看怎样读才能把句子读好。然后指名朗读。 (3)教师将第三句改成“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遍四处搜寻着。”让学生找出差异之处,并体会句子意思的不同。教师出示“警惕”一词,让学生体会原句中李广在搜寻猛虎时的小心谨慎的样子,然后教师再指导把这句话读好。 (4)让学生读:“猛然间,李广发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第二天……”(“影影绰绰”和“拈弓搭箭”圈出来。)①指名朗读,引导质疑:这两句话中有没有什么地方比较难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做动作理解“拈弓搭箭”的意思:左手握着弓,右手把箭架在弓上。影影绰绰:指模模糊糊看不清楚。)②指名朗读,师生评价,再读,反复多次。(要读得紧凑些,紧张些,体会李广的胆大和射箭技术高明)③师:李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胆大艺高)④继续引导质疑:同学们,在这两个自然段之间,你是否发现了什么问题?提问:李广射出了箭,为什么不马上派人去寻找猎物?(引导学生联系上文说出自己的理解,感受李广的多谋沉稳) 3、指导读好第一二句诗,再解读三四句,进一步了解“将军夜引弓”的结果,最后完整的朗读古诗。 4、感知全文,理清脉络。 第一段(第1自然段):引出《塞下曲》原诗。 第二段(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飞将军”李广。 第三段(第3至4自然段):具体介绍《塞下曲》这首诗的内容。 (四),课堂小结:大家对古诗文的理解很不错,今后也可试着把自己喜欢的古诗改写成一段话。 (五)、写字指导 1、再一次出示生字,读一读,说一说哪些生字在书写时要引起注意的。 2、指导写字:搜塞 3、(1)演示“搜”的笔顺,教师板书指导,并与“叟”“嗖”“馊”比较。 (2)演示“塞”的笔划,教师板书指导。 4、 学生描红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查找李广的生平事迹和相关故事,下一节课上交流。 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文包诗的形式,创设了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为学生理解古诗提供了过程方法与帮助。在教学中要完成三类目标,一是基础知识,二是情感与技能培养,三是学习方法。主要通过认读、互读、组词、听写,掌握生字新词。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人物形象、场景形象,用自己的朗读传递出来,读到入情入境的地步。教学中还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探究能力,同时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背诵《塞下曲》。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体会李广将军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 4、指导边读边想边体会,培养语感和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 1、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件事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朗读指导,要读出语调和感情,培养语感。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体会的习惯,学会质疑问难。 教学准备 1、预习 (1)朗读课文数遍,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2)在课文中划出生字新词,标上拼音,朗读数遍。 (3)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好。 (4)试着查寻李广这个人物的生平资料。 2、词句卡片:塞塞下曲惊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拈弓搭箭影影绰绰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生字新词时,方法单一,过于机械,不利于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应重点强调,多放手学生自学。课堂中会情不自禁代替学生解决问题,以讲代读,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备课对学情分析不足,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都要改进。 《李广射虎》达标测评 篇3教材分析: 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由介绍卢伦的《塞下曲》六首。 2、引出文中诗句,简单介绍"飞将军"李广。 3、板书课题,生读题。 4、有谁了解李广的故事,在哪儿见过的? 5、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6、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射虎的?……) 7、出示文中诗句,学生尝试理解。自渎课文,尝试用文中语句理解。带着未解疑问进入自学和合作学习。 二、读课文 1、 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 神勇无比 边境 朦胧 巡逻 疾风 警惕 搜寻 影影绰绰 猎物 惊呆 2、检查自学效果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6、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7、 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了解自然段的大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了解关于李广的故事。 4、选择卢伦《塞下曲》六首诗中任意一首课文之外的诗进行自学。 第二课时 一、诗文导入,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人们称他为--(生答)(板书:神勇无比 "飞将军" )我们还知道"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课件出示《塞下曲》) (1)你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吗? (2)自由读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一)过渡:也许短短二十字的小诗还不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李广的神勇无比。但这首诗里还包含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读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二)精读体会第三、第四自然段。 1.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学生自由读课文3、4段) 2.读中感悟第三段。 (1)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将军带兵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样的黑,月色是那样的朦胧,寂静的松林中一阵疾风吹来(点击:出风声),树木野草丛中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屏幕显示黑夜) 师:假如这时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中,会有什么感觉?(指名说) (2)读中感悟。 