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手术台就是阵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范文

《手术台就是阵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手术台就是阵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了解第三自然段中白求恩大夫的一段话的意思。

  2、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事迹,感受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白求恩大夫忘我工作,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受战斗的紧张激烈。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前我们先观看一段录像:剪辑影片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的片段。

  2、介绍画面内容。

  二  理解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环境的句子。

  1、听课文朗读录音,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的环境的句子。

  a  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b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c  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助手们赶忙把火扑灭。

  3、反复读以上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带点的词句中体会白求恩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危险)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况越来越危急,语速越来越快。

  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挑战读——齐读。

  三  理解白求恩大夫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中是怎样做手术的。

  1、再次朗读课文,画出描写白求恩怎样做手术的句子。

  2、把你画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听,抓重点词语谈谈自己的体会。

  3、全班交流:

  a  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

  b  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c  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d  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谁能抓住重点词语谈谈你的体会?

  第一个句子抓“仍然”“镇定”“敏捷”体会白求恩的不怕危险,忘我工作,医术高明。

  第三、四个句子抓“争分夺秒”“一个又一个”“连续”体会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四个句子。

  指名读——评价——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

  四、探究课文第三自然段,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1、请两个同学分别读师卫生部长与白求恩的对话,其他同学思考:白求恩的话主要意思是什么?

  (白求恩不肯撤离手术台)

  2、“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

  3、既然不时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4、你对“阵地”一词是怎么理解的?(军队了战斗而占据的地方)

  5、阵地对于战场意味着什么?(不能丢失,很重要)

  小结:白求恩把做手术救伤员看成是打仗一样重要,白求恩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所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6、你能说说——是——的阵地吗?

  7、讨论: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

  小结: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

  8、朗读白求恩说的话,要坚决有力,读出临危不惧的坚定语气。

  六、感情升华,拓展延伸。

  深情讲述:白求恩大夫在中国的这两年里,常常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工作,他对同志无比热忱,抢救了无数受伤战士,培养了大批的医务干部,为中国的抗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在一次抢救伤员的过程中他不幸感染,离开了我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人们修建了白求恩纪念馆。

  在这次大地震中,也有许多国际友人不远千里来到中国默默工作,无私奉献,帮助搜救幸存人员,抢救伤员,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手术台就是阵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当成一种负担。有经验的老师往往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的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从疑入手,一开始就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谁把手术台当做阵地?”“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学生通过质疑,对课文产生了悬念,激起了学习的兴趣。接着,又从疑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学习过程中再次引导学生思考:白求恩大夫在给伤员作手术是面临着怎样危险的环境?“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让学生主要围绕白求恩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讨论前一个问题时,提出两个疑问:“‘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经过积极思维,逐步理解了白求恩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不把自己当做客人,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自己的事业的行为,是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的表现。

  这节课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我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放在首位:一是在讨论和争论中解疑,为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环境,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二是老师启发、点拨解疑,引导学生将疑点逐步击破,使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升华为积极思维的兴趣。这种“以疑激趣”的结果,是学生对疑问的解决和对课文中心的深刻理解。学生思维能力也在解疑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不足之处,设计的问题有些零散,面对三年级的孩子有些颇深,存在着老师牵者学生走的迹象,还应该把阅读放在主体位置,适当进行些分析即可。

《手术台就是阵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读懂每句话,为段的训练做准备。

  2.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说的能力。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小庙周围越来越紧张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解决办法。

  以思考练习2题为凭借,同时结合上下文,找出有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一议,说一说。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用画出不懂的词句,结合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二)结合课后思考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三)结合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五、教具准备

  1.写有生字词的卡片。

  2.写有课后练习1、2题字幕投*,课文插图投*。

  3.制作配合课文内容爆炸等场面的录音。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外国医生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二)课堂预习

  1.提出预习要求,进行预习。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

  (2)再读课文,用画出不懂的词句。能查字典解决的查字典。

  (3)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用了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上述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进行,时间不少于10分钟,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2.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检查是否通顺)

  (2)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相机提问对部分词语的初步理解。

  (3)提问:这篇课文用了几个自然段写了谁的什么事?

  3.简介白求恩。

  (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了解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斗形势。)

  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1的(1)(2)(3)小题,指读,思考:

  这三道小题是根据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提出来的?2—4自然段。(意在培养学生依课后题理解课文的习惯。)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练习1(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为三、四自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3.议答。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庙离战场非常近,离战场近有利于及时救治伤员,但白求恩工作环境非常危险。)

  (2)炮弹落在小庙前是怎样危险的情形?(生答师相机板书:弹落庙前)

  (3)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

  引导学生抓住“仍然”“镇定”理解。“仍然”是什么意思?结合上文怎样理解?你体会到什么?(白求恩给伤员动手术两天两夜没休息,现在环境更危险了,他还是那样工作。意在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哪个词可以说明白求恩在镇定的做手术?(教师相机板书“镇定”“敏捷”)

  (4)完整地口答练习1(1)题。

  (5)朗读。指导朗读把危险形势的词语读急促些,怎样工作的重点词语读得重一些。教师范读,学生练读,体会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6)提问:这一自然没有几句话?重点写了哪两方面的意思?(教师提示方法帮助学生概括: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仍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继续出示投影练习1(2):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是怎样对待伤员,对待自己的?

  2.学生默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炮弹不停地在小庙周围爆炸说明了什么?(联系上文,形势越来越危险。)而对师长的决定,白求恩“沉思”是什么意思?对待伤员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板书:周围爆炸继续手术)

  4.理解白求恩的四句话。

  (1)投影出示,指读。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主要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感谢师长关心。第二句,理解好比喻句。白求恩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手术台就是打仗的阵地。第三句,战士没有离开阵地,我就不离开手术台。第四句,我是八路军战士不必优待我。(读懂每句话是本册阅读训练重点,为读懂自然段训练做准备。)

  (3)讨论:由这四句我们从中体会到什么?(白求恩对同志极端负责,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5.朗读全段,进一步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引导联系第二段试着自己总结。(方法迁移,学生尝试总结。)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1.接着出示课后练习1(3):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2.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独立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依照2、3自然段的方法抓“落下瓦片”“门口布帘烧着,火苗向手术台扑来”“仍然”“争分夺秒”等词语深入理解。(板书:火苗扑来争分夺秒)

  3.依2、3自然段方法,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主要意思,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4.感情朗读。

  5.结合2-4自然段,谈一谈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对全课重点内容的归纳和总结,要求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口答,以反馈学习信息。)

  第三课时

  (一)检查提问。

  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并出示上节课板书。

  (二)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说明了什么?

  2.出示插图投影,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中上等学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体地说说白求恩当时抢救伤员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出示课文插图投影,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内容的炮弹爆炸等越来越紧张的场面的录音,学生同步朗读。(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促使白求恩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内化。)

  (四)完成课后练习3、4题。

  1.第三题。

  (1)投影出示文中3个句子,说一说各自的意思。

  (2)比较为什么不能调换。

  (3)进一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4)试着用这三个词做选词填空的练习。

  2.第四题。

  (1)学生独立分析字形、抄写。教师巡回指导检查。

  (2)用“不断”“迅速”造句。

  (五)总结扩展。

  你学了这课有什么收获?

《手术台就是阵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读懂每句话,为段的训练做准备。

  2.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说的能力。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小庙周围越来越紧张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解决办法。

  以思考练习2题为凭借,同时结合上下文,找出有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一议,说一说。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用 画出不懂的词句,结合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二)结合课后思考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三)结合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五、教具准备

  1.写有生字词的卡片。

  2.写有课后练习1、2题字幕投影片,课文插图投影片。

  3.制作配合课文内容爆炸等场面的录音。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外国医生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二)课堂预习

  1.提出预习要求,进行预习。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

  (2)再读课文,用 画出不懂的词句。能查字典解决的查字典。

  (3)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用了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上述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进行,时间不少于10分钟,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2.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检查是否通顺)

  (2)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相机提问对部分词语的初步理解。

  (3)提问:这篇课文用了几个自然段写了谁的什么事?

