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练习2》教学设计
范文

《练习2》教学设计(精选17篇)

《练习2》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3、照样子填空。

  4、重新排列次序混乱的句子。

  5、熟记成语。

  6、读读背背。

  7、口语交际:不要私自撕别人的邮票。

  8.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题

  1.审题。

  (1)指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这段话: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要求学生仔细琢磨每个字的运笔。

  (4)教师强调字与字之间的排列要大小适宜、疏密有致。

  (5)引导学生回顾描红的要求。

  3.练习。

  (1)学习练习描红,要求每个笔画要一笔描成,描红时注意每个字的运笔。

  (2)教师作巡回指导。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3)要注意学生在写字时的姿势,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学生说-说这-题应怎样练习(先画出错字,再写正确的字)。

  2.指导。

  (1)指名学生渎第-个句子。

  (2)要求学生从第-个句子中找出用错的词.并想出正确的字。(坐与座、只与枝)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下面-个句子。(虑与虚、专与钻、祥与洋、会与打、棵与颗、废与费)

  (4)引导学生边读边比较同音字与形近字。

  3.练习。

  (1)指名学生上黑板做,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此题。

  (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检查学生完成此题的情况。

  (2)表扬做得正确、招写工整的同学。

  5.课堂作业 。

  组词。

  坐( ) 只( ) 虑( ) 专( )

  座( ) 枝( ) 虚( ) 钻( )

  祥( ) 会( ) 棵( ) 废( )

  洋( ) 汇( ) 颗( ) 费( )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学生认读题目。

  (2)教师帮助学生弄懂题目要求。

  2.指导。

  (1)出示例子:一(只)小鸟

  (2)用小黑板出示题H,分小组讨沦,引导学生看清量词后而的中心词语,再选择用合适的量词,

  3.练习。

  (1)学生分组口头练习。

  (2)指名学生说。

  正确的答案是:

  一(支)粉笔 —(辆)卡个 —(首)好歌

  —(个)故事 一(面)旗帜 一(部)电影

  一(顶)帽子 —(副)眼镜 一(台)电脑

  (3)学生在书上完成此题。

  (4)写好此题的学生可以多读几遍。

  4.反馈:

  全班齐读。

  5.课堂作业 。

  填写合适的量词。

  一( )布 一( )衣服 一( )灯 一( )鞋

  一( )围 一( )水 一( )牛 一( )高楼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

  2.指导,

  (1]指名学生读本题中的四句话,帮助学生体会这四句话之间的内在联系。

  (2)想一想:这四句话大体上讲的是什么意思?可以按什么样的次序来重新排列?(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重新排列。)

  (3)可分组讨论。

  3.练习。

  (1)让学生按事情前后的顺序重新排序。

  (2)填好之后,指名学生朗读,

  (3)全班齐读重新排列的句子:

  [正确的序号是:4 1 3 2]

  4.反馈。

  (1)检查此题的正确率。

  (2)帮助排列有错误的同学分析原因。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活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渎。

  (3)学生自由渎。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人体说出成晤的意思即可,有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讲解。

  (5)在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发现每行前后两个成浯的关系。(构成反义关系)

  3.练习。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渎和领读。

  (4)教帅讲解这首诗的大意: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个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一般小儿女那样。

  (5)指导学生朗渎,注意重音与停顿。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 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6)指名试读这首诗。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4.反馈。

  (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2)指名背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1.审题。

  (1)教师谈话,揭示话题:不要私自撕别人的邮票。

  (2)学生自读题目下面的一段话。

  (3)教师进-步明确本次口浯交际的要求:①仔细观察图面,了解故事梗概;②围绕题日、凭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把重点内容说具体,说明白;③小组练习后全班交流。

  2.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四幅图,了解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从整体感知。

  (2)按顺序出示每-幅图,引导学牛按照仔细观察-一分析图意-一展开想象这样的方法来练说每幅图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这件事的过程。

  (3)指导学生各自练说,

  3.练习。

  (1)学生分小组在小组内练说;

  (2)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教师在巡回过程中作重点辅导。

  4.反馈,

  (1)指名学生说四幅图的内容;大家听后评议,教师总结:

  (2)指名四人小组成员站起来分角色表演,同学评议,教师指导后,再请同学上台表演。

  (3)教师作课堂小结。

《练习2》教学设计 篇2

  佚名

  一、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相应词语;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查字典;能给多音字的“系、藏”据词定音;能给指定的形近字进行比较组词。

  2.能给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能正确使用顿号和省略号;会用“为了”、“除了……还……”造句。

  3.能读懂指定的说明书,知道辣味快餐面的食用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第2、5、6、7题。

  教学难点 :第5、7题。

  三、教学准备

  投影、字典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相应词语。

  2.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查字典。

  3.能给多音字“系、藏”据词定音。

  4.能给指定的形近字进行比较组词。

  (二)教学过程 

  1.揭示本课学习目标:1~4题。

  2、质疑问难。

  3.小组讨论一交流评议。

  要点如下:

  第1题:“密封”写成“蜜蜂”行吗?(可以的,但遇到同一读音,应试想一下还可以写哪些?尤其新学过什么词?)

  第3题:多音字两种读音如何区分?

  可以结合字义来区分。例“系”是“结、扣”的意思,而“系XI”则哟另种解释,据此可以用排除发,即凡是词意“扣什么”“打什么结”的,就念“JI”。

  你能给“系”组些词吗?(关系、系统……)

  “藏”也一样。

  第4题::‘尊一遵”这一组字很难区分,有什么好办法?(“遵”是“依照、按理”的意思,而“尊”的含义很广,可以用“排除法”。)

  4.交流方法或提醒注意。

  要点:

  第1题:读拼音,写词语。“电源”不要写成“电原”。为什么是“源”而不是“原”?你能分别用它们组哪些词?