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屏幕显示句子: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指名读)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感觉到了害怕。 师: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中,李广害怕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没有……搜寻) 引导学生说话: 生: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生:一阵风吹来,树木发出沙沙的声音,让人胆战心惊。 师:什么是"搜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李广将军在搜寻中还发现,前方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 师:大家真会学习!由此可见,李广将军怎样? 生:警惕性高! 生:李广却毫不惧怕,真是胆量过人!(板书:胆量过人) 师:他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 师:这一系列过程当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师:谁愿意给我们大家读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课件出示文字:"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师: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理解字意。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师:谁能上台表演一下,表演得怎么样? 师:前方的老虎李广看清楚了吗?为什么不等看清楚了再射? 师:是呀,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仍能将箭射得如此熟练、如此神速,真是箭法超人!(板书:箭法超人) (3)联系诗句。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第3自然段所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诗? (课件出示: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师:你能结合这一段用上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指名说) 3.读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1)过渡:李广射虎的结果怎样呢?老师读了第4自然段后就有一个感受:用个成语来说,叫"出人意料",你也有这种感受吗?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2)读中感悟。 课件出示句子:(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指名读) 师: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吗? 因为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所以大家全都惊呆了! 使大家"惊呆!"的仅仅是因为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吗?还因为…… 什么是"任"?你能用"任"字来说一句话吗?(指名说) 师:这真是出人意料啊!想象: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话: 生:李广将军力气真大。 生:如果真有老虎在这儿,肯定被射穿了。 生:李广将军箭术这么好,一定让敌人闻风丧胆。 生: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 师: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板书:力量惊人) 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 (3)联系诗句。 师:这一段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哪句诗?(课件显示: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结合这一段,说说诗句的意思。重点指导"平明没棱"。 三、读好古诗、欣赏动画,感情朗读。 1.过渡: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发现李广--(结合板书,生答。)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是的,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有这样"神勇无比"的将军驻守边关多好啊!学习了课文后,你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了。(屏幕显示诗句:指名读) 2.看得出来,同学们被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迷住了,相信你也一定更喜欢这首诗了吧,一起再来读读。(练习背诵古诗。) 3.想欣赏一下李将军射虎的神勇气概吗?(欣赏动画)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1.李广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赞颂他的可不只是卢纶一人,唐代的大诗人王昌龄、高适等都写诗赞颂过他。我们一起来看看王昌龄的《出塞》。(课件出示)跟老师读。 2.学习《出塞》 3.课外作业: (1)把《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2)课外阅读《李广射虎》小说。再一次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 附板书: 8、 李广射虎 胆量过人 "飞将军" 箭法超人 神勇无比 力大无比 教后记:本课采用“文包诗”的形式,因此,借助课文来学习《塞下曲》,要在读好诗的基础上,对照课文,进行尝试性的理解学习,我认为对古诗的理解应避免一字一词的理解,要倡导融会贯通的整体把握。但对理解及体会意境的关键词语要较好地把握。例如:古诗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平明”、“白羽”、“没”、“石棱”,这为学生体会李广的力大无比,做了较好的铺垫,通过对朗读的指导以及适时地情境。学生能深入体会到当时的场景,他们能把自己内心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场景。较好的通过读来表现。 《李广射虎》达标测评 篇4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划出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 (指名朗读) 生: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是:“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师:你们仔细读读这段话,你能感受到当时的环境怎么样? 生:我觉得有点恐怖。 师:从哪里感受到? 生:那天是夜晚,而且月色朦胧。说明当时月光模糊,不明亮,看出去都是漆黑漆黑的,很恐怖。 生:我感到有点阴森。因为有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师:是什么让你感到阴森? 生:疾风和“沙沙”的声音。当时风吹得很大,很猛烈,“沙沙”的声音好像草丛里藏着什么怪兽一样。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来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朗读) 生:我看到了一片茂密的丛林,前面的野草被风吹得不停的晃动。 