  3.简介白求恩。

  (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了解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斗形势。)

  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1的(1)(2)(3)小题,指读,思考:

  这三道小题是根据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提出来的?2—4自然段。(意在培养学生依课后题理解课文的习惯。)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练习1(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为三、四自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3.议答。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庙离战场非常近,离战场近有利于及时救治伤员,但白求恩工作环境非常危险。)

  (2)炮弹落在小庙前是怎样危险的情形?(生答师相机板书:弹落庙前)

  (3)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

  引导学生抓住“仍然”“镇定”理解。“仍然”是什么意思?结合上文怎样理解?你体会到什么?(白求恩给伤员动手术两天两夜没休息,现在环境更危险了,他还是那样工作。意在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哪个词可以说明白求恩在镇定的做手术?(教师相机板书“镇定”“敏捷”)

  (4)完整地口答练习1(1)题。

  (5)朗读。指导朗读把危险形势的词语读急促些,怎样工作的重点词语读得重一些。教师范读,学生练读,体会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6)提问:这一自然没有几句话?重点写了哪两方面的意思?(教师提示方法帮助学生概括: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仍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继续出示投影练习1(2):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是怎样对待伤员,对待自己的?

  2.学生默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炮弹不停地在小庙周围爆炸说明了什么?(联系上文,形势越来越危险。)而对师长的决定,白求恩“沉思”是什么意思?对待伤员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板书:周围爆炸 继续手术)

  4.理解白求恩的四句话。

  (1)投影出示,指读。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主要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感谢师长关心。第二句,理解好比喻句。白求恩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手术台就是打仗的阵地。第三句,战士没有离开阵地,我就不离开手术台。第四句,我是八路军战士不必优待我。(读懂每句话是本册阅读训练重点,为读懂自然段训练做准备。)

  (3)讨论:由这四句我们从中体会到什么?(白求恩对同志极端负责,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5.朗读全段,进一步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引导联系第二段试着自己总结。(方法迁移,学生尝试总结。)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1.接着出示课后练习1(3):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2.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独立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依照2、3自然段的方法抓“落下瓦片”“门口布帘烧着,火苗向手术台扑来”“仍然”“争分夺秒”等词语深入理解。(板书:火苗扑来 争分夺秒)

  3.依2、3自然段方法,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主要意思,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4.感情朗读。

  5.结合2-4自然段,谈一谈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对全课重点内容的归纳和总结,要求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口答,以反馈学习信息。)

  第三课时

  (一)检查提问。

  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并出示上节课板书。

  (二)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说明了什么?

  2.出示插图投影,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中上等学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体地说说白求恩当时抢救伤员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出示课文插图投影,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内容的炮弹爆炸等越来越紧张的场面的录音,学生同步朗读。(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促使白求恩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内化。)

  (四)完成课后练习3、4题。

  1.第三题。

  (1)投影出示文中3个句子,说一说各自的意思。

  (2)比较为什么不能调换。

  (3)进一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4)试着用这三个词做选词填空的练习。

  2.第四题。

  (1)学生独立分析字形、抄写。教师巡回指导检查。

  (2)用“不断”“迅速”造句。

  (五)总结扩展。

  你学了这课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预习22课《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要求通过查字典,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课文中描写“小萝卜头”刻苦学习的句子划下来,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手术台就是阵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知道我上课的内容是《手术台就是阵地》时,我有点不知所措。原因有几点,一是我带的这个班已经是五年级,有两年没有接触三年级的内容了。一下子要给三年级的小朋友去上课,在语言上就是一次挑战。二是这篇课文的下调,被编写到三年级教材里,作选读课文用。我几天几夜没有揣摸出编者的编写意图。虽然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但肯定不能像教五年级的学生一样来教三年级,所以在理解教材上有很大的难度。三是课改虽然进行了五个年头,但岳阳地区的四五六年级大都一直在使用原来的教材,虽然有所改动,但与正在使用的人教版的实验教材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理念上我有差距。

  尽管有这些难度,我还是尽量利用《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课,利用这次机会,作了大胆的尝试,还表达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表达我对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理念。我设计《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课,有以下几点特色:

  一、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比较新颖

  这篇课文到底要让学生学习什么,达到什么目的,这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虽然可以做到个性的体现,但也一定要遵循教学规律,不能乱来。我是这样确实这课的教学目标的: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优秀品质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运用已掌握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养成主动识字,理解词语的习惯。

  4、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初步感受作品中白求恩大夫的形象。

  其中前面三点和大家都差不多,但第四点大家不一定会有,而我却把“初步感受作品人物的形象”这点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这是我在设计理念上的最大特色。我觉得小学语文的教材里,特别是到了高年级,有很多声情并茂、荡气回肠的经典之作,在很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里,都有一个突出的鲜明的人物形象。语文老师在上这些课的时候,应该教会学生欣赏体会这些故事中的人物。从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入手,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受到震撼,受到感染与熏陶。并且这样的教学是非常有效,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篇篇典型而实用的范例,从而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堂的结构简单明快。

  不管上课效果怎么样,我在备课时是非常简单而明快的。打仗这么激烈的事,人命关天,来不得半点的拖泥带水。像白求恩大夫那样,争分夺秒,清清楚楚。重点突出,层次清楚。两个重点:一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的基础上,理解重点词语和课文的基本内容。二是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整节课堂由“阵地”引起,由“阵地”而结束,所以结构简单清楚明快。这样的设计对大家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我自己来说却是一次大的飞跃。

  三、对教材的处理比较大胆。

  这点可以体现在板书上。课后,我自己看了看板书,说实话,心里还真有点害怕。除了题目是课文内容外,其它没有一点是课文内容,全是教学方法,阅读方法的体现。我不知道这样的板书是对还是错,要得还要不得,只好让专家去点评。但我自己还是很得意的,因为我还没有看到过这么大胆的人。

  还有一点,我觉得自己完全跳出了教材,站在一个高度俯视教材。例用这篇课文来传授我的阅读教学方法,教学生怎么去阅读课文,怎样的阅读才是入心的,怎样的阅读才是简单的,而不是拘泥于课文的内容与情节上。教材对我来说就像数学课里的一道应用题,仅此而已,我可以围绕课文内容增加、扩展、忽略、删减等。给自己戴点高帽子吧:做课程资源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四、有几处细节设计比较新颖

  不知上课的时候会怎么样,但在设计这几处教学环节时,自己很是得意与高兴。一是课堂的引入。紧紧抓住“阵地”一词,从理解,到运用,再设疑,呵呵,无疑让学生“挨了当头一棒”,有点发晕,心里知道,朦朦胧胧的,又说不清楚。好吧,说不清楚,那就接着往下看吧。中途还不让你说呢,要等到课堂快结束的时候再说。我还准备了一张精致的书签,送给那位幸运的学生,这四十分钟可真的不容易呀,心里面总想着这个问题,还不让说,要等到最后才能说。不奖励点东西能安抚那幼小的心灵吗。

  二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要求具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但有点难,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说出课文内容呢。我在于永正大师那里受到启发。将错就错,突出重点内容。让学生阅读课文后,说说这段话里有哪些不对的地方,请你改一改。既概括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教会学生在阅读课文里要细心的道理。一举两得,岂不乐哉。

  当然,教学设计与上课是两码事,设计得好,再新颖,也不能保证你的课上得好。以上内容权当自吹自擂孤芳自赏之语,作不了数的,敬请各位专家多多指导批评。

《手术台就是阵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师(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心里想什么?

  生:我心里想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

  生:我心里想是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生:我心里想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

  师:这些问题正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我们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二、启迪思维,升华兴趣

  (一)质疑问难

  1、范读课文,思考:这课书主要讲一个什么故事?

  2、简介白求恩。

  3、提出不懂问题。

  师:你们在预习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生: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生:白求恩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他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

  生:白求恩为什么要到中国来当医生?

  师:这些问题都提得很好,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一起讨论解决。

  (二)启发思考

  (一、二自然段教学过程略)

  1、默读第三自然段(重点段),思考:当时的战斗情况怎样?