  “治疗”的“疗”不要写成“疗”。(有病才需治疗。)

  “污染”的“染”不要写成“汁”。。

  第2题:“凸、释”的笔画较难数,要准确把握“凸”的第4笔和“释”的第5笔。

  5.作业 。

  (1)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选做题目。

  (2)给“系”、“藏”这两个多莆字的每个读音再组几个词。

  (3)再找几组和第4题类似的形近字,并组词。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能正确使用顿号和省略号。

  2、会用“为…”,“除了……还……”造句。

  3.能读懂指定的说明书,知道辣味快餐面的食用方法。

  (二)教学过程 

  1.揭示目标:学习5~7题。

  2.交流自己总结的好办法或提醒值得注意的地方。要点:

  第5题,把句子补充完整。

  第(1)题,“镜于的种类,有一一一一一。”因为最后是“。”,所以必须写全,如果改成“……”,则可以怎样写?

  第(2)题,“我知道等,“……”因为“等”已包括了所有没说全的内容,相当于“……”,所以,不能加“……”,否则重复。

  第(3)题“是必需的生活用品”,要看清范围“生活用品”。讨论:哪些是生活用品?

  第6题:“为了……”往往引出“目的”,句式往往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谁,干什么(怎么样),………”

  第7题:说“食用方法”时注意条理性的词时,还要注意连贯,或(1、……2、……3、……)或(先……再……最后……)

  3、质疑问难。

  4、小组讨论——交流评议。

  要点:第5题,题目要求加上“、”和“……”,有些题目加不上的,怎么办?(①可以不用。②研究一下,怎样改一下题,用上“……”)

  第(1)题去掉“。”

  5、巩固联系。

  选择自己需要巩固的题练一练。

《练习2》教学设计 篇3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准词语中多音字的读音,提高据词定音的能力。

  2.能初步分清“激动、感动”等近义词的意思和用法,能在句子中选择填空。

  3.理解两句格言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两句格言的意思。

  教学过程 

  1.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①看拼音读准字音,比较每组词语中多音字的不同读音。

  ②通过比较,把多音字的音和义连接起来。

  第一组:“模”读mu时,是指“模子、模样、模具。”除此,都读mo,如“模范、模糊、模仿。”

  第二组:“分”读fen时,表示成分、职责和权利限度的意思,如“分量、分内、分外”等。

  读fen时,表示分开的意思,如“分散、分开、分别、分辨“等。

  第三组:“似”读shi时,如“跟……似的”,除此外都读si 如“似乎、相似、似是而非”等。

  第四组:“转”读zhuan 时,是旋转、绕着某一物体转的意思,如“转椅、转动、转炉”等。

  读zhuan 时,是改变方向、位置、情况的意思,如“转身、转变、转向、转让“等。

  2.读读格言,想想意思。

  ①回忆以前学过的格言,说说格言对自己的帮助。

  ②读格言,想意思。

  第一句是明朝东林书院的一副对联,意思是说读书人要关心国家大事。

  第二句是说国家大事每个人都有责任。“匹夫”原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般人。

  ③抄写这两句格言。

  (三)选词填空

  1.辨析近义词

  审阅与浏览:审阅指审查阅读。浏览指大略地看,使用范围广。

  2.自由读题并独立选词填空。

  3.任选两组近义词写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照样子把陈述句改写为反问句。

  2.能读懂短文的主要内容,划出中心句,体会短文的中心思想,说出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过程 

  1.照样子,改写句子。

  ①读例句,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陈述句用表示肯定的词“是”,反问句则用表示否定的词“不是”,并用上“难道……吗?”的句式,使它和陈述句的句意一样。

  ②独立完成,校对答案。

  第一句:难道我们会忘记老师的教育和培养吗?

  第二句:中国人连死都不怕,难道还会怕困难吗?

  2.阅读题

  ①读短文,划出带有“寒碜”、“自卑”的句子。

  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寒碜有三种解释:⑴丑陋,难看;

  ⑵丢脸,不体面;

  ⑶讥笑,揭人的短处;

  自卑是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的意思。

  ②第二题:从文中直接能找到答案。学生可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③第三题:短文的最后一句是中心句:“自己在小草小花中间骄傲不对,在名花中间自卑也是没有道理的。”短文告诉我们:在不如自己的人面前不能骄傲,在比自己强的人面前也用不着自卑。

《练习2》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努力写得入体。

  2.读读每组词语,了解普通话里轻声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3.选词填空,辨别一些意思相近的词。

  4.给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5.熟记12个成语。

  6.对背一段选自《三字经》的话。

  7.畅谈自己对未来的想象。

  8.学习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重点:辨别一些意思相近的词,畅谈自己对未来的想象。

  第一课时

  一. 自学自练

  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是完成练习6的第1~4题,并要求学生按题目要求自己练习。

  二. 反馈.指导

  1. 第一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指名读句子,思考本句话出自哪篇课文。(秦兵马俑)

  (3).自由读句子,找出较难写好的字词,教师适当指导。

  (4).学生自己练习,自己纠正。

  (5).同桌互相交流,写得不好的进行矫正。

  (6)集体评论,展开优秀作业,提出更高的希望。

  (7)齐度句子。

  2. 第二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指名分组读词,师生共同纠正其读音。

  (3)了解学生自学词义的情况,并适时表扬。

  参考注释:

  ①a我国著名的军事家。b儿子的儿子。

  ②a在地面下掘成的交通坑道(多用于军事)。b真正的,纯粹。

  ③a主要的意思。b疏忽,不注意。

  ④a东边和西边或从东到西的距离。b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有时特指人或动物。

  ⑤a指哥哥和弟弟。b指弟弟。

  ⑥a指正确,合适。b指仇敌或对手。

  (4)同桌互相讨论词义,并试着用每组两个词语分别说一句话。

  (5)指名说词义,并试着用该词说一句话。

  师生评议,并在句子中体会两个词的不同意思。

  (6)齐读词语。

  3. 第三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指名读要填的几个词语并板书。

  (3)屏幕出示待填的第1小题。

  (4)指名回答。

  (5)明确答题的方法。(读-比较-读)

  (6)同桌互相检查2-6题。

  (7)指名读答2-6小题,错误的及时订正。

  (8)自选两组词语造句。

  4. 第四题。

  (1)指名读题目的要求。

  (2)自由读句子并了解句意。

  (3)指明读句子。

  (4)同桌互相讨论。

  (5)集体交流,师生点评。

  (6)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表扬和订正。

  (7)齐读句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 复习本学期所学成语。

  2. 指导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指名试读,师生评议。

  (3)自由读练。

  (4)齐读。

  4. 指导读懂词义。

  (1)自由读,要求:借助字典初步了解词义,不懂的成语做上记号。

  (2)分组讨论,主要讨论不懂的成语的意思。

  (3)集体交流,师生评议。

  参考注释:

  高朋满座:高贵的宾客坐满了席位,形容来宾很多。

  蓬筚生辉:朋筚为蓬门筚户的略写,就是用草.树枝做成的门户,形容房屋的简陋。

  形容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者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4)再读,说说这些成语都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4.熟读成诵。

  二.教学第六题

  1. 背诵学习的《三字经》。

  2. 指名读准字音。

  (1)自由读,要求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指名试读,师生评议。

  “削”在这里读“xiao”,不读“xue”

  (3)自由读练。

  (4)齐读。

  3. 指导读懂句意。

  (1)自由读,自学句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可对照插图)

  (2)分组交流句意。

  (3)集体交流,师生评议。

  (4)齐读,边读边体会句子的意思。

  (5)指名谈自己的体会。

  4指导读出韵味。

  5指导熟读成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学生读题。

  (2)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2指导

  (1)未来,在我们身边的什么会发生变化?

  (2)指名说,板书(人类的衣食住行、科技、环境……)

  (3)和现在的事物做比较,说说未来的人、未来的科技、未来的衣食住行会有什么变化。

  (4)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5)指名分板书的三个方面汇报,题材同一时可互相补充。

  3练习。

  (1)观看配套的光盘内容,启发学生,开拓思路。

  (2)教师指点:未来是神奇的,想象是无穷无尽的,今天我们就来“畅谈未来”。

  (3)指名上台说。

  (4)四人小组说一说。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发言进行小结。

  鼓励学生今后要多看,多听,更要多讲,使自己口语表达能力不断进步。

《练习2》教学设计 篇5

  姚美英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拼读音节,读拼音写出汉字。

  2、能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并组成词语。

  3、根据例句把句子写具体,会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能看图把每幅图意补写完整。

  重点:

  音近字、形近字的比较练习,懂得如何把句子写具体以及怎样修改错句。

  难点:

  修改错句和看图补写句子。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拼读音节,读拼音写出汉字。

  2、能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并组成词语。

  3、根据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过程 :

  一、读拼音写字

  1、自己拼读音节,指名拼,评议正音

  2、填写,

  3、指名板书,校对

  4、同桌批改

  二、区别形近字、同音字

  1、自由说说每组两个字在音形义上有哪些不同,哪些相同或相近。

  2、给每个字口头组词

  3、划去不能搭配的字

  4、校对

  三、比一比,在组词

  1、自己比较每组字的相同点、不同点

  2、反馈,得出结论:

  下面一行字是上面一行字加偏旁而来的,说说这个偏旁与字的意思有什么联系?

  3、口头组词

  4、书面完成,同桌交换批改。

  四、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1、读例句,比较句子,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具体在哪里?。

  2、指名说,

  3、口头填空,自由说——指名说,评议

  4、书面完成

  5、小结:我们把句子写具体可以在“什么”的前面加上“怎么样”的词语。

  五、作业 :

  作业 1——4

  第二教时

  课时目标:

  1、会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2、能看图把每幅图意补写完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本单元词语

  二、读一读,把句子写下来

  1、读第一句,理解题意

  明白每一行都是按字——词——句的顺序排列的

  2、学习第一句

  a、读一读

  b、说说“明亮”是有哪几个字组成的,“明亮”是什么意思?它在句子中说明什么?

  c、抄写第一句。

  3、按学习第一句的方法学习二、三句。

  三、说说下面几句话错在哪里,改正后写下来

  1、读三句话,想想错在哪里

  2、指名说,错在哪里,为什么是错的,正确的应该怎么说?

  3、反馈:

  第一句:把“春天”改成“夏天”,或把“荷花”改成“桃花”

  第二句:删去“和白杨树”,在“梨树”前加个“和”

  第三句:删去“月亮和”

  4、书面完成

  四、看图,把每幅图下面的话补写完整

  1、读题,了解题意,明确要求

  2、仔细看图,看懂图意

  3、想想每句话应补写什么,才能连成一段完整的话。

  4、补写

  地方飞过海酿母菌,没,那么点忐忑后飞过海发挥

  5、交流反馈

  五、作业 :

  作业 本作业 5——7

《练习2》教学设计 篇6

  佚名

  一、教学目标 :

  1、能读准指定的音节;能比较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

  2、能写出“稀少”、“宽敞”的近义词。

  3、能说出省略号在指定的句子中的用法;会仿照例句改写句子;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4、能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确定讨论重点

  快速看题目,哪几题有疑问,需要重点讨论?(3.4题)

  二、重点讨论第3题。

  1、学生质疑

  2、集体讨论

  归纳:当一个词的近义词比较多时,可以代入句子,看是否合句意。也可以看搭配是否恰当。

  “稀有”一般是指很少有的,极少见的,往往用来形容事物的珍贵或罕见。“少有”含有“稀有”的意思,但范围要小得多。“很少”可指一切事物数量少。“稀罕”也即“少有”。看句意:“人烟?”排除其他,只能选“很少”。

  3、同理讨论第2题。(宽敞——宽大。)

  4、小结:给句子中的词语选近义词要紧扣句意,注意搭配。

  三、讨论第4题。

  1、说说省略号表示哪几种意思?

  2、读句子,说说在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第一句:说话因慌张而断断续续,最后一个表示话未说完。第二句:参观的地方很多,不一一例举。)

  3、用省略号的这两个意思分别说一句话。

  四、交流一下你做题的方法。

  你在做题目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或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一下。

  (要多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不盲目做题。)

  第二题“荒芜”“国徽”“商量”不要写错。

  第二课时

  一、提出需要重点讨论的题目。

  二、重点讨论第7题。

  1、审题,确定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2、围绕课后思考题1自学。

  3、交流分段。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用了什么方法?