生:风从我的耳边刮过,我听到“沙沙”的声音,好像有怪兽在叫。 生:我好像看到前面草丛里蹲着一只老虎。 生:我好像看到前面有一只野兽,但是又看不大清楚。 师: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营造一下当时的气氛? (指名一生读) 师: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不是很好) 怎样才能把当时幽暗的环境营造出来? 生:我觉得声音要轻一点才有感觉 生:要把“疾风”、“沙沙”这些词语读重些,让人听了心里害怕。 (继续指导朗读) 教后反思:读课文,要通过多重感官来帮助理解。我让学生说、品、想、看、听、读等方法来学习这段文字,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后文中又有“警惕”、“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这些词语,我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法来体会词语再进行朗读指导,也有不错的收获。 《李广射虎》达标测评 篇5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 2、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塞下曲》。 2、难点:理解古诗《塞下曲》,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诗文,质疑问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李广射虎”这个故事是根据那首诗的情节改编的? 3、出示《塞下曲》,你能正确、流利地把这首古诗读给大家听吗?谁来读一读? 4、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朝代。 5、卢纶曾经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这就是其中的一首,我们再完整的把这首诗读一读。 6、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完成填空:李广是 时期的一位将领,因为他 ,人们便称他为“ ”。 4、《塞下曲》这首诗中描绘的,就是李广镇守北方边境时发生的一件事。了解了李广,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悟。(齐读《塞下曲》)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 1、这首诗有几句话?(两句四行)请你快速找一找,课文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行所讲的内容?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行讲的内容?(交流) 2、学习第一句诗及第三自然段。 自由读第一句诗和课文第三自然段,用“——”划出与第一行诗描写的情境相关的句子。用“……”划出与第二行诗描写的情境相关的句子。 3、交流 (1)、学习第一行诗。 a、说说划出的句子。理解“林暗”、 “草惊风”, 讲解倒装。说说诗句的意思。 b、读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c、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读1、2两句话,你一定可以读得更好。 d、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到了夜晚的松林了。你能把这种感觉放到诗句中,读好“林暗草惊风”这句诗吗?(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二行诗。 过渡: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里,将军——(引读)。 a、交流划出的句子。 b、出示句子,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李将军。(指导读、齐读、板书“神勇无比”) c、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将军夜引弓”的意思。 d、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再来读诗,你肯定会读得更好。(指导读诗。指名读一男一女、齐读) 4、学习第二句诗和第四自然段。 过渡: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的正是“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的情景,诗的第三、第四行是哪个自然段写的呢? (1)、小结第三自然段学法。“划”——“悟”——“读”。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三、第四行诗和课文第四自然段,用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请自学第四小节。 (2)、交流。 a、让老师来了解一下你们自学的成果。交流所划的句子。 b、“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是诗句中哪个词的意思?“白羽”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c、一大早,李广的随从便出去寻找那支射出去的白羽箭,可是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d、自由读一读,(课件出示: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你可以体会到什么?(惊讶、力大无穷,指导朗读板书:力大无穷) f、从“没在石棱中”这行诗中哪个词你也可以感悟到李将军的力大无穷。(指导读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g、指导读好后两行诗。 h、现在你能连起来说说第三、第四行诗的意思吗? 三、总结全文,背诵诗歌。 1、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力大无穷)。学习了课文,理解了诗的意思后,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齐读《塞下曲》。 2、练习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 李广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赞颂他的可不只是卢纶一人,唐代的大诗人王昌龄、高适等都写诗赞颂过他。我们一起来看看王昌龄的《出塞》。(课件出示)跟老师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塞下曲》。 2、课外阅读与李广有关的古诗或故事。 《李广射虎》达标测评 篇6《李广射虎》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即“文包诗”的形式。这堂课,教者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和教材的编写意图,概括起来有以下二个特点: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文包诗”这类教材学生在一、二年级都接触过。教者通过回顾以前学过的内容,激活了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总结出“诗文对照,读文悟诗”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一方法,自主学习,从整体上理解诗意,体会诗情。但学生对诗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往往比较忽视,而“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正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学生交流诗意时,教者顺学而导,帮助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句意思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习得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至关重要。 