  2、在这一段里,白求恩一共讲了几次话?画出来,读一读。

  3、引读。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白求恩说——。

  4、(出示小黑板)白求恩讲的两段话。齐读。思考:这两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生:这两段话的主要意思是讲白求恩不肯撤离阵地。

  生:白求恩认为手术台就是阵地,他不能离开阵地,他要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

  师:“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

  生:“手术台”是医生给病人做手术的工作台,“阵地”是打仗的地方,不是一回事。

  师: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而且课题也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生:这是比喻句,把手术台比做阵地。

  生:这里的阵地就是岗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工人叔叔的岗位在工厂,农民伯伯的岗位在田野,老师的岗位在课堂,医生的岗位在手术台,所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生:阵地是很重要的地方,是不能丢失的。解放军叔叔打仗时“人在阵地在”。白求恩决心不离开手术台,冒着生命危险给伤员做手术,所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师也就是说,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病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所以说——

  生:(齐)手术台就是阵地!

  (三)引导争论

  师:白求恩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

  生:(刚才提问的那个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众笑)

  师:大家发表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议论纷纷,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

  生:白求恩是我们的客人,因为他是加拿大人,来帮助我们的抗日战争,所以是客人。

  生:他不是我们的客人。因为他不是我们请来的,是自愿来的,所以不算客人。

  生:不是请来的也应该算是客人。昨天晚上我们家吃晚饭时,小王叔叔来了,爸爸说:“客人来了,倒茶!”我们没有请小王叔叔,爸爸照样称他为客人。”

  生:(指着课本振振有词地)白求恩自己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难道白求恩撒谎?

  生:那是白求恩谦虚,他本来就是客人。

  (学生争论不休,一学生站起发表新的意见。)

  生:他又是客人,又不是客人。(众笑)

  师:好!你能讲具体一些吗?

  生:他刚来时就是客人,来久了,参加八路军了,就不是客人了。(众大笑)

《手术台就是阵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课前谈话:围绕课前唱的歌曲展开

  一、读课题目

  检查预习的情况

  1、这些词语谁会读。

  谁来再读一遍。注意了词语的停顿,我们听起来非常清楚,我们现在再来读一读。(齐读)

  填空。连续、陆续、继续

  试着自己填一填。谁再来读一遍。知道自己错了,及时调整,很好!

  黑烟滚滚、弹片纷飞、敌机盘旋、爆炸、烧着

  (词语读能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出来,谁来再读一下。)

  怎么读才能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出来,这就叫读出情镜

  还有点冷静,再来读。好多了,咱们来给他鼓鼓掌。咱们来读。

  2、现在王老师把词语放在句子中,你还会读吗?放开声音来读,用心体会那个情境。

  指名。更紧急了,再指名;更危险了,再指名。

  第三组词语,又还是描写什么的呢

  3、镇定、敏捷、沉思、争分夺秒

  这些词语是写谁的呢/(白求恩)他是什么人啊?他是一个医生,你能从课题中的哪个词语中可看出白求恩是个怎么样的人?(加拿大人)

  看图片——这是白求恩的故居,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仍然可以看出是一个精致的房子。

  再看另一张图片——你有什么问题?白求恩为什么跑到中国来呢?

  二、导入背景介绍:

  请看录象:

  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而来到中国呢?说这段话的是诺尔曼。白求恩,在中国最苦难的时刻,他成为了我们中的一员。

  谁来回答?(在中国人民最苦难的时候,1937年)

  那个时候我们是什么样子的呢?(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来的,和我们生活战斗在一起。)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他和我们生活工作的事情。

  如果说他是个医生,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医生?如果说他是一个战士,他又是一个怎样的战士呢?请你用笔将白求恩的品质在文章的空白处写出来。

  (感悟:王老师的课真的是扎实的语文课,短短的几分钟,她用大量的语言训练告诉我们语文就应该是这样的,从词语到句子,再到段落。为了一个词语的理解,她不惜大量的时间进行反复的练习,这跟我们平时的急功近利的教学是截然不同的。另外,她每一个课堂环节都设计得恰到好处,教学无痕,真的很难让我分辨清楚到底该进行到什么环节了,仔细地品味和体会后,才发现她课堂教学的匠心所在。)

  三、整体把握

  1、把你认为白求恩是一个怎样的人,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来写在空白处。

  叫几个同学上黑板来写自己的词语,其他同学则大声地读自己写的词语。

  刚才同学们写出了这么多的形容白求恩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2、你们都是从哪儿体会到,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有关的文字?

  四、交流并读书

  学生读

  1、什么叫镇定啊?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张。还有那些词语和镇定的意思相近?

  白求恩凭借着什么就能如此镇定呢?

  凭借着医术高超。还缘于什么呢?缘于他的一种正义感。

  我要和战士们在一起,这是凭借着什么?(职业的坚守,医生信念)

  战士们都没有离开,我也不会离开,这句话又体现了凭借了什么?(凭着勇敢)

  读得很流利,但变化不明显,突然,该怎么读?一起来,再来。就这样,才能读出当时环境太恶劣了,情况太紧急了。

  别着急,一着急了就不镇定了,扔在盘子里。这样读就读出了文章的情意。

  3、你又从哪里体会到的,谁来读给大家听?

  最打动人的是这69个小时,感受到“恪尽职守”。

  什么叫沉思呢?白求恩到底在想什么呢?

  要是我离开了战士们该怎么办呢?战士没有离开阵地,我怎么能离开阵地呢?

  老师告诉大家,把医院建到前沿的地方,就是白求恩提的建议。那你们说,白求恩此刻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白求恩仅仅是医生吗?更是一个精神的指挥家,当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需要他的时候,所以说是恪尽职守这段话该怎样读呢?自己练习,放开声音来读。

  不能这样来读,这不能体现敌机来了,想象着当时的情境来读。

  白求恩怎么说这段话啊?谁来读?很好,谁还能读?一起来读。

  4、另外一段话

  你在读文章中的语言的时候,不能认为是你在读,而是你在替文章中的作者来读。

  白求恩认为他不是我们客人,你认为他是吗?

  他没有把自己当作客人,而是当作了什么?当作了自己人,一家人。

  4、看图片并读白求恩的一段日记,学生一起读。(学生和老师一起读)

  (感悟:恰当地引入了这个图片和这段文字,不仅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了人物形象,而且拓展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谁都劝过他呢?白求恩就是这样默默地为我们奉献着一切。

  争分夺秒,什么意思?和时间争夺一样,想要更快!从这个词语的哪些字可以看出跟时间有关系。

  (感悟: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重视对词语的分析,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素养)

  他都和谁争?和敌人争、跟死神争。

  回过头来看第二段,他也在跟自己争,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他已经两天两夜都没有睡觉了,两眼不满了血丝。)

  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忠诚的人,你认为对谁忠诚?对信念,对我们忠诚,对和平忠诚。

  再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读好这些文字吗?谁能把紧急的情况读出来,谁能把白求恩的忠诚和镇定读出来,自己练。

  5、指名读“一连几发炮弹。。。。。。”

  72个小时,仅剩下的三个小时,你希望他做些什么呢?休息、喝水

  五、拓展延伸

  1、信。白求恩在中国只工作八个月,后来因为手术感染,而永远离开了我们,写了一封信给当时的聂荣臻将军,我们来看一下,上面都写些什么呢?

  配乐师朗诵这封信件。

  同学们当我们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呢?

  风风光光地离去,人们想把他葬在一个安静的地方。那可能也是你们想说的话。

  2、照片。有些人有些事情是我们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让我们在看一下白求恩生前给我们留下的照片。

  而你们现在看到的是他的遗像,你觉得他有多大年龄?这有些不切实际。他看上去格外苍老。

  我跟你们想的都不一样:因为他花白的头发,也可能想到他的精神,也可能你以往的经验就教会你们。他在去世的时候才四十九岁。为什么看上去那么苍老呢?