  4、指导感情朗读。

  (1)自由选择喜欢的语句练习朗读。

  (2)选择你最有把握的语句朗读。评议提高。

  (3)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交流方或提醒注意的地方。

  1、仔细,不添字漏字,写完后要连起来读一读。

  2、第6题别忘了加逗号。

  四、完成作业 本上的题目。

《练习2》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

  1、巩固本单元学过的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能区分形近字。能认读由熟字组成的6个词语,了解它们的意思。

  2、通过说和做,养成在学校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练习1——3

  教学过程 :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让学生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其中“电车”课文中没有出现,需要教师说明。

  2、让学生看图写字。

  3、反馈矫正,写错的改正。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让学生自己读读,想想有没有不懂的词。把不懂的词提出来。

  2、重点学习“走来走去”和“来来去去”。“走来走去”可让一位学生演示。“来来去去”可以是人在走,也可以是车辆行驶。看30课的图,图上有许多车辆,有的来,有的去,可以说“来来去去”。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让学生自己认读、比较每组字,看看有什么不同。

  2、指名口头组词。有的可多组几个。

  3、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练习4——6

  教学过程 :

  一、指导练习第4题。

  1、让学生自己读第一行拼音,然后在第二行中找到读这个音的字,连起来。

  2、出示正确答案,学生自己订正。

  二、指导练习第5题。

  1、告诉学生有的字读音相近,我们要分清楚。

  2、对比拼读每组拼音。指名拼读。

  3、学生选择汉字填人相应的括号中,全班学生都做完后,出示正确答案,让学生自己订正。

  三、指导练习第6题。

  1、说说每幅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图意是:升国旗时立正敬礼:按时到校不迟到;看见老师问好;上课专心听讲;下课时和同学一起玩。

  2、想想自己做到了吗。做到的可以在图下画一朵小红花,以后做得更好。还没有做到的,要努力做到,做到了再画上一朵小红花。

  ◆[2004

《练习2》教学设计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用钢笔描写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

  (2)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同音词,使用时需要加以认真辨析。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的小结,让学生读题。

  (2)让学生思考每题的括号里应填什么词。

  (3)师生共同给出正确的答案。

  (4)学生照上一部分的样子回答问题。

  (5)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让学生认真回忆类似的同音词。

  (3)根据列出的同音词,自己出题,同桌或小组回答。

  (4)师生评议。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诵读《我不期望回报》

  (1)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学生自由练读。

  (3)教师范读。

  (4)学生理解着去诵读。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感悟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及每个字方在一行中的位置。

  2、重点指导“哈尔威、履行”邓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练习。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口语交际来练习采访,学会有礼貌、得体的采访。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采访的几个注意点:

  1、要有目的性。

  2、确定采访对象,列好采访提纲。

  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

  4、记录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确定采访目的。

  (2)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准备、整理好采访提纲。

  (3)准备采访时所用物品。

  (4)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练习采访。

  (5)推选两个同学上讲台分角色进行采访。

  (6)评议。

  3、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学写毛笔字,能写得美观、大方。

  教学过程: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

  3、审题。

  4、指导。

  5、反馈。

  教学后记:

《练习2》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

  1、复习学过的23个声母、6个单韵母以及10个整体认读音节。通过形近字母的认读、比较及看图拼拼读读,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提高拼音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11种基本笔画以及9个汉字,学习熟字组成的新词。

  3、培养按时上学,认真学习,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和爱护同学的良好品德。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学习第1——4题。

  教学过程 :

  一、 学习第1题。

  1、用多种方法读声母表。如领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告诉学生:声母表上zh、ch、sh、r的声母排在z、c、s的前面,这和我们教学的先后顺序不一样。因为我们先学平舌音,再学翘舌音方便些。

  2、打乱次序,卡片认读声母和单韵母。

  3、卡片认读整体认读音节。

  4、按顺序背声母表。

  5、打乱声母、单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顺序做“送信”游戏。

  二、学习第2题。

  1、让学生自己比比、读读。

  2、指名读,并说出顺口溜。如:“b b b,拉出天线听广播。”

  3、同桌互读。

  4、卡片认读。

  三、学习第3题。

  1、自己说、同桌互相说笔画名称。

  2、“开火车”,卡片认读笔画并书空。

  3、让学生回忆什么字中有这一基本笔画,如:“米”中有撇、捺。

  四、学习第4题。

  1、卡片认读学过的汉字及词语:竹子、玉米、瓜果……

  2、自己读熟字组成的新词。

  “五一”就是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大米”就是我们平时吃的米。

  3、指导在作业 本上书写。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学习第5——7题。

  教学过程 :

  一、学习第5题。

  1、用卡片认读音节,特别注意读准三拼音音节。

  2、指名一学生上黑板连线,其余小朋友在作业 本上独立做。

  3、共同订正。

  二、学习第6题。

  1、让学生自己看图拼拼读读。

  2、指名说图上有什么动物,要求把音节读正确,特别注意方言与普通话差别大的词。如:shé(蛇)、shī zi(狮子)、hú li(狐狸)。

  三、学习第7题。

  1、指导学生逐幅看图。弄懂并说说图意。

  2、小红花找朋友。

  教师组织学生逐条评议,要求认真而诚实。图意如下:

  图1:按时上学不迟到。

  图2:上课专心听讲。

  图3:爱护同学。

  图4:认真完成作业 。

  图5:爱护书和笔。

  ◆[2004

《练习2》教学设计 篇10

  佚名

  一、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共有6道题。1、2题是词语的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通过把成语补充完整,理解成语的意思,从而积累成语;给两个表示色彩的词后面上三个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组成词组,从增加词语的积累。3、4题是句的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通过填表格把感叹句的意思补充得具体明白;在理解前后分名意义联系的基础上,选取有关关联词填空,画龙点睛确地表情达意。第5、6题是阅读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按日出的过程给文分层,列背诵提纲,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按提纲背诵,给短文分段、写段意,概括全文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 会把指定的成语补充完整,并理解它的意思;会给“金灿灿”一表地色彩的词后面填上合适的词组成词语。

  2. 能把感叹句意思补充具体明白,能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3. 能给短文列出提纲,在熟读短文以后能根据提纲背诵。

  4. 能给短文划分段意,写出段落大意,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给短文列提纲,在熟读短文后能根据提纲背诵。