二、尊重学习主体,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 在学习方式上,以学生“潜心读书”为本。课中贯穿一个“读”字,从“学生自读——诗文对照,整体悟读——小组交流,分句讲读——自选内容,全班赛读”通过一次次不同形式的读把学生逐步带入诗文所描写的意境中。 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尊重学生,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可读、可思、可讲、可演,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才华的机会。如学生通过表演,把“将军夜引弓”的情节具体化、形象化,再现了诗的艺术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再如看到“箭没巨石”后的想象练说,给了学生思维驰骋的空间,再次感受到李广将军臂力过人,武艺超群,激发起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在作业设计上,除必做作业外,还安排了自选作业,自选作业题又来自学生的创意。这种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不仅顺应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调动了学生参与作业设计的积极性。 《李广射虎》达标测评 篇7太仓市实验小学 沈芳 教学要求: 1、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学习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武松打虎”的故事同学们的印象非常深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现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李广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射虎?为什么要射虎?最后射中了吗?结果怎样?……) 师评价: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 二、理解课文 1、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1)多媒体出示古诗 (2)自由读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3)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朝代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神勇无比) 理解:神勇无比 (3)齐读第二节 3、学习3、4自然段 (1)过渡: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 (2)交流 A出示: (1)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胆大艺高) (2)这一系列过程当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3)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4)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5)交流(拈、搭、运、拉) (6)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 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7)看多媒体:师生一起欣赏李广射虎的形象。 (8)说说李广射虎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老师做了一张简易的弓和箭,谁来表演一下。 (9)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10)说说你的体会。(射箭不容易,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 (11)指导朗读。 ①第一句用叙事的语调,语气平缓;第二、三、四三句语调稍重,重读“疾风”“沙沙”、“想到”、“警惕“、|四处搜寻”,要注意用语调去渲染当时的那种恐惧而紧张的气氛;第5、6两句语速要稍快,要读出当时的那种紧张的气氛。 B、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1)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力大无穷) (2)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 C、那白羽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1)“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 (2) 多媒体出示箭没石棱的图画,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 (3)这似乎是一个笑话,但我们不会嘲笑李广的眼力,反而佩服他高超的武艺,因为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没有一个将军能将箭深深的射进石头中,有这样高超武艺的将军镇守边关,足以让敌人胆寒。 (4)指导朗读: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 (5)齐读第四节 4、再来读读这首诗,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就非常简单了。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所讲的内容?那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句所讲的内容。 (1)指名说 (2)齐读、练习背诵古诗。 三、拓展延伸 1、学生自由点击“李广其人”,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阅读文本,读后四人小组围绕刚才提出的问题交流读后的收获,最后推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 2、学生鼠标点击“古诗《出塞》”,诗文结合,在读、看、想中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然后自由发言,也可背背《出塞》一诗。 板书: 胆大艺高 力大无穷 神勇无比 《李广射虎》达标测评 篇8教学内容 语文 学科 第 6 册第 三 单元课题:李广射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9/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积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成语,与《塞下曲》相关的古诗。 3、通过朗读、想象,体会“飞将军”李广的神勇无比的。 4、体会本文人物动作描写的准确传神。 5、初步了解引号的不同用法。 6、继续指导和训练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想象,体会“飞将军”李广的力大无穷和神勇无比的。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引号的不同用法。 教学准备 配套光盘 课时安排 3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初步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大意,知道“文包诗”的特点。 