  六、小练笔

  我们不能忘记——————

  不能忘记————————

  我们还不能忘记——————

  更不能忘记————————

  要说真话。

《手术台就是阵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反思

  近段时间,我就尝试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及教学结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己主宰课堂,而教师只是以一名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时,我就把学习的自主权、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上课伊始,抓住时机问学生,本节课,你们最想学会什么问题,同学们一听自己有了发言权,都争先恐后的举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众多问题中,我帮助同学选择了几个的问题,例如,是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以这些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的交流与对话。新课标中也提到了中高年级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讨论问题的要求。同学们因想解决自己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问题之中,同时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这地区的孩子怕开口,有疑也不敢问,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在课堂上教师就必须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唤醒他们沉睡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我把整节课交给了学生,课堂中他们非常活跃,思维敏捷,敢想敢说,师生共同探索,共同提高,久而久之在这样的课堂之中,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得以发展。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反思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当成一种负担。有经验的老师往往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的教学中,我采取“从疑入手,以疑激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从疑入手,一开始就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谁把手术台当做阵地?”“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学生通过质疑,对课文产生了悬念,激起了学习的兴趣。预习课文后,再次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他“为什么要到中国来当医生”?通过这些质疑,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进一步激起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

  接着,又从疑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他根据学生的质疑和课文主要内容,把解决“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两个疑问做为重点,让学生主要围绕白求恩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进行讨论和争论,老师运用质疑的方式层层逼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讨论前一个问题时,提出两个疑问:“‘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讨论后一个问题,又提出两个疑问:“你们说他不是客人,那他是什么人?”“他跟谁是一家人?”

  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经过积极思维,逐步理解了白求恩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不把自己当做客人,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自己的事业的行为,是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的表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宋老师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放在首位:一是在讨论和争论中解疑,为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环境,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二是老师启发、点拨解疑,引导学生将疑点逐步击破,使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升华为积极思维的兴趣。这种“以疑激趣”的结果,是学生对疑问的解决和对课文中心的深刻理解。学生思维能力也在解疑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可见,“从疑入手,以疑激趣”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运用质疑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改革中,我根据儿童的心里特征,用兴趣的火种去点燃儿童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力求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好懂。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当成一种负担。有经验的老师往往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的教学中,采取从质疑入手,用解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谁把手术台当做阵地?”“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学生通过质疑,对课文产生了悬念,激起了学习的兴趣。预习课文后,再次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他“为什么要到中国来当医生”?通过这些质疑,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进一步激起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

  接着,再从疑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根据学生的质疑和课文主要内容,把解决“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两个疑问做为重点,让学生主要围绕白求恩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进行讨论和争论,运用质疑的方式层层逼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讨论前一个问题时,提出两个疑问:“‘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讨论后一个问题,又提出两个疑问:“你们说他不是客人,那他是什么人?”“他跟谁是一家人?”

  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经过积极思维,逐步理解了白求恩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不把自己当做客人,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自己的事业的行为,是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的表现。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放在首位:一是在讨论和争论中解疑,为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环境,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二是老师启发、点拨解疑,引导学生将疑点逐步击破,使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升华为积极思维的兴趣。这种方法是学生对疑问的解决和对课文中心的深刻理解。学生思维能力也在解疑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反思

  这次,我上了《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课。这篇课文讲的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工作了三天三夜。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备课时,师傅给予了我充分的指导,帮助我理清思路、修改教案、制作课件。

  一、字词入手,加深理解

  上课时,我紧抓白求恩大夫的动作、神态。通过这些词语的反复推敲,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白求恩大夫的高尚品格。比如,课文中有一个动词“扔”,我适时提出了问题:如果这里换成“放”可不可以?同学们积极发言,认为“扔”字更能表现白求恩大夫争分夺秒做手术的样子,还能看出他对罪恶子弹的愤恨,从而突现出白求恩大夫心系伤员、仇视敌人的高尚品格。同学们再次朗读该句时,效果显著。

  二、写作指导,潜移默化

  全文共5节。第一节交待了事情的发生,最后一节交待了事情的结果。而2、3、4节交待了事情的经过。本文结构清晰,重点段落2、3、4节中都有环境描写,并且都描写了白求恩大夫坚持工作的动作、语言和神态。

  上课时,我重点指导同学们学习了第二小节。然后放手让同学们自学了3、4小节。这个从扶到放的过程,不仅让同学们很快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更让同学们充分感悟到虽然情况越来越危急,但是白求恩大夫却愈加坚定的信念以及深刻感受到了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交相辉映的这种写作方法的妙处。将写作指导无声无息地渗透在了课堂教学中。

  三、背景介绍,激发兴趣

  本文所叙述的事情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因此在课前我收集了大量的白求恩大夫的资料,并在师傅的帮助下进行了精心的筛选。

  课堂上,我在引入课文后,对白求恩大夫进行了介绍,同时播放了一段关于白求恩大夫的生平史料, 同学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对之后的教学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课文最后,我乘着同学们热情高涨的时候,播放了电视剧《纪念白求恩》的歌曲,并且出示了剧照及歌词,一下子就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从课堂进一步延伸到了课外。

  我认为:在四年级的教学中,理清课文脉络,紧扣重点字词,感悟理解,同时,紧抓作文教学不放,是非常重要的。

《手术台就是阵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是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以手术台为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的动人故事,表现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和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他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文章的课题是一个比喻句,既点明了主要事件,又暗含中心。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可以运用之前所学的方法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课文中事件发生的时代离学生生活的时代有些距离,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仔细讲解时代背景。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联系课文中事情发生的背景,理清课文脉络,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从而感悟白求恩的伟大。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含义。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中事情发生的背景。

  1课时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出示课题,朗读课题。

  2.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弄清题意。(“手术台”指什么?“阵地”指什么?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为什么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又是怎样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

  二、带着问题,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朗读课文,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扫除字词障碍,并分别理解词义。(强调“斗、大”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并分别组词。)

  2.学生自由介绍自己了解的事情发生的背景,教师相机补充。

  3.默读课文,完成填空,了解课文大意。

  __________年春,__________战斗打响了。在____________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__________。他已经__________没休息了,眼球上__________。战斗越来越激烈。师卫生部长让白求恩__________,但白求恩说:“手术台是医生的________。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白求恩继续给伤员做手术。就这样,白求恩________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连续工作了______个小时。

  4.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作上记号,交流时质疑。

  三、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交流自学情况。

  2.读了课文,你觉得白求恩是个怎样的人?从课文哪些地方具体反映出来的?

  3.重点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同时讨论解决学生所提的问题。

  (1)仔细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用“——”画出描写白求恩语言、动作的句子,抓住最能体现人物品质的关键词进行归纳概括。

  ①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这是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抓住“镇定”“敏捷”来理解句子的含义,白求恩镇定,动作敏捷地为伤员做手术,说明白求恩根本不把敌人的炮弹放在眼里,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同时也说明白求恩对工作高度负责,医术高明。)

  ②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这是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抓住“沉思”“不能离开”来理解句子的含义,说明白求恩一心为伤员着想,对伤员负责,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③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这是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有三层意思:感谢师长的关心;“我”不能离开手术台;“我”是战士,不是客人。说明白求恩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战士,坚守阵地,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

  “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换一种说法来表达,比较两个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用反问语气。

  ④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这是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抓住“继续”来理解句子的含义,说明白求恩用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绝不离开。)

  ⑤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这是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抓住“仍然”“争分夺秒”“一个又一个”来理解句子的含义,白求恩连续不断地为伤员做手术,坚持不离开手术台,表明他对工作极端负责。)

  (2)读有关语句,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

  (3)课文除了直接描写人物的言行外,还几次对战斗环境进行了细致描写,再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用“——”画出环境描写的语句。

  (抓住“硝烟滚滚”“弹片纷飞”“淹没”“不断……不断……”“一连几发”“向手术台扑过来”等语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比较体会三次对环境的描写是怎样一层进一层地把当时环境的恶劣写具体的。)

  (4)学生交流题目的意思。(突出表现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

  (5)教师总结:阵地是战士战斗的地方。白求恩大夫不光把自己看作一名医生,也把自己看成是在抗日战争中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战士。作为一名战场上的医生,他认为什么都比不上给战士做手术更重要。因此,对他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四、兴趣延伸,拓展阅读

  1.学习了课文,我们对这位白求恩大夫有了一些了解。如果你还想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呀?