  教学难点 :用段意归并的方法,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四、 教学准备

  小卡片、成语词组

  五、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指导并完成第1-4题。

  (二) 教学过程 

  1. 指导练习第1题。

  (1) 读题、审题。明确题目(答题步骤):①填上合适的字,把成语补充完整;②解所填字的意思③说说整句成语的意思。

  (2) 完成作业 。这些成语来自课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难点在于解释点字及整个成语的意思,学生有困难可查成语词库。

  (3) 交流。帮助作业 中有错误的学生改正错误,重点是所填字的意思,出示答案。澜:大波浪鸟语:鸟的叫声乐:愉快危:高千:形容数量多。

  2. 指导练习第2题。

  (1) 读题、审题、明确题目已知条件是表示色彩的词;要填的词是表示事的名称的词语(什么)。

  (2) 完成作业 。先让学生想想哪些事物是金灿灿的,红彤彤然后做书面作业 。

  (3) 交流。小黑板出示答案:

  金灿灿的谷子红彤彤 晚霞

  桔子 太阳

  油菜花 炉火

  3、 指导练习第3题。

  (1) 说说要求。这道题是要把句子写得具体。明确要求后,可让学生读读《桂林山水》一文,想想如何写得具体的方法。(有的补充“程度”有的补充打个比方)

  (2) 独立作业 ,纠正

  4、 指导练习第4题。

  (1) 读题、审题。明确完成作业 的关键前后两个分句意义上的关系,然后选用相应的关联词语填入空格。

  (2) 尝试练习(1)题,读题后辨明前后句意义上的关系:漓江的水很静“因为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是果,应选“因为”“所以”。

  (3) 完成作业 ,交流出示答题:(1)(因为)(所以)(2)(不是)(而是)(3)(虽然)(但是)(4)(一)(就)(5)(不但)(而且)(6)(只有)(才)

  第2课时

  (一) 教学目标 

  指导并完成第5、6题。

  (二) 教学过程 

  1、 指导练习第5题。

  (1) 读《日出》看看有几句话。

  (2) 想一想这四句话分几层意思。

  (三层:第1句/第2句、3句/第4句)

  (3) 讨论:为三层意思列提纲。(提出一个问题,帮助思考:太阳么样了?)

  ① 太阳露出小半边脸。

  ② 太阳使劲向上升,跳出海面。

  ③ 太阳放出夺目的光彩。

  (4) 进行背诵:学生试背。

  2、 指导练习

  (1) 细细地自由读课文。同桌间可以轻声议论。然后完成作业 第1题。教师指导作业 有困难的学生。

  正确答案是:①B ②A ③A

  (2) 再读课文,完成练习(2)。教师巡视时,重点指导第三段大意的语言组织。有一次富尔去做什么?发生了什么情况?受到了什么诏发?

  第2题答案:

  第一段落(第1自然段):富尔顿是美国工程师、发明家。

  第二段落(第2自然段):富尔顿小时只爱画画,不爱读书。

  第三段落(第3、4自然段)有一次富尔顿去钓鱼,小船遇到大风,他从实践中领悟到要学好科学知识。

  第四段(第5自然段):富乐尔顿奋发读书,后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船厂。

  第3题答案:富尔顿是美国的工程师、发明家。他小时候爱画画,不爱读书。一次去钓鱼,小船遇上大风,从实践中领司到要学好科学知识,从此奋发读书,后来发现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船。

  (3)三读课文,把各段大意归并起来,完成练习(3),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把各段大意归并成主要内容时,既要做到表达的完整,又要注意文字的简练。如段意中每段都要提富尔顿这个名字,在连接主要内容时只要提一个,有时可用代词“他”替代,有时可省略。

  (4)交流反馈,纠正错误。

《练习2》教学设计 篇11

  佚名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7道练习题。1-3题为字词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分辨形近字的读音,区别字形;理解多义字现象,能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给多义选择正确的意思;积累一定的成语,熟悉它们的意思,并能组成一对反义词。4-6题是句型练习。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学会修改意思前后矛盾的病句;能正确、规范地进行缩句、扩句,既懂昨怎增把句说完整流器,又懂得怎样使句子更具体、更生动。第7题是阅读训练。目的在于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即通过人物的言行体现人物的品质特点。

  二、 教学目标 

  1、能区分部分形近字的读音。

  2、能给多义字据定义。

  3、能把所提供的10个成语组成5组反义词。

  4、能改正句子中前后矛盾的语病。提高扩句、缩句能力。

  5、能运用抓住人物行概括人特点的阅读方法读懂短文。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读懂短文。

  教学难点 :正确、规范地扩句、缩句。

  四、 教学准备:投影片

  五、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指导并完成第1-4题。

  (二) 教学过程 

  1提出目标:完成练习1-4题。

  2自学1-4题,要求:读懂题目要求,独立练习。有困难的地方打上记号。

  3交流反馈。

  (1) 第1题。

  ① 投影出示题目中的词语。指句读,评价翘舌音有没有读准。读后说说有什么发现。

  “悄”是三拼音,其余都有是翘舌音;他们字形相似,是形近字。

  ② 分析字形有什么不同,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

  ③ 去掉词语中的拼音,打乱顺序,抽读。

  ④ 齐读。

  (2) 第2题。

  ① 读题,说说题目要求我们什么?

  “取”和“冒”都是多义字,怎样据词定义呢?说说你刚才是怎和做的。

  ② 以“取”为例。

  看清“取”有几种解释。

  把每个义项试着放到词句中,看看是否正确表达了词和句所要表达的愿意。

  选择最恰当的意义项的号码填入括号里。

  ③ 交流选项结果,说说为什么这样选?

  答案:(1)饮酒取(得到、招致)乐

  取(采取、选取)长补短

  (2)冒(向外透、往上升)出了水泡

  冒(不顾)着风雪

  (3) 第3题。

  ① 读题,明确题意。

  ② 投影出示10个词语。指名把反义词用线连起来。

  对答如流——吞吞吐吐 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三心二意——全神贯注 神态自若——惊惶失措

  成千上万——独一无二

  ③ 说说理由。

  ④ 这10个词语都是成语,我们一起读读。

  (4) 第4题。

  ① 读题,明确题意。

  ② 说说你是怎么做这类题目的。

  读读句子,划出错处,找到病因,修改病句。

  ③ 说说这几个句子错在哪里。

  ④ 怎么修改?