4、指导和训练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 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介绍课文背景知识。 1.今天我们学习第八课——谁来读读课题? 请四个组长汇报一下小组同学预习的情况。表扬、提醒。 2.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相信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来说说,你了解了些什么?(李广是西汉著名将领,汉之飞将军)。表扬:预习很认真。 3.你知道“飞将军”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吗?语文补充习题上就有答案,我们来读一读。 提醒学生:语文补充习题上有很多和课文有关的知识,在预习的时候可以先看一看。 4.李广不但十分勇猛,而且还很有谋略,很有胆量。想再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李广的故事吗?讲李广“百骑智斗敌千骑”的故事。 5.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的是李广的什么故事?——“李广射虎”的故事。唐朝诗人卢纶将这个故事写成了《塞下曲》这首边塞诗。 板书:边塞诗 正音。对比“堵塞” 让学生查一下字典:塞的两种读音。完成多音字组词练习。 那什么是边塞诗呢?请同学们同样读一读补充习题上的介绍。 6.指导读好《塞下曲》。 指导读好“惊风”,两个后鼻音;读好“没”字,多音字;读好“棱”字,不读“凌”。 二、初读课文。 1.过渡:我们知道,这第八课有一首诗,又有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就是解释这首诗的意思的,像这样的课文,叫做“文包诗”(板书)。 2.我们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就来读读课文。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确。 学生自由朗读。 3.指导读好以下词语的读音:镇守边境将军将领神勇无比朦胧搜寻影影绰绰蒙蒙亮扎进拈弓搭箭特别是“蒙蒙亮”,要指导与“蒙古”“蒙蔽”对比。“扎进“要与“包扎”对比。指导学生查词典,并立即完成多音字组词练习。 4.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要跟读,并注意听他读得对不对。 5.齐读课文。 6.组织交流词语的意思,指导学生做好笔记。 特别是“拈弓搭箭”的“拈”是指用两三个指头夹取东西(以动作模仿来理解和加深印象)指导学生查字典。 理解下列重点的词语。 石棱:石头的棱角,是石头最硬的地方。 朦胧:月光不明。 疾风:猛烈的风。 插入对“疾”字的理解。(1)疾病。(2)痛苦。(3)痛恨。(4)急速、猛烈。 “疾风”的“疾”应该选哪一项?(4) 方法指导:要正确选择带点字的解释,一定要根据词语的意思。 巡逻:巡查警戒。 搜寻:搜查。 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保持敏锐的反应。警觉。 影影绰绰:隐隐约约,不真切。 7.了解课文大意。 课文都读准确了,交流:李广射的是什么?巨石。他怎么会把老虎当巨石的呢?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导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可以在书上划一划。 讨论交流:师指导学生交流,板书,然后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自己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了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在树林里巡逻,把巨石当成了老虎,把一支白羽箭深深射入石棱中去了。或者:本文主要讲了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将军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巨石中去的故事。 7.指导诗文对照:仔细读读古诗,再对照一下课文,诗的前两句是课文哪一段具体介绍的?诗的后两句呢? (前两句是第三段,后两句是第四段) 这就是“文包诗“的特点,文章就是根据古诗来编写的。 三、作业练习 1.习字册作业点评。 2.完成一课一练的一二题。 3.当场交流第一题。 四、回家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再读课文,准确流利。 3、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8 李广射虎 塞下曲边塞诗 时间:一天夜里 地点:树林里 人物:李广 事情:巡逻射虎(巨石) 作业设计: 抄写词语、背诵古诗、朗读课文 课后札记: 《李广射虎》达标测评 篇9作者:沈芳 转贴自:太仓市实验小学 点击数:48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四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沈芳 文章出处:太仓市实验小学【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教学要求: 1、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学习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武松打虎”的故事同学们的印象非常深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现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李广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射虎?为什么要射虎?最后射中了吗?结果怎样?……) 师评价: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 二、理解课文 1、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1)多媒体出示古诗 (2)自由读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3)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朝代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神勇无比) 理解:神勇无比 (3)齐读第二节 3、学习3、4自然段 (1)过渡: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 (2)交流 a出示: (1)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胆大艺高) (2)这一系列过程当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3)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4)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5)交流(拈、搭、运、拉) (6)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 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7)看多媒体:师生一起欣赏李广射虎的形象。 (8)说说李广射虎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老师做了一张简易的弓和箭,谁来表演一下。 (9)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10)说说你的体会。(射箭不容易,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 (11)指导朗读。 ①第一句用叙事的语调,语气平缓;第二、三、四三句语调稍重,重读“疾风”“沙沙”、“想到”、“警惕“、|四处搜寻”,要注意用语调去渲染当时的那种恐惧而紧张的气氛;第5、6两句语速要稍快,要读出当时的那种紧张的气氛。 b、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1)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力大无穷) (2)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 c、那白羽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1)“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 (2) 多媒体出示箭没石棱的图画,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 (3)这似乎是一个笑话,但我们不会嘲笑李广的眼力,反而佩服他高超的武艺,因为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没有一个将军能将箭深深的射进石头中,有这样高超武艺的将军镇守边关,足以让敌人胆寒。 (4)指导朗读: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 (5)齐读第四节 4、再来读读这首诗,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就非常简单了。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所讲的内容?那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句所讲的内容。 (1)指名说 (2)齐读、练习背诵古诗。 三、拓展延伸 1、学生自由点击“李广其人”,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阅读文本,读后四人小组围绕刚才提出的问题交流读后的收获,最后推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 2、学生鼠标点击“古诗《出塞》”,诗文结合,在读、看、想中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然后自由发言,也可背背《出塞》一诗。 板书: 胆大艺高 力大无穷 神勇无比【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李广射虎》达标测评 篇10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 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背诵古诗《塞下曲》。 2、难点:理解古诗《塞下曲》,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 )将领,人们称他 为( )。我们还知道“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课件出示:《塞下曲》。 3、你能正确、流利地把这首古诗读给大家听吗?(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知道朗读。 1、过渡:也许短短的二十字的小诗还不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李广的神勇无比。但这首诗还包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读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2、请大家自由、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想一想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 3、读中感悟第三段。 (1)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带兵外出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么黑,月色是那么朦胧,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师:假如这时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 (引导生回答:害怕,因为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 (屏幕显示句子: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里,李广害怕了吗?你从哪里看得出来? 生:没有 “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 师:李广搜寻到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李广将军在搜寻中还发现,前方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广警惕性高!胆量过人! 师:那么它又是怎样做的呢?谁愿意给我们大家读一读这精彩的部分? (课件出示: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 师: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用圆圈圈起来。 交流(拈、搭、运、拉) 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 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看多媒体:师生一起欣赏李广射虎的形象。 说说李广射虎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谁来表演一下。 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师:前方的老虎李广看清楚了吗?为什么不等看清楚了再射?(小组讨论) (生:当时的情况很危急。) (生:如果看清楚了再射,老虎会把人吃掉的)。 师:是啊,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能将箭射得如此熟练,如此神速,真是箭法超人。 4、读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过渡:李广射虎的结果怎样?你们自由的读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 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1)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 师: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3) “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力大无穷) (4)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 (生:李广将军你真棒!李广将军你真了不起!) (5)齐读第四节 4、我们学了这个小故事,再来读读这首诗,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就非常简单了。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所讲的内容?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句所讲的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是句的意思。 (1)指名说 (2)齐读、练习背诵古诗。 