  (1)学生交流方法。(查找人物的生平资料,读读他写的文章或别人写他的文章等。)

  (2)课外阅读《白求恩逝世前的两封信》。

  手术台就是阵地

  小庙——手术台——阵地

  弹落庙前——镇定?敏捷

  周围爆炸——继续手术

  火苗扑来——争分夺秒

  连续工作六十九个小时

  在教学本文时,我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上课开始,我抓住时机问学生,本节课,你们最想问什么问题,同学们一听自己有了发言权,都争先恐后地举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众多问题中,我选择了几个重要的问题,例如,是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我以这些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与对话。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通过环境、语言、动作的描写去感悟课题,体会人物的品质。

《手术台就是阵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先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三、教学用具:

  白求恩说的话(第三自然段中)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新词。读熟课文。提炼出主要问题。

  教学过程:

  一、解题并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手术台就是阵地》。同学们看了课题后想说点什么?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生字表里的生字。

  2、老师出示生字,学生读。

  3、记字形。说说哪些字最难记,你有什么好方法。

  4、在记字形的同时,说一说字词义

  5、读词。

  三、读熟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尽量做到正确。

  2、听老师的范读,查自己是否有错。

  3、再自读课文,尽量做到流利。

  4、同桌互读互查。

  四、默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默读,自己画。

  2、小组讨论,帮助解疑。

  3、全班讨论,筛选重点问题。

  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为什么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说明了什么?

  明确: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知道什么叫阵地?手术台是什么样的地方?再理解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就要理解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白求恩大夫是怎样说的是怎样做的。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解决重点问题,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回顾重点问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不少问题,还有一个问题要在这节课来解决。问题是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为什么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说明了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知道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白求恩大夫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二、解决重点问题,有语气地朗读。

  1、什么叫阵地?(阵地就是军队为了战斗而占据的地方,通常设有工事)(手术台就是外科医生做手术用的台子。)了解了词语后再理解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①默读课文的有关段落,画出描写白求恩在小庙里做手术时,都发生了什么情况?

  ②读出自己所找的段落,谈一谈自己对这些句子体会。

  第二自然段: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黑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说明:敌人的火力已经接近小庙,白求恩做手术的地方已经很不安全。

  第三自然段:敌机不断地在上空盘旋,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说明:形式更加危险了,随时都有可能被炸毁。

  第四自然段: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门口挂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说明:情况更加危险了情况越来越危急险些烧到白求恩大夫。

  ③体会后有语气地朗读。

  2、再看看白求恩在这种情况下是怎样做的?

  ①默读课文有关段落,画出描写白求恩是怎样做的。

  ②读一读自己画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二自然段: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了,眼睛布满了血丝。说明白求恩处处为伤员着想,具有忘我的精神。白求恩十分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敏捷地取出一块弹片……白求恩做手术的地方很不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镇定地给伤员做手术,说明白求恩既没有把形势的危险放在心上,也没有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敏捷”一词既表现了白求恩的医术高明,也说明他十分镇定。

  第三自然段: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表明白求恩对伤员的关心和自己坚守岗位的决心。白求恩说的三句话。第一点是感谢师长的关心。第二点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是比喻的说法,说明白求恩把抢救伤员看作是打仗,把手术台看作是打仗的阵地。战士们战没有打完,据不能离开阵地。疏疏石头医生的阵地,医生怎么能不顾自己的伤员而自己离开呢?第三点是说师部应该把我当作一名八路军战士,我和战士们一样,决不能离开阵地,我不是客人,不必优待我,照顾我。这四句话体现了白求恩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对工作极端热忱。

  第四自然段: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情况越来越危急,白求恩进一步加快了手术的速度,再次体现了他把伤员看得比自己重要,突出了白求恩坚守阵地无私忘我的高尚品质。

  ③体会后,有语气地朗读。

  三、给课文分段。

  1、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找出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白求恩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

  3、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第二段:2-4自然段。第三段:5自然段。)

  4、小结重点训练项目:先找出重点段再分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完成课后练习

  一、选词填空。

  1、出示词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这三个词都含有接连不断的意思。

  “陆续”表示有先有后,不是同时发生,也不是一下子就结束,它使用时可重叠。

  “连续”表示一个接一个,不间断的。

  “继续”必须在前面已交代进行什么事以后才能够用,表示事情连下去。

  2、选词填空。

  二、造句。

  1、敏捷

  ①理解词义。(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②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思维灵敏、动作灵敏、嗅觉灵敏等。

  ③范句:小狗的嗅觉真灵敏,只要闻一闻坏人的东西的味道,就能跟踪并找到他。

  ④自己造句。

  2、争分夺秒

  ①理解词义: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

  ②范围:比赛、做作业、手术、救火、试验、抢险等。

  ③范句:大堤上,解放军叔叔争分夺秒地运送着沙袋,使洪水不再漫过大堤,保住人民的生命财产。

  ④造句。

  三、默读课文照样子填空。

  1、学生读例句。

  2、自己填写。

  作业:语文课堂训练。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手术台就是阵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读懂每句话,为段的训练做准备。

  2.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说的能力。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小庙周围越来越紧张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解决办法。

  以思考练习2题为凭借,同时结合上下文,找出有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一议,说一说。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用 画出不懂的词句,结合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二)结合课后思考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三)结合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五、教具准备

  1.写有生字词的卡片。

  2.写有课后练习1、2题字幕投影片,课文插图投影片。

  3.制作配合课文内容爆炸等场面的录音。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外国医生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二)课堂预习

  1.提出预习要求,进行预习。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

  (2)再读课文,用 画出不懂的词句。能查字典解决的查字典。

  (3)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用了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上述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进行,时间不少于10分钟,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2.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检查是否通顺)

  (2)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相机提问对部分词语的初步理解。

  (3)提问:这篇课文用了几个自然段写了谁的什么事?

  3.简介白求恩。

  (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了解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斗形势。)

  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1的(1)(2)(3)小题,指读,思考:

  这三道小题是根据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提出来的?2—4自然段。(意在培养学生依课后题理解课文的习惯。)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练习1(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为三、四自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3.议答。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庙离战场非常近,离战场近有利于及时救治伤员,但白求恩工作环境非常危险。)

  (2)炮弹落在小庙前是怎样危险的情形?(生答师相机板书:弹落庙前)

  (3)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

  引导学生抓住“仍然”“镇定”理解。“仍然”是什么意思?结合上文怎样理解?你体会到什么?(白求恩给伤员动手术两天两夜没休息,现在环境更危险了,他还是那样工作。意在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哪个词可以说明白求恩在镇定的做手术?(教师相机板书“镇定”“敏捷”)

  (4)完整地口答练习1(1)题。

  (5)朗读。指导朗读把危险形势的词语读急促些,怎样工作的重点词语读得重一些。教师范读,学生练读,体会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6)提问:这一自然没有几句话?重点写了哪两方面的意思?(教师提示方法帮助学生概括: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仍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继续出示投影练习1(2):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是怎样对待伤员,对待自己的?

  2.学生默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炮弹不停地在小庙周围爆炸说明了什么?(联系上文,形势越来越危险。)而对师长的决定,白求恩“沉思”是什么意思?对待伤员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板书:周围爆炸 继续手术)

  4.理解白求恩的四句话。

  (1)投影出示,指读。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主要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感谢师长关心。第二句,理解好比喻句。白求恩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手术台就是打仗的阵地。第三句,战士没有离开阵地,我就不离开手术台。第四句,我是八路军战士不必优待我。(读懂每句话是本册阅读训练重点,为读懂自然段训练做准备。)

  (3)讨论:由这四句我们从中体会到什么?(白求恩对同志极端负责,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5.朗读全段,进一步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引导联系第二段试着自己总结。(方法迁移,学生尝试总结。)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1.接着出示课后练习1(3):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2.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独立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依照2、3自然段的方法抓“落下瓦片”“门口布帘烧着,火苗向手术台扑来”“仍然”“争分夺秒”等词语深入理解。(板书:火苗扑来 争分夺秒)

  3.依2、3自然段方法,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主要意思,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4.感情朗读。

  5.结合2-4自然段,谈一谈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对全课重点内容的归纳和总结,要求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口答,以反馈学习信息。)

  第三课时

  (一)检查提问。

  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并出示上节课板书。

  (二)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说明了什么?