  参考答案:

  “春天” “秋天”,或“桂花” “百花”。

  删去“基本上”,或“所有”“都”

  删去“一定”。

  删去“多”,“大约”。

  ⑤ 总结修改病句的步骤:

  逐词琢磨,诊断毛病;病在哪里,划上记号;对症下药,增删词换。

  汪意:尽可难保留句子的原意。没错的地方不要改动。

  第2课时

  (一) 教学目标 

  指导并完成5-7题。

  (二) 教学过程 

  1明确目标,完成5-7题。

  2学生自学5-7题,理解题意后独立练习。

  3交流反馈。

  (1) 第5题。

  ① 读题,明确扩句就是句了的“主干”上“添枝加叶”。

  ② 说说你是怎么扩句的?

  解决两个问题:扩哪里?扩什么?

  ③ 逐句分析、讨论。参考答案:

  (端着枪的)日本鬼子(杀气腾腾地)闯进(八岭镇的)学堂。

  (又目失明的)老大娘(用颤动的双手上上下下)摸着(县委书记)

  焦裕禄。

  (简短)几句话(像刀刻一样)印在(每一个同志)心上。

  ④ 读读这几句话。

  (2) 第6题。

  ① 读题,明确缩句的方法正好与扩句相反。

  通过缩句,找出句子主干,可以检查句子是否有词语搭配不当等错误,还可以帮助深入理解长句的主要意思。

  ② 重点指导第1句。

  这是一个“把”字句。不能把“把敌人”三字缩掉。因为这样一来,改变了句子原来的意思“狼牙山顶峰”是一种特指,也不以缩在“顶峰”,这样概念就变化了。因此缩句时要注意:

  经简缩后的文字仍是句子。

  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③ 参考答案:他们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主峰。

  铁人举起了小娃。

  鬼了察看着每一个人。

  (3) 第7题。

  ① 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② 明确读短文。说说短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换伞”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

  短文中写了向次换伞?各是怎么换的?

  (第一次是“我”无意中用自己的新伞换了别人的打过补丁的旧伞,而且一直没有发现;第二次是小女孩特意从扣面飞奔过来还给“我”新伞),换回了她自己的旧伞。

  说明了什么?我们再看看她是怎么说的。

  小女孩说的话:

  “等一等……”

  “大哥哥,伞拿错了!这把是你的。”

  “在哥哥,我的伞面已打补丁了。给!”

  对这几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③ 小女孩的言行说明她是怎样一个人?

  ④ 短文结尾“哟,甜津津的,像蜜一样”是什么意思?

  ⑤ 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4) 完成作业 。

《练习2》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要求:

  1. 能学着教材的方法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姓

  2. 按先中间后两边,先里边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练习写字。

  3. 朗读背诵歌谣《九九歌》

  4. 能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像,运用一段连贯的话复述图意。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习字词句

  1.导入  :

  2.自读儿歌。

  ⑴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

  ⑵指名试读,注意读准。

  3.理解。

  ⑴(出示小黑板)这首儿歌里讲了哪些姓?

  ⑵有哪些姓的音相同?哪些姓的音相近?

  4.指导朗读。

  5.拓展练习。

  ⑴小朋友你的姓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回答吗?

  ⑵你还知道哪些姓不可以这样回答,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6.实践。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读题,明确题意。

  2.掌握笔顺规则。

  ⑴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小、水、日、国。

  ⑵按笔顺书空:小、水。

  ⑶这两个字的笔顺规则是什么?

  3.指导书写。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理解题意。

  2.简介:

  3.指导读好停顿。

  4.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一、理解题意。

  1.指名读题。

  2.本题要求是什么?

  二、看图、听故事

  1.出示四幅彩图,要求学生仔细看,专心听,认真记。

  2.教师指着图,有声有色地读述这个故事,共讲三遍。

  三、练习讲故事

  1.教师重点指导练说第一幅图。

  2.学生自由练说第二、三、四幅图。

  3.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把四幅图连起来说,师、生给予评点。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讲给邻居的孩子听。

《练习2》教学设计 篇13

  佚名

  一、教学目标 :

  1、能填字组成词语,说说词语的意思,照样子写出自己在不同场合的身份的词语。

  2、能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给句子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3、能按课文填空,回答与短文有关的问题,能说段意。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第1题

  1、读题,明确目标。

  2、独立练习——反馈订正。

  3、说说词语的意思。

  二、学习第2题

  1、自由读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2、抄写句子。

  三、学习第3题

  1、说说我们去过哪些公共场所,引出在不同的场合,人有不同的身份。如在学校,“我”是学生。

  2、出示小黑板。在其他场合,我们又是什么身份呢?(独立思考填写,交流,修改。)

  3、小结: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身份,要遵守公德,做文明的小公民。

  四、学习第4题

  1、出示例句,读一读,比较异同。

  两个句子意思相同,反问句有问号,但不表示疑问,而语势更强烈些,所要表达的意思更明确。

  2、出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朗读体会。

  3、完成第(2)题,交流,朗读。

  4、补充练习。

  (1)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枣子熟了,难道会往天上飞吗?)

  (2)将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诚实和信任比金钱要重要。)

  (3)自己写一组意思相同的反问句和陈述句。

  五、学习第5题

  1、出示四个关联词,说说表示的意思。

  2、出示句子

  独立选词填空——同桌交流——集体讨论交流——订正。

  3、补充练习

  (1)选择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能……不但……而且……

  ( )是掉在地上的红枣,革命战士( )不能吃。

  红色小汽车的主人( )没有要求我赔钱,( )还向我表示感谢。

  ( )达丽玛上课走了神,( )乌汉娜老师让她留下来补课。

  ( )处处维护人民利益的军队,( )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2)用以上关联词各造一句句子。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6题

  1、学生自由熟读《登山》第15自然段。

  2、尽量不看书,完成填空。

  3、同桌互查,反馈订正。

  4、朗读、比较、体会用上这些词语的作用。

  5、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7题

  1、阅读短文,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再读短文,思考:李旋帮助钟奶奶做了哪些事?同学们为什么称李旋是钟奶奶的“活拐杖”?(边读边做读书记号:划句,编号等。)

  3、讨论交流思考题。

  4、默读第2段,说说段意。

  (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评议——同桌互说)

《练习2》教学设计 篇14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读词语,通过读词语和看图,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汽车类型,建立起词语概念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2. 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几种常见车型的功能和作用,进而把句子补充完整并说出来。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什么车?