三、总结全文 1、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课堂练习 1、背诵塞下曲 板书: 李 广 射 虎 神勇无比 胆大艺高 力大无比 《李广射虎》达标测评 篇11佚名 教材分析: 课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包诗”,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意思。 教学过程 :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认识生字词,读通课文。 2、了解情况,指名读课文,随时正音。 飞将(jiang)军将(jiang)领平明(ming)绰(chuo)出没(mo)草丛(cong) 三、再读课文,在正确基础上读流利 四、再检查读书 五、写字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诗文对照结合,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 一、背诵古诗。 二、指读课文,思考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1、指名说。古诗与课文联系,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分别讲哪句诗的含义,引导读书。 2、读懂他“神勇无比”的句子。 3、肯定有价值的提问,展开讨论。 从“拉开硬弓”、“深深地”、“巨石”、“任”、“嗖”这些词中看出了什么?鼓励学生说出感受。 射得准。夜晚,射中目标。 他为什么会射石头?他为什么要射虎呢? 引导再读书。夜晚,巡逻,常有猛虎出现。 4、质疑。 三、将古诗含义与课文联系起来 1、暗、惊、没。 2、读、背。 3、理解含义。 四、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四自然段。 2、摘抄有关战争的古诗文。 《李广射虎》达标测评 篇12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力大无穷、神勇无比的。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李广射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步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 1、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生字词。 读生字词 说几句话,用上其中的几个词 3、这首著名的《塞下曲》写的是谁的事情? (李广)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李广是什么人吗?出示小黑板:李广是( )。 (李广是个神勇无比的将军。)板书:神勇无比 (理解神勇无比的意思) 过渡:李光射虎的故事是根据卢纶的一首诗改编的,谁能来读读这首诗? 学生读诗、评价 过渡:让我们的思绪穿越千年的时空,再回到那个不寻常的夜晚,跟随一代名将李广将军去夜巡吧!感受他的神勇无比 二、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 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你喜欢的记号画出来 (一)第三自然段 a,你认为课文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2)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3)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4)交流(拈、搭、运、拉) (5)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 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6)观察课文插图。 (7)说说李广的形象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谁来表演一下。 (8)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9)“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嗖’的一声”,说明了什么?(红笔标出“嗖”的一声) (说明李广的力气很大,说明箭的速度很快。) (10)大家都知道,老虎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在如此凶猛的老虎面前,如果李广将军的动作慢了一些,会有什么后果呢? 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李广将军在紧张的气氛下,射虎的动作连贯而又迅速 b、刚才同学们读书读得特别投入,都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读得进又说得出,是聪明人的读书。不过,学到这,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李广夜巡时,为什么会以为前方有老虎? (1)学生第二轮自主阅读,交流: 明确: 一是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二是一阵疾风吹来,树木“沙沙”作响。相机理解“疾风”:“疾风”是什么样的风?你怎么知道“疾风”就是大风,猛烈的风?---------课文后文提示,生活体验,平时积累。出示:疾风知劲草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三是前方影影绰绰有动静。相机理解“影影绰绰”,与哪些词意思相近? 师:由此可见,李广将军怎样?(高度戒备,十分警惕,这是一位将领重要的素质。) (2)听范读,闭眼想象画面,感受射虎的环境 谁能读好这段话? 小结:李广将军夜间外出巡逻,树林深处风吹草动,发出了“沙沙”的声音,李广将军以为有虎,便“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让男生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广将军射虎时的情景。 (c)、读了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塞下曲》这首诗哪两句话的意思? (齐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多么紧张的气氛,多么神勇的将军!女生读一二两句诗,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二)第四自然段 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广的神勇无比? 交流反馈: a、出示: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1)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力大无穷) (2)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 b、出示: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1)《塞下曲》一诗中哪个词表达了“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的意思?(没,为没组词) “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 (2) 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 (3)李将军真是(神勇无比),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没有一个将军能将箭(深深的)射进石头中,你佩服他吗?(佩服) 你能体会将士们的心情,读出将士们的惊讶和对李广将军的佩服吗?(生读) (4)你理解了哪两句诗 (5)、请男同学读第三四两句诗,女同学读第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着诗的意思和当时的情景。 