  2.出示插图投影,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中上等学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体地说说白求恩当时抢救伤员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出示课文插图投影,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内容的炮弹爆炸等越来越紧张的场面的录音,学生同步朗读。(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促使白求恩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内化。)

  (四)完成课后练习3、4题。

  1.第三题。

  (1)投影出示文中3个句子,说一说各自的意思。

  (2)比较为什么不能调换。

  (3)进一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4)试着用这三个词做选词填空的练习。

  2.第四题。

  (1)学生独立分析字形、抄写。教师巡回指导检查。

  (2)用“不断”“迅速”造句。

  (五)总结扩展。

  你学了这课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预习22课《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要求通过查字典,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课文中描写“小萝卜头”刻苦学习的句子划下来,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1938年10月的一天,白求恩率领的医疗小分队冒着漫天飞雪,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

  傍晚.他们来到雁北(山西北部)灵丘县河浙村九旅后方卫生部。进了屋,白求恩一边脱雨衣,一边对古部长说:“走,我们到病房看一看。”

  “休息一下再去吧!”古部长回答道。

  白求恩十分严肃地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伤员在等着我们呢。”

  医护人员见他很坚决,只好和他一起走进了病房。白求恩不顾白天行军的劳累,一口气检查了三十多个伤员,其中有五名需要立即动手术。白求恩饭也顾不上吃,就开始做手术。

  战地手术室,条件很简陋,当中挂着一盏汽灯,室内正中放着一张石头制成的手术台。一个叫萧天平的战士已躺在手术台上,他脸色惨白,左大腿满是脓血的绷带,伤口里散发着一股腥臭味,绷带处还露出一根长骨头。白求恩知道,这是由于没有及时上夹板造成的。他把手里的止血钳扔在桌上,满脸怒色地说:“为什么不上夹板?因为伤口恶化,左腿要锯掉呀!”

  古部长小声地说:“这实在是因为条件太差了,夹板不够用……”

  直到深夜12点,白求恩做完最后一例手术后才草草地吃了饭。

  还有一个叫许庆成的战士,他在战斗中右手受伤,流血不止,处于昏迷状态。他躺在担架上嘴里还断断续续地叫着:“白……大夫……”他失去了知觉。大家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医生走到他跟前,掀开被子一看,被眼前的惨状惊呆了!担架上流了一大摊血,右胳臂断了,只有筋肉还连结着,上面全是泥土。凭着他的经验,这伤员已危在旦夕。

  就在这时,白求恩从几十里之外匆匆赶来了,嘴里说着:“孩子,我来了!”说完迅速检查伤情,立即进行手术。这时,伤员体温很高,生命已经很危险了,马上输血,伤员的生命还能救活!在场的医护人员纷纷要求献血,白求恩坚定地说:“我是o型血,万能输血者,快点准备吧!”大家坚决不同意。“别耽误时间了,救伤员要紧。’油求恩微笑着说。

  鲜血,白求恩大夫的300cc鲜血,缓缓地流进中国战士的血管里。

  伤员得救了,白求恩高兴地说:“能救活一个战士,就等于消灭许多敌人。”

《手术台就是阵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要求

  1.学习白求恩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高尚品质。

  2.掌握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气焰嚣张”、“镇定”、“敏捷”、“沉思”及“陆续”“继续”“连续”等词语的意思;理解句子,了解课文内容;能用“不断”、“迅速”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白求恩说的话。

  课前准备

  有条件可组织学生观看故事片《白求恩大夫》。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白求恩,揭示课题。

  1.提问:你们听说过白求恩大夫吗?

  简介白求恩。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外科医生,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1937年率领一支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不幸逝世。

  2.今天我们学习关于他的一个故事,题目叫《手术台就是阵地》。

  3.解题。“手术台”是什么?(医生用来给病人做手术的台子。)“阵地”是什么?(军队为战斗而占据的地方。)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呢?听老师把这个故事读一遍。

  (二)范读课文。

  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提醒学生注意“仍”的读音。

  气焰嚣张:形容凶狠放肆的样子。

  陆续:表示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继续:接着做下去,没有间断。

  连续:本课指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

  敏捷:既灵敏又迅速。

  沉思:深深地思索。

  迅速:形容非常快。

  争分夺秒:抓紧每分每秒的时间。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默读,查出表示时间、地点和作战双方的词,理解“气焰嚣张”,思考:这么嚣张的日军刚到齐会,就被我军消灭了500人,这说明了什么?想象敌人会怎样做?

  2.交流各自的理解。

  3.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

  写生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在第二—四自然段中画出表示情况越来越危急的语句。

  2.教学第二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②这一自然段写的是齐会战斗中哪一天的情景?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写的是齐会战斗中哪一天的情景,从“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中可以看出来。)

  ③这时出现了什么情况?想象“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的情景,说说有什么危险。

  ④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怎样工作的?找出有关词语(“仍然”“镇定”)。“仍然”换个说法可用什么词?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白求恩大夫很“镇定”?

  ⑤齐读第二自然段。

  3.教学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②与第二自然段相比,情况变得怎样?(更危急了)为什么说更危急了?(比较“几发”与“不断”,“空地上”与“周围”。)

  ③在这样的情况下,白求恩大夫是怎样对待伤员,对待自己的呢?齐读白求恩大夫的两段话。

  ④说说白求恩大夫这两段话的意思。

  ⑤分角色朗读卫生部长与白求恩大夫的对话。

  4.教学第四自然段。

  ①默读第四自然段。

  ②齐读前三句话,想象并描述当时万分危急的情景。

  ③在这样的情况下,白求恩大夫又是怎样工作的呢?齐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仍然”“争分夺秒”表现了什么?

  ④齐读第四自然段。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

  5.朗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6.小结:白求恩大夫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连续三天,坚守在手术台旁为伤员动手术。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指名朗读第一~四自然段。

  (二)教学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连续工作69个小时,表现出白求恩大夫什么样的精神?

  (三)总结课文。

  1.课文为什么要以《手术台就是阵地》为题?(战场是战士们的阵地,白求恩把手术台看作是医生作战的阵地。战士们坚守战斗岗位,医生也应坚守自己的岗位。题目表明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他自己的事业,体现了他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描写当时情况越来越危急与表现白求恩大夫的精神有什么关系?

  (四)课堂练习。

  1.比较“陆续”“继续”“连续”的词义。

  ①找出课文中带有这三个词的句子。

  ②理解这三个词的意思。三个词都有“不断”的意思。“陆续”,时断时续,中间有间隔,战士受伤不可能没有一点间隔。“继续”,接着做原来的。白求恩表示决不离开后,接着做手术。这里用“继续”最合适。“连续”指不间断地做。白求恩在69个小时里,没有休息,接连不断地工作,所以,这里应该用“连续”。

  ③填充:

  大会结束了,人们( )离开会场。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不能满足,应该( )努力。

  张明( )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2.造句。

  ①不断

  ②迅速

  3.作业:造句。朗读课文。

《手术台就是阵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2、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质疑问难。

  1、板书课题,引导质疑:看了课题你心里想什么?

  2、这些问题正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我们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二、自读自悟,感知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主要人物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用“﹏”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3)“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是谁说的?

  (4)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在不懂的地方标上“?”,准备交流。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准。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可以同座一起读,可以离开座位找朋友读。)

  三、由表及里,读透课文。

  1、检查交流。

  2、教师简介白求恩。(投影)

  3、什么情况下白求恩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是怎样坚守阵地的?

  4、“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是在第几自然段,在这一段里,白求恩一共讲了几次话?画出来,多读几遍。

  5、引读。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白求恩说——。

  6、(出示小黑板)白求恩讲的两段话。齐读。

  讨论并交流:白求恩两次答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哪句话最使人感动?为什么?