  2. 今天,我们来认识几种车。

  二、新授

  1. 指名读题。

  2. (出示挂图)图上的汽车你认识吗?

  3. 指名说,其它学生补充,纠正。

  4. 读一读书上的词语。

  ⑴自读。

  ⑵指名读,评议,纠正,师重点提醒

  ⑶齐读。

  5. 把词语和相应的车相连起来,齐读一遍。

  6. 这些车各有各的本领,你知道吗?

  7. 指名回答,相互补充。

  8. 出示:消防车是用来的。

  救护车是用来的。

  车是用来的。

  ⑴你会填空:指名口头填空。

  ⑵打开书,写下来。

  ⑶师巡视指导,及时批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积累成语。

  2. 能背诵《三字经》中的几句。

  3. 练写铅笔字,并能写正确、美观,在写字实践中认识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

  教具:投降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 教学第1小题。

  ⑴指名读题。

  ⑵学生自读成语。你懂得其中哪条成语的意思?

  ⑶师讲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你们听了故事后,觉得精卫、愚公值得我们学习吗?

  齐读:百折不回、勇往直前。有感情朗读。

  2. 教学第2小题。

  ⑴指导看图。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呢?

  ⑵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这两句诗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师作适当点拨。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⑷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认读三个生字。

  3. 这三个生字都有一个相同点,是什么呢?

  4. 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们通常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5. 怎样把字写美观呢?

  6. 师示范写“伯”,生描红、仿写。

  7. 生描红、仿写其它写得好的两字,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目珠

  练习对话,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表达能力。

  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审题

  谈谈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看图说话

  1. 一位小朋友在放学路上碰到了谁?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在干什么?

  2. 解放军叔叔向小朋友问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指导练习说话

  1.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练习中的对话材料,弄清问路人和带路人说话的内容和相互的问答关系。

  2. 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议鼓励。

  四.练习

  1. 各组的小朋友都分角色朗读了对话,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努力,都学会了在现实交际中如何为人指路。现在,你们能自编内容表演吗?

  2. 各组自编内容表演,师巡视指导。

  3. 请代表上台表演。

  4. 如指的是有关学校各办公室的路,则可以让学生亲自走出老教室实践一下。

  5. 现在都明白了吧?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自己走一走,诠认,就能清楚地为一些问路的人指路,当好一个小向导了。

《练习2》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要求:

  1.字词句的综合练习。

  2.按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写字。

  3.知道我国主要节日的名称。

  4.朗读并背诵儿歌。

  5.仔细观察图画,能根据图下问题说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习字词句。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水彩笔。

  1.审题。

  ⑴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面的语句。

  ⑵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生要求。

  2.指导。

  ⑴指导观察。

  A.出示挂图或投影片。

  B.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⑵指导涂色。

  ⑶指导在田字格中写字。图上田字格分别画了什么?指名说一说。指导看图编故事。指导学生说好开头的第一句话。

  3.练习。

  ⑴分小组看图讲故事。选一人上台讲。

  ⑵课后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审题。指名读题,教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⑴认读:十、牛、丰。指名按笔顺书空,说说这3个字的笔顺有什么共同之处。观察这3个字的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⑵复习描红,教师范写。

  3.练习。

  4.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综合性学习。

  1.审题。

  ⑴教师讲解本题要求:

  ⑵指名读题目,让学生说说本题先练习什么,再练习什么。

  2.指导练习。

  四、教学第四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说说题目有哪几个要求。

  2.辅导。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第五题:口语交际——应该怎样做。

  一.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教学录像带。

  二、审题

  1.齐读课题。

  2.借助拼音读图下的要求。

  三、指导

  1.指导学生逐幅看图,说说每幅图画的意思。

  2.讨论:图中的同学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3.读一读录象上的歌谣。

  四、练习

  1.说说在马路上应该怎样做。

  2.你平时是怎样做的?

  3.说说在马路上还有哪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

《练习2》教学设计 篇16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巩固字词,潜移默化地认识拟声词。

  2. 初步掌握形声字的一些构字规律。懂得开旁表示人或动物的发声与口有关。

  3. 把句子补充完整,朗读句子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审题

  二、指导

  1. 出示挂图:小鸡图

  ⑴这是什么?它在干什么?

  ⑵它是怎么叫的?你能学学吗?

  ⑶出示:咕咕咕,齐读词语。

  2.出示挂图:小鸭

  ⑴这是什么小动物?它在干什么?

  ⑵它是怎么叫的呢?你能学学吗?

  ⑶出示:叽叽叽

  ⑷指读,齐读词语。

  3.出示挂图:小猫

  ⑴这是谁?它在干什么?它好像在说些什么呢?

  ⑵它的叫声是什么?

  ⑶出示?喵喵喵,齐读词语。

  4.出示挂图:青蛙图

  ⑴这是什么?它在干什么?

  ⑵它是怎么叫的?你能学学吗?

  ⑶出示:呱呱呱,齐读词语。

  5.出示:咕咕咕、叽叽叽、喵喵喵、呱呱呱。

  ⑴指读,开火车读。

  ⑵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为什么表示动物叫声的字多是口字旁?小结形旁表义。

  ⑶你还能找出一些口字旁的字吗?

  6.出示:小鸡一边叫,一边找虫子。

  ⑴谁会填一填?