过渡:《李广射虎》这篇课文用了几百字具体表现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武艺高超,而《塞下曲》这首诗,寥寥二十个字,就写出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有这样的将领镇守边关,边关一定固若金汤,十分安全。难怪王昌龄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示王昌龄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你们佩服李广吗?(佩服)让我们想着故事的经过一起读《塞下曲》,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感情朗读全诗) 三、背诵塞下曲 (自由读背 前后桌互背 指名背 齐背) 四、拓展延伸 唐代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我们课本上只是其中一首,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一首。这里面也藏着一个小故事呢?出示《塞下曲》组诗六,读一读 六、布置作业:课外搜集卢纶的其他《塞下曲》 附板书: 李广射虎 林暗草惊风, 塞下曲 将军夜引弓。 神勇无比 卢纶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李广射虎》达标测评 篇13第一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有没有看过武松打虎的故事啊?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跟武松一样不害怕老虎的英雄----李广。 二。讲解课文 师:同学们都回去预习了课文,那么谁能告诉老师,李广是谁?被称作什么? (明确: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飞将军” ) 课文用一个词来形容李广是什么词? (神勇无比) 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飞将军”李广是如何神勇无比的。请同学们一起来齐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然后划出将军神勇无比的句子。 明确:“李广想到……射了出去” 李广为什么会想到这一带常有虎出没呢?是什么让他想到的? 环境描写: 夜晚 夜色朦胧 松林 疾风 沙沙声 (播放音效 让学生感知制造氛围) 当时的环境怎么样?(紧张)李广害怕了吗? (没有 他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 “警惕”是什么意思? (谨慎小心 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时刻注意 表现李广细心 谨慎 神勇无比) 搜寻什么?(老虎的影子)到底有没有虎?(没有)是因为环境让李广以为有虎。 因为他以为有虎,所以才会警惕,才会有下面的射虎,那么以为有虎是射虎的什么? (明确:原因 起因) 板书:起因 以为有虎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李广是如何射虎的 他射虎的经过是怎么样的。哪位同学能够找出李广射虎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同学们边听边在下面划出表示李广射虎动作的词语。 (猛然间……射了出去) 影影绰绰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联系环境回答) 1.表示李广射虎动作的词语是什么?(拈 搭 运 拉)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板书: 经过 拈 搭 运 拉 “嗖”的一声 说明了什么?(技术熟练 力大无穷 箭速飞快 ) 师:老虎是一种什么动物?(凶猛)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凶猛的老虎。 出示老虎捕杀猎物的视频 (总结:老虎 凶猛 狡猾 动作迅速) 师:在当时的那种情形之下,李广的箭速如若不快 后果会怎么样?(请学生谈,设想当时情况的危急,表现李广神勇无比,武艺高超) 指导学生将当时紧张的气氛和李广反应迅速,箭速之快读出来。 综合齐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李广射虎的起因和经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射虎的结果(板书) 全班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呀!大家都惊呆了”……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 (板书:力大无穷 武艺高超) 如果是你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们会惊叹吗?把你们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叹之感读出来吧! 指导朗读 读出惊叹之感 我们一起来回过头来看看课文第一自然段这首诗《塞下曲》,作者是唐代 卢纶 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 师:你们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吗?看谁能说一说 课文的哪一段体现了古诗的前两句的内容呢?(3自然段)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们知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的意思了吗?谁能够解释一下? 讲解:平明 没(mò) 的意思 棱的读音(léng) 看板书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的写作手法(重点举例文) 板书设计: 起因 以为有虎 细心 警惕 8. 李广射虎 经过 拈 搭 运 拉 技术熟练 箭速飞快 (神勇无比) 结果 箭没石中 武艺高强 教学反思 观摩了余明薛老师的示范课之后对《李广射虎》这一课程有了初步地了解,再加上梁老师的进一步备课指导,对于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一下子思路开阔起来。 我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上,在渲染当时李广射虎时紧张的气氛上下了一些功夫,想让孩子们在这里能够更加融入到课文中去 ,这样一来就更够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作者下笔墨高度赞扬李广高超武艺的思想感情。可是教学过程设计得虽好,而实际操作却没有像设计得那么顺利 ,这个年龄层的孩子思维教活跃,自己在引导教学这方面做的还不够,一旦课堂上出现突发性地提问或者是回答的内容与实际偏差太大我总是会感觉到心慌并且随之而来的就是脑袋一片空白,随即就会让孩子坐下,然后搪塞过去,教师基本功在这里表现得非常不扎实。 其次,吸取了前几节课对课文把握不足的教训,此节课我更注重的是让学生自己发挥,给了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自己来理解,自己来讲解课文,这样多次地复述课文,有助于他们对文章把握得更加深刻。 再次,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我最弱的一点,由于新手上路,缺乏管理经验,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时学生总是表现得过于活跃,而我总是压制不住,每每都要停下手上的课程,整顿一下纪律,等确保大家都安静下来的时候才能继续讲课。这样一来,学生的接受情绪就会受到干扰,积极性降低,不利于课堂学习,呈现一种知识断层现象。 在往后的带班过程中,我应该要时刻注意自己这几点的培养。只要把这几点缺点都一一克服了,相信在一个好的教学环境中,如果能更好地带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自己再不断地总结经验,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课总会上好的!呵呵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