  7、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而且课题也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8、也就是说,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病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所以说——

  9、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争论:白求恩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请大家发表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小组讨论。

  10、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11、分角色朗读

  四、展开想像,读活课文。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三天三夜共有多少小时?

  2、想象一下,还有三小时白求恩在干什么?

  3、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一刻也没有休息,坚守住了手术台这个阵地,多么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五、存疑探索,延续兴趣。

  1、总结全文。(略)

  2、存疑探索,指导阅读。

  师: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对同志极端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一次为伤员做手术时不幸中毒,以身殉职,毛主席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纪念白求恩》,号召全国人民向白求恩学习。你们想了解更多白求恩的事迹吗?老师这里有几本介绍白求恩事迹的故事书(出示书籍),谁愿意看,下课可以到老师这里借阅。

《手术台就是阵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读懂每句话,为段的训练做准备。

  2.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说的能力。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小庙周围越来越紧张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解决办法。

  以思考练习2题为凭借,同时结合上下文,找出有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一议,说一说。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用 画出不懂的词句,结合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二)结合课后思考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三)结合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五、教具准备

  1.写有生字词的卡片。

  2.写有课后练习1、2题字幕投影片,课文插图投影片。

  3.制作配合课文内容爆炸等场面的录音。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外国医生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二)课堂预习

  1.提出预习要求,进行预习。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

  (2)再读课文,用 画出不懂的词句。能查字典解决的查字典。

  (3)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用了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上述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进行,时间不少于10分钟,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2.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检查是否通顺)

  (2)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相机提问对部分词语的初步理解。

  (3)提问:这篇课文用了几个自然段写了谁的什么事?

  3.简介白求恩。

  (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了解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斗形势。)

  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1的(1)(2)(3)小题,指读,思考:

  这三道小题是根据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提出来的?2—4自然段。(意在培养学生依课后题理解课文的习惯。)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练习1(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为三、四自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3.议答。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庙离战场非常近,离战场近有利于及时救治伤员,但白求恩工作环境非常危险。)

  (2)炮弹落在小庙前是怎样危险的情形?(生答师相机板书:弹落庙前)

  (3)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

  引导学生抓住“仍然”“镇定”理解。“仍然”是什么意思?结合上文怎样理解?你体会到什么?(白求恩给伤员动手术两天两夜没休息,现在环境更危险了,他还是那样工作。意在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哪个词可以说明白求恩在镇定的做手术?(教师相机板书“镇定”“敏捷”)

  (4)完整地口答练习1(1)题。

  (5)朗读。指导朗读把危险形势的词语读急促些,怎样工作的重点词语读得重一些。教师范读,学生练读,体会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6)提问:这一自然没有几句话?重点写了哪两方面的意思?(教师提示方法帮助学生概括: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仍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继续出示投影练习1(2):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是怎样对待伤员,对待自己的?

  2.学生默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炮弹不停地在小庙周围爆炸说明了什么?(联系上文,形势越来越危险。)而对师长的决定,白求恩“沉思”是什么意思?对待伤员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板书:周围爆炸 继续手术)

  4.理解白求恩的四句话。

  (1)投影出示,指读。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主要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感谢师长关心。第二句,理解好比喻句。白求恩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手术台就是打仗的阵地。第三句,战士没有离开阵地,我就不离开手术台。第四句,我是八路军战士不必优待我。(读懂每句话是本册阅读训练重点,为读懂自然段训练做准备。)

  (3)讨论:由这四句我们从中体会到什么?(白求恩对同志极端负责,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5.朗读全段,进一步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引导联系第二段试着自己总结。(方法迁移,学生尝试总结。)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1.接着出示课后练习1(3):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2.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独立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依照2、3自然段的方法抓“落下瓦片”“门口布帘烧着,火苗向手术台扑来”“仍然”“争分夺秒”等词语深入理解。(板书:火苗扑来 争分夺秒)

  3.依2、3自然段方法,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主要意思,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4.感情朗读。

  5.结合2-4自然段,谈一谈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对全课重点内容的归纳和总结,要求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口答,以反馈学习信息。)

  第三课时

  (一)检查提问。

  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并出示上节课板书。

  (二)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说明了什么?

  2.出示插图投影,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中上等学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体地说说白求恩当时抢救伤员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出示课文插图投影,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内容的炮弹爆炸等越来越紧张的场面的录音,学生同步朗读。(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促使白求恩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内化。)

  (四)完成课后练习3、4题。

  1.第三题。

  (1)投影出示文中3个句子,说一说各自的意思。

  (2)比较为什么不能调换。

  (3)进一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4)试着用这三个词做选词填空的练习。

  2.第四题。

  (1)学生独立分析字形、抄写。教师巡回指导检查。

  (2)用“不断”“迅速”造句。

  (五)总结扩展。

  你学了这课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预习22课《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要求通过查字典,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课文中描写“小萝卜头”刻苦学习的句子划下来,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1938年10月的一天,白求恩率领的医疗小分队冒着漫天飞雪,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

  傍晚.他们来到雁北(山西北部)灵丘县河浙村九旅后方卫生部。进了屋,白求恩一边脱雨衣,一边对古部长说:“走,我们到病房看一看。”

  “休息一下再去吧!”古部长回答道。

  白求恩十分严肃地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伤员在等着我们呢。”

  医护人员见他很坚决,只好和他一起走进了病房。白求恩不顾白天行军的劳累,一口气检查了三十多个伤员,其中有五名需要立即动手术。白求恩饭也顾不上吃,就开始做手术。

  战地手术室,条件很简陋,当中挂着一盏汽灯,室内正中放着一张石头制成的手术台。一个叫萧天平的战士已躺在手术台上,他脸色惨白,左大腿满是脓血的绷带,伤口里散发着一股腥臭味,绷带处还露出一根长骨头。白求恩知道,这是由于没有及时上夹板造成的。他把手里的止血钳扔在桌上,满脸怒色地说:“为什么不上夹板?因为伤口恶化,左腿要锯掉呀!”

  古部长小声地说:“这实在是因为条件太差了,夹板不够用……”

  直到深夜12点,白求恩做完最后一例手术后才草草地吃了饭。

  还有一个叫许庆成的战士,他在战斗中右手受伤,流血不止,处于昏迷状态。他躺在担架上嘴里还断断续续地叫着:“白……大夫……”他失去了知觉。大家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医生走到他跟前,掀开被子一看,被眼前的惨状惊呆了!担架上流了一大摊血,右胳臂断了,只有筋肉还连结着,上面全是泥土。凭着他的经验,这伤员已危在旦夕。

  就在这时,白求恩从几十里之外匆匆赶来了,嘴里说着:“孩子,我来了!”说完迅速检查伤情,立即进行手术。这时,伤员体温很高,生命已经很危险了,马上输血,伤员的生命还能救活!在场的医护人员纷纷要求献血,白求恩坚定地说:“我是O型血,万能输血者,快点准备吧!”大家坚决不同意。“别耽误时间了,救伤员要紧。’油求恩微笑着说。

  鲜血,白求恩大夫的300CC鲜血,缓缓地流进中国战士的血管里。

  伤员得救了,白求恩高兴地说:“能救活一个战士,就等于消灭许多敌人。”

《手术台就是阵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6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反思

  反思过去,在课堂教学中,过分看重和强调设计的精巧,教师一步步“引导、启发”学生,使学生达到教师所经心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师居高临下,是学生学习的要求者、支配者、监督者、评判者,教师这样的角色意识是导致学生学习自主性缺少的重要原因。在新课程理念面前,这样的认识肯定会处处碰壁,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要尽快改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走进新课程,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自己摆在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地位,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           

  课改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作为一名在课改中探索的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学思想更是重中之重。通过学习新课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适应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氛围,来激活课堂教学,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