  ⑵做做书上的其它题。

  ⑶出示:小狗地叫着,好像在欢迎我回家。地叫着,好像在欢迎我回家。地叫着,。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熟背成语,积累成语。

  2. 熟背古诗《鹅》,增加语言积累。

  3. 学写铅笔字,认识先上后下的笔顺规则。

  教具:挂图、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成语

  1. 审题。

  2. 自读成语,把成语中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3. 通过读成语,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师进行补充。

  4. 出示挂图: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你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说给大家听一听吗?尽量用上我们才学的这四个成语。

  ⑴同座位互说。

  ⑵指名说,评议。

  5. 开火车读成语,齐读成语。

  6. 指导背诵。

  ⑴自背,同座位互背。

  ⑵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古诗《鹅》

  1. 自己借助拼音把诗读一读。

  2. 出示挂图:对照图,再读一读诗,边读边想象读中的鹅的样子。

  3. 指名读。

  4. 指说说诗句的意思。

  5. 写得多么有趣!我们一起把这鹅的可爱读出来。

  6. 指导背诵。

  ⑴自背,同座位互背。

  ⑵指名背,评议。

  ⑶齐背。

  三、教学生字

  1. 审题

  2. 认清3个生字,说说书写顺序。

  3. 这3个字在书写顺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4. 教师范写。

  5. 生仿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观察图画,根据问题说几句连贯的话,学会道歉。

  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 揭题。

  2.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要求。

  二、指导第1幅图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初步理解图意。

  ⑴图上有几个?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

  ⑵指名说。

  ⑶再次看图,分步细说。

  2.分角色扮演第1幅图的内容。

  ⑴指名上来表演。

  ⑵你们对表演的同学满意吗?怎样说才会令人满意?

  ⑶生在评议的同时,相机让他们表演。

  3. 小结。

  通过讨论,同学们学会了如何道歉,道歉要及时,要有诚意,有礼貌,还要知错就改。

  三、练习反馈

  1. 依照以上步骤,指导学生说另处三幅图。

  2. 任意选一幅图用几句连贯的话说一说。

  3. 指名说,互相说。

《练习2》教学设计 篇17

  教学目标 :

  1.复习巩固字的笔顺规则,归类掌握字的4种间架结构,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字,积累词语,大部分会用。

  3.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提高听、记句子的能力。

  4.初步培养表述亲身感受和参与活动的说话能力。

  5.通过逐项对照自己的行为及老师、同学对自己的评议,初步养成言行一致、尊敬国旗、尊敬长辈、热爱老师、帮助同学、上学不迟到、专心听讲、按时回家、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7种笔顺规则和4种问架结构;看图说话;复习10项行为规范要求并进行检查评议。

  教学难点 :10项行为规范检查评议,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评议的结果真实性程度较难把握。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掌握学过的7种笔顺规则;复习5种基本笔画名称,巩固学过的字,掌握汉字的4种结构,提高识字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词语,积累词语,扩大词汇量。

  3.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提高听、记。写句子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人,明确学习任务。

  1、看书交代学习任务。(第1至5题)

  2、回忆已学的识字方法,说明今天要进行集中复习、巩固。

  二、有机结合,综合练习

  1、复习笔顺规则,练习第一题。

  ①示:十、人、点、你、同、小、国,读一读。

  ②指名7个学生在黑板上按笔顺规则写一写,其余学生各自练写两个。同时想一想,你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③反馈:a.指名说一说:先写什么,后写什么?b.找一找,还有哪些字也是这样写的?

  ④小结:笔画笔顺不仅是识字的一种重要工具,也是写好字的重要条件。

  2、复习笔画名称,练习第2题。

  ①读题,想想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示:(5种基本笔画),指名说说这5种笔画的名称。也可同步用媒体演示这5种笔画,注意这4种笔画的区别。

  ③让学生照例用直线把字与笔画连起来。

  ④反馈小结:a.用实物投影仪示一学生的练习或用其他手段出示,进行反馈矫正。并让学生说一说,如:船的第8画是横折弯。b.掌握汉字的笔画名称也是识字的一种基本方法。

  3、复习间架结构,练习第2题。

  ①由第2题引人:谁能说说“船、课、过、奶”各是什么结构?(指名说)

  ②读题目3,想想: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③出示:冷、过、雪、国、病校、园、星、起、座,说说这些字的间架结构。

  ④以“这几个字有几种结构”开头,用“有……有……还有……”句式进行说话练习。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⑤根据结构分类把这些字写下来。

  ⑥反馈。是否能正确区分,可根据学生做的情况,每个结构补充说几个。

  ⑦小结:间架结构也是识字的一种重要工具,有了结构,识记字形就不需要一笔一笔地记(独体字除外),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记,这样识字更快更好。

  4、小结:笔画笔顺、笔画名称。问架结构是识字写字的基本方法,我们要学会,更要会用。

  5、复习词句,练习第4、5题。

  ①读第4题,说说题目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

  A.读词语。(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注意正音)

  B.说说“回家、新年”等词语的意思。

  ②读第5题,想想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

  A.指导:听写句子首先要听清老师讲什么,然后要记住,才能写出来。

  B.练听。老师说一句,学生复述一句。内容是:谁怎么样或谁干什么句式的短句。

  C.听写句子。(先听,自己复述一下,再写下来,然后读一读是否对,同时注意标点。这里的读、复述当然是不出声的)

  ③抄写第4题中的词语,每个两遍。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通过看图及联系生活实际,初步培养表述亲身感受和参与活动的说话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

  2.通过对照自己的行为和老师。同学的评议,能对自己一学期来的思想行为表现做一次实事求是的评价,进一步懂得要按要求做一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人,明确学习任务。

  二、看图练说话。

  1、出示图片,指导学生看图。提示: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有哪些人,在于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

  2、出示句式,训练学生说话。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句式:冬天到了,(什么怎么样了)。

  ①自由练说,同桌互说。

  ②指名说,讲评。

  3、联系实际,训练学生说话。

  ①冬天里,你喜欢什么活动?

  A.先看图说。示句式:冬天里,我喜欢。

  B.结合生活实际说。出示句式:,喜欢。

  ②反馈讲评。

  4、小结:说话要完整清楚,有顺序。

  三、做到一条,涂红一条。

  1、先看看图,拼拼读读每幅图下面的短语。

  A.同桌互说每幅图的意思。

  B.想一想:这10条你做得怎么样?真正做到的涂红。

  C.同桌交流。

  D.指名说说做到哪几条?

  E.讨论:没做到的,你打算怎么办?(同桌讨论,指名说说。)

  2、小结:可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小结。做得好的同学要表扬、鼓励,发给小红花;有的学生若有几条做不到的指出不足,鼓励他们今后努力做到。

  3、读一读:10条行为规范。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

  1、用句式“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说一句话。

  2、读一读10条行为规范。

  ◆[2004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7:30:10