  一.以“问”激活课堂,让学生有疑敢问

  近段时间,我就尝试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及教学结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己主宰课堂,而教师只是以一名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时,我就把学习的自主权、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上课伊始,抓住时机问学生,本节课,你们最想学会什么问题,同学们一听自己有了发言权,都争先恐后的举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众多问题中,我帮助同学选择了几个的问题,例如,是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以这些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的交流与对话。新课标中也提到了中高年级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讨论问题的要求。同学们因想解决自己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问题之中,同时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这地区的孩子怕开口,有疑也不敢问,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在课堂上教师就必须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唤醒他们沉睡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我把整节课交给了学生,课堂中他们非常活跃,思维敏捷,敢想敢说,师生共同探索,共同提高,久而久之在这样的课堂之中,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得以发展。

  二.以“情”激活课堂,让学生有情感体念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为了使自己能尽早适应课改,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改变以往教学中面面俱到的分析方法,因此在学课文时,不再是按照课文的自然段去分析课文,为了突出课文的重点,在教学中我大胆尝试,直接进入文章重点段落进行分析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的第二教时时,抓住白求恩说的三句话,学生直接进入文章的2、3、4自然段进行分析,不仅突出了文章的重点内容,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以往惯例我会把课后的表格作为重点进行逐句分析。但仔细阅读课文后不难发现这些内容学生在书上轻而易举地找得到。只要教师让学生通过朗读就能体会到当时情况的危险,但白求

  恩仍然坚持做手术,看出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白求恩三句话的理解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直接围绕这三句话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学着提问如:白求恩沉思什么?为什么不肯离开手术台?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客人?通过这些问题联系上下文,进入角色,体验蕴含在话中的思想境界。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指导,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要的反复尝试这种方法,使语文课堂教学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三.以“研”激活课堂,让学生有施展空间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内涵越来越深刻,因此学生经过读后对课文的理解会有相对大的宽度和深度,可供他们自由发挥的余地也比传统的提问应答要大得多。但同时,学生也会产生更多的疑问和偏解,往往会使课堂交流陷入“困境”。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时,学生就“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对“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个问题,学生的意见产生了分歧,使课堂交流出现了对峙的状态。面对学生不同的见解,教师首先要敢于肯定学生的思考价值。我充分相信学生能自己打破僵局,鼓励学生大胆往下说,让他们把话说完,而不忙着出来解困,即便不得已需要插话时,也只用“半截子话”加以暗示。这种“延缓评价,暗示期待”的方法恰到好处地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打破了对峙的状态。最后,通过学生激烈的讨论,理解,大家深深被白求恩大夫那国际主义精神所折服,课文主题自然而现。

  正是因为学生在民主的课堂气氛中,才敢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在课堂上我们要好好保护好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在生生间,师生间的思想互相碰撞中冒出智慧的火花,让语文课堂绽放出生命的活力和光彩。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反思

  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时,我把学习的自主权、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上课伊始,抓住时机问学生,本节课,你们最想学会什么问题,同学们一听自己有了发言权,都争先恐后地举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众多问题中,我帮助同学选择了几个重要的问题,例如,是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以这些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的交流与对话。新课标中也提到了中高年级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讨论问题的要求。同学们因想解决自己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问题之中,同时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这地区的孩子怕开口,有疑也不敢问,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在课堂上教师就必须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唤醒他们沉睡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我把整节课交给了学生,课堂中他们非常活跃,思维敏捷,敢想敢说,师生共同探索,共同提高,久而久之在这样的课堂之中,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得以发展。

  为了突出课文的重点,在教学中我大胆尝试,直接进入文章重点段落进行分析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的第二教时时,抓住白求恩说的三句话,学生直接进入文章的2、3、4自然段进行分析,不仅突出了文章的重点内容,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以往惯例我会把课后的表格作为重点进行逐句分析。但仔细阅读课文后不难发现这些内容学生在书上轻而易举地找得到。只要教师让学生通过朗读就能体会到当时情况的危险,但白求恩仍然坚持做手术,看出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白求恩三句话的理解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直接围绕这三句话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学着提问如:白求恩沉思什么?为什么不肯离开手术台?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客人?通过这些问题联系上下文,进入角色,体验蕴含在话中的思想境界。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指导,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要的反复尝试这种方法,使语文课堂教学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巧设环节 激活课堂----《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反思

  [教学背景]  

  反思过去在课堂中的教学,发现过分看重和强调设计的精巧,一步步“引导、启发”学生,使学生达到我事先所精心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师居高临下,是学生学习的要求者、支配者、和评判者。在新课程理念面前,这样的认识肯定会处处碰壁。所以要尽快改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把自己摆在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适应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氛围,来激活课堂教学,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

  [课堂环节的剖析]

  (一)以“问”激活课堂,让学生有疑敢问

  三年级下半学期开始,我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己主宰课堂,而教师只是以一名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时,我就把学习的自主权、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上课伊始,抓住时机问学生,“什么地方叫做阵地?什么是手术台?”学生答:“军队进行战斗的地方叫阵地,而医生给病人或者伤员开刀做手术的台子叫手术台。”“你们看了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 同学们一听自己有了发言权,激起了好奇心,都争先恐后的举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怎样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等等。学生的这些疑问符合他们的实际,创设了问题的情境,这些问题的提出在全班同学的脑子里留下了悬念,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引发了学生探索课文内容的积极性,驱使学生积极地去参与阅读教学,从而提高参与效性。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我把整节课交给了学生,课堂中他们非常活跃,思维敏捷,敢想敢说,师生共同探索,共同提高,久而久之在这样的课堂之中,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得以发展。

  (二)以“情”激活课堂,让学生有情感体念

  在教学中我还尝试着改变以往面面俱到的分析方法,大胆尝试,直接进入文章重点段落进行分析。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时,根据学生的提问,抓住白求恩说的三句话,直接进入文章的2、3、4自然段进行分析,不仅突出了文章的重点内容,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以往惯例,我会把课后的表格作为重点进行逐句分析,但仔细阅读课文后不难发现,这些内容学生在书上轻而易举就能找得到。只要教师让学生通过朗读就能体会到当时情况的危险,但白求恩仍然坚持做手术,从而看出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白求恩三句话的理解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直接围绕这三句话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学着提问,如:白求恩沉思什么?为什么不肯离开手术台?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客人?通过这些问题联系上下文,进入角色,体验蕴含在话中的思想境界。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指导,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要的反复尝试这种方法,使语文课堂教学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三)以“研”激活课堂,让学生有施展空间

  阅读教学中,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内涵越来越深刻,因此学生经过读后对课文的理解会有相对大的宽度和深度,可供他们自由发挥的余地也比传统的提问应答要大得多。但同时,学生也会产生更多的疑问和偏解,往往会使课堂交流陷入“困境”。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时,学生就“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意见产生了分歧,使课堂交流出现了对峙的状态:

  生:“白求恩说他不是我们得客人,那他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好,大家来帮帮他,发表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议论纷纷,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

  生:“白求恩是我们的客人,因为他是加拿大人,来帮助我们的抗日战争,所以是客人。”生:“他不是我们的客人。因为他不是我们请来的,是自愿来的,所以不算客人。”

  生:“不是请来的也应该算是客人。妹妹上周来我家玩,就是我家的客人”

  生:“他又是客人,又不是客人。”

  师:“这个见解很奇特,说说你的理由好吗?”

  生:“他刚来时就是客人,来久了,参加八路军了,就不是客人了。”

  师追问:“你们说他不是客人,那是什么人?”

  生:“是一名八路军战士。”

  师:“好极了!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众:“看成自己的事业!”

  师:“谁再来说说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

  生:“白求恩是加拿大人,来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当然是我们的客人。可是他不把自己当作客人,而是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所以他又不是客人。”

  师:“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生:“国际主义精神”

  ……

  在这堂课上,面对学生不同的见解,我退居二线,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舞台上,自己去讨论,自己去摸索,即便不得已需要插话时,也只用“半截子话”加以暗示。但经过同学自己发问,自己探究,总结出的结论让大家心服口服。课文主题自然而现。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是因为学生在民主的课堂气氛中,才敢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在课堂上我们要好好保护好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在生生间、师生间的思想互相碰撞中冒出智慧的火花,抓住每一个思维的火花,让语文课堂绽放出生命的活力和光彩。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17: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